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8年6月24日人民日报 第7版

第7版(国际)
专栏:

中国开始向英国直接投资
参与保险和近海采油设备维修
新华社伦敦6月22日电 据英国《金融时报》今天报道,中国已开始直接向英国投资,首批两项目投资总额为4700万英镑(约8200万美元)。
中国的一家船运投资公司投资2900万英镑,用于参加英国的保险和参与近海石油开采设备的各种维修业务。
另外,天津市政府计划同英国的一家房地产公司合资建设东伦敦码头区“中国城”。中英双方各投资50%,整个项目的投资总额估计将达1.25亿英镑。


第7版(国际)
专栏:

中国改革研讨会在伦敦举行
赞扬中国政局稳定 呼吁西方增加对华贸易
新华社伦敦6月23日电 来自欧洲和其它地区的100多名中国问题专家今天聚集伦敦,举行为期两天的中国改革研讨会。
英国前首相爱德华·希思出席了这次由英国皇家国际事务研究所、欧亚中心和与中国有贸易关系的英国企业集团联合发起的研讨会。他在会上呼吁西方国家增加对华贸易。
英国前驻华大使理查德·伊文思爵士在研讨会上发言说,由于中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政治局势稳定,并具有现代化的领导者和一定的经济实力,它在世界上具有相当重要的地位。他说,有一个和平的国际环境,中国就能够取得它希望取得的成就,中国愿意看到一个危险较少的世界。
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教授理查德·鲍姆表达了他对中国改革的信心。
中国驻英国大使冀朝铸也出席了研讨会。他说,只要中国坚持改革和对外开放政策,坚持独立的和平外交政策,中国“就将更快地取得进步,并与其它国家建立更密切友好的合作关系”。


第7版(国际)
专栏:

引进技术 改造设备
我国将自制奔驰重型卡车
新华社波恩电 目前正在西德访问的中国机械电子工业部代表团21日对本社记者说,该部下属的北方工业公司已于本月13日在斯图加特与西德奔驰汽车公司草签了生产奔驰重型卡车许可证的合同。
引进生产奔驰重型卡车系列是我国发展重型卡车的重点车型之一,是我国“七五”计划内项目。
这一项目将由内蒙古第一和第二机械制造厂、渭阳柴油机厂、华北柴油机厂和北京北方车辆制造厂合作承担。这5个老厂将利用现有条件,通过技术改造,做到周期短、投入少。预计到1993年形成年产6000辆重型卡车的生产能力,国产化程度可达到95%。
西德的奔驰汽车公司是西德最著名的汽车公司。该公司生产的奔驰重型卡车以其性能好、质量高而饮誉世界。


第7版(国际)
专栏:

为适应美中商务关系迅速发展
美中贸易全国委员会易名
新华社华盛顿6月21日电 “美中贸易全国委员会”最近改名为“美中商务委员会”。
美中贸易全国委员会是在中美关系正常化前6年的1973年成立的,代表和帮助美国的私人公司同中国做生意。
该委员会在更名的新闻公报中说,15年来,美中商业关系发生了巨大变化,委员会的作用也一样,旧名称已不能确切代表它的作用了。
它指出,美国同中国的贸易1973年是8亿美元,去年已超过100亿美元,10年前中国只在北京设有12个国营的进出口贸易公司,如今全国已有1000多家公司和工厂从事对外贸易。


第7版(国际)
专栏:

我向厄提供水电站设备
新华社基多电 中国成套设备出口公司总经理王明波十四日在这里分别同厄瓜多尔电力委员会总经理亚历杭德罗·帕拉西奥斯和厄瓜多尔经济复兴中心的执行局长丹尼尔·托拉尔签署三项经济合作合同。
根据这三项合同,中方将向厄方提供五座小型水电站设备,分别安装在科托帕克希、阿苏艾、纳波和因巴布拉四省乡村地区的小水电站上,使二点五万居民受益。
此外,中方还将帮助厄瓜多尔经济复兴中心在昆卡地区建立一个陶瓷器技术培训中心和一个北京鸭种鸭实验场。这两个项目将有利于厄瓜多尔迅速提高陶瓷器的生产技术和发展良种鸭的生产。


第7版(国际)
专栏:

英国几家银行一再提高利率
新华社伦敦六月二十二日电 英国中央银行英格兰银行和其他几家主要商业银行今天再次把利率提高零点五个百分点至百分之九。这是英国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内第三次提高利率。
伦敦经济界人士认为,这次提高利率是在预料之中的,因为英国经济近来增长过快,收支平衡出现逆差,政府只有采用高利率措施才能防止出现通货膨胀。
为了阻止英镑持续坚挺,英国曾在五月中旬把利率降到近十年来最低点的百分之七点五。但是,为了避免通货膨胀,在六月初又不得不两次把利率提高至百分之八和百分之八点五。经济界人士估计,利率今年还将继续提高,预计到年底可上涨到百分之十以上。


第7版(国际)
专栏:

东京外汇市场日元继续贬值
本报东京六月二十四日电 记者于青报道:东京外汇市场日元汇率连日下降进入第五天,收盘时,日元对美元比价跌至一百二十八点五五比一。
一般认为,日本经济景气、物价稳定,日元没有贬值的内在原因。行家们分析这一矛盾现象的看法也不尽相同。有人认为,这是投机心理造成的,日元贬值不会持续下去。虽然近期美国贸易赤字减少,但财政外贸双赤字的局面一时难以扭转,前景并不容乐观,因此日元升值、美元贬值的趋势不会改变。另一些人认为,由于前一阶段美元贬值,现在美国企业开始恢复了对出口竞争力的自信心,投资欲望提高,这正是美元升值的转折点,坚持认为美元升值、日元贬值还将持续下去。还有一种看法认为,日元贬值的“震源”是西德马克贬值。美元兑西德马克的汇率,五月上旬是一比一点六七,六月二十日是一比一点七六,日元贬值是一种连锁反应。


第7版(国际)
专栏:

美元对西方主要货币比价上升
新华社北京六月二十四日电 综合本社记者报道:美元对西方主要货币的比价昨天全面上升。
西德法兰克福外汇市场收盘时,美元对西德马克的比价升到一比一点七八六零,达八个月来的最高水平。在东京,美元对日元的收盘价达一比一二八点五五。在其它外汇市场,美元对英镑等货币的比价也很坚挺。
与此同时,纽约股票市场上的股票价格也继续回升。二十三日收盘时,道·琼斯三十种工业股票平均指数达二一五二点二点,为去年十月股市暴跌以来的最高水平。


第7版(国际)
专栏:

联合国和平利用外空会议确认
加强国际合作 和平利用外空
本报联合国6月23日电 记者刘开宸报道:联合国和平利用外层空间委员会第31届会议今天闭幕。中国等53个会员国的代表们一致确认,必需加强国际合作,才能更好地和平开发利用外空。
本届会议认为,有必要维持外层空间用于和平用途,并加强和平利用外层空间方面的国际合作,可进行多边的、区域的和双边的合作,也可促进具体项目的合作,以帮助世界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去发展外空技术。会议上,有些代表建议在联合国主持下筹划一个促进国际外空合作的特别援助方案。
许多代表还主张加快研究在外层空间使用核动力源问题,并强调要特别注意安全。苏联代表通报,由于出现故障,苏联的一颗核动力源卫星预期将在1988年8月或9月间重返大气层。代表们对此甚表关切,担心这颗卫星对地球表面造成的后果,要求提供有关这颗卫星轨迹和坠落地点的详细情况和有关资料。
会议上,许多代表提议1992年为“国际空间年”,以促进和平利用外空的国际合作。此提议将列入明年外空委员会会议的议程。


第7版(国际)
专栏:

图为联邦德国与法国联合研制的反坦克“FAH—HAC”型直升机在汉诺威博览会上“亮相”。新华社发


第7版(国际)
专栏:专论

日本经济结构的新变化及其影响
马成三
日元大幅度升值以来,日本经济开始出现“内需主导型”的增长,制成品进口和对外直接投资迅速扩大。这种变化对世界经济特别是对亚洲经济会产生什么影响?请看——
1985年秋季日元大幅度升值以来,日本经济开始出现“内需主导型”的增长,制成品进口和对外直接投资迅速扩大。上述变化正在对世界经济特别是亚洲经济产生重要影响。
长期以来,日本的经济增长严重依赖出口。两次“石油冲击”,使国内需求萎缩,企业更从扩大出口中找出路。其结果,日本虽然较为顺利地摆脱“石油冲击”影响,但对外贸易顺差却急剧扩大,与一些国家的贸易摩擦不断升级。美国和西欧国家纷纷要求日本扩大内需,以缓解同它们之间的矛盾。另方面,日元急剧升值给日本的产业、特别是出口产业带来巨大冲击,许多企业被迫减产,收益明显下降,失业人数迅速增加。
日本政府于1986年4月制订了以促进经济向“内需主导型”转变为重要内容的“推进经济结构调整纲要”,并成立以内阁总理大臣为首的“推进经济结构调整本部”。在1987年5月西方七国首脑会议召开前夕,日本政府宣布采取“紧急经济对策”,拿出6万亿日元以扩大内需、纠正对外不平衡。同年年底又决定采取一些补充措施,增加巨额经费。这样,日本就放弃奉行多年的紧缩财政政策,转而采取积极财政政策,日本企业也纷纷调整经营战略,千方百计开拓国内市场。
由于日本“官民”的共同努力,1987年日本经济主要依靠扩大内需实现了多年来罕见的较高增长(实际增长率为4.2%)。“内需”的主要项目——私人消费、私人设备投资、私人住宅投资以及政府公共投资都有较明显的增长,增幅分别为3.9%、8.3%、20.6%和8.4%。去年第四季度,内需的增长折成年率高达10.1%,创10年来最高纪录。按年率计算,该季度的实际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率高达7%。目前日本的内需仍在扩大、特别是私人设备投资相当活跃。一般估计,1988年日本经济仍能以扩大内需为支柱,实现4%左右的增长。
但是,日元大幅度升值以来,日本的进口结构明显发生变化,制成品所占比重迅速提高。1986年日本的进口总额比上年减少2.4%,但是制成品进口却增加了31.4%。去年日本进口总额比上年增加18.2%,其中制成品进口的增幅则达25%。结果,制成品在日本进口总额中的比重从1985年的31.0%升至1986年的41.8%,去年则达44.1%。近两年日本几乎从所有国家和地区的制成品进口都有增加。其中亚洲“四小龙”对日制成品出口增长之快尤为引人注目。
值得注意的是,对外直接投资出现了新的扩大高潮。60年代中期以来,日本的对外直接投资在1972—1973年度以及1981—1984年曾出现两次高潮。1985年日元大幅度升值后,日本的对外直接投资出现了第三次高潮,1986年度(1986年4月至1987年3月)的投资额高达233亿美元,比上年猛增82.8%。1987年度上半期(1987年4月至9月)已达158亿美元,估计全年度可突破300亿美元。
在近两年日本制造业的对外直接投资中,亚洲国家和地区、特别是“四小龙”居重要地位。据日本通产省调查,在日元升值前的1980年到1985年,在日本企业设立的海外生产据点的地区构成中,亚洲“四小龙”占18.1%,到1986年提高到28.0%。随着日元不断升值,日本制造业在亚洲的投资,又由以“四小龙”为中心而转向泰国、马来西亚等东盟国家。
近来日本制造业对亚洲地区的直接投资,有以下几个特点:第一,当地产的零部件和原材料比重大幅度提高;第二,在亚洲生产据点生产出来的产品由过去主要输往欧美市场而开始转为增加返销日本;第三,在投资企业中,中小企业所占比重较大,其中许多是随大企业一起走出国门的零部件生产厂家;第四,日本的主要跨国企业开始从全球战略角度来考虑亚洲的地位,即有意识地将亚洲作为其向世界各地的子公司供应零部件的生产基地。
日本经济结构的上述变化对于世界经济、特别是对于亚洲经济发展正在产生重大影响。首先,日本作为其他亚洲国家和地区的出口市场特别是制成品出口市场,其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长期以来,日本在亚洲主要是作为工业产品的供应者而发挥作用,日本进口量的扩大使亚洲许多国家和地区特别是“四小龙”已认识到日本的市场地位,日益重视扩大对日出口。其次,日本进口结构的变化和对外直接投资的扩大正在促进亚洲国家和地区间的“水平分工”。日本在非耐用消费品领域与“四小龙”形成的分工关系是日本与亚洲其他国家和地区发展“水平分工”的开始。泰国、马来西亚等东盟国家也开始在非耐用消费品领域与日本以及“四小龙”形成新的“水平分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