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9年3月1日人民日报 第7版

第7版(国际专页(经济))
专栏:

  当前世界经济形势管见
郭集思
去年,世界经济经受住了1987年10月全球性股市危机的冲击,不仅没有发生人们担心的经济衰退,而且实现了加速增长。据联合国经济部门去年底估计(下同),世界经济的增长率从1987年3.2%升至1988年4.3%。1988年的增长率为1984年以来的最高点,超过了1981—1987年的平均增长率(2.9%)。世界贸易也加快增长,1988年出口量增长7%(1987年为5%),是80年代平均增长率的2倍。但世界经济的发展依然很不平衡,各类国家的增长情况参差不齐。
西方发达国家连续6年增长 速度加快
经合组织24个发达国家的平均增长率从1987年3.3%升至1988年4%,其中美国从3.4%升至3.9%,日本从4.2%升至5.5%,西欧从2.8%升至3.5%。西方经济去年在股市危机之后出现增长加速,耐人寻味。一般看来,有如下原因:
1、前几年,西方国家的生产性投资一直不振,大量过剩资本流入股票和证券市场。股市暴跌后,美国和其他发达国家为避免衰退,实行了较为宽松的货币政策,使生产性投资变得更具吸引力,这给经济以很大刺激。
2、去年主要发达国家为纠正它们之间的贸易和对外收支不平衡,加强了宏观经济政策的协调。美国经常项目逆差从1987年1500亿美元降至1988年1300亿美元,而日本和西德两国的经常项目盈余从1987年合计为1320亿美元降至1988年1200亿美元。
3、10年来西方国家进行的结构改革,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企业的效率和技术水平,增强了经济结构的灵活性和应变能力。这对西方经济的持续增长发挥了积极作用。
4、去年石油价格下跌了20%,也有利于西方国家抑制通货膨胀压力,增加政策回旋余地。
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经济改善不大 困难不少
同发达国家经济增长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发展中国家作为一个整体,经济仍无起色,1988年发展中国家(不包括中国)平均增长2.9%,与上一年2.7%大致相同。而且它们的发展很不平衡,东亚和南亚增长7.4%,西亚1%,地中海沿岸国家3%,非洲2.4%,拉美仅为0.7%。近年来,发展中国家在调整本国经济方面作出了许多努力,但仍面临不利的国际经济环境,其中主要是:
初级产品价格疲软。去年上半年,非石油初级产品价格比上一年同期上升20%,但扣除制成品价格上涨因素,实际上升10%,仍比1979—1980年的水平低30%。至于石油出口国,由于油价下跌,它们的贸易条件下降约10%。
贸易保护主义加剧。近年来,发达国家针对发展中国家具有竞争力的产品不断增加限制措施,使它们的出口更加困难。
外债负担沉重。截至去年年底,发展中国家的外债总额达1.32万亿美元,约占它们全部国民生产总值的一半。
苏联东欧国家经济增长上升 仍有阻力
去年苏联东欧国家的平均增长率从上一年2.6%升至4.5%。苏联的经济改革从构想、试验进入了配套实施阶段。
一年来,国营企业法、合作社法和个体劳动法以及有关经济改革的多项决议陆续生效,使改革有了较完备的法律基础。由于投资增长较大,经济活动大为加快,估计增长率可达4.7%(上一年为2.3%)。东欧国家继续实行改革调整措施,同时较大幅度地增加投资(从3%到10%不等),因此经济增长速度加快,去年达4.4%(上一年为3.2%)。
此外,这些国家在扩大出口、缩小国际收支逆差和减少外债方面也取得了较多进展。
但是,这些国家仍面临不少困难。苏联的改革遇到许多阻力,难以在短期内收效。1988年农业歉收,粮食产量下降,长期存在的消费品市场供应紧张有所加剧。
东欧一些国家去年价格改革受挫,引起了国民经济比例失调,加剧了通货膨胀和社会动荡。所有这些都将对今后的经济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展望今年形势增长可能放慢 隐患仍存
尽管去年世界经济形势良好,但许多不稳定因素和隐患依然存在,必将影响今年的经济发展,使其经济增长速度减慢。这些因素和隐患主要是:
1、美国仍然保持着巨额预算赤字和外贸赤字,在1988年度分别约为1550亿美元和1373亿美元。这两个赤字的存在将对美国和西方其它国家的金融市场、投资者的信心乃至整个经济产生不良影响。
2、在西方国家对付股市危机而执行较为宽松的货币政策过程中,不少国家出现了经济过热、通货膨胀上升的现象。因此,从去年下半年以来,西方国家不得不陆续调高利率,实行较为紧缩的货币政策。这将使它们今年的投资下降。
3、主要发达国家之间在贸易和对外收支方面的严重失衡,虽有缓和,但根本问题并没有解决。事实说明单靠调整汇率不足以扭转失衡,而若要有关双方各自调整本身经济结构,实际上很难做到。目前,各自执行较为紧缩的货币政策,又增加了协调的困难。


第7版(国际专页(经济))
专栏:经济札记

  天平倾斜何时了
孙毅
当西方发达国家回味着他们持续六年的经济增长时,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却正遭受着日趋贫困的磨难。据统计,一九八八年经合组织二十四个发达国家平均增长率为百分之四,而发展中国家的平均增长率仅为百分之二点九。若不包括东亚、南亚那些经济形势较好的发展中国家和地区,这一年非洲和拉美地区的经济增长率分别只为百分之二点五和百分之零点七。由于人口增加,上述两个地区去年人均收入竟分别下降了百分之四点二和百分之一点五。这反映出南北之间的差距日益扩大,世界经济的天平在继续倾斜。
然而,对大部分发展中国家来说,关键还不是这些国家经济增长的速度缓慢或停滞,更重要的还是这些国家经济发展的条件不断恶化。就是说,他们所遇到的不只是增长的危机,而且还遇到发展的危机。下述事实可以证明:
——债务负担沉重:据世界银行统计,一九八八年发展中国家的债务累计已达一万二千四百五十亿美元,每年仅还本付息就达一千多亿美元。沉重的债务负担直接削弱了债务国的投资能力。
——资金筹措困难:债务危机爆发以来,国际金融市场上筹资方式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国际资本流动的证券化趋势日益加强,并逐步取代以往通过商业银行向发展中国家贷款的形式。在这种情况下发展中国家在资本市场上筹资更加困难。经合组织向发展中国家的投资在一九八六年下降百分之二十以后,一九八七年又进一步下降了百分之十。外国对发展中国家的直接投资也出现了大幅度下降的趋势。
——贸易条件进一步恶化:由于近年来国际市场上初级产品价格疲软、而制成品价格上升,使得以初级产品为出口主体、制成品为进口主体的发展中国家蒙受巨大损失,八十年代以来其损失累计已达一千四百七十亿美元。另一个不容忽视的趋势是,由于新材料、新工艺的高速发展,许多发展中国家还面临着初级产品出口市场不断萎缩的威胁。
应当指出,发展中国家要真正从困境中摆脱出来,进行自身的经济改革和产业结构的调整是非常必要的,但是国际经济环境的改善也不容忽视。事实上,发展中国家目前遇到的问题也是整个世界经济发展中所遇到的问题。发展中国家国内经济萎缩,最终将对发达国家的商品市场、资本市场产生消极影响;特别是债务问题,已经不是一个短期性的资本周转问题,它不仅是发展中国家的沉重包袱,而且也关系到发达国家能否顺利发展的问题,已经成为发达国家金融体系的一颗“定时炸弹”,如不能合理解决,国际间的资本借贷条件将受到严重损害。因此,尽快地使众多的发展中国家摆脱困境,把倾斜了的世界经济天平早日恢复平衡,既是发展中国家自己的当务之急,也是发达国家不可推卸的责任。


第7版(国际专页(经济))
专栏:世界经济

  美国外贸形势初析
本报记者 张启昕
1988年,美国的对外贸易状况有明显的改善。根据2月17日美国商务部的报告,去年美国贸易逆差为1373亿美元,比1987年的1703亿美元减少330亿。这是自1980年以来,全年外贸赤字第一次比上个年度减少。
如果进一步分析美国当前的外贸形势,大致可以看出以下一些特点:第一,1988年12月美国外贸的进出口均有增长,而且都达创纪录水平;第二,12月份的进出口商品中,制造业产品的出口增加,达198亿美元,比1988年月平均水平高出21亿美元,但是,进口的制造业产品也大幅度上升,达319亿美元,大大超过出口额;第三,1988年的美欧贸易有了改善,但美国对日本的贸易状况改善不大,对日逆差仍占美国全年外贸逆差的一半左右。美日贸易不平衡仍是两国关系中的一大隐患。
美国1988年外贸形势的好转,出乎许多经济界人士的预料,白宫也为之高兴。但美国经济界不少人士认为,美国外贸方面的问题不少,前景并不乐观。首先从去年外贸形势看,外贸赤字虽然减少,但只是同1987年相比而言,其绝对数额仍然很高,入超的趋势并未根本扭转。在过去几年里,美国缩小贸易逆差,通常采取的办法是使美元贬值。但1988年各月的外贸情况表明,美国出口幅度时升时降,逆差时低时高,始终保持在每月逆差100亿美元上下的水平,可见,美元贬值并没有解决贸易的根本问题。
其次,扩大出口的其他办法也难很快见效。美国外贸目前的现状是,出口额相对来说比进口额小,有的经济学家认为,出口增长的幅度必须比进口大1.5倍,才能制住美国外贸逆差的恶化。有的材料分析,1989年美国的出口如能增长12.5%,而进口增长不超过8.5%,才能把逆差限制在1988年的水平上,足见问题之困难。当前扩大出口、减少进口还能采用另外一个办法,即通过国际贸易谈判,调整贸易关系。但这并不是一下子就能办到的。1988年4月美国国会通过的新贸易法,企图迫使美国的贸易伙伴对美货开放市场,这就难免造成美国与贸易伙伴之间的争吵和冲突。再就是降低联邦预算赤字,减少国内需求。目前美国政府和国会正在为下年度(1990财政年度)的预算进行磋商,中心议题是如何把巨额财政赤字降下来,难度不小。但即使把1990年的财政赤字降到1000亿美元的法定水平,其绝对数仍相当可观。而且要减少国内需求,还牵涉国内经济的其他问题,谈何容易。


第7版(国际专页(经济))
专栏:中国产品在国外

  国货如何进东瀛
吴德烈 孔跃
扩大制成品出口,特别是附加价值高的机电产品出口是我国创汇的希望所在。但目前我国制成品对日出口面临着两个问题:一是在日本市场上,制成品特别是机电产品市场已基本被占领。要打进日本市场,就须使产品具有很强的竞争力。二是我制成品特别是机电产品出口比重很小,仅占我国出口总额的5%左右。因此,当务之急是必须尽快改变出口商品结构,逐渐使具有竞争力的制成品成为出口创汇的主导力量。
为了扩大制成品的对日出口,目前,我国许多出口公司和企业正采取必要的改革措施。概括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转变观念,勇于在竞争中谋求生存和发展。不久前在东京举办的中国商品展览会上,机械设备进出口等公司的制成品、半制成品就占出展总面积的80%以上。在1亿多美元的总成交额中,制成品约占40%。其中,办公用机器、仪器、电子照排机、食品机械、保健器具、搪瓷、起重机、搬运设备等引起不少客户和日商的兴趣。
第二,保证产品质量,注意产品装配和外观。过去,我国在机电产品出口中往往注意加工质量,而忽视装配质量;重视内在质量,忽视外观质量。实际上,在日本市场上用户们首先注意外观质量。对产品的电镀、油漆甚至外观造型等非常挑剔。焊接的焊缝是否磨平、磨光了?看外观顺眼了,才有可能相信内在质量。我国的折叠自行车、小型吊车、万能铣床及包饺子机等在进入日本市场时,不仅注意到了产品的材质、强度、硬度、性能及化学分析等,而且改进了表面质量,由此而赢得了客户。
第三,设计、款式、档次等具有国际标准化、通用化特点,实行以销定产。目前,数控精密微孔钻床、精密铣床、数控切纸机及数控包装机等之所以受到一些日商的特别注目,就是因为这些产品在设计、款式、造型、功能及档次等方面,具有国际标准化、通用化和互换性的特点。工作服、衬衫及文具等产品由于具有多花色、多品种、新样式、做工细及优质、宽松等特点,成交价格也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第四,加强对日本市场的调查研究,准确掌握日本客户的消费心理和消费走向,作到信息灵,反馈快,转型更新及时。
日商通常不大相信产品的图样,而相信产品的实际品。针对这一特点,我们在一次展览会上不仅展出了Cw490精密车床的样品,而且我技术人员当场试车,随即被在场的日本客户买去。
我国制造的压力表、教学望远镜、人造宝石及指南针等,根据日本市场的变化改进了质量和包装,成交情况也较好。
(附图片)
日本顾客在西武百货店池袋店选购中国茶叶。
本报记者 朱元胜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