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8年6月4日人民日报 第6版

第6版(国际)
专栏:

评苏美首脑会晤
本报评论员
苏美首脑莫斯科会晤已结束。纵观这次会晤进程,双方讨论了裁军、地区冲突、人权及双边关系问题,互换了中导条约批准文本,签署了两项有关裁军问题的协定和七项双边协议。至于削减50%进攻性战略武器条约未能取得突破,这原在预料之中。对会谈,双方力图保持一种融洽和良好的气氛。会晤后发表的联合公报,强调了继续对话的重要意义,认为“对话可以成为解决今天、明天的问题的建设性基础”。这一切表明,双方虽仍存在着分歧,但都抱有把缓和势头保持下去的愿望。从世界各国的反应来看,尽管对会晤评价不一,但对苏美继续保持对话的趋势是普遍表示欢迎的。
就会晤的成果而言,不能说没有取得一定的进展,但在最主要的议题上,即削减50%进攻性战略武器上未能达成协议。本来华盛顿会晤签署了中导条约以后,苏美双方曾打算在莫斯科会晤中签定削减50%战略武器条约,以向世界显示美苏关系的新发展。但几经周折,到会晤之前,双方不得不宣布放弃这一希望。看来苏美在一些关键性问题上要求得妥协并非易事。这次首脑会晤虽然重议了这一问题,并继续放出乐观的空气,但正像一些舆论所指出,莫斯科会晤留给人们的多半是融洽、热闹的气氛,而欠缺实质性内容。
不能无视,从美国总统过去把苏联称为“邪恶的帝国”,到现在亲自前往莫斯科进行最高级会晤,这确实表现了美苏关系一个不小的变化。即此而言,因素固然很多,但两国主要是出于当前政策上的需要。尤其重要的是,两个超级大国正在把争夺重点从战略武器转向综合国力的竞争,集中力量于发展高档技术和外空武器,同时制订新的竞赛规则,这就需要缓和美苏之间的紧张关系,而且这种缓和势头有可能延续相当一个时期。当然,美苏关系的这种变化并没有改变两国之间既对话又对抗的格局。在涉及两国利益的实质问题上,双方各不相让,仍然矛盾重重。
应该看到,两个超级大国之间对话趋势加强总比对抗恶化要好。各国舆论所以对莫斯科苏美首脑会晤表示欢迎,原因也在于此。但与此同时不能不指出,从各国人民的愿望来衡量,莫斯科首脑会议的结果是不如人意的。世界舆论曾经提出,中导协议仅仅涉及两个超级大国核武库的3%—4%,仅仅是核裁军的第一步,希望它们不辜负各国人民的期望,进一步裁减核武器。但时隔半年,它们没有采取应有的步骤,相反,仍然力图保持核军备的优势。事实证明,这种做法只能导致继续进行核军备竞赛,增加核战争的危险。现在战略武器还没有裁减多少,高质量的精尖武器仍在不断增加。这不能不引起世界各国和人民忧虑。
就在苏美首脑莫斯科会晤的同时,国际社会也正在召开两个会议:不结盟国家特别裁军会议部长级会议和联合国第三届裁军特别大会。这两个具有广泛代表性的会议一致呼吁各国人民推进世界裁军运动,强烈要求美苏裁减军备,率先大幅度减少核军备和常规军备,禁止在外层空间进行军备竞赛。这些响亮的呼声充分反映了各国人民的心愿。苏美两个超级大国理应认真倾听这些正义的呼声,为世界的和平与人类的前途履行其不可推卸的责任。
戈尔巴乔夫总书记和里根总统曾多次表示,他们愿意为世界和平和国际裁军进行建设性努力。现在,人们企望于他们的,不仅要考虑苏美两国的利益,也要考虑世界各国和人民的利益;不仅限于言辞,而且也要有实际行动。


第6版(国际)
专栏:

中波友好合作前景广阔
周梅生
中波两国在地理上相距万里,然而,两国人民早就存在深厚的传统友谊。对于诞生了哥白尼、居里夫人、肖邦等蜚声世界的科学家、艺术家的波兰,中国人民历来怀着友好之情。五十年代,我国党政领导人周恩来曾两次访问波兰。与此同时,波兰党和国家领导人也先后访问了我国。这些具有历史意义的访问,给人们留下了美好的回忆。尽管两国关系曾一度停滞,但近年来已得到全面的恢复和迅速发展。特别是一九八六年九月雅鲁泽尔斯基同志访问中国和一九八七年六月赵紫阳同志访问波兰,更使两国友好合作关系推进到了一个新的阶段。
到过波兰的人都会看到,这个国家的商店里有许多中国产品。成千上万波兰家庭使用中国瓷器及其他日用品,无数波兰人穿着物美价廉的中国织物,不少工厂企业也在使用中国的设备和装置。同样,在中国辽阔的土地上,许多工矿企业中也有波兰的技术设备以及钢材等产品。从一九五○年签订第一个贸易和支付协定起,中波经贸合作已有近四十年历史。本着平等互利、互通有无的原则,到八十年代初,两国贸易额已达四亿多瑞士法郎,相当于一九五○年的四十六倍。一九八六年两国贸易额已达十七亿瑞士法郎,创造了历史最高纪录。由于经贸关系的恢复和发展,按实际交货额计算,我国在波兰外贸中的地位已从一九八一年的第二十六位上升到一九八六年的第五位。波兰在我国外贸中的地位则从一九八一年的第三十三位上升到一九八五年的第十九位。
除了换货贸易,中波两国还通过多种渠道和方式不断扩大经济合作,包括生产合作、技术转让、互派专家和建立合资企业等。特别在煤炭和冶金工业方面,中波合作发展更为迅速。近几年我国从波兰购买的工艺、设备、生产线和成套项目已有二十多项。波兰专家参加了我国两家机械化煤预处理厂的扩建工程、几座煤矿和一处铜矿的技术更新工程以及几个铅矿和镍矿的建设。一九八六年签订的中波长期经济合作主要方向的文件规定,今后两国将在原料、动力、机械、电子、化学、交通运输、纺织工业以及农业、食品工业等领域开展多种形式的合作。
早在一九五一年就成立的合营航运企业——中波轮船公司,是两国经济合作的又一硕果。三十多年来,这家公司的经营业务始终稳定、持续地发展,已由初期的四艘海轮发展到目前拥有二十二艘现代化巨轮。它承担了中波换货贸易的主要运输任务,对促进两国友谊和经济合作发挥了重要作用。
加强文化、艺术、科学、教育、体育等方面的合作和交流,对于增进两国人民之间的了解和友谊以及各方面的友好合作关系,具有重要的意义。两国经常互派文化艺术团体进行访问演出,或举办各种展览。令人难忘的是,被誉为“东欧之花”的波兰玛佐夫舍歌舞团继一九五三年和一九六○年两次访华后,一九八四年又来华进行第三次访华演出,受到我国观众的热烈欢迎。中国上海艺术团一九八三年访波演出时,更沉浸在友谊的海洋中,每场演出都座无虚席。一九八六年雅鲁泽尔斯基同志访华期间,中波签订了两国文化科学合作协定,为进一步发展这方面的合作开拓了新的前景。
中波两国友好合作关系的迅速发展决非偶然,而是有着深厚的根源和坚实的基础。我们两国都是社会主义国家,都在从本国的实际出发,通过改革加速社会主义建设。两国人民都曾饱受侵略战争的灾难,都在积极地维护世界和平,反对军备竞赛。在许多重大国际问题上中波两国有着共同点,可以进行紧密的合作,中国充分尊重波兰和其他东欧国家根据本国人民利益和国情制订的国内外政策,主张在和平共处基础上,遵循相互尊重、平等互利的原则,不断发展彼此之间的友好关系。可以相信,在未来的岁月里,经过双方共同努力,中波友好关系必将得到稳定的发展,迎来广阔的美好前景。


第6版(国际)
专栏:

联合国秘书长发表文告呼吁
加强国际合作 治理全球环境
本报联合国6月3日电 记者刘开宸报道:联合国秘书长佩雷斯·德奎利亚尔今天在这里发表文告,呼吁世界各国加强国际合作,治理全球环境,为全人类开辟建立健全的生态平衡。
文告是为纪念世界环境日而发表的。联合国大会在1972年确定每年6月5日为世界环境日。在文告中,德奎利亚尔说,沙漠逐渐扩大,森林区日益减少,表土层不断破裂,某些物种的濒临灭绝以及大气污染等生态的破坏,正在威胁着人类生命活动的自然体系。他呼吁进行地区和国际合作来治理全球环境,联合国系统准备帮助、促进这种国际合作。
德奎利亚尔指出,许多工业和其它经济活动使得大气温暖从而改变着地球上的气候。这种难题只有通过国际合作才能获得全面解决。因此,保护、重建和改善环境以保护自然资源,是世界持久发展的要素之一。各国人民应为“我们共同的未来”而共同努力。


第6版(国际)
专栏:

里根回到华盛顿
表示将继续为促进美苏相互了解而努力
据新华社华盛顿6月3日电 美国总统里根在莫斯科同苏联领导人戈尔巴乔夫会谈之后今天下午回到华盛顿,受到了大约4000人的欢迎。
里根对这次莫斯科之行表示满意。他对欢迎的人群说,“和平和自由”是他这次莫斯科之行的目的,人权、地区冲突和增加美苏两国人民之间的接触是他同戈尔巴乔夫会谈中取得“某些真正进展”的几个方面。
里根说,除了交换中导条约的批准文本使之生效外,他同戈尔巴乔夫就削减50%战略核武器问题的谈判取得了“实质性进展”。
里根还说,他和戈尔巴乔夫都保证将继续就促进两国之间的相互了解而努力。
里根是在最近14年中第一位访问苏联的美国总统。他说,“进行战争的不是人民而是政府。设立障碍把我们分开的不是人民,而是政府。”


第6版(国际)
专栏:

里根在伦敦市政厅发表讲演时称
削减战略武器条约已有实质性进展
本报伦敦6月4日电 记者陈特安报道:美国总统里根昨天中午在伦敦市政厅发表题为《东西方关系的未来》的讲演时指出,美苏莫斯科首脑会晤后,东西方正在开始拆除战后以来的障碍,进入历史的新时期。
里根总统说,在莫斯科首脑会晤中,美苏双方已就削减战略武器条约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并相信,这个条约的签署已经在望。
里根总统在谈到他对戈尔巴乔夫总书记的个人印象时说,戈尔巴乔夫是个认真的人,他正在致力于认真的改革。
在讲演中,里根总统还高度评价和赞扬英美关系和撒切尔夫人在东西方关系中作出的贡献。
撒切尔夫人在致答辞时说,美苏莫斯科会晤是一次非常成功的会晤,是一次在未来年代里影响历史进程的会晤。它已使我们更接近于和平与稳定的东西方关系。
里根总统是在美苏首脑会晤后回国途中,于6月2日至3日在英国作短暂停留的。


第6版(国际)
专栏:

舒尔茨开始新的中东之行
据新华社开罗6月3日电 美国国务卿舒尔茨今天下午到达埃及首都开罗,开始他的今年第四次中东之行,继续推销美国中东和平新建议。
舒尔茨在开罗机场向记者们发表声明,呼吁阿拉伯人和以色列人不要彼此不承认对方有权在美国中东和平计划的范围内进行谈判的权利。
舒尔茨称,阿拉伯和以色列两个民族在一块土地上争夺主权是阿以冲突的根源。
舒尔茨在谈到苏联对召开中东和平国际会议的态度时说,苏联的立场似乎变得温和了,不再坚持中东和平国际会议的“权威性”。他说,苏联现在谈的是中东和平国际会议的“有效性”。
但是,苏联方面对此没有予以证实。


第6版(国际)
专栏:

突尼斯隆重纪念杰哈德被害四十天
新华社突尼斯6月3日电 突尼斯总统本·阿里今天在这里主持了巴勒斯坦武装力量副总司令阿布·杰哈德被害40天隆重纪念仪式。正在突尼斯访问的毛里塔尼亚总统塔亚和巴勒斯坦解放组织执委会主席阿拉法特出席了这一纪念仪式。
阿布·杰哈德是4月16日在突尼斯首都被一支以色列突击队谋杀的。
今天纪念会场外面的广场上悬挂着突尼斯和毛里塔尼亚两国国旗及巴勒斯坦旗帜,以及颂扬杰哈德烈士品质和突巴团结的横幅。
本·阿里总统在声援巴勒斯坦人民正义斗争的热烈气氛中发表讲话。他说,谋杀杰哈德的凶手认为通过谋杀可以扑灭巴勒斯坦革命的烈火,但是他们的企图失败了,因为巴勒斯坦革命的烈火越烧越旺。他还说,以色列对突尼斯领土完整和主权的不断侵犯,只能使突尼斯增强支持巴勒斯坦事业的决心。
阿拉法特也发表了讲话。他说,不管要作出什么牺牲,巴勒斯坦人民决心继续斗争,直至取得胜利。
杰哈德的遗孀在讲话中说,杰哈德一贯深信巴勒斯坦人民争取恢复民族权利的斗争属于各国人民争取自由、解放、和平的斗争范围。
阿拉伯联盟秘书长卡利比说,谋杀杰哈德再次向国际舆论揭露了以色列的本质。
突尼斯党政领导人,利比亚人民抵抗武装司令哈米迪,中国政府代表、驻突尼斯大使朱应鹿,以及一些突尼斯著名人士也出席了纪念仪式。


第6版(国际)
专栏:

钱其琛外长会见联合国秘书长
据新华社联合国6月3日电 中国外交部长钱其琛今天下午在联合国总部会见了联合国秘书长佩雷斯·德奎利亚尔。双方在交谈中对中国和联合国之间的友好合作关系表示满意。
钱外长和佩雷斯·德奎利亚尔就本届联大所面临的一些重大问题,特别是地区性冲突问题交换了意见。钱其琛对联合国在解决地区性冲突方面所作的努力表示赞赏。双方都认为在当前形势下应进一步发挥联合国的作用。
(附图片)
3日,我国外交部长钱其琛(右)在联合国总部会见秘书长佩雷斯·德奎利亚尔。
高学余摄 新华社稿(传真照片)


第6版(国际)
专栏:一句话新闻

一句话新闻
△日本大藏省3日发表的国际收支速报表明,日本4月份经常收支盈余71.15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减少12.7%。
△美国劳工部3日说,由于成年人中的失业人数增加,5月份的失业率已上升到5.6%,失业人数达680万。 (本报讯)


第6版(国际)
专栏:述评

舒尔茨为何四访中东
本报记者 吕志星 吴文斌
6月3日,美国国务卿舒尔茨为继续推行其中东和平计划开始对埃及、约旦、叙利亚和以色列进行访问。这是他自2月以来的第4次中东之行。人们不禁要问,舒尔茨这次是否带来了什么新方案?他这次访问能否打破僵局取得进展?
从今年2月底起,舒尔茨接连三访中东:一访中东,投石问路,表达了里根政府重新过问中东问题的意向;二访中东,推行“分阶段解决方案”;三访中东,征询各方的反映和意见。由于以色列顽固拒绝召开中东和平国际会议和以土地换和平的原则,阿拉伯国家则坚持召开国际会议和以色列必须撤出其占领的全部阿拉伯领土,阿以双方立场差距过大,舒尔茨三访中东几乎都是空手而归。
近1个月来,苏联对中东问题的注意力不断增加。有消息说,苏联解决了从阿富汗撤军问题和美苏首脑会晤后,将把中东问题列入其外交的重点。苏外长谢瓦尔德纳泽将于本月中旬访问中东,就中东国际会议等问题同阿拉伯国家领导人进行磋商。上月底,苏联提出成立国际和平会议筹备委员会的主张,据说颇受阿拉伯国家的青睐。
另外,即将召开的阿拉伯国家首脑特别会议,除讨论支持被占领土人民反以斗争问题外,还将统一阿拉伯国家对舒尔茨中东和平计划的立场。在这种情况下,舒尔茨抢先一步来到中东,一方面是要劝说阿拉伯领导人在特别首脑会议上不要对美国的和平计划作出拒绝的决定,另一方面继续作埃及和约旦的工作,使他们改变对美国方案的“消极”立场,从而排斥苏联插手中东问题,独揽对中东和平进程的主动权。
在舒尔茨第三次访问中东后,叙利亚、约旦和巴解组织进行了频繁的接触,对中东问题国际会议的召开、以色列撤军、巴勒斯坦民族权利等问题,统一了立场,要求美国修改其和平计划。在以色列方面,除沙米尔继续坚持其顽固立场外,外长佩雷斯也一改常态,在其最近竞选纲领中提出5不原则:即不撤出1967年所占领土,不改变现有边界,不改变耶路撒冷为以色列首都的决定,不减少犹太人定居点,不同意建立巴勒斯坦国。由此看来,在中东和谈和阿以争端问题上,正像人们所说的,沙米尔和佩雷斯只不过是一个钱币的两面而已。
此间观察家认为,舒尔茨前三次访问中东不断碰壁,而今阿以双方仍各持己见,态度更趋强硬,因此他此次访问必将面临重重困难。舒尔茨奉命进行在中东的穿梭外交,以实现美国对中东的战略意图。但是只要美国不改变其偏袒以色列的立场,不承认巴勒斯坦人民的合法权利,不从根本上解决阿以争端,不管是舒尔茨还是他的继任者,不论有多少次中东之行,只能是扫兴而归。
(本报大马士革6月2日电)


第6版(国际)
专栏:国际要闻简报

丹麦组成新政府施吕特继续任首相
经过近一个月的协商,丹麦新政府于三日组成。保罗·施吕特继续任首相。
新政府是由保守人民党、自由党和激进自由党三党联合组成。自由党主席乌弗·埃勒曼—廷森继续担任外交大臣,激进自由党领导人尼尔斯·海尔威格·彼得森担任经济大臣,帕勒·西蒙森继续任财政大臣,克努兹·恩高任国防大臣。
(本报专电)


第6版(国际)
专栏:国际要闻简报

巴基斯坦人民党决定参加议会选举
巴基斯坦最大的反对党巴基斯坦人民党领导人贝娜齐尔·布托三日在记者招待会上宣布,该党将参加下届在政党基础上的议会选举。贝娜齐尔说,该党的执行委员会为参加竞选已组成了一个高级委员会。她要求在规定的时间内进行公正、自由和无私的选举。


第6版(国际)
专栏:国际要闻简报

乌政府同反政府武装签署和平协议
乌干达总统穆塞韦尼和前反政府武装乌干达人民民主军军事领导人安格罗·奥凯洛,三日下午在乌干达北部的古卢签署了一项和平协议,这项协议规定,乌干达人民民主军正式并入政府军——全国抵抗军。
自从一九八六年八月以来,乌干达人民民主军一直同政府军作战。今年八月中旬,双方开始举行和平谈判。


第6版(国际)
专栏:国际要闻简报

黎“阿迈勒”运动解散其部分民兵
黎巴嫩什叶派“阿迈勒”运动领导人贝里三日下午在贝鲁特西区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宣布,解散该组织的民兵,并让他们加入其正规军,但它在黎巴嫩南部的民兵除外。


第6版(国际)
专栏:国际要闻简报

西班牙阿根廷签署友好合作总协定
西班牙政府首相冈萨雷斯和阿根廷总统阿方辛三日在马德里签署一项为期五年的友好合作总协定,从而使两国的关系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根据这项总协定,在一九八八年至一九九二年期间,西班牙向阿根廷提供十亿美元的“软贷款”,资助阿根廷的建设项目。与此同时,西班牙的私营企业在阿根廷通过独资或合资开办工厂形式向阿根廷直接投资二十亿美元。 (据新华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