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8年6月1日人民日报 第5版

第5版(文件·报告·回忆录)
专栏:

一代名将的摄影佳趣
——叶挺将军子女采访记
王甲林 孙义棠
黄山:怪石、奇松、云海、日出;
水乡:小桥、流水、炊烟、牧归……
这一幅幅精湛如画的黑白艺术片,不是哪位摄影大师的作品,而是出于“一代名将”叶挺将军之手。
4月8日,是叶挺将军遇难42周年,北京军事博物馆举办了《叶挺将军摄影作品展览》。怀着对将军仰慕和敬崇的心情,笔者跨进了展厅大门,真凑巧,遇到了将军的两位后裔:二子正明和四子华明,他们都已是两鬓染白,正明今年57岁,是我国科技协会国际部副部长,华明今年55岁,是深圳市科技协会主任。尽管岁月流逝,但兄弟俩风采依然酷似当年的叶挺将军。于是,笔者边看影展边采访,叶氏兄弟成了最好的解说员。
展厅里聚拢着来自海内外的、各种不同肤色的参观者。和他们一样,笔者时而驻足观赏,时而徘徊沉思,思潮在艺术的海洋和历史的画卷中交错驰骋。叶挺(1896—1946)字希夷,广东惠阳人,我国著名的军事家和我军的创建者之一,他不仅具有卓越的军事才能,又多才多能,是一位造诣颇深的摄影艺术家。这次展出的400幅作品,是从叶挺现存1500余幅照片中精选的,又大多是1938—1940年间戎马倥偬中拍摄的。有表现各界人士为抗战奔走呼号的场面,有新四军将士在前线英勇杀敌的镜头,有江南人民在日寇铁蹄下的苦难情景,有许多记录祖国大好河山的风光照片以及将军当年工作和生活的留影。这些珍贵的照片,是叶正明珍藏了近半个世纪后,代表全家捐献的。笔者指着一张照片问:“您们是否还能记起当时的情景?”这是一幅妙趣横生的作品:儿童时期的正明、华明4兄妹,有戴钢盔、有抱机枪、在工事前准备杀敌,而工事是用枕头垒起来的。叶正明老人点点头,神采飞扬地说:“那时我们几个孩子常扮新四军打鬼子。这张照片是1938年在澳门拍的。有次,我们正在屋子里‘战斗’,爸爸推门进来了。我们不知所措,准备挨骂,可爸爸却说:‘打得好!很勇敢,像个小战士的样子!’他叫我们不要动,然后,拿出照相机,‘嚓’的一声,把我们这张童年生活的照片拍了下来。”
“叶挺将军统帅千军万马,当时战事频繁,他有空闲照相吗?”笔者有些不解地问。叶正明告诉笔者,有人说爸爸照相是饭后茶余的闲情逸致,其实不是。爸爸年轻时期就喜欢照相,曾买过一架120相机,那时主要拍生活照。1938年,他任新四军军长后,国民党反动派造谣:“叶挺部队游而不击……”爸爸很气愤地说:“日本帝国主义的枪口在前面对准我们,蒋介石的枪在后面对准我们,我要把历史记录下来,总有一天要向世界公布!”当时,他虽然是一军之长,但生活并不宽裕。我妈妈李秀文出阁前是东莞的名门闺秀,出嫁时带来了一批嫁妆,于是,妈妈卖掉了一些首饰,这一年和爸爸一起,在香港买了一架西德产135“莱卡”相机。打那后,不管战事多忙,他都把相机带在身边,拍摄了许多战地照片。有次,爸爸到上海为新四军筹款,住在霞飞路公寓,正遇日本飞机轰炸,成群的炸弹就在身边呼啸爆炸,周围成了一片火海,爸爸不顾个人安危,站在阳台上,举起照相机,拍下了侵略者的罪行。当时,我也一点不怕了,从屋子里奔出来,看爸爸拍照片,这情景至今依然深深记在脑海中。皖南事变后,我和爸爸一度被软禁在湖北恩施,有次,我对爸爸说:“照相机真好玩,长大了我也买一个。”爸爸听了很严肃地说:“照相可不是闹着玩,照相机也是武器!”可那时候我还小,对爸爸的话还不理解。以后,听和爸爸在一起工作的战友说,爸爸曾想为新四军出一本画册,向全世界宣传抗日将士的英勇业绩,可惜,生前他的愿望未能实现。
“叶挺将军的风景照片拍得真好!”笔者十分欣赏将军镜头下苍劲多姿的松柏和锦绣挺拔的群峰,将军通过摄影艺术,把“天下第一奇”的黄山变得更加美妙。叶正明说:“刚才有批国外观众就说:黄山真美,一定要到黄山去看看!这次展出的黄山风景照有近百幅,并不是什么闲情逸致,而多是爸爸在行军、宿营间隙拍摄的。”将军热爱祖国河山,这些照片,不正是他保卫锦绣山河,决心收复失地的表现吗?
“那么,这些照片怎样冲洗印制呢?”叶氏兄弟告诉笔者,当时,新四军没有暗房设备,到外面去冲洗显然又不保密。因为爸爸拍的这些照片,哪怕是一幅风光照片,在当时也是研究新四军军事行动的一份机密。于是,爸爸把照完的胶卷包起来,装在小铝盒里,利用到港、澳的机会,买了一部印相机,在租用的房子里,把厕所间临时改作暗房,妈妈则帮助找来黑布,动手封起门窗,然后又洗又冲,一干就是好半天,有时饭都顾不上吃,要我们喊好几遍,才从暗室出来。南方天气很热,我们常常看到爸爸出来的时候浑身是汗。有时,妈妈也帮助爸爸洗照片,我妈妈照片洗得不错,就是跟爸爸学的。
和笔者一起参观的军事博物馆展览处陈文渊处长说,叶挺将军的摄影作品,从内容到形式,都有自己独到的风格和韵味,有很强的感染力。展厅的留言簿上,写着许多观众,包括行家发自肺腑的感慨。影展开办以来,许多外国友人怀着对将军的仰慕而来,有位巴基斯坦海军军官说:“将军的摄影作品,是中国军人的骄傲!”是的,让我们细细品味这些作品,幅幅都凝聚着将军对祖国、对人民的挚爱,对革命事业的忠贞、对生活和艺术的追求。作品,体现着将军的胸怀和情操;作品,使我们对将军有了更深的了解和热爱。
临别的时候,叶氏兄弟选择在徐向前元帅“北伐名将叶挺彪炳史册”的题词前留影纪念,笔者欣然地按下了快门。
(附图片)
叶挺的孩子们在玩打仗游戏。   叶挺摄


第5版(文件·报告·回忆录)
专栏:

一生无私奉献 风范长留青史
——纪念阎宝航同志逝世二十周年
吕正操
1968年5月22日,被党内外友好誉为“忠厚长者”、一生为党和人民作过重大贡献的阎宝航同志被“四人帮”折磨致死,至今已经整整20年了。我们和宝航同志有过多年的交往,相知素深,值此宝航同志逝世20周年之际,谨撰此文略述宝航同志一生的革命事迹,以聊抒怀念之忱。
阎宝航,字玉衡,1895年4月6日出生于奉天(今辽宁)省海城县小高丽房村一个农民家庭。少年时期家境贫困,无力供其入学就读,直到14岁还在村里为富户放猪。但是他的求知欲极强、经常偷空到村里塾馆窗外旁听塾师授课,日积月累,居然能将课文背诵如流。塾师见他如此勤奋好学,便破例免费收他入塾读书。他就这样在本村塾馆接受了几年旧式启蒙教育,后来又读完高小,1913年考入奉天省立两级师范学校,1917年毕业。
1918年4月,宝航为了实现教育救国的抱负,和同学魏益新、张泊等在沈阳利用景佑宫三间破庙创办了奉天贫儿学校,不但不收学费,还免费供给学生课本和文具。经过几年的努力,这所学校获得了一定的声誉和社会上各方面的支援,特别是受到张学良将军和爱国将领郭松龄的关注,经常予以物质上的捐助。贫儿学校因此日益发展,除在沈阳城内设有总校一所和四关各设分校一所外,还在北郊开办了一所实习工厂,招收贫苦学生半工半读,共达千人左右。阎宝航因创办贫儿学校而闻名社会,同时又因在师范学校读书时入了基督教,1920年被沈阳基督教青年会聘为干事。他利用这个工作岗位,开展了多种多样的社会服务活动,充分显示出作为一个社会活动家的非凡才干。他还通过青年会的活动,同上层人物以及在沈阳的西方人士相交往。当时张学良风华正茂,经常由阎宝航陪同参加青年会的各种活动,并由此结识了不少西方友人。张、阎两人也因此成了莫逆之交。1926年,阎宝航获得公费留学名额赴英留学,入爱丁堡大学攻读社会学,并曾到丹麦等国进行考察;1928年回国后仍应沈阳基督教青年会之聘,任总干事。
阎宝航不仅是一个卓有才干的社会活动家,更为重要的是,作为一个爱国的知识分子,他具有满腔忧国忧民的政治责任感。他面对日本军国主义势力在东北日益加剧的侵略和张作霖的封建军阀专制统治,不能不时感到苦闷和忧虑。1923年秋,以国民党和共产党合作为轴心,在广州兴起了国民革命运动。蓬勃发展的革命形势使阎宝航受到鼓舞。起初他得到沈阳青年会干事郭钢自广州带回的一批进步书刊,与苏子元、关竹林等在一起阅读,接触到了革命思潮。1924年秋中共中央派遣曾留学法国学习美术的朝鲜族共产党人韩乐然从上海来到沈阳,住在青年会以画展作掩护开展革命活动。宝航在同他的交往中进一步开阔了眼界,从早年所抱的教育救国思想中解脱出来,开始接受共产主义世界观。1925年春,中共北方区委派任国桢来沈阳建党,为了声援上海五卅惨案,于6月10日在阎宝航协助下组织了数万人的游行示威。当年夏,任国桢为了在运动高潮中选拔先进分子参加共产党和共青团,又得到阎宝航的掩护创办暑期大学,由阎任校长,任国桢、关晓天等任教员,讲授唯物史观和社会主义革命理论。是年冬,郭松龄举兵反奉,事败被杀。阎宝航因与郭夫妇素有交往,为避免受到牵连,曾一度隐蔽市内,不久获悉张作霖对郭案不事株连,遂又复出。
1928年春,日本军国主义者借口保护侨民出兵济南,大肆屠杀,造成惨绝人寰的“五三惨案”,激起全国人民的反日高潮。东北各城市也掀起声势浩大的游行示威,沈阳各社会团体并成立“东北国民外交协会”,推举阎宝航为常务主席,东北四省共设立了120多个分会,积极宣传民众,督促南京国民党政府实行革命外交。当时日本帝国主义在东北除进行军事经济侵略外,还采取毒化政策,指使浪人在南满铁路沿线遍设吗啡馆,贩卖海洛英等毒品,以摧残我东北民众健康。为此,辽宁各界人士成立“辽宁省拒毒联合会”,推举阎宝航任主席兼总干事,积极组织学生协助警察搜查毒品,1929年一次即焚毁查获的价值百万元的海洛英。此外,宝航还主持“辽宁省国民常识促进会”,利用暑假组织沈阳22所大、中学校学生1000多人到附近15个县进行抗日宣传。1929年秋,宝航被选为太平洋国际学会第三届会议中国代表团筹备主任,并出席在日本东京举行的这次会议。他受张学良委任,将获得的日本侵华秘密文件“田中义一奏折”在会上宣读,公开揭露日本帝国主义的侵华阴谋。阎宝航的这些爱国反日活动,特别是在太平洋会议上公开宣读“田中义一奏折”的举动,引起了日本帝国主义的仇视,日本驻沈阳总领事林权助曾为此不断向东北当局提出“抗议”。
1931年9月18日,日本关东军突然发动事变,侵占沈阳,并进而侵占全东北。事变发生后,阎宝航迅速化装离沈逃亡北平,旋即联合沈阳各法团在平负责人高崇民、杜重远、卢广绩等于9月27日共同组成“东北民众抗日救国会”,阎任常委兼政治部长,积极发动群众向南京政府请愿,要求出兵收复失地,并到全国各地奔走呼吁抗日,为东北义勇军募集钱款衣物。1933年5月,国民党政府与日本关东军签订丧权辱国的“塘沽协定”,并屈从日军要求,由军委会北平分会委员长何应钦下令取缔华北各地的抗日救亡团体。8月31日,东北民众抗日救国会亦被查封。阎宝航又和高崇民、杜重远等联合东北军爱国将领王以哲等于当年冬成立了秘密抗日团体“复东会”,阎被推为理事长。“复东会”还与共产党员张希尧等创办“抗日干部训练班”,以培训抗日复土干部,阎宝航任班主任,张希尧负责教务,学员毕业后派赴东北工作。
1933年春,在全国舆论追究热河失守责任的责难声中,张学良为帮助蒋介石解脱困境,引咎下野出国游历。1934年初,国民党反蒋派发动福建事变,大规模内战即将爆发。蒋介石为拉拢东北军为其效命,电召张学良回国,委为“豫鄂皖剿匪副司令”,并对许多东北知名人士封官许愿,进行笼络。蒋知阎宝航与张学良关系密切,授意宋美龄以基督教教友名义邀阎担任
“新生活运动促进会”总干事。宝航对于蒋介石推行新生活运动的反动实质是了解的,但是他飞往汉口向张学良请示时,张学良从复土的愿望考虑,主张他接受这个职务,以便借此广泛接触国民党上层人物,沟通东北军和蒋方的关系,为东北军打回老家去创造有利条件,宝航遂于是年春赴南京就任新生活运动会书记兼总干事。他在担任这个职务期间,按照张学良交与的使命和要求展开活动,博得了宋美龄的信任和众多国民党上层人士的敬重,为沟通东北军与多方面的关系作出了贡献。
1935年夏,北平军分会委员长何应钦屈服于日本华北驻屯军的压力,签订了《何梅协定》,率中央军和东北军于学忠部撤出华北。在此民族危急空前严重的关头,全国人民要求蒋介石停止“剿共”内战,一致抗日,而蒋介石和国民党顽固派则坚持对日妥协,继续“剿共”。适于此时,东北知识界代表人物杜重远因“新生事件”在上海被顺应日本要求的国民党当局逮捕入狱。这一事件激起了全国正直人士的反对,东北在关内的各阶层人士尤为愤慨。10月31日,阎宝航和高崇民、卢广绩等到上海探望在虹桥疗养院保外就医的杜重远,商定联名上书张学良,指出蒋介石驱使东北军“剿共”,其意图是借红军之手消灭东北军,要求张学良停止对红军作战,与共产党携手合作,打回老家去。这对于西安事变爆发起到及时的推动作用。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东北军工委书记刘澜波奉周恩来之命来到北平,与东北党内外知名人士商谈统一东北各救亡团体的问题,并派苏子元去南京与阎宝航商定,于1937年4月在上海八仙桥青年会由高崇民、栗又文、阎宝航共同主持公开东北救亡团体联合筹备会。6月,东北抗日救亡总会(简称“东总”)在北平成立,阎宝航被推举为五常委之一,刘澜波任党团书记,在中共北方局领导之下,动员东北人民积极抗战。
1937年“七·七”抗战爆发,旋北平失守,东总迁南京办公。早在1927年冬,阎宝航即曾在沈阳向中共党员苏子元提出要求参加共产党,旋因苏子元出国而未能实现。东总迁到南京后,他再次向苏子元提出入党要求。刘澜波据以向中共中央驻南京代表团反映时,周恩来明确指示说,发展党员不能只看出身,主要看他是否有共产主义觉悟和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的决心。于是,阎宝航当年冬由刘澜波和博古介绍参加共产党。
抗战开始后,中共驻南京代表团和领导下的各救亡团体,经费都非常困难。阎宝航根据党的指示,利用“东总”的合法名义进行募捐。他从基督教教友上海海关总监督丁贵堂处一次就募到1万元捐款,并按照叶剑英参谋长的吩咐,立即由刘澜波以6000元交给中共南京代表团,解除了活动经费短绌的困难。
在武汉会战期间,阎宝航被国民党政府委为军事委员会政治部党政设计委员会委员,后来在重庆又担任中国经济事业协进会理事、大明实业公司经理等职。他利用这些合法身份进行卓有成效的统战活动,把许多民主人士争取到党的周围。周恩来也曾多次利用阎宝航的合法身份作掩护,多次在他家召集各种会议,并对文化界负责人布置工作。
宝航在抗战期间除了从事广泛团结各阶层人士的活动之外,还利用他的合法身份和特殊关系将了解到的各方面情况汇报给中共党组织。特别值得提到的一件事是:在苏德战争开始前获知希特勒进攻苏联的日期,阎立刻报告给中共中央,通报给苏联。为此,苏联方面曾对中共中央表示感谢。
抗日战争胜利结束后,宝航以全力投入了争取民主和平、反对内战的斗争。
1946年1月,国民党在全国人民要求和平民主的压力下,被迫召开有中国共产党和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参加的政治协商会议。开会期间中国共产党为促成会议的成功,在重庆沧白堂发动民主人士举行讲演大会,宝航不顾特务的捣乱和威胁,多次担任大会执行主席。2月10日,重庆各界人民在校场口举行群众大会庆祝政协会议成功,特务捣乱会场,殴伤郭沫若、李公朴等多人。阎宝航是大会主席团成员之一,毅然奋不顾身与暴徒斗争,卫护了不少在场的民主人士。随后为反对国民党派遣军队去东北打内战,他又联络在渝的东北名流宁武、刘风竹、宁恩承、王卓然等人组织“东北政治协会”,呼吁和平民主,建设新东北。
1946年6月初,国民党政府在美帝国主义支持下大举向解放区发动进攻,全面内战爆发。6月23日,上海各界人民举行大规模的游行示威,反对内战,要求和平,并推派马叙伦、胡厥文、雷洁琼、阎宝航等十人为代表赴南京向国民党政府呼吁和平。当晚七时半请愿代表到达南京下关车站时,立即被特务推入候车室内包围殴打,马叙伦、雷洁琼、阎宝航和来欢迎的南京方面代表叶笃义等被殴伤。当代表们被特务围殴时,阎宝航挺身而出,紧握双拳面对特务,厉声怒斥,充分表现了共产党人不畏强暴,为捍卫人民利益而英勇斗争的可贵品质。
1946年8月,东北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在哈尔滨召开,阎宝航被选为东北行政委员会委员。他在上海从新华电台的广播中听到这个消息后,立即乔装返回阔别十四年的故乡,旋被东北行政委员会任命为辽北省主席。辽北省位于东北战场的右侧翼,战勤任务极为繁重。他和广大干部同甘共苦,辛勤工作,仅1948年锦州战役即动员民工十万人支援前线,为东北解放战争的胜利作出重要贡献。
1949年春平津解放后,阎宝航调到中央任全国政协筹委会副秘书长,协助周恩来筹备政协会议召开事宜。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调外交部工作。1959年3月,周恩来举行茶会招待六十岁以上的政协委员,号召各方面老年人士将亲身经历记述下来留给后代,全国政协随即根据周恩来的号召成立了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开展史料征集工作。阎宝航此时年近七十,已难以胜任外交部的繁重工作,遂辞去外交部职务,改任全国政协常委兼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常委。
十年动乱期间,“四人帮”为了篡夺党和国家的最高领导权,炮制了一起又一起的莫须有的冤案,把一大批忠诚正直的革命领导干部打入监狱,横加摧残,折磨致死。宝航同志也未能幸免,1967年11月7日被“四人帮”加以所谓“东北帮叛党投敌反革命集团”的罪名投入秦城监狱。他在狱中受尽折磨,于1968年5月22日含冤逝世。
“四人帮”被粉碎后,宝航同志的冤案获得平反昭雪。1978年1月5日,中共中央在八宝山为宝航同志举行骨灰安放仪式,胡耀邦同志在悼词中对宝航同志无私奉献的一生作了高度的评价。他的光辉风范必将长垂青史!


第5版(文件·报告·回忆录)
专栏:

寄孟雄龙江狱中
罗仲言
1921年4月,何孟雄出国时经黑龙江,被当地督军所捕,禁狱中。后经北方党营救并派往张家口开展工运工作。余乃作七绝一首。孟雄笔名江囚。
闻道邻邦洚水流,网罗冲决压神州。
少年意气峥嵘甚,万里龙江作楚囚。
〔注〕孟雄:姓何,湖南酃县人。192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早期工人运动领导人之一。1931年被国民党反动派杀害于龙华。


第5版(文件·报告·回忆录)
专栏:

七绝一首
何孟雄
(按:何孟雄烈士生前第二次被军阀逮捕关押于龙江陆军监狱,经受十指钉入竹签的酷刑,坚贞不屈。后经北方区党组织营救并北大校长发电报保释出狱。何孟雄在狱中写七绝一首,以表心志。)
当年小吏陷江州,今日龙江作楚囚。
万里投荒阿穆尔,从容莫负少年头。
〔注〕:何孟雄第一次于五四运动时期的六·三运动街头讲演时,被北洋军阀所捕,故称“陷江州”。何代表北京社会主义青年团出席少共国际二大于1921年4月初自北京启程,途经哈尔滨、满洲里,为跟踪的军阀密探告发。故何在诗句中记述路途所经黑龙江阿穆尔地区。罗仲言《寄孟雄龙江狱中》一首,系和何诗之作。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