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8年6月18日人民日报 第3版

第3版(科教·文化·体育)
专栏:

城市精神文明建设的一条有效途径
——天津市河西区文化建设调查
中央办公厅调研室
4月下旬至5月上旬,中央办公厅调研室组成五人调查组(刘吉、张晓林、陈守信、郭沫勤、李军),在天津市有关方面的帮助下,对该市河西区文化建设的情况进行了调查。
基本情况和效果
河西区位于天津市西南部,是一个有61万人口的居民稠密社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这个区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物质生活的逐步改善,人们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日益强烈。文化建设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中青年迫切要求学习和掌握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各种科技文化知识;独生子女越来越多,其教育问题成为全社会关注的一个热点;离退休干部和退休职工增加,他们的文化娱乐生活问题变得突出起来;群众手中有了钱,文化消费的比重越来越大,出现了“读书热”、“音乐热”、“舞蹈热”、“集邮热”、“台球热”等等,文化生活的兴趣爱好呈现出多样化色彩;同时不少人也希望通过文化活动的形式来表现自我、丰富自我和沟通信息,增进交往。在这种情况下,社区原来的文化设施简陋、内容贫乏、活动方式单调的状况已经难以适应群众这种日益增长的科学文化需求,一些不健康、不文明的社会现象也乘机滋蔓,矛盾日趋尖锐。面对这些新情况、新问题、新矛盾,区委、区政府的领导认识到文化建设对于经济建设和人才成长的强大的推动力、感召力和铸造力,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条重要途径。他们建立了由区委书记任组长,区长、主管副区长任副组长,有关部门负责人组成的文化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全区的文化建设战略规划,并卓有成效地开展了全区文化建设,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第一,活跃、丰富了群众的文化娱乐生活。几年来,河西区文化馆、图书馆、体育馆、老干部活动中心、少年宫以及街道文化站、居委会文化室等,开展了丰富多采的文化娱乐活动。他们根据老年人、青年人、少年儿童、残疾人的不同需求,注意活动内容、形式的针对性和多样化,使群众各得其乐、各受其益。这种活动一年四季从不间断。他们利用节假日举办如“大家乐”、“文化艺术节”、“体育节”等大型活动,使全区文化活动波澜起伏。各文化网点还举办多种文艺、体育、智力竞赛,推动文化活动的展开;同时也满足了群众自我表现、自我完善的强烈欲望。
第二,促进了人们精神风貌的变化。不少工厂、学校、机关、街道,通过各种文化活动,增进了人际交往和理解,密切了党群、干群、师生、邻里之间的关系,激发了人们热爱生活、追求生活、美化生活的志趣。大量自我娱乐、自我演出的文化活动,使广大群众受到潜移默化的自我教育,丰富了业余生活,有力地抵制了社会上出现的赌博、封建迷信等歪风。在健康有益的文化娱乐中,许多青少年陶冶了情操,获得了美育知识;不少老年人的苦闷感、孤独感也有所解脱,精神得到了振奋;还有一些失足青少年从中得到触动和教育,有了新的觉醒。近年来,河西区社会风气日益好转,发案率逐年下降,人们普遍有一种爱河西、爱家乡的自豪感,这里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和文化活动提供的优化的社会文化环境是分不开的。有人形象地说:“多盖一座文化馆,就可以少盖一座监狱。”
第三,促进了人们观念的转变。一是审美观念。通过琴棋书画、篆刻雕塑、摄影集邮、音乐舞蹈、影视戏剧等多种文化活动的开展,人们开始追求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美已逐渐渗透到人们的行为举止、言谈话语、穿着打扮、居室装璜、环境美化等生活的各个方面。二是知识、人才观念。文化建设为人们追求知识和发挥个人才干创造了有利条件,使他们按照个人的情趣、爱好、特点充分地发展和充实自我,成为某一方面的专门人才。三是伦理道德观念。文化活动的不断开展,帮助人们树立了尊老爱幼、尊师敬贤、婚事新办、丧事从简以及讲文明、懂礼貌、爱清洁等新观念、新风俗、新习惯。
第四,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初步统计,1984年以来利用科普活动网络举办了各种培训班,共培养工、交、贸等战线的生产、经营各类人才10万人。在成人教育上,目前已培养大专毕业生2683人,干部职工“双补率”(补文化、补技术)达75%。无疑,文化建设为发展商品经济提供了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文化活动与经济活动的贴近和结合,为文化消费和商品流通创造了有利条件。全区每年都组织一系列大型文体活动,吸引几十万人参加,形成若干个活动和消费枢纽,推动了文商共荣,同时引导人们消费结构趋向于合理化。一些文化事业由单纯服务型向经营服务型转变,推动了社会主义文化市场的形成。
主要做法和经验
一、抓好设施建设,提供文化活动的“载体”
1984年以来,随着市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区里有了一定的自主权,也有了一些财力。区委、区政府没有把这笔机动财力用于盖豪华宾馆,而是把它用于广大市民急需的文化、教育设施建设。他们把文化、教育设施建设列入城市建设的总体规划,纳入城市建设的配套项目,合理地配置全区的文化、教育设施。如体院北街新辟住宅区,建起了中小学、幼儿园7所,卫生院1所,少年宫分宫和文化站各1座,以及滨湖公园和12处形彩各异的庭院式绿化小区。同时,全区还在充分挖掘近48万平方米的原有文化设施潜力的基础上,增添和更新必要的设施、设备。
河西区的文化设施建设是通过多层次、多渠道进行的,资金来源大体有三个方面:市财政专项和配套投资;区财政拨款、区城市建设配套费和区城市开发赢利投资(主要是经营房地产业获得的利润),所占比例最大;社会集资和个体兴办。
二、组建网络系统,扩大文化活动的覆盖面
河西区有意识使文化设施和活动朝系列化、网络化方向发展,形成一个开放的系统工程。他们首先抓了由区文化馆、街道文化站、居委会文化室组成的三级群众文化活动网的建设,并摸索了组织管理、活动方式、队伍建设、设施功能等方面的经验。在此基础上,逐步组建了群众文化活动网、图书阅览活动网、影像活动网、少年儿童文化活动网、青年文化活动网、职工文化活动网、老年人文化活动网、伤残人文化活动网、普通教育网、成人教育网、学前教育网、科技活动网、卫生医疗保健网、体育活动网14条网络,初步形成了文化网络的格局。
三、拓宽有偿服务领域,增强文化事业发展的活力
河西区向改革要生机,向管理要效益,在文化事业单位大力实行“以文补文”、“以副助文”、多种经营,不断拓宽有偿服务领域,增强了文化事业单位的内部造血机能,转变了过去小干小赔钱、大干大赔钱、不干不赔钱的状况。区文化馆、体育馆及各街道文化站等单位借鉴企业经营管理方式,充分利用影剧场、游乐厅、台球室等娱乐场所,举办影剧、舞会、录像放映、美术广告、艺术培训等经营性服务活动,有条件的还开办招待所、小卖部等项副业,增加了收入。
1987年,全区文化、教育、科技、体育等系统,多种经营的收入达700万元。仅区文化馆1987年收入就达52万元,相当于国拨经费的两倍半,这些收入的70%用于事业的再发展,更新了设备,增添了不少现代化娱乐设施。目前,该区所有文化单位基本做到了“吃饭靠国家,发展靠自己”,初步打破了国家财政“统包”的局面。
在开展“以文补文”等有偿服务活动的过程中,河西区有关部门既积极扶持,又加强管理,注意防止和克服各种不该收费而乱收费的现象。
四、针对不同层次群众的文化需求,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
在河西区委、政府的领导下,区工会、妇联、共青团积极组织好在职干部、职工的娱乐、体育、科技等文化生活。针对成年人的兴趣和爱好,他们利用各文化网络经常开展音乐、舞蹈、美术、书画等职工文艺队组活动,此外还定期举办行业或全区性职工文艺汇演、体育比赛等。三年来,参加汇演的单位占全区基层单位的90%以上。
河西区从社区的工作特点出发,着重安排好少年儿童和老年人的活动,深化启蒙教育和终生教育。
该区现有14岁以下少年儿童11万余人,约占全区总人口的19%。他们从四个方面展开活动:(1)美育活动。全区成立了声乐、舞蹈、钢琴、电子琴、绘画等兴趣小组和各种艺术团队100多个;每年举办中小学文艺汇演、集体舞比赛、少年书画展览等十几项大型活动。(2)体育活动。开办了田径、游泳等各种体育训练班,组建了艺术体操、棋类、球类、航模等体育运动队。(3)科技活动。经常组织“科普讲座”、“科学小论文比赛”等活动。(4)品德教育活动。组织“学英模、争做祖国好少年”等活动,举办“津城美征文讲演赛”等专题队会。老年人的文化生活也是河西区文化工作的一个重点。该区现有60岁以上的老人6万多人,占全区总人数的10%以上。根据老年人的兴趣爱好和身体条件,他们开展各种喜闻乐见的活动。区、街、居委会老年人活动场所成立了书法、绘画、京剧团、老年迪斯科等多种协会或兴趣小组,丰富了老年人的娱乐生活,做到老有所养、老有所乐、老有所为。
许多优秀作品和人才从河西区的文化活动中涌现出来。这个区50多个艺术团、社的3000余名业余艺术人才,近年来,在市级和全国发表或演出的各种文艺作品6000余件,还向中央和天津市专业艺术团体、体工队等单位输送人才100余名。
河西区文化建设虽然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和好的发展势头,但也存在一些不足:14个网络的活动发展不平衡;有些网络与坐落在该区的高等院校的校园文化、大厂的企业文化等沟通不够;从事文化工作的部分干部素质有待提高等。这些应当在今后的实践中加以解决和完善。
几点启示和思考
一、商品经济要求人们具有较高的文化素质,从这个意义上说,是一种高文化经济。因此,在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同时,必须相应地搞好文化建设。这是河西区文化建设经验给我们的最重要启示。据抽样调查统计,1987年和1978年相比,天津市居民用于文化消费的支出增长两倍半。这表明,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发展,必然要求人们提高文化水平,掌握科技知识,以便成为娴熟的操作工和能够驾驭新兴的技术工业;必然要求人们更多地涉足电影、舞蹈、美术、书法、琴棋等丰富多采的文化娱乐生活,以便在节奏加快的紧张工作之后,松弛,休息,恢复体力精力和增强人际交往,同时享受到艺术的美和陶冶情操;必然要求人们在文化生活中,不仅作为观赏者,也要作为参与者,以便从中得到自我表现、自我愉悦、自我充实、自我完善。反过来,文化水平的提高,科技知识的掌握,文化娱乐生活的丰富,又会转化为强有力的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有助于提高人们的精神道德境界,推动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发展。因此,搞好文化设施建设,开展各种文化活动,提高人的文化素质,形成一个高文化的社会氛围,是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
二、健康的文化活动作为有形载体可以对人起到点滴渗透、潜移默化的作用,使“虚功”实做,给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社会化提供了一条重要思路。当前思想政治工作虽然已经作了一些改革,但仍然面临“老路走不通”的困扰。河西区文化建设抓住群众的文化需求和兴趣点,通过生动活泼、丰富多采的活动,吸引群众、感染群众,从而达到把群众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合理发挥出来的目的。这就启示我们:(1)如果把思想道德观念比喻为“软件”的话,那么文化活动就是一个看得见、摸得到、容得下、靠得住的有力“硬件”载体。“软件”是“硬件”的先导和灵魂,各项文化事业和活动要赋予比较充实的思想内容,即使是群众娱乐性活动,也尽可能使其具有健康的情趣和高尚的格调。(2)思想政治工作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形式展开,寓教于文,寓教于乐,每一位自愿参与者既是教育者,又是被教育者,这改变了过去思想政治工作长期只依靠少数专职政工干部的状况。(3)通过丰富多采的文化活动形成舆论导向,有利于造成一个优化的社会环境,这既是思想政治工作的目标,又是搞好思想政治工作的先决条件。
三、文化事业的生机和活力从哪里来?又怎样获得一个广阔的发展前景?从河西区文化建设经验看,必须注意契合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这个时代主题,在条件可能和政策允许的情况下,引进和利用市场机制,不断拓宽有偿服务领域。过去文化建设被作为纯粹的福利事业来看待,完全由国家统包统揽,这种状况阻滞了文化事业的发展,使文化设施简陋、文化活动贫乏、人员紧缺的落后局面长期得不到改观;随着经济发展而出现的不断高涨的文化需求与办文化的旧方针及管理模式的矛盾日益尖锐。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在一些文化生产和消费中采取企业的经营管理方式,引进和利用市场机制,扩大文化事业的有偿服务领域。实际上,近几年出现和形成的文化市场,已经是这种方式的尝试和实践。不少文化单位举办各种适当收费的文化活动,一方面丰富和满足了群众日益高涨的文化需要,产生了很好的社会效益,另一方面又开辟了财源,积累了资金,使长期困扰文化事业发展的物力、财力、人力不足的老大难问题得到不同程度的缓解。
要解决好这个问题,应当注意两点:一是要破除文不经商的旧观念,承认精神文化产品在商品经济条件下也要以商品的形式进入流通领域,因此,不能不考虑文化事业的经济效益。否则,文化事业就失去自身发展的活力。二是要明确,在一些文化生产和消费中引进和利用市场机制,扩大有偿服务领域,根本目的是为了发展社会主义文化事业,丰富和满足人民群众的各种文化需要,因此,社会效益始终要摆在首位。要区别对待,分类指导。要加强法律、行政、税收等手段的调节和管理,建立和健全必要的规章制度,防止和抵制消极、腐败的文化现象流入市场和社会,使文化事业沿着有益于人们身心健康的正确轨道发展。
四、改变封闭状态,发挥各自的文化优势,建设具有社区特色的社会文化,是文化建设的一个必然趋势,也是提高社区文化素质和层次的一个重要方面。城市社区文化建设过去由于受条块分割的影响,不同群体和不同类型的文化,基本上是封闭的,缺乏充分的横向联系与沟通。河西区成立文化工作领导小组,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这一弱点。但是,仍然有必要进一步强化本区范围内的学校、企业、单位、大院和区街文化之间的融会与沟通。经济上的横向联系必然带来文化上的横向联系。开放是经济建设的要求,同样也是文化建设的要求,这对一个社区的文化建设来说也不例外。我们认为:一是文化设施的社会化。社区内的各系统、各单位的文化设施凡有条件的都要对社会开放,实行文化设施资源的社会共享。这样做可以使这些文化设施发挥更大效益,缓解当前文化设施严重不足的状况。二是社区内不同单位和类型的文化,应当相互交流,相互补充,相互促进。如果让社区内的各群体文化,如企业文化、校园文化、街道文化、家庭文化,作为社区文化的因子互相沟通、渗透交流,就能有力地推动社区文化的发展,同时也促进社区内各系统、各单位之间的相互了解和交流。
五、文化设施的建设和文化活动的开展,必须根据当地群众文化需求的特点,实事求是,因地制宜,量力而行。河西区文化建设经验告诉我们:随着经济的发展,要及时、主动地安排好群众的文化生活。在这里,他们首先是着眼于发展经济,增加财力;其次是认识高,决心大,从已有的财力中拿出相当部分投向文化设施建设,满足群众不断增长的文化需求。这种思路,每个地区、部门、单位都应当重视和借鉴。但是,由于各个地区、部门的经济、文化发展不平衡,因此又不能不顾自己的条件和特点而机械照搬河西区文化建设的经验。我们既反对不关心群众文化生活,同时也要防止超越本地区、本部门的经济实力,兴建不是广大群众急需的大型高档文化设施,避免出现脱离群众和实际的倾向。


第3版(科教·文化·体育)
专栏:

《小学生学习之友》读书竞赛揭晓
本报北京6月18日讯 记者王娜梅报道:由《中国儿童》等五家少儿报刊联合发起的全国《小学生学习之友》读书知识竞赛,今天在北京揭晓。2500名小学生获个人奖,50个单位荣获组织奖,350所小学荣获辅导工作奖。严济慈和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出席了发奖大会。
《小学生学习之友》是一套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融为一体的课外读物,适合小学1至5年级学生使用,每年级分上下两册,共10册。
全国近30万小学生参加了这次竞赛活动。


第3版(科教·文化·体育)
专栏:

《刘海粟艺术文选》发行
据新华社上海6月18日电(记者赵兰英)他被众人包围了,不得不退至柜台内,举起右手频频向热爱和敬仰他的人们致意。今天上午,上海南京东路新华书店举行《刘海粟艺术文选》发行仪式,93岁的海粟老人亲临现场,群情激昂,十分动人。
闻讯《刘海粟艺术文选》今日发行的读者,清晨6点多钟就赶来了。书店首备的200多部书,半小时内就被抢购一空。
《刘海粟艺术文选》汇集了老人在各个时期写下的170余篇艺术论文和部分题跋、序言、信函。该书由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


第3版(科教·文化·体育)
专栏:

青岛美术书法作品展在京开幕
本报北京6月18日讯 记者张何平报道:今天在中国美术馆开幕的青岛美术书法作品展,给炎夏的北京带来一股清风。
100多幅表现这个滨海城市旖旎风光的水彩、水粉画和版画、国画,使中外观众心旷神怡。
参展作品中,有相当数量为业余作者的新作。


第3版(科教·文化·体育)
专栏:

中美学生开展《西行漫记》作文比赛
本报北京六月十八日讯 记者张书政报道:中、美两国中学生《西行漫记》专题作文比赛的四名优胜者,今天在北京大学演讲。他们是上海复兴中学王意洁,美国巴斯托中学姬娜·贝克,北京大学附中王澄,北京朝阳区陶行知职业学校徐蕾。
为纪念《西行漫记》发表五十周年,斯诺家乡的美国巴斯托中学提议,在中、美两国中学生中开展《西行漫记》专题作文比赛。这一提议得到两国许多中学的响应。经过半年多的比赛选拔,最近决出四名优胜者,他们全都是女学生。
汇报演讲后,中国三S研究会会长黄华和美国纪念斯诺基金会主席格雷·戴蒙德等向他们颁发了奖状、奖品。


第3版(科教·文化·体育)
专栏:体育

奥运会女篮预选赛出线队已成定局
中国队和捷克斯洛伐克队积分相同
本报吉隆坡6月18日电 记者吴骅报道:奥运会女篮预选赛今晚进行了决赛的第五轮比赛后,出线各队已成定局,各队积分的排列是:苏联(12分)、南斯拉夫(11分)、中国(10分)、捷克斯洛伐克(10分)、保加利亚(9分)、澳大利亚(9分)、波兰(7分)、意大利(6分)。波兰和意大利队已无望出线。
中国队今晚的对手是保加利亚队。上半时中国队打得十分顺手,球路清楚,内外线进攻和盯人防守很有章法,轻松地以50∶34领先。下半时,保加利亚队死死缠住中国队中锋郑海霞,控制了后场篮板球,同时加快进攻速度,一度把比分缩小到4分。中国运动员沉着冷静,毫不慌乱,郑海霞篮下大显神威。最后,中国队以83∶73结束了战斗。
今晚,以稳获出线权的苏联队和南斯拉夫队尽管分别以83∶68和82∶79战胜了澳大利亚队和意大利队,但赢得十分吃力。苏联队在澳大利亚队凶悍的进攻面前很不适应,上半时竟被以34∶34逼和,直到下半时才超出。南斯拉夫队和意大利队40分钟战成72∶72,经过延长期才决出胜负。明天的第六轮,中国队将与波兰队相遇。即使比赛出现意外,也不可能改变现在的状况,只是会影响各队顺序的排列。


第3版(科教·文化·体育)
专栏:体育

特别的礼物
紧张的比赛一场接着一场,自从5月31日离开广州抵达新加坡后,中国女篮从领队到教练员,从运动员到随队医生,大家的心思都集中在比赛上,谁也无暇顾及别的事情。
然而,一位细心的记者突然发现了一个“秘密”:两名第一次进入国家队,参加奥运会女篮预选赛的新队员——赵薇和孙英的生日,恰巧是在这次比赛开始和结束的日子。于是,经过一番筹划,以全体随队采访记者的名义进行的一项计划开始进行。
16日晚,中央电视台记者孙正平突然宣布:“我们全体记者得知6月6日和18日是赵薇和孙英的生日,特意准备了两份小小的礼物送给她们,愿她们能在异国他乡度过一个愉快而有意义的生日,也衷心祝愿中国女篮姑娘们胜利进军奥运会。”中国女篮的领队、教练员、运动员谁也没有料到这一招,当他们反应过来后,车厢里一片欢呼声和鼓掌声。郑海霞粗声粗气地喊着:“我明天也过生日。”丛学娣也跟着起哄:“我的生日刚过。”喧闹的气氛把十几天来的疲劳和沉闷一扫而光。
赵薇和孙英仔细观看着这个特别的小礼品——一只精致的女式小皮夹和一支金笔,十分激动。赵薇说:“真没有想到,第一次在国外过生日,我自己都忘了,记者们却没有忘记。谢谢你们。” 本报记者吴骅
(本报吉隆坡6月18日电)


第3版(科教·文化·体育)
专栏:体育

世界杯乒乓赛前四名中国占三席
半决赛江嘉良对陈龙灿,许增才对格鲁巴
本报武汉6月18日电 记者刘小明报道:绵绵一天的梅雨浇退了火炉武汉的高温,但丝毫没有减弱第九届世界杯乒乓球赛白热化的激战。在今晚进行的1/4决赛中,三名中国选手江嘉良、陈龙灿、许增才苦战过关,均打入前四名。另一位获得半决赛权的是波兰的格鲁巴。
最近一段竞技状态不甚理想的江嘉良在同南朝鲜新秀刘南奎的对垒中,瞪起眼睛拚搏。江先输一局后,及时改变战术,用台内短球遏制对手的抢攻,力争自己打在前面,发挥正手抽杀好的特长,结果江嘉良连扳三局,战胜了这位曾数次赢过自己的南朝鲜对手。
今晚打得最为艰苦的是陈龙灿胜瑞典名将瓦尔德内尔一场。双方各胜两局后,第五局陈龙灿一度以4∶10落后6分之多。面对不利局势,陈龙灿毫不手软,仍然抢攻在前。场上多次出现瓦尔德内尔被打得退后连续放高球、陈龙灿一板接一板重扣的精彩场面,陈龙灿还时而轻吊一个短球使对方措手不及。瓦尔德内尔被追成14平后,显得有点心慌,接发球和攻球接连失误,最终以16∶21输掉第五局。
原来被认为会轻松过关的许增才赢得并不容易。他虽以3∶1淘汰瑞典的佩尔森,但其中第二局两人激战到25平,许增才方连得两分险胜。看来,明晚半决赛他若想闯过波兰老将格鲁巴一关,恐怕得费相当一番气力。格鲁巴今晚以3∶0轻松击败原我国湖南选手、现效力香港队的廖福民。本次比赛将于19日晚结束,前八届曾六次捧杯的我国选手蝉联冠军有望,但并不等于冠军在握。(附图片)
来自加拿大的年轻选手吴·基迪安在17日上午的比赛中,以2∶1战胜我国名将江嘉良,爆出本届世界杯乒乓球锦标赛的第一个冷门。图为吴·基迪安在决胜局的比赛中。
贾连成摄


第3版(科教·文化·体育)
专栏:体育

顺德队夺得屈原杯龙舟赛六项冠军
本报岳阳6月18日电 记者汪大昭报道:时值我国人民传统的端午节,在龙舟竞渡发祥地湖南岳阳,人们撑起五颜六色的彩伞遮住阵雨,伫立在南湖两岸,不住地为各路健儿声威,将第四届全国屈原杯龙舟赛的热烈气氛推向高潮。
来自顺德的广东一队男女选手以绝对优势表明,在这个古老的民间体育项目上,他们是当今的最强者,六座冠军奖杯全部为其所获。这次比赛男女团体总分600米和1000米直道竞速的全部冠军,都是广东一队。六项亚军皆为广东二队男队(南海)和女队(番禺)分光。第一次参加全国比赛的东道主岳阳队夺得全部男子项目和女子1000米的第三名,博得沿湖乡亲父老燃放的阵阵鞭炮相贺。福建队获得女子团体和600米两项第三名。


第3版(科教·文化·体育)
专栏:体育

亚洲举重锦标赛第三天
亚洲纪录保持者蔡炎书痛失金牌
本报石龙镇6月18日电 记者缪鲁报道:今晚,75公斤级举重的三项亚洲纪录保持者蔡炎书在第二十届亚洲举重锦标赛上大失水准,痛失金牌,连爆冷门。
24岁的蔡炎书是位难得的举重人才,被认为是中国举重运动在75公斤级上创造世界纪录的希望所在。他虽身体条件极佳,但心理素质不稳定。本来在赛前训练时,他曾多次举起超过世界纪录的重量,可是在今晚比赛时,面对伊拉克老将亚辛等人的挑战,性格内向的蔡炎书先自紧张起来,抓举第一把不过155公斤,却意外失败,其失常之态一直持续到比赛结束。结果,亚辛获75公斤级总成绩冠军,朝鲜选手朴义民轻松地拿到挺举金牌,另一名中国选手马文柱取得抓举第一名。


第3版(科教·文化·体育)
专栏:体育

全国射击锦标赛连传捷报
一人超一项世界纪录
本报石家庄6月18日讯 1988年全国射击锦标赛开赛的第二天,连连传出捷报,有两人打破一项全国纪录,同时超过亚洲纪录;一人超一项世界纪录。
今天在移动把标准速比赛中,福建的黄世平以595环的成绩破这个项目的全国纪录,同时超过了亚洲纪录。按照竞赛规程规定,获得这个项目的前6名运动员,又进行了加10发的决赛,结果纪刚命中98环,总成绩达到694环,超过了苏联运动员卢叶佐夫691环最新决赛世界纪录。(王文生 栾先进)


第3版(科教·文化·体育)
专栏:体育

西德意大利队进入欧洲足球赛半决赛
本报波恩6月18日电 记者江建国报道:欧洲足球锦标赛西德队昨天以2∶0战胜劲旅西班牙,意大利以2∶0战胜丹麦队。第一小组名次就此决出:西德队两胜一平,积5分,进4个球,为小组第一;意大利两胜一平,获5分,进3个球,获小组第二名。以上两队进入半决赛,西班牙和丹麦队被淘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