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8年7月30日人民日报 第6版

第6版(国际)
专栏:

两伊间接会谈进展缓慢
联合国秘书长提出停火新建议
联合国技术小组抵伊拉克
本报联合国7月29日电 记者刘开宸报道:联合国秘书长佩雷斯·德奎利亚尔今天下午在联合国大厦先后会见了伊朗外长韦拉亚提和伊拉克外长阿齐兹。两伊间接会谈进入第三天,虽然进展缓慢,但据德奎利亚尔今晚对记者说,会谈是“非常有益的”。
在今天的会谈中,秘书长向两伊外长提出了他关于执行安理会598号决议的新建议。具体内容尚未透露,但据伊朗外长说,新建议是积极的,伊朗将于明天向秘书长作出答复。
德奎利亚尔说,结束两伊冲突是“有希望的”,因为双方都关心这一问题的解决,但他也公开指出,双方尚有“一些分歧”。从两伊官员谈话透露的情况看,伊拉克态度强硬,坚持两伊必须先举行“面对面”的谈判,否则不同意停火。伊朗态度较灵活,同意直接谈判这个概念,但反对执行598号决议有任何先决条件。韦拉亚提今天表示,在宣布停火日期、实现停火、双方撤军到国际公认的边界内、交换战俘以后,伊朗才积极考虑在可接受的级别上的“面对面”谈判。
现在,两伊关于直接谈判问题的意见分歧,影响着间接谈判的进展。德奎利亚尔对两伊在间接谈判中的分歧表示理解,他今天说,“两伊战争8年,分歧不能一下子就解决,这是正常的,必须耐心。”
沙特驻美国大使今天从华盛顿来到联合国总部会见德奎利亚尔,代表沙特政府对他的调解努力表示“伊斯兰的支持”。据联合国官员透露,沙特正劝说伊拉克采取和解态度,以利两伊冲突问题早日解决。
由于两伊意见分歧和事件的复杂性,实现停火和开始执行决议的日期,可能比预料的要晚些。德奎利亚尔正在积极促进。
新华社巴格达7月29日电 据伊拉克通讯社报道,联合国技术小组今天到达伊拉克首都巴格达,同伊拉克方面讨论实施联合国安理会598号决议的步骤问题。
报道说,伊拉克同意接待技术小组,但是认为,这个小组只能同伊拉克的有关当局讨论技术问题。
联合国官员7月25日宣布,等技术小组回到纽约报告伊朗和伊拉克形势后,再确定伊朗和伊拉克的停火日期。


第6版(国际)
专栏:

联合国安理会通过两项决议
要求立即释放被绑架的联合国工作人员
决定联合国临时部队驻黎期限延长半年
本报联合国7月29日电 记者刘开宸报道:联合国安理会今天一致通过一项决议,谴责对美国军官威廉·希金斯中校的绑架行为,并要求立即释放他。
希金斯是联合国停火监督组织军事观察员小组组长。今年2月17日,他协助联合国驻黎巴嫩临时部队执行任务时,被一个据认为是亲伊朗的黎巴嫩穆斯林组织绑架。
安理会号召“会员国”利用其影响尽可能地促使希金斯获释。
据联合国官员及有关方面透露,在前天的两伊间接会谈中,联合国秘书长佩雷斯·德奎利亚尔向伊朗外长韦拉亚提提出请伊朗就此提供协助,伊朗表示同意。据说,伊朗将争取在今后数天内发挥其影响使希金斯获释,以示它对联合国和美国的“善意姿态”。
安理会今天还一致通过另一项决议,将原定本月底期满的联合国驻黎临时部队的期限再延长半年。
(附图片)
7月29日,联合国安理会一致通过决议,谴责绑架希金斯的行径,并要求立即将他释放。
新华社发(传真照片)


第6版(国际)
专栏:

卡卢奇反对苏联参加维持海湾和平活动
据新华社赫尔辛基7月29日电 美国国防部长卡卢奇今晚在赫尔辛基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认为,苏联参加联合国在海湾的维持和平活动是非常不可能的,因为它向伊朗和伊拉克都提供武器。
他说,“迄今为止,苏联没有表现出多大的建设性,因此,如果它参加海湾的维持和平活动,我将感到吃惊。”
他又说,美国不认为苏联在这一地区的存在是可取的。他认为,最后将由联合国秘书长决定维持和平部队的组成问题。
卡卢奇是在前往莫斯科同苏联国防部长会谈途中,于今天下午抵达这里对芬兰进行短暂非正式访问的。


第6版(国际)
专栏:

美国总统里根说
美越关系正常化取决于越从柬撤军
新华社华盛顿7月29日电 美国总统里根今天说,只有越南从柬埔寨撤军使柬埔寨问题得以政治解决,美越才有可能实现关系正常化。
里根对全国战俘和失踪人员家属联盟说,美国将为寻找在越南战争中失踪的美国军人进行不懈的努力。他说,这个问题拖得越久,就越难解决。
他说,印支国家政府已认识到,这一问题的解决“对进一步发展关系十分重要”。
美国声称,在越南战争中失踪2394名美国军人,其中1758名是在越南失踪的。
越南星期四宣布美越两国进行第一次联合寻找失踪的美国军人。
美国一再强调,如果越南不从柬埔寨撤军和解决美失踪人员问题,美国与越南就不可能实现关系正常化。


第6版(国际)
专栏:

越南清洗一批官员
新华社河内7月30日电 越南《人民报》今天透露,在今年以来的“纯洁党组织”运动中,有数以百计的厂长(或经理)和数以百计的地方负责官员因为“品质方面的严重问题”而被解除了职务。
这是越南官方第一次披露有关这场大规模清洗运动的情况。从去年夏天以来,越南报刊不断披露有关党和政府官员贪污受贿等严重的“消极现象”。
《人民报》今天发表的这篇文章还谈到,据各地所作的调查表明,在省、市级的负责官员中有20%到30%“需要撤换”;有21%的厂长或经理和18%的研究所所长“需要撤换”。文章称,这些将被清洗的对象,主要是由于“不称职”或由于“品质方面的问题”。


第6版(国际)
专栏:

宇都宫德马发表谈话强调
忘记历史就不能发展日中友好关系
据新华社东京7月28日电 日中友好协会会长宇都宫德马指出,忘记日中两国间的历史事实,就不能发展日中友好关系。
宇都宫是在回答《日本与中国》报总编辑菅荣一提出的如何看待今后的日中关系这一问题时说这番话的。提前出版的8月5日一期这家报纸刊载了这次谈话的内容。
这位前不久在日中友好协会第27届全国定期大会上再次当选为会长的政治家还说:“中国在18、19世纪,一直是以英国为首的西欧国家等侵略的对象。但是,最后侵略中国、给中国造成巨大损害的是日本。”
他说:“如果忘记这一点,并为之辩解,就不能发展日本与中国的友好,外交关系也不会顺利发展。”
宇都宫说:“日中两国加深友好关系,在维护世界和平方面具有深远意义。”


第6版(国际)
专栏:

英国北海油台大火被完全扑灭
一百六十七人遇难 经济损失三亿英镑
新华社伦敦7月29日电 据英国新闻机构29日报道说,本月6日发生的英国北海石油平台大火到29日已被完全扑灭。
英国北海石油平台爆炸事故是自60年代开发以来所发生的最严重的一次事故,共有167人遇难,经济损失达3亿英镑(约合5.1亿美元)。


第6版(国际)
专栏:

哥斯达黎加总统接见我贸易界人士
新华社圣何塞7月28日电 哥斯达黎加总统阿里亚斯今天在他的私人住宅接见了中国贸易界人士杨金凯。
杨金凯是在巴拿马的中国联合贸易公司董事长,他应哥斯达黎加企业家的邀请到该国进行访问。
阿里亚斯总统对杨金凯说,中国在哥斯达黎加发展贸易和进行投资没有任何不方便。他希望在上述两方面能尽快看到有所结果。
目前,哥斯达黎加和中国尚未建交。


第6版(国际)
专栏:一句话新闻

一句话新闻
△南非记者28日在开普敦的主要街道和南郊等地举着标语牌高呼口号,抗议南非当局实施新闻紧急法。
△联合国粮农组织发表的一篇报告说,大群蝗虫已到达埃塞俄比亚厄立特里亚省首府阿斯马拉东南部地区和苏丹首都喀土穆地区。
△中美洲经济部长28日在危地马拉开会,一致认为需要建立一个“统一阵线”,以保护国际咖啡和食糖的生产和价格。
△缅甸一些学生29日在仰光瑞光大金塔张贴反政府标语,发表反政府讲演,人数不多,政府未予理睬。
(本报讯)


第6版(国际)
专栏:国际要闻简报

萨尔内总统任命三名新部长
巴西社会福利部长雷纳托·阿谢尔、科技部长路易斯·恩里克和文化部长塞尔索·富尔塔多,近日内先后向萨尔内总统提出辞职。萨尔内总统已任命土改部长雅德尔·巴尔巴略接替福利部长职务,科技部长和文化部长分别由现任工商部长路易斯·维森特和教育部长乌戈·纳波莱昂接任。据认为,三名部长的辞职反映了执政党内部的分歧和执政党与政府之间的矛盾。(本报巴西利亚电)


第6版(国际)
专栏:国际要闻简报

阿什顿当选英社民党新领袖
四十七岁的帕迪·阿什顿二十八日以压倒多数当选为社会和自由民主党新领袖。
社会和自由民主党被称为英国政坛“第三势力”,现有党员七点七万人,该党于今年三月初正式成立,其前身是自由党和社会民主党联盟。二十九日,帕迪·阿什顿举行了记者招待会,他宣称,鉴于工党未能上台执政,社会和自由民主党的首要任务就是要建成一个替代工党的抗衡政府的主要反对党。在同一天举行的群众集会上,帕迪·阿什顿提出了反对贫困和失业、保护环境的目标。(本报伦敦电)


第6版(国际)
专栏:国际要闻简报

克雷库总统对政府进行改组
贝宁总统克雷库二十九日对全国执行委员会(政府)进行了重要改组。
上届政府的财政和经济部被划分为财政部以及工业和能源部。上届政府的财政和经济部长、负责计划和统计的共和国总统部长级代表、劳工和社会事务部长以及公共卫生部长离任。新政府的财政部、工业和能源部、计划和统计部、农村发展和合作行动部以及劳工和社会事务部都由新入阁的人员担任部长。另外,上届政府的四名部长改任本届政府的其他部长。


第6版(国际)
专栏:国际要闻简报

斯里兰卡多处出现暴力活动
在斯里兰卡和印度两国领导人签署协议一周年之际,斯里兰卡许多地方发生激烈的暴力活动事件。
在南方省,有七名反政府的人民解放阵线的成员和三名不明身份的人在戒严状态下和军队的巡逻队发生枪战,被击毙。在中央省马特莱县,有三人被击毙。在北方省,印度部队打死另一个反政府组织泰米尔伊拉姆猛虎解放组织七名成员,并在东方省、北方省拘留了五十人。首都科伦坡没有发生暴力活动,但街道上车辆行人稀少,几乎所有商店都不营业。


第6版(国际)
专栏:国际要闻简报

哥游击队和各政党进行对话
哥伦比亚一些政党和游击队组织“四·一九”运动二十九日在波哥大进行对话,讨论国内和平问题。
参加对话的有执政的自由党和在野的社会保守党、爱国联盟、哥伦比亚共产党、工会、群众团体、教会代表以及“四·一九”运动领导人。哥政府和其他五个最活跃的游击队组织没有派代表参加对话,但都分别给会议发去信函。


第6版(国际)
专栏:国际要闻简报

尼总统会见美老兵和平车队
尼加拉瓜总统奥尔特加二十九日在会见美国老战士和平车队时,高度赞扬美国人民对尼加拉瓜人民的宝贵支援。
由三十余名美国老战士、十五辆汽车组成的和平车队是二十八日到达尼加拉瓜的。他们为战乱中的尼加拉瓜儿童送去了美国人民捐赠的食品、药物和衣服。(据新华社)


第6版(国际)
专栏:

在依然潜伏危险的地方
——朝鲜板门店纪行
本报记者 许仲英
到了朝鲜,很想去板门店看看,因为那里是50年代初期中国人民志愿军同朝鲜人民军并肩战斗的地方,是划分“军事分界线”的所在,更是战后30多年来时刻牵动着渴望祖国统一的全体朝鲜人民的心的地方。
7月4日清晨,我们乘坐的火车在开城徐徐停下,车站的指标牌上只剩下“开城”两字,再也没有下站了。这条曾经贯通“三千里江山”的铁路干线,在这个地方被人为地切断了!
出站时,看到同车来开城的,还有要去板门店向要求实现北南和平会谈的南方学生代表递交信函的北方代表团。
我们从开城改乘汽车,去12公里外的板门店。这条专用公路两旁,到处是绿色的庄稼。其间,一些地块里布满了一米多高的棚架,上边盖着禾草,下面长着青翠的人参苗,开城一带的“高丽”参是著名的。
路西边的一些小丘陵上,矗立着高压输电塔。战前,它们曾向南方源源不断地输送着高压电。战争中,电线炸飞了,高压输电塔有的被砍掉了臂膀,有的被扭歪了身子……它们被遗弃在那里,显得孤孤零零的。
过了和平合作村,便到了“军事分界线”北侧非军事区。入口处有8个鲜明的朝文大字:“反战、和平、自主、统一”。
想不到,这闻名世界的板门店的主要建筑,只是供谈判用的七幢木板平房,以及分处在它们北、南不远处的朝鲜人民军的“板门阁”、美国和南朝鲜军的所谓“自由之家”。
守卫“板门阁”的人民军,身着一色绿军服,精神抖擞,仪态英俊。我们从“板门阁”向下走去,只见平房背后跑出八九个身穿黄绿斑点伪装服的南朝鲜士兵。他们向我们张望一会儿,就冲着手中的报话机叫嚷什么。待我举起照像机正要拍照时,他们慌忙躲到平房后,只剩下一个士兵分开腿、叉起腰、仰头站在“军事分界线”南侧,脸面略现窘态,又似有点狞笑,故作满不在乎的样子。
在中间那幢平房——“停战委员会”会议室里,我们看到中间一张长桌上,东西向地固定着一条灰色电线,顺着地面通到外边。这就是35年前划定的“军事分界线”标志。就是这么一条线,咫尺之间,一步即可迈过。但事实上却又不可能。线南线北,即使母子、兄妹、夫妻亲骨肉间,谁也无法越过它而相聚。这条人为的“军事分界线”从板门店向东西方延伸,直到朝鲜半岛的东西海面上,它像一把利刃,无情地将一个有着同一血统、单一民族、同一文化的国家切割成北南两方,使朝鲜人民长期遭受骨肉离散的痛苦。
我们来到人民军驻守的“军事分界线”北侧一个哨所,这是朝鲜人民军和中国人民志愿军并肩战斗过的大德山附近一个无名高地,是中朝两国战友以自己的鲜血共同浇灌过的地方。我们在此居高临下,俯视南面谷地上“军事分界线”一带情况。在这里,板门店谈判桌上作为“军事分界线”的那条电线变成了一道用白桩架起的铁丝网带。
眼下,北方非军事区内是一片草地;而南方非军事区内,离“军事分界线”很近的地方,却是一道灰黑色的城墙般的建筑。人民军军官告诉我们,停战协定规定“军事分界线”北南各2公里的地方属非军事区,不准携进超过手枪长短的武器,更不准建筑军事设施。那城墙般的建筑就是美国和南朝鲜违反停战协定、在1976年到1979年间用钢筋混凝土构筑的壁垒,厚10米,高五六米。这道墙与“军事分界线”并行,从东海岸到西海岸有240多公里长,他们构筑这道墙前,北南方之间的亲人虽被“军事分界线”隔开了,但野生动物还能钻过铁丝网相互往来。这些年,就连它们也不能南来北往了。对于分处南北的骨肉同胞,这更是多么残酷的壁垒啊!
人民军军官接着告诉我们,那“水泥墙”上每隔100—150米建有一个碉堡,每隔一段有一道5—6米宽的“铁门”,坦克可以从中开出……顺着他指示的方向,我们看到了“水泥墙”上的堡垒、铁门。任何人一眼就能看出,那般设施,与其说是可以防御,毋宁说更加便于进攻。
我本想到哨所外的高地上给“军事分界线”附近景物照张像,但被人民军军官劝阻了,因为就在三天前(7月1日),在“军事分界线”中段,南方曾无端地用重机枪向北方的哨所扫射……
从这个高地往远处看,青的山、绿的水,如同朝鲜其它地方一样。但是这个高地在战争中曾被炮火吞噬,炸得翻开了厚厚几层地皮。战争的创伤,使它至今还未能长起高大的树木。在它的北坡,我看到了盛开的簇簇鲜花,花儿那么红,那样艳……那红艳的色彩深深印在我心里。
告别这座高地后,我们去岳松山祭扫人民军烈士墓和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墓。墓地周围和附近山丘,长满青松翠柏。看守陵墓的黄善峰老人,30多年如一日,天天为中朝两国“最可爱的人”扫墓。现在他已年逾古稀,但仍鹤发童颜。我们向他致意,祝愿他像松柏长寿。路上,我问人民军一位中校军官,停战协定签订时他多大年纪?他回答说那时才四岁。35年过去了,树木长大了,人,也换了一代,可是朝鲜半岛的和平和统一问题尚未解决。想到这些,能不令人心潮起伏?!
说也巧,恰是这天——7月4日,是朝鲜北南两方“7·4”(1972年7月4日)共同声明发表16周年的日子。16年前,北南两方代表曾在一起,就缓和朝鲜半岛局势,争取实现和平统一问题进行会谈。双方表示同意金日成主席提出的自主、和平统一、民族大团结原则,并发表了共同声明。以后北方为实现这个“共同声明”,在板门店举行的200多次会议上,提出过多种具体方案。但是,在美国的影响下,南朝鲜当局采取与“共同声明”背道而驰的态度,致使统一问题陷于僵局。
为使朝鲜自主和平统一的事业迈出步伐,1980年金日成主席又提出了承认现实,实行联邦制,建立“高丽民主联邦共和国”的方案。这个方案受到南方许多群众团体的欢迎。为了促进自主和平统一,去年北方又单方面裁减人民军10万人。
在开城饭店,我们听到持续几分钟的轰隆声。这轰隆声,是否意味着“军事分界线”上发生炮击呢?产生这种疑问并非毫无根据的。今年6月23日朝鲜中央通讯社发出的一则电讯说,美国和南朝鲜方面5月8日把两门105毫米大炮拉进“军事分界线”第1048号桩南侧的非军事区;5月10日在“军事分界线”的五金里附近,向北方哨所发射了数十发炮弹;5月11日,南朝鲜军的一艘战舰闯入北方海州一带领海……今天我们又亲眼见到“军事分界线”上对峙的气氛。虽然开城街市上不时播放着悠扬的朝鲜音乐,工人和农民在田间和工地上辛勤劳动,但我们总隐隐感到,临近“军事分界线”地区并不安宁,谁能断言它不孕育着难以预想的危险呢?!
从开城返回平壤途中,我们得知北方代表团去板门店向南方学生代表面递信函竟被南朝鲜当局阻挠。在朝鲜人民争取祖国自主和平统一的道路上,依然存在着困难和障碍。但是,朝鲜人民一定会以百折不挠的精神克服种种困难,实现民族和国家统一的正义事业的。就在我们从朝鲜回到北京不久——7月20日,朝鲜最高人民会议通过致美国国会的一封信,建议朝美两国国会代表尽快举行会谈;金日成主席最近又指出,南朝鲜当局不应使民族分裂永久化,应站在缓和紧张状态和解决统一根本问题的立场上同北方对话。统一是全民愿望,分裂不得人心。政治解决现存问题已是大势所趋,朝鲜的统一,终究是要实现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