1989年6月4日人民日报 第7版

第7版(国际专页(科技))
专栏:科技纵横

  世界铁路高速化电气化
黄乃勇
20多年前,一位美国新闻记者乘坐日本东海道新干线最高时速210公里的电动车组后,感叹地写道:“有一种像雪橇在镜子般的冰原上滑行那样的舒适感,像喷气式飞机贴在地面上飞行那样的速度感……”而80年代以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铁路又进入了高速化的新时期。如法国的高速火车电动车组创造了最高运行时速380公里、旅行时速超过200公里的世界纪录。由于它取得了低造价、低能耗、低成本、高质量的决定性优势,自1981年投入运营不久,就吸引了航空和汽车客运量的80%,开创了在10年内由公司盈利偿还工程贷款本息的范例。联邦德国的ICE电动车组样车在1988年5月1日运行试验时最高时速达到406.9公里,打破了法国创造的世界纪录。
目前,西欧各国正在协力推行一项全欧高速铁路网的规划。其中法国、联邦德国、比利时、荷兰、奥地利等国主要是修建新线,而英国、瑞典、意大利、西班牙等国主要是改造既有线。高速网的实现将会进一步促进西欧经济一体化。此外,苏联在莫斯科—列宁格勒高速线运营后,1988年下半年也拟定了修建时速为300—350公里的高速铁路网规划,并参加了按时速160公里标准改造既有线的欧洲干线铁路网协议。日本仍在大力推进“一日行动圈”(即东京至全国各地一日往返)的新干线建设蓝图。印度也准备将部分线路的最高时速提高到160公里。专家们预测,到下世纪初,某些技术领先国家有可能使“地上飞机”——磁浮列车投入运行,时速可达500公里。
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国家铁路电化率日益提高。80年代以来,世界电气化铁路的总长度由16.5万公里增加到约19万公里,电化率由12.7%上升到15.8%,承担世界铁路总运量的比重由35%增加到45%以上。苏联及东欧诸国,除民主德国起步较晚外,电化率均达到1/3左右,承担运量比重达到60%—80%,实现了繁忙干线电气化。其它大部分线路和调车作业采用内燃牵引的合理布局。这说明铁路运输可以利用各种能源,如煤炭、煤基合成燃料、水力、核能等。这是任何其它运输方式都不能比的。
发展高速客运,采用电力牵引,如与航空、高速公路相比,还兼具节约石油资源和环境保护的效益。以下是一个颇具吸引力的数字。根据苏联拟定的一项修建高速铁路网的规划,拟在2000年建成从莫斯科到克里米亚、北高加索和黑海沿岸的总长约2500公里、最高速度300—350公里/小时的中央—南方高速客运专线,远期将建成连接东西欧国家的高速铁路网,其总长度将达10500公里。规划完成后,每年可以节省约3000万吨飞机喷气发动机燃料,而为了得到这些燃料,需要开采和加工约两亿吨原油。
现代化铁路除可继续在煤炭、矿石、粮食、木材、建筑材料等大宗散装货物运输领域发挥优势外,在中长距离的冷藏运输、集装箱运输和根据货主要求的其它快速货物运输等领域,也可以发挥低运输成本、高送达速度的优势,赢得这部分运输市场。总的看,今后在相当长的时期内煤炭运输仍将是铁路的主要任务。
适应上述多变的形势,就必须依靠技术进步,改造和发展铁路这个传统产业,使之成为能力强大、功能齐全的现代化运输工具。


第7版(国际专页(科技))
专栏:

  美日巨型计算机之争
本报记者 张亮
美国第二大巨型电子计算机公司——ETA公司不久前突然宣布关闭,引起美国科技界甚至朝野人士的严重不安,人们担心的是,这家公司的消失和日本公司的奋起直追是否会威胁美国在世界巨型机市场上的垄断地位。
ETA公司创建于一九八三年,是一个拥有七百五十名雇员、技术力量雄厚的巨型计算机制造公司。在过去几年中,这家公司共销售三十四台巨型计算机。为了扶持该公司以加速美国巨型计算机事业的发展,联邦政府每年都向它提供资助。但是,因它连年亏损,其母公司四月间被迫宣布处以它“死刑”。
更耐人寻味的是,ETA公司是在日本两家巨型计算机公司宣布开发新一代产品的计划数星期之后关闭的,这就进一步加重了人们对美国巨型计算机发展前景的忧虑。  巨型计算机是美国和日本激烈竞争的一项高科技。它不仅运算速度快,而且具有广泛的军用和民用价值,既可用于军舰、潜艇、战斗机和核武器的制造,也可用于新型化学制品、材料、药品和汽车的生产等,还能用于天气预报。纽约时报称它为当代的“战略技术”。自一九七九年美国克雷公司推出第一台巨型计算机以来,巨型计算机行业迅猛发展,据说,到九十年代中期,美日两国将研制出具有分析、推理、辨别声音和决策功能的新一代人工智能计算机。有关材料统计,一九八八年世界巨型计算机销售总额为九点六七亿美元,是一九八四年的三倍,其中美国大约占百分之七十,日本占百分之三十。就数量而言,目前世界上共有四百零九台巨型计算机,其中二百二十台由美国克雷公司制造,而日本三家公司仅制造一百三十二台。由此可见,眼下美国仍处于垄断地位。
为了保持其领先地位,美国政府主要采取了两种鼓励和保护措施:一是向巨型计算机公司提供资助,二是要求政府部门必须买“国货”,一些私人企业也把购买外国货视为“不爱国”。此外,从一九八四年起美国政府还通过全国科学基金会建立了五个巨型计算机中心,不仅为厂家打开了销路,而且培养大量从事巨型计算机研制的专门人才。
不过,许多科学家警告说,日本在这一高科技领域最终将对美国构成严重威胁。美国正在规划新的发展计划。国会有关委员会将就此举行听证会,并同巨型计算机公司共商对策。有的议员要求政府增加拨款,在全国建立“巨型计算机网络系统”。一些政府机构将提议在今后五年内耗资四十二亿美元发展巨型计算机。巨型计算机制造公司还希望政府放宽出口限制,以开拓国外市场。此外,国际商业机器公司等几家电子计算机公司也正在研制自己的巨型计算机。
日本也在筹划今后的发展战略,其优势在于日本公司资金雄厚和它们不追求急功近利的经营之道,而这正是美国的劣势。美国在这一高科技领域是否会“让位”于日本,现在尚难预料,但双方的角逐无疑将是十分激烈的。


第7版(国际专页(科技))
专栏:

  墨西哥城地下科学隧道
本报记者 郭伟成
墨西哥城地铁的北部枢纽“拉萨”站,每天过往旅客数十万。为了使旅客在驻步之时有所获益,当局及有关部门在这里建起了一条“从微观到宏观世界”的科学隧道。隧道的入口处写着:“科学是现代社会最重要的文化、经济与社会力量。”
这条名为“十进位的力量”的科学隧道,是利用宽敞的地厅走道两侧,布置了图片和扼要的说明。从地厅入口开始,人们走向微观世界的深层。第一幅图片是一只人手。然后看到的是在不同倍数的显微镜下的手的皮肤形象。在十分之一的显微镜下,细腻的皮肤变得十分粗糙;在千分之一的显微镜下,皮肤显现出深深的沟壑;在万分之一时,皮肤就像从空中看到的荒原那样粗犷、起伏;从十万分之一的显微镜下开始,已经可以看到皮下组织那透明的泡状体物质;到百万分之一时,已深入到细胞核中。就这样,走几步,人们就能在“人类世界的阶梯”上跨出难以思议的一步。它还告诉人们,在人类的认识上,仅以简单的十进位递增或递减就可以大大深化人类对自己的认识。当显微至千万亿分之一时,人类对自己的认识便已经从表皮深入到最基本的物质结构层“夸克”了。
正当人们的思绪奔驰神往,沉浸在对自身物质的无限认识中时,突然,夜幕降临了。然而,那不是科学隧道的尽头,人们抬头看到了无限的苍穹,满天的繁星银光闪烁。再往前走,则是一个别开生面的展览厅。里面用图片、模型介绍“昆虫的进化与研究”。
随着地铁旅客的人流,我们折回了科学隧道的另一侧,遨游宏观世界。与微观的旅行相似,首幅图片是一个躺着的正常比例的人。然后以十进位递增,视野也就渐渐地开阔。开始,图片上的人是躺在草地上。放大十倍后,人们看到草地仅是纵横交叉的公路中间的一小块绿地,再进1位数,是城市的鸟瞰了;进到7位数时,城市已经淹没在辽阔的北美大陆里了;进到8位数,人们看到了自己生存的地球;进到10位数,偌大的地球原来只是宇宙中的一个小点而已;进到14位数,人们看到了太阳系;进到20位数,太阳系也只落得一片模糊的光点;直到1后面加上25个零,人们终于发现整个宇宙所有的星球看来都只是一些微粒。那是无穷的宏观世界。
漫步在科学的隧道里,母亲向孩子指点着宇宙,学生悄悄地在小本上记录。旅客的眼睛里闪过一丝惊异的亮光,那是科学与智慧的火花。
(附图片)
图为由电子计算机制作的“鱼与木块”在嬉戏


第7版(国际专页(科技))
专栏:

  地球险些被“刮胡子”
陈封
大约两个月前,一颗小行星在地球旁边险些“擦肩而过”。这是52年来地球和小行星首次近距离相遇。1937年,小行星赫姆斯就曾差一点儿“刮了地球的胡子”。
实际上,这颗环绕太阳运转的小行星3月23日与地球的最近距离是72万公里,比地球到月球的距离远一倍。但在天文学家眼里,这已到了“刮胡子”的地步。
这颗小行星是在远离“刮胡子”危险区之后被北亚利桑那州立大学霍尔特副教授观测到的。此星被命名为“1989FC”。霍尔特根据所拍摄的照片估计它的直径约为800米,而其他天文学家认为只有90米。即或第二种说法是正确的,一颗直径90米的天体,以时速8万公里的速度与地球碰撞,也会在地球上造成一个直径1.6公里、深几百英尺的巨坑,其威力足可毁灭一座小城市。
据天文学家测算,“1989FC”的绕日周期是380天,绕行25周时,又可与绕日26周的地球相遇于“刮胡子”的距离,那将是2015年。那时也有可能发生碰撞,但多半仍是像3月23日那样险些“擦肩而过”。
地球形成以来已遭受过无数流星的撞击。平均每10万年就有一颗直径800米的流星命中地球。直径8至16公里的大星体与地球碰撞的机会大约每1千万年至1亿年有1次。科学家断定,恐龙在6500万年前从地球上消失,就是因为地球受到一颗巨星袭击的结果。地质学家从巨型爬行动物消失时代沉积的水成岩中发现一层铱原素。铱在地球表面是稀少的,而在外空星体上却大量存在。巨星体击中地球而自身解体,扬起的含铱尘雾和其它碎屑弥漫于地球周围数月不散,遮尽阳光,于是形成大自然的“核冬天”,动植物因而大量死亡。尘埃落定后,便积成含铱的沉积层。
有些科学家认为,使地球避免流星和彗星的碰撞是可能的。办法是用装有核弹头的火箭瞄准向地球飞来的星体射击,使之气化。但是,也有这样的可能性,即核弹头仅把流星击碎,碎石落在地球上仍会造成损害。另有人建议,利用爆炸物迫使飞来的流星或小行星转向,以避免直接碰撞。


第7版(国际专页(科技))
专栏:

  金丹堡医院的中国医生
本报记者 杨汝生
金丹堡医院位于金沙萨市中心。院内病房洁净整齐,花木繁茂。前来就诊的病人络绎不绝,身穿白衣的中扎医生忙个不停。
“你若是一年前来,医院还不是这个样子。”在这个医院工作的中国医疗队杨队长笑着对我说。金丹堡医院已有三十多年的历史,共有职工近九百人,病床八百余张,日门诊量四百多人次。过去,由于经营管理不善,医院日趋破败,病床上甚至连垫子和床单都没有,扎方职工开工资都很困难,更谈不上发奖金了。中国医生只管看病、发药,不参加管理,对这种情况也无能为力。若不改变这种合作方式,中国医生很难在这里继续工作下去。鉴于此,蒙博托总统同意拨款九百万扎币,维修了两幢病房,交给中国医生自己管理,并可适当收费。中国医生管理的病房于一九八七年十月十五日正式接待患者。
经过几个月的艰苦努力,原来破烂不堪的两座病房焕发了生机。两幢病房共有病床八十多张,日门诊量约在九十余人次左右,设内科、外科、针灸、儿科等,并有B超、化验、药房和财会科室。在这两座病房工作的中扎医务人员共七十二人,由中方担任领导,中扎医生共同看门诊,一起查房,一块做手术,共同管理财务。
由于中国医生服务态度好,管理有序,病房洁净,药品齐全,收费合理,许多患者宁愿交费也到这里问诊。在中国医生管理下,经济效益提高,截至去年九月,共收入三千万扎币,不仅不再向国家要投资,自己养活了自己,而且改善了医院的工作和生活条件,还向扎方提供了一千二百三十万扎币,用于改善整个医院的环境和设备。
中国医生参加经营管理,迅速改变医院面貌的消息不胫而走,一时间成了扎新闻媒介的主要话题。新闻学院学生来此实习采访后撰写的文章题目是《中国医疗队的改革是扎伊尔医疗的方向》。电视台连续几天播放有关的专题报道。扎伊尔卫生部高度评价中国医生的工作,号召扎方医生向中国同行学习。蒙博托总统更是关心医疗队的工作,给它赠送了吉普车。去年元旦他在接见外国使节时,破格接见了医疗队的全体同志。新上任不久的该院院长巴加教授对我说:“没有中国医生,就没有金丹堡医院的今天。我希望两国在这方面的合作继续下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