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8年5月31日人民日报 第8版

第8版(副刊)
专栏:

望穿秋水
——写在中国儿童剧场奠基之时
方掬芬
5月初,我带领中国儿童艺术剧院《十二个月》剧组刚刚结束了在马鞍山的40场演出,就匆匆赶到南京转车回北京。一路风尘,万分劳累,心里更是焦急如焚。因为5月10日要举行中国儿童剧场奠基仪式。当我们一一数列应该邀请的单位和个人时,我就想起了那些曾为建设中国儿童剧场而奔走呼吁的人们。他们中间有些长者还没有见到新剧场的建成就已遗憾地离开人间,那些提出要捐献自己的零花钱来修建新剧场的少先队员也早已长大成人,还有更多的各方面的同志也都经过种种人事变迁,他们都曾焦虑企盼了8年岁月,时时关注着我们,真让我难以忘怀,心中充满感激之情!
5月9日,风卷黄沙,铺天盖地。次日,一下子变得风和日丽,春意盎然。真是天公作美,新剧场奠基有了个好兆头。那天,宾客如云,少先队的鼓乐齐鸣。康克清大姐见面的头一句话就是:“这真是望穿秋水啊!”高占祥接过这话茬说:“望穿秋水,水到渠成,这是三代人为之呼吁、为之关心、为之高兴的事情。文化部经历了三任部长,中国儿艺经历了三任院长,都为之努力,才有了今天啊!”
原中国儿童剧场的前身是建于1917年的真光电影院,解放后改名为北京剧场,直到中国儿童艺术剧院1956年建院,这个剧场才改为现在的名称。60年代,这座旧建筑已属危险房屋,经过1976年大地震后更已彻底损坏,1980年10月被宣布停止使用。那年11月,覃琨、连德枝在《人民日报》上发表《四分之一和百分之一》一文,提出“北京市有100多个剧场和礼堂,而少年儿童占北京市人口总数的四分之一,是否能先拨一、两个剧场给孩子们呢?为了四分之一的人口,借用百分之一的剧场,这个要求总不算过分吧?”这一呼吁很快得到首都一些报刊的响应。特别是《人民日报》,在短短的两个月内连续发表了5篇文章。叶圣陶、谢冰心、高士其、张天翼、严文井、金近、柯岩、袁鹰的《孩子们到哪儿去看戏?》,钟望阳、陈伯吹、何公超、贺宜、包蕾、任大星、任大霖、鲁兵的《我们的联想》,茅盾、夏衍、阳翰笙、曹禺、赵寻的《想想孩子们吧!》,真让我感动不已。文章中有这样的话:“我们之中,有的年逾80、90,却坚定地相信总能亲自参加第一座儿童剧场——儿童自己的艺术宫殿落成典礼!”“为孩子们做件好事,也是为祖国的未来做好事。”他们还引用鲁迅的“童年的情形,便是将来的命运”,说“这个道理,是无人不知的。然而一遇具体问题,就容易把孩子们的事情忽视掉。”“为什么我们不能做到把最好的东西给儿童呢?”这些德高望重的大师和著名作家的炽烈希望和肺腑之言,在社会中引起强烈共鸣。敬爱的邓颖超大姐也曾好几次亲自关心和过问中国儿童艺术剧院的剧场问题。在这次的奠基仪式上,她又委托人“向全体少年儿童表示祝贺,向儿童艺术剧院全体同志表示祝贺”。
有人说,中国儿童剧场的修建历程,是一部非常精采的报告文学的题材。的确如此。其经历之复杂和曲折,其所受到社会的关注,都是局外人难以想象的。剧院为这个剧场四处谈判,八方交涉,东西奔波,上下求索。从中央各部门到具体施工单位,都要涉及,甚至为一点小事也要走十几家,找几十个人。就拿剧场的选址来说,就有过好几个方案,每一个方案的计划和实施,都要跑许多单位,找许多人进行反复协商。后来总算在国际饭店近旁找到一片理想的地方,并获得批准,但又因筹不到1700万元的拆迁费而不得不放弃。最后只好在原剧场的旧址上打主意。这里面又有无穷的周折。现在,总算迎来奠基开工的这一天,少年儿童做梦都想着有这样一个剧场啊!在梦想即将变为现实之际,回首往事,我们既高兴又有点辛酸。
中国儿童剧场的奠基仪式是在明媚的天气之中进行的,可是仪式刚一结束,顿时又狂风大作,沙石在工地上四处飞扬。我深信这只是自然现象,不是什么兆头。但我的内心却仍情不自禁地在祈祷,祝愿剧场建筑工程一路顺利,千万不要出现什么麻烦,明年国庆40周年之际,我们还要在这里演出呢!


第8版(副刊)
专栏:

率真浪漫 天趣自成
——有感于儿童画和儿童美术教育
杨永青
我喜欢看孩子们画画,喜欢看他们在画画时手舞足蹈、又唱又叫、乐而忘形的创作情绪,喜欢捉摸他们此时此刻神秘莫测、丰富多采的童心世界。
我更喜欢他们的画,喜欢他们率真热情的画风,天真烂漫的儿童情趣,以及有他们独特感受的生活气息。他们的作品经常使一些美术大师们赞叹不已。
画画对孩子们来说是一种创造活动,对开发儿童智力,陶冶儿童情操有重要作用,但在孩子们看来,画画是一种很有兴趣的游戏,而这“兴趣”却是天才的萌芽,要加以保护,加以鼓励,加以引导。
近几年来,我们国家对儿童美育给予了应有的重视,大大提高了美术辅导老师的热情。在他们辛勤培育下,出现了儿童美术创作的繁荣景象,很多儿童的绘画作品,在国际国内许多儿童画展和比赛中获奖。这里发表的两幅儿童画,一幅是参加世界和平年“热爱和平热爱家园”北京国际儿童绘画展览得小白鸽大奖的作品。作者是我国一位六岁的小朋友刘轲,题目是《我的一天》,画的是水乡的荷塘和鸭群,几个孩子在荷塘里划船,充满了对美丽家乡的热爱和非常欢快的儿童情趣。另一张参加波兰第五届比尔纳国际儿童版画艺术比赛的作品,作者是内蒙古一位十四岁的聋哑少年王力军,他的《选良马》表现的是一个套马的场面,生动地描绘了他所熟悉的牧民生活。这样的作品是很多的。他们在作画时从不考虑自己的表现能力,他们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世界,去认识美、创造美,去关心周围的生活,充满激情地表现自己熟悉的、喜欢的、崇敬的、理想的一切,题材多样,表现方法也是丰富多采而又无拘无束,不受透视空间笔墨技巧等限制,天趣自成。通过这些创作,大大提高了他们文化道德等方面的素质。他们在国际比赛中的获奖作品,给我们国家争得荣誉,增进了各国人民之间的相互了解。他们的成绩也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
在这样的形势下,儿童美术教育的研究和提高,就成为当务之急。现在各地儿童美术教育的学会、协会、研究会等等群众性学术团体正在纷纷建立起来,儿童美术的兴旺时期即将到来。大多数美术老师认为儿童美术教育的观念需要更新,应把儿童美术教育看成整个现代教育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那种重在刻板临摹,缺乏创造性的陈旧教学方法必须改革。儿童美术教育是大有可为大有希望的。


第8版(副刊)
专栏:

一束多彩的小花
——观蓝天幼儿艺术团演出
秦林
儿童歌舞的美,除了它有“微雕”艺术品的欣赏价值外,更主要的是它以纯真稚朴的童趣和美好的童心,令人眷恋美好的孩提时代,唤起儿童对生活的共鸣。最近,空军蓝天幼儿艺术团又推出的一台新节目,以独特的艺术语言,把一个个色彩斑斓的儿童生活侧面呈现在我们面前。
这台节目舞蹈部分中的《小摔跤队》,双方队员一出场就令人捧腹大笑。当双方对抗到最后,谢幕亮相的竟是顶着两个假人的小朋友,观众无不为她们精采的表演而叫好。《我们在蓝天》舞蹈,又是以儿童的心理,表现了一群小朋友们“学爸爸、妈妈”,对蓝天的热爱,对飞上天的向往。舞蹈中还有一些充满童话色彩的拟人化舞蹈:《猫咪迪斯科》将一群各色品种的花猫推上了舞台,快乐的乐曲中猫咪自由地扭动,显示了儿童的可爱。这个舞蹈将自娱性的舞蹈自然地运用到猫的跳动中,增强了舞蹈的欣赏性。还有舞蹈《可爱的小毛虫》,身着绿衣的小毛虫,沐浴着大地的阳光,歌唱幸福与美好。它编排不拘泥一般拟人化表现,抓住了富有人情的细节加以深化。
舞蹈《真逗》,从开始到落幕观众笑声不止,几个小女孩做游戏,画脸谱,诙谐逗人,表现了儿童对尊老爱幼的理解。它取材河北秧歌,选用京剧曲牌做音乐,使人物形象活泼多姿。舞蹈《龙鱼戏水》也是从民间耍龙灯中提炼,把大小龙、红鲤鱼、水姑娘放在一起戏耍,舞台气氛欢腾热闹。编导大胆地突破了民间舞传统表现方式和手法,避免了一般儿童舞蹈中把成人化的民间舞简化后“嫁接”给孩子的现象。
这台节目中的声乐、器乐部分也很精采。独唱小演员演唱的《不要这样》、《我的梦儿美》,歌词意简形象,有儿童味,曲调上口流畅,音域适应儿童,加之小演员自然演唱,引起了观众随歌曲节奏不断拍手。器乐合奏《哪吒闹海》,听起来很难想象是一群五六岁小孩子们的演奏,从对每件民族乐器的掌握,到乐曲的表现,以及强弱快慢的处理变化,看得出小演员登台非一日之功。打击乐《青蛙闹塘》亦是一绝,几个不起眼的梆子、木鱼和一些简单的锣鼓,在孩子们的手里竟然奏出了一曲清新、欢快、动听,富有诗意韵味的乐曲,表现了夏日荷塘边青蛙不同的对唱、合唱,及雨过唱天晴的情景。不难想象作者在编排这个曲目时,既要让孩子们掌握各种打击器乐,又要准确形象地表现乐曲内容,是费了多少心血!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整台节目的舞美、道具、服装制作都是出自幼儿园老师之手,他们勤俭节约,从工厂购来一块块廉价的碎料,精心设计制作,使舞台整体有了别样的光彩。


第8版(副刊)
专栏:

小东西
卢晓渤
风车
妈妈说,在一个炽热的夏日,爸爸送给她一片绿荫。那是一片从希望之树采下的绿荫,他们曾经一起为它浇过水。妈妈用这片绿荫折成一只小小的风车,从此,他们的生活中便刮起了一阵小小的旋风。妈妈说,那小风车总是在嗡嗡地转着;妈妈说,两双擎着小风车的手总是不知道疲倦。
可我老是弄不明白,为什么妈妈会说那小小的风车就是我?
金毛小狐狸
你是一只漂亮的小狐狸,有着阳光一般的皮毛,有着月光一般的眼睛。你是我的好伙伴,虽然你总是坐在我的小书架上从不开口。可我知道你对我说什么——忘了咱们常常在点着星星的梦中久久地交谈?
噢,就算所有的人都说狐狸是坏东西,就算所有的狐狸都像人们讲的,会为一小块肉去骗那只傻头呆脑的乌鸦,你也还是一只好狐狸。因为你是我的伙伴。再说,馋算什么?要是巧克力摆在眼前,我也会像你一样,在嘴角边露出一点红红的、带着口水的舌尖。我们只是不会用紧抿的嘴唇藏起馋,让口水在心里不停地滴哒,浇育出一片贪婪。
对吗?你这只可爱的金毛小狐狸——我的好伙伴。
小棕熊
妈妈的写字台上摆着一只小小的棕熊——只有她的大拇哥那么大——挺着黄黄的小肚皮,瞪着黑黑的小眼睛。每当妈妈坐在桌边看书写作,小棕熊就乖乖地站在一边,吭都不吭一声。只有当她把目光从书本上抬起,小棕熊才把胖胖的手臂伸进她的视线,用挺委屈的目光问一句:“能和我玩一会儿吗?”
妈妈喜欢小棕熊,常常把它放在手心端详。这时候,妈妈的脸就像春天里会笑的太阳温暖极了,好看极了。妈妈喜欢小棕熊,外出采访,总把它带在身边。问她为什么,她会告诉你,因为这只棕熊是我——她的儿子——送给她的礼物——是用攒了一个月的冰棍钱,从小摊上选来的。那小摊呵,大人们也许永远也找不到。
听妈妈说这话,我的心会怦怦直跳。因为有个秘密,妈妈怎么也想不到——这小棕熊就是我啊,就是我变的。我真想老守在妈妈的身边,挺着黄黄的小肚皮,瞪着黑黑的小眼睛,一声也不吭。


第8版(副刊)
专栏:文苑拾穗

童影新片《霹雳贝贝》
宇宙人的儿子贝贝降生在人间,他手上带电,与普通人生活在一起,便出现了许多曲折、荒诞、幽默的情节。中国儿童电影制片厂的新片《霹雳贝贝》(张之路编剧,宋崇、翁路明导演),通过小贝贝摆脱孤独寻求友爱的故事,展现了今天孩子们的生活风貌和现代意识。影片编导意欲在儿童电影创作中贯彻“快乐原则”,十分注重对儿童情趣和喜剧色彩的开掘,把影片拍成了一部有趣的现代童话。
 (彤颖)


第8版(副刊)
专栏:大地

选良马 王力军(14岁)


第8版(副刊)
专栏:

我的一天 刘轲(6岁)


第8版(副刊)
专栏:

儿童歌舞《拾土豆》 林爵栋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