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9年5月11日人民日报 第7版

第7版(国际专页(文教))
专栏:

  面向未来的《2061计划》
本报记者 仓立德
一股“振兴教育”的热潮正在美国兴起。
目前,美国当局已将加强基础教育列为重点,初、高级教育机构普遍重视“对外开放”,博采众国之长。许多中、小学将外语、外国文化、世界历史和地理列为必修课。不少著名大学开始在世界各地训练学生。
最令人注目的莫过于旨在改革整个初、中级教育体系的《2061计划》。这项规模空前,目标长远的计划一旦成功,不仅将使美国的基础教育发生根本变化,而且将给国民素质,社会经济、科技、文化诸方面带来难以估量的深远影响。
危机从何而来
美国一贯重视国民教育,是世界上最早实行义务教育法的国家。美国能够在独立后一个多世纪的时间里成为经济发达、科技先进的世界强国,教育的普及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强烈的教育危机感出现在50年代。1957年10月4日,苏联宣布在人类历史上首次成功发射了一颗人造卫星,消息传来,举国震惊。美国科学界一些权威人士对比了美苏的教育差距,认为“苏联十年制学校的学生所受的科学教育,尤其在数学方面,一般比美国的大学生还强;只有挽救教育才能挽救美国的后代,从而保证美国的未来”。美国当时采取的一个重大措施是,耗资上十亿美元,用数年时间重新改写了中、小学的数、理、化及其他科学课程的全部教科书。实践证明,此举有效地提高了教育质量。
进入80年代以来,人才荟萃、设备精良的各类教育机构遍布美国城乡,全国每年的公共、私人教育经费已高达约2千亿美元。尽管如此,许多有识之士仍痛感美国教育再度面临危机,较为普遍的看法是,一,美国在世界经济中的比重正在下降,美国工业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已经减弱,美国在世界科技方面的领先地位受到挑战,重要原因之一是美国的教育质量已落在最强劲的经济竞争对手日本之后。二,美国中、小学生的科技基础薄弱,在国际科学知识竞赛中,美国学生成绩居于最差之列,在目前美国高等学府、科研机构中,攻读高级学位的外国留学生总数已超过本国学生;以当前美国劳动力的科技水准来看,已不能保证美国未来的工业进步。新任美国教育部长卡瓦佐斯说,美国现在实际面临三重赤字:贸易,预算和教育、“最后一个赤字也许是最为严重的”。三,世界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竞争激烈,又互相渗透、互相影响,为美国教育提出了更高要求。
与此同时,探讨教育改革的专著纷纷出现,较重要的便有20余种。这些专著从不同角度审视了美国教育的现状和缺陷,建议大刀阔斧改革教育体系,更好地适应以现代科技为基础的经济发展的需要。
《2061计划》就是在这个背景下应运而生的。
目标——21世纪
1985年,素享盛名的美国民间科学团体——美国促进科学协会,在全国科学技术教育委员会等机构和企业的资助下,延聘国内外科学、教育界约400位科学家、教授、教师及一些科学、教育机构负责人,穷四年之功,共同起草并审定了《2061计划——全体美国人的科学》,其副题为:“关于科学、教学和技术知识目标的2061计划报告”。这项200页的总体报告及其他5份专题报告,详细论述了全面改革美国初、中级教育体系的设想、步骤、目标及科学依据。
计划认为,所有儿童都需要并且应该得到基本的科学(包括物理、化学、生物等自然科学及社会科学)、数学和技术教育,使他们生活得多姿多彩并富有成果;这种基本教育应当适应“科学知识和技术力量的急剧增长”。然而,目前大多数美国人在科学上茫然无知;美国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能力上远逊于国际水平。1986年,17岁学生的平均知识水准大大低于1969年;小学教师普遍未受过基础的科学、数学教育;科学知识教育方法还停留在19世纪水平上;教材内容陈旧,课程繁冗,阻碍而不是促进学生掌握知识……因此,有必要根本改革教育思想、教科书、课程安排、教学指导乃至整个从幼儿园至高中教学体系,改革对象是现存的基础科学教育体制。
按照《2061计划》的设想,这项改革将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共由3个阶段组成。第一阶段拟定计划,历时4年,已经完成。今年2月,在宣布计划的同时已转入第二阶段,目的是通过试点,为在全国推行教改提供一系列示范。主要内容有组织新课程、运用新教学方式,训练教师、实验新的教学器材和现代技术、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并为联邦政府和地方政府提出改革政策建议。另外,一个由20名教师、3名校长和两名大学教育专家组成的小组已经成立。他们将在4年中每月抽出3至4天和两个夏季的时间致力于研究,总结各试点经验,结合改革实践编写准备全面推广的教材范本。
1993年进入关键性的第三阶段。计划用10年左右时间,通过各科学团体、教育组织和机构及其他有关部门的共同努力,将上阶段的试验成果转化为全国性教育实践,实现《2061计划》提出的最终目标。
《2061计划》被美国舆论界称为“最雄心勃勃”的教育计划,在总体规模上将大大超过50年代末期的那场教材改革。在解释计划名称的由来时,一位计划负责人说,充满宇宙天体奥秘的哈雷彗星上次掠过地球是在1985年,恰是开始制定计划的那一年;下次将是2061年,那时受惠于这项改革计划的美国后代将亲眼看到这颗美丽彗星的回归。
改革传统教材和教学方式
《2061计划》指出,教育的最高目的是使受教育者将来获得个人成功并承担起社会责任。因此,科学教育应当有助于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理解能力和思维习惯。美国的明天已比任何时候都更加依赖于儿童教育的性质和质量。
改革的第一个重点是教材。计划认为,现在的课程内容“既庞杂又营养不良”。几十年来,这些课程无节制地扩展,使绝大部分教师和学生都背上一座又一座沉重的大山,但却难以把握科学、数学和技术的基本内涵。
改革教材的前提是确定并精选恰当适用的教科书内容。为此,专家们根据当今世界科技发展的大趋势,经过长期、反复讨论取得一致意见,将每个学生在13年教育中所应获得的基本科学知识浓缩为12大类:科学、数学、技术的本质,属总论;后9类为自然界构成、生存环境、人体机能、人类社会、技术世界、数学世界、科学史观、共同主题和思维习惯。
计划认为,沿袭至今的教学方法只强调学生掌握现成答案,而忽略了探讨问题;学生死记硬背那些零星片断知识,而不知其来龙去脉及相互联系。这种方法以背诵代替争论,以阅读代替动手,“不能鼓励学生相互合作,自由分享知识和思想,或用现代仪器来扩展其智能”。针对上述弊端,该计划总负责人卢瑟福表示,一要精减课程,二要培养学生开拓思想、手脑并用,增强思想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根据专家建议,学生从幼儿园至中学毕业只学十几门课程,每门课程综合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数学知识,并有必要的技能训练。它自成体系,但不自我封闭,可容纳多种科目的知识。如在“进化”课中,学生不仅学生物进化过程,而且要了解政治制度的演变。这种授课方式的好处是,学生能够系统学习某一课程的基础知识,又可融汇贯通其他知识,有利于智能的全面发展;同时还可避免目前同一课程的无谓重复,或各门课程互相孤立的现象。
目前,教材和教学方式的改革在美国才刚刚起步,许多方面还停留在设想或原则上,尽管如此,《2061计划》的基本思路及其为美国初、中级教育所描绘的蓝图仍值得重视。 
  编后随感
本专页今天发表三篇介绍美国、保加利亚、阿曼三国发展和改革教育的文章,其中美国和阿曼的两篇尤其发人深省。
美国和阿曼的发展类型迥异,发展水平也悬殊极大,但它们有一个共同点:重视教育。阿曼在国王卡布斯的治理下,教育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只有三所小学、九百零九名学生发展到拥有各类各级学校七百二十所和学生三十多万!但是,阿曼当局并不就此“罢休”,决心到本世纪末扫除文盲。
美国教育之普及和发达乃举世公认,但它并不固步自封,而是紧随形势之发展和现实的需要,提出一项极为大胆的对教育进行彻底改革的《二○六一计划》,力求确保美国的科技和经济进入二十一世纪时继续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历史经验证明,教育是立国之本。当前,发展和改革教育已成为世界性的潮流。重视教育,经济发展才有后劲,国家才能昌盛,反之,必然走向落后、衰败。任何一个面向未来的国家都应该审时度势,为发展教育作出具有远见的决策! 


第7版(国际专页(文教))
专栏:教育与培训

  阿曼教育事业今非昔比
刘元培
自卡布斯·本·赛义德1970年执政以来,阿曼在各个方面突飞猛进,教育事业尤其引人瞩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称誉阿曼为“发展中国家的典范”。
卡布斯执政前,阿曼全国只有3所男生小学,在校学生总共909人。教师全部也不过30人,而且都是外国人。学生们在草棚、帐篷或树荫下学习。课本全部由外国人编写。
目前,按照阿曼政府的计划,教育事业进入“复兴时期”。卡布斯国王说:“受教育是男女老幼所有人的权利。”18年来,政府大力普及中小学教育,每年拨出大量经费办教育。学校免收学费,发给学生各种津贴、补助,还为离校较远的学生提供交通工具,从而大大提高学生入学率。1988—1989学年,全国已有小学368所,初中267所,普通高中66所,7所附属清真寺的伊斯兰初级中学,1所伊斯兰高级中学,3所中等技术学校,1所聋哑学校,1所残疾人学校,5所中等师范学校,各类学校总共719所。在校学生30多万人,教师1万多人,这些数字与不到200万的全国人口相比,确实十分可观。
在大力兴办正规学校的同时,阿曼政府注意扫盲工作。扫盲中心、成人教育中心遍及全国各地。1987—1988学年,扫盲学习班达440个,参加人数1万多。除了教阿拉伯语外,也进行一些专业技术的训练,还为家庭妇女开设了课程。阿曼政府力争到本世纪末全部消灭文盲。
阿曼政府非常重视专业技术教育,开办了中等农业、商业和工业学校,为各工、农、商部门输送人才。第三个五年计划期间(1986—1990年),国家将提高各中等专业技术学校的水平。教育出版部门最近还编印了农业和渔业知识的课本,部分中小学已将此列为必修课。目前,阿曼教育部门中,外籍教员占80%,所以国家高度重视师范教育,从1986年到现在的3年中,师范学校共培养了1031人,首先满足初中和小学的需要。国家计划在今后10年内,实现小学教师全部“阿曼化”。
近几年来,阿曼派出留学生3000多名。到目前为止,已有近2000人学成回国。
1986年落成的卡布斯大学,是阿曼第一所国立大学,它标志着阿曼教育事业进入了一个新时期。整个大学投资3亿多美元,在校学生1828人。学院各种设施齐全,教学、科研设备先进。教学大纲规定:教学和科研必须与阿曼的国情相适应。
大学的一位负责人说:“明年,卡布斯大学第一批毕业生将到国家各个重要岗位去工作,为发展经济作出贡献。” 


第7版(国际专页(文教))
专栏:

  保加利亚积极进行教改
郭春晓
随着国民经济领域改革的兴起和科技革命的开展,保加利亚对人才的需求与日俱增。为了扭转人才匮乏的局面,依照1979年通过的第一个教育改革文件——“关于发展保加利亚教育事业的提纲”,近年来,保加利亚对原有的教育体制进行了一系列改革。
——建立统一中等综合技术学校,实现两大教育过程的结合。保加利亚的初等教育和中等教育一直实行10年一贯制。学校分普通学校、职业技术学校、中等专业技术学校等多种类型。贯彻新教育体制后,国家把两大教育过程——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合并,建立统一中等综合技术学校。儿童入学年龄由7岁改为6岁,学制延长到12年,分三个阶段教学。第一阶段10年,主要对学生进行普通文化知识教育。第二阶段为1年或1年半。要求学生掌握综合技术的专业理论和应用知识。第三阶段为1年或半年。全部进行职业教育,以使学生熟练地掌握具体的专业技能。
建立统一中等综合技术学校,既能使学生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有利于在大学分科教育中更好地深造,又能使他们具备从事实际生产活动和社会活动的基本能力,便于直接就业。
——建立半高等性质的新型中等技术学校,培养“生产指挥员”。保加利亚原来的中等技术学校,教学内容单一,学生毕业后只能在某一生产领域从事一般性技术劳动,难以适应现代化生产和科学管理的需要。目前建立的新型中等技术学校,学制为2年。招生对象是统一中等综合技术学校的毕业生,教学内容涉及较高层次的专业理论和应用知识,并讲授社会心理学和管理学知识。
——改变大专院校教育结构,实行教学—科研—生产一体化。保加利亚的高等教育改革是将专业连贯教学改为分阶段教学。学制由4至5年改为4至6年。整个教学过程亦分3个阶段。第一阶段保证学生在某一专业领域的全面发展。这一阶段结束后,进行一次大的考核,择优汰劣,或转学其他专业。第二阶段要求学生掌握具体的设计、工艺、管理知识和实践技能。这一阶段结束后,对学生进行预分,初步确定他们的工作单位。第三阶段,结合学生将来从事的工作,进行科研活动和生产实践。
保加利亚还对大专院校的助学金制度进行了改革。一些院校试行用学生贷款来取代助学金。
——普及文化知识,加强在职干部培训。保加利亚中央和地方政府设立了职工文化教育委员会,负责领导在职人员的培训工作并定期对干部职工进行文化知识和业务技术考核,并以此为依据进行职务和工资的升降;设立“职工文化鼓励基金”,对学习成绩优异者进行物质奖励。(附图片) 
保加利亚一综合技术学校的学生在电化教室里上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