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8年6月24日人民日报 第8版

第8版(副刊)
专栏:

不眠的并州夜
——“大地之声音乐会”散记
陈原文 苗地插图
入夜,车厢里总算有了凉意,其他旅客都已安歇,只有这些演员直到过了娘子关,还是满脸的兴奋态。大家天南海北地聊着,似乎前方的目的地——太原,是一块神奇的所在。
我有些奇异,这些人都是当今歌坛的风云人物,口袋里揣着满满的合同书,废寝忘食,东西漂泊,有时一天之内要赶到两个地方去演出,为什么偏偏对人民日报在太原的这次纪念活动有如此兴致呢?好像有人觉察出我的困惑。景岗山,上穿黑背心,下着牛仔短裤,一身旅行歌手的装束,笑着告诉我:“如今稍有点名气的演员的行踪都飘忽不定,很难凑在一起。这次活动能把这么多的演员在同一时间、同一地点聚集起来,实在不多见,到了太原一定轰动。”前一天晚上刚从深圳飞来的歌星程育也说:“近几年的演出多是为了赚钱,节目、人员都不讲究,像这样大型的纪念活动很少,所以我们的心情有些特别。”
清晨,我突然被一群列车服务员唤醒,他们有些难为情地向我诉着苦衷:“我们长年生活在列车上,看文艺演出的机会很少,这次能不能送给我们几张票?”
“你们怎么知道我们要来太原?”
“报纸、电台、电视台报道了,全城都知道了。”
“现在谁的手里要能有一张票都变得牛哄哄的。”
听了这一番话,我们更紧张了,因为将要有200多万人盯着这台音乐会。
山西自古少雨,幸亏近几天苍天有眼,连下细雨,涤清了太原街道上的黄土尘埃,也润湿了音乐所需要的氛围。6月11日上午,几乎一宵未眠的演员们,走下火车,稍事休息后,驱车直奔山西省体育馆参加合乐。从车窗口向外望去,太原的街衢尽管不算繁华,但整齐简洁,直来直往,别有情趣。或许是我们进惯了漂亮的剧场、巨型的体育馆,看惯了各种五彩缤纷、装饰华美的舞台,当省体育馆的舞台展现在大家面前时,所有人都惊住了:灯光、音响、舞美设计都很简陋。不过,演员们倒颇豁达:我们的阵容可以弥补!此时人人都显得疲惫不堪,但一提起晚上的首场演出,眼里又都激起亢奋的光。你看,成方圆虽然身体一直不适,饮食俱废,可对演出的成功仍不失信心。她忙中求闲,乱中取静,抱着一把吉他端坐在中央。
晚八时,山西省歌舞剧院的开场舞蹈《让世界充满爱》翩然登台。这支以《黄河儿女情》闻名的舞蹈队伍的功底果然不浅,精采的现代舞设计,伴着郭锋的名曲,用人体织成了一条爱的纽带。然而,当鞠鹏上场时,却出现了“险情”。大概是乐队鞍马劳顿,产生了错觉,误将广州歌星曾咏贤的曲子《大约在冬季》安到了鞠鹏的头上。好在鞠鹏灵巧擅变,处乱不慌,跟着顺口唱去,倒也做得天衣无缝。
节目在继续,场内的气氛也越来越热烈,观众的掌声一阵接一阵,经久不息,但决无首都体育馆里那样的尖叫声、口哨声,文明而有礼貌。陈汝佳在北京时就已染疾,抱病演出已属勉强,本想唱一首了却心愿,不想一上场就被观众的热情吸引,临时又加了一曲《黄昏放牛》。到了蒋大为、董文华出现时,更是全场鼎沸,技巧精湛的乐队演奏手们的情绪也变得更加激昂,他们的演奏,使鼓乐都凭添几分光彩。
乐队是由中国电影乐团和中央民族歌舞团电声乐队组成的一支队伍,他们是王景明、董健、金河燮、赵高潮、金龙、王长海、杨家祥、王永林、崔东哲、李柱元、许亮、王中、屈智强,个个久经疆场,演技出色。
这时的场外,已围积了五六百名无票的群众,有的站在汽车顶上,透过体育馆的窗户向里张望;有的坐在台阶上静听;还有的等在演员出入口,为的是一睹演员们的丰采。这一夜的晚会至11时半方散。
音乐会之所以在太原城引起共鸣,当地的评论家是这样概括的:演员的演唱风格各异,16位演员产生出了16种色彩。这一评述并非溢美。仅在民族唱法里,既有董文华的深情婉转、李凤媛的清丽甜润,又有蒋大为的高亢激昂;既有姜嘉锵的吟咏古诗词般的韵味,又有阎维文的美声式的声音处理。至于通俗唱法,更是多姿多采,各领风骚。把如此之多的风格糅在一台晚会上,这自然使不同年龄、不同职业、不同欣赏情趣的人都有了自己的音乐天地。
未曾预料的是,音乐会轰动太原,同时也招致了许多麻烦,索票者每日络绎不绝,宾馆的门槛险被踏破,求索的电话从不间断。看到这情形,苏红、杭天琪、胡月、路浩、曾咏贤、景岗山等人仗义提出加演一场,演员闻后一致响应。结果,在6月15日最后一天的傍晚又加了一场招待演出,3000张票很快就分发一空。这场演出刚一结束,演员们稍用了些酸奶,又登上了闭幕式演出的舞台。这一夜,太原电视台播放了整台音乐会的实况录像,全城近200万人在屏幕前坐到零点以后。而演员们为了打点行装准备登程,至拂晓才入睡。
音乐会终于结束了,回忆起来,涌过一股欣慰的热流。但当一幕幕紧张劳累的场面又复现在眼前,当想起演员连晋祠都无暇一顾,想起他们马上又要各奔大江南北、长城内外,重新开始与太原的这5天相近或不相近的生活时,心里不知为什么,又泛起一阵凄楚的感觉。
(附图片)
姜嘉锵:音乐会上最年长的歌唱家,在歌坛上已度过了30多个春秋,但风采不减。他在艺术上兼容并蓄,对年老的歌唱家、年轻的歌星,对美声唱法、通俗唱法都一视同仁。来太原前正担任第三届全国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的评委,6月11日晚10时刚离开评判桌,便和阎维文连夜乘车赶赴音乐会。
成方圆:这是位不必过多介绍的人物。近一年来,她曾在“北京——波恩之夜”节目的电视屏幕上和中国艺术节的开幕式中展示风采,但也被许许多多风言风语所困扰,以至举国瞩目。在音乐会期间,人们都感到她为人爽快,处事果断,个性突出。或许正因为如此,她才能在歌坛上保持着自己独特的形象和风格。
陈汝佳:歌声舒缓悠扬,台风温文尔雅,在时兴狂劲的通俗歌曲浪潮中独树一帜,被评委选中,名上第三届全国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业余组通俗唱法的榜首。他在深训的酒楼里开始了歌手生涯,虽然性格内向,体弱多病,不善言辞,但已经受多年的生活磨砺。在舞台上,他的全部生活情感都深深地注入到歌声里。
景岗山:仪表堂堂,年仅二十一岁,声音粗犷雄劲,有一股刚气。特别喜欢摇滚音乐。在音乐会上,他曾放开喉咙高唱:“妹妹你大胆地往前走”,引起全场喝彩。在西山矿务局慰问演出时,他一连为矿工唱了三首歌,万余名矿工为此齐唤他的名字。
胡月:爱哭鼻子,脾气也十分犟,不甘居人之后,艺术上更是如此,唱歌很有魅力。在音乐会之前,因昼夜煎熬于录音棚内,噪子已经不适。在太原曾有人问她:还唱不唱?回答干脆:当然唱!太原观众十分喜爱她那舞台上的天真烂漫之气,对她的歌声印象很深。由于她独特的演唱风格,有人说她:歌如其人。
李凤媛:曾在部队文工团唱过歌,后因单位解散而被分配到哈尔滨铁路法院当书记员。但她不愿因职业的变换埋没自己的演唱天赋,终于在第三届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业余组民族唱法比赛中,以优美甜润的歌声获取桂冠。她唱的《人说山西好风光》,在音乐会上激起了观众的乡土热情。
鞠鹏:人们都说,他那声情并茂的歌喉是因为饮了海河水。的确,一口的天津话,满肚子的“包袱”,常常令人捧腹。他的聪明在演出时最能体现,可在困境中化险为夷。他在天津是位极受年轻人喜爱的歌手,还在“通美杯”盒式带评比中名列金榜。
路浩:山西是他的家乡。当年从山西南下广州时,他就盼望能独辟一块新天地,如今终于如愿以偿。他现在广州民族歌舞团,以卓别林式的幽默滑稽形象出现在舞台,歌声悦耳动人,举止诙谐机巧,每次演出都能博得喝彩。他的摹仿也堪称一绝。
曾咏贤:毕业于广州星海音乐学院,现在广东省歌剧舞剧院任独唱演员。虽然他受过多年正规的专业音乐训练,但所唱的流行歌曲,有时非常狂劲凌厉。音乐会开始时,他的风格似乎使观众有些不大习惯,但在后几场演出中,越来越受欢迎。
程育:音乐会上年纪最轻的歌星,刚满二十岁,一脸的稚气。他的歌声情感丰富、真挚,已经在广州、深圳起步,正准备打入北方。除了演唱外,他还习过豫剧,略谙戏曲功夫,又在武术公司练过拳脚,会几着武打,因而在歌唱时,还好翻滚、舞蹈。有人对此持异议,他却自有一套还说得过去的理论。
魏洪:来自云贵高原的小伙子,曾获第三届全国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业余组通俗唱法第二名。英武的相貌加上雄浑洒脱的歌喉,使多少人赞不绝口。他唱的电视剧《便衣警察》的主题歌,有人说不亚于刘欢,其实他自有一路,摹仿当然亦很拿手。他今年才25岁,以前在贵阳市曲艺团担任多年的曲艺演员。
杭天琪:性喜热闹,但演唱时倒很沉稳。曾在北京师范学院音乐系求学,受的是正规严格的发声训练,不想最后却以演唱通俗歌曲出名。她的声音清素而不失深厚,蕴藉着一种力量。近年来,她已录制了不少磁带,一直活跃在北方歌坛上。不久前,又获第三届全国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二等奖。
阎维文:总政歌舞团独唱演员,曾是一位出色的舞蹈演员,后来在歌坛崭露头脚,去太原是他求之不得的事,因为那里是他的故乡。作为选手,他是利用第三届全国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专业组复赛和决赛之间的空隙赶到太原的。回到北京后,他带着父老的祝愿,乘着“杏花村”的酒兴,在民族唱法比赛中力拔头筹。
苏红:她几乎成了山西歌迷们的“偶像”。音乐会前后有关她的议论特别多,好像没有她出场,音乐会就缺了主角。她现在是全国总工会歌舞团的台柱子,演唱时喜欢歌舞相间。一九八六年,她曾获第二届全国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专业组通俗唱法第一名。
董文华:当年以唱《十五的月充》、《血染的风采》而名传遐迩,去年又在“全国听众最喜爱的歌唱演员”评选活动中被推为第一名。现在虽然正在解放军艺术学院里学习,但仍少不了各种各样的演出。她从未到过山西,所以太原观众一听音乐会里有她,兴致大增。在太原,她的压轴节目令人一饱耳福。
蒋大为:似乎也用不着过多介绍,《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牡丹之歌》已使他名闻全国。自任中央民族歌舞团团长后,几乎无暇休息。在音乐会上,他每场必唱五首,否则下不了场。同时他还要念念不忘团里的大小事情:分房子、调薪、承包……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