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9年4月5日人民日报 第7版

第7版(国际专页(经济))
专栏:经济论坛

  亚太地区产业结构的新格局
  史敏
内容提要:日元升值等因素加速了亚太地区产业结构的调整,使这一地区的国际分工正由过去的以垂直分工为主向以水平分工为主转化,形成了一种多层次的追赶型的动态国际分工。
亚太地区是当前世界上经济最活跃、增长速度最快的地区。近几年,由于日元升值等因素,这一地区产业结构加速调整,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国际分工的新格局。
比较优势的变化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
近年来,美元大幅度贬值,日元急剧升值,使各国(地区)不同产业的比较优势发生了明显变化。如日本,1985年以来日元对美元已升值85%以上,使按美元计算的日本出口商品的价格和劳动力成本大幅上升,工资水平由原先相当于美国的不到60%上升为目前相当于美国的92.2%。日本已在很大程度上丧失了对美国的劳动力成本低廉的优势。现在日本一般劳动密集型和技术标准化的产品不仅没有比较优势,甚至连一些耐用消费品(如小汽车、家用电器)和技术密集型产品(计算机、通讯设备等)的零部件的元器件生产在国际竞争中也面临亚洲“四小”(南朝鲜、新加坡、我国台湾和香港地区)等劳动力成本较低的国家和地区的威胁。就亚洲“四小”来说,如南朝鲜由于货币升值及劳资纠纷的影响,现在生产纺织品和鞋类等一般劳动密集型产品的比较优势已明显削弱,有竞争力的主要是资本密集型产品。而东盟国家具有明显比较优势的主要是纺织品、鞋类等产品,随着产业比较优势的变化,亚太地区各国和地区都根据各自的条件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如日本现在着重发展知识密集型产业及高附加价值的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业,而将附加价值较低的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业逐步转移到亚洲“四小”及东盟国家。亚洲“四小”侧重发展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品,而将一般劳动密集型产品逐步向东盟国家转移。东盟国家除大力发展日本和“四小”转移出来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以外,亦将加速发展当地具有资源的资本密集产业,以提高工业制成品在出口中的比重。
亚太地区间投资和贸易迅速增长
亚太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和国际分工变化的重要前提条件是投入要素的重新组合,而在资金、技术、人力诸投入要素中最重要的是资金的转移和合理配置。日本就是通过增加对亚太其他国家(地区)的直接投资来实现其产业部门的转移的,而亚太发展中国家也正是依靠大量引进外资,建立新的产业部门,实现其产业结构的升级的。如日本在1986年度对“四小”直接投资15.3亿美元,比上年增加1.13倍,1987年度直接投资26亿美元,又比1986年度增加94%。日本对东盟国家的投资在1987年头9个月达到8.17亿美元,几乎是上年同期的3倍。
亚洲“四小”在增加从日、美发达国家引进外资的同时,也增加了对东盟国家的投资。如南朝鲜在1987年吸收外资10.6亿美元,比上年增加将近2倍,而同年在海外投资3.97亿美元比上年增加130%。
近两年,由于“四小”对美国的贸易出现大量顺差,美国便压“四小”的货币升值,这样,1988年“四小”对美贸易顺差降到大约317亿美元。“四小”对美出口增长的放慢主要靠扩大对日本、西欧等国的出口弥补。对日出口原来仅占“四小”全部出口的10%—15%,远远低于对美国的出口的比重(40%左右)。近几年,随着日元的升值和内需的扩大,日本的进口迅速增长,1988年“四小”和东盟国家的对日出口以50%以上的比率迅速增长。“四小”相互间及“四小”和东盟国家之间的贸易额也大为增加。这反映了西太平洋各国和地区之间通过扩大对外投资和贸易已经形成了新的国际分工关系。
由传统的垂直分工向水平分工过渡
1985年以来,亚洲“四小”的家用电器、汽车等耐用消费品的生产和出口大幅增长,其国际竞争力已经或正在赶上日本,生产机械和电子设备、精密仪器的竞争能力虽仍明显落后于日本,但也比过去增强了。而在东盟国家,轻纺类的非耐用消费品和劳动密集的中间产品(如皮革和木材制品)的竞争能力明显加强,在许多方面已赶上和超过“四小”,并已涉足某些高技术产品的制造,从而在西太平洋地区出现了以发达国家日本为第一层次,亚洲“四小”为第二层次和以东盟国家为第三层次的追赶型的动态国际分工。
目前亚太地区传统的垂直型国际分工仍占有重要地位,但在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和地区之间,尤其是日本与“四小”之间已出现一部分在相同产业中按同一技术层次的不同产品进行水平分工。在许多情况下,日本与“四小”及东盟国家之间是同一产业部门按不同的技术层次,甚至是同一产品按不同技术要求,在前后工序(如设计、加工、组装、检验等)之间进行分工。这种分工在形式上已脱离了传统的垂直分工,实际则属于新型的部门(或企业)内的垂直分工。可以说,目前亚太地区的国际分工正在由以传统的垂直分工为主向以水平分工为主的格局逐渐过渡。


第7版(国际专页(经济))
专栏:

  世界金价在这里产生
——访伦敦黄金市场
本报记者 陈特安
伦敦黄金市场是世界最大的黄金市场。但是,在伦敦地图上怎么也找不到它的地点,这是怎么回事呢?原来,它同有特定交易场地人群熙来攘往的“股票交易所”不同,“伦敦黄金市场”是由五家大金商通过电子网络与世界各地的客户联系在一起的一个隐形市场。不久前,记者前往金融城克鲁斯比广场访问了五大金商中历史最为悠久的莫卡塔公司。公司常务副董事、伦敦黄金市场协会公共事务委员会主席彼特·汉布罗热情地接待了记者。
金字塔形的交易网
“伦敦黄金市场协会”于1987年12月成立,中国银行伦敦分行也是该协会的发起成员之一。五大金商莫卡塔公司、皮克斯利公司、罗斯柴尔德公司、马西公司和蒙塔古公司都是这个协会的决策成员。它们都是有百年以上历史的商号。据汉布罗先生介绍,五大金商每个工作日都举行“定价”会议。由罗斯柴尔德当主席,主持黄金交易。公司代表通过电子网络联系着客户,他们可能是某国银行、某大公司或其他金商,而这些银行、公司、金商又各自联系着许许多多的大中小金商,形成金字塔状的交易网络。
黄金价格的产生
“交易如何进行?金价如何定出?”这是我想解开的谜。主人汉布罗先生察觉出我的心思,给我放定价现场录相。
上午10点30分(下午3点也有一次),五大金商的五位代表聚集在金融城罗斯柴尔德雅致的办公室。会议主席罗斯柴尔德坐在锃亮的会议桌的一端,其他四大金商的代表分坐在左右两旁的四张写字台前,桌前还树着一面小米字旗。
会议开始时,通常由罗斯柴尔德公司的代表以主席身份先报一个金价,各代表立刻把开价报回各交易室。交易室依次回答顾客关于价格的询问。然后根据收到的指令,通知它们的代表宣布是买还是卖,并说明买多少或卖多少。
如果开价后既没买的,也没卖的,或者买与卖的数额不平衡,同样的程序又开始,罗斯柴尔德以会议主席的身份,根据各方买卖的供需情况,对原报价适当调整,然后,各公司又有了新的反应,直到买与卖平衡了,五面小旗都放倒了,主席就宣布“达成定价”。它就成为当天的金价,并马上被发往世界各地。
世界金价的标准价
当记者问及五大金商定价能否准确反映世界黄金市场的供求关系时,汉布罗先生以自豪的口吻作了肯定的回答。据他分析,这样定价程序简单易懂,定价期间买卖双方又可随时取消业务而不负任何义务,只由买者付佣金而卖者通过讨价还价还可得到0.055%的利润,这对于投资者和顾客都有吸引力。同时,每个公司通过交易网络,把它们的触角几乎延伸到世界的各个角落。
其实,自老罗斯柴尔德1919年9月12日在伦敦举行第一次黄金定价以来,伦敦黄金市场的金价一直被公认为世界黄金市场上的标准价。(附图片)
图为伦敦黄金市场的“定价”交易会场。


第7版(国际专页(经济))
专栏:他山石

  坑骗顾客必受惩罚
  管彦忠
在墨西哥,联邦消费者检察院严格执法,及时解决消费者和供应商之间出现的各种问题,有效地维护消费者的权益,得到群众的信任与好评。
根据法律规定,联邦消费者检察院有权对损害消费者利益的生产、销售和服务单位处以罚款直至令其停业,或者提醒消费者不与这类厂商打交道。如果属于犯罪性质,则根据情况向检察机关提出起诉。如果某项产品或服务使消费者身体或心理上受到损害,即使受害者没有提出申诉,只要查证属实,联邦消费者检察院也可以采取行动,包括要求司法机关处理。
据报道,一家经营炊具的公司不按期交货,其代销店拖延一年之久。联邦消费者检察院收到5000多起揭发信后,及时认真地处理,结果这家公司被封。
一家房地产商房子没有建造,只有设计图纸和模型,就要顾客提前付款。联邦消费者检察院接到检举后,经查证对商人处以罚款,禁止了这类非法交易。十几年前,联邦消费者检察院名声不大,有些人甚至讥讽它。近几年情况变了,不论是消费者还是厂商,都公认这个机构办事诚实,效益好。现在检察院每天收到几百起申诉,90%以上当月就处理完。检察院在首都除总部外,还有7个办事处,每天接待1000多人次来访。它还在全国各地建立了20个代表处。
(附图片)
方成画


第7版(国际专页(经济))
专栏:外国经济动向

  苏联正向亚太开放
  周象光
苏联国土横跨欧亚两洲,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以欧洲部分为中心,濒临太平洋的远东地区,一直被视为它的遥远边陲,经济开发极为缓慢,其劳动生产率比西部地区低百分之十五到百分之二十,工业生产在全国所占比重,一九五八年为百分之二点八,一九八六年只达到百分之三。远东工业生产总值只占亚太地区的百分之零点七,相当于美国太平洋沿岸各州的十五分之一,只及日本的三十分之一。如何改变这种滞缓状况,成为苏联面临的一大课题。
一九八六年七月,戈尔巴乔夫视察远东时,提出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的发展构想,改变了苏联长期奉行的封闭式内向型的地区发展战略,表露苏联要加入“亚太地区国际分工体系”的迫切希望。一九八七年,苏联制订了远东地区长期发展纲要,计划投资总额约二千亿卢布,使商品生产增长速度到二○○○年提高一倍半,发电量增长一点六倍,天然气开采量增长六至八倍,对外经济贸易额增长二倍;并且改革出口结构,除传统的木材、煤炭和海产品外,增加石油、天然气出口,逐步过渡到以成品和半成品出口为主;对外经济联系拟由单纯贸易方式转向贸易与经济合作并重。
为实现上述目标,苏联决定在远东设立自由经济特区,将对关税、利润所得税等实行优惠,低价提供自然资源和劳动力资源。对内则扩大地方政府和企业自主权,企业、团体、生产合作社经边疆区或州执委会批准可直接进入国际市场,地方政府和企业可从外汇收入中提取留成,自行支配。苏联滨海边疆区已不再是禁区,苏联还将把军事要塞海参威发展成为国际经济文化交流中心。
为弥补资金、技术和劳力的不足,苏联正将大门向日本和其它邻近国家打开。它已开始从中、朝两国接受劳务,将同中国在农业和民用项目建设上进行合作。戈尔巴乔夫希望,有关日、中、苏三方合作开发的设想能尽快从研究“转入实际方面”。苏日之间的经济关系不断扩大,去年两国贸易额创历史最高纪录。两国已建立了一批合资企业。日本还联合美国的一些公司在西西伯利亚兴建大型化工基地。此外,从去年起,苏联同南朝鲜经济界的接触令人瞩目。南朝鲜“大宇”、“三星”、“乐喜金星”三大财团已决定参加开发西伯利亚。今年年初,南朝鲜“现代”集团领导人访问莫斯科,同苏联工商会就联合开发西伯利亚和远东达成协议,接着,他又访问了平壤。据朝中社报道,双方就共同参加苏联开发事业达成了协议。这将是朝鲜北南双方首次在国外进行的经济合作。苏联还同美国组建了“国际投标公司”,其经营范围从滨海边疆直到西部地区。它同东盟和澳、新等国的经济往来也在积极进行。
看得出来,苏联正在利用当前世界形势缓和以及亚太经济崛起为它提供的良好国际环境,积极开发远东,谋求在亚太经济国际分工体系中占有一席之地;并且借助于自己雄厚的海运实力和两条横贯东西的铁路干线,试图充当连结欧亚经济的桥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