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8年9月6日人民日报 第8版

第8版(副刊)
专栏:风华杂文征文

官商与官倒
章明
官吏经商的危害性,古人已有察觉,越到近代人们认识得越清楚。官商可以凭借手中权力去操纵市场,形成垄断性经营,弄得公平的商品竞争无法实现,于是也就无从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因此,现在不论哪种制度的国家几乎都有严禁官吏经商的法令。
他人闲事少管,还是谈谈自家这本“难念的经”吧。
我国是一个有着悠久的官商传统的“文明古国”。最早和最出名的官商应该首推陶朱公范蠡,尽管他在当越国大夫的时候并未经商,而是在灭吴之后辞去“上将军”之职卜居定陶经商致富的。但他既曾久居高位,经商可以利用余权余威,因此似乎可以说陶朱公就是“离休干部”经商的鼻祖。到了汉代,大小官僚很少有不经营商业和放高利贷的。汉文帝竟昏到赐给宠臣邓通蜀郡铜山一座,令他自铸“邓氏钱”通行天下,扰乱国家金融。元帝时,有见识的御史大夫上书奏请“近臣自诸曹、侍中以上各官不得私自贩卖”,但是元帝置之不理。魏晋南北朝的贵族和官吏不但经商,而且享有免税权。东晋大有名气的宰相谢安有个做官的乡亲贩运葵扇五万柄到建康,卖不出去,谢安乃取一柄自用(也就是亲自出马替那位官商做广告)。于是建康人竞出高价购买葵扇,货主获利数倍,这在当时和后世还一直当佳话流传。唐代的情况大概也差不多,张鷟的《朝野佥载》中有一个十分典型的例子:
唐益州新昌县令夏侯彪之,初下车,问里正曰:“鸡卵一钱几颗。”曰:“三颗。”乃遣取十千钱令买三万颗,谓里正曰:“未便要。且寄鸡母抱之!”遂成三万鸡,数月长成,令县吏:“与我卖一鸡30钱。”半年之间,成三十万。又问:“竹笋一钱几茎?”曰:“五茎。”又取十千钱付之,买得五万茎。谓里正曰:“吾未须笋,且寄林中养之!”至秋竹成,一茎十钱,积成五十万。(转引自《太平广记》)
买卵得鸡,买笋得竹,看来很像笑话,其实是一个很能说明官商本质的例子:动用行政权力强迫平民作不等价交换,牟取暴利。他没有贪污,不能科以贪污罪;没有受贿,不能科以受贿罪。然而他的行径却比贪污受贿还要卑劣可恶得多!
自唐以下直至今日,官商瓜瓞绵绵。解放前“四大家族”的扬子公司垄断了国家经济命脉,甚至动用大批军车贩运鸦片。今天,国家虽然明文禁止党政干部经商,但党政干部变着法儿经商的事仍时有所闻。有的是“公家”出面,大张旗鼓地经商,美其名曰为机关“创收”;有的是个人私下里搞,或请离休的“老头子”发挥“余威”,或由妻子儿女抛头露面,真是五花八门,千奇百怪。笔者希望哪位专家撰写一部《中国官商史》,用事实揭示历代官商的发展源流、牟利手段、经营规模、代表人物及其恶劣影响等等,这实在是一件功德无量的事情!
从官商发展到官倒,可以说是一种“质的飞跃”。官商至少还要一点本钱(如上述“取十千钱买蛋三万颗”),而官倒爷却可以无本生万利。他们钻改革过程中价格双轨制的空子,趁某种物资紧俏之机,凭借职权,批一张条子,马上就可以换来一大堆票子。而这张条子又可以由大小官倒爷们反复倒动若干次,一批货物可躺在仓库里原封未动,价格上涨好几倍,归根到底,好处归官倒爷所有,苦果转嫁给消费者。这种“官倒”在历史上似乎还没先例,谁说中国人没有继续发明?我看官倒就是一大发明!
既然少数中国人可以发明官倒,多数中国人自然也可以发明对付它的办法,不过这需要下大的决心。目前我们对于官倒还是骂的多,办的少;雷声大,雨点少。太“客气”了!既然官倒爷们毫无共产党员气味,为什么不开除他们的党籍?既然他们胆敢钻改革的空子大发横财,为什么不撤他们的职并绳之以法?——当然,最根本的办法还是使官倒失去生长的土壤。
(作者单位:广州军区政治部文化部)


第8版(副刊)
专栏:

古运河断思
刘增山
是谁说,你是一个古老的故事。古运河,你在属于你自己的里程中,流经了一千多年的历史,你流着自己的酸辛,自己的辉煌,自己的澎湃,震撼着两岸的子孙。
那些装载着稻谷几乎要沉的木船,重压着你;那些新打制的装载砖石的水泥船,重压着你;那些装载着钢铁和矿石的货轮,重压着你,我真担心你那父亲一样宽厚的脊背,怕也会压弯的呀!
可你一次次凹下去,又一次次挺起来。送走了一个个王朝的金碧辉煌之后,依然在继续着自己的路。
此刻,你是那么文静,几乎看不到你翻卷的浪花,感不到你奔流的激情,听不到你生命的呐喊。你缓缓地向前走着,迈着自己沉重的步履,和两岸的田野絮语着亲情,默默地奔向自己的期待。
多么幽深的运河之夜啊!寂静笼罩着柔和如梦的河面,码头上的泊船上,点亮的灯火闪闪烁烁,疲劳在这里休息了,船上的篷帐里躺下了鼾声。我依稀看见临岸的一条装载木材的船只的船头上,坐着一位凝思的妇女,她一手拽着那拴在岸栏上的绳缆,一手拍着怀中的孩子,嘴里唱着那支古老而奇特的运河摇篮曲:
“醒醒吧,孩子,不要总是贪睡,不要总是贪睡,爸爸就要开船了——开船了……”
可是,当我面对古铜色的运河的面孔时,我原本那希望宣泄的心,忽地瑟缩地颤抖了。运河啊,你这日夜兼程的苦征者,你身上的负荷已经够重的了,可两岸的风不断地用飞砂扑打你,时有黑脏的手把泥垢向你泼洒,有垃圾向你倾倒,还有秽水把你玷污……对这些,你都痛苦地吞下了。你容忍着,像那些五月里忙着收割而顾不上洗脸的农妇,身上沾着尘埃,怀中透着汗腥……
江南的古运河啊,人们喜欢把你比做一幅娟秀的画卷。如果你真是一幅画卷就好了,我可以把你折叠起来,背在身上把你带走,带到北方总是缺水的故乡去,用你的甜甜的乳汁,灌溉干裂的土地……
可是,你不是画卷;我也背不动你。
我只能把我的断思随想留在你的心中。


第8版(副刊)
专栏:

不可忽视的文化积累
——读《京剧谈往录》
冯牧
去年,我读了由北京市政协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编辑、北京出版社出版的《京剧谈往录》,感到很有兴趣,也很长见识。最近,该书的续编又编辑出版了。这里,我想讲一点粗浅的感想,来表达我对于这本著作的推重。
京剧在中国戏曲当中远不是最为古老的剧种。和许多地方剧种相比,京剧还只能算是比较年轻的剧种,只有150年左右的历史。但自从京剧在当时的首都开始诞生并逐渐占领了京师(以及后来的上海)的舞台之后,京剧艺术就以浪潮滚滚的气势,迅速发展起来,在几十年间,便成为全国最主要的、影响最为广泛的一个戏曲剧种。所以如此,当然有其历史的、社会的、文化的原因;其中使人们更加感兴趣的是:京剧艺术从崛起、兴旺到鼎盛的短短几十年间,竟涌现了如此众多的杰出的表演艺术家。京剧艺术的能够日趋完善、完整和完美,主要的是由于这些艺术家的天才的创造性的劳动实践的结果,而并非像许多别的国家那样,戏剧的发展主要是由于出现了一些伟大的剧作家及其作品所造成的结果。
人们在谈论京剧发展史时,通常是从程长庚这样一代人算起,并且公认自他们以后,京剧艺术发展出现了几个高峰时期;每个高峰时期都拥有一批富有独创性成就并以此丰富了京剧艺术的优秀演员;有人把近百年来出现的京剧艺术家及其所代表的艺术高峰,划分为若干个时期,比如:程长庚等人为代表的时期,谭鑫培、汪桂芬、杨小楼、王瑶卿等人为代表的时期,梅兰芳、余叔岩、程砚秋、周信芳等人为代表的时期以及在解放后仍然活跃在舞台上或者50年代趋于成熟的一批优秀演员为代表的时期。这类分期的办法并不确切,因为在近代京剧发展史上,有些杰出的演员在青年时期便攀上了艺术的高峰,然而他们的舞台生活时间并不长,比如余叔岩;而有些艺术家的艺术生涯却长达五六十年,比如梅兰芳、周信芳、盖叫天等人。
我认为,对于戏剧艺术最为重要的一个事实是:一部京剧艺术发展史,也可以说就是一部卓越的表演艺术家不断涌现、不断以自己的独创性艺术实践丰富着京剧艺术的历史。而对于这些为数众多的艺术家的艺术经验进行有计划的搜集、保存、整理、研究乃至抢救,不但对于发展和革新京剧艺术本身是一项极为重要和极为迫切的工作,而且也应当被看作是一项发展民族文化的不可忽视和不可缺少的文化积累工作。我们的前辈艺术家没有现代艺术家这样幸运;在他们生活的时代还没有先进的音响和影像技术设备;因而大量宝贵的艺术经验和文化财富大都随着艺术家本人的去世而消逝。现在,我们所能依靠的,只是一些还健在的艺术家以及见多识广的研究者和老观众的记忆;把他们对于前辈艺术家的高度造诣和成就的回忆、印象和理解,用文字记录和保存下来,我们就可以使那些已经濒于消失的艺术遗产和精神财富得到挽救和补偿。
我注意到,在最近的报刊上经常谈论所谓京剧的“危机”问题。当然,我也同意这样的意见:由于历史和社会条件的改变,由于人们对于文化生活需求的日趋丰富和多样,京剧再也不会出现有如晚清时期或者二三十年代那样的几乎是独霸剧坛的鼎盛局面了。但我也绝不相信那种认为京剧作为历史陈迹注定了必将走向衰亡的说法。正如一切艺术品种一样,关键在于如何在承前启后、继往开来、推陈出新的基础上努力提高自己的艺术质量。事在人为。一部戏曲发展史告诉我们,决定了某一戏剧品种的盛衰兴败的,主要是两个因素:一个是剧目问题(包括新剧目的创作和传统剧目的整理),一个是发现和培育人才问题。只要稍微注意一下京剧的历史经验就会发现:现在的京剧剧目确实是太少了,少得同人们的要求不成比例。我们也会发现:现在活跃在京剧舞台上的演员,虽然不乏有才华有追求的有志之士,然而和过去年代里京剧各种行当的艺术表演大师不断涌现群英蜂起的兴旺局面相比较,我们有时也不禁会兴起“后继乏人”的慨叹来。因此,京剧艺术人才的培养和提高问题,在某种程度上也可能是京剧艺术能否继续发展的一个具有决定性的因素。就此而言,我认为,不论是从事戏曲教育工作、领导工作、研究工作,或是从事京剧表演艺术工作的同志,都可以从像《京剧谈往录》这样的著作当中获得益处。


第8版(副刊)
专栏:

大众舞蹈——霹雳舞
以勉 大德
霹雳舞原词义含有断裂、打破、突变的意思。因该舞狂放激烈、刚柔相济、新颖奇异,节奏极为鲜明,犹似电闪雷鸣,故汉语将此舞译名为“霹雳舞”。
霹雳舞源于美国。大约本世纪七十年代初期,首先在美国纽约市的布朗斯克贫民区出现,最初大都由黑人和拉丁美洲移民的孩子们在街头、广场上进行自娱性表演,随后才在全美国流行开来。霹雳舞诞生后不久即受到了美国文化人及舞蹈家的重视,而且成为美国市民文化的一部分。1986年,在洛杉矶举行的“奥运会”开幕式上,霹雳舞曾大出风头,赢得了各国人士的赞叹。80年代是霹雳舞走向世界的时代,它迅速地传播到欧洲、大洋洲、亚洲及拉丁美洲,是最受当前世界青少年青睐的娱乐活动。
目前霹雳舞的动作技术已发展到头足倒立、双肩支地、全身飞旋的高难程度,舞姿迅如雷霆,慢若游龙。此舞有三种基本形式:一为“转舞”式,以人体的某一部位为支点,呈现多种旋转翻滚动作;二为“斗舞”式,由双人捉对表演,动作敏捷神速,一般不触及对方身体,双方都要做出相应的动作,如一方没有作出相应的反应,则为败者,带有强烈的竞技性;三为“触电舞”式,从手指尖触发全身各关节灵活地运动,有模拟机械人和木偶的动态。
霹雳舞因动作技巧有相当难度,加之舞时情绪狂热,所以曾因有危害健康之嫌,受到过非议与指责。但是由于其集娱乐性、竞技性、表演性于一身,将芭蕾舞、爵士舞、现代舞、体操、杂技,甚至军事技巧、哑剧熔为一炉,充分展示了人体各大小关节有机的协调运动,所以十几年来在世界上盛行不衰。


第8版(副刊)
专栏:

《当代人体艺术探索》
翟墨编著的《当代人体艺术探索》最近由文化艺术出版社出版。本书对人体艺术的发展进行了回溯,对所选的写实、寓意、变形等不同风格流派的作品进行了评述,为读者勾勒出人体艺术创作现状的整体轮廓。书中收录了33位卓有成就的油画家的绘画作品。
(雨黛)


第8版(副刊)
专栏:

信仰
 王辽生
信仰因膨胀而堕入迷醉
裂肝碎胆
炸不出一声清脆
无须我左顾右盼
秋已为我推开了门扉
我明知那边有冰凉的风景
我还是毅然跨入
笑看日瘦月肥
至于你慨然赠我的那轮秋波
一经收藏
反害我七情腾沸
我不想进庙堂祈求超度
也淡了人间是非
只求沿地火一意孤行
为你所设计的拔萃工程
作最后的鼓吹
告诉我吧
我与生俱来的中华之恋
你可感知正有人憔悴
意志鲜红而无声
夕阳悬垂
爱是一种不老的轮回


第8版(副刊)
专栏:

龙庆峡〔国画〕
宗其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