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9年10月17日人民日报 第7版

第7版(国际专页)
专栏:

将功补过 车主植树
南斯拉夫首都贝尔格莱德广播电台倡议,每辆汽车的主人种植一棵树,以弥补汽车对人类环境造成的污染。
据《政治报》九月二十一日报道,贝尔格莱德广播电台在倡议书中说,汽车是人类环境的最大污染者之一。因此,汽车的主人在办理汽车牌照登记时,应花十万第纳尔(约合三美元)购买一株树苗并负责栽种。这样,用不了几年,贝尔格莱德将增加五十万株树木。
贝尔格莱德广播电台的这一倡议得到了市绿化委员会和市环境保护局的积极支持。
贝尔格莱德拥有一百五十万人口,约有四十多万辆机动车辆,市内交通十分拥护,空气污染也很严重。
(新华社)


第7版(国际专页)
专栏:

日本人为何垂青艺术珍品
日本是目前世界上最有潜力的国际名画市场。据日本海关统计,1987年1月至8月,日本从海外购入各类绘画总数为87.29万幅,总金额达734亿日元。
日本人争相购买世界名画的原因是,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日元大幅度升值,日本一些企业和个人掌握了大量剩余资金,他们购买名画倒不单单是附庸风雅,主要还是因为它是货币保值、升值的一种重要手段。所以,日本的一些富翁除了向股市、房地产投资外,还竞相购买艺术品。此外,日本海关对携画入境者不检查,不征税,为一些艺术品贩子提供了方便。
1984年10月,法国失窃了价值连城的5幅名画,其中有《黄昏》、《果树园》、《勃德夫人的肖像》;1985年,3名歹徒又在法国偷走了印象派大师莫奈的代表作《日出印象》。这两起重大案件,最后都在日本被警方破获。
另外,日本一些公司还以艺术品作为公关手段。安田火灾海上保险公司以58亿日元巨款,买下荷兰著名画家凡·高的名画《向日葵》,把它高悬在公司的大厅里,展示给八方来客,以显示公司的富有和豪华,宣传公司信誉的绝对安全可靠,从而提高了公司的经济效益。在此之后,日本市场上很快掀起一股购买有向日葵图案的系列产品的风潮,并且盛况空前。
(张建成)


第7版(国际专页)
专栏:瑞典通讯

让湖水变清
——参观瑞典的污水处理场
本报记者 顾耀铭
斯德哥尔摩位于梅拉伦湖畔,东靠波罗的海,全市水道纵横,有
“北方威尼斯”之称。然而,今天你再提这个称号,瑞典人可能会不以为然地笑笑。据一位刚去过威尼斯的美国朋友说,威尼斯的水不能与这里的相比,还没有进威尼斯市就闻到了污水的臭味。不过,瑞典人为治理梅拉伦湖的污染,是付出过巨大努力的。
五六十年代,梅拉伦湖和瑞典其它一些湖泊一样,遭受了严重污染。大量工业废水往湖里灌,造成湖水缺氧,有毒成份剧增,鱼类大批死亡,人们不敢再去游泳。斯德哥尔摩地区用了10多年时间兴建污水处理系统,才使梅拉伦湖不再受污水的危害。
这座城市现有4个污水处理场,我们参观了位于梅拉伦湖主要入海口附近的凯帕拉污水处理场。从表面看,除了几个高大的烟囱,它同四周没有什么两样。处理场的大部分设施在20米深的地下。据介绍,在地下处理污水比较好,不至影响地面环境又可节省开支。
斯德哥尔摩北部9个行政区的污水,通过总长达60多公里的地下坑道集中到这里,每年多达5000多立方米,其中工业废水占25%。我们参观了整个处理场,看到用机械、化学和生物手段处理污水的3个过程。
污水先通过3道棒状金属筛网,纸张、果皮等垃圾被去除,然后,进入化学处理罐,在含有硫酸亚铁和空气的溶液中搅动,结果,比重小的淤渣悬浮,沙子等重物下沉,由吸引装置将其分离出。河水接着进入6个长50米、宽12米的沉积池,刮削器将淤渣排除,然后进入6个长101米、宽12米的曝气池接受生物处理。处理场采用活性污泥法,分解排除水中的杂质,再加入硫酸磷使含磷量减少。经过这样几道工序,原来散发出腥臭的污水变成了明净的清水。据介绍,水的纯洁度均达国家要求的标准,其中磷的含量减少了90%以上,达百万分之零点零一。处理后的清水通过地下管道放入波罗的海。
处理场将从污水中清除的污泥、垃圾等,集中在沉降槽里发酵20天,脱水后,卖给农场作肥料。所产生的沼气,除供本场加热用外,还向附近居民提供。这里的工作人员总共60名,全部处理工作都由计算机控制。
陪同人员介绍,目前每处理1立方米水的开支约合60欧尔(约为人民币3角),这些费用一部分由9个行政区和企业按排水量分摊,一部分附加在居民的水费里。污水处理有助于改善生活环境,居民乐于支付这笔费用。
从污水处理场出来,我们看到离此不远有一个海滩浴场。人们在游泳、晒太阳。污水处理场放出的是清水,他们没有什么可担忧的。


第7版(国际专页)
专栏:

非洲野生动物的厄运
本报记者 杨汝生
在莫桑比克首都马普托的海滩上,一只巨大的海龟因受伤突然“搁浅”,在附近作业的渔民纷纷跑来,其中一位迅即去报告莫桑比克全国自然历史博物馆。博物馆负责人闻讯而至,仔细给海龟包扎好伤口。经过治疗,海龟顿时精神起来,重新返回了大海。这件小事表明,非洲人保护野生动物的意识在增强。
非洲是野生动物资源最丰富的大陆,可是,许多种动物目前都面临绝迹的危险。在1/4的世纪里,非洲的动物竟减少了90%,一些靠动物发展旅游业的国家,动物减少的速度更为惊人。
去年12月,国际自然保护组织的一些专家指出,乍得的动物资源减少了80%,苏丹的减少了90%,乌干达的减少了97%,一些天然动物园正在变空。在该组织开列的1200种受到威胁的动物中,有许多种都在非洲,如钝吻鳄、蟒蛇、长颈鹿、猴子、犀牛、羚羊、河马和大象等。据统计,整个非洲大陆的犀牛较15年前减少了92%,只剩下了3000只。一只犀牛角在欧洲可卖1万法国法郎,发财的欲望刺激着偷猎者。非洲大象每年约有10万头被杀,其中有不少是母象和幼象。此外,还有一些动物也成了非法交易的对象,如鹦鹉、猴子及各种爬行类动物,它们被成箱成笼地装上飞机和轮船,贩运到欧洲、美国和其他地方出售。
非洲野生动物急剧减少的主要原因是偷猎者的大肆捕杀,他们用枪支、毒药、陷阱等手段猎取动物。一些村民也捕捉动物,或供自己食用,或到市场上出售。某些国家的内战给野生动物带来不幸。另外,干旱、沙漠化和森林面积的减少,改变了某些动物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也使一些动物死亡。
阿比让出版的《博爱周刊》在一篇文章中写道:“短短几年内,非洲已经失去3/4的动物资源。数十种动物面临绝境。若不对偷猎者和非法交易进行坚决的斗争,人类将面临没有野生动物的灾难。”(附图片)
左图:在扎伊尔阿明湖畔维崇比渔村,惜鸟成风。人们不仅不伤害水鸟,还用鱼喂养。
杨汝生 摄


第7版(国际专页)
专栏:

建国40年来的民主德国
德国统一社会党中央机关报《新德意志报》评论员 弗兰茨·柯尼平
德意志民主共和国自建国至今已走完了40年的历程。1949年10月7日德意志民主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德意志人民和欧洲历史上的一个转折点。她作为革命的德国工人运动的最伟大成就,是所有进步力量为争取建立一个没有资本主义剥削、没有民族主义和侵略野心的国家而进行的长期艰苦斗争的结果。
民主德国的诞生是世界革命进程的一部分,是各国人民取得胜利的一环。它宣告了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民主德国牢牢地立足于社会主义世界,是德意志人民获得解放后德国东部所进行的反法西斯的民主和社会主义变革这一整个过程中的胜利成果。人民群众行使他们的自决权,选择了社会主义,选择了一个拥有真正自由、民主和人权的社会。过去40年的历史证明,社会主义在德意志土地上不可逆转地站稳了脚跟。
民主德国始终不渝地履行自己的历史责任,努力使战争永远不再从德意志土地上爆发。她作为国际民族大家庭中平等的一员,与社会主义世界广泛合作,并以和平与社会进步作为自己政策的宗旨。民主德国地处欧洲心脏,在两种社会制度和两个最大军事联盟的敏感的分界线上。作为稳定的社会主义支柱,对欧洲和世界局势产生着良好的影响,尤其是在当前国际局势多变的时刻,民主德国的对话与合作政策受到普遍赞扬。
我们感到特别高兴的是,德国统一社会党中央委员会总书记、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国务委员会主席埃里希·昂纳克1986年10月正式友好访华以来,两国关系全面正常化,德国统一社会党和中国共产党的关系提高到了一个崭新的水平。
在德国统一社会党的领导下,劳动人民在过去40年中所取得的巨大成就有目共睹。这些成就是通过努力工作和艰苦斗争取得的,是在对世界开放的条件下以及帝国主义不断企图干涉内政和倒转德意志土地上的历史车轮的形势下取得的。历史和地理位置赋予民主德国一项特殊的使命,即提供新的社会制度在各个方面最终是优越的证明。在这种条件下,牢牢地立足于社会主义世界,积极有效地进行政治思想工作,不断地投身于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之间的复杂竞赛,就成了生死攸关的问题。
民主德国是作为一个拥有健全而高效的社会主义制度的国家,来庆祝自己成立40周年的。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在主要生产资料公有制及其在国民经济中占有主导地位的基础上(同时存在有集体和私人所有制),保证了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
国民收入的增长反映了这一点。从1949年至1989年,国民收入增长了11倍以上,从建国时的249亿马克提高到今年的2790亿马克,年均增长4%。这一增长速度在很大程度上,而自1986年以来则是全部地靠提高劳动生产率取得的。同1949年相比,1989年的劳动生产率提高了9.5倍。
经济效率增长的主要部分是依靠工业,目前工业产值占国民收入的65%。工业日产值从1949年的1.28亿马克提高到1989年的23.1亿马克。在其主要经济部门,民主德国已经赶上了飞速发展的科技进步步伐,且创造了自己的尖端产品。民主德国属于世界上为数不多的可以系统掌握微电子研究、生产和使用的发达工业国家。微电子的生产和应用日益渗透到国民经济的各主要领域,并扩大到科学、教育和卫生领域。
由于集体所有制及其与全民所有制的密切配合,民主德国的农业取得了高效的发展,从而稳定地保证了人民群众对基本食品日益增长的需求。在肉食和牛奶、奶酪、黄油、鸡蛋等其它主要食品方面,民主德国的人均消费量居世界前列。
卓有成效的教育体制,是民主德国所取得的最重要成果之一。所有儿童都可以接受十年制普通综合技术学校教育。今天,90%的职工接受过系统的职业培训,而在1949年只有25%。今天,170万就业者接受过高等和专业教育,占就业总数的22%。
民主德国日益增强的经济实力,为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社会安定、全员就业、人人享有同等教育的机会以及免费医疗,提供了坚实的基础。这符合1971年德国统一社会党第八次代表大会制订的方针,即一切为了人民的幸福以及工人阶级和所有劳动人民的利益。这一方针的基本点在于发挥生产者的作用,日益增长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成果之间明确挂钩,可以鼓励人们更加投身于社会主义。
我们在70年代初曾经提出,作为福利政策核心的住房问题,到1991年将作为社会问题加以解决。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民主德国领土上被毁或受损的住房约占1/4,在一些大城市甚至达50%以上。1949年仅有510万套住房,即每千人平均拥有住房270套,人均住房面积仅为12平方米。1989年共有住房700多万套,即每千人平均拥有422套,人均住房面积为27平方米。现在每天新建或改建住房581套,而1949年仅为82套。1971年至1989年间就有980万居民彻底改善了住房条件。国家用于住房及其配套设施建设的费用,例如学校、托儿所、幼儿园、商店、体育馆等,占同期生产性国民收入的10%。德国工人运动的战斗口号“为每人提供一套温暖、安全、干燥的住房”,不久将成为现实。
住房建设纲领体现了经济政策与社会福利政策相统一的方针。这一方针也在人均实际收入方面得到了反映。1988年的人均实际收入为1949年的8.4倍。同时还应该考虑到,民主德国人民30多年来始终在用同等的价格购买肉类、黄油、牛奶、面包和其他基本食品,取暖、用电、交通以及许多工业品的价格也是如此。1989年,国家为每100马克的基本食品就补贴84马克。除此之外,帮助年轻家庭、抚养孩子的在职女工、青年和退休工人的一系列措施,也属于民主德国的福利成果之一。
大量事实表明,40年虽然在历史上是短暂的,但民主德国在40年里却成为一个可以清楚地证明社会主义生命力的国家。我国人民正满怀对已经取得的成就的自豪,面对未来的挑战,跨入第五个10年。1990年5月召开的德国统一社会党第十二次代表大会将着眼未来,制订今后的任务,其中心议题将是进一步加强社会主义,增强其吸引力以及维护世界和平。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