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8年7月19日人民日报 第1版

第1版(要闻)
专栏:

  提倡“为官一场,造福一方”
  甘肃省下决心铲除“内耗”公害
本报兰州7月19日电 记者张述圣、李而亮报道:省委书记李子奇、省长贾志杰在日前结束的甘肃全省工作会议上,历数本省存在的“内耗”现象,要求省、地、县三级党政领导干部,把手中的权力用在发展社会生产力上,用在为人民谋福利上。为官一场,造福一方,办成几件为人民称道的事情。
改革开放中一度步履维艰的甘肃省,在对过去深刻反思与现实严峻挑战中认识到,各个工作环节中的“内耗”现象,已经成了阻碍生产力发展、滞缓甘肃省改革开放、脱贫致富步伐的重要因素。省负责人提到,这些年,甘肃省曾推出过一些很有甘肃特色的改革措施,都是墙里开花墙外红,省外干得轰轰烈烈,省内却形不成大气候。追寻问题的根源,都能从“内耗”中找到原因。
省的领导同志历数了“内耗”的种种表现:有些班子内部不团结,互相拆台、互相告状,闹得谁也干不成事,不把精力用在工作上,而是耗在人事关系上;工作环节阻塞、渠道不畅,多方扯皮,条块摩擦,贻误了振兴甘肃经济的大好时机;经常发生小红头文件管住大红头文件,白头文件管住红头文件,下一级管住上一级的事情。一件好事,厅长通了,处长不通,照样办不成;处长通了,经办人员不通,照样磕磕碰碰;这家通了,那家不通,仍然寸步难行。这两年,经济计划会开得比较早,但有的计划、资金、贷款、材料迟迟下不到基层,争取来的时间被扯皮消磨掉了。早安排没有带来早落实、早见效。
省的负责人说:要振兴甘肃经济,铲除“内耗”这一“公害”,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时候。对那些搞“内耗”的人,要批评教育,坚持不改的要采取必要的组织措施。为了减少来自体制内部的摩擦、扯皮而造成的“内耗”,省政府相应提出一些措施:一、下决心砍掉一些不必要的中间环节,进一步改革资金分配、物资管理体制,把省级部门从管人、管钱、管物的微观职能中解放出来;二、急需解决的重大问题或有关方面争议比较大的问题,采取“三堂会审”、联合办公的办法,当场拍板、签字盖章、见章放行;三、增大政府工作透明度和开放程度。省委、省政府的决策,力争乘“直达快车”,原原本本传达到基层,减少在各个中间环节的“损耗”。


第1版(要闻)
专栏:

  大城市提高整体经济效益的根本途径
  上海市府向区政府全面放权
  市级机构职能转变基层积极性高涨各项工作进入新轨道
本报上海电 记者章世鸿报道:今年以来,上海市委、市政府采取一项果断措施,改变政府的运行机制,向全市十二个区级政府实行全面放权,并且真正做到责、权、利统一。各区对此举反映强烈。许多区长说:“现在,区级政府是真正名副其实的一级政府,我们虽然感到担子很重,但觉得大有奔头。”
上海这几年虽然在逐步向下放权,但步子不大,各区的主动性仍很难发挥。今年全市实行财政承包,给全面放权创造了条件。市府把此作为头等大事来抓。市长朱熔基再三指出:“一个大城市光由市级少数人来管是管不好的。要让十二个区的区长都来分担市长工作,他们都是副市长,他们更接近基层,将比我们管得更好!”上海这次放权的特点是全面配套,比较彻底,凡能放的统统放下去。其主要内容如下:
各区实行核定基数、财政包干。为此,进一步扩大了固定资产审批权限。计划物资也下放给区管理。
扩大外贸自主权。区属单位500万美元以下的外贸项目或利用外资项目,由区审批,产品可自由委托外贸企业代理出口。来料加工装配的审批权下放到区。放宽、简化外汇管理手续。
商业的财权与管理权,由原属市商业公司下放到各区商业部门。
劳动工资基数、新增劳动力计划指标、劳动力流动均由区劳动局按政策审批。
城市规划、土地管理、城市综合开发、房产管理等权力也下放给区。对区属旧式公房可自行出售、拍卖、改建和翻建。
集体企业的产品定价、利用外资、企业分配、劳保福利等权力由市集体事业办公室下放给区。
在编制、人事、物价管理等方面也相应全部向区放权。
全面放权以后,市级各部门的主要职能是监督、引导、协调、服务,大大有利于克服官僚主义。区级政府现在“分权明责”,充分发挥了区级政权的功能和潜力。
当前,各区正在制定规划,理顺机构,开拓财源,改善环境。黄浦区正在编制本区城市建设的规划,将重振南京路商业街雄风。南市区将重点建设豫园(城隍庙)旅游区,并扩大国外闻名的小商品出口贸易。


第1版(要闻)
专栏:

  为推行国家公务员制度作准备
  国家公务员制度培训班开学
本报北京7月19日讯 记者王礼明报道:人事部举办的“国家公务员制度培训班”于今天下午在中国人民大学举行开学典礼。参加培训班的有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的人事厅局长,国务院各部委、直属局的人事厅局长,共106人。举办培训班的目的,主要是为推行国家公务员制度作准备,讨论《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草案。人事部长赵东宛、中国人民大学校长袁宝华在开学典礼上讲了话。
赵东宛说,国务院领导很关心这期培训班。李鹏总理7月5日曾指示,要把《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草案交给这期培训班的学员讨论和提出意见。我们这期培训班将主要学习《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及其配套的法规和制度。遵照党中央和国务院指示,我们要抓紧组织制定《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及其急需的配套法规。现在,《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草案,已经修改第15稿,并正在继续征求有关方面意见;14个与《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配套的法规也已起草出6个草案,正在修改完善中。


第1版(要闻)
专栏:

  统管全国标准化和计量质量监督
  新组建的国家技术监督局成立
本报北京7月19日讯 按照国务院机构改革方针,经过两个多月的筹备,新组建的国家技术监督局运行机制已确定,今日在北京正式成立。
国家技术监督局是在撤销原国家标准局、国家计量局后组建的,是国务院统一管理和组织协调全国标准化、计量和质量监督工作的一个职能部门。近几年来,我国标准化、计量和质量监督工作虽然取得很大成绩,但是,还存在机构重叠、力量分散、效率不高等问题,不再适应改革开放形势的发展。国家技术监督局成立以后,将着重抓的工作是:做好职能转变工作,加强宏观管理和间接调控;建立和健全有关法规体系;强化技术检测手段;通过教育宣传工作,提高全民族的质量意识。
国务委员宋健出席了成立大会并讲了话。他指出,目前我国的政治经济体制改革已进入新的阶段,面临着建立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新秩序的紧迫任务,政府必须提高对宏观经济活动的调节控制能力,建立完善法规体系和监督体系,具有重大意义。技术监督局要适应国内外大市场商品经济的需要,加强标准规范、计量技术、质量监督管理等基础工作,逐步建立起国家技术监督体系,为提高社会经济效益服务,为促进技术进步服务,为建立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新秩序服务。他提出,要加强国家技术立法和监督工作的权威性,并发挥社会和舆论监督作用,保护国家、企业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宋健还指出,国家技术监督局要把提高产品质量工作放在重要位置上,对生产低劣产品、假冒商品的企业和个人,要严厉查处。


第1版(要闻)
专栏:

  保护人民检举揭发的权利
  本报评论员
本报今天发表的《是事实,不是诬告》这篇通讯揭露出来的问题是严重的。值得庆幸的是,冲破重重阻力,桑植县林业局长谷臣举挪用育林基金的事实,终于在中央的干预下由湖南省审计局派出的审计组查清了。但是,人们却为上书中央揭发问题的“桑植一干部”捏了一把汗,试想,如果各级领导部门轻信了州县联合调查组违背事实的报告,如果没有国务院领导同志及时明确的指示,没有中共湖南省委、省政府的支持,事情的结局又将如何呢?
按照常理,在经济上查清谷臣举等人挪用育林基金的问题并不困难,但为什么调查的过程却经历了这么多曲折?为什么敢于揭发违法乱纪现象的群众险些反坐“诬告”之罪,而对挪用育林基金负有直接责任的谷臣举却至今尚未做出处理呢?根本原因在于谷臣举与当地一些干部凭借手中的权力互相利用,结成了一张纵横交错的关系网。而揭发人之所以极力要求保密,某些知情人不敢出具证言,也都是因为忌惮这张网的可怕威力。由此可见,如果不能痛下决心坚决割除“官官相护”这个带有封建毒素的肿瘤,我们的党和政府就难以达到为政清廉,就会失去人民群众的信任。
赵紫阳同志最近指出:“在解决党政干部廉洁问题上,信访工作应该和可以发挥更大的作用”。怎么发挥这种作用呢?从“桑植一干部”检举案中可以看到,最重要的一条就是要保护人民群众检举揭发的权利。如果我们不能保护检举揭发的群众不受打击报复,谁还敢来检举?谁还敢来揭发?为了保护群众,同时也防止少数坏人利用告状诬陷好人、制造混乱,这就需要建立一套科学严密的信访工作机制,保证调查工作的客观性、真实性。以谷臣举这个案件为例,对同一件事,可以因调查者和调查方法的不同而得出截然相反的结论。因此,必须在制度上明确调查人员的组成、权限和责任,在调查方法上,应排除偏见,出以公心,真正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重事实,重证据,在全面掌握情况的基础上得出正确的结论。如同揭发者对于举报的事实、被调查者对于出具的证言要负法律责任一样,调查人员对调查结果也应负法律责任。
当前处理信访问题应当注意的是,个别领导人利用权力、盗用组织名义破坏调查工作,参与打击报复。在谷臣举一案中,当地州县联合调查组不负责任的调查和个别领导的包庇袒护之所以对查清事实起到了严重的干扰作用,其重要原因之一就是所有这一切都是打着组织的旗号进行的。鉴于此,在遇有因群众揭发上级违法乱纪而发生“个人”和“组织”的矛盾时,应当特别注意甄别事实,慎重从事,防止伤害群众,制造新的冤案。对个别案例中以组织出面发生的集体违纪事件,更要严加查处。
在一场破坏还是维护国家法纪尊严的较量中,“桑植一干部”得到了支持,他的勇敢揭发、信访部门认真对待群众来信以及湖南省审计局派出的审计组排除干扰坚持原则所做的工作,应该得到社会的尊敬。而对那些至今仍然以各种借口对谷臣举不做严肃处理的个别领导干部,人们有理由问一问:究竟有什么难言之隐?


第1版(要闻)
专栏:

  外交部发言人发表谈话
  欢迎伊朗接受安理会598号决议
  希望两伊尽早结束旷日持久的战争
新华社北京7月19日电 我国外交部发言人今天发表谈话,对伊朗正式宣布接受联合国安理会598号决议表示欢迎。谈话全文如下:
“中国政府对伊朗正式宣布接受联合国安理会598号决议表示欢迎,我们认为伊朗方面的这一立场对结束旷日持久的两伊战争是有益的。我们希望有关各方同联合国秘书长密切合作,使该决议尽快得到实施,以尽早结束这场战争。我们支持联合国秘书长为实现这一目的而作出的持续不断的努力。”


第1版(要闻)
专栏:

  李先念会见美国客人
新华社北京7月19日电 全国政协主席李先念今天下午在人民大会堂会见了美国亨利·卢斯基金会会长亨利·卢斯第三和基金会董事会的其他成员。
亨利·卢斯第三向李先念介绍了基金会近几年来的活动。
李先念赞扬基金会为促进国际间文化、教育、科技交流所作出的贡献。
他说,总的说来,中美关系近几年来是平稳的,双方都希望搞得好一些。
美国客人是前来参加基金会于7月13日至20日在北京举办的卢斯学者讨论会的。
基金会创建于1936年,其宗旨是研究亚洲、增进亚洲和美国之间的了解。
1980年以来,基金会逐步重视与中国的交流,曾先后拨款2200万美元,资助中国学者赴美进行研究工作。


第1版(要闻)
专栏:

  歌唱大师多明戈在人大会堂首演
  胡启立等同万名观众报以热烈掌声
本报北京七月十九日讯 记者陈原报道:我国观众久已仰慕的普拉契多·多明戈今晚在人民大会堂以“一代歌王”的耀人光彩,博得了万名观众一次次经久不息的掌声。多明戈在访华首场演出中,是以西班牙萨苏埃拉精英团的特邀演唱家身份登上舞台的。他和萨苏埃拉精英团的艺术家们一同表演了传统的西班牙歌舞剧目,使首都观众一览西班牙古老艺术的风貌。
胡启立、李铁映、芮杏文、阎明复、习仲勋、王蒙等观看了演出,并与多明戈和萨苏埃拉精英团团长何塞·塔马约等西班牙艺术家热情交谈。
多明戈这位当代歌坛大师在今晚的舞台上扮演了八位形象、性情不同的萨苏埃拉剧中人物,时而是一个宽厚的农夫,时而是个多情的恋人;时而纵情高歌,时而忧伤地一吐衷肠。各种艺术形象在他的声音处理下、情感塑造中,既丰满又凝重,扣人心弦。
萨苏埃拉是西班牙戏剧中最古老又最活泼的剧种,通过音乐、歌曲、说白表现剧情。由杰出的戏剧家何塞·塔马约率领的近百人的萨苏埃拉精英团带给中国观众的十九个节目,是从一百多个萨苏埃拉剧中精选而出的。
演出结束后,场上出现了万人欢呼的动人场面,观众谁也不愿散去,不断击掌呼唤,多明戈和萨苏埃拉精英团的艺术家不得不继续加演了五、六个节目,延长了二十分钟左右。
多明戈一九四一年生于西班牙的一个音乐世家,十六岁就在墨西哥国家歌剧院演唱歌剧。近三十年他在二千多场演出中扮演了八十多个角色,被誉为当代“歌剧之王”。


第1版(要闻)
专栏:

  不响锣鼓鞭炮 不邀四方宾客 不请领导助威
西安大厦集团在新闻发布会上宣告成立
本报西安7月19日电 记者孟西安报道:不响锣鼓鞭炮,不邀四方宾客,不请领导助威,面对中央和地方20多名新闻记者,董事长和总经理郑重宣布:西安人民大厦集团正式成立。这是记者18日下午参加的一次别开生面的开业庆典。
西安人民大厦集团,是由著名的大型宾馆——西安人民大厦、国宾馆陕西宾馆、止园饭店和迎宾汽车公司、西京旅行社等5个单位,在自愿互利的基础上,联营组建的全民所有制企业集团。这个集团把旅行社、宾馆、饭店和汽车公司融为一体,配套成龙,是西安一家实力雄厚的为旅游服务的经济实体。
集团董事长和总经理说,如果把省上和各厅、局领导、西安和外省同行业的有关代表请来,加上工商、税务、公安、物价、卫生、防疫、交通、街道等“关系户”们请来,少算也得400多人;再加上海外来的客人和服务、工作人员,人就更多了。吃住、宴请、礼品、参观,满打满算,没有十万多元拿不下来。大家一致认为,企业的兴旺,既不能靠权力来保证,也不能靠耍花架子来赚钱,要靠科学管理,精打细算,以优质服务取得信誉。董事会决定:用最简便、最实效的方式——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告集团成立。


第1版(要闻)
专栏:

  是事实,不是诬告
  新华社记者 邹爱国 新华社通讯员 姚杏泉

  1987年1月15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信访局办信同志拆开一封群众来信,看到信右上角有两行小字“请保密,否则日子不好过”。
这封寄给中共中央书记处的署名来信,反映的是湖南省桑植县林业局局长谷臣举挪用育林基金17万余元的问题。信中列举了谷臣举挪用占用育林基金建办公楼、修建高级招待所、垫付私人建房款以及铺张浪费、砍伐自然保护区林木出售等五个方面的问题。来信很快被摘登在中办国办信访局的《群众反映》上,为了保护来信人,署名为:“桑植一干部”。
这期《群众反映》一发出,立刻引起领导同志的重视。国务院秘书长陈俊生批给国家审计署查办。湖南省省长熊清泉要求省林业厅会同湘西自治州政府严肃查处。
不久,由湘西州林业局和桑植县负责人率领的七人调查组来到桑植县林业局。
调查组一到桑植就宣布,他们只负责查核来信反映的五个问题,其它的事一概不涉及。在调查中,调查对象是由谷臣举等人安排的。担任调查乱砍乱伐问题的竟是林业局办公室主任。每当被调查人谈到林业局和谷臣举等人的其他问题时,得到的回答是:“你讲的超出了范围”;“你不要有意找茬儿”;“干工作还能不出错”。
调查组1987年3月10日开始工作,3月17日便宣告调查结束,结论是:“来信反映的五大问题与事实不符,应予全部否定。”调查组向县委汇报后,县委表示:“调查实事求是,我们同意”。
可是,调查组的结论一宣布,人们议论纷纷:“问题明摆着,怎么会是与事实不符?”“到底有后台呀,没能告下。”“看来写信人没有好日子过了!”
  二
  1987年3月17日,州县调查组在桑植县林业局召开了调查情况通报会。调查组组长高长生首先介绍说:“从各方情况看,桑植一干部写信给中央反映谷臣举同志挪用育林基金17万余元的问题,并非事实,应予全部否定。”
他话音刚落,林业局纪检组组长兼办公室主任接着发言,要求追究写信人“诬告”罪。紧接着,林业局副局长、办公室副主任等七人相继发言,表示响应。有的说,写信人“为了个人私利,陷害同志”;有的说,“这是一种资产阶级自由化的倾向”;有的说,“树欲静而风不止,不追查诬告就不得安宁”……谷臣举也发言说:“事实充分证明反映情况是假,打击陷害是真,如果任此风盛行,后果不堪设想。我要求组织上对诬告的这个人给予党纪国法处理,否则我将自动辞去林业局长的职务。”
4月13日,一份桑植县林业局的红头文件寄到了中办国办信访局。报告写道:“为了挽回损失,教育人民,维护党的实事求是的原则,广大林业职工强烈要求追查陷害人的诬告罪”。与此同时,中纪委也收到一份桑植县林业局纪检组的报告。报告说:“向中央写信的人,属于诬告,抱有个人成见,弄虚作假,败坏党风,影响安定团结,影响改革创新,影响四化建设”;“根据党纪国法,群众强烈要求,本人申诉,请退回信件,以便严肃处理。”
根据处理群众来信的原则和了解的情况,中办国办信访局指出,桑植县林业局要求退回来信并追究写信人诬告罪的做法不妥,应予制止。中纪委也明确表示:“不同意将桑植县一干部的来信定为诬告信,桑植县林业局的做法是错误的。”
日前,记者在长沙问谷臣举等人,有没有以林业局纪检组的名义给中纪委、省纪委写信要求“追查诬告”、“退回来信”时,他们竟矢口否认。

  国家审计署没有轻信州县联合调查组的调查报告,仍然要求湖南省审计局会同有关方面前往桑植进行审计调查。在中共湖南省委、省人民政府的支持下,一个由湖南省审计局、林业厅、湘西自治州委组成的10人联合审计组来到了桑植。
审计组在调查中遇到重重阻力:他们在哪儿刚找到知情人,哪儿就有人对知情人家属进行威胁,吓得知情人家属跑来到审计组同志面前,请求他们不要再谈了。有的上午刚谈了情况,下午就说上午谈的不算数。有的介绍情况后,审计组要他写个材料,他连忙说:“材料我不敢写,他上面有人,惹不起。”
经过23天的紧张工作,审计组先后调查了近百人次,取得了100多份调查材料,终于弄清了事实真相:谷臣举等人违反规定,挤占挪用林业专项资金不是17万余元,而是30多万元。
调查结束后,审计组的同志与桑植县委、县政府的领导同志交换了意见。他们提出:“桑植一干部向中央反映的林业局挪用育林基金的问题,除在个别情节和金额数量上有出入外,基本属实,并不是无中生有,更不是诬告。就五个问题总体而言,认定与事实不符,是不恰当的”;“林业局发出的关于要求追查桑植县一干部诬告罪的报告是错误的。”审计组还特别介绍了桑植县林业局存在的一些其它问题,如搞计划外基本建设;内控不严,财会工作较乱;缺乏民主作风,抵制上级批评,压制群众意见等。
不料,当审计组主审杨惠问县委书记有什么意见时,他说:“我不好表态,我第一次已经表态了,这次如果我再说你们是实事求是的,我就自己打自己嘴巴了。”审计组在湘西自治州首府吉首还看到一份来自桑植县的文件:“根据审计结果,我们认为结论为:事出有因,出入很大为妥。”
  四
在上级组织的有力支持下,审计组在调查报告中提出:“桑植县林业局挤占挪用育林基金并非初犯,而是一犯再犯,建议将此问题通报全省”;“县林业局主要领导对林业局所存在的问题负有直接领导责任”;“在3月17日情况通报会上向写信人施加压力是错误的”;对此,有关同志“应作出深刻检查,建议根据其态度,给予必要的党纪、政纪处分。”
不久,关于桑植县林业局挤占挪用育林资金的通报发出了。湖南省委、省政府也责成湘西州委督促桑植县委、县政府认真落实报告提出的各项处理意见。
然而,通报发出6个月之后,来自桑植的消息使人吃惊:那个当初表示不定来信人“诬告”就自动辞职的谷臣举仍然坐在县林业局长的位置上,未受到任何处分。更有甚者,县政府一位领导还多次在会上赞扬“谷臣举是个好干部”,并说,“对待告状,我们的态度是:不听、不怕、不理。”
为什么不处理谷臣举?记者看到桑植县委、县政府今年3月13日给湘西自治州委的报告。他们的理由是:谷臣举“认错态度好,改错决心大”。报告说,“谷臣举本人没有重大问题”,他只是对“局里工作中出现的一些问题负有一定的领导责任”。
我们在桑植还了解到这样一点情况:手中掌握木材权力的谷臣举曾批给几个县领导一批木材,数量40立方米、20立方米不等。至于逢年过节,礼品也是少不了的。据介绍,在谷臣举的送礼单上,有茶油、天麻、绿豆,还有香烟、白酒等等。
据悉,中共湖南省委最近已决定彻底查处桑植县林业局的严重问题;桑植县人大也准备就群众反映的有关谷臣举包庇投机倒把分子、行贿受贿等问题进行专题调查。无疑,一切违反党纪国法的人和事都将受到严肃查处,桑植县林业局的问题也绝不会例外。(本报有删节)


第1版(要闻)
专栏:今日谈

  “报微言轻”何时休
  林家旭
某市在经济工作中不大重视早就享誉世界的传统产品的生产,对此市报曾刊出建议和批评文章,市领导不是置若罔闻,就是不准报纸刊登。事有凑巧,《人民日报》的记者到了那里,把这个问题在报上捅了出来,市里领导这才急起来,把这篇文章复印,逐级批示,承认自己听到了警钟。
诚然,该市领导终于觉醒,并采取措施纠正偏差,这是好事。但是,事情却使人深思。如果不是《人民日报》予以批评,他们能震动吗?能认真检查自己吗?为什么同样的问题,不同的报纸提的效果,差异竟这么大呢?常说“人微言轻”,这真是“报微言轻”了。我们这么一个大国,几千个县市,如果什么事都要中央党报批评才算数,那得何时才轮上一次,那将贻误多少工作啊!
地方报纸也是人民的喉舌,也是舆论监督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的各级领导再不要以报的大小来论言之轻重,而要善于通过各种舆论工具倾听群众的心声,发现自己的不足,这样才能对工作大有裨益。


第1版(要闻)
专栏:

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重视职工技术教育,办了职工大学、高等专科学校和中等技术学校,系统地培养中高等专业技术人才。这是学员在上英语听力课。
刘叶摄(新华社稿)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