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8年5月14日人民日报 第6版

第6版(国际)
专栏:

就巴解观察员办事处问题
联大决议敦促美国参加国际仲裁
本报联合国5月13日电 记者刘开宸报道:第42届联合国大会今天通过决议,敦促美国参加国际仲裁,以解决美国要关闭巴解观察员办事处而与联合国发生的争执。
决议表决时,136国赞成,只有美国和以色列反对,无弃权票。这表明美国坚持要关闭巴解观察员办事处的做法,在国际社会中遭到普遍反对。
4月26日,国际法院复函联合国,表示如下咨询意见:“为解决东道国与联合国的争执,美国有义务遵照《联合国总部协定》参加国际仲裁。”联大就此复会讨论,并通过上述决议。
自去年12月美国决定关闭巴解办事处以来,一直遭到联合国反对。但美国一意孤行并拒不参加国际仲裁。此次联大会上,美国代表仍辩解说,关闭巴解办事处案件正由美国地方法院处理,美国不能参加国际仲裁。大会敦促美国,遵守其国际法律义务,根据国际法院的咨询意见,任命其参加仲裁法庭的仲裁员。


第6版(国际)
专栏:国际札记

愚蠢的“新招”
明河
以色列当局宣布,从5月10日开始更换所有居住在加沙地带的18岁以上的居民身份证,理由是许多居民的身份证“损坏或遗失”。凡是没有更换身份证的人将不允许在以色列占领的地区工作,不持身份证的人不能外出旅行。据说需要换证的人共有40万。
以色列当局为何出此“新招”?人们只要看看半年来巴勒斯坦人民反占领斗争如火如荼的发展就会明了。
以色列当局为扑灭这次巴勒斯坦人民的反以斗争烈火,采取了驱逐、逮捕、杀戮等手段。在150多天中,已有337名巴勒斯坦人被打死,9000多人被打伤。为关押被捕的巴勒斯坦人专门新建了6所监狱。在被占领土上有6所大学被关闭。以色列当局甚至策划暗杀了巴勒斯坦武装力量副总司令阿布·杰哈德。但所有这一切并未使以色列当局如愿以偿,而是更坚定了巴勒斯坦人民斗争的决心。于是以色列当局又想出更换居民身份证的这一招。然而,以色列的屠刀都无法平息被占领区人民反抗斗争的怒火,想用一纸身份证来捆住巴勒斯坦人民的手脚,岂不愚蠢!


第6版(国际)
专栏:

苏撤军前夕喀布尔气氛紧张
九百名喀布尔政府军人向抵抗力量投诚
新华社北京5月14日电 喀布尔消息:在苏联军队15日开始撤出阿富汗的前夕,阿富汗首都喀布尔的气氛非常紧张。
今晨5点45分,在喀布尔河畔住宅区为苏军撤离搭的检阅台附近,发生一起严重爆炸事件。喀布尔警方说,安放在一辆卡车里的炸弹爆炸,约8人死亡,20人受伤。
目击者说,爆炸使喀布尔河两岸许多房屋的墙壁遭到破坏,窗户玻璃被震碎。一家工厂的大门上溅满了血迹。整个地区是一片火海。
本周早些时候,喀布尔还曾遭到一枚火箭的袭击,造成23人死亡,其中大部分是儿童。
从昨天开始,在喀布尔的主要街道和十字路口都部署了苏联军队和坦克,以应付苏军撤离时穆斯林游击队可能发起的攻击。
第一批从阿富汗撤出的苏联军队将首先集中到喀布尔,然后于明天沿着通向苏联的300公里长的萨朗公路往北撤。
萨朗公路是喀布尔连结苏联边境的唯一道路。据报道,第一批撤离的苏军将乘3000辆装甲运兵车经这条公路回国。苏联负责军事运输的军官瓦列里·奥潘森科说,阿富汗游击队不会让苏军平安撤离,“车队行驶时不可能不遭到枪击”,“我们准备挨炮轰、地雷炸”。
西方外交人士透露,为打击向北撤离的苏联侵略军,阿富汗游击队最近在萨朗公路两侧构筑了工事。
目前,已有150多名外国记者赶到喀布尔,准备采访苏联撤军的情况。但是,喀布尔警方告诫他们,“为了安全起见”,在没得到当局许可的情况下,他们不得离开饭店。
新华社伊斯兰堡5月14日电据阿富汗新闻社今天报道,300名喀布尔政府军士兵5月5日向阿富汗抵抗力量投诚,并参加了7党联盟的一支部队。
报道说,在这些士兵的帮助下,抵抗力量已经开始包围位于喀布尔北部的巴格兰省省会巴格兰市。
报道还说,抵抗力量曾于5月2日向巴格兰市工业区的警察所发动进攻,缴获一些武器和弹药。目前,抵抗力量已经控制巴格兰省和同苏联接壤的昆都士省的大部分地区。
另据抵抗力量人士透露,5月4日,还有600名喀布尔政权的军事人员向抵抗力量投诚。


第6版(国际)
专栏:

阿拉伯示威者同以警察发生冲突
新华社开罗5月13日电 据以色列电台广播,大约5000名阿拉伯示威者今天在耶路撒冷城东区同几百名以色列警察发生冲突。警察向示威者发射橡皮子弹,打伤了15人。
聚集在阿克萨清真寺内外的示威者,高喊支持巴勒斯坦解放组织的口号,焚烧以色列国旗,并向以色列警察投掷石块。
以色列电台说,警察至少逮捕了20名阿拉伯人。


第6版(国际)
专栏:

安哥拉南非双边会谈结束
据新华社布拉柴维尔5月13日电 安哥拉和南非双边会谈今天下午在刚果首都布拉柴维尔结束。双方同意近期内在布拉柴维尔举行新一轮安哥拉、南非、古巴和美国四方会谈,共同讨论古巴军队撤离安哥拉和实现纳米比亚独立的问题。
参加会谈的两国代表团分别由安哥拉司法部长弗兰萨·范迪嫩和南非外交部长皮克·博塔率领。
在会谈结束后,南非皮克·博塔外长对记者说,南非和安哥拉两国代表团一致同意不能用武力解决非洲大陆问题,特别是南部非洲问题。
安哥拉司法部长范迪嫩也向新闻界发表谈话说,希望双方代表团不久再次会谈,以便找到实现南部非洲地区和平的“公正、体面的解决办法”。


第6版(国际)
专栏:

诺列加否认同美特使有过会晤
据新华社巴拿马城5月13日电 巴拿马国防军司令诺列加将军今天宣布,美国特使、助理国务卿帮办科扎克正在巴拿马,但是他没有同这位美国特使进行过任何会晤。
诺列加是在奥马尔·托里霍斯军事基地讲这番话的。
诺列加说,关于他是否辞去国防军司令职务的事要由国防军内部来决定、而不是由美国来决定。他说,这同巴拿马不能决定美国军官何时应该退役一样。


第6版(国际)
专栏:

苏联希望同阿抵抗力量会谈
据新华社伊斯兰堡5月14日电 据阿富汗抵抗力量人士今天透露,苏联已经同阿富汗抵抗力量领导人进行接触,希望同抵抗力量就寻求一项和平解决阿富汗问题的办法举行会谈。
这位人士援引阿富汗圣战者伊斯兰联盟负责人布尔汗丁·拉巴尼的话说,苏联官员同他进行了接触,建议双方就阿富汗问题举行会谈。但是,拉巴尼没有透露任何接触的细节,他只是表示,联盟最高委员会仔细讨论后将对苏联的建议作出反应。
据报道,拉巴尼早些时候曾收到苏联官员的一封信。他们在信中表示,希望改善苏联和抵抗力量之间的关系。


第6版(国际)
专栏:

荣毅仁在伦敦发表讲话
希望企业家到中国投资
据新华社伦敦5月12日电 (记者薛永兴)中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董事长荣毅仁今天在这里发表讲话,希望各国企业家到中国进行投资,进行经济合作。
他说:“在这方面,我担任董事长的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集团)愿意同大家进行合作。”他还说:“我们可以为各国企业家到中国投资和进行经济合作提供便利,充当向导和伙伴。”
荣毅仁是在由英国中英贸易委员会组织的一次集会上讲这番话的。
据新华社伦敦5月12日电 荣毅仁副委员长今天在这里举行的一次记者招待会上说,他对进一步发展中英两国之间的经济关系充满信心。
据新华社伦敦电 中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荣毅仁,11日在伦敦分别会见了英国外交大臣杰弗里·豪和贸易和工业大臣扬。
据新华社伦敦电 荣毅仁副委员长8日下午在伦敦中国大使馆会见了英国各地华侨、华人社团负责人和代表,并同他们合影留念。


第6版(国际)
专栏:

密特朗总统公布私人财产
本报巴黎5月12日电 法国宪法委员会5月11日在宣布密特朗正式蝉联总统的决定时,还公布了密特朗总统关于其私人财产状况的一项声明。当选总统公布私人财产是执行今年3月议会通过的一项法律,在法国还是第一次。
密特朗在声明中“以荣誉担保”,开列了他到今年3月为止拥有的全部财产:在巴黎和外省各有一幢住宅,在外省有两块土地,它们的地址、价值、购置时间,均一一载明;两处住宅中的家具价值共194万法郎;银行的支票户头有483890法郎,储蓄户头有16000法郎。
根据法律,到新的7年任期结束时,密特朗总统须再次公布其财产状况。 (彦芬)


第6版(国际)
专栏:一句话新闻

一句话新闻
△美国总统里根13日在白宫宣布:1988年5月16日至22日为美国儿童安全周。
△泰国报纸14日报道,今年4月份,泰国全国有266人死于公路交通事故。
△华沙条约缔约国联合武装部队军事委员会例会从11日至13日在索非亚举行,会上讨论了联合武装部队的状况及今后的发展问题。
△菲律宾总统府发言人13日对记者说,菲律宾政府希望美国阻止马科斯返菲,而且相信美国会尊重科·阿基诺总统关于禁止马科斯回国的决定。
(本报讯)


第6版(国际)
专栏:综述

苏联宣布撤军后的阿富汗局势
归通昌
按照关于阿富汗问题的日内瓦协议规定的日期——5月15日,苏联军队将开始从阿富汗撤走。苏联开始从阿富汗撤军后,阿富汗的局势将如何发展?这是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
阿富汗问题的日内瓦协议是巴基斯坦、阿富汗喀布尔政权、苏联和美国4方的代表签署的,阿富汗抵抗力量的代表没有参加。协议签署后,阿富汗七党联盟和抵抗力量的其他各派都予以拒绝,并表示将继续战斗到苏联最后一个士兵撤出阿富汗和推翻纳吉布拉政权为止。协议签署时,苏美双方也未就“对等”停止军援问题达成协议。
日内瓦协议签署近一个月来,苏联和美国都加紧向阿富汗各自支持的一方赶运武器。据报道,随着撤军日期的临近,苏联正源源不断地向喀布尔政权输送武器。从苏联开来的运载武器、弹药和燃料的车队次数明显增加,从每周的2次增加到4次。据西方通讯社从喀布尔发的报道说,最近,一支由300至400辆汽车组成的庞大运输车队从苏联开到了喀布尔。在喀布尔机场,大型运输机一架接一架地起落。这些来自苏联的武器包括空对地导弹、大炮、坦克、多管火箭炮、飞机、火箭发射器、装甲运兵车和燃料等。
与此同时,美国也加紧向阿富汗抵抗力量运送武器。据报道,几批先进的重武器和约350枚“毒刺”式地对空导弹已经或即将运送到抵抗力量的手里。有消息说,一批价值3亿美元的军事装备,其中包括120毫米重型迫击炮和现代化扫雷武器正被赶运到阿富汗。据说,由于美苏双方都在竞相向阿富汗各自支持的一方赶运大量武器,目前双方贮存的军火至少足够打一年。
一个月来,喀布尔的气氛也很不平静。上月19日和27日,接连发生两起爆炸事件,死5人,伤7人,死者中有两名是苏联士兵。市内主要街道上,荷枪实弹的士兵昼夜巡逻,直升机不时盘旋。军警对汽车和行人实行严格安全检查。市内的苏军士兵更是忙个不迭,有的向喀布尔军队移交任务,有的加紧储蓄燃料弹药,有的在机场周围架设铁丝网和修建石头机枪掩体。在喀布尔的苏联人也忙着把家属接到苏联大使馆附近的建筑物居住,以便“更好地进行防御”。
据报道,喀布尔当局的秘密警察已取消休假,一些正在苏联学习的成员已被召回国,以便在苏军撤走后从事防御工作。喀布尔当局还想在喀布尔市周围建立一个半径为30公里的防御安全圈,同时加紧向喀布尔以南的坎大哈、赫斯特、洛加尔和帕克蒂亚等省市运送武器、弹药、燃料和食品。
最近,喀布尔当局特别加强对阿富汗北部地区的工作,接连宣布成立萨尔普省和北部军区,并任命了北部地区首席代表和新军区司令,以加强对该地区党政军警的统一领导。该地区共有9个省,人口约100至300万,占阿富汗总人口的2/4,资源丰富,又同苏联接壤,战略地位重要。西方舆论指出,苏阿当局的这一举动,意在为苏联撤军作准备。最近喀布尔政权领导人纳吉布拉公开宣称,苏联撤军后,苏联军事顾问将无限期地留驻阿富汗。
据报道,阿富汗抵抗力量最近也加强了在喀布尔周围地区的部署,并占据了喀布尔市郊的一些据点,在喀布尔周围埋设地雷。苏联《莫斯科真理报》援引了苏联外交部顾问奥尔洛夫的一句话说:从签订日内瓦协议到最后(在阿富汗)实现真正的和平,“中间还有一条漫长而艰难的道路要走”。


第6版(国际)
专栏:述评

奥野辞职的启示
新华社记者 刘文玉
日本国土厅长官奥野诚亮13日晚辞职了。他是在发表了一番为日本的侵略战争翻案的言论,从而受到日本国内外的强烈批判和严厉谴责之后被迫辞职的。他的辞职表明了正义力量的强大,也说明为侵略战争翻案不得人心。
4月22日,奥野在参拜了供有甲级战犯东条英机等牌位的靖国神社后,就像阴魂附体般地说,“日本一直不是一个侵略国家”,“日本是为了保卫自己的安全而发动战争的”。5月9日,他在为日本的侵华战争辩解时又说,“日本并没有侵略意图”。直到5月12日他还坚持说:“我不准备取消迄今为止的全部讲话。”奥野如此顽固地为侵略战争翻案,严重地伤害了被侵略国家人民的感情,损害了日本的国际形象,也给中日关系带来了不利的影响。奥野遭到各方面的批判是理所当然的。
奥野辞职了,但是人们并没有彻底放心。因为,日本近年来反复出现过类似的事件,1982年,在日本文部省审定的教科书中曾把“侵略”改为“进入”,从而在日本国内外引起轩然大波。到1986年,在文部省审定的教科书中又把日本侵华战争描写成日军是被迫应战,把日本进行“太平洋战争”的目的说成是“要从欧美列强的统治下解放亚洲,并在日本的领导下建立大东亚共荣圈”。同年,藤尾正行文部大臣上台伊始,便为日本的侵略战争辩护,说日军在南京进行大屠杀是“为了排除抵抗”。他还不承认日本有战犯。藤尾文相被罢官,又出现了操同样腔调讲话的奥野国土厅长官。
在日本之所以反复出现这种事件,看来不是没有原因的。日本虽然在1945年宣布投降,但是,却没有从这场战争中汲取足够的教训。《东京新闻》5月12日发表社论指出,“奥野的言论能够招摇过市,恰巧证明战后的日本还没有完成对战前的清算”。这样,就像联邦德国总统魏茨泽克在告诫国民时所说的:“对过去闭眼不看的人,对现在也将视而不见。不把野蛮的行为铭刻在心的人,就有重蹈覆辙的危险。”
日本现已成为经济大国,日本的军事预算已跃居仅次于美、苏的第三位。日本的动向如何,为世人所瞩目。从日本反复出现藤尾和奥野等事件来看,日本是走向进步,还是重蹈覆辙,看来仍然面临着两种前途。
从日本过去发动的那场战争的结果来看,不仅中国人民和亚洲其他各国人民蒙受了巨大的灾难,日本人民也深受其害。因此,为了防止战争重演,不仅日本的邻国需要提高警惕,日本自己似乎也不应掉以轻心。


第6版(国际)
专栏:国际要闻简报

莫鲁瓦当选法社会党第一书记
在十四日上午举行的法国社会党指导委员会会议上,前总理皮埃尔·莫鲁瓦当选为社会党第一书记。参加这次选举的另一名候选人是前总理洛朗·法比尤斯。
(本报专电)


第6版(国际)
专栏:国际要闻简报

喀麦隆总统保罗·比亚宣誓就职
重新当选的喀麦隆总统保罗·比亚十三日在雅得温宣誓就职。
保罗·比亚是在四月二十四日全国举行的总统选举中再次当选总统的。


第6版(国际)
专栏:国际要闻简报

秘鲁新内阁全体部长宣誓就职
秘鲁新内阁全体部长十三日在政府大厦宣誓就职。新内阁由十五名部长组成。新任命的八名部长中有三名军人部长。
在新内阁中,总统府部长由新总理阿曼多·比利亚努埃瓦兼任,外交部长由路易斯·冈萨雷斯·波萨达斯担任,经济部长由塞萨尔·罗夫莱斯·弗雷雷担任,内政部长由胡安·索里亚·迪亚斯担任。


第6版(国际)
专栏:国际要闻简报

黎巴嫩两派民兵再次发生冲突
叙利亚支持的黎巴嫩“阿迈勒”运动民兵和伊朗支持的黎巴嫩“真主党”民兵在十一日达成第五次停火协议后,十三日下午在贝鲁特南郊再次发生冲突。双方在交战中动用了火箭炮和机枪。


第6版(国际)
专栏:国际要闻简报

八艘美国军舰驶往多事的海湾
据埃及苏伊士运河管理局的一位官员说,八艘美国军舰十三日通过苏伊士运河,驶往多事的海湾。这八艘军舰包括一艘航空母舰、三艘驱逐舰和二艘护卫舰。


第6版(国际)
专栏:国际要闻简报

美国在内华达进行地下核试验
美国能源部宣布,美国于十三日上午在内华达核试验场一千五百英尺地下成功地进行了一次威力相当于一百五十千吨核当量的核试验,这是美国今年以来所宣布的第三次核试验。
(据新华社)


第6版(国际)
专栏:

1979年12月27日苏军入侵阿富汗,至今已8年多。图为阿富汗妇女和儿童在巴基斯坦首都伊斯兰堡游行,要求苏联撤军。
新华社记者 汤水富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