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9年1月31日人民日报 第6版

第6版(国际)
专栏:

  一九五六年事件是耶非耶
匈党踏上重新评价的艰难历程
专门委员会认为事件本身是“人民起义”
新华社布达佩斯1月29日电 匈牙利社会主义工人党已踏上重新评价1956年事件的艰难历程。
这是匈牙利社会主义工人党中央政治局委员、政府国务部长波日高伊·伊姆雷28日在广播电台发表谈话时透露的。
他说,党中央不久前成立一个负责审查匈解放后历史的专门委员会。该委员会在匈牙利1956年事件问题上虽然尚未提出为1956年曾任政府总理、1958年被处死的纳吉·伊姆雷平反,但已肯定他在1954至1955年是正确的。在此之前,官方一直指责纳吉在这个期间“想进一步削弱党的威信和人民政权”。
波日高伊说,委员会对纳吉在1956年事件中的作用和活动的评价尚有争论,但认为1956年事件本身是“人民起义”,是“一次反对蔑视整个民族的寡头统治的起义”。委员会还认为,简单地把1956年事件称为反革命事件是“站不住脚的”。


第6版(国际)
专栏:

  华约首次公布在欧洲军事力量
华约国防部长委员会希望北约相应裁军
新华社莫斯科1月30日电 华沙条约缔约国国防部长委员会29日发表声明,首次公布了苏联及其他华约国家驻欧洲军队的人数和武器装备数量,并对北约各国,包括美国驻欧军队和军备的数量作出了估计。
这项题为《华约和北约驻欧洲及毗邻水域武装力量和军备数量对比》的声明,刊登在今天的苏联《真理报》上。声明透露,华约在欧洲的军队总人数达357.3万,其中陆军182.3万,空军42.5万,海军33.8万;北约驻欧洲的军队总人数为366万,其中陆军211.5万,空军48.2万,海军68.5万。两大军事集团在欧洲的武器装备情况是:华约——作战飞机7876架,战术导弹发射架1608个,坦克5.747万辆,战车和装甲车7.033万辆,潜艇(携带战略洲际导弹的除外)228艘,大型水面舰艇102艘;北约——作战飞机7130架,战术导弹发射架136个,坦克30690辆,战车和装甲车4.69万辆,潜艇200艘,大型水面舰艇499艘。
声明表示,无论华约还是北约,其武装力量都应保持在只能可靠地保卫自己,而不具备进攻对方的能力的水平上。
声明希望北约国家效法华约国,也采取单方面裁军措施。


第6版(国际)
专栏:

  我留英学生喜迎蛇年春节
本报伦敦一月三十日电 记者陈特安报道:全英中国学生学者联谊会昨晚在伦敦帝国理工学院举行联欢会,来自伦敦、牛津、剑桥等地的六百多名海外学子欢聚一堂,喜迎中国的蛇年春节。
来自教育界、文化界的数千名英国朋友应邀赴会,中国驻英国大使冀朝铸也同海外学子一起共度佳节,并在会上致词。他希望在英国的中国学生、学者再接再厉,早日学成,为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祖国而贡献自己的力量。
联欢会丰富多彩,有游戏、电影、舞会和节目表演,洋溢着热烈的节日气氛,来自海峡两岸的留学生同台共舞,表达了两岸同胞盼望祖国统一的心愿。英国朋友登台演唱的中国歌曲表达了英国人民对中国人民的深厚情谊。“我爱你,中国”,“我要把美好的青春献给你,我的母亲,我的祖国”的歌声凝聚着莘莘学子的赤诚情思,主持晚会的留学生感慨地说:“此时此刻,我们更加思念祖国的父老乡亲。”
(附图片)
1月29日,在英国的中国留学生、学者600多人欢聚伦敦帝国理工学院,喜迎新春佳节。
新华社记者 许如元摄(传真照片)


第6版(国际)
专栏:

  苏美联合民意测验中被调查者认为
苏美进入和平与合作新时期
新华社莫斯科1月29日电 苏美联合进行的电话民意测验表明,5/6的被调查者都认为,苏美进入了和平与合作的新时期。
据塔斯社29日报道,去年12月,苏联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和美国两家民意调查机构就苏美关系问题,用电话分别对莫斯科、波士顿、底特律、纽约和旧金山5个城市各1000名居民进行了民意调查。
90%至95%的被调查者认为,最近几年苏美关系有了改善,只有10%至13%的美国人和1%的苏联人仍认为两国关系处于敌对状态。
在回答苏美军事力量对比的问题时,70%的被调查者主张两国保持军事均势。
绝大多数被调查者认为,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可以和平共处。这次是苏美近年来进行的规模最大的联合社会调查。


第6版(国际)
专栏:

  对苏联单方面裁军诺言
美国强调西方应持谨慎态度
新华社伦敦1月29日电 美国总统布什的军备控制问题特别顾问罗尼今天说,北约对苏联领导人戈尔巴乔夫的单方面裁军诺言应采取“等着瞧”的态度。
罗尼在接受英国独立电视4台采访时说,北约不应对戈尔巴乔夫上月关于裁减50万军队和6个坦克师的宣布匆忙作出反应,过早裁减北约军事力量。他警告说,只要华约的常规力量和武器超过北约,苏联对西方的威胁就继续存在。他指出,即使苏联裁减了这些军队,两大军事集团之间仍然存在着不均衡。
罗尼还说,北约应该更新部署在西欧的短程核武器。
本报波恩1月30日电 记者江建国报道:新任美国国防部长约翰·托尔昨天在慕尼黑的第26届国际防务知识大会上说,尽管目前东西方关系出现解冻迹象,但苏联对西方的威胁并没有减少。西方仍然必须保持一支现代化的军队,继续维持从实力地位出发进行裁军谈判的战略。他要求北约实施1983年短程核武器现代化的决定。
他还要求西欧更多地分摊美国在世界上的负担。


第6版(国际)
专栏:综述

  围绕阿富汗问题的外交活动
新华社记者 李家声
随着苏联军队全部撤出阿富汗截止日期(2月15日)的临近,围绕和平与政治解决阿富汗问题的外交活动日趋增多起来。
巴基斯坦外长雅各布·汗29日离开伊斯兰堡前往利雅得,以期同沙特阿拉伯领导人讨论阿富汗的最近局势。1月12日,他曾访问过沙特,并同沙特领导人就本地区形势及阿富汗问题举行了会谈。
此间观察家们认为,雅各布·汗的此次沙特之行是极为重要的。
自苏联军队1979年入侵阿富汗以来,沙特一直密切注视阿富汗的形势,并对居住在巴基斯坦和伊朗的500多万阿富汗难民给予了可贵的人道主义援助。去年12月苏联与阿富汗游击队的第一轮直接会谈便是在沙特的塔伊夫市举行的。
据此间官方人士说,伊朗外长阿里·阿克巴尔·韦拉亚提将于1月31日抵达伊斯兰堡,对巴基斯坦进行为期3天的访问。访问期间,他将就阿富汗问题同巴基斯坦领导人举行多次会谈。
尽管伊朗不属于关于解决阿富汗问题间接会谈的任何一方,但它仍对会谈极为关注,因为它那里居住着约200万阿富汗难民。
党部设在巴基斯坦的阿富汗伊斯兰党领导人古勒卜丁最近前往伊朗,同总部设在那里的阿富汗游击队领导人就组成协商委员会问题举行会谈,以便为成立阿富汗的权力机构做准备。古勒卜丁在伊朗停留期间,伊朗总统和外长会见了他,并希望所有阿富汗游击队能够团结起来。
苏联外长谢瓦尔德纳泽将于2月4日访问伊斯兰堡。这将是60年代后期以来访问巴基斯坦的苏联最高级领导人。他将同巴基斯坦领导人就阿富汗问题举行重要会谈。
1月初,苏联第一副外长沃龙佐夫已访问了巴基斯坦。他同巴基斯坦领导人和阿富汗抵抗力量领导人就解决阿富汗问题进行了会谈。但会谈没有取得成功,因为阿富汗抵抗力量领导人拒绝接受在阿富汗停火的建议,同时拒绝以纳吉布拉为首的阿富汗人民民主党加入协商委员会。
据报道,喀布尔政权外交部发言人28日指责一些西方国家关闭驻喀布尔的大使馆,说它们是在对喀布尔政府搞心理战。
这位发言人说,喀布尔的情况未发生任何变化,当局有能力保卫首都的安全。
        (新华社伊斯兰堡1月29日电)


第6版(国际)
专栏:

  谋求解决黎巴嫩危机
黎两派领导人将举行和谈
新华社贝鲁特1月29日电 据贝鲁特电台广播,黎巴嫩基督教和穆斯林两派领导人将于30日在阿拉伯解决黎巴嫩危机调解委员会的主持下开始举行和解会谈。
阿拉伯调解委员会29日在和解会谈举行之前在突尼斯举行了秘密会议。
黎巴嫩穆斯林领导人侯赛尼和代总理胡斯已抵达突尼斯,基督教领导人、临时军政府总理奥恩也已离开贝鲁特,预计很快将抵达突尼斯。
调解委员会负责人、科威特副首相兼外交大臣萨巴赫在会晤了侯赛尼和胡斯后对记者说,会晤使人感到调解委员会为解决黎巴嫩危机所作的努力有成功的希望。但他强调说,危机的解决还取决于黎巴嫩两派领导人的和解态度。
萨巴赫说,他还将在奥恩抵达突尼斯后同他举行会谈。
阿拉伯调解委员会是阿拉伯联盟为解决黎巴嫩危机于本月早些时候成立的,成员包括科威特、约旦、突尼斯、阿尔及利亚、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和阿盟秘书长。
本月中旬,该委员会邀请胡斯和奥恩到突尼斯参加和解会谈。双方都表示愿意同该委员会合作,前往突尼斯参加和解会谈。
去年9月,前总统任期届满。由于穆斯林和基督教两大派在新总统人选问题上存在严重分歧,黎巴嫩形成了没有总统,却有以奥恩为首和胡斯为首的两个政府并存的局面。


第6版(国际)
专栏:

  继续推进中美洲和平进程
墨西哥外长出访中美洲五国
新华社墨西哥城1月29日电(记者王权富)墨西哥新任外交部长费尔南德·索拉纳·莫拉莱斯1月24日至28日对中美洲危地马拉、哥斯达黎加、尼加拉瓜、洪都拉斯和萨尔瓦多5国进行了工作访问。这是卡洛斯·萨利纳斯·德戈塔里去年12月1日就任墨西哥总统以来,墨西哥外长的第一次出国访问。
墨西哥外交部发表的公报说,索拉纳·莫拉莱斯外长的中美洲之行的主要目的是与各国领导人就中美洲地区冲突问题交换意见,为中美洲第三次首脑会议的召开起桥梁作用,以继续推进中美洲的和平进程。
索拉纳·莫拉莱斯在紧张的5天访问中,会见了中美洲5国的总统,向他们强调中美洲对墨西哥的重要性,并重申了墨西哥新政府对中美洲的政策。
索拉纳在这次中美洲之行中还向各国领导人表示,墨西哥支持中美洲各国提出的有利于巩固和平、民主和经济发展的所有倡议,中美洲的问题应该由中美洲人民自己解决。


第6版(国际)
专栏:一句话新闻

  一句话新闻
△以色列29日同意埃及在塔巴升埃及国旗,以表明该领土的主权归属。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统计,尽管存在世界油价下跌和两伊战争的影响,去年,沙特和科威特的对外援助——同国民生产总值相比——仍占世界第一和第二位。
△苏联部长会议副主席尤里·马斯柳科夫29日令人意外地抵达喀布尔访问,马斯柳科夫将向喀布尔当局转达莫斯科履行对喀布尔政权承诺的保证。
△法国总统密特朗说,法国希望在核电力、防务和高技术工业方面同印度合作,以加强两国间的关系。 
                (本报讯)


第6版(国际)
专栏:

  布什强调公职人员的从政道德
本报讯 美国新总统乔治·布什26日在一次高级行政人员会议上说,联邦政府公务人员应坚持道德方面的高标准,称在政府中任职是“一个为公众服务的机会,而不是谋求私利的机会”。
布什对在场的3700名高级行政人员说:“我们的原则很清楚——政府工作是一种高尚的职业,体现着公众的信任。本届政府决心维护从政道德,坚信必须让正直的男女担负重要的职务。”
在此之前,布什在会晤他的内阁成员和白宫工作人员时也发表了类似的讲话。


第6版(国际)
专栏:

  阿根廷举行哀悼日
悼念平叛中牺牲的军警
新华社布宜诺斯艾利斯1月29日电 阿根廷全国今天举行哀悼日,悼念在武装叛乱分子23日偷袭首都军营事件中牺牲的政府军人和警察。
根据阿方辛总统的命令,全国各地降半旗致哀,停止一天商业、文体和娱乐活动。
本月23日凌晨,一批身份不明的武装分子偷袭并攻占了驻扎在首都西南5公里处的拉塔布拉达陆军第三步兵团团部。政府军和警察为收复军营,与叛乱分子发生了激战。24日,叛乱被平息,双方共有37人死亡、63人受伤。为了纪念在战斗中牺牲的军人和警察,阿方辛总统于平息叛乱的当天,决定在29日举行一天悼念活动。


第6版(国际)
专栏:

  叙利亚伊朗外长举行会谈
要求结束黎穆斯林两派流血冲突
新华社大马士革1月29日电 叙利亚外长沙雷和正在这里访问的伊朗外长韦拉亚提今天开始会谈,以求结束黎巴嫩什叶派穆斯林的两派民兵组织之间的流血冲突。
两位外长曾于1月22日至25日进行过会谈,并促使亲伊朗的“真主党”和亲叙利亚的“阿迈勒”运动达成停火协议。后因战事再起,协议未能兑现。
据此间外交人士透露,此次叙利亚和伊朗外长的会谈,旨在促使黎巴嫩两派民兵组织领导人举行一次和解会议。
据报道,双方的主要分歧之一是谁有权在黎巴嫩南部维持治安问题。自去年年底发生冲突以来,双方已有500人被打死、500人受伤。伊朗外长韦拉亚提于1月28日到达这里。


第6版(国际)
专栏:

  以军逮捕二百名巴勒斯坦人
新华社开罗1月29日电 耶路撒冷消息:以色列占领军今天上午对加沙地带的贝雷格难民营实行戒严,并逮捕200余名巴勒斯坦人。
29日晨,以色列军队在约旦河西岸和加沙地带同巴勒斯坦居民发生激烈冲突。在冲突中,巴勒斯坦居民向以军投掷燃烧瓶,烧毁军用吉普1辆。与此同时,以军开枪打伤14名巴勒斯坦人。昨晚,被占领土巴勒斯坦起义统一指挥部在约旦河西岸的纳布卢斯市散布传单,号召巴勒斯坦人使用当地产品,抵制以色列货。


第6版(国际)
专栏:扎伊尔通讯

  筑路在赤道
本报记者 杨汝生
在扎伊尔基伍大区赤道附近的原始森林里,开山炮声阵阵,筑路机械轰鸣,一条崭新的公路翻山越岭,正向前延伸。这就是中国路桥公司承建的奥索卡里—瓦利卡莱公路——中国公司在扎伊尔修建的第一条公路。
扎伊尔政府和人民十分重视“奥—瓦”公路的建设。公路沿线不仅森林和农业资源丰富,而且还有黄金和钻石矿。但因交通极其不便,许多资源都未能开发和利用。开工典礼那天,偏僻宁静的奥索卡里顿时变得人山人海。许多农民都是走了几天的山路才赶来的,扎政府公共工程部长摩科洛也专程从金沙萨来此参加典礼。《埃利马报》在评价这条公路时说,中国专家修的这条路,对打破上扎伊尔大区和基伍大区的封闭状态、改善公路运输条件、发展贸易往来、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将“发挥重大作用”。这条公路还是横贯中非国际公路的组成部分,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我在国内修了大半辈子的路,还从来没见过这么难修的路。”项目经理向未松同志见到记者时首先这样说。这条公路全长37公里,有桥梁6座,涵洞117座。公路经过地区山峦重重,林海漫漫,流泉泥沼比比皆是,地形之复杂、工程之艰巨、施工之困难都是罕见的。这里地处赤道,年降雨量在2500—3000毫米之间,即使旱季也时常大雨滂沱,这给野外施工带来许多不便。由于交通闭塞,物资供应极为困难。当地连盐、米、油这些最基本的生活物资都买不到,筑路所急需的机械、沥青、钢材、燃料都是从几千公里外运来。尤其是这条路两头都无现成的公路衔接,为了运送各种物资到工地,首先要修复和维护一条长达70多公里的山区便道。为了保住这条“生命线”,有时不得不投入1/3的人力和机械。1987年雨季,便道被冲,交通受阻,供应断绝,只好停工。担任运输任务的司机被困在中途,风餐露宿达19个昼夜。没有房子住,他们就睡在驾驶室里;没有锅灶,他们就到当地农民家里去借;没有蔬菜,他们就挖竹笋、摘木薯叶。一位司机诙谐地说:“在国内没吃的苦,到了国外却尝到了。”
在原始森林中筑路,并不像人们想象的那样神秘和浪漫。29岁的副总工程师小彭向我讲述了他们在森林中的生活。他曾担任测量队队长,带领10余名青年同志和几十位民工,钻密林、涉深涧、爬悬崖,在人迹罕至的地方生活了好几个月。林中有几尺厚的枯枝腐叶,经过雨水浸蚀,发出一股难闻的气味,令人窒息。林中毒蚁、毒蜂特多,经常袭击他们,有时还会碰到毒蛇和鳄鱼。他们住在临时搭起的铁皮房子里,白天忙测量,晚上赶设计,有时夜间毒蚁铺天盖地而来,将房子团团包围,他们只好在屋子周围洒上柴油,点起火来驱赶。由于他们出色地工作,提前10天完成全线测量任务,为按时开工提供了可靠的保证。
中国公司十分注意信誉,在技术上精益求精,在质量上严格要求。经理部经常进行质量大检查,凡不符合设计要求的统统限期返工。看到已经修好的宽敞平坦的路基和美观坚固的桥涵,许多人都打消了原来的怀疑态度,翘起大拇指说:“中国人,真行!”法国监理工程师满意地对记者说,刚开始时,他对中国人能修好这条路还不大相信,天天都要到工地上看看,生怕质量达不到要求。现在则不然了,他只是偶尔才去工地,有时外出多日也很放心。
当前,中国筑路职工正与扎伊尔工人一道,团结一致,勤奋工作。他们每天都工作10多个小时,节假日也不休息。项目总工程师蔡恩捷同志满怀信心地对记者说:“最困难的阶段已经过去,工程正顺利地向前发展,按合同工期完成任务是完全可能的。”


第6版(国际)
专栏:国际要闻简报

  南共联盟二十中全会开幕
南共联盟二十中全会三十日上午在贝尔格莱德开幕,主要讨论国内政治形势、南共联盟内部关系以及中央委员会及其主席团的工作和责任问题。
二十中全会是在南斯拉夫政治经济形势恶化和南领导层矛盾激化的情况下召开的。
南斯拉夫公众普遍希望这次全会能为消除分歧、加强团结、集中力量进行经济和政治改革创造有利条件。
    


第6版(国际)
专栏:国际要闻简报

  苏外长下月初访巴基斯坦
据塔斯社报道,苏联外交部长谢瓦尔德纳泽将于二月四日至五日对巴基斯坦进行工作访问。
谢瓦尔德纳泽不久前才访问了喀布尔。据认为,他的首次伊斯兰堡之行,将同巴基斯坦领导人讨论与苏联军队最后撤出阿富汗有关的问题。
 


第6版(国际)
专栏:国际要闻简报

  印度计划将增加武器出口
印度国防部长克里希纳·钱德拉·潘特三十日宣布,印度不久将大规模增加武器出口。
他对新闻界说,为此,国防部将建立一个新的机构,专门解答外国关于购买武器的询问。
然而,他又说:“我们将谨慎地考虑向哪些地方出售武器及出售何种武器。”
潘特说,印度现有的军火工业足以使其产品占领一部分国际武器市场。他说,出口将促进印度国防工业的发展并将解决国防高技术进口的财政问题。
  


第6版(国际)
专栏:国际要闻简报

  加拿大一军用机在美坠毁
在美国阿拉斯加地区参加美、加冬季联合军事演习的一架加拿大军用飞机二十九日坠毁,造成九人死亡、九人重伤。
据美国军方人士透露,这架载有八名机组人员和十名伞兵的“大力神”C—130运输机,二十九日晚七时左右在费尔班克斯东南的一个机场附近撞入雪堤,断成两截,但没有起火。           
       (据新华社)


第6版(国际)
专栏:

1月28日,一批苏联平民携带行李,聚集在喀布尔国际机场一架苏联军用飞机前,等候搭机回国。
新华社发(传真照片)


第6版(国际)
专栏:

1月28日,科特迪瓦阿比让一辆公共汽车由于暴雨路滑,在急转弯时翻进路旁一条沟内,造成一起死46人、伤75人的恶性车祸。遇难者中的大多数是小学生。图为有关官员在设法验明遇难者身份。
 新华社发(传真照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