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9年10月16日人民日报 第5版

第5版(国内专页(政治·法律))
专栏:

支持廉洁奉公的干部
本报评论员
二炮某仓库副主任曹红林因为廉洁奉公得罪了一些人,这些人对他造谣中伤,甚至迁怒于他的老婆孩子。在二炮后勤部和纪委领导的支持下,曹红林终于摆脱了歪风邪气的困扰,并受到了表彰和信用。这件事除了又一次证明“邪不压正”,增强人们反腐败的必胜信心外,还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反腐败斗争的复杂性和艰巨性。它提醒人们:支持廉洁奉公的干部和打击腐败分子是并行不悖、同样重要的事情。
廉洁奉公,是党对干部的一贯要求,也是人民公仆的主要标志。支持廉洁奉公的干部,本无特别强调的必要。但是,近年来,由于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削弱,伴随改革开放而来的某些不良现象趁机蔓延,一些人对不择手段满足私欲习以为常,而一身正气、廉洁奉公的干部反而被视为呆板、僵化,受到冷嘲热讽和打击报复。曹红林如果得不到上级领导的支持,不是就很可能被挤出党委吗!
因此,支持廉洁奉公的干部,在当前成了一件值得强调的事情。
对于党性强的领导同志来说,支持廉洁奉公的干部是理所当然、没有问题的。为什么有的人思想认识会出问题?
原因在于两个方面,一是对反腐败斗争的复杂性和艰巨性了解不足,对一些人串通起来搞权权交换、权钱交易、欺下蒙上,估计不足;二是缺乏深入调查研究的作风。有些同志见到案子既不下去调查,也不派人调查,全凭下级汇报判断是非,结果往往偏听偏信,上当吃亏。二炮有关部门的领导能够弄清曹红林案件的是非曲直,一是靠他们对形势有正确的看法,二是靠深入调查研究。
支持廉洁奉公的干部,不仅领导干部要视为重要的职责,每一个有志于廉政建设、希望党风和社会风气好转的公民都应该视为己任。有些地方不正之风猖獗,出现好人受欺、贪官得势的情况,不是因为搞不正之风的人手段高明,更不是因为搞不正之风的人有一手遮天的魔力,而是因为在这些地方和单位,像曹红林这样坚决与之斗争的干部太少,支持这样的干部的人太少。
如果大家都增强了倡廉肃贪的意识,形成了“廉洁光荣、腐败可耻”的社会风尚,腐败现象就难有栖身之所,廉洁奉公的干部就会理直气壮,党领导的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就会取得更大的成果,四化建设就会得到更加充分的保障,步伐就会更快。


第5版(国内专页(政治·法律))
专栏:一身正气

公安局长的拒贿单
蒋志敏
在安徽省涡阳县公安局,只要你提起荣获“全国优秀公安局长”称号的王学习,局里的刘干事就会拿出一张单子说:“我们局长的事迹,差不多都记在这上面哩!”
这是一张拒贿单。上面简要地记录了王学习从1987年以来拒绝接受行贿、送礼的情况。几年来,王学习先后拒贿23次,拒受的礼、贿款达12000多元。看着这张单子,一个在行贿送礼风面前岿然不动的共产党员形象,顿时矗立眼前。
一天清晨,一名30多岁的女工来到王学习家,拿出一封信对王学习的爱人说:“请把这封信交给王局长。”说罢,匆匆而去。王学习从爱人手里接过这封鼓鼓囊囊的信,顿感有问题,连忙追出门外,但来人已走远。王学习拆开信封,发现是某公司经理写给他的求情信,里面还夹着1000元现金。原来,这位经理的儿子因流氓滋扰被公安局拘留,他想通过送钱说情的办法请王学习“高抬贵手”,使其儿子免受法律制裁。然而,这位经理打错了算盘,几天后,那个装着1000元钱的信封被王学习原封不动地退回。他的犯了罪的儿子也受到应有的法律处罚。
王学习家乡有个年轻司机,想调到公安局当交通警察。一天下午,他趁王学习不在家时来到王家,把一封信丢给王学习的女儿,并对她说:“我是你爸爸的朋友,请把这封信交给你爸。”晚上归来的王学习拆开信封,发现里面没有信,却装着500元钞票。他从女儿描述那个来人的形象中,很快明白了事情的原委。
第二天,王学习托一位同志设法将这500元退给那个司机,并说:“请你转告他,就凭他这种做法,就不能进公安机关工作!”
一天夜晚,一位民办教师第三次敲开了王学习家的门。这位民办教师原是国家正式教师,60年代初被下放到农村。他来找王学习的目的,是想请王学习帮助他解决“农转非”户口问题。当他第一次来到王学习家时,掏出1000元对王学习说:“这笔钱交给你,请你给我帮忙办事时用。”王学习当即严词拒绝:“你的户口问题,只要政策许可,坚决解决。要是政策不许可,钱再多也不解决问题!”当即让他把钱拿回去。
不久,公安机关根据政策规定,解决了那位民办教师的户口问题。事后,他感动地对王学习说:“看来还是你们的风气正啊!”


第5版(国内专页(政治·法律))
专栏:

领导的职责
——沭阳县信访工作故事
沈根
今年4月,在江苏省淮阴市召开的信访工作会议上,沭阳县介绍了他们的经验;在今年7月召开的江苏省解决信访老户经验交流会上,沭阳县又作了典型发言——
从1986年以来,沭阳县信访量逐年下降,结案率不断提高,去年信访量比往年下降21.2%,结案率达96.5%,其中重点、老户案件结案率均达100%。
每当人们谈及沭阳县近几年来信访工作的可喜变化,这个县的群众总是深情地说:“这都是县委、县府领导勤政为民,竭尽全力为群众排忧解难的结果。”
沭阳县的领导又总是说:“这些都是我们应尽的职责。”
今年4月的一天傍晚,县委书记赵学凤下乡刚回到办公室,就伏案批阅群众信件。一直到天亮。
办公室的同志见他眼熬红了,人消瘦了,都劝他早点回去休息,可赵学凤笑笑说:“不能让群众着急和失望啊!”说罢,他便召集县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开“碰头会”,就自己刚收到的麻纺厂部分职工反映厂干部在招工中有弄虚作假现象的来信作了认真的研究讨论。
时隔几日,赵学凤又专门下去听取了县有关部门对麻纺厂职工来信反映问题的调查汇报。
当他得知矛盾是由于该厂招工事项干部未向职工公开,故使职工忧心忡忡而产生猜测、不满情绪引起时,当即责成县有关部门和该厂将招工所有事项张榜公布,从而避免了一场不必要的上访风波。
为了及时给群众排忧解难,沭阳县委领导成员做出了一条规定:凡是群众上访中提出的问题,必须迅速调查,限期结案。他们还规定,县领导要把群众的困难当成自己的事去认真解决。
沭阳有个老上访户——南关乡吕圩村的青年农民李兆伦。李兆伦每次来访,县委副书记吴洪彪总是热情接待,让坐、倒茶,耐心听其诉说。吴洪彪发现这个上访达5年之久的青年确有苦衷,于是他责成有关部门重新调查。
原来,李兆伦因与别人发生纠纷受处理偏重、房子破旧无法栖身和经济困难等问题,多次上访。由于个别部门“踢皮球”,加之他的问题复杂,难于解决,李兆伦便成了上访老户。
根据上述情况,吴洪彪亲自找县信访局、民政局的负责同志和李兆伦所在乡、村的领导,要求他们一定要在近期内解决李兆伦的住房问题。如今,李兆伦的两间新房已开始兴建。目睹即将竣工的新房,李兆伦这个硬汉子禁不住流下了激动的热泪。
他逢人便说:“还是社会主义好!”


第5版(国内专页(政治·法律))
专栏:

铁道小卫士
江苏无锡市北郊的沪宁线上活跃着一支“红领巾护路队”。小队员们放学后和节假日里警惕地巡逻在铁道线上。
这支护路队诞生于5年前。1984年3月17日下午4时30分,1043次货物列车正风驰电掣般地在沪宁铁路无锡北郊谢巷村境内急驶。社桥中学初二(2)中队少先队员徐晓东、冯斌和张志清放学回家路过这里,只见一个人将一只铁桶搬上了铁路。危险!三人毫不犹豫冲向铁桶,但为时已晚,只听“轰”的一声,列车撞上了铁桶,机车多处损坏,被迫停车63分钟,造成直接经济损失2.7万元。这以后,徐晓东等三名少先队员放学后,经常到谢巷村附近的铁道线上巡视。一天,一个贼头贼脑的人来到铁路旁东张西望。徐晓东三人警觉起来。冯斌拔腿跑去向附近的黄巷乡派出所报告,徐晓东、张志清在现场监视。这时,14次特快列车从上海方向开来,只见那个坏蛋抱起一块大石头放在钢轨上。徐晓东迅速冲上铁路,用尽全身力气抱起大石头往外跑。他刚跑出铁轨,火车就擦身而过。徐晓东和张志清将那个坏家伙一边紧紧抱住,一边大声呼唤护路工。冯斌领着民警及时赶到,捉住了坏人。
人们称赞徐晓东等三名少先队员是“铁路小卫士”。赞扬又激发了社桥中学少先队员们的护路热情。1984年4月23日,社桥中学一支以居住在铁路沿线的少先队员为主体,共有318人组成的“红领巾护路队”成立了。
“红领巾护路队”首先是抓自身队伍建设。他们每月请担任校外辅导员的无锡站派出所民警高昌友讲爱路的重要性和护路的基本常识,使护路队员懂得了爱护铁路就是爱国的具体表现。每当新学年开学,新加入的护路队员都要聆听徐晓东等3名少先队员奋勇救列车的事迹介绍。以前,不少学生喜欢在铁路上行走,拿钢轨当作平衡木,有的用弹弓在铁路旁打鸟,甚至在轨面上放石子碾石粉,以此取乐。自从担任护路队员后,他们再也不干这些不利于铁路安全的错事了,而且走出校门,到附近小学进行爱路护路宣传,在道口设立红领巾护路广播站,出护路黑板报,使成千上万的人知道了铁路的安全规则。
社桥中学根据学生居住分散的特点,将护路队员以自然村为单位,分为8个护路小组,对全长4公里的铁路实行分段包管制,定期检查评比。距无锡站以西2公里处有片铁路绿化带,经常发生人亡车停事故,每年总有十几个乃至几十个本市和外地人来此处寻短见。“红领巾护路队”利用别具一格,富有感情的标语进行宣传,发挥了巨大作用。自1984年下半年以来,这里寻短见的仅有4个。在沪宁线K129、K133区段,过去每年都要发生几十起路外伤亡、车辆肇事、置放障碍、石击列车等事故、事件,1984年以来仅发生3起路外伤亡事故。自护路队成立以来,共防止和避免了事故、事件50余起,受到了广泛的赞扬。  何水根


第5版(国内专页(政治·法律))
专栏:

被状告出的好干部
张家军 刘明炉
(一)
黑色的伏尔加驶出北京驶过昌平,穿过古老雄伟的长城八达岭向康庄方向急驰。
车内坐的是二炮后勤部政治部组织处副处长徐步安和宣传处干事孙兰成。他们是奉二炮后勤部领导指示,去调查所属某仓库助理员曹红林的腐败问题。
这个仓库在1983年全军大检查时因为管理混乱而受到批评。如今,两年过去了,有人给二炮后勤部机关写信,揭发管物资和营建的助理员曹红林不但接收过民工的贿赂,还拉拢收买其他干部,管理混乱加了个“更”字。有这样的“祸根”!后勤部领导震怒了。
到仓库了。这是二炮一个大型综合仓库,主要储存钢材、木材、机械设备等物资,年吞吐物资价值数千万元。这样重要的仓库管理不好怎能不让人忧心忡忡?
两位调查人员开始了深入细致的工作。然而,他们像闯进了迷宫,告曹红林为“祸根”的那些事如飘渺的幻影,他们一追便没影了。曹红林现出了另一幅图像:
“这人耿直、业务精,对仓库的混乱局面早就有气,得罪了一些人。”
“曹助理是真心地爱仓库,关心仓库建设,要是让他担任领导,仓库准能搞好!”
“像曹红林这样洁身自好、疾恶如仇的人不太多。仓库里有些人怕曹红林当领导。”
说曹红林不是的,也有。
夕阳压山。一老一中带着一股汗臭味撞开了调查人员的门:
“我们是这里包工队的。”老的一进门就气鼓鼓地说开了:“你们那个曹助理,太不讲人情,常跟我们过不去。拉石量方,小青年调皮码虚了点,被他查出硬是扣了我们30%的方数;拉沙含土量大了点,他硬逼着给拉回去了。还有,就算我们办得不对,给他送了点土特产什么的,他不要也罢,当着那么多人把东西给我们扔出去,他还红着眼骂我们‘心不要长偏了,不愿干就滚!’”
原来如此。不久,二炮后勤部政委赵国福找曹红林说:“对你这个干部有告的,有保的,我不但赞成保,还赞成用!不要怕,该怎么干就怎么干!”曹红林望着老首长忍不住哭了。
(二)
曹红林提为仓库副主任两年多了。他在仓库党委的大力支持下,把个仓库管理得井然有序,两次进入全军前四名,受到总后表彰。
曹红林这几年干出的成绩显眼,他手握数千吨物资进出、一年10万元发票签报和批准数百万元营建任务的大权更令人红眼。有人说在曹红林这个位置上,不需别的,只要他不那么认真,他那个小家吃的、用的、玩的、花的,都不用他操心。这种事外人看得透,曹红林心里更明白,所以,当了副主任后他就对妻子说:“我只求你一点,无论什么人采取什么方式送物、送钱,要保证一文一点都不沾,不然,别怪狠心丈夫不认妻啊!”
尽管曹红林狠狠惩治过、当面责骂过、苦口婆心劝说过送礼的,可行贿送礼的如同蜜蜂盯上了怒放的花蕊,打不开、赶不跑。明送好说,当面让他拿走,不拿就扔出门外。最令曹红林气愤的是一些人暗送,人不照面,夜晚把东西丢在门口就溜。开始老曹觉得不好处理,气得骂,多亏妻子提醒了一句,“找不到人退还,就交给仓库去好了。”
几年来,曹红林拒了多少次贿,他已记不清,可有一点他能说得清:不义之财,点滴分文没沾没捞。在仓库干了几年的施工队一位领导曾握着曹红林的手说:“过去,我对你清廉一直以为是装的、假的,几年过来了,我从心底敬佩你!”
(三)
一位3次送红包、3次送礼品连遭曹红林严厉拒绝的延庆县的包工头,最后半是佩服半是遗憾地说:“曹副主任,你确实是共产党的一位好干部。可也太死心眼,傻了点。我敢说,像你这种人未必能立得住,吃得开。”
曹红林不幸被这位包工头言中。他没有想到,洁身自好也会得罪人;更没有想到有些人那样狠,连他的妻子儿女也不放过。
1987年7月,又有人写信向二炮后勤部告他的状。不久,二炮后勤部纪委派人来仓库调查。当纪委的同志在仓库全体军人大会上为他辟“不受贿是假”、“倒卖柴油”等诬告谣言时,他那颗耿直的心颤抖了:“怎么会造我这种谣,还堂而皇之地上告?”他忍不住一声长叹:“多亏上级机关来澄清啊!”
此事过后,曹红林感到神清气爽。他哪里想到,1988年仓库改选党委时,有些人串通起来想把他拉下马。他几天没吃好,几夜没睡好,想不通为什么有些人那样恨他。
“老曹,考核一个干部的德行、政绩不是光看选票。有时候丢几张选票,恰好证明了一个人的价值。”二炮后勤部政治部派人给他送来了温暖。
可不久,他家的鸡被人偷了,妻子洗澡,兜里钥匙等物不翼而飞;两个小孩子上学路上常常挨打,回家还不敢跟爸爸妈妈说。一天下午放学后,10岁的儿子对正在做饭的爸爸说:“爸,我不上学了。”曹红林一惊:“为什么?”已哭红了眼的儿子忍不住哇地一声又哭开了:“他们打我,我怕。”曹红林一把将儿子抱在怀里,下意识地用手一摸儿子的头,不觉一惊,头顶左边有一个鸡蛋大的坑,“这是什么时候打的?”“10多天了,用石块砸的,我怕你和妈妈生气,没敢说。他们经常打我,刚才在路上又用手掐我的脖子,差点把我憋死。”“他们为什么打你?”“说你整了他家的人。”
“天哪!”曹红林听到这里忍不住搂着儿子失声痛哭了。他边哭边说:“你们凭什么这样胡乱猜疑我曹红林,为什么对我的恨要发泄到不懂事的孩子身上啊……”
下班回来的妻子气得失声痛哭,她要给丈夫下跪,哀求他不干了,一块回农村老家。
曹红林急了:“不回。我不怕,我没做亏心事,心虚害怕的应该是他们。”
曹红林不是孤立的,他得到了上级领导和仓库领导及群众的理解和支持。二炮后勤部纪委几次转发了他的事迹,二炮纪委通令表彰了他。


第5版(国内专页(政治·法律))
专栏:

今年6月份以来,共青团江苏省铜山县委着重抓好学雷锋、争奉献活动,全县成立了1980个学雷锋小组,13000名团员、青年参加了这项活动。连日来这些学雷锋小组打着团旗,伴着“学习雷锋好榜样”的歌曲,到村里和集市上开展便民利民活动,受到群众称赞和支持,许多群众高兴地说:“雷锋精神又回来了。”
图为该县张集医院学雷锋小组在集市上为赶集的群众义务检查身体。
冯尚礼 摄


第5版(国内专页(政治·法律))
专栏:民族团结进步征文

“牛亲家”“马亲家”
赵官禄(哈尼族)
高山的瑶家,半山的哈尼,河坝的傣家,
亲如兄弟哟,在祖国民族大家庭里汇合。
这是家乡的父兄们扛着犁耙,吆着耕牛,行走在蜿蜒的田间路上引吭高歌,震响山野的一首古朴的哈尼族民歌。
我的家乡在云南红河南岸巍峨苍郁、层峦叠嶂的哀牢山区。这里森林茂密,花草芬芳,牛羊遍地。哈尼族、彝族、傣族等各族人民世世代代居住在这个富饶美丽的地方。家乡的父兄们用勤劳智慧开凿的哀牢奇景——梯田,像万道银梯,依着山势,从山脚直挂山顶。
家乡的哈尼族、彝族、傣族同胞,一向和睦相处,亲如一家,历史上搭“牛亲家”、“马亲家”的习俗,一直沿袭到今。
哀牢山区气候温和,但山上山下气温相差较大,坝子里的农事季节比山上来得早。住在山腰上的哈尼族、彝族同胞,就和住在坝子里的傣族兄弟变工互助,互通有无,共同发展生产,“牛亲家”的习俗就是在这样的基础上形成的。
一般说来,搭“牛亲家”是以坝子里的傣族为一方,以半山上的哈尼族或彝族为另一方;一方有母牛,另一方有公牛。物色好对象之后,经过平等互利的协商,自愿把公牛和母牛配成一对,这种关系确定下来后,一般不予改变,就像人们定亲那样,以此两方便成了亲家。春天,坝子里水草丰茂,牛马就由傣族亲家喂养,那时正好是早稻播种时节,牛马就归傣族亲家使用;夏天,正是半山腰上的哈尼族、彝族兄弟种中稻的时候,牛马就由他们管理和使用;冬天,山上气候冷了,牛马就回到坝子过冬。这样,既有利于生产,又有利于牲畜保养,生下的牛崽和马驹,归双方所有,将来买卖或宰杀,利益均沾。双方在这共同的劳动和交往中,建立起深厚的感情。在十年浩劫期间,这种传统的美俗遭到了破坏。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的民族政策回来了,“牛亲家”、“马亲家”又恢复起来。近几年来,在党的富民政策指导下,家乡的生产发展了,这种“亲家”关系,把各族人民的利益,从生产到生活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第5版(国内专页(政治·法律))
专栏:民族团结进步征文

我爱瑶乡小石桥
黄明东(瑶族)
我走过许多地方,见过不少风格迥异、巧夺天工的大小桥梁,然而,最令我为之赞美的,还是我们湖南瑶家山寨的小石桥。
我的家乡洞口县大屋瑶族乡,像一块镶嵌在雪峰山脉中的绿色翡翠。山峦重叠,沟壑纵横,大小山涧河流星罗棋布。桥,成了瑶乡交通运输的纽带,日常生活的伴侣。她记录了瑶乡兴衰的历史,也伴我度过了梦幻般的童年。
从我记事的时候起,桥就深深地印在我的心上,那时,我们瑶乡还没有石桥,需要架桥的地方,都是从山上砍来红松木做桥桩,用四五根剥光树皮的雪峰红杉往上一架,就算是桥了。春夏时节,一旦山洪暴发,人们辛辛苦苦架设的木桥,一夜之间就被冲得无影无踪,以致于年年架桥,年年被洪水冲走,不知耗费了多少财力物力。记得上小学一年级那年春季的一天,我冒着瓢泼大雨,紧紧拉住父亲的衣角,战战兢兢走过浑浊江水上的木桥去上学,谁知快放学时,一股洪峰从上游咆哮而下。木桥瞬间荡然无存。我被困在学校里,三天后才回到家中。也就是那一年,邻村的沈大婶突发急病,眼睁睁被洪水堵在家里,在痛苦的呻吟中,撇下全家老小离开了人世。
那以后,洪水在我幼小的心灵里投下了可怕的阴影,我暗暗发誓,长大后一定要亲手修一座很大很大的石桥。
长大了,我当上了工程兵,在祖国南北的河流上,架设了各式各样的桥梁,练就了一手过硬的架桥技术。我多么想在瑶乡的河流上修一座乡亲们期望的石桥啊!
可是,在那连肚子都填不饱的年代里,又哪有能力去修桥呢?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终于迎来了瑶乡的春天。改革的步履,带来了经济的腾飞。长期与贫困为伍的瑶乡人变得精明了,党的农村经济政策,把他们的眼光引向山外的世界,俗话说,“要想富,先修路”。可瑶乡人却有自己的主见:“要想富,必修桥”。在短短的十年时间里,瑶乡的群众凭着自己的力量,有钱出钱,有力出力,硬是把昔日经不起洪水冲击的木桥,换成了一座又一座石拱桥。我们瑶乡有一个叫高坎垄的地方,两座刀劈般的高山夹着一条湍急的河流,河的两岸,一边住着瑶族同胞,一边住着汉族兄弟,自古以来,两岸的人们同饮一江水共过一座桥。由于洪水肆虐,吞噬了一座又一座瑶汉同胞辛辛苦苦架设的木桥。前几年,瑶汉兄弟在河谷中喊开了架桥的号子!共同集资两万余元,修起了全乡范围内跨度最长、耗资最大的石拱桥,为了缅怀长期以来铸成的兄弟般的情谊,纪念共同奋斗的业绩,他们把这座桥命名为“连心桥”。
儿时的伙伴,现在已是一乡之长的刘志成告诉我,改革的10年里,在我们这个只有4000多人口的瑶族乡,先后集资30多万元,修起了大大小小64座石拱桥,总长度达4000多米,相当于南京长江大桥的长度。
更可喜的是,这些大大小小的石拱桥,把十里八寨连成了一片,构成了连接山外的通道。
登上瑶乡江水环绕的山顶,俯瞰玉带般的河流。那一座座小石桥,装点着瑶乡的天然美色,象征着瑶乡的光明前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