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8年6月16日人民日报 第8版

第8版(副刊)
专栏:我与副刊的情谊

文友之间
孙犁
××同志:
前后两信都收到了。这一程子,我一直准备搬家。最近已经到了关键时刻,忙乱得不可开交。我在云游中,度过了前半生。那些年,每当早晨起步的时候,从来不考虑晚上睡在谁家的炕上。现在老了,想的是安静二字,这在当前,又谈何容易!
得知贵报四十年大庆,我衷心地向你们祝贺!几十年来,我在你们的副刊发表了虽然不是很多,也算不少的文章。就是说占了副刊不少宝贵的篇幅,得到了你们的热情关怀,我们之间建立了工作友谊。对我来说,是很值得纪念和感谢的。
你们的工作,是严肃认真的。例如我在副刊发表的芸斋小说,其中一篇,删去三百字。我看了以后,觉得删了比不删好,在结集出书的时候,就按你们的样子发排了。现在,“文章赏析”这一名词很流行。但文友之间,编辑和作者之间,真正的、有见地的、大公无私的分析和讨论,是太少了。有时使人感到寂寞。
写文章,谁能下笔千金不易?有时感情冲动,有时意马心猿,总会出现一些枝蔓。编辑能够看出来,能够认真地给他改正,他不会不服气的。
我希望你们继续保持这种严肃作风,这是对谁都有好处的。
××同志,如果你认为可以,就把我这封短信,作为对副刊的祝贺吧!

编安
孙犁
六月七日


第8版(副刊)
专栏:

黄河獾兵
李矗森
那一天,我到黄河修防段了解防汛情况。刚进大门,一群人正围着一个铁丝笼:“啧啧,这獾真大呀,怕有三十斤吧?”那獾实在肥大,毛灰色,头上有三条白纵纹,趾端长有尖利的爪,正呆呆地看着围观的人。段长说:“这是早些时逮的,到几个分段展览了一遍,刚送回来。笼里的獾呆头呆脑没意思,要看,得跟獾兵去捉獾,那才有味呢!”
“獾兵?”我从没听过。
“这是我们对段里负责捉獾同志的戏称”,段长解释道,“在我国历史上,只有清朝在黄河上设过专门捉獾的獾兵。现在没有了,我们是临时让一名同志干这事的。”
吃过晚饭,那边走来一个姑娘,黑黑的皮肤,个子不高。段长手一伸:“这是我们的獾兵李娟,你跟她去吧。”我暗吃一惊:“女孩还敢捉獾?”她听说我要去看捉獾,咯咯一笑:“要想去,咱这就走。”
我从李娟嘴里,知道她今年20岁,大前年才开始工作。我不解地问:“你为什么干这一行呢?”
“连这都不知道还干黄河呀!”她又咯咯地笑了,“獾这种东西,爪子特别利,最会掘土打洞。常言道,‘千里金堤,溃于蚁穴’。其实,獾的害处比蚂蚁大多了,不但糟蹋粮食,还在堤上打洞藏身。獾洞大过水桶,一二十米深。洞里还有支洞,曲里拐弯,像地下战备工事一样。洞口常开在隐蔽处,可难找了。这东西又灵,发觉人们要捉它时,就会用土把门屯起来,另掏洞从其它地方逃走。洞若不及时发现填死,就有决堤的危险。洪水如虎,那可不是闹着玩的!今年预报黄河有大水,从中央到地方都很重视。段里知道我有点捉獾技术,我能拿架子不干吗?!”
这快嘴妮子的反诘倒使我笑了。
天黑将下来。她带我看了一处经她多天侦察的獾洞。洞口隐蔽在堤根长长的蓬草底下。她亮了一下手电小声说:
“还没出洞呢!”便弯腰将随身带来的一个灰色大尼龙网袋在洞口獾必经之处支撑起来。我们在距洞口不远的一片葛巴草上坐下。她接着说:“要捉獾,得知道獾在没在洞里。方法很简单,一种是用扫帚把洞口普遍扫一遍,天明了,从蹄印上辨别;再就是在洞口栽一些小草棒,第二天看看倒了没有,朝洞口倒是进洞了,往外倒是出洞了,没倒是没离窝。獾活动有规律,一般是月亮出来以后出洞,月儿落了回洞。”
“夜里一个人出来,你不怕?”
“开始有些怕,见多了就不怕了。”
“獾厉害吗?”
“它咬人呢!可更厉害的是它对大堤的破坏。”她指指大堤说:“这是世界上有名的悬河,一旦开了口,处于低处的一切就全完了。”她顿了一下,
“捉獾也不容易,有时得等好几个晚上哩!獾性懒怠,吃饱了几天不出来。晚上在外边监视它们,蚊叮虫咬,有时风刮雨淋。今晚,你陪着说话,要不,一个人可寂寞呢!”
这确实是一种奇特而艰苦的战斗。
俗话说,“雀巢鸠占”。有一次,李娟等了半天也没看见獾影,她想,可能是獾病死在洞里了,不料跑出一只狐狸来。狐狸狡猾,常把獾洞占为己有,坐享其成。獾不是狐狸的对手,在侵略者面前只好退避三舍。
“捉獾都用哪些办法呢?”我问。
“烟熏,灌浆,枪打,挖洞。不过这些很费劲,还往往捉不到活獾。我大都是用套儿套。獾浑身是宝,尤其獾油,是治烫伤的有效药。”
一阵响动声打断了我们的话,李娟拉起我往下网套的地方跑。月光下,一只被套住的獾正在拚命挣扎。李娟上去一把按住……
夜很静,黄河涛声清晰可闻。大堤耸立着,下面是一片沉睡的村庄,镶着淡黄的月光。


第8版(副刊)
专栏:文化雅俗谈

文人的失落
刘啸
一位语文教师诉说,他每次给学生布置课外阅读书,得到的回答几乎千篇一律:“真烦死人。”
在报上走马灯式的改革家面前,在满大街挂着的影星面前,在舞台上穿红戴绿、手舞足蹈的歌星面前,在电、光、声中迎面呼啸而来的商品广告面前,曾经仅以一部书甚或一篇小说、一首诗歌就会引起轰动的文人们的名字,渐渐变得那么陌生,那么遥远。社会像个旋转的舞台,文人此刻似乎都被转到后台去了。
现实已发生了惊人的变化,哪怕你是当代的孔子,第一号政论家;哪怕你是当代的李白,诗坛第一把手;哪怕你是当代的莎士比亚,文坛第一把交椅;对不起,您的知名度也要放在喜剧小品演员的后面,放在体育明星、电影明星、歌星、企业家、商界大亨等等的后面。
文人失落的岂止是名望。过去大家都靠固定工资过日子,文人的工资级别较高。另外,过去很少人在工资以外还有收入,而文人“爬格子”的稿酬是纯“外快”,这就成了“双工资”。现在比爬格子能挣钱的行业太多了,商品经济发展中的利润递增效益,文人也无法享受。去年“爬格子”千字20元,今年爬依然20元,明年还将照旧,这种没有“递增”的经营很难算得上商业活动,倒更像被雇佣的简单劳动,每千字20元与雇佣民工挖每方土20元成了同类。此乃经济优越的失落。
“书生报国无它物,唯有手中笔如枪”。自古以来,中国文人就认为自己手中的笔有莫大的份量。忧国忧民的责任,救国救民的道理,利国利民的学问,都通过文字来表达,他们以著书立说为自身价值的实现,直到建国后,文人中仍然流行“一本书主义”。然而,现在出版社大量积压着他们的手稿,转而大量退稿,他们“自己的”书没有经济效益了,只能够改为“翻译”、“编译”、“编著”。书刊市场同样是“洋货”畅销,他们多少有些从创造者退化为编译工具之感,尊严受到挫伤,此乃传统价值的失落。
对外开放,使横向比较骤增。人们发现在现代科研活动中,经费与环境往往比个人才干更为重要。社会科学方面也不例外,发达国家有经费上的优势,书写手段、出版手段上的优势,高技术资料贮存、电脑索引的优势。有了这些优势,与中国文人写一本书所花的时间、精力相等,别人可以出几本书或更多。此乃横向比较的失落。
过去,文人号称社会的头脑,历史的见证人。他们指点江山,传播规范的人际关系和社会道德,扮演着历史的引路人角色。他们对国家管理及政策,对整个社会政治有相当大的支配作用。公众普遍承认文人拥有对真理、正义、价值的解释权,并信奉他们的解释。文人有“布道”的使命感,这是文人精神上的一个立足点。
而今,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社会运行越来越受制于一支“看不见的手”——经济规律,各行各业的管理越来越多地依赖各门的专家。另外,随着社会的多元化、价值观的多维化,在真理、正义、价值、道德等方面的标准越来越含混,文人的解释也越来越失去权威,人们普遍开始信奉自己的理解,有些人甚至从根本上否定真理与价值的存在。文人的立足点和历史感似乎也在失落。
文人与文化的命运是共同的,文人所关心的生活和知识,不是一种科学意义上的客观知识,而是一种“自我体验”,文人感兴趣的是关于人的主体性与艺术审美价值。而当代的科技化潮流则以其纯粹的客观性排斥它们,以理性排斥感性,以数学的普遍性排斥人的生活的特殊性。社会的科技化,使文人的市场、活动范围、文人的价值崇拜群处于萎缩状态。文人无论怎样努力也无法替代科技给人们提供的谋生手段,以及科技给人们带来的生活福利。大众化传播工具是科技化的一部分,电台、电视新闻无所不包的客观报道,使人们主观活动的范围所剩无几,散文、诗歌的情绪、情感越来越淡。此乃科技化、高信息化冲击下文人活动地盘的失落。
过去,文人一贯以“旁观者清”的姿态来解说历史发展的无情。今天这种历史的无情却破天荒地落在他们的头上。在新的环境下,文人如何建立新的自我价值,并赢得社会声誉,这是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第8版(副刊)
专栏:大地

士兵
金聚泰
母亲一声呼唤
你走进了戍边的行列
学会了吹南方的叶笛
和卧在溽热里
听风吹草动
人在哪里
哪里就有一座超低空雷达
分明已是正儿八经的男子汉
却还忘不掉打水漂的故事枪声莫响
一响,他就化成了英雄虎胆


第8版(副刊)
专栏:

域外二题
罗洛
威尼斯
那是十月,一个晴朗清凉的傍晚
在伊斯特拉①一座静寂的古堡旁
我凝望着深蓝的海水和淡淡的雾
你就在海的那边,在那白云深处
那是五月,一个细雨霏霏的清晨
在卢加诺②,那秀丽修长的湖滨
我凝望着对岸绵延的山弯弯的路
你就在山的那边,在那烟雨浓处
早就向往于你那波光粼粼的秀色
你的每一条街都是一条温柔的河
一叶叶小舟载着珍珠般晶莹的歌
驶过你的心,带走你的日日夜夜
当年你的使者曾开拓了丝绸之路
而今我凝望着你,相隔只有一步
①伊斯特拉半岛在南斯拉夫西南部。
②瑞士南部边境的小城。
尔洛塔庄园*
威武的战神马尔斯,一手握拳
一手持剑,仿佛要去和谁厮杀
妩媚的维纳斯倚在他的身边
用女性的温存把他的怒气融化
淘气的厄洛斯和美丽的普赛克
凝目相对,沉醉在青春的梦里
宫殿的幽窗遮住了天边的明月
庭院中有时梦的芳馨四处飘逸
而现在是清晨,五月的阳光
倾泻在密密层层的杜鹃花墙上
而在那幽寂无人的桔林小径
宽敞的棚架支撑起密叶浓荫
一叶小舟从科莫湖上缓缓驶来
一只彩蝶扇动着双翅飞出墙外
*卡尔洛塔庄园在意大利北部科莫湖畔,旧为贵族庄园,现为国家博物馆。在收藏的著名雕塑中,有卡诺伐的《厄洛斯和普赛克》、阿奎斯堤的《战神和维纳斯》等。


第8版(副刊)
专栏:诗画配

看戏
陈尚武 摄影
麦琪 配诗
用皱纹用嘴用手指
期待,从假想的岸翘首
山谷里的回音往复故事无止无休
山的走向与路无关
夜的脚步悄无声息
在第十万个黎明醒来
也同孩子的举止仿佛
表情最单调也最丰富
终于可以让视线平平地穿过了
梦近在咫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