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8年3月17日人民日报 第2版

第2版(经济)
专栏:

多方瞩目的一年
——1987年农村经济评析
本报记者 姚力文 吴长生
肥、油、药叫紧,肉、蛋、菜涨价,由此引起的城乡双向震动,使农村和农业又成热门话题
农村改革已近10年。以1985年为界,对前期的成就,举世公认;对近期的评价,不尽相同。对刚刚过去的1987年,更是众说纷纭。
1987年,似乎是农业的多事之年。
上半年,化肥、柴油、农药、地膜等农用生产资料供应紧张,价格飞涨。农民攥着“挂钩”的票证买不到东西,怨声载道,抢购化肥事件时有所闻。一些地方,在抗旱的关节上,没电抽水,农民睁眼看着庄稼枯萎。一位被选为省人大代表的某省农民,进行选举时,勾掉选票上的候选人姓名,填上“化肥、柴油、农药”。在一些地方,政府与农民关系相当紧张。
下半年,又发生另一种情况:上半年一些地方的农民还得排队卖肉猪,下半年,猪肉、鸡蛋供应却一月紧似一月,不少城市相继恢复猪肉凭票定量供应的办法。市场的蔬菜价格也直线上升。城市居民提篮叫苦,埋怨声声。
肥、油、药,肉、蛋、菜,引起城乡双向震动。但人们议论的话题却远远超出了这个范围,而是整个农村改革的得失和农村经济的进退。
有人作出中国农村经济已由超常规增长转入常规增长的判断;有人则得出农业“陷入徘徊”、“出现萎缩”的结论。
面对流通体制改革受阻,多种农产品收购乍放又收,地域封锁严重的复杂局面,一些人呼吁改革需要新的突破,农产品购销还得进一步放开;一些人则认为购销体制改革搞早了、改乱了,还是“统”起来好办事,甚至责难说:“计划就是法律么,为什么不认真执行计划!”在这些同志的心目中,似乎只要有个计划,什么问题都不会发生。
对于乡镇企业的发展,一些同志指责它以小挤大,低水平过度竞争,发展过热;另一种意见则认为,乡镇企业经住了市场竞争的考验,方兴未艾,在当前对市场机制的适应能力远远超过国营企业。
农业的种种问题:生态环境恶化、农业投资份额下降、基础设施薄弱、技术推广艰难、部分产品生产波动较大……各方都在议论纷纷,许多人忧心忡忡……
1987年,农村和农业又成了人们的热门话题。尽管各自的感受和观察的角度不同,得出的结论有异,但农村引起社会各方的关注,这本身就是一件值得庆幸的好事情。
主要农产品的波动,给人们上了有益的一课:农业已转上商品经济轨道,我们怎能不按价值规律与农民打交道
到底怎么看1987年的农村经济呢?应当指出,由于农村新机制的框架才具雏形,远未能起主导作用,而旧机制还在顽固地起作用,因而农村经济新旧机制的摩擦增多,多方利益的摩擦增多。
重要的是,面对错综复杂的问题,需作冷静的具体的分析,分清哪些是长期的,哪些是近期的;哪些是旧机制遗留的老问题,哪些是新情况、新问题;哪些是不可避免的,哪些又是可以避免的。如果不加分析,把各种问题混在一起,一古脑儿地归罪于1987年,或者用老观念对待新情况,那就难以得出正确的结论,甚至会加大误解,以致丧失继续改革的信心和勇气。
譬如,农业生态环境恶化,就不是1987年才遇到的新问题。从1 958年大炼钢铁、大砍森林,到以粮为纲毁林毁草、围湖种粮,生态失衡几十年的老账,怎能在一两年内还清呢?
农业投资份额下降问题,特别是忽视对农业的技术投资,也是多年来未得解决的“老、大、难”问题。仅举一例:我国目前生猪死亡率在10%以上,而先进国家只有2%—3%。只要加强疫病防治,死亡率是可以大幅度下降的。有关部门曾再三再四地呼吁,要求建立一座生产水平较高的疫种厂,可至今没争取到投资。猪,年复一年地每年病死数千万头。一些经济学家一针见血地指出,农业投资长期不足,是几十年形成的城乡二元结构决定的,改革正是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但“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要在一年之内融化几十年结成的坚冰,也是不现实的。
那么,哪些是1987年所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呢?可以列举很多,例如猪肉供应紧张,生产资料涨价过猛等等,最重要的新情况——正如一位领导同志最近指出的,是农业转上商品经济轨道,出现了周期性的波动,出现了结构性的变化,还出现了供给与消费需求对应关系的变化。
面对新形势,农民进步了。他们不满足于文件上规定的相对独立商品生产者的名义,而且要求得到更多实实在在的生产与经营自主权,要求改变长期所处的不公平经济地位。而一些领导机构和部门却落后于形势,缺乏对新情况的了解和科学分析,没能及时拿出与改革相适应的有力对策,特别是没有真正把农民当作独立的商品生产者来对待。结果是加剧了转轨时期的矛盾冲突与摩擦,加大了生产波动的幅度。
生猪产销,表现最为突出。1986年,各地普遍出现“卖猪难”,市场肉价一个劲下跌。湖北竟有农民提着麻袋上市买便宜猪肉,驮回去喂貂。市场信号告诉农民:养猪不赚钱了!此时,政府本应有所作为,采取保护性措施,帮助农民度过风险。但有关部门、地方几乎都是宁可花力气动员城里人多吃“爱国肉”,也舍不得花些钱来“买”农民养猪的积极性。甚至是同农民对着干,你卖难,我也抛库存,商业部门生怕存肉吃了亏。农民别无选择,只好埋猪崽、宰母猪。这就必然导致1987年的猪肉紧张。对付紧张,许多地方依然采用加强地域封锁、限购限销等老办法,结果事与愿违,农民宁可自宰自食,也不卖给食品站,于是更加剧了猪肉供需矛盾。
糖料生产也如此。前几年,已出现“糖贱伤农”的苗头。广东农贸市场竟出现“以蔗充柴”的怪现象。既然“一斤蔗不如一斤草”,农民自然不愿种蔗。大概也是怕引起“城市震荡”,带来“连锁反应”,调价措施迟迟未能出台。直拖到糖厂停产、市场断档,有关决策部门才认识到蔗价早该动了。
当然,对商品经济,从上到下都需要一个适应的过程。其间,有些失误也是难免,生产出现被动也不足为奇。值得反思的是,有些可免的失误没能免除,有些可小的波动却人为地扩大了。
1987年猪、糖生产、供给波动的事实,又一次宣告:“多了砍少了赶”的老办法不仅失灵,而且有害。在改革9年后的今天,农民理直气壮地走上“价值规律”的“法庭”。
1987年的实践给我们上了有益的一课:价值规律只能遵循,不能背离。不论是谁,必须学会按价值规律同农民打交道。而要真正做到按价值法则办事,还必须坚决地逐步地打破城乡二元结构的坚冰。这正是继续改革的重点,也是难点。
一边波动,一边前进,这就是今天的农村和农业;1987年是这样,今后也将是这样……
1987年,是农村多方面取得新进展的一年。
——在新旧体制摩擦,流通体制改革受阻的大环境中,各地分散自主决策,努力改善区域“小气候”,使改革有所突破。例如,浙江省大胆改革生猪购销体制,收购、销售价格同步放开,城市肉食补贴由暗转明,有利于刺激生产,节制消费。江西赣南地区开辟粮食购销改革试验区,实行定额包干,经营权下放到县,除城市口粮外,其余用粮一律放开经营,对广东、福建不实行封锁。试验半年,活跃了粮食流通,农民得利,地方财政收入也大幅度增长。
最近,有关领导部门充分肯定了分散决策的新经验,认为这是一股支持地方、群众创造的新潮流,对改革深入有巨大推动作用。
——市场机制的作用在农村经济中明显增强。最有说服力的是粮食生产。在化肥等生产资料的价格一涨再涨,粮田面积减少的情况下,粮食生产却恢复到1984年水平,总产比前年增加100亿公斤,单产超过了1984年。这是农民对市场粮价上升的积极反应。它说明,只要坚持改革,搞活粮食购销,搞好生产资料的供应和技术投入,粮食生产“更上一层楼”是大有希望的。水果、水产品生产持续大幅度增长,更证实了这样一点:哪项农产品切实按价值规律办事,放得越开,经营得越活,发展得就越快。
——在资金短缺、原材料供应紧张、竞争加剧、摊派增多等不利条件下,乡镇企业产值和利税仍比上年增长20%以上。这表明,广大农民寻求新就业门路的欲望,依然异常强烈。并再次证明乡镇企业具有极强的生命力,农民办工业的大潮,方兴未艾。
——在国内外市场引导下,开发性、创汇型农业有了新发展,沿海、内地,平川、山区,都涌现出一批开发荒滩、荒水、荒山、荒地的新典型。他们主要依靠自己的人力、物力,采取私人、合股、工贸结合、产销挂钩等多种形式经营,展示了群众性深度开发农业的广阔前景。
——农业新技术的推广工作有了新进步。许多地方现代技术与传统技术相结合,促进生产水平大提高。新疆大面积推广地膜覆盖和玉米良种,平均亩产高达750公斤。沿海地带以国际市场的需求为质量标准,改革耕作,提高管理,带动生产技术水平全面上升。
——农业投入减少倾向,在更大范围内引起了重视。从政府到农民,都想方设法,增加投入,增强农业发展后劲。去年,沿海各省共新开虾池180万亩,资金主要是靠农民自己筹集的。农用生产资料价高,但仍供不应求,也从另一面证实了这一点。浙江、内蒙古、青海、四川、山东、陕西、湖北、广东、广西、福建、新疆、安徽、甘肃等省区,都采取不同方式,筹集资金,组织劳力,增加对农田水利、畜牧、林业、农用工业等投入。
上述状况,令人亦喜亦忧。喜在,近年为人们所担心的农业投入减少、水利失修等问题已经引起普遍重视,情况开始出现转机;忧在,多数地方采取的还是“以工补农”的方式,还是封闭式的农村自我循环。如何切实纠正城乡倾斜,建立起城乡协调发展,工农经济良性循环的运行机制,还是一个远未解决的事关国计民生的大问题。


第2版(经济)
专栏:

管好用好林业基金
本报评论员
为了加强林业资金管理,提高使用效益,使林业发展有个稳定可靠的资金来源,林业部决定从今年起,正式实行林业基金制度。这是林业建设上的一项重要改革。
森林资源是一种再生资源,培育更新森林必须有资金作保证。据有关部门测算,要在2000年把我国森林覆盖率由现在的12%提高到15%,平均每年需要上百亿元资金,而现有的营林资金,每年还不到20亿元。由于资金的严重不足,营林投入长期处于饥饿状态,严重影响了林业发展的速度。在投入无制度、资金无保障的情况下,什么时候领导重视一点林业,多拨给一点钱,林业日子就好过一点;什么时候忽视林业建设,少拨或不拨钱,日子就不好过。各地因主客观条件不同,用于林业建设资金的多寡也不一样。建立林业基金,就是要在各方面的配合下,对林业资金的提取、征集形成一个制度,改变林业资金来源此时多彼时少、此地多彼地少的局面。
在林业基金的使用上,搞点横向联合,是个好办法。我国各地条件不同,造林和用材的情况也大不一样。有的地方造林任务大,但缺钱;有的地方有钱,却没有地方造林,例如上海。江苏可以把钱拿到山西去办煤矿,上海何不把钱拿到荒山多的省市去造林,建立自己的用材林基地。通过横向联合,调剂余缺,双方得利。增加林业资金来源的渠道很多,凡是以森林资源为原料、燃料的部门、厂矿企业,都应该担负起恢复森林资源的责任,从收入中提取一定的资金,用于恢复更新被消耗了的森林资源。
实行林业基金制度,还不光使钱的来源有保证,更重要的是管好、用好这些钱,提高经济效益。过去不少地方在资金管理上没有明确责任,该收的没有收上来,滥用、挪用现象也很严重。一方面是林业发展资金不足,另方面是对已有的资金,特别是育林基金,又没有收好、管好、用好,这岂不是火上浇油,冰上加霜?林业基金的逐步扩大,必将对林业部门提出更高的要求。因此,只有在深化改革的同时,建立相应独立的资金管理机构,严格监督检查,实行内部审计制度,做到专款专用,才能确保资金的合理使用。
目前国家和地方财政都不富裕,林业基金一下子拿不出那么多,这就更应珍惜。既要投入,必求产出。在破除资金使用上的“大锅饭”的同时,必须树立投入产出的新观念。再也不能像过去那样,撒胡椒面一样把资金浪费掉了。钱少更要花在刀口上。这就得突出重点,集中使用。
一个钱可以掰成两个钱,也可以不顶半个钱。总之,钱是死的,人是活的。建立林业基金,用好了,钱可兴林;用不好,赔了钱,也难以使林业发展起来。


第2版(经济)
专栏:

烟草公司受惠 专卖变倒卖
名俏卷烟难见 谜底终揭开
本报讯 记者潘岗报道:国营商店无名烟,不法商贩卖高价,个中秘密,终被揭开。记者从各地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查处的一些案件中获悉,有的省、市、县烟草公司热衷于“卖大户”,为倒卖香烟的不法个人和单位提供货源,从中牟利。群众气愤地说:“烟草专卖成了烟草倒卖”,要求政府严肃查处。
为了加强烟草生产、销售管理,国家对烟草行业实行专卖制度。但是,据了解,一些地方的烟草专卖机关,利用其在烟草经营中的垄断地位,钻目前名、优卷烟比较紧俏的空子,大肆进行非法活动。湖北省松滋县烟草专卖公司向无烟草经营许可证人员雷清政批发卷烟46万多条,批发金额达178.5万元,雷清政加价批量销售获取非法收入6万多元。该省通城县烟草专卖公司向无证人员提供卷烟价值达53万多元,使其获取非法收入2万多元。
在向无证商贩提供卷烟时,一些烟草专卖公司负责人索取贿赂。贵州市烟草公司、烟草专卖局第8批发站将8.2万大箱香烟批发给烟贩王宝黔,去年5月,王宝黔等4名烟贩在该站负责人黄国光的要求下,每人出400元,请全站8名工作人员到外地游玩;该站还收取另两名烟贩“回扣”25000多元以及五粮液等名酒,全部私分。有些烟草专卖公司负责人收受贿赂后,还为烟贩提供其他“方便”。四川省安岳县烟草公司去年4月—6月,以推销川烟为名,不仅非法为倒卖香烟团伙李厚林等人提供香烟11.78万条,还为其提供运烟汽车,并帮助他们偷税1万多元。现已查明,该公司业务科副科长陈某等人接受李厚林贿赂价值400多元。烟草专卖部门为什么敢违反烟草专卖条例?
一位具体负责查处此类案件的同志认为,主要是因为他们自恃对国家财政贡献大,财大气粗。他举例说,湖北省烟草专卖公司1986年至去年6月,以零售价提供给无营业执照、无烟草专卖许可证的汉阳七里庙仓库门市部和沿河门市部过滤嘴红双喜香烟614箱、过滤嘴红金龙香烟3039箱,良友烟8箱,大桥香烟200箱,恒大香烟50箱,供这两个单位高价出售。湖北省烟草专卖公司在被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查处后仍不改正,又于1987年9月非法卖给烟贩李堂林、李慎华过滤嘴红金龙香烟1450条,精黄龙香烟4000条,使李堂林等人就地获利5600多元。


第2版(经济)
专栏:短评

烟草专卖不能徒有其名
烟草市场混乱,人们多寄希望于烟草专卖机构从严执法。谁能想到,原来那些无证商贩倒卖的名优卷烟,竟有许多是烟草专卖机构供的货。执法犯法,发人深思。
根据现行的烟草专卖制度,烟草公司既有经营任务,又要行使行业管理,具有双重责任。但是,由于这一体制的“政企合一”特点,往往在实际工作中造成一些烟草专卖机构偏重追求盈利,而不能够事事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法规政策。今天本报揭露的一些地区烟草专卖机构为不法商贩提供名优卷烟货源,即是一例。
全国烟草行业每年为国家上缴税利均在百亿元以上,贡献不小。但如果自恃有功,而放松甚至姑息违章乱纪行为,那就完全错了。作为执法机关,己之不正,何以正人?又怎能不使国家利益被不法商贩侵吞?
有人说,既然吸烟有害,各国政府均不提倡国民吸烟,又何必去管个体商贩摊上的高价香烟,烟价高了,不是正可限制吸烟行为!这种看法是片面的。全国目前有两亿人口吸烟,烟草毕竟是他们的日常消费品,乱涨价,非法倒卖,就损害了他们的利益。即使要减少吸烟人数,也要靠宣传教育和自觉自愿,而不能靠乱涨价。何况许多倒卖香烟之徒,都有偷、漏国家税收之劣迹,他们榨取吸烟者油水,中饱私囊。
前几天,国家烟草专卖局发出紧急通知,要求各地烟草专卖机构立即整顿检查。人们希望,各地有关部门能够认真落实这一通知,使其不要再像过去的“三令五申”又打哑炮,切实做到有禁必止。


第2版(经济)
专栏:

江苏嘉奖明星企业乡镇企业家
240家乡镇企业197位企业家受奖
本报讯 新华社记者袁养和、本报记者崔秀芝报道:在12日举行的江苏省乡镇企业家、明星企业表彰大会上,240家乡镇企业和197位乡镇企业的厂长、经理、工作人员,被江苏省人民政府授予“明星企业”和“乡镇企业家”称号。
被授予“明星企业”称号的乡镇企业大部分是乡办企业,也有一部分是村办企业。这些企业的共同特点是:“双增双节”取得突出成绩,生产发展和综合经济效益在全省同类企业中居领先地位;产品质量稳定提高且有较高声誉;安全生产、劳动保护成效显著,企业管理水平较高,能源和主要原材料的年消耗达到全省同类企业先进水平;积极抓好技术改造,重视培养人才,并在精神文明建设中成绩突出。因此,这些“明星企业”的数量虽然在全省乡、村两级工业企业中不到3‰,而产值却占5%,税收占7%,利润占15%,外贸收购额占23%。
被授予“乡镇企业家”称号的197人,有的原来是省、市劳动模范,有的是全国和省、市的先进工作者、“三八”红旗手,有的是市、县的优秀党员。他们大多数是“明星企业”的领导人,在深化企业内部改革、增强企业活力上有所创造,在加强和改善企业管理、推进技术进步,开发人才、提高企业综合经济效益、提高职工素质等方面作出了显著贡献。
根据江苏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规定,凡评为省级“明星企业”的单位,可按在职职工平均每人每年一个月计税工资的标准增发奖金;此项奖金可连续发两年,下次没有评上“明星企业”,则不再享受。


第2版(经济)
专栏:

新会织造一厂积极开发新产品
推出的新产品高尔夫和摩尔登都成市场俏货
本报讯 记者在最近市场报和广东新会织造一厂联合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以消化吸收新技术闻名的新会织造一厂,在去年推出的高尔夫系列产品获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之后,今年研制成性能、外观、手感都比高尔夫胜一筹的新产品——摩尔登,又成为市场上俏货。
新会织造一厂在化纤织品市场激烈竞争中,以开发新产品为主战场,集中精兵良将搞会战。为了研制新产品,该厂一方面派设计人员去港澳市场调查化纤织品新品种、新花色,并在吸收其优点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开发出一代又一代新的系列产品。另一方面厂长经常亲自带领有关人员到各地市场听取消费者要求和意见,进行质量和款式调研,使本厂产品质量不断提高。近年来他们采用国外最先进的织机,以质量最佳的化纤原丝、色丝为原料,生产出来的高尔夫化纤系列产品,不仅呢面平整洁净,具有天然纤维风格,还有抗静电、不易起毛起球等优点,是理想的现代时装面料,被誉为“不是毛料胜似毛料”的“化纤布之王”。
今年推出的新产品摩尔登,是国外流行的高档化纤产品之一,除具有上述产品特点外,还具有呢面风格独特,手感更加丰满光滑,色泽柔和,穿着美观舒适,可制作高档西装、大衣及时装等,已获广东省“四新”产品评比优秀奖。


第2版(经济)
专栏:

成都首航杭州海口
本报成都3月16日电 记者罗茂城报道:今天,成都首航杭州;18日,成都至海口的航线也将开通。这样,目前西南航空公司飞往国内外的航线达33条,可飞往20多个城市。
近几年来,四川省对外经济交往不断活跃,旅游事业蓬勃发展,中外客流量大大增加。为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西南航空公司先后开辟了成都至香港、重庆至香港的包机业务,以及拉萨至加德满都的不定期航班。同时,去年以来,新开辟了成都至厦门、乌鲁木齐等航线。目前每周进出成都的航班达120多架次。


第2版(经济)
专栏:

我国以工代赈修路成绩大
三年共修建公路驿道12万多公里
新华社北京3月16日电(记者王满)我国采取以工代赈的办法帮助贫困地区改善交通运输条件取得成效。据交通部门统计,这项工作开展3年来,共修建公路、驿道等12.1万公里,其中新建等级公路5万多公里;整治航道2600多公里,还修建了一批码头和船闸。
我国从1984年开展以工代赈活动,目的是在国家适当的物质帮助下,动员广大贫困地区群众通过自己的劳动,改善当地交通运输条件,发展商品经济,尽快脱贫致富。3年来,国家先后动用价值27亿元的库存粮、棉、布支持这项活动,范围遍及全国25个省、自治区,不仅帮助贫困地区修建了大量交通运输设施,而且整修了一批水利工程。
据了解,各贫困地区通过以工代赈建成大批公路和内河工程,大大改变了当地交通运输条件,增强了“造血”功能。贵州省安顺、毕节、黔东南、六盘水等地采取以工代赈办法修建50多条公路,建成后已运输煤炭、矿石、木材等物资100多万吨,增加了当地群众的收入。


第2版(经济)
专栏:

新电瓶保护剂研制成功
本报讯 以硅、钠为主要原料的831—QC电瓶保护剂最近通过鉴定,该产品容量和低温起动性能达到国家标准。这种保护剂是河南省济源县高氯产品工业公司在化工、蓄电池专家的协助下研制成功的。过去,蓄电池使用硫酸凝固剂代替酸水电解液,容量、低温起动性能长期不合格,保护剂解决了这个问题。


第2版(经济)
专栏:

上海上广电子集团成立
本报讯 以生产名牌“上海”电视机的上海广播器材厂为主体、包括九十家企业、金融机构、科研单位和大专院校组成的上广电子集团,日前宣告成立。这个集团将充分发挥整机厂与元件厂联合和金融机构在资金上支持的优势,提高名牌电视机的产量,三年内利税可以翻一番。集团内十一家科研所和大专院校是一支实力雄厚的技术力量,其电子产品可以形成一个完整的系列。


第2版(经济)
专栏:

火花电加工机床集团成立
本报讯 由中国机床总公司、苏州电加工机床研究所、汉川机床厂等十三个科研、教学、生产和外贸单位组成的北京火花电加工机床模具制造联合(集团)公司最近成立。这个集团公司以扩大出口为目标,生产经销火花牌(SPARK)电加工机床。新公司已与美国、东欧、香港等地的客商签订了电加工机床出口合同。


第2版(经济)
专栏:

趵突泉啤酒跻身国际市场
本报讯 山东济南啤酒厂生产的趵突泉啤酒,在打开国内市场的同时,积极提高产品质量,把产品放到国际市场中较量。在今年初继首批十四万箱啤酒出口后,最近又同美国、加拿大、菲律宾、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家客商签订了二十万箱出口合同。济南啤酒厂产品曾在一九八七年全国啤酒系列饮料民意评比中获“健乐杯”第二名,目前年产能力达八万吨。


第2版(经济)
专栏:

第一家糖果合资企业签约
本报讯 消费品生产居于世界领先地位的美国华纳公司和我国哈尔滨糖果三厂,最近在北京签订了一项主要生产和销售胶姆糖的合资企业合同。这是迄今为止我国糖果业中第一家中外合资企业。
这个全称为哈尔滨—华纳糖果有限公司的合资企业,基本资金为五百万美元,它将为国内外市场生产丹净口香糖、止咳糖和水果加芯糖。(祝晓虎)


第2版(经济)
专栏:

全国人大代表徐茂芳,是垦区改革中的新闻人物、黑龙江省尖山农场六队家庭农场场长。在改革中,他的小农场越办越红火,盈利年年增加,生产贷款不断下降。图为进京开会前,徐茂芳(右)在抓紧做好备耕生产时的情景。 周芳燕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