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9年10月24日人民日报 第7版

第7版(国际专页)
专栏:

  中日友好事业的掘井人
  ——悼念冈崎嘉平太先生
  刘希文
冈崎老先生前年4月在北京度过90岁寿辰之后,今年5月又在北京实现访华100次的夙愿。他在6月来信中写道:“这第一百次的访华,给我留下美好的印象,我非常高兴能与许许多多的老朋友重聚,又能结识许多新的朋友。”正当新中国国庆四十周年冈崎先生准备迈出第101次访华步伐之际,却突然传来他去世的噩耗。遥望东方秋空,痛惜哀悼,往事不断涌上心头。周总理的挚友
冈崎先生于1962年10月同高崎达之助先生等人首次访华,周总理在第一次会见时谈到中日关系的一段话,给冈崎先生留下很深的印象,他在回忆录和演讲时多次引述。周总理当时表明:甲午战争以后的半个世纪,日本侵略中国,造成生命财产的巨大损失。特别是“九一八”事变以后,损害很大。我们是有仇恨的。但是,半个世纪的仇恨同两千年的友好历史比较起来,毕竟是短暂的。我们要努力忘掉这段仇恨,两国人民携起手来,把亚洲的事办好。冈崎先生对此极为赞赏,并当即表示:日中两国要携起手来,为亚洲国家的独立和繁荣而共同努力。
有一件使冈崎先生念念不忘的事。1972年8月,冈崎先生访华时,周总理曾请他在中日复交时来北京。同年9月12日,周总理会见古井喜实等人时,没看见冈崎先生,便问我:为什么没有邀请他来?我说,因冈崎先生拟坐包机来,已打报告,要等总理审批。周总理批评我是个文牍主义者,要我们立即打电话,邀请冈崎先生。当天,在东京刚下班回家的冈崎先生,接到北京人民大会堂打来的电话,十分感动。第二天,他一收到邀请电,便立即搭上包机赶来北京。在田中角荣首相一行到北京之前,周总理专门抽出时间同中日双方备忘录贸易有关人员共进晚餐。席间,总理说:备忘录贸易快结束了,日本朋友们十多年来总是为工作奔跑,不知冈崎先生到过三峡没有?冈崎先生说,还没去过。总理当即吩咐我在冈崎先生一行下次来访时,组织他们到三峡、桂林等地参观,以示慰劳。在晚餐结束时,还一再叮嘱不要忘了。第二年即1973年,冈崎先生率团来京,同我方就结束备忘录贸易事宜举行会谈后,我们就按照总理的指示,安排日本朋友们到三峡和桂林等地游览。
周总理去世,使冈崎先生感到万分悲痛。他来到北京,要到纪念总理的地方祭奠,寄托无限的哀思。可是,人民的总理无墓无碑。冈崎先生最后捧了一束鲜花,献到天安门人民英雄纪念碑前,默祷良久,不忍离去。
备忘录贸易的掘井人
周总理在中日复交时提出:“不忘老朋友,欢迎新朋友,饮水不忘掘井人。”冈崎先生就是其中的一位。
在60年代,日方备忘录贸易办事处一直由冈崎先生负责。于是,他成为每年同我谈判年度协议事项的对手。在邦交还不正常的60年代,我们每次的谈判都相当艰苦。冈崎先生是一位实业家,又是一位谈判能手。他后来常说,他同我建立的友谊是“吵”出来的。我们有时真是“吵”得脸红脖子粗。不过这个“吵”始终是摆事实,讲道理,不但没有“吵”翻,反而“吵”出友情来。这是因为双方都有一个共同的目标:通过这个半官方的、长期的、综合性的贸易方式,发展双方经济贸易来往,推动两国关系向正常化方向发展。冈崎先生认为,从日本和中国的历史关系和将来着眼,必须重视两国的经贸关系,这是有百益而无一害的事业。备忘录贸易排除政治干扰,沟通了双方主要产品的交易,并且实现互设常驻商务联络机构,互派记者。冈崎先生还认为,这个渠道不能只交换货物,更重要的是人的交流。11年的备忘录贸易(1962——1973),正是在他的关怀下,日本有关备忘录贸易人士才发展到数百人,加上他们的家属,几乎成为一种“备忘录大家族”。在1973年备忘录贸易因中日复交而宣告结束时,冈崎先生等把这个“大家族”组成为恳亲性质的“觉友会”,曾经组团访华,历久不衰。
崇高的夙愿
冈崎先生在备忘录贸易结束之后,又就任日中经济协会常任顾问,积极从事发展日中经济交流,并在1978年同我方签订了中日长期贸易协议。进入80年代,冈崎先生十分赞赏我国改革开放的方针,他运用在日本经济界的广泛联系,同我方各有关单位开展青年交流,技术交流,并发展旅游事业。他曾任“全日空”总经理,还促成了“全日空”同我民航建立新的航线。他是那样喜爱中国的山山水水,承德的外八庙,他不顾80岁的高龄奋力攀登;丝绸之路的天池,他挤在小面包车里颠簸几小时前往观赏,毫无倦意。他最近常说,还有一个西藏没去。他巴不得把整个中国都走遍。他不但带着孙子们,还带着故乡冈山县的乡亲们,“冈崎访华团”成为中国国际旅行社的常客。冈崎先生说,这是为了体现周总理提出的口号:中日两国人民要世世代代友好下去。
邓小平主席最近对日本朋友说:“中日友好十分重要,对中国十分重要,对日本也十分重要。友好对两国人民有利,也对世界和平与发展有利。不管国际上有什么变化,也不管日本中国国内有什么变化,中日友好不能变,也不会变。中日两国世世代代友好下去,是大家的愿望。”
冈崎老先生是对这个宏愿身体力行的人。他虽然离开我们,但是他为之笃行不渝的友好事业是不会变的,是会不断发展的。


第7版(国际专页)
专栏:

  “钢铁斑马”在“自由之路”上飞奔
  高梁
六十年代初,我作为记者曾在坦桑尼亚工作过。多少年来,我总想有一天能重访东非,沿着坦赞铁路,乘坐被非洲人称之为“钢铁斑马”的火车,在热带森林和高山峡谷间奔驰。去年七月,我有幸应邀访问了坦桑,并有机会乘坐一段坦赞铁路的火车,实现了我的宿愿。
列车从达累斯萨拉姆车站出发,平稳而迅速地向前奔驰,沿途经过茂密的椰林、原始森林、红色土地和绿色山脉,景色十分壮观迷人。大小车站都很干净豁亮,乘客络绎不绝,上下车整齐有序。货运也很繁忙,库房里放着有待运到内地去的化肥、农业机械和准备出口的赞比亚的铜材。当列车经过居民点时,一群群孩子一边跑着来看我们,一边用斯瓦希里语喊着:“瓦秦纳”(中国人),“拉菲克”(朋友)。
这条铁路是一九七零年十月破土动工的,一九七五年六月全部竣工。在这期间,参加筑路的中国工人和专家经常有一万六千人左右,如果把先后轮换的人计算在内,则共有十万中国人参加了筑路。他们在极其恶劣的地理和气候条件下,同坦、赞工人一起,劈山开岭,架桥凿洞,从原始森林和荒野中开出了一条路。
跟我同行的中国专家组组长张志英同志为了建设和管理好这条铁路,在这里前后工作八年多,把一生中最宝贵的年华献给了这条铁路。现在,他正率领一百五十名中国专家,同坦、赞朋友们一起,共同管理着铁路的运营。
自从一九八三年坦、赞政府要求中国派专家参与铁路管理以来,三方成立了管理委员会,合作得非常融洽。中国专家尊重坦、赞两国的主权和两国总经理的意见,同时积极负责地提出经营管理和人事方面的建议;坦、赞总经理也非常尊重中国专家,在做出决定前往往先征求中国专家的意见。三方有正常的办公会议制度,会前准备好讨论提纲;会上作出决定,一时决定不下的,下次再议。通过共同管理,各项工作开展顺利,效率逐渐提高。大家都认识到:建筑这条铁路是艰巨的,而经营管理好它更艰巨,更重要。张志英说:“我们既然参与管理,就要不断积累和总结经验。在我国对外开放的形势要求下,这一点就更为重要了。”
在共同管理下,五年来铁路的经济效益显著提高,并且逐渐赢利。仅一九八八年一月至五月,已赢得纯利润十二亿坦桑先令(合人民币四千八百万元),这种情况是铁路建成以来少有的。坦赞朋友高兴地指出:如果有足够的机车,铁路的客运、货运都会增加一倍,收入也会大大增加。
由于赢利,铁路当局已开始偿还我国关于零件维修的贷款。关于筑路用的贷款,张志英认为,坦、赞方面对偿还贷款的态度是认真负责的,它们将会按照协议从一九九一年开始分三十年偿还。
从我接触到的坦、赞领导人、各界人士、铁路员工和旅客来看,大家都异口同声地肯定和称赞这条铁路对坦、赞两国的经济发展和对南部非洲的解放事业所起的重要作用,人们都把它称为“独立之路”、“自由之路”;每当提起它,他们都很自然地要赞扬和感激中国。坦桑尼亚领导人、革命党主席尼雷尔在接见我时发自内心地说:“我们两国关系这么好,主要感谢中国领导人和中国人民。中国的巨大支持完全出自无私的友谊。这是人们永远不应该遗忘的。”


第7版(国际专页)
专栏:国外剪影

  五载沉案初见分晓
5年前,墨西哥《至上报》记者曼努埃尔·布恩吉亚被害一案震动了朝野,但侦破工作一直举步维艰。直到最近,在墨西哥新任总统德戈塔里的支持下,调查才取得了实质性进展。调查结果表明,这起谋杀案涉及60多人,总策划者竟是联邦安全局当时的局长索里利亚。
受害者布恩吉亚生前写过大量新闻报道和评论,矛头直指墨西哥的一些毒品贩子、极右翼势力以及美国中央情报局等。为此,他不断接到来自各方的恐吓信。
1984年初夏的一天晚上,布恩吉亚离开办公室,向停车场走去。就在他向收费亭付停车费时,突然饮弹身亡。幸免于难的助手立刻给警察局打了电话,并且跟布的老朋友、联邦安全局当时的局长索里利亚取得了联系。索里利亚带领部下首先赶到出事地点,为争夺现场处置权还与随后赶到的联邦警察发生了冲突。最后,索里利亚一方取走现场的全部物证。
后来,布恩吉亚的一位密友、曾向他透露过重要消息的一位律师也遭暗杀,不久一个参与了谋杀布恩吉亚的凶手在光天化日之下被绑架,次日,被暴尸于街头。这两起与布恩吉亚案件有关的凶杀案均无人追究。
两三年当中,举国关注的侦破工作一直进展不大。后来,在布恩吉亚遇害3周年时,墨西哥各地举行了声势浩大的悼念活动和示威游行。布恩吉亚的亲属和新闻界人士强烈要求政府任命一位侦察员,全权调查这起案件。
最后,墨西哥城检察院副院长多明戈斯承担了这项艰巨的使命。经过两年的调查,终于查明当时的安全局长索里利亚是元凶。并且查出,索里利亚在职期间为贩毒集团提供庇护,直接参与贩毒,每年领取200万美元的报酬。
索恩吉亚之所以被刺,正是因为他以新闻为手段揭露了贩毒活动。索里利亚在法庭上供认:“我的行动并不是我自己安排的,我上面的人了解所有内幕。”看来,此案的侦破工作还只是刚刚开始。
胡锡进 编译


第7版(国际专页)
专栏:在外国报刊上

  反映纳粹意识的电子游戏
“我们来玩消灭犹太人吧?”小汉斯建议道。小伙伴立即回答:“不,今天我要杀死1000个土耳其人,我要打破你的纪录。”别以为他们只是进行荒唐的对话,事实上是在玩一种新的电子游戏。
据报道,这类反映了纳粹意识的电子游戏目前在联邦德国泛滥成灾,毒害着青少年。甚至有的成年人也会为比输赢而耐心地玩上几个小时。游戏节目中有“重整日尔曼”、“消灭犹太人”、“处死土耳其人”等。这类游戏节目大多来自美国。在美国,反阿拉伯人的电子游戏几乎到处都有。
据调查,西德一些同国外极右势力有密切联系的行家,还常常改变电子游戏的花样,使比赛内容更加残忍和带刺激性。例如有一种玩法是,如何最有效地管理集中营,如何用科学方法镇压起义和消灭单个或群体政治犯。另一种是,看谁能从穆斯林移民手中解放日尔曼。
这种充满纳粹意识的电子游戏的蔓延,已引起反纳粹组织和犹太人团体的极大关注。
长期以来,他们一直在提请人们注意,对青少年进行宽容与和睦相处的教育减少了。西德的一位文化人士一针见血地指出,是西德的某些气氛造成了纳粹思想的泛滥。有那么一些人,总是想掩盖纳粹造成的历史悲剧的事实。而那些纳粹思想的狂热传播者,又在采用最现代化的手段作宣传。
西德当局并没有低估这个问题。官方最近查处了一批电子游戏,其内容都是企图煽起战争狂热、鼓吹种族思想和传播纳粹意识的。不久前,联邦政府颁布了法令,意在取缔这类电子游戏市场。但有关人士指出,在纳粹思想和种族主义抬头的情况下,想杜绝这类电子游戏,谈何容易。(朱建中)


第7版(国际专页)
专栏:

9月15日是日本传统的“敬老日”,这一天全国各地都要为老年人举办各种庆祝活动。这是东京某居民区的老人们在专门为老人举办的舞会上载歌载舞,欢庆自己的节日。
新华社记者 兰红光 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