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9年5月15日人民日报 第5版

第5版(国内专页(经济))
专栏:经济界人士访谈录

  通货膨胀与经济发展
——访全国总工会研究人员沈光祖
本报记者 蒋亚平
●一定的经济增长伴随着一定的通货膨胀是世界性经济现象●如果出现“滞胀”,力争把它变成更有效发展经济的契机●治理膨胀成功的办法是在调整结构、提高利率上下功夫
沈光祖同志多年潜心研究世界经济。最近他就治理通货膨胀问题,向记者谈了自己的看法。
记者(下简称记):目前,我国出现了明显的通货膨胀。前几年,有人认为“通货膨胀无害”,“是经济增长的润滑剂”,现在,对这种观点的指责很多。
沈光祖(下简称沈):谈通货膨胀,必须分清是轻度还是严重通货膨胀。这两年我国发生的明显的通货膨胀,已超出了国家、企业、个人的承受力,必须引起足够的注意。
记:您这样谈,是否可以理解为这里面有个“度”的问题,不同程度的通货膨胀对经济的影响是不同的?
沈:这个问题涉及通货膨胀和经济增长的关系,很复杂,必须具体分析。我们首先不谈通货膨胀对经济发展是否有益,应当看到,当代一个不可忽视的世界性经济现象是,一定的经济增长总是伴随着一定的通货膨胀,这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比如说,在1950年至1970年中,发达国家国民生产总值年增长率平均在4%至5%之间,日本曾高达10%以上。1973年与1950年相比,日本的国民生产总值增长了28.1倍,法国11.7倍,意大利、联邦德国都是9倍以上,英国6.2倍,美国4.5倍。一些发展中国家和地区也是如此。据世界银行估算,1988年南朝鲜、印度、新加坡等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率达8%。
与此同时,各国通货膨胀率也不断上升,1950年到1970年,发达国家通货膨胀年均增长率为6.7%,发展中国家则为13.8%。1970年后,通货膨胀率大幅度上升,发达国家最高的达15%以上,发展中国家平均达37.7%。通货膨胀表现为一种货币现象,在一般情况下,凡货币流通量超过社会物质供应量时就会发生,这时物价上涨,币值下跌。这在本世纪是普遍现象。以美国为例,1932年的2.5万美元,要相当于1988年的20万美元。
从上面的回述我们可以看出,通货膨胀是同经济发展同时存在的。至少在西方市场经济制度下是如此。因为银根宽松,生产资金充裕,企业能从通货膨胀中获取更多的利润;同时,通货膨胀还能相应刺激社会购买力,从而刺激生产的发展。我国正在逐步发展市场经济,这种机制也会发生一定的作用。从这点上讲,在出现通货膨胀时必须严加注意,但不必惊慌失措,甚至乱开药方,下“虎狼药”。
记:西方经济学界不同学派对通货膨胀有不同的看法。一是凯恩斯学派,认为通货膨胀可以刺激消费,有助于发展生产,扩大就业。70年代后又兴起了货币主义学派,则认为,通货膨胀会造成大量投机,减少生产性投资,导致经济不稳定。
沈:这两种学派的对立,其实不是像人们说的那样大,不过是各自的侧重点不同。凯恩斯学派也没有主张无限制地发行货币,只是在当时特定的经济环境下,对稳定货币注意不够;同样,货币主义学派也没有笼统地反对通货膨胀,他们也认为,通货膨胀对经济发展确会产生作用,关键是要适度。这个度,一般被认作是3%—5%,最多不能超过10%。
记:我国近两年发生的通货膨胀显然已经大大超过了这个度。国家统计局公布的1988年物价上涨指数为18.3%,其中1988年11月生活费用价格指数比1987年同月上升了30.3%,城市上涨幅度更大些。所以,政府采取了严厉的措施来治理通货膨胀,整顿经济秩序。但是,似乎又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有些人很担心会出现“滞胀”。
沈:“滞胀”这种现象与因生产过剩引起的生产萎缩、物价猛跌的情况正好相反。一种解释认为,主要是由于政府先期采取了扩张性的财政货币政策,使通货膨胀急剧上升;又采取了紧缩性的财政货币政策,引起生产萎缩。当这两种政策效应出现重叠时,便产生“滞胀”。现在很多人担心出现“滞胀”,我认为有些道理,因为我国前几年起发行的货币所产生的经济效应刚刚展开,而近半年的紧缩则已起作用。事实上,“滞胀”的影子已经罩在了头上,主要表现为当前通货膨胀未得到有效控制,一些重要生产部门却又因资金不足而开始出现停滞。据国家统计局公布今年一季度的情况,物价总水平仍居高不下。
记:这是个十分棘手的问题。我国的通货膨胀,本来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产业结构不合理导致有效供给不足引起的。目前的治理整顿,若应对不当,就有可能不仅压不下通货膨胀,反倒进一步恶化了有效供给。
沈:所以,我认为我们在采取对策时要十分慎重,对治整的复杂性有充分估计。首先要确立这样的认识,如果出现“滞胀”苗头,就不应简单地只是把它看作“坏事”就完了,而应现实地、有信心地把解决“滞胀”看作是又一个发展经济的契机。在西方,他们解决“滞胀”的过程,也就是总结以前经验教训、更有效地发展经济的过程。所以,如同对通货膨胀的态度一样,对出现滞胀也不要害怕,尤其不能惊慌失措。
记:您认为在解决“滞胀”时应注意什么?
沈:在解决“滞胀”时,还是应该坚定不移地把控制通货膨胀放在第一位,不能简单地重开货币的闸门,尤其当前的许多信息未必是真实准确的。但是,治理通货膨胀却有不同的作法。世界其他各国的经验证明,用冻结物价的办法来治理通货膨胀,效果普遍不好。成功的办法都是在提高利率、调整结构上下功夫,这样可以抑制过热的信贷和消费,刺激储蓄,增加一定货币量内的有效投资,提高有效供给。
记:提高贷款利率,我国的企业能否承受得了?
沈:这里很关键的问题就是要认真按照产业政策,切实贯彻倾斜政策。对于短线行业采取适当的优惠政策,在整体压缩中有保有扶,这样才有可能逐步调整产业结构,保证整个经济协调发展。同时必须坚持深化改革,即我们目前所面临的问题,仍必须通过更深层,更有力,更切实的改革来解决。例如企业改革,已经取得一些成效,但我们既没有找到使企业活起来的配套办法,也没有找到使该“死”的企业妥善“死”去的办法,有一些盲目发展的企业本该“死”的,却“死”不了。国有制企业破产,财产损失是国家的,失业人员也要由国家负担。其他所有制企业破产,又怕失业人员影响社会安定。这些,显然都需要进行综合配套的体制改革来解决。总之,形势逼着我们非改不可。我们在探讨治理通货膨胀办法时,不能把一些早已证明走不通的“老办法”作为“新药方”,而应努力探索新路子、新方法,坚定不移深化改革,这样,治理整顿才会达到预期目的。 


第5版(国内专页(经济))
专栏:快语新言

  “嫁接”之中有文章
江畅
嫁接,许多人都知道,它是植物无性繁殖的一种方法:选取植株的枝或芽,接于另一植株的适当部位,使二者接合成活为新植株,既保持接穗品种的优良性状,又能利用砧木的有利特性,达到提早结果、增强抗病力、经济利用繁殖材料等目的。
如今,这种方法被一些地方的工业企业有效地接过来了:在现有企业的基础上,“嫁接”国外的管理和技术,其名曰:“嫁接式”企业。好处是不投入或少投入,不搞或少搞基建施工,较多地利用母企业原有的生产经营条件;同时,有利于提高母企业的管理水平,有利于开拓国际市场。去年,一个大连市就兴办了“嫁接式”企业28家,差不多是该市以前这类企业总数的两倍。全市这样的企业1988年出口创汇1721万美元。今年,更多的外商来大连寻求合作。
然而,也不是所有的地方都有如此好的形势。兴办“嫁接式”企业不是一件简单事,因为它要中外双方都情愿,不光是我们感兴趣,还要看外商感不感兴趣。据了解,外商对于兴办“嫁接式”企业有兴趣,如投资少,建设周期短,培训负担轻,能早日投产达产,减少风险。当然,也有顾虑,至少有这么几点:其一,担心老企业设施陈旧、有可能降低企业先进程度,成为包袱;其二,担心按旧机制、旧模式行事,影响到“嫁接式”企业的自主经营和内部管理;其三,有的企业是在分厂或车间兴办“嫁接式”企业,双方共用基础设施,职工也互相影响,担心互相扯皮,等等。
实际上,这是一个投资环境问题。明智的地方领导者为了吸引外商,针对他们的顾虑,做了许多工作,如改善办企业的条件,增强依法办事的观念,给“嫁接式”企业尽可能多的支持,减少矛盾;如提高中方企业领导人的素质和能力,提高与外方共事的修养和工作本领,一开始就给外方以信任感;如合理选择嫁接形式,有的部分嫁接,有的多方位嫁接,有的整厂嫁接等。环境改善了,来的人也就多了。这就应了中国的俗话:栽得梧桐树,引得凤凰来。
所以,要想多兴办一些“嫁接式”企业,加快老企业技术进步的步伐,你就要准备好“砧木”,经营好“果园”。 


第5版(国内专页(经济))
专栏:

在资金和农用生产资料都非常紧张的情况下,怎样促进农业发展?衙水的路子是——
  靠科技走出低谷
平义杰
前几年,我们河北衡水地区的农业生产,仿佛进入了一个“怪圈”,连年徘徊不前。1985年以来,我们依靠科学技术,调整种植结构,狠抓物质投入和科学投入,提高比较效益,借助科技之梯,走出了农业发展的低谷。1988年与1987年相比,全区出现了4个增长:粮食总产达14.95亿公斤,增产3.5亿多公斤,创历史最高水平;棉花总产1.18亿公斤,增产13%;农民人均收入增加75元;亩投入产出比由1∶17上升到1∶28。
衡水地区880万亩农田,每年所用的生产资料80%来自外地,供应无保障,粮棉产量不高。特别是把有限的肥、水、油、电平均使用,结果是好地“吃不饱”,赖地“吃”了增产效果不明显,从1985年开始,我们调整了种植业结构,用1/3的好地种粮,提高单产保总产;中等偏上的地种棉花为主的经济作物;1/3的碱、沙荒地种植林、果、草,搞开发性农业生产。这样布局,突出重点,将农业生产资料集中用在近600万亩的粮棉上,其余的300万亩种植适宜生长的作物,自我调节,涵养地力。3年来粮棉生产亩施化肥量平均每年递增5%左右。与此同时实施对好地先上电、多供油、优先打井等倾斜政策,取得了明显的效益。去年全区粮食种植面积比上年减少4万亩。亩产达到了400多公斤,比1985年增长200多公斤。过去被视为沉重包袱的100多万亩盐碱地也逐渐变成了财富。自1986年以来,全区陆续种植以苜蓿为主的抗碱改良土地的牧草70多万亩,发展畜牧业,每年兔羊出栏400多万只,加上饲草绿肥,每年可增收7000多万元,亩收入由原来的几元、十几元上升到100多元。种草养畜不仅改良了盐碱地土壤,解决了与粮棉作物争肥争水的问题,而且还为发展粮食生产提供了打机井、修机井、修防渗管道资金3000多万元。
解决了农业生产资料少的困难后,随之而来的就是化肥、柴油、农药三大类物资的涨价风,农业生产投入产出下降,要控制涨价,我们无能为力,唯一办法是从科学技术上打主意。1987年,全区组织2000多名科技人员和农村调查队对土壤成份和农民的投入情况进行了普查和分析,发现土壤中有机质含量普遍减少,氮肥使用量多,磷肥用量少,浇水和农药喷洒上存在浪费现象。这说明,几年来我们在农业投入上走了弯路,花了不少冤枉钱。正确引导农民进行科学投入,就能把涨价因素消化掉。采取的措施是:首先,增施有机肥,地区拿出1500吨平价化肥,对积有机肥多的县给予奖励。去年全区共积粗肥2360万立方米,比上年增加了300多万立方米。其次,大面积推广配方施肥。1988年配方施肥650万亩,占三大作物种植面积的76%,化肥施用量比往年减少了10%,氮磷比例有较大幅度提高,平均亩增产13%。再次,指导农民科学种田和综合防治病虫害。1988年全区更换优良品种,积极推广了500多万亩的小麦、玉米模式化栽培。去年全区搞了89.5万亩的生物防治,仅此一项就节约农药费90万元。据农业部门测算,1988年亩投入折合现金比1987年减少5%,比较效益提高了10%。         (作者为河北省衡水地委书记) 


第5版(国内专页(经济))
专栏:

  “黄金峪”目睹记
新华社记者 顾洪洪 本报记者 刘燮阳
编者按 国务院关于对黄金矿实行保护性开采的决定发出半年了,峪耳崖镇的个体户采金不仅没有收敛,反而愈演愈烈,这是应该引起注意的。
个体户非法采金,有禁难止,这说明,当地政府依法办事的观念淡薄。尤其是少数干部明里暗里支持这种行为,助长了这股歪风。所以,要有效地制止个体户非法采金,主要是健全法制,提高人们的法制观念,依法办事。                   
在一条与国营金矿相邻的山谷内,漫山遍野布满了个体采金者的矿点,新开挖的坑口,一个接着一个,成千上万吨从矿内挖出来的石头,几乎填平了山谷。这是不久前记者在河北宽城县峪耳崖镇摄取的“镜头”。
峪耳崖位于燕山山脉东部,西距北京200公里,南距唐山100余公里。历史上这一带就以产金闻名,被称为“黄金峪”。至今,这里还保存着当年为慈禧开的“胭脂矿”。解放后,国家为保护黄金矿资源,禁止私人采金。到了80年代,一些人为了采金发财,蜂拥矿区,蚕食国营矿山。刚开始,当地一些人还自己动手开矿采金。到后来,演变为划地分矿,一家一块。一些人还大量雇佣外县、外省民工,自己当上了把头。在峪耳崖镇,两个百十户人的村庄,竟雇佣了一两千个民工。这些民工在缺乏基本安全设施的井下,累死累活,一天只能挣几元钱,而把头获利则高出数十倍,甚至数百倍。
据查,个体采金者在国营峪耳崖金矿矿区范围内开挖的坑口有100多个,其中80多个对国营金矿构成了直接威胁。在这些坑口内常年直接采金的有1700余人,高峰时多达四千余人。
在实地考察中,记者发现,越是新开挖的个体采金坑口,离国营矿区的中心越近。今年春节后开挖的几个坑口竟打到了国营矿选矿厂的边上,一些人公然在国营矿职工鼻子底下干开了。其中,有一个坑口就开在国营金矿的一个油库近旁,一旦出事,后果不堪设想。
靠掠夺国家资源、压榨雇工,这一带的一些个体采金者在短短几年内暴富起来。曾任过生产队长的刘玉荣,就是其中之一。他雇工最多时达120人。1985年以来,他多次指使人强行进入国营矿的坑道内采金,有时一次就盗采金矿石3000多吨,含金属量多达35公斤。刘玉荣不但搞采金,还在自己院内搞了个地下氰化炼金室。凭靠这些,如今他已成为腰缠万贯,拥有汽车多辆的阔佬。另一暴富者是曾任当地党支部书记的王富。他多次把矿与国营矿的坑道打通,盗采国营矿的金矿石。如今,他成为暴发户后,在国营矿的大门口,盖起了富丽堂皇的住宅。
在峪耳崖,还有一个远近闻名、富甲一方号称“杨百万”的人物。目前,他家中仅进口汽车就有9辆,其中有豪华“皇冠”、“奔驰280”、“丰田”等高级轿车。此人由倒卖黄金起家,发展为倒卖钢材、承包公司。一次,杨百万的儿子,带着步话机、坐着小轿车到承德县一带倒卖金戒指,被拿获时,从他身上搜出金戒指40多枚,总重约200克。
这里的个体采金给国家黄金资源带来巨大损失。据有关部门不完全统计,自1983年以来,由于滥采乱挖,当地国营矿山已损失矿量45000多吨。金属量近600公斤,损失量可供一个小型国营矿开采3年。同期,国营矿被破坏生产设施和物资的直接价值也已达十几万元。
这一带走私贩金活动也十分猖獗。据地区黄金公司统计,1986年到1988年,这里个体采金者交售给国家的黄金由2000多两降到300余两。1988年上半年以前,这里个体采金者采的黄金,大部分通过走私流向南部沿海地区。用当地人的说法是:“一两交共产党,九两给香港”。1988年下半年以来,随着国内黄金黑市价格的变化,这里的个体采金把头也改变策略,不再倒卖成品金,改为储存黄金或将金加工首饰后出售,有的则干脆以做地基砌墙等方式将品位高的金矿石储备起来。
对于非法的个体采金、炼金活动,当地政府也曾采取了一些措施,试图禁止,但都收效甚微。主要是抓得不狠,抓得不力。对于破坏国家财产的行为没有严格加以制止,少数干部甚至明里暗里支持这种行为,带头采金和炼金。 


第5版(国内专页(经济))
专栏:

  双手搬走千座“山”
本报记者 赖仁琼
“变形的手”
“您看看我们这双手。”在北京邮政局采访,转运科长常征先叫大伙儿伸出手来让我看。一双双指关节变粗,指甲朝里卷的手令我惊讶不已。常征说:“因为长期用手抓邮袋,不少工人手都变形了。”
北京邮政干线局的大院里,一辆辆拖车、汽车装满了邮袋。作业区内,工人们正在按地区分拣一袋袋邮件。除航空邮件外,北京进、出、转口邮件全得经过这里转运工的手一袋袋装上或卸下火车。邮袋在转运工手中通过分拣、查对、装拖车等工序,码列火车上得搬动七八次。站台上作业的工人平均每人每天负重20吨左右,而在库房分拣的工人则达30吨之多。每个邮袋重25公斤,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如果把转运工用双手搬走的邮件堆积起来,该是千万座蔚为壮观的“邮山”!
站台上,虽然行色匆匆的旅客谁也未曾留意那些满身脏土的邮件转运工,而巨人般屹立的北京站却最了解这些平凡工人在默默无闻中装装卸卸的伟大奉献!
“我们淋湿了,邮件也湿不了”
转运工苦累全不怕,但就怕下雨。1985年,一场大雨让积压的10万袋邮件泡汤,提起这事儿,转运工至今仍痛心疾首。
近几年,用邮量不断增加,但运能与运量、劳力与工作量严重失调。堆积如山的邮件使狭小的场地更加拥挤。分拣后的邮件无待发场地堆放,工人们便提前运到站台。晴天还好说,遇到雨季,从干部到工人。天天几次听天气预报,时时留神老天爷变脸。去年夏天,老赶上下班时下雨,有的工人拿了雨布就往站台跑,有的工人干脆脱下自己的雨衣盖邮件。赶上下大雨时装车卸车,车上车下几个人扯开一块大雨布,另外几人便在这小小的无雨区紧张地装卸。有时工人们一天中几次被雨淋湿的衣服又几次被体温烘干。
“你放心,我们淋湿了邮件也湿不了!”每逢雨季,转运工总对下达任务的“头儿”这么说。有了这句话,“头儿”还有什么不放心的呢!
“腰疼不算病”
成千上万次地搬运邮袋,转运工们大多患有腰腿痛、胃病、结核、肝炎等。有人告诉我:“在我们这儿,腰痛不算病。小伙子争强好胜,没有人因此而病休。”近一年,铁路抓安全,火车大多晚点,不仅打乱了他们的工作秩序,延长了工作时间,连吃饭的时间也常常被挤掉。有时在装、卸两次车中间的十几分钟里吃饭,工人们顾不上洗手,到食堂拿两个馒头就走,更没功夫细嚼慢咽。因此,不光有人胃痛,连社会上流行的红眼病、结核、肝炎都来寻找过这些年青力壮的小伙儿。
粗犷、豪放的转运工极富幽默感:“在这儿干活,可以吸全世界的土”。南来北往的国内、国际列车,邮包中带着信息也带着细菌、病毒和尘土。领取计件工资的转运工没有什么保健费、吸尘费,在邮政业超负荷运转中,他们也在超负荷地奉献。
朋友:当你就要登车离开北京时,别忘了看一眼站台上紧张装运邮件的那些满脸淌汗的小伙儿、报纸、信函、包裹经他们之手传递,他们为千家万户送去了信息和欢乐! 


第5版(国内专页(经济))
专栏:经济生活面面观

  炫耀·补偿·下落
——个体户心态观察之二
张锦力 李琦
一九八六年,帕瓦罗蒂在中国歌坛引起轰动。黑市票价上升到几十元钱一张。可歌唱家不会想到,他的引亢高歌却成了前排座位几位“富翁”的催眠曲。
散场后,我问一位在剧场里打盹的个体户,为何花高价买觉睡。他振振有词:“听不听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买。”
炫耀富有,已成为一部分个体户的流行病。
他们确立了这样的追求:T恤衫要西德“彪马”,衬衣要法国的“富豪”。运动衣要“阿迪达斯”,至于西装嘛,就要那个以世界著名服装设计师命名的“皮尔卡丹”。他们承认,花高价不仅是为了消费过程的享受,更主要是想赢得别人的羡慕。
尊重,对他们曾是陌生的字眼。当大把大把的钞票已满足了他们的物质享受时,他们更加迫切地想在精神上得到些什么,讲“派头”成为时髦。
某市一个舞厅里发生过这样一幕:歌星一曲唱罢,一个体户观众立即把几拾元票子甩给歌星,叫道:“再来一个《跟着感觉走》!”
又一首后,另一个则甩出更多的票子。
前篇提到的小A曾激动地对我们说:“你知道,我们个体户是想用金钱买到尊重。”
他介绍了自己“痛彻心扉”的感受:
“我是为了小梅才与她家邻居打架,失手伤人而去坐牢的。出狱后,小梅把我蹬了。差点没把我气疯,那阵子,左邻右舍谁拿正眼瞧过咱,我现在的女友是服装公司的模特,甭提多漂亮了。”
“我知道,很多人背后常骂我。可是尝受别人瞧不起的白眼,和让别人嫉妒得眼红,那滋味毕竟不一样。”
像小A这样的个体户,有着一肿“补偿”心理,他们每个人都曾有过一段痛苦的经历。这两年忽然暴富,他们恨不得在一个晚上,就补回过去若干年的物质上和精神上的“损失”。
武汉的汉正街是个富翁王国,然而就在这个王国里,去年,十一位臣民结伴下羊城赌博,在烟雾笼罩的赌场一掷千金,多者输掉七万元,少者也在三万元以上…… 一位作家曾说:“金钱能为人类创造新的财富和幸福,金钱也能滋生罪恶和堕落。” 


第5版(国内专页(经济))
专栏:

定点下基层 于立强画
原载《吉林日报》


第5版(国内专页(经济))
专栏:新闻摄影比赛

靠政策、靠科学、靠勤劳致富的内蒙古呼伦贝尔盟新巴尔虎左旗,嘎拉布尔苏木嘎拉布尔嘎查的老牧民斯力特日6年向国家出售1535头(只)肉畜。56岁的斯力特日是从1983年承包经营牲畜的。几年来,由于他精心饲养、科学管理,畜牧业发展很快,现在大小牲畜存栏2100头(只),成为呼伦贝尔盟牧业大户。图为斯力特日放牧的羊群。 佟景文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