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8年6月18日人民日报 第7版

第7版(国际)
专栏:

象我的眼睛一样蓝
王荣久
伊斯坦布尔是迷人的。到达这座横跨欧亚两大洲的名城那天,我们乘车去参观举世闻名的六塔清真寺。途经一座虽不很高但却很长的大桥。这不像是常在照片上看到的博斯普鲁斯大桥,我嘀咕:那是什么桥呢?疑惑间,土耳其朋友说:“呶,这是金角湾大桥!”指着桥的左边,他告诉我:“那就是有名的‘金角’”。也许是怕我听不懂吧,他用两只手指在头上比划着,做成双“角”的样子。
“噢,这就是金角湾……”我仍然有点疑惑。
“是的,今天的金角,更美了!”从他那肯定的语气中,我体会到带着几分自豪。金角的变化,确应成为伊斯坦布尔人的骄傲。土耳其朋友讲到它时,都以赞扬的口气谈到伊斯坦布尔市市长达兰先生的功绩。
金角是博斯普鲁斯海峡的一个小海湾,看它形似牛角,加上每当日落时分水面泛起金色的光辉,人们称它为“金角”。是它,把伊斯坦布尔的欧洲部分分成新城和老城。千百年来,金角湾两岸曾是伊斯坦布尔市最热闹的去处。奥斯曼帝国时期它是皇帝的游乐场。众多精美的建筑,有着浓郁民族风格的歌舞和文化,源源不断地吸引着人们前来参观。然而,城市的迅速发展,带来严重的污染,使金角失去诱人的光彩。许许多多工厂向海湾倾泻污水,破旧倒塌的房屋堵塞了平静的海湾,两岸乱建的房舍,到处堆放的垃圾,曾使金角面容憔悴、风韵丧尽。人们甚至以沉痛的口吻把金角湾形容为“露天化粪池”呢!
历史名城中横亘着这样一汪臭水,太不相称啦!为了使金角重现风采,青春永驻,达兰市长决心整治金角湾。他发出了动人的誓言:“要使金角的水像我眼睛一样蓝!”
1984年初,伊斯坦布尔人行动了。规模宏大的金角湾环境保护工程从蓝图付诸实施。人们挥汗奋战,这项分三期完成的计划,终于使金角面貌一新。土耳其朋友如数家珍地告诉我一些数字和情况:4年多来,两岸四五千座废旧房屋被拆除;搬迁了3000多家工厂、手工作坊和商贩摊点;清理了数以万吨计垃圾和废弃物,特别是修建了一系列下水道和建立污水处理场,基本上控制了向金角湾排放的污水。如今正在进行的工程是进一步疏浚海湾,使澄碧的海水不断地涌进金角。两岸,六座公园和成片绿地相继展现在人们面前。金角,变了!
土耳其朋友看到我对金角巨变如此赞叹,情不自禁地问道:“你看,金角的水变蓝了吗?”
“蓝了,真的像市长的眼睛一样蓝了!”
在伊斯坦布尔逗留的日子,我多次在金角湾两岸漫步。每当看到金角,心情总是异样激动……
我赞叹伊斯坦布尔美丽的姿色,赞美这里的人民和达兰市长的宏大气魄,钦佩他们改天换地、“挖山不止”的实干精神。没有这些,金角湾是不会变蓝的……


第7版(国际)
专栏:今古人物

永别了,“拉兹”
詹得雄
6月2日,传来印度著名导演、演员和制片人拉杰·卡布尔先生逝世的消息,我脑海中马上浮现出了两个形象:一个是《流浪者》中的拉兹;另一个是两鬓染霜的老人。
《流浪者》是第一部使拉杰·卡布尔先生声名大振的电影。50年代在中国放映,曾轰动一时。打倒“四人帮”后重映时也风行全国。那“到处流浪,命运叫我奔向远方……”的主题歌扣动了许多人的心,特别是在文化大革命中吃了许多苦头的青年人的心!
没想到1979年我去印度工作,竟有幸见到这位有名的电影大师。那是1980年2月16日,这天印度发生日全蚀,在宗教气氛很浓的印度,这个日子被认为是不吉利的,一般人都不出门,不待客,甚至不工作,政府还特别下令全国放假一天。然而,正是在这个日子,拉杰·卡布尔先生亲切地接待了我们。
当秘书把我们领进他的起居室时,只见一位身穿印式宽大白布衬衣的老人满面笑容地等着我们。我的第一个印象是,他老了,发福了。
同我们一一握手后,他按印度风俗邀我们一起席地而坐。我们同他坐得非常近,可谓促膝而谈。我们告诉他,中国观众十分喜爱《流浪者》。他马上接过话头说:“我知道,我知道。我国前外长瓦杰帕依去年访华归来,给我写了一封信,讲到了这些。我收到信后心里非常感动。我告诉你们,20多年来,一直有中国观众给我写信,我都看了,当然是请人翻译给我听的。”
老人话一开头,便滔滔不绝。从他的谈话中我们得知,他虽然出身电影世家,却并未受父亲的荫庇,而是以一名登不了舞台的场记员开始自己的艺术生涯的。父亲有一次在吃饭时对他说:“在我的屋子里,你是我的儿子,可以同我一起吃饭。只要一出这个屋子,你就是一个普通人。你要同许许多多普普通通的演员一样自己去走生活的道路。”父亲出入有汽车,但不让儿子坐。父亲说,你在步行和坐公共汽车时,可以了解社会,可以观察形形色色的人。你会看到富人怎样摆架子,穷人怎样受苦。你会体会出他们的喜怒哀乐,记住他们的音容笑貌。这样演电影时,才能从内心里表达出他们的感情来。
1948年的一天,24岁的拉杰·卡布尔去找当时已成名的女演员纳尔吉斯的母亲,要求与她女儿合作。母亲对女儿说:“老卡布尔的儿子要拍他的第一部影片,应该帮助他。”于是卡布尔同纳尔吉斯开始合作,一连拍了3部片子:《火》、《雨》和《流浪者》,纳尔吉斯就是《流浪者》里的丽达。他们被誉为印度影坛“空前绝后的一对男女演员”,甚至人们误传他们是夫妻哩。
拉杰·卡布尔早期电影的一个鲜明特点是对穷人的强烈同情。他告诉我们,继《流浪者》之后,他又拍了一部《觉醒》。情节是这样的:一名一身土气的农村青年背着一个小土布包袱到大城市里找工作,奔波一天,一无所获。夜深了,他看见一只狗从一扇铁门下的狗洞里钻进花园,到喷水池边喝水。他也挣扎着钻进去,刚想喝就被人发现了。人们高喊:“贼!贼!”他慌慌张张地跑进楼里,逃来躲去,无意中,窥见这个房间里丈夫在偷妻子的首饰,那个房间里儿子在暗算父亲……最后,他被抓住了,同时他也觉醒了:自己并不是贼,而那些道貌岸然、高喊捉贼的“正人君子”才真正是贼。这部电影曾在1957年捷克斯洛伐克举行的国际电影节上荣获头等奖。
卡布尔先生谈兴很浓,接着又给我们讲了《流浪者》插曲作者谢伦德拉先生的生平。谢伦德拉并不是专业作曲家,而是铁路上的一名电焊工。每当他谱了一首新歌,就拿到孟买贫民窟去演唱。他在那里有许多穷朋友,如果他们听了不满意,他就回去修改,直到大家满意为止。优美动听、激越哀怨的《流浪者》插曲就是这样创作出来的。卡布尔先生十分惋惜地谈到,他这位老朋友两年前去世了。接着,他深情地说:“一部电影成功了,这不光是一个明星的功劳,它是大家心血的结晶啊!”
谈话的时间不短了,我们不得不站起来同他告别。他握着我们的手说:“我将来一定要去中国,亲自向看过我的电影、给我写过信的中国朋友表示感谢。这一天不会太远了。”
很可惜,8年过去了,他没能实现自己的愿望,却过早地离开了人间——今年5月2日,他独自一人从孟买到德里,接受颁给他的奖状,不料在主席台上哮喘病严重发作,当即被送进医院。成群的影迷连日围着医院,祝愿他早日康复。但他的病情不断恶化,终于在6月2日离开人间,享年64岁。
“流浪者”已经走完了尘世的旅途,按照印度教的说法,他进入了“天国”。他的艺术形象将长留人间,留在艺术宝库中,活在观众的心里。


第7版(国际)
专栏:

爱,赢得第二次生命
鲍世绍
马克·勃约克龙跟健康人一样,在麦卡莱斯特学院愉快地度过了他头一年的大学生活。这个曾经非常不幸的青年人每当回忆起两年前战胜病魔的情景,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他永远不会忘记,他是怎样获得第二次生命的。
两年前,马克在中学里是个运动健将:篮球、棒球、田径、足球等技艺高超,荣任学校足球队队长。1986年8月正值地区性中学足球联赛这一关键时刻,他突然感到胸闷、呼吸困难,一动就疲劳不堪,有时小肚还隐隐作痛。一个健壮的运动员竟成了病魔缠身的青年人!
马克去医院作全面体检。大夫给他诊断,发现脉搏跳得太快,每分钟达103次;经X光透视,他的心脏体积比正常人大两倍。最后确诊马克患的是心肌病,用药物治疗只能暂时防止病情恶化。一夜之间,马克的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除了到学校听课外,连饭也要别人从食堂给他送来。
1987年3月的复查证明,他的心脏在继续扩大,并且更加虚弱了。唯一出路是马上做心脏移植手术。然而,做这样一次大型手术至少需要5万美元的医疗费。这对一个普通美国家庭是个沉重的经济负担。正当马克的父母为筹集这笔钱发愁时,圣·克劳克斯·福尔斯镇的父老和马克所在中学的同学们都伸出了热情援助的手。
在3位母亲创议下,镇上的布斯特俱乐部发起募捐球赛,把门票所得全部捐赠给马克父母作为医疗基金。先后21个球队参加了比赛,筹集了2.5万美元。马克所在中学的同学们开展了义卖活动,先后卖出5000个钮扣和900件圆领运动衫。不少同学还利用业余时间去干杂活,把所得收入捐给马克。马克曾在索兰杉中学辅导过足球,该校学生上街卖意大利馅饼,共获1320美元,也给马克作医疗费。
在“他就是我们的兄弟”的口号下,全镇居民在短短几个星期里,共筹集到8万美元的医疗费。
5月初,一个青年车祸身亡,他的父母自愿将儿子的心脏捐赠给医院,马克立刻住院准备手术。
手术后,马克身体很快康复。5月24日,他竟能参加中学的毕业典礼。在典礼上,他说,“有人会说,我中断学校生活是件憾事,然而我却认为这段经历是件好事,因为它使我深深懂得,生命来之不易。那么多人关怀我,我也要加倍地去关怀他们!”


第7版(国际)
专栏:

赏心悦目的非洲邮票
王霞光
在五彩缤纷的邮票王国里,非洲邮票以其清新绚丽的姿彩占有令人注目的一席之地。
非洲邮票的历史相当悠久。当19世纪40年代世界第一枚邮票问世后不久,非洲就开始发行邮票。印制于1847年的大名鼎鼎的“毛里求斯邮局”票早已寸纸千金,“毛里求斯”至今仍是最昂贵的邮票的同义语。不过,非洲邮票业的长足发展却是非洲各国独立以后的事。1982年,在世界上发行邮票最多的11个国家中,乍得、中非共和国和几内亚比绍分别名列第二、三、六位。
非洲是一个古老而神奇的大陆。从非洲邮票上,既可以看到高峰耸秀,峡谷含幽,又可以看到丘陵起伏,平野广舒;既可以看到沙海浩瀚,石骨嶙峋,又可以看到森林茂密,百花斗妍。为数众多的风光邮票,往往出奇制胜,各具异趣。津巴布韦的“婚纱瀑布”,贝宁的“水上村庄”,莱索托的“高原景色”,吉布提的“火山爆发”……所有这些美丽的景色都跃然于寸方之上,浓缩于片纸之间,令人心驰神往,浮想联翩。
通过非洲邮票,我们可以鉴赏到非洲大地上的稀有植物、花卉、动物和鸟类。塞舌尔的“旱龟”,坦桑尼亚的“非洲狮”,加纳的“蝴蝶”,博茨瓦纳的“白顶鸟”,无不洋溢着浓厚的异国情调。
更有意思的是,1965年,加蓬共和国为纪念秀巴沙博士,发行了一枚面值为1000法郎的金箔邮票,重量为1.1克。采用浮雕方法印刷,使票面呈凸凹形,人物肖像历历在目,看上去富丽堂皇。因这种邮票并无实用价值,只发行了5万枚,几乎全部为集邮家所收藏。另外,利比里亚有一种改值邮票也颇富特色。1941年,利比里亚邮政部门为了纪念泛美航空公司班机首航利比里亚,准备发行一套航空邮票,但因时间紧迫,来不及印制新邮票,便把1938年发行的航空邮票加盖改值使用。可是,由于航班延迟开航,加盖改值的航空邮票只好停止发行,这就使它成为利比里亚邮票中的珍品。
利比里亚在邮票发行方面还有这样一则趣闻:1958年,总统杜布曼准备访问瑞典,利比里亚为此发行了一枚纪念邮票,画面左侧为利比里亚的国徽,正中是瑞典国旗,右侧是瑞典王室的徽记,下方是瑞典王宫,还有“杜布曼总统访问瑞典”的字样,可是杜布曼后来并未成行,于是,这枚邮票就成为一枚“错票”。无独有偶,中非邮票史上也留下一件“轶事”。该国政府计划建造一条从首都班吉通往邻国喀麦隆港口城市杜阿拉的铁路。1963年,中非发行了一枚小全张,由4枚邮票组成,画面为行驶在这条未来铁路上的现代化机车,然而到目前为止,这条铁路还一直停留在图纸上。


第7版(国际)
专栏:

怒蜂袭法庭
这是不久前发生的一件奇事:成千上万只蜜蜂突然闯入了尼日利亚博卡尼市法院内正在开审的法庭,这一突如其来的“袭击”使一名守卫和两名证人被蜇而失去知觉。所有到庭人员,包括法官和被告全都仓皇逃命,审判被迫停了下来。专家们认为,这可能是起诉人与辩护人声若咆哮的激烈辩论惊扰了附近的一窝蜜蜂,致使它们一怒之下袭击法庭。
(朱启)


第7版(国际)
专栏:

“悬浮床”
美国的一些健康学家和宇航专家联合进行的一项研究证实:在类似宇航员乘飞船升入太空后的失重状态中睡眠,身体和大脑消除疲劳的效果最好。因为在失重状态下肌肉可获“最随意”的放松,大脑皮层可获“最高质量”的休息。据此理论,他们已成功地设计了一种别具一格的“悬浮床”。所谓“悬浮床”,实际上是一间人为制造失重状态的小卧室。人进入后只要启动开关,即可自由自在地悬浮在空中,伸臂弯腿、曲腰侧体,悉听尊便。据试验,失眠者入室后不出10分钟即可呼呼入睡,而一个健康人每天只需三至四小时的“悬浮睡眠”便感睡眠充足,精力旺盛。 知音


第7版(国际)
专栏:

邮票战
邮票,素有“国家的名片”、“和平的使者”之称。但邮票变成了国际战争的导火线也并非虚构之事。
据悉,最早由邮票引起的国际战争是多米尼加与海地的边境战争。这场战争就是由一种多米尼加1900年发行的全国地图邮票引起的。在这种邮票上,多米尼加的国境线竟然出现在邻国海地的领土上,对此,海地举国上下群情激愤,从而导致了延续29年之久的边境战争。后经邻国的努力斡旋,两国政府才于1929年签订了停战协定。为了纪念停战协定的签订,多米尼加发行了一枚改正后的全国地图邮票。
邮票不仅足以引起国家之间的武装冲突,而且还直接成为国际宣传战的“武器”。典型事例是1924年巴拉圭因发行全国地图邮票而与玻利维亚发生关于查科地区归属问题的争端。双方不断通过发行绘有查科地区的地图邮票,来证明自己对这一地区的领土所有权。在这场国际宣传战中,巴拉圭从1924年到1935年共发行包括查科地区的地图邮票8种,其中还有一套醒目地写着
“不论现在还是将来都是属于我们的”。玻利维亚也不甘示弱,从1928年到1935年连续6次发行包括查科地区在内的全国地图邮票31种。
最后由于美洲各国首脑出面调停,两国划定了新的国境线。巴拉圭在1935年发行了一套根据调停后的国境线绘制的地图邮票,这才算结束了这场邮票宣传战。 周平


第7版(国际)
专栏:国际副刊

美苏热线点滴
黄惠
一九六二年的古巴导弹危机使苏美关系骤然达到剑拔弩张的地步。为防止两国因判断失误而出现意外,苏美政府于一九六三年六月签订了在两国间设立热线的协议。同年八月三十一日,苏美热线接通,供两国政府在特殊紧急的情况下直接联系使用。
苏联的热线通讯站位于离莫斯科不远的杜布纳联合原子能研究所附近的卫星通讯站内,它有两个直径分别为三十二米和十二米的天线,可将无线电讯号经过位于地球上空三万六千公里的同步轨道上的两颗通讯卫星传送到位于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的狄特利克堡,整个传送时间只需数十秒钟。
为保证莫斯科—华盛顿之间热线联系畅通,工作人员要二十四小时轮流值班,不断传送供检验线路是否畅通的特定课文。每天的单数钟点为苏方发送课文时间,双数钟点为美方发送时间。双方规定,课文不应带有宣传性质。美国最近发送的课文是有关鲸的系列材料,而苏联传的是古典文学作品。自热线接通以来,苏方已把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和契诃夫的短篇小说全部传送了一遍。
热线联系并不像人们想象的只用一台电话机,而是用电子计算机控制,配备有电传机和打印机等设备。通讯站中由高水平的操作人员和翻译值班,他们不仅通晓语言,还能理解字里行间的含义。开设热线以来,从未发生过通讯中断的情况。
一九七一年美苏双方在华盛顿签署了完善热线联系的协议,决定使用通讯卫星。一九八四年七月又就引入一条文传线路问题达成协议。一九八六年九月文传线路开始投入使用,它同时通过电缆及通讯卫星传递信息,其速度更快了,且不会出现电传时可能产生的错误。
经过通讯卫星的苏美热线通讯讯号的总行程为八万公里,建立热线联系时采取了各种措施以保证该系统百分之百的可靠性。


第7版(国际)
专栏:

小夜曲 〔瑞典〕阿维怀德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