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9年12月2日人民日报 第7版

第7版(国际专页)
专栏:

松柏照英魂
——朝鲜发现和安葬我志愿军烈士遗骨侧记
新华社记者 张锦芳
朝鲜军事分界线附近开城市郊的松岳山麓座落着中国人民志愿军陵园。一名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骨在朝鲜军事分界线前沿埋了30多年后11月22日迁葬到这座烈士陵园。这位无名烈士终于同他生前的14233名战友共同长卧在松岳山下的苍松翠柏丛中。
这位无名烈士在抗美援朝时期牺牲在朝鲜江原道铁原郡检寺里的一个高坡上,即朝鲜军事分界线中部非军事区北方一侧前沿。11月18日,朝鲜人民军的一支部队在非军事区的前沿进行修路施工时,意外发现了一枚中国全国政协1951年颁发的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纪念章。当他们继续下挖至离地面约1米深处时,一具零碎的烈士遗骨便显露出来,遗骨附近还有另一枚抗美援朝纪念章、中国人民银行1949年发行的18万元纸币和1张“中国人民志愿军391部”字样的空白临时介绍信。朝鲜军事停战委员会朝中方面朝鲜人民军代表团军官前往现场检验后认定,这是一具中国人民志愿军指挥员的遗骨。
1954年,朝鲜对在抗美援朝战争中牺牲的千千万万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骨进行全面清理,在朝鲜各地建立了志愿军烈士陵园或志愿军墓地。这次是35年来在北方境内首次发现未经安葬的志愿军烈士遗骨,引起朝鲜方面的高度重视。军停会朝中方面朝鲜人民军代表团将消息报告到朝鲜劳动党中央和金日成主席。根据金主席和劳动党中央的指示,朝鲜各有关单位决定厚葬这位不知名的志愿军烈士。
11月22日,朝鲜同志按照安葬高级指挥员的规格,安排了隆重的吊唁仪式和安葬仪式。朝鲜人民军军官为安放在百花丛中的烈士灵柩守灵。
朝鲜人民军武装力量部、外交部、军停会朝中方面朝鲜人民军代表团和开城市向无名烈士敬献花圈。专程从平壤赶来的朝鲜人民军副总参谋长李钟山上将等亲送烈士灵车自灵堂驶向志愿军烈士陵园。特制灵柩内安放着烈士的31块遗骨,上面覆盖着红色绸布。在哀乐声中,李钟山上将等抬起无名烈士的灵柩徐徐送进一座圆形墓穴。24名朝鲜人民军战士鸣放的72响枪声划破长空,为流尽了最后一滴血的志愿军无名烈士致哀。
参加安葬仪式的朝鲜同志对无法辨认这名志愿军烈士的身份感到十分遗憾,但他们以自己隆重安葬的行动告慰无名烈士的在天之灵。人民军少将申铉三在烈士灵柩前回忆起朝鲜战争期间他同志愿军一道浴血奋战的桩桩往事,心中激起对志愿军烈士的无限怀念。
为志愿军烈士陵园守灵17年的阿妈妮金振顺听说安葬志愿军无名烈士,不顾年迈一早就赶到陵园打扫墓地。她看着经过身边的灵柩,深情地向记者讲起了与志愿军相处的深情厚谊。她噙着泪花对记者说:“没有志愿军就没有我们和平幸福的生活。我们永远忘不了志愿军烈士!”
(新华社开城电)


第7版(国际专页)
专栏:出访归来

从白马酒馆到侠客棚
本报记者 顾玉清
当夜幕从天宇深处徐徐降落的时候,我们的汽车行至罗马尼亚黑海之滨的涅夫托旅游点,主人执意请我们观看罗马尼亚民间歌舞表演。我们经过一整天的奔波访问后,虽感心力劳顿,怎奈盛情难却,还是随主人走进附近的一家“白马”酒馆。
酒馆是露天的,构造好似一个小小的圆形足球场,周围是房间,中央是空地,地上稀稀拉拉地长着一些树,坐在室内可看到晴朗的夜空,闪闪的星。场地一角平地为舞台,除了一条环形走道外,桌椅排排,顾客满座。他们大多数是到海滨度假的外国游客。
当我们就座其中边品尝美酒小吃,边观赏演出时,顿觉周身的疲劳一扫而光,而被那热烈的场面所吸引。穿着各式罗马尼亚民族服装的艺术家们在台上轻歌曼舞,观众中也有人主动登台合歌伴舞,动作既洒脱又娴熟,不仅使全场观众为之鼓掌,演员们也向其投以赞美的微笑。一曲终了,舞台上涌入了许多观众,踏着乐曲节奏,各显其态地跳起自由式的舞蹈。
然而,最有意思的要数民歌大联奏。在民乐队的伴奏下,罗马尼亚著名小提琴家巴洛米各每演奏一首歌曲,都引起热烈反响,观众席上和者成片。一会儿此处的人站起来欢呼鼓掌;一会儿彼处的人蹦起来舞动手中的手帕和鲜花;这里在手拉着手随歌而动;那儿在旁若无人地放声高歌。全场不论男女老少,大都激情奔涌,如醉如狂。我自愧对音乐知之甚少,起初还弄不清怎么回事,直等奏出两首中国民歌,其中一首是我小时候就会哼哼的《孟姜女》时,我们才站起来击掌伴奏。而观众席上却一片沉寂,几乎所有的人都以惊奇的目光看着我们,我恍然大悟。原来,这位艺术家演奏的是世界民歌曲,他以自己精湛的演技与来自不同歌曲故乡的各国游客之间产生了直接的感情共鸣。艺术大师也被这种欢腾与理解的场景所感动。他的节目演出一结束,就绕场一周与许多观众一一握手致意。
我特地问了一下罗马尼亚朋友,这些演员是否是专业的,得到的回答是,他们不仅是专业的,而且都是罗国家艺术团的。如此高级别的演员在设备这样简陋、连舞台都没有的小酒馆里演出,这是我们未曾料想到的。据说,每年到黑海旅游区进行这类演出的专业艺术团就有200多个。
在访问著名的布拉索夫“林间空地”时,我们刚到就被一位身着皮马甲,手举一把长长利剑的“侠客”引进了用圆木搭成的高脚侠客棚。里面挂满了野鸡、瓶子、罐子、野花、麦穗、兽皮和手工编织的饰物等,野味十足。
按照侠客的习惯,我们吃着烤肉,听着小乐队和浓妆艳抹的女演员弹奏演唱。女歌手边唱边走过来纤手轻轻地与客人携手起舞,举止之大方,感情之真挚,使人消除了拘束,有宾至如归之感。据“林间空地”旅游部的经理介绍,这些演员也都是专业的,他们根据需要,想方设法向游客推销愉快,以助游兴。
从黑海之滨的白马酒馆到布拉索夫的侠客棚,给人最大的启迪是,办好旅游并非全凭豪华的宾馆、高级剧院和现代化的旅游场所。罗马尼亚旅游部门从自己的实际情况出发,靠省钱方便的旅游设施、浓厚的民族特色、文明周到的服务、灵活多样的经营,照样能吸引许许多多的国内外游客,把旅游事业办得火红。据统计,1988年到罗马尼亚旅游的总人数达500多万,其中,西欧的旅游者占40%,东欧占60%,旅游外汇收入可占全国外汇总收入的8%,且这一比例还在上升。
尤其令人赞赏的是,罗马尼亚艺术团体在这方面走出了一条新路子。大批文艺团体从城市走向全国各旅游区巡回演出,这样,不仅促进了旅游业的发展,为国家增加了收入,而且改变了文艺界长期困守城市的萧条处境,为繁荣艺术事业开拓了广阔的道路。图为罗马尼亚文艺团体在地方演出的情景。


第7版(国际专页)
专栏:

21世纪新技术种种
日本《东京新闻》最近发表一篇文章认为,21世纪人类将面临同时实现发展和环保这两大目的的各种挑战。在本世纪科技、生产发展的基础上,下世纪在实现这两大目的中将出现一系列今天看来如同神话般的新技术。
在环境方面:
1、生物工程将在净化环境、改良土壤等方面发挥作用。
2、为绿化沙漠,将推进人工湖和人造山脉等工程。
3、利用超导材料将使能源利用率倍增,减少污染。
在生产方面:
1、利用高技术将使农业、畜牧业、水产业生产工业化。
2、高分子膜和生物工程的实用化将改变精炼、分离、化合、合成等工艺,将石油化学体系转变成生物化学体系。
3、新合成材料的出现将使人们可能研制出不会引起排斥反应的人工脏器材料。
4、光的应用将进一步发展。激光可能成为火箭推动力。
5、用核能炼铁的技术将得到广泛应用。
在能源方面:
1、将实现核聚合反应。包括核废料处理等各方面,核能的使用将绝对安全。
2、核能、生物能源、风能、太阳能等对地球环境无害的能源利用将大大增加。
3、人类将可以控制台风,实现对台风能源的管理和利用。
4、利用超导材料可制成“电罐头”,使电可以成为便于运输、储存、贸易的商品。
在生活方面:
1、发达国家将进入人生百岁时代。癌症、艾滋病及其他病症的治疗将取得长足进步。
2、将出现翻译电话。翻译机将被广泛应用。
3、银行、证券业务将实现电子化。电子报纸将进入实用化阶段。电子购物的发展将使无店铺贩卖比例扩大。
4、宇宙旅行将成为可能。人们将广泛使用无引擎的电磁船和电磁汽车。使用太阳能和核能的无公害汽车将得到普及。
5、家庭内的电化制品将以光为能源。将出现无须洗涤的纤维和食品保存剂,从而洗衣机、电冰箱的作用将被取代。
(成章编译)


第7版(国际专页)
专栏:

捷文物保护工作一瞥
胡锡进
被称为“百塔之城”的布拉格已有近千年的历史。早在公元十三世纪这里就建立起捷克的第一个王朝,十四世纪末它已发展成为中欧地区经济、文化中心之一。灿烂的古代文化为这座城市留下大量珍贵的文物,仅教堂和修道院就有一百多座。这些宗教建筑与罗马式、哥特式、文艺复兴式、巴洛特式等不同风格的宫殿组成庞大的古代建筑群,分布在美丽的伏尔塔瓦河畔。
古老的文化传统养育了珍爱传统的布拉格人。早在一九○○年这个城市就成立了群众性组织——保护古布拉格俱乐部,并一直延续至今。该俱乐部有许多著名的文物专家和建筑师,负责对古建筑的损蚀情况做技术鉴定,制定修复方案。
俱乐部经常组织讲座、报告,宣传古文物的文化价值和保护这些文物的长远经济意义。保护古布拉格俱乐部虽非官方组织,但它的意见具有很高的权威性。譬如,布拉格有关部门曾计划开辟几路高速有轨电车,因需拆除一些古建筑遭到反对,最后市政府决定改建地铁。
保护布拉格和其它城市的历史原貌也是捷政府的一项长远方针。古建筑最集中的布拉格旧市区是官方宣布的建筑保护区。这里禁止设立任何新的永久性建筑物,改造旧建筑也只允许在内部进行,该建筑的外部原貌必须保持。保护区内的许多建筑并没有闲置,而是由一些机关单位继续使用。这样做对保护这些建筑是有利的,因为使用这些建筑的单位必须同时担负起全面保护这些建筑的责任。
这实际上是一种“包干到户”的文物保护政策,有利于解决保护文物所需的资金问题。
在布拉格受到保护的不仅仅是圣维特大教堂、民族剧院等闻名世界的古迹,也包括上个世纪和更早以前盖的普通民房。用著名建筑师日日科夫的话说,它们同样“反映了特定的时代,记刻着城市建筑史中的变化”。对这些民房进行内部改造,使它们适应现代生活的需要有许多困难,电梯、热水装置似乎与它们格格不入。对建筑公司来说,盖新房远比改造古民房更加有利可图。尽管如此,政府还是坚持制定了全面改造古民房的计划。目前,这项工作在许多街区已经完成,因生活不便搬走的居民正在陆续搬回。
布拉格以外的文物保护工作也有许多值得称道的地方。如位于捷奥边境的维什——布罗特修道院始建于一二五九年,至今旧貌不改。
古城莫斯特的一座中世纪教堂即使在该城下发现大型煤矿的情况下也没有被拆除,人们把它“连根拔起”,移动了八百五十米。
文物保护工作促进了捷克斯洛伐克旅游业的发展。去年来访的外国游客达到二千万人,超过了这个国家的人口总数。


第7版(国际专页)
专栏:

联邦德国一名叫卡尔·奥特洛波的商人建造了一幢塔式节能玻璃房。它的三个受光面装有98个优质保温玻璃窗,能充分利用阳光。
 (新华社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