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8年7月7日人民日报 第1版

第1版(要闻)
专栏:

用职位分析法定职能定机构定编制
国家环保局“三定”合理又科学
有关专家给予高度评价建议在机构改革中推广
本报讯 记者王礼明报道:国家环境保护局在机构改革过程中,把本部门职能分解到职位,认真细致地编制了职位分析表和职位说明书,为机关“三定”即定职能、定机构、定编制提供了科学依据,也为人事制度改革、实行公务员制度、采用科学的行政管理方法,创造了条件。
为了搞好机关“三定”,国家环保局首先拟定出本部门12条基本职能,简要划出本部门的工作范围和任务。为了把12条基本职能变成具体的可以衡量工作量的任务,这个局又采用职位分析的办法,按工作内容和工作程序进行回归组合,确定职位、机构和内部结构。
国家环保局通过搞职位分析,编制职位说明书,为定编制、定人员提供了可靠的依据。通过编制职位说明书,明确了每个职位的工作任务、工作数量和工作要求,只要看一看职位说明书,就可以知道某个职位需要多少人,需要什么样素质的人,也可以知道各个处、司以及全局需要多少人,需要什么样素质的人。
国家环保局在机关“三定”中,在进行职能分解和职位分析过程中,明确提出了“干政府事,做明白人”的思想。所谓“干政府事”,就是把环境保护管理政策、规划等方面的宏观指导和监督协调工作做好;把不该做的事放下去,让出去,切实转变职能。所谓“做明白人”,是指机关的领导干部和全体工作人员,都知道自己的职责和任务,知道自己应当做什么和应当怎样做。
国家环境保护局用职位分析法定职能、定机构、定编制的做法,受到有关政治学、行政管理学和环境科学专家的高度评价。专家们认为:这种做法是科学的、合理的,具有开拓性,在行政管理理论与机构改革实践相结合方面是一个突破,是从经验管理向科学管理的一个转变,可以避免过去机构改革中的一些弊病。这种方法应当在今年国家机构改革和明年地方政府的机构改革中普遍推广。


第1版(要闻)
专栏:

保障我国城乡副食品供给水平逐步增长
农业部组织实施“菜篮子工程”
本报北京7月7日讯 记者肖俊熙报道:农业部在今天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宣布,该部将组织实施一个被称为“菜篮子工程”的计划,以保障我国城乡副食品供给水平的逐步增长。
这个“菜篮子工程”是经过专家、学者和实际工作者深入调查研究后,提出的一整套中近期内的组织实施措施,它运用系统工程的方法,在理顺副食品价格的基础上,改革生产、流通体制;合理开发利用国土资源;调整副食品供给结构;推广实用技术;强化基础设施等,到1992年争取动物性食品总量在1987年的水平上增加1260万吨,城市蔬菜实现均衡优质上市。
“菜篮子工程”的基本设想和措施是,通过发展生产,调整副食品供给结构,引导消费,逐步实现肉食品消费多样化,增加节粮、高蛋白的禽、兔、蛋、奶、鱼的供给比重;在保证大路菜供应的基础上增加细菜供给。为此要强化良种繁育体系,加强饲料工业、捕捞和养殖以及保鲜、贮运、初加工和分级等基础设施建设。同时,打破行政界限,产区和销区共同规划、投资、受益,建立副食品生产经济协作区和生产基地,比如在城郊建立蛋鸡、肉鸡和牛奶规模生产基地,使这些产品做到基本自给;建设南方亚热带冬季蔬菜、晋鲁豫夏秋菜生产基地,北方发展大棚菜30万亩;建设104个生猪生产基地和中原肉牛带;建设沿海大中城市和13片淡水鱼重点产区为海、淡水养殖基地和东北、河北、苏北等十片奶牛基地,等等。推广应用科学技术,使之组装、配套,形成各种完整的综合配套技术,实行集约化生产,是提高副食品商品率和经济效益的保证,经过筛选,在这期间将推广应用配合饲料、青贮和秸秆氨化等十项成熟的科学技术。
实施“菜篮子工程”,将在国家进行物价改革的同时,改革副食品流通和经营管理体制;该方案建议在各大城市建立批发市场,实现多渠道经营,建设一批以大城市为中心,跨省、区的产供销一体化的综合经济组织,逐步把行政管理方式转为企业组织形式。同时,动员组织全社会来共同提菜篮子。生产基地建设,国家提供良种、防疫等基础条件,动员组织广大农民发展禽、畜、鱼、奶等生产专业户、联合体和专业村,并逐步向专业化生产过渡;各大中城市可采取“以工补农”、发行股票、债券等多种形式,广集社会闲散资金,投入副食品基地建设;提倡大中型企业自办、联办各种副食品基地。
农业部副部长刘江在会上指出,“菜篮子工程”是从我国国情出发提出的,是为实现供给和需求的均衡发展,作出较长远的总体布局规划。农业部部长何康在会上表示要把这项工程当作农业部的重点项目加以组织实施,希望各有关部门通力协作支持这项工程。


第1版(要闻)
专栏:

我军10月1日起换新装
分礼服常服和作训服三大类
新华社北京7 月7日电 中国人民解放军将从10月1日起换着新式服装。新式服装设置了礼服、常服和作训服三大类。
新式系列军服是根据我军将实行军衔制的情况制作的。军官礼服为西服式,分冬、夏两种制式,军官在重大庆典和重要外事活动等场合将着这种毛料服装。平时和一般礼仪场合,军人则穿常服。专供军人在作战、训练和劳动时穿的是作训服。
据悉,今年从“八·一”起将首先发放军官夏常服。夏常服为小翻领。男军官系藏青色领带,女军官系玫瑰红色领带;军士长、专业军士、学员、士兵配针织衫,不系领带。军官夏常服颜色,陆军为棕绿色,海军上身白下身藏青色,空军上身棕绿下身藏青色。
在新式系列军服中,初级军官的服装质量将有较大的改善。
指战员着新式系列军服将展现我军良好的军容仪表。这种服装适应气候调节和防护的要求,具有识别和象征功能。
在这次换装前,我军军服体制单一,一种服装难于适应作战、训练及日常和礼仪等不同场合的要求。(附图片)
图为陆海空军军官夏常服。
新华社稿


第1版(要闻)
专栏:

浙江省停建缓建7处楼堂馆所
新华社杭州7月7日电 浙江省新近决定停建、缓建一批楼堂馆所,以刹住乱上基建项目的歪风。
据《浙江日报》7月6日报道,停建的项目有:浙江省粮食综合大楼和消防公司综合楼、杭州宋京饭店、浣纱饭店、城东饭店和凤凰饭店;缓建的项目是国际大厦二期工程。这7项工程的建筑面积为12.55万平方米,总投资1亿多元。
浙江省政府同时要求各级计划部门今后审批建设项目必须严格按基本建设程序办事,各级领导个人不能批条子上项目,在控制楼堂馆所的建设上要以多种方式接受群众监督。


第1版(要闻)
专栏:

应杨尚昆主席邀请对我国进行访问
几内亚总统孔戴抵京
新华社北京七月七日电 应杨尚昆主席邀请,几内亚国家复兴军事委员会主席、国家元首、共和国总统兰萨纳·孔戴将军和夫人今天晚上乘专机抵达北京,开始对中国进行为期六天的国事访问。
这是孔戴总统自一九八四年执政以后首次访华。他此次来访的主要目的是就发展中几两国友好关系和共同关心的国际问题同中国领导人交换意见。据悉,杨尚昆主席将于明天在这里主持仪式,欢迎孔戴一行。李鹏总理将同孔戴总统举行会谈。
中国政府陪同团团长、地质矿产部部长朱训和夫人,外交部部长助理杨福昌,中国驻几内亚大使禹惠民和夫人等到机场迎接。几内亚驻华大使阿卜杜拉赫曼·索乌和非洲驻华使节也到机场迎接。


第1版(要闻)
专栏:

寄望于“菜篮子工程”
本报评论员
俗话说“开门七件事——油盐柴米酱醋茶”,讲的是吃的问题。从整体上看,近几年我国城乡居民食物消费水平已有较大幅度的提高,大多数人尤其是城镇居民,不再为“开门七件事”发愁,人们越来越关心“菜篮子”里菜、蛋、奶、禽、鱼等副食品是否丰富。农业部拟订的“菜篮子工程”,就是在这样的新形势下应运而生的。这表明党和国家十分重视、关心群众的“菜篮子”问题。
提出“菜篮子工程”,即在中近期内逐步提高副食品供给水平的组织实施措施,是适时的、必要的。别看小小“菜篮子”,真要让它天天丰富、充足,让拎篮子的人开心,可不是件容易事。副食品的产供销涉及多部门、各地区以至每个人;产品万千种,遍及农林牧副渔各业、各物种。解决如此巨大而复杂的问题,必须有整体的农业布局和灵活的应变机制,建立起既有统一计划指导,又能分散搞活的市场体系,包括贮运、加工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和顺利运转,也就是说,要把副食品供给作为一个系统工程来抓。“菜篮子工程”这个名称就是这么来的。
解决“菜篮子”问题,要从合理引导消费与大力发展生产两个方面着手。应当说,改革这10年来,人们的“菜篮子”一年比一年丰富。这是改革的一大成功。但同时又要看到,目前,副食品的供需处于失衡状态,总供给水平是不高的,市场价格上涨,人们啧有烦言。主要问题在于,生产跨跃了,消费也跨跃了,但生产的发展跟不上食品消费的发展。在今年3月17日本报评论员文章《“吃”与国情》中,我们已经阐明一个重要观点:在人口10亿多、资源相对不足的中国,指望在短期内使我们“吃”的要求迅速得到满足是不现实的。据有关部门统计,近10年,我国副食品消费增长:鲜蛋170%、家禽290%、猪肉88%、水产54.3%……增长这么猛,必然带来物价上涨,市场紧张,群众不满等等问题。因此不能不对消费加以引导,使之适合于我国目前的国情与国力。另一方面要看到,随着国家经济建设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继续提高,副食品需求的增长是不可逆转的,缓解供需矛盾,应当立足于发展生产,逐步提高供给水平。提出“菜篮子工程”,就是要大力促进我国目前副食品生产的发展,基本上缓解我国中近期副食品总量性短缺和结构性短缺,推进我国副食品产业整体素质的提高和产业经济结构的优化。无论引导消费还是发展生产,当然都要建立在理顺价格的基础上。
现在的“菜篮子工程”还是一个蓝图。从方案到菜篮子里的菜,有大量艰苦、复杂、细致的工作要做,需要各有关部门和各地的通力协作。只要我们实行正确的政策、策略,坚持不懈地去做,“菜篮子工程”是不会辜负人民所寄予的期望的。


第1版(要闻)
专栏:

我国大部地区普降喜雨
夏旱省份旱情大为缓和
新华社北京7月7日电 我国进入6月以来持续夏旱省份近日普降喜雨,旱情大为缓和。
来自中央气象台的消息:受冷空气和暖湿空气的共同影响,7月1日至5日,我国大部地区普遍降雨。入夏以来旱情较重的河南、山东、河北以及陕西省的关中、陕南等地的雨量一般都在25毫米以上。其中,辽宁中部和东部、山西大部、冀中、鲁中、关中和陕南、川北和川西南以及滇、桂两省的部分地区雨量在50至120毫米。5日6时至7日6时,西北地区东部、华北大部、东北中部和南部及西南地区东部出现了5至15毫米降雨。
另据农业部提供情况,进入6月份,华北、西南、华南大部、西北东部及长江以北夏旱急剧发展。据统计,到6月底冀、鲁、豫、陕、晋、津、苏等14个省市自治区受旱面积达3.1亿亩,其中严重的1.1亿亩。
中央气象台说,7月1日至7日的降雨过程,大大缓和了豫、鲁、冀、陕、川等省的旱情,对春播作物和夏播作物的苗期生长也很有利。
据中央气象台预报,本月7日至9日,西藏东部、四川大部以及西北地区东部、华北大部、东北大部等地将有3至15毫米降雨,其中川西和川北、甘南、陕南西部和陕北、晋中和晋北、冀中和冀北、京津地区及内蒙古中部和辽宁大部有20至40毫米的降雨,局部地区有40至70毫米降雨。
新华社海口7月7日电已持续干旱21个月的海南岛近期普降喜雨,省会海口市近日有较大降雨。但据气象部门反映,岛上旱情仍未解除。


第1版(要闻)
专栏:

纪念“七七”卢沟桥事变51周年
《卢沟桥事变》半景画馆开馆
本报北京7月7日讯 为纪念“七七”卢沟桥事变51周年,今天上午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举行《卢沟桥事变》半景画馆开馆首映式。
《卢沟桥事变》半景画馆是我国运用绘画、塑型、灯光、音响相结合表现重大历史题材的第一个艺术馆,半景画布置在内壁为半圆形,半径为20米的建筑之内。形成一个高16米、弧长50米的半圆形画面,呈150°展开。在观众与画面之间,布置了逐渐与画面融为一体的地面塑型和实物模型,通过灯光、音响、解说等多种表现手段来烘托气氛,给观众以身临其境之感。同时,还运用幻灯和电影等辅助手段加强真实感和历史感。因此,半景画不仅仅是一幅画,而是属于三度空间的综合造型艺术。《卢沟桥事变》半景画是由我国著名的军事画家、雕塑家、舞台美术艺术家共同创作的。
首映式由北京市副市长何鲁丽主持,文化部部长王蒙揭幕。中顾委、全国人大、全国政协的有关领导,原国民党抗日将领家属子女、台湾来京探亲的同胞、日本学者及北大、人大部分师生700余人参加了首映式,并观看了映出。
(辛言)(附图片)
图为抗战纪念馆半景画。
  本报记者 王景仁摄


第1版(要闻)
专栏:

采用河海大学“南取东排方案”
大亚湾核电站节省投资两亿元
本报讯 河海大学(原华东水利学院)为大亚湾核电站港口和取排水口设计的“南取东排方案”被核电站技术承包单位法国电力公司(EOF)采纳,节省工程投资2亿元。
大亚湾核电站全部工程设计由法国电力公司承包。为了使与核电站配套的港口和取排水口工程设计方案更科学、更合理,广东核电合营公司在国内招标,进行平行设计和研究的科技咨询。
原先,法方将港口和取排水口布置在厂区东侧深水区,并用两条深水防波堤分别掩护码头和取水口,工程耗资巨大。1986年3月下旬,河海大学派出的专家组进行实地考察后,依据相同的设计标准和条件,提出将港口和取排水口布置在厂区南侧水深较浅的大鹏澳内,用一条防波堤同时掩护码头和取水口,从而减少防波堤的长度和高度,显著节约工程量和投资,并有利于提高质量、缩短工期。
 (吴洪春 刘德友)


第1版(要闻)
专栏:

国民党“十三大”在台北开幕
据新华社北京七月七日电 台北消息:台湾国民党的第十三次代表大会今天上午在台北“中正体育馆”举行开幕仪式。
现任国民党代主席的李登辉在开幕式上致词。接着,“行政院长”俞国华和国民党中央委员会秘书长李焕分别作了关于政治及党务报告。李焕报告之后,开幕仪式即告结束。明天,国民党的“十三大”将选举党主席。


第1版(要闻)
专栏:

万里会见泰国王储一行
新华社北京7月7日电 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万里今天晚上在人民大会堂会见并宴请前来我国进行私人访问的泰国王储玛哈哇集拉隆功一行。
会见时,宾主都对中泰友好关系的发展表示满意。万里说,王储殿下可以在访问中了解中国的经济发展和人民的生活情况,从而促进中泰双方的了解,增进友谊。


第1版(要闻)
专栏:

外交部发言人强调
“一国两制”方针不适用于西藏
新华社北京7月7日电 外交部发言人金桂华在今天下午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一国两制”是实现祖国统一的指导方针,不适用于西藏。
他在回答记者提出的“一国两制”是否能运用于西藏的问题时说,“一国两制”是解决香港、澳门和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的指导方针。西藏同香港、澳门和台湾的情况完全不同。
他说,西藏在1951年实现和平解放。根据《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第3条规定,西藏人民要在中央人民政府的领导下实行民族区域自治。西藏从1965年开始实行民族区域自治,至今已有20多年了。


第1版(要闻)
专栏:

厌学情绪滋长“读书无用”论调抬头
教育方法陈旧“读无用书”怨声可闻
新华社北京7月7日电 (记者张持坚、曹永安)“读书无用”的情绪正在各地滋生;与此同时,人们对现行教材、教育方法太陈旧造成“无用的读书”提出了批评。这是记者在跨越9省、市城乡就教育问题采访中获得的信息。
青岛市崂山风景区,涌满了卖贝壳工艺品的小姑娘,她们辍学经商,以每天收入10元、20元为极大的满足。
藏书量为800多万册的上海市图书馆读者锐减,阅览室的冷清同前几年座无虚席形成鲜明对照。花苦力气读书并不能获得相应经济效益,谁还读呢?图书馆工作人员这样说。
在南方沿海经济区“童商”屡见不鲜,竟然出现了一批卖服装的“童商明星”,他们本应系红领巾的脖子上都挂着一根皮尺。
“实惠风”吹进了人们的思想,农村的失学率和城市的厌学情绪都在增长。上海市59中的教师告诉记者:一些没考上大学、卖冰棍发了财的学生骑着摩托车到学校兜风:“读书有什么用!卖冰棍不用数理化,比教授挣得还多!”这比学校10节政治课的威力还大。
在闽南石狮镇邮局,记者看到一群青年排队请人代写汇款单,每代写一份交费3角钱。奇怪的是这些青年大都是中学毕业生和高中生,他们说:“我们不会填单子,字也写不好。”这从一方面反映出他们就读的学校教育质量低劣到何种程度。农民怎肯将孩子送到这样的学校去耗金费时?
兰州市一位老校长说:“几十年来我们就是一根粉笔、一块黑板教学生,教育方法太陈旧了!”曲阜师范大学一位副教授说:“80年代是信息爆炸的年代,诗人唱着‘世界天天在倒废纸篓’,我们的教材却还是‘而今迈步从头越’,有些东西根本用不上。相反,对于早已发生变化的情况,我们的课本却毫无修正。”
有些农民叹道:“花钱让孩子读到高中毕业,大学的‘独木桥’没挤上,结果种地还得从头教起。那书上的知识离我们的生活太远了。”
甘肃河西走廊一位老农民谈他学文化的经历说:“解放后我参加了两次扫盲学文化,现在我还是个文盲。学的那些字咱也不常用,后来又都还给识字班的老师了。”
这极个别的例子,从一个侧面告诫我们,我们的教育的确应该改革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