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9年10月7日人民日报 第4版

第4版(综合)
专栏:

《李伯钊文集》序
王震
《李伯钊文集》编辑出版,我很高兴,想为这本书写几句话,以表达对伯钊同志的缅怀和思念。
叶剑英同志曾书赠我一首七言绝句:“西安捉蒋翻危局,内战吟成抗日诗。楼屋依旧人半逝,小窗风雨立多时。”叶帅这首诗是1979年在西安八路军办事处旧地重游时作的。十年前,他感叹“人半逝”,今天,当年之人可说已经多数不在了。这些逝去的老同志、老战友的音容笑貌,常常在我脑海里浮现,其中就有伯钊同志。
伯钊同志是1985年4月17日逝世的。在她病情危重的时候,我正巧不在北京。听到她病重的消息,我和我的老伴王季青都十分忧念,得悉她病情好转,我们甚感宽慰,打算一回到北京,就赶到医院看她,像以往那样,在一起谈心,并向她表达我们和其他许多老同志的心愿:希望她早日恢复健康,再给大家写几台好戏看。谁知,当我们赶回北京时,伯钊同志已经长眠在松柏和鲜花丛中,那时,我们的悲痛心情是难以言表的。
伯钊同志和我,是半个多世纪的老朋友、老战友。1931年冬,我们相识于红都瑞金。那时,我作为湘赣苏区的代表,到瑞金出席中华苏维埃工农兵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大会期间,代表们观看了中央苏区文艺工作者的演出,内容有赞扬红军战士勇敢作战和动员人民群众参加红军的歌舞,有表现苏区人民打土豪、分田地的活报剧等。这些节目清新活泼,激奋人心,台上台下,气氛十分热烈,更使我感到革命文艺在整个革命斗争中的重要作用。这是一次令人难忘的演出。
那次演出之后,有的同志告诉我,这些节目是杨尚昆同志的伴侣、留苏学生李伯钊主持编导的,她还亲自参加了几个剧目的演出。由于演出时舞台上的人是化了妆的,究竟哪一位是李伯钊,当时我并不知道。没过几天,全国苏维埃机关报《红色中华》来了一位女编辑,她个头不高,热情活泼,操着四川口音自我介绍说:“我叫李伯钊,来采访你。”这时,我才第一次认识了这位在中央苏区颇有名气的文艺宣传工作者。
在那次交谈中,我向伯钊同志介绍了湘赣苏区在毛泽东的军事思想指导下开展对敌斗争、土地革命、群众工作等方面的情况。伯钊同志思路敏捷,边问边记。她的插话不多,但每个问题都抓住了关键。当时给我留下的深刻印象是:她多才多艺,是一位对革命事业无限忠诚的红军女战士。
此后,我较多地了解了伯钊同志。在中央苏区,她对于红军的思想政治工作,对发展革命根据地的报刊宣传、戏剧、音乐、舞蹈等,都做出了出色贡献。特别是她把苏区军民喜闻乐见的山歌形式与现实的革命斗争内容相结合,创作了许多歌舞。这些歌舞不但在中央苏区广为流传,而且有些还先后传到我们湘赣苏区,对广大军民的革命斗争,起到了有力的鼓舞、激励作用。更加难能可贵的是,在中央苏区那艰难岁月里,她作为一位女同志,受党的委派,创办了我们党的第一所文艺学校——高尔基戏剧学校,她担任校长,为我党我军培养了一批革命的文艺家。这期间,她在中央苏区还创作了许多文艺作品。她是革命根据地我党我军文艺宣传工作的开拓者之一,是我们党的老一代著名的戏剧教育家、作家。
伯钊同志是一位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久经考验的共产主义战士,她始终对我们党领导的革命事业,充满着必胜的信心。1934年秋,开始了艰苦卓绝的长征,伯钊是参加中央红军长征的30位著名红军女战士之一。长征路上,向红军宣传鼓动,向广大人民宣传鼓动,红二方面军的各个宣传队干部、主要演员都向伯钊同志请教。我更多地了解了她。
我们红二方面军是从湘西开始长征的。大约在1936年的7月间,当红二方面军走到川西时,遇到了伯钊率领的一个红四方面军的文艺宣传队,之后,她参加了红二、四方面军的会师,随同我们过草地,北上抗日。对伯钊来说,这次是第三次过草地了。她第一次是随一方面军即中央红军过的草地,后被张国焘裹胁返回来二过草地。对一位女同志来说,在那样极端艰难困苦的情况下三过草地,需要多么坚强的意志和毅力,是可想而知的。
记得我们一道长征时,无论在云雾缭绕的崎岖山道上,还是在茫茫草地的宿营处,伯钊同志经常不顾疲劳,唱革命歌曲,增强大家克服困难的信心。那时,红军的物质生活极度匮乏,许多同志因伤病、劳累倒下去再也起不来了,但伯钊忍受着冻饿劳累,常常拿出自己的一点给养帮助别人,还为红军指战员教唱革命歌曲,表演舞蹈,她走到哪里,哪里就增添欢乐,就士气振奋。她在红军中是一位受尊重、受欢迎的人。就是在那时,在她的教唱下,我学会了《打骑兵歌》,这支歌,我至今还会唱。
延安时期,伯钊同志参加了鲁迅艺术学院的领导工作,出席了延安文艺座谈会,听了毛泽东同志在座谈会上的讲话。这个时期,她的创作就更多了,每次见面,她都热情地向我们这些沙场老兵沟通些革命的文艺信息。
解放战争和建国初期,伯钊以更多的精力,参与了党对文艺工作的领导。她忠诚地执行党的文艺政策,成为党内外许多文艺工作者的贴心人。作为北京人民艺术剧院第一任院长、中央戏剧学院领导人之一,她为新中国培养了大批文艺骨干,桃李满天下。
伯钊是一位政治上很敏锐、很坚强的同志。记得在1966年春天,我和老伴同尚昆、伯钊夫妇会于羊城。那是个“山雨欲来”的时刻,尚昆同志已遭非难。在那次交谈中,我们一起对张春桥、姚文元等人极“左”面貌表示不满,为批判邓拓等同志的“三家村”、《燕山夜话》鸣不平。谈到这些事情,伯钊态度鲜明,坚信党和人民的力量,坚信共产主义理想,对前途充满信心。这不仅对我们是个安慰,我想,对豁达大度的尚昆,也是很大的支持。当时,我看着年已55岁的伯钊脸上那刚毅的神态,对她说:“看到你这样坚强,我想了8个字送你:巾帼英雄,老当益壮。”
“文化大革命”中,我们这些人都遭了难,许多老同志、老战友都受到摧残,尚昆、伯钊夫妇自不待言,这使我们对林彪、江青两个反革命集团无比愤恨。
“四人帮”被粉碎,我们的兴奋心情是可想而知的。伯钊一家虽然回到了北京,但是有一段时间,尚昆、伯钊夫妇未得到平反昭雪,许多老同志愤愤不平,我为此事是放了“炮”的。在那段时间里,我们经常去看伯钊,见她拖着被迫害致残的身体,仍在练功、写字,她说要争取多活几年,参加新的长征,还要再写几部作品,把党的优良传统留给后人。听了她这些话,我们这些想宽慰她的人,反而得到了宽慰。果然,在她的晚年,她又同其他同志合作,写出了像《北上》这样好的剧本。
在60多年的革命生涯中,伯钊对党,始终是一位不倦的歌者;对人民,始终是一位热情的歌者。她对党、对人民,爱得是那样深。
这里,我要特别说一说伯钊一贯自力工作、自力奋斗的品格。凡熟悉她的人,都会感到,她是一位不图虚名的共产党员。在60多年的风风雨雨中,她始终自尊、自强、自力。无论在战争年代的枪林弹雨中,还是在新中国成立后的和平环境里,她都自力拚搏,为党为人民踏踏实实地做事,赢得了党的信任和人民的尊敬。她不愧为奋勇搏斗的中华女性,不愧是文学艺术界的长征英雄。
伯钊文集的编辑出版,对时常怀念伯钊的同志是一个很好的安慰,也是留给后人的一笔精神财富。收入书中的文章和作品,基本上反映了伯钊同志一生的革命业绩和耕耘心血。这本文集,一定会激励我们这些幸存者和后来人。


第4版(综合)
专栏:

三位“共和国卫士”事迹简介
忘我救人的王玉文
王玉文同志是武警北京总队一支队卫生队化验员,河北省大名县西店乡店北村人,1986年12月入伍,下士警衔。1989年6月4日凌晨,在执行平息首都反革命暴乱任务中,面对反革命暴徒的疯狂袭击,冒着生命危险奋力救护伤员,惨遭暴徒毒打,身负重伤。
1989年6月4日凌晨,王玉文所在卫生队奉命到民族宫附近的西兴盛胡同执行营救164名伤员任务。面对生与死的考验,他积极请战,坚决要求参加救护组。
当车行至儿童医院门口时,遇到了一伙反革命暴徒和不明真相群众的拦截,车辆无法前进,他们被迫穿胡同、越小巷,绕道行进。行至白塔寺路口时,一伙手拿棍棒和砖头的暴徒将他们团团围住,蛮横地砸碎车上的玻璃,拖下司机和带队的张医生疯狂地毒打,并把王玉文和另一名卫生员关在车里,将车掀翻,尔后又把王玉文拖出车外。穷凶极恶的暴徒一拥而上,狂呼:“往死里打,往死里打”。顿时,王玉文被砖头、石块打得遍体鳞伤,当场昏了过去。失去人性的暴徒还不解恨,又把他的双腿用绳子绑住,拖向10多米远的“安全岛”示众,并猛踢他的头部,鲜血不断地滴到路上。暴徒见他一息尚存,竟残暴地在他的胸部压上一块20多斤重的水泥块,殴打凌辱达几个小时,直到4日早晨7时左右,王玉文才被战友从暴徒手中夺回。经检查,王玉文同志重度颅脑损伤、广泛脑挫裂伤、颅底骨折、双肾脏挫伤并肾功能衰竭,全身各处挫裂伤达103处,头部伤就有30处,生命垂危。经过精心治疗,现已转危为安。
王玉文同志是武警部队的优秀战士,他热爱武警部队,热爱卫生事业。北京发生动乱以来,王玉文同志旗帜鲜明,坚决拥护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央军委的重大决策,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一致。在此期间,他积极向党组织提出申请,要求加入中国共产党,表现出坚定的政治立场和崇高的共产主义信念。
机智勇敢的王志强
王志强同志是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北京市总队司令部内卫处副处长,山东莱州市人,汉族,高中文化程度,共产党员,1956年6月出生,1976年2月入伍,少校警衔。1989年4月中旬到6月上旬,他在参加制止动乱和平息反革命暴乱的斗争中,立场坚定,旗帜鲜明,始终战斗在第一线。特别是在反革命暴乱发生后,党和国家面临危难之时,他挺身而出,勇挑重担,机智果断,与反革命暴徒进行了顽强的斗争,多次出色地完成了任务,充分表现了一个共和国卫士的英雄本色。
在制止动乱中,他经常彻夜不眠,连续工作,坚决执行上级指示,组织部队很好地完成了任务。
5月20日戒严令发布后,他在保证指挥、负责联络工作的5天中,连续3昼夜没休息,保证了指示、命令的及时传达贯彻。之后,他又连续3天3夜没休息,绘制图表,拟制方案,为首长及时提供了资料和依据。
6月3日凌晨,在交通被堵的情况下,他带领一名司机,冲过了暴徒的拦截和围困,把上级急需的绝密文件按时送到了指定地点。在返回途中,王志强发现一伙暴徒正在围攻、殴打戒严部队的两名校官,并企图将其架上一辆面包车拉走,他一面让司机将车隐蔽好,一面冒险前去营救,机智地帮助二人进入美术馆执勤点保护起来。
在6月3日晚至4日凌晨平息反革命暴乱战斗中,他奉命组织武警防暴队为戒严部队主力开进天安门广场强行开路。当车队行至玉泉路、永定路路口时,上千名暴徒和不明真相的群众将路口封锁,他机智地指挥司机先减速,选择好通道路口,尔后加速强行通过。当行至五棵松、万寿路路口时,遭到了暴徒们用石头、砖块的疯狂袭击。在此情况下,王志强跳下车,机智地引导车队迅速通过后,才冒着砸来的石头、砖块跑步登上指挥车。到达展开地域后,他主动向“前指”首长提出了防暴队在前正面突击,解放军两翼保护,并负责排除路障,大部队乘车跟进的战斗方案,得到了首长同意。此时,通往天安门的道路已被暴徒重重封锁,百余辆军车和公共汽车被砸被烧,推在路口当作路障,交通隔离墩、铁栅栏被横在道路上,并搭上棉被洒上汽油点燃,整条街道火光冲天,暴徒们狂呼乱叫“打死他们!烧死他们!”并凶残地用石头、水泥砖、汽水瓶、石灰包向部队袭击。王志强面对此情,沉着冷静,果断指挥防暴队员按方案编好突击队形,迅速做好冲锋准备,尔后高喊一声“同志们冲啊!”带领防暴队勇猛冲击,用催泪弹、电警棍和石块与暴徒展开了殊死搏斗。他一面指挥防暴队战斗,一面及时协调与解放军先头部队的配合,根据情况及时调整队形、战术及进攻节奏,使突击频频奏效。当防暴队一路突击,奋力打退复兴门一带暴徒的围攻堵截时,王志强立即向上级建议:不能停顿,抓紧战机,加速前进,一鼓作气直插天安门。建议获准后,他向防暴队和解放军先头部队高喊:“为了胜利,全速前进!”随即向暴徒发起猛烈进攻。同志们越战越勇,推进速度越来越快,并及时将重围之中的北京总队一支队350名官兵救出。战斗中,他冲锋在前,与暴徒展开面对面搏斗,腿部3处受伤,鲜血直流,全然不顾。他先后6次被临街楼上的暴徒用大块水泥砖击中头部,但他咬紧牙关,坚持没有倒下,率领防暴队打退了暴徒的一次次反扑,排除了一道道路障、火障,冲破了层层封锁,经过2小时45分钟的浴血奋战,同解放军先头部队一起,长驱30里,终于于4日凌晨1时45分胜利到达天安门广场,出色地完成了任务。
到达天安门广场后,他又连续作战,参加了清理天安门广场的战斗。在复杂的情况下,根据我清场部队的任务和队形,为了及时掌握情况,便于统一指挥,他请求上级同意,只身一人超出部队30米,在前进行指挥,保证了任务的圆满完成。
身先士卒的姜超成
姜超成同志是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北京市总队第五支队八中队中队长,湖北麻城县人,汉族,1962年8月出生,1980年11月入伍,中尉警衔。姜超成同志所在的中队,是一支机动特警分队。在执行平息首都反革命暴乱任务中,他带领防暴队员,不畏强暴,勇挑重担,历尽艰难,配合解放军先头部队,出色地完成了保护“前指”,实施尖刀突击,为戒严部队进入天安门广场强行开路的艰巨任务,为平息反革命暴乱,保卫党中央,捍卫中华人民共和国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姜超成同志在带领防暴队实施开辟通路的战斗中,指挥果断,处置灵活。6月3日晚,接受护送“前指”任务后,他机智地命令在车上的战士脱下警服上衣,采取低坐姿,隐蔽开进的方法,保证部队安全准时到达指挥机关。在护送“前指”通过玉泉路和永定路口时,分别遭到上千人的拦截,他果断采取关灯后突然开灯,减速后突然加速等办法连闯两关。在五棵松路口,受到上万人的围追拦截和暴徒疯狂打砸,路障无法清除,部队前进受阻。姜超成同志带领防暴队员,冒着雨点般的石块、砖头和玻璃瓶,突然大吼一声冲下车来,使暴徒吓得不知所措,围观群众也向两旁散开,他边组织人员清除路障,边向预定目标开进,于22时20分,护卫“前指”安全到达军事博物馆。紧接着,姜超成同志带领分队接受了为戒严部队开进天安门广场实施正面开道任务。战斗中,面对异常复杂的情况,他沉着冷静,指挥灵活。在木樨地路口,有五六千人在暴徒的煽动下,丧心病狂地用石块、砖头向部队砸过来,不少同志身负重伤。他指挥防暴队采取弧形队形,相互保护,冒死向前推进。冲过大桥后,又连续遭到成千上万的暴徒和不明真相群众的疯狂袭击,部队再次严重受阻。面对这种情况,姜超成同志灵活指挥,重新编组,采取前三角队形向前突击,加快了前进速度,突破了一道道关卡。在整个战斗中,姜超成同志一面指挥战斗,一面利用各种时机,不间断地进行思想鼓动,提出了“一次成功,不能拉锯,团结一致,不能掉队”、“闯开一条血路,用生命捍卫人民共和国”等口号,极大地鼓舞了部队士气。
姜超成同志在战斗中临危不惧,身先士卒。在五棵松路口,受到上万人的围攻和一伙暴徒的疯狂袭击,车辆被砸。他冒着生命危险第一个冲出车门,组织部队反击。在木樨地,由于暴徒看出他是个指挥员,“火力”集中到他身上,他的左小腿被石头砸伤,鲜血浸透了鞋袜,但他顾不上包扎,继续指挥战斗。在南礼士路口,右大腿和上身被暴徒用石块砸伤多处,他硬是拖着两条受伤的腿,忍着全身的伤痛,坚持指挥,并始终冲在队伍最前面。在复兴门立交桥东西两侧有数十辆燃烧着的车辆挡道,桥上桥下有数千人围攻,他高喊:“同志们跟我来!”第一个冲向随时可能爆炸的汽车,带领防暴队员从驾驶室里、车顶上、车底下冲了过去。当部队行至西单路口时,路面被暴徒铺上棉被,浇上汽油点燃,一片火障。他冒着雨点般的石块,站在最醒目的位置——交通安全岛上进行指挥,并亲自带领一个突击组冲向火海,一面扑火开道,一面向暴徒进行反击。胶鞋被烧坏了,脚也烫出了一个个血泡,他却全然不顾。在他和其他干部的带领下,经过两个多小时的连续拚搏和浴血奋战,全体防暴队员人人带伤,于4日凌晨1时45分引导解放军戒严部队胜利到达天安门广场,并顺利实施了清场任务。
(新华社北京10月6日电)
(附图片)
王玉文 王志强 姜超成


第4版(综合)
专栏:体育

亚洲女排赛
海峡两岸女排今日争决赛权
据新华社香港10月5日电 (记者姚达添)第五届亚洲女排锦标赛分组赛经过5天角逐后今天在这里结束,中国队和日本队、南朝鲜队和中国台北队分获两个组的前两名,进入四强。
今晚中国队在同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队比赛过程中不时换上新队员。结果,中国队以15∶7、15∶6和15∶13获胜。至此中国队以4战全胜的成绩获得B组第一名。获B组第二名的为日本。
7日四强的对阵形势是:中国队对中国台北队、日本队对南朝鲜队。


第4版(综合)
专栏:体育

北京深秋体育大赛接二连三
亚洲击剑锦标赛北京国际田径赛等同日开幕
本报讯 记者刘小明报道:深秋的北京,体育竞赛格外繁忙。10月8日一天,将有三项国内外重要赛事在京城三个体育场馆开幕。它们是第一届亚洲击剑锦标赛,1989年北京国际田径赛(只8日下午进行半天),1989年全国乒乓球锦标赛。
起源并风行于欧洲的击剑运动近年来在亚洲有长足的发展,亚洲剑联决定把首届亚洲锦标赛放在北京举行,一方面可以使剑坛各路健儿有个互相热身并熟悉明年亚运会赛场的机会,一方面让中国击剑界积累举办国际大赛的经验。从8日至13日举行的这次亚洲大赛预计有10个队110余名运动员参加,将争夺个人和团体共10枚金牌。中国队在亚洲剑坛实力最强,其次为南朝鲜队、日本队。为了公正比赛起见,本次比赛特邀请两名有经验的欧洲裁判员担任重要场次的主裁。
北京国际田径赛共设有30个项目,来自苏联、民主德国、罗马尼亚、日本、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等国家的选手和我国准备亚运会的田径集训队运动员将同场角逐。外国选手虽人数不多,但颇有几位著名运动员。如女子铅球世界纪录保持者、奥运会冠军苏联的利索夫斯卡亚,女子铁饼今年世界第二、民主德国的麦兹恩斯基。这次比赛她们将同我国优秀选手黄志红、侯雪梅等一比高低。此外,女子跳高比赛也很有看头,中国的金玲、日本的佐藤惠、苏联的叶列辛娜三人实力相当,最好成绩均在1.95米——1.98米之间,胜负难料。
全国乒乓球锦标赛云集了目前国内所有高手,包括陈龙灿、马文革、陈静、乔红等。七个项目的竞争必将十分激烈。这次比赛很可能成为一次我国乒坛重整队伍、发现人才、商讨对策、面向未来的重要盛会。
另外,10月16日至24日在新落成的北京国际网球中心,将举办东亚网球团体赛暨亚洲网球锦标赛,已有11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队报名参赛。


第4版(综合)
专栏:体育

北京国际马拉松赛筹备就绪
本报北京十月五日讯 记者吴骅报道:记者从有关方面获悉,一年一度的北京国际马拉松赛将于本月十五日在北京如期举行。
北京国际马拉松赛是被国际田联认可的世界十大马拉松赛之一。今年的北京国际马拉松赛是第九届。据组委会有关人士透露,目前已报名参赛的有坦桑尼亚、埃塞俄比亚、美国、苏联、朝鲜、丹麦、南朝鲜、日本、澳大利亚等十八个国家和地区的选手。我国将派出国家马拉松队的选手和各省市区的三百余名运动员参赛。今年的比赛将首次设立女子全程马拉松项目。
比赛将于十月十五日九时三十一分在面貌一新的北京工人体育场鸣枪起跑,运动员们经建国门、天安门、复兴门、月坛北街至中国大剧院折返,经前三门回到工人体育场。比赛期间,工人体育场内将举行八一队和辽宁队的精采足球表演赛。
今年的北京国际马拉松赛将如同以往,继续进行“发展体育奖”抽奖活动。


第4版(综合)
专栏:

《延安精神展览》在西安展出
本报西安10月6日电 记者孟西安报道:延安革命纪念馆、延安精神研究会联合举办的《延安精神展览》,今天开始正式在西安展出。展览用近300件珍贵的资料和照片,突出了“延安精神的发祥地、宝贵的精神财富、延安精神永放光芒”等内容。


第4版(综合)
专栏:

兴国举办“兴国籍将军生平展”
本报讯 江西省兴国县最近举办“兴国籍将军生平展”。这次展览展出了1955年至1965年被授衔的二名上将、五名中将、四十七名少将等54名兴国籍将军的生平,共展出历史文物照片380余件。   (京红)


第4版(综合)
专栏:

《鞍钢巨变》一书出版
本报讯 为了全面总结和宣传鞍钢改革开放10年的经验,辽宁大学出版社最近出版了《鞍钢巨变》一书。国务院总理李鹏同志题写书名,乔石同志为本书题词。
(辽大)


第4版(综合)
专栏:体育

亚洲各路神箭手较量进入最后阶段
中国运动员成绩稳步上升
本报北京10月6日讯 记者李北大、黄振中报道:第六届亚洲杯射箭赛今天进入决赛阶段。由预赛中竞争出来的男子24名、女子16名射手,经过5个小时的较量,决出男女各12名选手角逐半决赛和决赛。
今天这里的风力达三四级,天气降温。选手们克服不利的外界因素,射出不凡的成绩。中国选手傅胜军在男子个人1/8决赛中,箭法稳定,以321环暂居榜首,第二、三名均为南朝鲜选手。女子个人赛,南朝鲜队占有绝对优势,稳坐前三把交椅。男女团体半决赛,南朝鲜队领先,印度男队大有后来居上之势。中国台北女队依然保持在第三位,汉城奥运会女团亚军印度尼西亚队战绩不佳。
中国男女选手4个射程比赛都比前两天稳定,傅胜军在5日预赛时排在后面,现在越射越好。女选手姚雅文5日排在第9位,今天已上升到第五位。
3天比赛已有2人4次破3项男子亚洲纪录,他们均为南朝鲜选手。新的纪录是:90米314环,70米338环,单轮个人全能1321环。


第4版(综合)
专栏:体育

心理素质好 取胜砝码重
——第六届亚洲杯射箭赛观感
射箭赛胜负的天平上,心理因素的砝码在加重。3天来,参加第6届亚洲杯射箭赛的许多选手已尝到心理训练的甜头,成绩上升很快。
中国台北队在预赛中,男女两支队伍双双跃入第2名,其中一个原因就是重视心理练习。据领队林兆祥介绍,他们聘请的南朝鲜教练,平时坚持做放松练习,包括做叠纸动作和放松操,这样,队员心里不紧张,比赛精力集中。该队男选手邱炳坤、女选手赖芳美心理比较稳定,不受环境干扰,射出不少10环,他们也是得益于心理训练。人们注意到,中国台北队在赛前和赛后要做一种类似气功的操,两手交叉,或向前向后,并配合呼吸。
曾培养世界名将李玲娟的中国教练秦平村说,教练员不能只会教技术,做一个技术员,还应该是“艺术家”、“乐队指挥”,培养运动员有良好的心理素质。一个射箭运动员一般要经过5年训练才能出成绩,而李玲娟只训练2年就崭露头角,成为全国冠军,其奥妙就是在心理上作文章。他比喻说,豆浆变成豆腐,关键的一手是点卤,运动员成为冠军和它很相似,就看你教练会不会点卤。那些只会教技术不懂得心理训练的人,是不能将“豆浆”变成营养丰富的“豆腐”的。
这次比赛,也有一些选手尝到不进行心理训练的苦果。他们平时训练成绩不错,可上了赛场,心里打鼓,难以平静,结果比赛砸了锅。
不少射箭队心理训练正在形成一套系统的方法,从过去感性的认识上升到理论的高度,如赛前、赛后的放松,用“禅”的道理使情绪稳定等等。心理训练的加强无疑会促使训练方法的改革,从而把亚洲射箭水平提到一个新高度。
本报记者 黄振中 李北大


第4版(综合)
专栏:体育

参加亚洲杯射箭赛的女选手在比赛。本报记者 李北大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