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8年5月21日人民日报 第8版

第8版(每周文摘)
专栏:

我国人口出生率回升的原因
近两年,我国人口出生率出现了明显回升。人口自然增长率由1985年的11.23‰,上升到1986年的14.08‰。一年净增人口1400多万。这种回升趋势还将持续一段时间。原因是:
第一、我国正处于人口生育高峰期,1962年至1975年累计出生3.6亿人。从1986年起,每年将有2570万名青年结婚,有1285万名新婚妇女生育。即使每对新婚夫妇终生只生一个孩子,每年全国也将出生1285万个孩子。如按妇女总和生育率为2.0计算,到2000年,我国人口总数将超过12亿。
第二、农村生育二胎和多胎面明显扩大。按照中央有关文件,1 982年照顾二胎生育面为5%,1984年扩大到10%。以后,各省不同程度的放宽了照顾生育二胎的条件。
第三、少数民族人口猛增。1982年人口普查数字和1964年相比,少数民族人口增加了27309518人,增长68.4%。有些少数民族人口成倍增长。
1984年国家规定,1000万人以下的少数民族,允许一对夫妇生2个孩子,个别的可以生3个。但全国大部分省都对少数民族又放宽了二胎照顾面。
第四、青年早婚早育比较突出。初婚年龄每提前1岁,就预示着在本世纪内将有1000多万婴儿提早出生;每提前2岁,就将多出生2000多万。
第五、1957年我国农村妇女生育一胎和二胎间隔时间平均为3.5年;70年代后期拉大到4年;现在反而缩短为平均2.2年。
第六、近年来随着经济搞活,出现了巨大的流动人口。流动人口的生育管理是个漏洞。
第七、计划外生育明显增多。
第八、病残鉴定管理不严,一些不够条件的人得到二胎生育指标。
第九、计划生育工作难度越来越大,出现了放松工作的问题。
第十、人口出生数字上报不实,少报人口出生已经不是个别问题。
(摘自《人口研究》第2期 曲以滨文)


第8版(每周文摘)
专栏:

冯玉祥珍藏毛泽东的名片
冯玉祥生前一直珍藏着毛泽东给他的一张名片。现这张名片保存在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冯玉祥是怎样得到毛泽东的这张名片的呢?
1945年,中国共产党为了争取和平建国及民主进步,决定由毛泽东、周恩来、王若飞赴重庆参加和平谈判。
冯玉祥对中共代表团的到来由衷地表示欢迎。八年抗战期间,冯玉祥始终不渝地贯彻孙中山“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竭力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抗战胜利后,他翘首企盼国共两党“化干戈为玉帛”,携手共建民主统一的新中国。
毛泽东、周恩来、王若飞等飞抵重庆时,冯玉祥鉴于环境,抱疚不便前往,特派夫人李德全代表他去机场迎接。毛泽东等到重庆后风尘未洗,立即去看望这位为抗日奔走呼号、为民主劳碌奔波的老将军。冯玉祥对毛、周、王仰慕已久,对于他们的登门拜望尤为感动,决定去回拜他们。他带着女儿颖达去毛泽东等的临时住所——重庆桂园国民党军委会政治部部长张治中公馆,不意毛、周、王三人因事外出,但特地给冯玉祥留下各自的名片。毛泽东的名片是他亲自用毛笔书写的。
这次和毛泽东等人的接触,使他深切感到了中共的诚意。(摘自《民国春秋》第2期 陈晓清文)


第8版(每周文摘)
专栏:

农村劳力素质越高 转移门路越多
农村劳力素质低、信息闭塞,加大了农村剩余劳力的转移难度。
1982年人口普查时,全国12周岁以上文盲、半文盲占23.6%,农林牧渔劳动者中文盲、半文盲竟占36.5%。随着农村商品经济的发展,经营门路的拓宽,农村一方面缺少大批有文化、有专业技术的劳动力,另一方面又有大批低文化素质的劳动力找不到种田以外的就业门路。就目前转移出去的劳力情况来看。大多数是些文化素质较高或有一技之长的人。在我国经济发达、农民文化素质相对较高的江苏省常熟市,不仅有相当多的农村剩余劳力转移了出去,而且有许多劳力的转移属于高层次的技术劳务输出。常熟市有57万农村劳力,其中掌握一门以上技艺的约占30%,他们中的大部分人已转移出去。一般说来待转移的劳动力文化素质越高,转移的门路就越多。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对于加速农村剩余劳力的转移有着重要作用。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要长短期结合,要有重点。除努力普及农村初级教育外,要重点对回乡的初、高中毕业生进行培训。1986年全国大约有160多万高中毕业生(约占全部高中毕业生的71.4%),700多万初中毕业生(约占全部初中毕业生的66.5%),要直接参加生产。将回乡的初、高中毕业生略进行培训后向非农部门转移,要比转移文化素质低的农民容易得多。
(摘自5月4日《农民日报》秦光武文)


第8版(每周文摘)
专栏:

从音乐哲理的角度看《琵琶行》
白居易以诗说乐、评乐,对音乐哲理多有阐发。他的《琵琶行》写乐人,写乐态,写听众,又写出诗人对音乐的精微灼见。“水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就包含着重大音乐认识价值。
白居易的“此时无声胜有声”的判断,来自无声之时所产生的幽愁与暗恨的心理。此处采用无声的处理恰好表达了有声没能表达的内容。白居易盛赞无声是有条件的:无声只能在“此时”胜有声,无声也只有在成功地表现了人物心理的情况下才能胜有声。
白居易“此时无声胜有声”的审美判断是一个完整的审美认识过程的结果。没有器乐知识的人,再高超的器乐表演也无法领略。白居易“此时无声胜有声”的论断,建立在丰富的音乐知识的基础上。“初为《霓裳》后《六么》”,表明其对唐代乐曲的知识。他对琵琶构造与音乐也非常熟悉:“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他深谙琵琶演奏技巧:“轻拢慢捻抹复挑。”在这样的基础上,白居易细微地体察到演奏者的拢之轻、捻之慢、挑抹之交错,才能从“水泉冷涩”的音乐,发现弦之凝绝,以及随至的“声暂歇”。白居易此夜是“寻声”而至“邀相见”,该女是“千呼万唤始出来”。加之“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声不得志”的音乐内涵,与白居易心情相通:“同是天涯沦落人”,就不能不为之动情以至泪湿青衫了。可见,无声这一音乐范畴的提出并非偶然。
白居易在《琵琶行》中提出的无声这一音乐范畴,在中、外音乐思想史上是空前的。《琵琶行》这篇杰出的音乐评论诗也成为唐代音乐思想在世界上焕发异彩的例证。
(摘自《人民音乐》第3期 郑锦扬文)


第8版(每周文摘)
专栏:

不可低估城市的超低空污染
近几年,我国城市绿化取得了可喜成绩。各城市都在市区公路两侧种植了适应当地气候特征的具有经济价值、又有欣赏价值的树种,为城市增添了生机。
但在公路旁的花园里无论播种或移栽什么样的花草,成活率却很低。这是城市的超低空大气污染所造成的。
城市柏油路面上的沥青,经阳光照射后缓慢放出的一些密度较空气大的有害气体,与各种交通工具排放出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有害气体,橡胶轮胎和橡胶、皮革、塑料鞋底与地面沥青摩擦产生的有害尘埃、气体汇聚在一起,在相对温度较低的公路两侧花园地表面上飘移。这样就造成了城市公路及两侧地域的超低空大气污染。
这些地面飘移的有害气体,使花园地表面覆盖了一层气体薄膜,阻止了土壤与空气的接触,改变了表层土壤中气体的组成,致使土壤中多种微生物窒息而死。浸入土壤的有害气体也抑制了植物种子的生根发芽,使出苗率大大降低。由此可见,超低空大气污染是造成城市路旁花园里光秃秃的根本原因。在城市路旁的花园里我们难以发现蚂蚁巢穴,这就有力地证明了城市公路及两侧超低空污染的客观存在。
(摘自《生活环境报》第17期 张庆虎)


第8版(每周文摘)
专栏:

日本天然雨水的利用
近年来,日本在一些城市建筑物上设计、建造了利用雨水的设施,将收集到的雨水用作厕所便器冲洗、消防、植树、洗车、清扫、冷却塔补给以及居民饮用等。据统计,到一九八六年四月,日本已拥有利用雨水设施的建筑物四十八座,屋顶集水面积八万多平方米。如东京江东区文化中心(六层钢筋混凝土结构,建筑面积一万四千四百九十六平方米),建有集雨面积五千六百平方米、雨水池四百立方米,每年用作饮用和杂用的雨水占其年使用量的百分之四十五。
天然雨水的处理,多采用简易的沉淀和过滤方法,维修管理很简便,一般只需要清扫沉淀池和过滤池。为解决降尘和酸雨问题,通常采用分离排除初降雨水措施,并设置微滤网(一百至五百网孔的旋转网),以除却雨水贮存池内的泥沙。还有的配备了注氯装置,可向雨水贮存池注氯清毒。
在城市的建筑物上合理设计、建造雨水利用设施,可为城市开辟新的水资源,缓解供水矛盾。然而,天然雨水虽经充分沉淀并煮沸或稍加氯消毒后可以饮用,但也存在着雨水受大气污染和混入重金属等问题。此外,用雨水作便器冲洗水,在色度和浊度上也易使人产生不愉快感,等等。
(摘自《中国市容报》第四一三期)


第8版(每周文摘)
专栏:

历史上实无西施其人
西施作为爱国爱民、勤劳朴实、美丽动人的女性的优美传说,世代流传。其实,历史上实无西施其人。
西施的故事主要是根据东汉人袁康的《越绝书》中“越乃饰美女西施、郑旦,使大夫种献之于吴王”的记载演变而来。《淮南子》、《孟子》、《吴越春秋》、《墨子》都肯定了类似的说法。加之《吴地志》、《姑苏志》、《会稽志》等地方志的记载,更增添了可信性。
河水总是上游比下游清净。早在先秦诸子著作中就屡见“西施”之说。如《管子·小称》中就有“西施,天下之美人也”。作者管仲系春秋初期人,可见“西施”至少比勾践早出生二百多年。又《庄子·齐物论》云:“故为是举莛与楹,厉与西施,恢诡谲怪,道通为一。”司马彪注:“西施,夏姬也。”这夏姬,据《左传·成公二年》所叙,这一年申公巫臣窃她奔晋。那么这个“西施”又比吴越交战早一百多年。据此可知,“西施”是古代对美女的艳称,漂亮女子都可美称为西施。
在吴越交战中是否也有个“西施”呢?《史记·越世家》未提西施其人其事。《国语·越语》写勾践失败后到吴国为奴及后来报仇雪耻,都未提及西施之事。西汉人的著作中出现西施,但也未涉及西施参与吴越交战的事。如贾谊《新书·勤学》:“夫以西施而蒙不洁,则人皆掩鼻而过。”到了东汉,才有勾践报仇用美人计的记载。《吴越春秋·勾践阴谋外传》文种陈述破吴谋略,第四就是
“遣美女以惑其心而乱其谋”。显系小说家言,但也未谈及西施。由于封建社会里“女人祸国”观点的影响,遂出现了《越绝书》上的记载。加之历代文人墨客大肆宣扬,如宋之问《浣纱篇》、苏东坡的《范蠡》、杨慎的《历代诗话》都提及西施其人,歌颂其事,就更给西施故事的流传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从历史真实的角度看,勾践灭吴时史籍上未见献西施于吴王的记载,西施故事的流传始于东汉时期,“西施”之称指古代美女,并非专指某一人。因此说,历史上实无西施其人。
(摘自《历史大观园》第3期 刘晓伟文)


第8版(每周文摘)
专栏:

油炸食品与铝毒
随着铝被广泛用于厨房烹调、工业生产和医药卫生等领域,科学家们就注意到铝对人体的慢性毒害。他们重点研究了进行透析治疗的慢性肾功能衰竭的病人所出现的痴呆、骨痛及贫血等并发症,发现透析液被铝污染是直接致病原因。病人脑中铝含量高于正常人20倍,而肝组织铝含量高达100倍。病人服用氢氧化铝后,血中铝离子浓度明显增高。他们还发现喂给白鼠和家兔等动物含氯化铝或明矾(硫酸钾铝)的饲料,动物则出现与人类相似的病症。这是由于过量铝离子影响人体对磷的吸收、能量代谢以及生物酶活性。而最使科学家们感到忧虑的是,一些大量出售的海产品和油炸食品,如海蜇及油饼等食物中含大量明矾。仅北京市,每年用作油炸食品添加剂的明矾将近3000吨,而每100克炸油饼就含2克明矾。
近年来,科学家们又在寻找铝及其化合物的替代品。北京现代应用科学研究所的李天恩总工程师在油炸食品添加剂方面捷足先登。目前无铝油炸食品疏松剂已通过了国家食品鉴定和卫生检验,并获取了专利权。
(摘自《消费时报》第68期 胥晓琦文)


第8版(每周文摘)
专栏:

如果能成功移植下丘脑人可活到300岁
苏联科学院动物进化形态和生态研究所,用小灰鼠进行试验,获得了重要的信息:只要对人脑做一次不太复杂的手术,人就可能活到300岁。
这家研究所的实验室养着几只已经活了3年的普通小灰鼠,它们的寿命极限是两年。这些灰鼠之所以会成为“长寿者”,是因为给它们的大脑移植了来自刚出生的小灰鼠或胚胎的极小块下丘脑。
下丘脑是大脑的一部分,负责机体最重要的生命功能——新陈代谢、荷尔蒙和免疫系统等等。由于移植手术,不仅小灰鼠的大脑“年轻化”了,而且还促进了它们大部分器官的活动。它们的寿命不仅超过了同类,而且健康、活泼,有的还有了后代。它们的免疫系统也“年轻化”了,又能重新保护机体了。
植入成年动物的大脑胚胎块使该动物的大脑又获得了额外的遗传“密码”。此外,在试验中还发现,移植的神经组织可以使相邻老化的神经组织得到恢复,加速细胞的生长。这位科学家认为,这也就是说,通过试验发现了免疫系统的功能是直接依赖于大脑的。用人进行这样的试验还为时尚早,必须深刻地明了大脑以及整个机体工作和衰老的原理。但是,如果人从遗传角度说可以活到大约200岁的话,那么这个年龄极限最少还可以往后推迟100年。
苏联科学家还提出了用移植胚胎下丘脑的办法来治疗艾滋病的假说。由于移植没有被艾滋病毒感染的胚胎下丘脑,不能排除可以动员机体的防御力量并恢复免疫系统的功能。这种方法还可以尝试用于治疗肿瘤。(摘自《科技译报》第146期 刘田译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