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9年10月31日人民日报 第7版

第7版(国际专页)
专栏:国际札记

  嗜赌成癖新解
嗜赌成癖就跟耽迷酒色或吸毒成瘾一样,都能使人堕入其中而不能自拔,搞得家庭破裂、倾家荡产,甚至犯罪、自杀。长期以来人们就痛恨这种社会恶习,迄今却无法禁绝它。
有的国家将赌博视同正当娱乐活动而予以合法化。如美国就有拉斯维加斯和大西洋城两个公开的赌城,市政当局以开设赌场的收入作为一项财源。据美国官方统计,嗜赌成瘾者已达200万,比1974年增加1倍。
人为什么嗜赌?大洋彼岸也在努力求解。据美国《国际先驱论坛报》最近报道,美国一些生物学家和医学家对赌博行为进行“纯科学研究,并取得了初步成果”。他们撇开赌博形成的社会、教育、文化等因素,单纯从动物生理学和病理学角度对赌徒进行了临床观察和仪器测试,发现赌徒在赌博时的极度兴奋和平时的萎靡不振,同大脑中分泌的去甲肾上腺素的多少直接相关,并由此断定,赌徒是“寻求刺激冲动的病患者”,所以,将来只要发明一种药物,即可使赌徒改邪归正。
这一说法有无科学道理且不论,但这种研究途径却很难令人信服。因为根据这种逻辑,很多有犯罪行为的人都可被视为是某种疾病的患者。这无异于为潜在的和现行的犯罪行为开脱,为他们逃避惩罚提供“科学根据”。
公认的事实是:资本主义社会或受资本主义影响较深的社会环境是包括赌博在内的许多社会恶习的温床。不改变这种环境,上述科学研究即使获得成功,研制出专治赌瘾的灵丹妙药来,也无法根除赌博这种恶习。 陈封


第7版(国际专页)
专栏:

  英国每年十万少年流落街头
英国《泰晤士报》最近发表的一份调查报告说,英国每年至少有10万名17岁以下的青少年离家出走,主要为的是逃避吸毒、暴力和争吵的恶劣家庭环境。这些孩子离家后流落街头,往往受黑社会坏人的勾引,堕入歧途。报告认为,离婚人数剧增给孩子带来莫大痛苦和不幸是重要的社会原因。据统计,英国每3对夫妇中就有1对离婚。
(绪民)


第7版(国际专页)
专栏:

  八十年代世界人口发展新特点
  李春
在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相当长的时期里,世界人口的增长很缓慢。20世纪以前,年均增长率始终没有超出过1%。但是进入本世纪中叶后,人口急剧增长。70年代前期,世界人口增长率开始下降,80年代,持续下降,但仍未脱离高增长的范围,并且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
增长速度虽继续减缓,但增加的绝对人数却进一步增多,增长势头仍然很猛。
70年代后期,世界人口年均增长率为1.82%,1988年为1.7%,年均仅下降0.01%左右,低于70年代的年均下降幅度,呈缓慢下降状。非洲人口的高增长率有升无降,很多人口大国的人口增长速度依然较高。
80年代的前8年,世界人口年均增加8913万人,比70年代的年均增长数多1000多万。据预测,世界人口的这一发展趋势将持续到本世纪末。只有到了下一个世纪,年增加人数才能趋于减少,但是头25年,每年仍将增加8000万人。据今年年初联合国人口委员会专家们的预测,如果按目前的增长速度,今后100年内全球人口可能稳定在100亿左右,倘若人口失控,则将达到140亿。由此看来,世界人口的发展前景是不容乐观的。
发展中地区和发达地区人口的发展越来越不平衡,发展中地区的人口形势严峻。1988年发达地区人口增长率已降到0.6%,而发展中地区仍保持在2.1%的高水平上。两大地区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的比重,前者仅为23.3%,后者则高达76.7%,比1970年分别下降和上升了约5个百分点,差距进一步拉大了。目前发展中地区人口的基本状况是:
第一,死亡率已与发达国家基本持平,而出生率却比发达国家高出1倍多,保持在3.1%的高水平线上。人口增长率仅比前10年下降二三个千分点,比发达国家高出2.5倍。预计到下个世纪初,发展中国家将迎来自己的50亿人口日。
第二,人口年龄结构的高度年轻化。14岁以下的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的比重接近40%,比发达国家高出近1倍。年龄中位数只有21岁,比发达国家低10岁。尽管老年人口的扶养指数比发达国家低,但由于少年儿童人口的扶养负担过重,以致总负担指数高达70%。就是说,每一个劳动年龄人口要扶养一个半人,而发达国家则是一个人扶养一个人。
第三,城市人口增长率比发达国家高得多。近8年来,发展中地区的城市人口增长率高达6%以上,比发达地区高5倍。城市年均增加人数高达6000万人,为70年代的2倍,为发达国家的6倍。
发展中国家在工业、第三产业和商品流通还远未发达的条件下,城市人口如此膨胀,使得城市化的畸型发展更加严重。
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与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矛盾更加尖锐。人口的高速增长,年龄结构的异常年轻以及城市人口的急剧膨胀等人口学因素和其他政治、经济社会因素导致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缓慢、失业加剧、粮食短缺、生态破坏、人口素质下降,形成人口与发展、人口与生态的恶性循环。这不仅关系着发展中国家的前途,也给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带来极为不利的影响,必须给以充分的注意。
虽然目前世界人口增长势头很猛,发展中国家的人口形势还很严峻,但必须看到自70年代特别是8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政府和人民的人口意识明显提高;积极推行控制人口政策的国家越来越多;家庭计划生育运动蓬勃发展;国际人口援助也有所增强;控制世界人口的系统工程取得了伟大的成就。
特别可喜的是一批发展中国家的生育水平迅速下降,人口动态逐渐接近发达国家。因此,只要国际社会、各国政府和全世界人民坚持努力,高速度增长的世界人口就可能逐步得到控制,使人口与发展、人口与生态进入良性循环。


第7版(国际专页)
专栏:

  地中海变废水坑
南斯拉夫通讯社不久前发表的一篇文章说,地中海已成为世界上污染最严重的海洋之一。
地中海沿岸一百二十个城市的百分之八十五废水都注入地中海。据专家们估计,每年约有十二万吨石油和石油产品,一点二万吨酚、六万吨洗衣粉、一百吨水银、三千吨铅、三十二万吨磷、八十万吨硝酸盐和十二万吨矿物油注入地中海。
地中海的海水只能通过狭窄的直布罗陀海峡同大西洋沟通,因此海水的自然更新非常缓慢。
(新华社)


第7版(国际专页)
专栏:

  太平洋有垃圾场
在火奴鲁鲁西北一千海里的美丽的太平洋洋面上漂浮着大量塑料制品:软材料做的球、肥皂盒、玩具、纽扣,以及一些硬塑垃圾。而塑料制品既不怕风暴又不会沉底,常常被海浪冲到岸边。
在一次关于治理太平洋的国际讨论会上,专家们指出:“塑料废品就像石油斑和重金属一样是毁灭海洋生物的重要因素。”在太平洋中心地区的几个岛上发现五十个死的信天翁,其中四十五个是死于吞食了一些小的塑料制品,如证章、按纽以及其它类似的物品。
另外,从船上扔下来的透明的聚乙烯塑料袋,看上去就像海蜇皮,误食它们的海龟消化系统常被堵住,造成死亡。
据统计,每年仅商船往太平洋倾倒塑料集装箱和包装箱就有六万多个。
(王凤贤)


第7版(国际专页)
专栏:域外社情

  吸毒禁毒和西方的价值观
  本报记者 魏崴
在欧洲共同体诸国中,80%的罪犯与毒品案有关,其中90%属小毒贩子、“瘾君子”或为了吸毒铤而走险者。
西欧毒品主要来自拉丁美洲。古柯碱、海洛因远涉重洋,首先抵达欧洲南部的意大利西西里岛、西班牙首都马德里和葡萄牙首都里斯本,然后向中部、北部分销,直达阿姆斯特丹和哥本哈根。意大利的黑手党堪称毒枭中的“佼佼者”,它不仅包购包销绝大部分欧洲市场上的毒品,还为美国毒品市场提供40%的海洛因。西欧的新闻媒介经常报道关于警方查获毒品和捉拿毒贩的消息。但据禁毒专家估计,破案率仅10%。
毒品问题已成为西欧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一位西方记者描述道:“从街头巷尾到咖啡馆和家庭,从报纸电视到国际讨论会,欧洲理事会,乃至联合国大会,无处不谈毒品,尽管人们的腔调各异,方式不一。”
欧共体在1986年首次发起一系列禁毒行动。从此,欧共体年年都要为此费时伤神,或推出新建议,或发表呼吁书,一再警告“开展禁毒斗争已刻不容缓!”
如此汲汲然,有两大原因。首先是贩毒活动日益猖獗,吸毒现象泛滥成灾,毒品像癌症一样,扩散到西欧社会的各个细胞,搅乱了社会秩序,摧残了青少年的身心健康。有几项调查足可说明毒品在西欧为害之烈:西班牙常服大麻者有120万—180万,常服海洛因者为8—12万;意大利去年因吸毒一命呜呼者达800人,为全欧之冠,今年头5个月,为此丧生者已逾400;在法国,11—20岁的青少年90%已有吸毒经验。其次,1992年大市场日益临近,届时若各国关卡完全撤除,这也将为贩毒者大开方便之门,现在若不大张旗鼓地扫毒,将来更难收拾。
3年来,欧共体的扫毒行动主要有:参加联合国去年制订的反毒公约;由欧洲议会出面,召开成员国禁毒讨论会,在协调各国的行动和政策方面献策献计;欧共体委员会制定一行动纲领,从生产、贩卖、消费3个领域遏制毒品。然而,这一系列作法收效甚微。作为一地区组织,欧共体授权有限,难于向成员国发号施令,采取强硬手段,诸多良策往往只是空议论。另外,禁毒要花钱,可欧共体财源有限。去年和今年共拨款225万欧洲货币单位,已是勉为其难。
至于日益扩大的西欧吸毒大军,也令缉查人员查不胜查。许多青年在大庭广众之下互相注射毒品,已成了西欧某些城市的一景。由意大利开向北欧的国际列车上,贩毒又吸毒者大有其人。法国一位禁毒官员曾哀叹道:“我们有什么办法?总不能老是截住列车不放!”
贩毒、吸毒屡禁不止,根本的原因还在于毒品问题产生于西方社会的固有矛盾,根植于该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价值观。西方文化强调以个体为本位,鼓吹个性解放以及人生的价值取向在于追求自由、富有和享受。这种在资本主义商品经济中产生的价值观驱使人们无限度地去追求金钱。弱肉强食、优胜劣汰的激烈竞争,助长着人们的利己意识。于是在巨额利润的诱惑下,某些人便不顾社会公德,无视法律尊严,或肆无忌惮地倒卖毒品,或同贩毒者狼狈为奸。毒品越禁越贵,越贵越有人经营。
西欧的一些有识之士,已意识到毒品问题的社会根源和文化根源。有人指出,这一现象同“我们的社会价值观错位”有关,呼吁人们不要光想自己,而应把生活目的“集中在有价值的事上”。有人认为,社会道德不健康化,文化教育不加强参预,打击毒品活动的种种手段再严厉也是枉然。


第7版(国际专页)
专栏:图片新闻

  让盲人重见光明
盲人都渴望光明,一些明目人希望能帮助盲人摆脱黑暗。1965年,斯里兰卡的西瓦尔医生(下图中立者)建立了国际眼球库。目前,这个世界上最大的眼球库向近50个国家不同种族、不同肤色的盲人提供移植用眼球。在人口仅1500多万的斯里兰卡,就有80万人同这家眼球库签订了死后捐献眼球的合同。 新华社记者 李政 摄
在捷克斯洛伐克盲童学校里(上图),盲童们用手触摸祖国的山河,感觉大地的起伏,打开了了解世界的窗口,迈出了独立生活的第一步。这所学校迄今已培养出1100多名掌握多种技能、适应多项工作的盲人。 新华社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