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8年5月10日人民日报 第8版

第8版(副刊)
专栏:

秦始皇与大海
刘啸
北戴河去年入夏开始的秦代行宫发掘工作已告结束,行宫规模较大,看来该宫专为秦始皇而修是没多大疑问的。秦始皇喜欢海,真是件有意味的事情。
秦始皇一统天下后,未安居咸阳,而是不辞劳苦,四处巡行。过去我受教科书影响,一直认为这种行为只有唯一的政治动机——巩固秦政权。现在考察一下秦始皇与大海的关系,觉得不完全是那样。史载秦始皇共五次出巡,其中竟有四次出巡来到大海边。中国属内陆国家,当时沿海尚未开发,亦无外来纠纷,可以说海洋远离中国政治。他到海边干嘛?
秦始皇吞并六国只用了约十年时间,十年之中,他的领地以平均每天数十数百平方公里的速度递增,不断扩张发展,集权一身,成了他独一无二的生活意义。终于,他打下了“天下”,“四海之内,莫非秦土”(“天下”和“四海之内”是当时的“世界”概念),颂为前无古人。他的目的达到了,此时他才38岁。接下去干什么?他又不禁一片茫然。他已经习惯服用扩张的“兴奋剂”,可是由于他的贪婪服用,38岁时就把这种“兴奋剂”吞噬一尽。大秦的西面是高山,北面是荒漠,东面、南面则是大海。
公元前219年,40岁的秦始皇从西北秦地第一次来到东海——山东东极成山头。“临照于海,观望广丽”,他被震撼了,连声惊叹“天境”!而大海只管翻波作浪,吞云击石,对他的宏伟大业似乎不屑一顾,天下竟有这般令他畏惧的地方!他可以让人上山筑长城,下地挖宫殿;他可以对大山发怒,在洞庭渡江不顺,他让人把湘山之树一伐而尽。但他无力填平大海,大海的生命是永恒的,岸边随便一块礁石都有千万年历史,他的铁血政策,他的荣华富贵,在大海面前不过烟云一瞬……他惆怅、惶惑,人生与大海一样有那么多不可捉摸的迷团,有那么多权力控制不了的东西,有那么多自身经验回答不了的问题。
他不敢浮海荡舟(始终不敢),被神秘、敬畏笼罩,他内心的虚弱,人生的盲点,反被大海抓住了,他的精神已经向大海臣服,他甚至相信大海能主宰他的生命。此后,他多次派人下海去寻找蓬莱仙山,他先后在海边共刻石立碑五块,向大海表白自己“诛乱除害、兴利致福”、“功盖五帝,泽及牛马”的政治伟绩,他在其他地方绝少这样做。他寻找着,他企望能与大海的神灵交流,企望能和大海一样万寿无疆。
当时的交通条件,从陕西关中到浙江、山东、北戴河海边远非轻松小事,一路风雨无情,更无阿房宫歇息,半路还曾经遭人行刺。秦始皇有时十月出发到海边,可见也并非现代避暑。他最后一次从东海返程时值盛夏,路上生了重病,本该审时度势留个遗嘱,安排后事。然而,史载:“始皇恶言死,群臣莫敢言死事。”也难怪,这年他才49岁,他仍迷恋着大海、仙山。结果,他还是死了,不仅死了,而且臭了。丞相李斯恐诸公子及天下有动乱,封锁消息,不公布死讯。李斯让死去的皇帝仍然坐在他的马车回咸阳,由于天热,皇帝尸体搞得臭气熏天,为掩盖内情,李斯又让随从拉了一石腐败之后以奇臭闻名的臭鲍鱼同行,史称“以臭掩臭,以乱其臭。”
秦始皇出身于政治世家,13岁便继承了王位,从小受的教育和个人信念都是理性主义的,他不依附任何宗教信仰,他的生活宗旨就是最大限度地攫取有生之年的实际利益。当扩张与集权宣告完成,当他面对苍茫大海,他才发现人生还有一个灵魂问题,要解开这个问题,任何实际利益都无济于事。灵魂的饥渴,使他一次次告别无比舒适的咸阳宫,在奔走中寻找,最后为此付出了最惨重的代价,好一个不得安息的灵魂。
有人会说以上理解是主观的。实际上理解就是主观的、经验的。当我外出旅行时,每每莫名其妙地对自己发问:“出来干什么”?吃不便、住不便、行也不便,我甚至在想人类最荒诞的大规模行为莫过于旅游,“花钱买罪受”的行当,秦始皇把命都丢了。但是我又无法否认:下次有机会还会接着“出来”。我们的旅行,古人的旅行,秦始皇的旅行,都包含着迷惑,包含着人生的茫然,包含着执著尔后的失落,失落而后的执著。人生的过程就是永恒的寻找。
在北戴河秦代行宫遗址,浮想秦始皇当年到此的情景,栩栩如生,我油然冒出自信来,从人心、人生的深处来理解历史及历史人物,或许比传统的从政治逻辑中演绎历史,还要准确一些,或者说更富有意义一些。


第8版(副刊)
专栏:

“我歌唱,就像赖以生存一样”
——听胡利奥·依格莱希亚斯演唱有感
江德文
胡利奥·依格莱希亚斯——这个名字在中国并不像迈克尔·杰克逊或玛多娜那样名声赫赫,当然也远不如曾风靡一时的邓丽君那样众所周知。近几年,人们只是偶尔从几盘磁带或广播中听到他的演唱,而大多数的流行歌曲爱好者对他的名字尚感陌生。今年4月,当这位明星应中国国际文化交流中心之邀来北京,出现在为他举行的实况录像音乐会上时,人们才一睹其风采(见下图)。短短一个半小时的音乐会,使人们对他非凡的艺术魅力感到惊讶和由衷的赞叹。这位“平均每隔30秒钟,世界某地就会响起他的歌声”的西班牙歌星,在世界歌坛上的地位可以与当今世界饮誉遐迩的多明戈、帕瓦罗蒂并驾齐驱。与之不同的是他运用通俗的唱法,而且歌曲大多以讴歌爱情为主题,因而在国际上被誉为“爱情歌曲大师”。
在经历过长年禁锢后的我国流行歌曲的舞台上,从当年花前月下、缠绵悱恻的港台歌曲的传入、流行,到今天逆转乾坤、躁动宣泄的摇滚劲歌的盛行,都潜移默化地推动着我国流行歌曲涌动的大潮。由此长久以来,在人们的意识中逐渐形成一种观念:似乎所谓流行歌曲仅仅是意味着某一时代的一股潮流,似乎流行歌曲不是软绵绵就是狂野交加。随着物换星移,改旧换新,一颗颗升起的新星都如昙花一现,相继引退,其生命力很难保持久长。而胡利奥的歌声却给我们带来了一股淡雅、清新的气息。这位充满着西班牙民族浪漫色彩的歌星所演唱的歌曲,大多是以地中海国家民歌为素材提炼而成,歌词隽永而又富于哲理;旋律舒缓、优美;演唱洒脱而又深沉。这一切通过他宽广深厚的独特声音,使其歌唱艺术得到完美的体现和升华。
有人曾说过:人们拥有多种方式去表白爱情。而能用7种语言去唱它一个小时、几个小时,以至10年、20年反复去唱“我爱你”,还总是使人感到新鲜的,世界上恐怕唯有胡利奥一人能够做到。“我在舞台上从不蹦蹦跳跳,从不用身体刺激观众……我歌唱,就像赖以生存一样,我会一直唱到死为止。”的确,他是用发自内心的魅力吸引着、震撼着不同年龄、不同性别的千千万万人的心;而他那洋溢着爱的旋律的歌声又是长年来他自己独特艺术创造的结晶,所以任何人都不能取而代之。几十年来一直风靡世界歌坛的“胡利奥热”之所以能够经久不衰,正是因为他达到了一种高深的艺术境界。而对目前我国流行歌曲舞台上众多的新星来说,要达到这个境界大概需要经过多年的求索,乃至毕生的不懈追求。
我国音乐界的许多人士认为,在我国的流行歌曲之林中,风格的多样化仍然是我们所缺乏的,而其中最难得的就是胡利奥具有的这种风格。作曲家谷建芬评价说:“胡利奥的演唱对人们欣赏高档次的艺术歌曲很有说服力,这将推动我国流行歌曲的多样化和高层化。”我想,不久,随着胡利奥访华音乐会在电视屏幕上的出现,人们对他的名字将不会再感陌生了,而且我国的音乐界和千百万喜欢流行音乐的人们也将从他的歌声中得到一些有益的启示。(附图片)
李 迪摄


第8版(副刊)
专栏:

“桃花岛”游感录
郑荐平
初春的一天下午,我骑车南出浙江临海市区,跨过灵江大桥,向左侧弯几百米,来到被当地市民俗称为“桃花岛”的江下渚。
“桃红含宿雨,叶绿带朝烟。”近半个多月连日阴雨,今天难得风和日丽、天朗气清。一见桃园,心情豁然开朗。只见紧挨灵江的40多亩直角形桃园,千株万枝落英缤纷,争妍斗艳;几朵白云在她上空缓缓飘拂,一江春水从她身旁汩汩流动;粉红色的世界中,不时飞出男女老少的朗朗笑声;桃林深处,有不少婆娑的倩影……我感叹这里不及西湖精雕细琢的技艺,但更赞赏此地胜似西湖大自然美之神韵。
游弋在这花的海洋中,我贪婪地呼吸着桃花那淡淡的清香,心灵得到了净化和升华。情不自禁地轻声诵起杜甫咏桃的名句来:“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
记得在那个不愉快的年代,大自然中除了青松、红梅,似乎就别无所有,否则即视为离经叛道;加上民间流传着“桃花癫”之贬语,桃花竟成了不祥之物的代名词,以至我的审美意识也被压抑、扭曲,不敢正视桃花,更不敢“冒天下之大不韪”,在大庭广众前申明自己喜欢桃花。
好在历史的车轮毕竟纳入正轨运转了。大自然本是一座百花园。生活中其实并不缺少美,只是缺少发现。人们不仅应效仿青松的傲骨、红梅的气节,而且需领略兰花之情操,玫瑰之风采。
在这里,我巧遇了看园人老金,得知江下渚这个1000多亩的绿洲,乃潮涨潮落,由灵江上下游的泥沙冲积而成。9年前,他们下桥村人从宁波买来日本引进的桃苗,在这里种了80多亩。仅二三年工夫,桃园即光彩照人,“桃花岛”也由此名闻遐迩。每年花开时节,这里就游人如织。
令人惋惜的是,4年前,临海某厂盯上了这块“风水宝地”,居然一下子征用了20多亩桃园建厂。更使人遗憾的是,前年桃果结到乒乓球般大时,该厂又大刀阔斧砍掉了20多亩桃林扩建厂区。好在桃花岛上的居民已逐渐认识到桃花的观赏和桃果的经济价值,近两年又陆续补种了十来亩桃林。
老金和我谈到此,头像拨浪鼓似的摇动,叹息之声久萦我耳。在旁的十几个游人听到这里也七嘴八舌议论着。大自然赐予临海市民这么佳的风景区,难道不值得人们珍惜、保护和开发吗?依依离岛回市区的路上,这个问题久久地萦绕在我脑中。


第8版(副刊)
专栏:

马克思头像
钱叶用
在我面前
挂着思想者的头颅
它是一位导师
一位长者的面孔和胡须
我读导师的传略与诗歌
仿佛看到高加索悬崖的铁链
怒放着芬芳的鲜花
我是一个后来者,导师
我从你的著作中感应着
巨大的智慧
两颗亮星升起在我头顶
那是你的瞳孔
笼罩在河流的波涛上
我的船在世界周游闯荡
把历史的码头跑遍
终于见到你用巨斧凿出的
人类温暖的湾港
在你面前
我沉默不语,导师
你生命的密码
在我的血液中闪烁
和我的全部智慧一起闪烁


第8版(副刊)
专栏:剧谭

小花争春别样红
——赞绍兴县越剧小演员的演出
张晓果
越剧的家乡浙江,为戏曲园地育出一朵朵光彩照人的鲜花,日前绍兴县小百花越剧团晋京的几场演出,又使江南春色溢于京华舞台。
这个平均年龄只有17岁半的女子越剧团,为首都观众带来了丰富多采的折子戏和《醉公主》、《劈山救母》等几台大戏。她们的精采表演令人目不暇接,展示了小演员扎实的基本功和剧团整体的艺术完整性。最让人赞叹的是:一向以文戏擅长的越剧,吸收了京剧、绍剧表演艺术中精湛的毯子功、把子功等身段技巧,并适当地加以运用,对传统绍兴“女子文戏”有所突破,给人以深刻印象。
表现人物还是表现技巧是截然不同的表演意识。因无技而不达意称不上是艺术,因技害意则为杂耍之属。绍兴小百花越剧团注重对演员表演基本功的培养,旨在丰富表现手段,发展行当,拓展戏路,增加剧目。在这次晋京演出中,我们可以看到:《劈山救母》刘彦昌“倒僵尸”,《白蛇传·盗草》白素贞“高台翻下倒扎虎接小翻”,《情探·行路》敫桂英亦歌亦舞的“水袖身段组合”等等有较高难度的技巧动作,无不运用得当,有助于剧中人物的刻画,增强了演员的表现力和艺术魅力。特别是《劈山救母》中的沉香,充分发挥娃娃生行当的特长,赋性格于跌打翻滚和刀枪套路之中,生动地完成了天真、勇敢的小英雄形象塑造。
基本功不仅仅限于形体动作,唱功亦是戏曲演员的必备功法。绍兴的小演员们,发挥了越剧传统吟哦咏唱的优势,认真继承了各流派的唱腔。吴素英的吕(瑞英)派兼备刚柔相济、清新明快的风范,陈飞的傅(全香)派深得跌宕婉转、俏丽多姿的神采,吴凤花的范(瑞娟)派颇具淳朴宽厚、稳健大方的功力,王芳的张(桂凤)派大有刚劲挺拔、抑扬顿挫的韵味。
功底全面的演员组成了整齐的舞台阵容,戏曲的“唱念做打”艺术手段在她们的剧目中,被有目的、较自如地运用,表现了美的内容和美的形式。通过借鉴与继承,绍兴越剧正在形成自己的风格,这是柔与刚的和谐,她柔而不弱,刚而不莽。绍兴越剧已不满足于以往的表现范围,她们在探索中迈出了自己的步子。我愿绍兴小百花越剧团这含苞的花蕾,在戏曲百花园中放出映日别样的奇葩。(附图片)
吴素英在越剧折子戏中饰穆桂英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