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8年7月19日人民日报 第4版

第4版(政治·法律·社会)
专栏:

  中共四川省委五届二次会议决定
  把廉洁作为考察干部重要内容
  要求各级领导干部约法几章向群众公布接受监督
本报成都7月18日电 记者罗茂城报道:要把干部廉洁与否作为重要考察内容,对不廉洁的干部不能提拔重用——这是中共四川省委最近召开五届二次全会作出的重要决定。
会议围绕干部廉洁问题,结合四川的实际,进行了热烈讨论和认真分析。会议决定对党政机关工作人员贪污、索贿、受贿、弄权渎职、敲诈勒索等违法犯罪行为,必须依法查处;对党内腐败分子必须坚决清除;对干扰案件查处、包庇纵容违法违纪行为的要追究责任。县以上党政机关和党政干部不得经商办企业,为单位和个人谋取私利;已办的要严格实行政企分开,坚决与机关脱钩,机关不得要它们上交钱物。各级党政机关,特别是主管人、财、物和项目审批的部门,执法部门和其他行政管理部门,不得利用职权索要或收受下级、企业和群众的钱物,不准巧立名目乱收费。党政领导下去检查工作和调查研究,要轻车简从,不搞迎送,不搞宴请。党政领导机关、领导干部不得收受下级机关、企业和群众送的钱物,也不得以试用、鉴定等名义收受样品。严格控制党政机关举办各种庆祝、纪念、表彰、剪彩等活动,不许大操大办、铺张浪费。严禁用公款旅游。党政干部不许为亲属经商办企业拉关系,利用价格“双轨制”,套购国家平价物资和紧俏商品倒手牟利。在招工招干、招生招兵、调资晋级等问题上,禁止利用职权为亲属谋求特殊照顾。
会议要求各级各部门领导班子都要结合自身实际,围绕为政清廉约法几章,在本单位、本系统公布,自觉接受党和人民群众监督;各新闻单位都有责任进行有效的舆论监督,使全省党政机关成为廉洁、高效、遵纪守法的机关。


第4版(政治·法律·社会)
专栏:

  国家建材局机构改革职能转变
司局级干部实行任期制,处以下干部实行聘任制
新华社北京7月19日电 (记者王延荣)率先进行机构改革的国家建筑材料工业局经过两个阶段的职能分解、精简机构,职能转变基本完成,目前局机关已按新的职能正式投入运转。
据建材局副局长李明豫介绍,建材局是这次国务院机构改革不作调整的52个国家直属机构之一,1985年机构改革已先行一步。作为负责对全国建材行业实行行业管理的职能部门,他们按照打破部门管理、简政放权、政企分开的原则对局机关的职能进行了第一次分解,先后撤销了过去按水泥、玻璃等产品划分的专业性司局,重新组建了以政策法规、规划计划、技术进步、信息传播、对外开放等五项工作为龙头的综合性司局,把一部分投资项目和计划管理的权力下放到地方和企事业单位,突出了局机关进行行业管理的职能。同时,建材局还对干部制度进行了相应的改革,司局级干部实行任期制,处以下干部实行聘任制,对各级干部都实行民主考评的制度。到目前,这种考核已进行了两次,一些不合格的干部已被免职或调离机关。
在第一次职能分解、精简机构的基础上,建材局于1987年底又开始了进一步的改革。这次改革除了将过去遗留的直接管理工程项目等部分过渡性职能分离出去,增强统筹建材产品出口创汇等新职能之外,还在制定机关岗位责任制方面有了新的突破。他们在制订新的“三定”方案过程中,将局机关的各项职能层层分解到每个处室和每个工作人员,建立职位说明书,以解决每一个职位管什么和怎么管等一系列问题,然后再分析归纳,确定机关的工作程序和工作制度。最后,通过确定每个职位的职能来提出定编制、定机构的合理要求,为行政管理制度化和下一步将进行的公务员制度改革打下了基础。


第4版(政治·法律·社会)
专栏:

  创造和谐的人际关系
  ——思想政治工作采访札记之四
  本报记者 孟晓云
在福州经过广泛接触,记者得到一个重要的启示:创造一种更为和谐的人际关系是思想政治工作的主要内容之一。谁不愿意在和谐的人际关系中生活和工作呢!
去年春天开始的“温暖的榕城”系列活动,是在福州市委的号召下开展的,其宗旨就是为人民群众送温暖,办实事,服好务,通过各种活动树立高尚的社会风尚,提高人们的思想素质,目的在于为开放改革搞活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几乎各行各业都认真地参加了这项活动,人们在为别人服务、送温暖的同时又享受着别人给予的服务和送来的温暖。
何谓和谐的人际关系?福州人把它概括为10个字:平等、团结、友爱、信任、理解。多年的政治运动及长期以来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思想政治工作,使人与人关系紧张,相互戒备,消除这种历史的阴影,仍然需要时日。新旧交替给社会心态和人们心理上带来的不平衡和不理解,需要沟通和适应。公共汽车上的争执,商店里售货员和顾客的顶撞,单位里为提工资评职称产生的矛盾,领导班子内部的摩擦,比比皆是。这种人际关系必然给改革开放带来诸多不利因素,很需要加以调整,给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新课题。
一个商店“店难进,脸难看,话难听,气难受”是绝对做不好生意的,而商店是社会人际关系的“窗口”。华联商厦提出“温暖在商店”,提倡文明经商,讲究职业道德,售货员学顾客心理学,礼貌待人,培养起整个企业的公共关系意识,使职工懂得要想别人尊重你,首先要尊重别人的道理。在这个商店顾客得到了生活上的方便,同时也获得精神上的愉快。“温暖在商店”既是经济工作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又是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一种形式。
越来越多的“温暖的商店”、“温暖的车厢”、“温暖的学校”、“温暖的医院”在福州市出现,这个社会每一个细胞都是健康的,那么在总体上就会产生良性循环。公共汽车109号车组提出了一个悦人的口号:“要多给乘客一点方便”。他们根据一路高峰时间上下班乘客多,低峰时间农民进城多,上医院就诊病人多,到风景区游客多等特点,在车上设了“线路示意图”,“报站牌”、方便钩、方便绳、电话簿以及急救药品等便民措施。如果遇到外省乘客,他们还会送上“为您指路”的路条。
市八中大力提倡教师之间、师生之间和学生之间的相互关心爱护,让大家切实地感受到生活的温暖。教师以更大的热情关怀和教育学生,他们进行家访,了解每一个同学的家庭状况及兴趣爱好,同学也关心老师。同学之间相互关心的风气变得浓厚起来,有一位同学家里遭了火灾,全班同学捐款献物,热情慰问,使受灾同学及家长十分感动。
社会是一个复杂的有机体,出现各种矛盾在所难免,问题是袖手旁观、火上加油呢,还是疏导缓和和平息矛盾?在福州发生过这样一件事:265车组司机高荣庆驾车在公路上,有个小伙子骑自行车故意在前面挡道,按喇叭示意后,他非但不听,还不时地回头做鬼脸,车上乘客非常恼火,要司机加大油门,把这辆自行车往路边挤,给他点颜色看看。然而司机没有这样做,“挤”过去轻而易举,但纠纷往往隐藏在这一“挤”之中。一挤一让,体现了不同的文明。公交公司表扬了这位司机,并以此为例教育职工发扬不挤不抢、安全礼让的文明驾驶作风。
有人说,现在的政工干部有失落感,仿佛不需要政治工作,没有用武之地了。改革使人们从封闭的生产经济走向开放的商品经济,这就必然要提倡民主作风和平等竞争。过去那种抓动向、整人训人的一套不吃香了,感到说话不灵,大权旁落,其实,这未尝不是一件好事。过去的“灵”是因为靠压,口服心不服,现在的思想政治工作要有平等的态度,民主的方法,服务的思想,通过信任和理解,创造和谐的人际关系,这就需要有适应新形势的勇气。


第4版(政治·法律·社会)
专栏:

  我国正在起草法官法
  任建新说要提高审判人员素质
本报北京7月19日讯 记者张志业、晓渡从正在此间召开的全国法院工作会议上获悉,中国正在起草法官法,实行对法官的依法管理。同时,将采取一系列措施,提高审判人员素质。
正在起草的法官法,将以法官的录用、选任、考核、晋升、培训、奖惩、管理方面的规定,显示一套完整的法官制度在中国开始建立。
最高法院院长任建新说,现行的法官管理体制,是管理行政干部的模式,管人与管事脱节。这种体制不利于保证人民法院依法独立行使审判权,必须进行根本的改革。
据悉,最高法院关于这方面的设想,主要包括:建立法官资格考试制度,担任法官必须通过全国统一考试和考核;建立法官逐级选拔制度,上级法院的法官一般应从下级法院的优秀法官中选任,担任较高职务的法官一般应从较低职务的法官中选任;建立法官考核和奖惩制度,对法官的思想品德、执法水平、审判工作实绩全面考核,以审判工作实绩为主,等等。
任建新认为,要完成这个设想,不会一蹴而就,需要时间。他透露,将先从若干方面着手进行。其中包括,对新增人员一律公开考试,贯彻鼓励竞争、公开监督、择优录用的原则,坚持“宁缺勿滥”。据悉,从明年开始,在最高法院和有条件的高级法院进行法官逐级选拔制度的改革试点,选调一部分下级法院的优秀法官到最高法院和高级法院工作。
此次全国法院工作会议传出的信息表明,如何提高法院干部队伍的素质已引起人们关注。任建新称,将改革法院干部教育培训管理体制,建立多层次、正规化的法院干部教育培训体系。
据悉,中国近年来已对法院干部教育培训体制进行了一系列改革。继1985年创办全国法院干部业余法律大学以外,今年2月又同国家教委联合创办了中国高级法官培训中心。从今年秋季开始,中国将实行《法律(审判)专业证书》教育制度。任建新说,此举将有助于进一步改善法院干部队伍的知识结构,使法院干部队伍的素质有一个根本变化。


第4版(政治·法律·社会)
专栏:

  慰问上海列车事故丧幼日本父母
  二百多中国中学生情寄东瀛
新华社南京7月19日电 (通讯员李潮)200多封中国中学生写的充满细腻情感的慰问信,从神州飞向日本,来到一个个在上海列车事故中失去儿女的父母手中。
这批信件是南京《春笋报》通过日本共同社驻上海支局转寄给日本高知县学艺高中的。中国的中学生们在信中还附有书签、照片、小手帕、自己作的诗歌、图画等小礼物。7月1日,日本《每日新闻》和《高知县新闻》分别以显著位置刊登了消息和信件的照片。
这些十四五岁中学生的信写得非常有人情味。河南省高中学生田潇楠写道:“如果眼泪能使日本小同学起死回生,我们愿意流尽所有的眼泪……请父母亲们想开些,就当你们的孩子出了远门”。
《春笋报》报道上海列车事故后,全国各地少年读者寄来大批信件,委托报社转交受难者家属。


第4版(政治·法律·社会)
专栏:

  江苏省副省长李绶章逝世
新华社北京7月19日电 全国七届人大代表、江苏省副省长李绶章同志,因病于1988年7月11日在南京逝世,终年47岁。
李绶章同志是江苏省江阴县人,1966年南京林学院研究生毕业,1982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江苏省农林厅副处长、林业局长、省农业委员会副主任。他1983年当选为江苏省副省长,同时兼任中共淮阴市委书记。1988年,李绶章同志再次当选为江苏省副省长。


第4版(政治·法律·社会)
专栏:社会一角

  喀什市建管局领导软弱无能
  奚弘怠工乱告状成特殊公民
好端端的新疆喀什市建筑管理局,一时是非难辨,人人憋气。人们说,原因一是奚弘搅和,二是局领导患“软骨病”。
奚弘,这个局工会一名女干事。她很少干事,到局里近两年,想来就来,想走就走,上班时间加起来不过100来天。领导帮助她,她上告;群众批评她,她吵架。副局长阿不拉·尤努斯任职不久,她便登门让阿答应她三个条件,否则不上班:一、单独一间办公室;二、家远,每天晚来早走各一小时;三、撤掉局里主要领导的职。阿副局长怎能答应呢?奚弘因此骂他是“昏官”。
奚弘从外县调入市区,除了那百十天班,都干什么呢?她专门告状。先告原丈夫所在单位领导,原因是他们免了她原丈夫的职务。结果市纪委、审计局一查,她所提出的理由,绝大多数站不住脚。她没有告倒谁,便和丈夫离了婚。她又上访,告曾经关心并帮助过她调动的市委某领导包庇重用坏人。没告倒该领导又转告地委领导。总之,她看谁不顺眼就告谁,宣称:“生命不息,告状不止。”
奚弘如此有恃无恐,除有个别人撑腰壮胆外,重要原因是喀什一些领导干部身上的“软骨病”。这些领导普遍有这样一种想法:她到上级告了我,我批评她,处理她,就会引火烧身,落个打击报复的名声。奚弘抓住这一点,敢闹会闹。政策明文规定,全年累计病假超过两个月的,当年不再安排休假,而奚弘“泡病”5个多月,却擅自休假34天。单位按规定扣发她一月工资,上级领导经不住她四处“控告”,赶忙催局里补发。接着,奚弘无故告状,都有人下令:“工资照发”、“奖金要给”……
我们在采访中发现,喀什不少领导对奚弘都有点怵。怵她强词夺理,怵她撒泼耍赖,更怵她越级上告。领导越胆怯,奚弘胆子越大。为什么对奚弘这样迁就?政纪为何对她失灵?喀什群众的质问和呼唤,却一直撑不起领导的腰杆。原因是:这一级动真了,上一级又会“开渠放水”。群众又气愤起来:奚弘不归上边管,干么什么都要瞅上边?党员党性何在?干部责任何在?还不是“谁厉害谁不讲理谁得便宜”?
现实生活中,类似奚弘这样的人物恐怕还不少。
曾坤 史林杰


第4版(政治·法律·社会)
专栏:

台湾“国大代表”吴哲朗
  在京会见台籍人士和新闻记者
新华社北京7月19日电 (记者王炽)台湾“国大代表”吴哲朗今天上午与在京台籍人士、首都新闻记者见面,回答了大家所关心的问题。
现年41岁的吴哲朗不顾台湾当局禁止“公职人员”回大陆探亲的规定,16日由日本大阪飞抵北京。
吴哲朗是台湾南投人,大陆在他印象里是“截然陌生的社会”。这次他来北京,游览、参观了故宫、长城、十三陵、颐和园和圆明园等地。他说,他以前对大陆的了解和现在看到的有很大的出入。他相信随着两岸间的不断往来,彼此间会增进了解和信任,消除隔阂,建立共识。吴哲朗今天离京去西安。


第4版(政治·法律·社会)
专栏:民族地区纪行

  硝厂沟的年轻人
  本报记者 邹大毅
听说来了北京的客人,硝厂沟像开了锅似的,幢幢竹楼里都站出人来,挤到了那从未见过的越野车跟前。来得最多的,是年轻人;服装最花哨的,也是年轻人。小伙子们大都穿着时髦的流行服装,姑娘们则一律穿着艳丽的德昂族服装:头上缠满了银制的和料器的小珠,脑后还垂下一束色彩艳丽的玻璃珠串子和穗子,上身穿着颜色鲜艳的紧身短褂,镶了两块红色前襟,下身是家庭编织的黑底红线条布做的筒裙,腰间还箍了几道藤篾圈。往一起一站,就跟一群蝴蝶似的。
在老社长姚老四的竹楼里,我提出想和年轻人“冲冲壳子”
(云南把“聊天”叫做“冲壳子”)。老社长出去不一会功夫,呼啦就上来了一群年轻人,坐了满满一屋。有趣的是,男女分坐火塘两边,绝不混杂,就和他们平时唱调子的阵势一样。
我看这么多人,心里有些犯怵:要是七嘴八舌起来,一个翻译怎么顾得过来?没想到,话匣子一打开,人人都会说汉话,还会普通话呢!
这硝厂沟村,离南伞镇4公里地,南伞镇离镇康县城有46公里。村子西边紧贴着中缅边界线,算得上最边沿的村庄了。
3个挤在一起的姑娘时而耳语,时而悄悄地笑。看得出来,其中一个有点威望。一问,果然,她是这个村的妇联主任,叫王新芹,才18岁。
“嗬,这么年轻就当‘官’了!”看她那么大方,我也放松了。
“大家选的嘛!”她也很随便。
听她介绍,村里光年轻妇女就有七八十个。
“她们在村里的地位怎么样?”我想起了她们腰间那一圈一圈的藤篾腰箍。据说那表示男人们对她们的管束。
“啊,妇女们的活可多了。要在家织筒裙,缝衣服,还要舂米、挑水、挑柴、做饭。”
“做这么多活,是不是有点欺侮妇女?”
“不是的。这本来就是妇女应该做的。男人们也有男的活路。”
硝厂沟的姑娘们还有一番乐趣,那就是晚上和村里的小伙子们一起唱调子。
王新芹当然也不例外。除了生产、娱乐,她还多了一副社会工作的担子。村里有人结婚,她要帮着张罗婚事;有两口子闹架,她要劝说;有闹离婚或包办婚姻的,她还得出面做工作。
一个小伙子把带来的吉他拨弄了一下,“叮咚”,哦,小伙子们该是等不及了吧。该和他们“冲冲”了。看那一溜小伙子,个个都挺精神。一问,年龄全在十八九岁,只是,他们大多是初小文化程度。问为何不继续上学,他们一个腔回答说:“要在家里做活路!”
也难怪,硝厂沟有200亩水田、300亩旱谷地,还种了150亩甘蔗,全村400挂零的人口,只有一半的劳动力。这些精壮小伙子不干,谁干呢?当然,村小只办到初小为止也是个原因。上高小就要到南伞镇上去,来回也不方便。于是,读到三四年级便算到顶了。
我身边有个小伙子,长得敦敦实实的,圆脸上总是挂着憨厚的笑容。一问,又问着了,这位就是硝厂沟团支部书记王玉忠。
小王介绍,村里的文化生活是比较贫乏的。于是,4公里外的南伞镇就成了硝厂沟年轻人的乐园了。那里有电视、录像。从村里走小路,半个多钟头就到了。一到晚上,村里的年轻人就成群结队往南伞镇去。就连习惯晚间不出门的姑娘也冲破了禁忌。
硝厂沟的年轻人已经不满足于他们祖辈那样只在宗教节日里跳跳民族舞蹈、唱唱“别杆朵”,来陈述民族古老的渊源和祈求上天保佑粮食丰收了。但是现实与愿望的矛盾造成了他们心中的苦衷。小王告诉我,这几年村里的日子好过了,但年轻人总感到不满足。他们想多干一门活路,但是缺文化、缺技能;他们想多学点东西,但是基础低、知识浅。于是,跳民族舞、看电视、弹吉他、唱调子,既是他们些微的消遣,又是他们苦恼的排遣。
竹楼外忽然响起了“嘭!嘭!”的象脚鼓声和铓锣声。“快,跳舞去!”竹楼里的年轻人忽啦一下子,都奔出了竹楼。看着那在寨边大榕树下跳着粗犷的民族舞的年轻人,我心中默默地念叨:硝厂沟的年轻人,祝你们的生活越来越美好。(附图片)
  云南的德昂族姑娘。曾理摄


第4版(政治·法律·社会)
专栏:

海军陆战旅两栖侦察队员在苦练功夫。瞧,七八块砖顶在头上,一锤砸下去若无其事,我们的战士多英武。新华社记者 黄彩虹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