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8年9月12日人民日报 第7版

第7版(国际)
专栏:

静静的布达佩斯
周东耀
在匈牙利工作期间,我曾当过4年多的业余司机。
刚到布达佩斯时,我被大街上穿梭般的车流弄得眼花缭乱,过马路也有点提心吊胆。但不久,无论是作为司机或行人,我发现这里交通忙而不乱,管理有方。难怪几年前在巴黎召开的一次大都市评议会上,布达佩斯被誉为世界上“最安静的城市”。
布达佩斯目前共有206万居民,占全国人口的1/5。市内交通工具包括35万辆私人小汽车,一条横穿多瑙河的深地铁和两条浅地铁,万余辆公共汽车、有轨和无轨电车,多瑙河上还有大小船只,交通可真谓四通八达,十分便利。但要把这么多的机动车辆和行人管理得井井有条,把事故减少到最低限度,绝非一件容易的事。
市交通管理处处长艾尔代伊·伊斯特万在他家里接待我们时说,搞好交通秩序最重要的是对城市要有一个总体规划,使其布局合理,车辆、行人稀疏有致,能各行其道;要有一个切实可行、大家都能遵守的交通法规和一套灵活的政策,达到畅通和安全两大目的。
多瑙河横贯布达佩斯。从上世纪中叶起,两岸之间就陆续修建了6座公路桥和两座铁路桥,使城市融为一体,市区整个街道呈蜘蛛网形。近一二十年间,随着市内小轿车数量剧增,市政府规定禁止各类卡车、联运车等入城,交通枢纽区修建了立交桥,比较窄的街道改成单行线,各种规范标志非常醒目。机动车辆不能随便按喇叭。大街上除偶尔听见救护车、消防车和警车的叫声外,听不到其它车辆的喇叭声。
匈牙利强调在目前车辆众多、情况瞬间万变的马路上,交通要靠严格的法治,而且提倡礼让。如小汽车必须让公共汽车,在一些主要街道靠马路边还划出公共汽车专用道,不致被小汽车车流阻塞。行人必须走人行道,行人如果抢红灯、乱穿马路,一旦发生车祸,就要自己承担责任。但在没有灯光的人行道和开绿灯时,机动车必须让行人。司机和行人都知法守法,既保证了安全,又加快了车辆运行。
布达佩斯交通管理政策比较灵活。例如在旅游旺季,市交通部门除出售月票外,还出售公共汽车和电车的周票、日票。这样既方便了外地和外国游客,也能调剂车辆,增加收入。小轿车存车费也采取夏增冬减的弹性收费法。
布达佩斯的交通警按章行事,彬彬有礼,工作效率极高。我曾多次看见,交通事故发生后的几分钟内,警车就能赶赴现场,迅速处理,避免了造成车辆阻塞。即使发现司机违章或有交通事故,也听不到他们大声吆喝,看不到他们粗暴无礼。
“我们的问题也不少”。艾尔代伊处长说:“小汽车每年递增三四万辆,高峰时间也有堵塞现象,市内停车日益困难,事故也没有明显减少,所有这些,都需要我们作出艰苦努力。”


第7版(国际)
专栏:

墨西哥城的“交通体系一体化”
本报记者 郭伟成
墨西哥城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车多。无论白天还是黑夜,总有川流不息的车辆排列在纵横交错的道路上蠕动着。入夜登高,瞧那无尽的灯流,像泻出高炉的铁水,闪着耀眼的光芒,煞是壮观。
然而,这壮观之处,恰恰是墨西哥城的难题所在。如今,墨西哥城首都联邦区连同周围的卫星市镇一起,总人口已达一千八百余万,位居世界都市之首。在这儿,集中了全国工业生产的百分之五十,银行金融业的半数,吸收了全国工业部门百分之四十五的就业人员;拥有近三百万辆汽车,每天客运量高达二千三百万人次。交通繁忙的程度是可想而知的。为了解决这庞大都市的交通问题,墨西哥政府作出了巨大的努力。一九八三年到一九八八年的国家发展计划把城市交通列入首要项目之一,确定对墨西哥城的交通进行综合治理,制订了联邦区“交通、道路一体化纲领”,推动公共交通的合理布局与协调发展,满足城市经济活动的需要。在联邦区交通协调委员会,工程师把这称作“交通体系一体化”。
目前,墨西哥城已经基本形成一个立体式的交通网络。仅地铁、公共汽车和电车三大系统每天的客运量就达一千二百万人次。墨西哥城的地铁从一九六九年开始运营,经逐年扩建,已拥有八条线路、一百二十五个站,总里程达一百三十一点五公里,每天运客约七百八十万人次,目前还在规划扩建,今后六年,每年延长十公里。还值得一提的是公共汽车,七十八条路线,运行里程总长达七千零四十九公里,每天载客六百七十万人次,沟通整个联邦区。
与公共交通配套的是道路建设。墨西哥城的道路系统由高速公路、干线(中心道路)与支线(辅助道路)组成。道路面积占了联邦区总面积的百分之二十八,总长达九千三百七十公里。其中主干线长一千三百七十公里,占全部道路的百分之十四点六;其余是沟通居住区、商业区、服务设施、停车场地的大小支线。从空中鸟瞰,复杂的道路网有辐射状的、循环状的、对角状的、直角的、弯曲的。墨城虽然从五十年代就开始兴建市内高速公路,但是,迄今为止,规划中的内环高速、外围高速仍在建设中。
此外,交通控制、停车场地也是列入一体化体系进行重点协调。一个有效的控制网络,才能改善车流延续状况,缩短通过时间。在大多数情况下,交通警只起辅助的干预作用。目前,墨西哥城将近百分之四十的交通信号已经实现了计算机程控。交通识别标志,实现了标准化。根据统计,墨西哥城全年一百三十万起交通违章事件中,有一半以上是乱停车,严重削弱了干线通过能力,因此,当局一直在想方设法缓解停车难,然而,场地太少,这个问题暂时还很难解决。
墨西哥城实行交通体系一体化的发展办法,虽然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原有的交通问题,但是仍然面临着许多严重的课题。行路难,停车难,交通事故层出不穷,能源浪费,环境污染,已成为痼疾。人们越来越清楚地看到,交通问题实质是个社会发展战略的问题,通过交通难题,人们看到:城市不能太大,私人汽车不能没节制地盲目发展。(本报墨西哥城电)


第7版(国际)
专栏:

日本的交通安全“终生教育”
本报记者 于青
根据国际道路联合会(I RF)发表的1986年的统计数字,日本机动车总数为4804.5万辆,交通事故死亡人数为12458人;中国机动车总数为215万辆,交通事故死亡人数为2.2万人。为什么日本机动车数量多,交通事故发生率反而比较少?记者就有关问题,请教了东京都厅交通安全对策室的专家。
日本的陆地交通,包括道路、地铁、电车三个方面。交通事故的热点是道路交通,交通事故死亡人数中,约90%是道路交通事故所致。交通安全专家太田先生告诉记者,日本加强道路交通安全的措施包括很多方面,其中“交通安全教育是很重要的一环”。从事交通安全教育的宇津木先生做了专题介绍。日本对交通安全知识的普及,实行“终生教育”。在对不同年龄的人,选择不同的教材和时机,有计划地推动交通安全教育。
对于儿童,侧重于介绍幼儿园往返道路上和住地附近的交通安全常识;对于中、小学生,侧重于讲解步行、自行车、乘车的安全知识,介绍住地附近交通设施的性能、机动车的特点、预防交通事故的常识;对于大专学生,则促进其对交通规则的全面了解,特别加强对摩托车和机动自行车安全驾驶的指导。学校除每年安排一定课时外,着重在新生入学后和外出活动前作交通安全的教育;对于成人,侧重于机动车安全驾驶的教育;对于老年人,主要由社会团体,通过交通事故的实例,提高老年人对自身特点和交通安全重要性的认识。
宇津木先生找来几本书给我看。这些书图文并茂,孩子们可以在看画的乐趣中了解交通安全知识,老师、家长可以通过书中文字帮助孩子们理解交通安全知识。我想,国内着眼开发儿童智力的图书不胜枚举,有关交通安全的图书大概还不多。
专家又向记者介绍了日本交通规则中的处罚制度。对违章司机实行扣分和罚款相结合的处罚方法。警察根据违者情节轻重,除罚款外,扣除相应的分数,并将违章情况和处罚结果汇总在电脑管理系统中。被扣分数超过6分,则停止驾驶资格6—14个月,处分期间必须到有关学校接受一定课时的教育。被扣分数超过15分,吊销驾驶执照。
(本报东京电)(附图片)
图为日本东京都高速公路新管理中心由计算机控制的大型高速公路交通状况显示盘,用于监视全长200.9公里的东京都高速公路的整体状况。 新华社记者 兰红光摄


第7版(国际)
专栏:

曼谷制订改善交通规划
本报讯 泰国路政机构总裁乃扎兰最近透露,在继续完成“高速公路工程计划”同时,还将拟订“高架电车运输工程计划”。第一期高速公路计划将解决市区50%的交通拥挤。第二期计划将解决郊区30%的交通拥挤,其余部分将以修建高架电车铁路作为补充。高架电车计划第一期工程修建34公里,预计耗资300亿铢。
(常江)


第7版(国际)
专栏:

交通技术的一场革命
——西德磁悬浮列车参观记
本报记者 江建国
西德的科技界正在酝酿着一场交通技术的重大突破。一种全新的磁悬浮列车即将从这里驶向世界。不久前,记者应西德研究和技术部邀请,参观了埃姆斯河畔拉滕小镇上的磁悬浮列车试验场。
磁悬浮列车的新颖之处在于,它是人类地面交通技术史上第一次实现了车辆与路面之间无接触、无摩擦,因而也无损耗的运行。这也正是它有资格被称为一场革命的原因。它的原理并不复杂,实际上就是电动机的电磁感应原理。
磁悬浮列车有着独特的使用价值,它不仅摆脱了交通对石油的依赖,而且耗电量小。把车身托起所消耗的电能仅仅相当于一部空调机。它不需要像飞机那样兴建投资巨大的机场,由于它具有克服坡度10%的爬坡能力,也不需要普通火车在崇山峻岭中的隧道和桥梁。因此,尽管建设一公里双轨的投资需1000多万马克,仍大大低于高速铁路的投资。
快速、舒适、方便和安全是它最突出的优点。由于磁悬列车的无摩擦以及自身重量轻等长处,可以达到很高速度。1988年1月22日,西德06号试验车创造了客车每小时412.6公里的世界纪录,更新的07号车估计能达到每小时500公里。它的两侧带状“钳子”卡住路轨,无脱轨之虞,又不与其他道路交叉,无汽车车祸之险,较飞机、火车、汽车更加安全。
磁悬列车对环保的贡献是突出的。它没有任何废气,免除了火车的车轮噪音。记者在试验场上看到,它的31公里长的路轨像是一个长长的独木桥,桥桩占地很小,“桥”下可以种花种草,毫不妨碍儿童嬉戏和农户耕作。
正是由于这种种优点,西德政府和工业界近20年来总共投资了15亿马克,大力促进磁悬铁路的研究,明年就可以完全进入实用阶段。
薄幕时分,记者有幸乘坐了磁悬列车,车厢里一块液晶显示器告诉我们它此刻的速度,不过几分钟,时速已达到200多公里,车厢宽敞、明亮,视野开阔,行驶平稳。
西德现已初步决定在汉堡至汉诺威之间动工兴建世界上第一条磁悬铁路,作为对今后汉诺威世界博览会的献礼。交通史上全新的一章即将揭开。
(本报波恩电)


第7版(国际)
专栏:

美国规划21世纪交通
不久前,美国交通运输委员会和国家研究委员会在华盛顿联合举办了一次大型讨论会,探讨美国21世纪公路和公共交通系统的长期趋势和要求。
会议分析了美国城市交通发展的4个阶段:20年代靠电车,50年代靠公共汽车,60年代靠私人小汽车,80年代公路普遍拥挤不堪,阻塞现象日益严重。因此,未来美国公路建设的主要目标是解决交通阻塞的问题。据统计,1985年由于交通阻塞耽搁20亿车时,2000年将达80亿车时,相当于500万人一年的产值。
目前发展的技术名为“自动车辆控制”系统。这是技术发展的结晶。它包括两种自动化程度:
——先进的监控装置,能分辨周围环境、公路前方障碍、来车速度,并能及时作出反应;
——一整套先进的监控装置,能完全取代驾车人的工作。所谓“自动公路”,它包括雷达刹车系统、自动前进控制装置、车速控制、自动导航等。
专家们认为,自动监控系统中很多技术已经开始应用。本世纪内很多技术将在交通上使用,但实现自动化公路将是下个世纪的事。
(张允文)


第7版(国际)
专栏:

应接不暇 朱根华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