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8年7月17日人民日报 第2版

第2版(经济)
专栏:

  东北黑土地向人们亮出“黄牌”
  黑土厚度每年减少近一厘米
  二十年肥力下降三分之一
据新华社北京电 (记者马义、张民华、张广远)曾经是“肥得冒油”的东北黑土地,由于长期水土流失和经营管理不善,地力明显下降,有机质含量已由刚开垦时的8%至10%降到5%至1%。这片面积为1.5亿亩的黑土地已亮出“黄牌”。
据有关方面考察,这片黑土带水土流失量几乎与西北黄土高原水土流失量相当。黑土层上的黑土每年每公顷以100吨的速度流失,黑土厚度每年减少0.5至1厘米,是土壤允许侵蚀量的10倍,是成土速度的100倍。土壤有机质含量以每年1‰的速度下降。黑土地开垦20年肥力下降1/3。
黑土颗粒结构较好,通透性能强。然而,由于倚重化肥,轻视农家肥的投入,近几年,黑土不但变瘦,而且变硬,板结现象严重,保水、保肥、供水、供肥能力减弱。一项抽样调查表明,在黑龙江省,有一半以上的农户基本不施用农家肥料,亩施农肥在1000公斤以上的农户只占总数14.8%。通过施肥,补给土地的养分只有消耗量的一半。土壤有机质的归还率不到50%。土地越种越瘦。
记者在采访中看到,一些地方已开始注意到黑土地亮出的“黄牌”,并在探索有机肥与无机肥互补培肥地力的新途径。不少县、乡制订了《土地补偿制度》,鼓励农民积攒农肥、种植绿肥,培肥地力,养护祖宗留给我们的这片黑土地。
但是,促使黑土带逐渐变黄的诸多因素,还有待从整个国土保护的角度上进行全面规划和整治。


第2版(经济)
专栏:

  单一种粮没赚头 种粮大户何处走
  南士木自我投入综合开发探新路
本报讯 单一种粮没赚头,种粮大户何处走?浙江省乐清县柳市区种粮大户南士木大胆探索,从种田能手向经营能手“进化”,走出了自我投入、自我补偿,实行种粮、加工、饲养配套经营的新路子。
南士木所在的柳市镇,是全国闻名的电器配件产销基地。身为农科员的南士木于1985年底与周围88家农户签订了为期一年的合同,从他们手中连片转包了107亩良田,企图使耕作走向机械化,创造规模效益。1 986年平均亩产860公斤,纯收入51.4元,共计净收入5490元,向国家提供商品粮5.75万公斤。
但是好景不长。1987年,由于连连自然灾害以及农药、化肥、劳务工资等大幅度提价,其粮食收入每亩降至23.1元,全年粮食净收入降至2000来元,要不是十来亩西瓜5000元收入的补充,这个种粮大户就成了贫困户。
经过两年的探索,南士木明白了,单一种粮注定不会有理想的经济效益,比工副业的效益相差太远了。在现有的粮食价格的体制下,种粮大户的“好景”不会太长。
面对这一严峻的现实,南士木仍对农业生产抱有信心。去年9月,他决计不再当种田能手,而要当一名农业经营能手,在农业生产上实现商品经济化。为此,他大胆地作出了自我投入、自我补偿,开创种粮、加工、饲养综合经营新格局的决策。他筹资13万元(其中有一半为贷款和股份投资),购置了一批农机设备,建造了猪舍、鸡舍,又将转包土地增至289亩(签订五年的合同),兴办起了繁兴农场,实行种、养、加工、销售配套经营。南士木将原来返还给土地出包户的稻谷加工成大米返还,由此一年多得3万多公斤米糠,解决了养殖的饲料;他又利用畜牧场的有机肥种田,降低种田成本、改善土质,实现猪多、鸡多、肥多、粮多、效益高的良性循环。
(张和平 水寿杰)


第2版(经济)
专栏:

改变大兵团作战植树不见林的局面
  兰西县承包绿化种十活九
本报讯 黑龙江省兰西县把承包机制引入林业建设,对义务植树实行机关集资承包,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地处松嫩平原的兰西县,过去搞义务植树常常是车水马龙,实行兵团式作战方法,仅1986年全县机关义务植树就耗资约20万元,动用了成百台车辆,出动了上千人,结果劳民伤财,植树不见林。为了从根本上改变这种人海战术的弊端,去年1月,县长王志文和县林业局副局长王世国签订了承包合同。合同规定:从全县各级机关中每人集资2元,共约4.5万元,由王世国承包拉哈岗地区552亩荒山造林,限两年内完成,如果当年造林成活率达到85%,保存率达到80%,由县长奖励王世国4000元;如果不能如期按质完成任务,则免去王世国林业局副局长职务。
时间已过去一年半,如今只见近处的云杉、落叶松、樟子松幼苗混交成片,远处的杨树、白榆、沙棘和其它果树郁郁葱葱,据测算,这552亩林子的成活率均在95%左右。
同在一个地方造林,为什么过去每年耗费20万元收效不大,而现在通过承包只用了4.5万元,就取得了明显效果呢?关键是改变了过去义务植树大呼隆吃大锅饭的状况,把植树质量和进度与个人的利益联系了起来。王世国签订承包合同后,便在附近乡村雇请了20名农民,组成常年专业队,根据技术要求,进行整地、育苗、植树、除草。给这些农民的报酬是根据每人植树多少和质量进行支付的。
(王韩民)


第2版(经济)
专栏:

  山东省超额完成夏粮定购任务
  预计总产比去年略有减少
新华社济南7月17日电 (记者王进业)山东省积极组织夏粮收购,今年比去年提前6天超额完成209.5万吨的夏粮定购任务。
山东省今年冻、旱灾比较严重,据有关部门预计,夏粮比去年略有减产。一般因灾减产的农户仍努力完成国家收购任务,一些丰收地区的农民顾全大局,一季完成了全年的粮食定购任务。同时,山东省还按照夏秋粮统算的原则,实事求是地为部分重灾区调减了14.5万吨夏粮定购任务,受到群众欢迎。
有关部门在收购期间密切配合,主动搞好服务,加快了收购进度。粮食部门新增2685个临时收购点。许多地方的粮食部门还组织了流动收粮组,预约到村收购,仅青岛市就组织了1286个流动收粮组,所收粮食占全市夏粮定购任务的60%以上。
在收购中,粮食部门坚持好粮好价、次粮低价的原则,较好地维护了交粮农民的利益。今年“三挂钩”农用物资发放手续简便。目前,82%以上的票证已兑现到农民手中。


第2版(经济)
专栏:

  为什么一鸣惊人
  ——记宁波毛纺织联营厂
  新华社记者 黄国文 郭说传
宁波毛纺织联营厂是家刚刚投产不久的乡镇企业,用的是全套国产设备,招收的是些农民工人,但是在尚属试生产的去年,就一鸣惊人,拿出了和总投资相差无几的2111万元产值、474万元税利,并且有价值146万美元的产品进入国际市场,从市里领到了“出口创汇先进单位”的锦旗。
在经济效益上,这家厂的确可以说是创造了一个小小的奇迹。这个奇迹是靠什么取得的?赵紫阳同志和浙江省、宁波市的领导同志座谈时,举这家厂为例。他说:我们的企业要想出好效益,必然注重上管理水平。在管理上,即使一下子还难以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也应当尽量采用国内现有的先进经验。这就叫:“骑着驴找马”。
这是很启发人的。
早在1984年,当宁波市鄞县姜山区工业公司、上海对外贸易总公司、上海章华毛纺织厂决定合资2300万元兴建宁波毛纺织联营厂时,共同的利益追求使联营厂董事会意识到:企业的机器设备、人员素质都不理想。要办好企业,只有靠先进的管理。
上管理水平,就必须由专家治厂,这是理所当然的事情。于是,联营一方的上海章华毛纺织厂凭借其60多年的历史、饮誉海内外的企业管理、产品质量优势,当仁不让地挑起了管理联营厂的重担,派来一位有技术有组织能力的科长和一名在染整行业有权威的工程师,分别担任联营厂的厂长和生产副厂长;上海外贸总公司和“东道主”姜山区则也为联营厂配备了副手。厂部决策权力的重心明显向“上海人”一方倾斜,个别同志有些疑虑:“厂办在姜山,权在上海人手里,行吗?”绝大多数人不这样看,他们说:工厂是办在姜山,但为了企业的未来,应该是谁会管理就让谁来管。
尊重专家管理,团结协作不扯皮,使宁波毛纺织联营厂从筹建起就显示出惊人的高效率。为争夺“时间效益”,厂董事会决定破土动工后基建施工、工人培训和试生产三个方面“立体交叉”、同时推进。由于专家制订了科学合理、环环紧扣的总体方案,指挥有方,在短时间内就完成了征地、建厂房、落实原材料、设备安装、调试等任务,考核招收了1300多名职工,培训了600名生产及管理骨干,工程周期比预想提前了半年。按国内惯例,建设像联营厂这样的中型毛纺企业,能在3年内竣工投产就算高速度了,而联营厂却是破土后15个月出纱,16个月出布。
在企业管理上高起点,移植先进管理经验。厂房基建的地桩刚打下不久,厂长就将“章华”企业管理的规章制度条例,翻印了60多套,分发到各科室、车间。厂部宣布:联营厂就是新“章华”。为保证拿出像“章华”那样的高档产品,在投产前,又以部颁标准为起点,参照“章华”,制订出各级经济技术指标岗位责任制。各项技术指标、工艺规程和质量测检、考核制度,一点也不含糊。厂里还采取了三项措施:一是生产车间实行超定额计件工资制,拉开分配档次,优质高产者得到高额奖励,劣质低产者受罚。二是花费几十万元,把五六百名管理人员和技术骨干陆续送到上海“章华”对口跟班培训,又在厂里设立“培训工场”,分批轮训全厂职工。三是从“章华”聘请了50多名老工人,让他们分别担任各车间、班组的干部或“领班师傅”。
这家厂的1300多名职工,几乎全来自农村的小城镇,先前素质不高,缺乏现代化工业生产意识。为弥补“先天不足”,厂部确定:“立规矩,从头严”,加强思想政治工作,下大气力抓职工劳动纪律整顿。个别人对此不理解,说:“乡镇企业嘛,这么顶真做啥?”厂领导回答:“乡镇企业也要建设一支‘正规军’,不能搞‘游击队’”。有一次,高压配电间少数工人上班时赌博,厂部发现后,果断开除了两名首要违纪者。对屡次违纪的,不仅按厂规给予经济处罚,还要公开予以批评教育。
严格管理带来经济上的高效益。宁波毛纺织联营厂首批试产的毛纱送到上海测试,达到国家一等一级品水平,许多专家惊叹不已,因此获得了“宁波小‘章华’”的赞誉。去年,这家厂生产的47万多米全毛精纺呢绒和87吨毛纱,平均一级品率均优于国家标准。国内不少大型商店纷纷来厂订货,还有十几批外国客商慕名前来洽谈生意,有的还留下在该厂投资的意向。今年上半年,这家厂的产值、税利和外贸收购额达到1800万元、408万元和468万元,接近去年全年的水平。(新华社供本报专稿)


第2版(经济)
专栏:

  乡镇企业开始进入高层次
  江海电容器厂成为国家级企业
本报讯 江苏省南通江海电容器厂不断深化企业改革和技术改造,7月上旬,这个厂通过国家二级企业考评,一跃成为江苏省乡镇企业中第一个国家级企业。
这个镇办厂,17年前还只有三万元资产,现在发展成为拥有1300多万元固定资产的原电子部定点生产铝电解电容器的中型企业,是全国同行业八强之一,产品供应全国200多家主要电视机厂,并远销国外。其中30%的产品用以代替进口元件。
在企业具有一定实力和产品享有高质量信誉的基础上,他们又瞄准国家级企业的目标,精心拟定企业上等级规划和一系列管理措施,全面推行现代化管理方法。1983年初,这个厂厂长缪康强独创了计效工资制。计效工资制包含有对质量的要求,并把成本费用的节超直接打入工资进行奖惩,从而使质量稳定提高,消耗明显下降,经济效益有了保证。从1979年以来,这个厂不惜重金开发人才,又投资1000多万元从国外引进数十台(套)自动化生产设备和先进技术,对国产翻版设备进行必要的技术改造,研制成了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彩电电容和闪光灯电容。
(孙建国)


第2版(经济)
专栏:

  全国利率改革在温州试行
本报讯 据今天出版的《市场》报报道:经中国人民银行总行批准,全国利率改革率先在温州试行。这次利率改革的内容是:在存贷款利率总水平基本不变的前提下,专业银行利率适当上浮。如个人活期储蓄月息调整为3‰。
对国营企业、大集体企业、外贸企业和供销社贷款核定定额,超出部分的利息有一定幅度的上浮。对乡镇企业、个体工商业者的贷款利率,上升幅度在不超过现行基准利率一倍内确定档次,固定资产贷款原则上浮动;种植养殖业实行优惠利率。
农村信用社存、贷款利率,可根据当地资金供需情况和民间利率水平上下浮动。城市信用社存款利率最高上浮20%,贷款利率也可在一定范围内上浮,对集体企业固定资产贷款上浮在30%以内,信托投资机构存、贷款可在基准利率上浮20%的范围内浮动。(林通)


第2版(经济)
专栏:三言两语

  “骑驴找马”
  江畅
宁波毛纺织联营厂,移植上海章华毛纺织厂的管理经验,结果一鸣惊人。诀窍只有四个字:“骑驴找马”。
农民办工业,不懂得如何经营管理,这是先天不足。因此而不让人家办厂,不行。一团糟地把厂办起来,更不行。怎么办?把同行业先进企业的管理经验和手段拿过来,为我所用,这就叫“骑着驴找马”。
这个经验,对于许多全民所有制企业来说,也是值得借鉴的。比起这家乡镇企业来,许多厂的设备要好,工人素质要高,但就是搞不出好产品,消耗多,效益差。如果这些企业移植国内同行业先进的同时又是适用的管理经验,恐怕也能进一大步。
移植先进的管理经验,无需增加投资,无需出国考察,省时、省钱又得实效,何乐而不为呢?


第2版(经济)
专栏:

  长江三角洲面临新的考验
——对省市联合问题的种种议论
  本报记者 章世鸿
上海经济区五省一市的经济振兴,当前成为国内外瞩目的一个焦点。
最有实力的地区,也有最大的难题
这是我国最有实力的地区。它以上海为中心,有11个市和所辖55个县,不但农副业发达,而且已经形成全国最大的工业经济体系和工业基地。工业的综合配套能力也是其他地区所不能比的。举两个数字:这里每百元资金实现的利税等于全国平均数219%,人均国民收入等于全国人均数222%,工业实力超过亚洲“四小龙”70年代的水平。
但是最大的难题是:这个地区面临两省一市分割的局面。上海,江苏,浙江三足鼎立,有一道高墙把这个地区分割开来,这就不能不影响整个区域经济综合优势的发挥。
如何解决这个难题,成为这个地区人人关心的问题。上海、江苏、浙江的专家们都在研究这个难题。
中央和国务院也一直关注这个地区的联合。1982年10月提出建立上海经济区,正是为了解决这个难题。
5年多时间过去了!现状如何呢?碰撞是现象,根子是旧体制束缚着人们的手脚
应该说,联合的成绩很大,但问题仍然不少。现在,省、市长联席会议建立起来了,每年有一两次直接对话;各行各业也都建立了联席会议制度,解决省市之间矛盾,有了更多的渠道。各种横向联合开始形成网络。积极性最高的是基层企业。江浙两省企业都自发地同上海挂钩,人力、物力、商品正在源源进入大上海;上海的技术、人才也源源流入苏南、杭嘉湖地区。这些都是公认的事实。但与此同时,各种摩擦与碰撞也在不断发生,也是无庸讳言的。
比如说,在外贸出口上,联合没有多少起色。江浙两省由上海出口的数量很少,结果是吞吐量很大的上海港未能充分利用。两省自己出口,又遇到渠道上的困难,而且从上海出口的两省产品,在外汇分成上也有矛盾,未能使双方都能满意。
其次,整个三角洲都是加工区,都需要原材料,于是在原材料收购上不免有竞争,这也势必造成地区之间的种种矛盾。
企业的联合也往往受到行政干预。基层企业同外省市联合,经常有人泼冷水,甚至加以阻挠。
这种种矛盾是怎样发生的呢?
是各省市有关领导人认识上的问题吗?当然,长期地区分割造成的旧思想旧习惯起了一定的作用,无非是怕肥水外流。但近年来,人们的观念也在更新,加上大家都在联合上得到了好处,因而都有联合的愿望,而且这种愿望越来越强烈。记者在各种会议上,听到的联合的呼声,确是一年比一年高。
但问题并没有因此解决。问题在哪里呢?记者为此事曾走访各方人士,大家共同的认识是:问题的根源在财政体制上,这种体制束缚人们,几乎很难以个人主观意志为转移。
同上海的联合问题,江浙两省同志思想斗争很激烈,都有难言之隐。有一次,浙江的同志坦率地表达了自己的真实思想:“发展长江三角洲的综合优势,这个指导思想我们是明确的,但现在的矛盾是财政、外贸体制是以省市为单位包干的,我们必须要为完成这个任务而奋斗,把本省当年的产值和利润完成作为压倒一切的中心任务。省市之间的联合不能不服从这样一个前提,因而有些矛盾是体制本身带来的必然的结果。”江苏的同志也曾经发表过同样的见解。
其实,在经济学界,早已在宏观的体制改革上展开过论证,有各种各样的议论。
不少人认为,要真正建立起区域经济,必须依靠省市财政体制上一系列高层次的改革。这种改革最终是要使各省市以及省属地、市在财政上有更多的机动性和自主权,更有活力。首先是要改革税收制度,可以划分税种,分中央税和地方税,各得其所,这样必将使中央和地方的财政关系摆脱大包干的办法,有更大的机动性。地方财政收入可以浮动,收入多少并不影响各省市的各种经济需要。这样做,当然要有一个过程。有人希望这个问题能早日提到日程上来,否则分割局面无法摆脱。
有人也曾建议,把长江三角洲地区划出来,作为一个独立的核算单位,但这样做,将造成江浙两省内部的分割,增加许多新矛盾。对江浙两省来说,这些地区在本省经济发展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分割将损害这两个省的整体利益的增长。
着眼于全局和长远,去掉害怕吃亏、
把互相戒备换成平等协商、互惠互利
区域经济区的建立,需要采取大动作,看来是一时难以做到的。在现有条件下,最切实的办法只能是遵循“统一规划,择优发展,经济联合,建制不变”的原则进行,首先是在互惠互利的基础上进行更深层次的经济联合。记者在调查中发现,联合固然有矛盾和困难,但这是大势所趋,是无法抗拒的。这两年,联合的形势在发展,特别是确立外向型经济战略后,发展将更快。两省一市领导人观念上一个极大的变化,是看到外向联合必须以内向联合为基础,内部不联合对外竞争就缺少实力。最近召开的经济区省市秘书长会议上,内联的呼声压倒一切,区域经济问题又成为最热门的话题。正因为如此,当前出现两种新气象:
一是两省一市的企业联合已扩大到全国各省市,而且由松散趋向紧密,出现了一批责、权、利相结合的经济联合体,建立了一批跨省市的公司或联合委员会。如上海经济区东方纺织联合开发总公司、上海经济区设备成套联合承包公司、中国长江磨床出口公司等就是这类组织,这显示了联合的新优势。在港口运输方面,上海港、南通港、张家口港、北仑港已建立经济区四港联合委员会,开展规划和分港工作。
二是行业之间的联合也越来越广泛,成立了化工、统计、银行、冶金、交通、机械、仪表、船舶、电子、轻工、旅游、科技情报等联席会议制度,开展了有成效的活动,如联合调查、组织协作、互换情报、调剂物资、编制规划等。
既然体制不变,那么,省市级领导人在联合上处于最有权威的地位。省市间各种矛盾的解决,必须首先要求他们加强直接对话和协商。例如,在联合出口上,上海应该采取鼓励外省市由上海口岸出口的政策,着眼全局和长远利益,保证各省市能得到相应的创汇效益;在原材料收购上,应共同来建立正常的市场经营规则,制定合理的价格,力求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共同协商解决面临的困难。省市长会议制度应该发挥其威力,敢于接触更多全局性实质性的问题,如区域经济的规划和合理布局问题等。为此,要改变那种相互戒备的习惯心理。
当前的联合趋势是下面在推动上面,企业推动行业,行业推动各行政机关。分割局面的突破,也将由下而上逐步扩大。各企业集团、公司、联合委员会如取得更多经济上的自主权,那么,行政干预逐步缩小,最终将减少到最低限度。《企业法》的执行,将为政企分开打开一个新局面。
当然,有不少问题是长江三角洲各省市自身无法解决的,需要国务院有关领导部门进行协调与支持,为长江三角洲区域经济的发展提供各种适应市场竞争机制的新政策。两省一市普遍希望在这个地区进一步扩大财政、外贸、金融、地方立法等自主权,实行长江三角洲区域经济承包责任制。它的前景应该是实行经济国际化、投资国际化、科技国际化、贸易国际化,带头进入国际市场。
两省一市同志都向记者表示,在新形势下,省市之间的新的联合可说是困难与希望并存,需要我们更加有力地同步前进,制定一些推动联合的配套政策和措施,清除各种不必要的内耗,齐心协力来捍卫我们共同的事业。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各省市干部之间没有根本的利益冲突,因而各种矛盾,在建立新的商品经济秩序过程中都是可以解决的。记者认为,如果大家都能着眼于区域整体利益的发展,那么,省市联合必将加快踏上新的台阶。


第2版(经济)
专栏:

  撕毁合同伤人心
  毕克官
近来,撕毁农民承包土地合同的事在各地时有发生。遭受损失的农民找上级,上级不理;上法院,法院不应。万般无奈中,有的农民不得不采用新闻发布会的方式吁请社会舆论给予关心和支持。农民失去的何止是一张合同……
漫画原载7月9日《北京晚报》(附图片)


第2版(经济)
专栏:

近几年来,成都市大力进行屋顶绿化的试验工作,并取得了初步成果。截至一九八七年底的不完全统计,全市城市屋顶绿化总面积达二万多平方米。图为四川省纤维检验局大楼的果园式屋顶花园一角。这个单位在屋顶花园内种了葡萄、蜜桔等果木和花草。
  新华社记者 熊汝清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