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8年7月18日人民日报 第7版

第7版(国际)
专栏:

  又依赖 又摩擦
  ——南朝鲜同日本的“贸易战”
  曾颜
从60年代中期开始,南朝鲜和日本之间的贸易额一直保持着急剧增长的势头。据统计,1965年南朝鲜对日进出口总额仅2亿多美元,至1986年则达15.2亿美元。1980年以来,南朝鲜对日进出口在外贸总额中所占比率分别为22—26%和13—17%。现在,日本已成为南朝鲜仅次于美国的第2位贸易伙伴,而南朝鲜则是日本第3位出口对象地区和第9位进口对象地区。
以发展“出口主导型”经济为特征的南朝鲜,由于资源贫乏,工业基础脆弱,扩大出口商品生产的船高势必以增加进口的水涨为依托。日本机械设备工艺先进,原材料和零部件供货充裕及时,注意售后服务,加以地理上邻近,南朝鲜在生产资料和中间原材料方面对日本自然形成一种牢固的依赖关系。据统计,南朝鲜所需外资的47%、引进技术的55%以上、进口市场的25%左右和出口市场的15%左右,都要仰仗日本。由此可见南朝鲜经济对日本经济依赖程度之大,“一旦割断南朝鲜与日本的经济联系,将使南朝鲜经济处于全面瘫痪的境地”,看来这并非夸大其词。
另一方面,南朝鲜对日出口一直处于不利地位。多年来,对日出口偏重于以消费资料为中心的轻工业产品和农水产等初级产品。进入70年代以后,重化工业产品的比重有所上升。但轻工业产品仍大大高于重化工业产品,而且重化工业产品多属初级加工品。加以有些产品质次价高,因而缺乏竞争力。直到70年代末期以后,一些重化工业产品才开始崭露头角,但碰到了日本的关税和非关税壁垒。日本的平均关税率为3%,而对南朝鲜大宗进口商品的平均关税率则为7—9%,而且对南朝鲜商品还要实行各种直接间接的限制,使受限制商品的比率高于46%的世界平均受限率。在这种情况下,南朝鲜常常只好望岛兴叹。
在技术转让方面,日本常常提供先进技术少,标准化或过时的技术多;核心的综合性技术少,零散技术多。即使提供,多半要附加苛刻的条件。日本这样做,是因为对南朝鲜的拚命追赶产生了危机感。80年代以来,南朝鲜的钢铁、吉普车、家用电器相继打入日本市场。南朝鲜的造船订货量已仅次于日本居世界第二位,黑白电视机产量超过日本名列世界榜首,彩色电视机产量紧追美日居世界第三位,并在美国市场对日本构成威胁,轿车销量在加拿大市场已超过日本。当年曾经用美国的技术转而压倒美国的日本,自然不愿意看到若干年后在日本和南朝鲜之间出现类似情况。
从日本进口的增加与对日出口的不利,使南朝鲜对日贸易逆差不断扩大。从1965年至1987年上半年,对日贸易赤字累计达414亿美元。而且在总逆差中的比率有增无减,1980年至1984年高达85.8%。对此,一些南朝鲜人甚至抱怨说:“我们辛辛苦苦地干,都给日本忙活了。”这样,对日逆差慢性化和引进技术受阻就成为双方经常发生摩擦的两大难题。
近年来,南朝鲜为阻止对日贸易逆差的继续和促进日本在技术转让上改变态度,采取了种种对策。主要是:一、全面开展对日交涉。从官方到民间,从经济界到舆论界,互相配合,彼此呼应,对日本发动宣传攻势,目的是让日本认识到,南朝鲜对日本来说,历史上是受害的,安全上是重要的,经济上是有利的,实力上是悬殊的,借以解除日本的担心,增加帮助南朝鲜发展经济的“责任感”。二、改变出口商品结构,迫使日本开放市场,加强对日出口。三、在促进产业结构高级化的同时,同日本在产业结构上进行协调,以避免“撞车”。四、重视独立的技术开发,实行零部件的“国产化”和进口的多边化,以减少对日本的依赖。在南朝鲜的强大攻势面前,日本在某些问题上虽作了一些让步,但仍不肯放弃原有的阵地。
尽管日本报纸宣称南朝鲜和日本已进入“竞争性共处时代”,但是南朝鲜要想完全摆脱对日本的依赖是困难的。可以说,南朝鲜在对日贸易中又依赖又摩擦的局面,在短期内难望出现根本的改观。


第7版(国际)
专栏:

  日本投资开始转向拉美
  管彦忠
日本正在实施一项长远战略:向拉丁美洲增加投资,开拓新的市场,既为它的巨额外贸盈余寻求出路,同时确保本国工业发展所需要的燃料和原料。据报道,日本对第三世界国家的资本输出中,拉美已占第一位,超过亚洲,这一变化引起国际经济界的注目。
对产油国委内瑞拉,日本将提供大量贷款和股份投资。今年3月,日本政府为此已拨款5亿美元,日本官员认为,在委投资的可行性项目比较多。日本的私营企业已打进委内瑞拉炼铝、电讯、石油化工和钢铁等工业部门,至今,日本贷款已占委内瑞拉公共外债的17%,达42.5亿美元。日本已成为委内瑞拉第四大进口国和第三大出口国,1987年两国贸易额达8.6亿美元。
墨西哥北部与美国接壤的边境地区引起日本厂商日益浓厚的兴趣。近两三年,日本的日立、松下、索尼等企业已在墨美边境地区设立了30多个工厂,1986年雇用劳工30万人,生产廉价而有竞争力的产品就近输往美国,引起了美国国会和商界的注意。日本还将为墨西哥太平洋沿岸计划提供10亿美元的贷款,主要用于扩建和完善墨一些主要石油产地到太平洋港口的输油设施。大部分贷款用原油支付,目前墨西哥每天向日本出口原油18万桶。1986年日本曾投资1.42亿美元在墨西哥购买工厂、地产及其它资产,1986年,日本已在135家墨西哥企业中拥有资本,它是墨西哥第二大贸易伙伴。
日本在巴西的投资,仅次于美国和联邦德国而名列第三,1986年底达25.85亿美元。为了缓解日本市场硅铁供不应求、价格不断上涨的状况,日本三菱株式会社和三井株式会社出资与巴西一硅铁厂家联营生产硅铁,年产5万吨左右,预计这将可源源不断供应日本各大钢铁厂。
在美洲南角,日本在阿根廷的直接投资达1.51亿美元,拥有27家独资或合资企业。去年10月,日本三菱重工业公司、日本钢管公司与智利冶金工业公司签署协议,日方投资1亿美元,在智利瓦奇帕托市建立一座年产50万吨焦炭的焦化厂,预计3年内完工。目前日本厂商在智利兴办的独资或合资企业有19家。
日本将投资转向拉美地区,主要目的是确保该地区成为日本工业的燃料和原料的供应地,同时推销它的制成品。拉美国家的石油、铝、铜、铁砂、咖啡和粮食等都是日本的主要进口商品。资源丰富的拉美在日本的“资源外交”格局中开始占有较重要的地位。
日本在加强对外经济活动中,经常以政府的资本输出来推动私人资本输出和商品出口,有些重要项目往往是国家与私人企业共同投资。去年4月,日本政府宣布计划在今后3年内向拉美债务国提供300亿美元贷款,此举受到美国和拉美国家的欢迎。在此之前,日本28家银行组成的金融财团决定出资折价购买拉美国家欠日本各银行的全部债务300多亿美元,并转为在当地投资。这一计划得到了日本政府的赞助,政府将通过减免税收等方式给予补贴。这些事实表明,日本正采取重要的战略行动,决心进一步占领拉美这个巨大的海外市场。
这些年来,拉美国家在调整和发展经济过程中,力求实现资金来源和出口市场的多样化。拉美国家注意到,日本作为工业、贸易和金融大国,能为拉美提供它所需要的金融资本、制成品和先进技术,因而加强同日本的经济关系对双方都是有利的。


第7版(国际)
专栏:

  沙特表示遵守欧佩克石油产量配额
  北海石油价格下跌
据新华社北京电 利雅得消息,沙特阿拉伯石油大臣纳齐尔13日发表声明重申,沙特坚持遵守石油输出国组织(欧佩克)给它规定的产量配额。
纳齐尔的声明是针对路透社12日从东京传出的关于沙特的一则谣传而发表的。这个谣传说,沙特最近同英国达成的今后10年购买价值达170亿美元英国军火协议同沙特增加石油产量密切相关。这一谣传立即导致世界现货油价下滑。
纳齐尔说:“沙特—英国军火交易与沙特石油产量之间没有任何联系。”
据新华社伦敦电 世界石油市场供过于求使得12日伦敦市场上北海石油的价格下跌到每桶14美元。
北海石油售价如此之低是自今年3月份以来的第一次。当时,北海石油的售价曾跌至每桶13.95美元。


第7版(国际)
专栏:

  美商业银行再次提高优惠利率
据新华社纽约电 美国花旗银行等商业银行,14日相继宣布将优惠利率由9%提到9.5%。在去年10月股市暴跌前,美国商业银行的最高优惠利率为9.25%。
这是美国今年来第二次提高优惠利率。今年5月11日,美国商业银行将优惠利率由8.5%提到9%。
据分析,美国这次提高优惠利率的目的,是要在今年下半年将其经济的年增长率降到2%至2.5%。


第7版(国际)
专栏:

  两个德国将加强环境保护合作
据新华社柏林电 联邦德国环境保护部部长托普费尔13日在结束对民主德国为期4天的访问时说,两个德国在环境保护方面的合作将得到加强。
托普费尔是第一位访问民主德国的西德环保部长。他在临行前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说,这是一次注重实际、在各方面都很有益处的访问。通过这次访问,双方商定了一系列使两个德国环保协议具体化的项目,其中包括保护空气清洁、减少森林危害。


第7版(国际)
专栏:

  日本对南非贸易额有增无减
据新华社东京电 据此间报纸最近报道,日本对南非的贸易额今年上半年比去年同期增加了13.3%,达21.5亿美元。
南非实行种族隔离政策,很多国家限制了与南非的贸易。据日本报纸报道,去年,日本是南非最大的贸易国,因此遭到很多国家的谴责,但是日本政府并没有采取有效的措施控制与南非的贸易。


第7版(国际)
专栏:

  欧共体理事会通过一项指令
  买卖企业股票须即提出报告
新华社布鲁塞尔电 (记者诸葛仓麟)欧洲共同体理事会最近以特定多数原则通过一项指令,规定购买和出让在证券市场注册企业大量股票后,应立即向该企业负责人和国家主管部门提出报告。
这是于今年7月1日接替西德就任共同体理事会主席国的希腊首次主持的部长理事会12国财长制定这项指令的,目的是使企业的股票持有者及时掌握本企业资本大进大出的信息,以防止企业资本变动过猛可能受到的冲击。
这项指令适用于持有共同体企业股票的欧洲人,也适用于共同体以外人士。
共同体理事会认为,向企业及时提供资本变动情况的信息将有助于投资者在投资或减少甚至取消投资方面作出抉择。理事会主席、希腊财政部长鲁梅利奥蒂斯说:这一法律文件的通过,将提高共同体企业股票购买和出让制度的透明度和有效性。
西德、荷兰和卢森堡对这一指令持保留态度,认为指令内容尚需进一步研究。
这项指令将在征得欧洲议会同意后由理事会正式通过。


第7版(国际)
专栏:

  日本气象厅长官认为
  人类活动造成全球性气候异常
日本气象厅长官菊池幸雄最近指出,时隔54年美国中西部出现严重干旱是全球性气候异常引起的。而全球性的气候异常则是由人类活动造成的。
菊池的这一观点发表在日本运输省月刊杂志上。
菊池认为,异常气候的特点是,先是广大地区的连年干旱,而后又雨量倍增,这样交替循环。造成气候异常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人类大量流入大城市。人口、产业集中的地方,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和热量。例如东京每年人为排入大气中的热量相当于1000万千升重油燃烧后产生的热量。这些二氧化碳和热量将使部分地区气温升高,从而造成全球性的气候异常。
他还指出,亚洲、非洲大陆的森林滥伐、烧荒耕种将加剧沙漠化进程,今后会导致撒哈拉大沙漠以南非洲国家的粮食危机。
(据新华社)


第7版(国际)
专栏:

  新西兰发明地震检测装置
  可在震灾前自动关闭机械
据惠灵顿报纸消息,新西兰科学家发明了一种特别的触发装置,它可以在地震袭击到来之前测定地震并且在破坏造成之前自动关闭机械以及燃料和输电线路。
这种触发装置大小如学生书包,是由固态设备有限公司研制的。据研制负责人乔治·琼斯说,当地震发生时,会产生两种冲击波——压力波和切变波。切变波的破坏性较大但比压力波传播得慢。这种触发装置的工作原理就是应用一个地震检波器在切变波到来之前数秒钟检测出压力波,并做出反应。


第7版(国际)
专栏:

  美国科学家发现
  大气层的移动使地球颤动
美国科学家发现,地球大气层的不断移动正在使地球颤动,就像一台载荷不平衡的洗衣机晃动一样。
据英国《自然》杂志报道,美国海军观测所的马歇尔·尤班克斯和其他科学家发现,过去三年来,这种颤动同环绕地球的大气压力的变化有关。气压的变化是由于大气层里的移动所引起的。这种移动非常轻微,只是正常大气层压力的百分之零点一至百分之零点三。美国科学家认为,这种移动似乎造成了地球的颤动。
尤班克斯说,大气层的移动通过改变地球表面的气压而影响地球。因为地球在其赤道部分突出出来,所以大气层的重量就不是准确地朝向地球中心,而是离开中心一点,从而把地球推离旋转轴。(据新华社)


第7版(国际)
专栏:

比利时厂家推出的铝制吸水、加热熨衣板。操作时,它不仅能加温,还能通过板上的小孔把衣服上的水吸干。
徐步摄(新华社稿)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