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8年2月28日人民日报 第7版

第7版(国际)
专栏:

  周总理安排的绝密航行
徐柏龄
作为飞行员,我曾无数次飞上蓝天。但是在中美联合声明发布前的1971年,周恩来总理亲自布置我们为当年美国总统尼克松的特使——基辛格秘密访华专机领航的那次绝密任务的情景,虽时隔17年了,仍历历在目。
那是1971年6月27日的深夜,人民大会堂北大厅东侧灯光明亮。当我随当时的民航局领导走进会客厅时,周总理已经等在那里了。他亲切地同大家一一握手,并热情地招呼大家坐下。待我们坐下后,总理说:“今晚让你们来,是要交给你们一项特别绝密的任务。美国总统尼克松要派他的特使、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基辛格秘密访华,经由巴基斯坦首都拉瓦尔品第到北京,使用巴基斯坦的波音707飞机,由你们派人员去领航。任务很重要,要先试航,把航线记熟,要确保飞行安全。”停了一下他又说:“这次任务要绝对保密。巴基斯坦政府对我国很友好,叶海亚总统提出,为了绝对保密起见,要求我们派一架专机把领航人员送过去。”因事关重大,民航局领导当即根据总理的指示,派我带队,带领一名领航员和一名随机报务员前往执行任务。当时,我真为自己能担当这样光荣而艰巨的任务感到荣幸,但心里也很紧张。总理似乎看出了我的心思,临走前,他再三叮嘱我们,要小心谨慎,不可大意,并指示要把情况及时通过有关部门向他报告。
7月3日,伊尔18型专机把我和领航员刘志义、随机报务员王今亮三人秘密送到了巴基斯坦首都拉瓦尔品第。飞机降落后滑向戒备森严的军用停机坪。巴方已经做好准备,未经任何检查手续,我们便在恰克拉拉基地司令陪同下,乘坐我驻巴大使的汽车直接驶往我国大使馆。为了不使外界猜疑,我们乘坐的那架专机立即飞返北京。我们到达驻巴使馆后,便立即把顺利抵达巴基斯坦的情况向国内作了报告。
7月4日,我领航小组同巴方飞行员在我大使馆晤面,周密地研究了试航计划。我们详细地向巴航飞行员介绍了飞行航线,导航设备和机场情况。7月6日,巴航派出一架波音707飞机,由巴航飞行员驾驶试航北京,在我们领航下安全地在北京南苑军用机场降落。这时,根据周总理的安排,我外交部代表章文晋等4人已在机场等候。飞机加油后,我们便一道返回拉瓦尔品第,顺利地完成了试航任务。
7月7日晚,叶海亚总统在金碧辉煌的总统府设宴招待执行此项任务的中国朋友。巴基斯坦出席作陪的有陆军参谋长、国务秘书、外交秘书、安全委员会主席等军政要员。叶海亚总统十分健谈,待人热情友好,对我们几位周总理派来执行特别使命的人员更是亲切,给予了热情的款待和很高的礼遇。宴会上,叶海亚总统高度赞扬了毛泽东主席、周恩来总理为发展中美关系所表现出的政治家和外交家的伟大气魄。当叶海亚总统得知我曾为周恩来总理多次飞过专机时,风趣地说:“倘若周总理访问欧洲途经巴基斯坦,我们一定热情邀请他来巴基斯坦访问。他若不来,我就命令所有歼击机起飞拦截,将周总理座机迫降在伊斯兰堡。你可以报告周总理,我所以这样做是因为巴基斯坦人民想念他。”叶海亚总统的一席话,使我深为感动。
7月9日清晨,天刚蒙蒙亮,我们和章文晋等同志先于基辛格特使登上巴航波音707专机。半小时后,基辛格特使和现驻中国大使洛德先生一行6人在巴基斯坦外交秘书陪同下登上飞机。中美隔绝了20多年,我们在这样秘密而又特殊的环境中见面,握手,这一情景,使我深信中美关系的历史将出现新的一页。开始大家都有些拘谨,基辛格特使不愧为是一位有丰富经验的外交家,他用风趣的语言驱散了拘谨的气氛。他说:“我这次去中国很秘密,谁都不知道,早上起床我连警卫员都没有告诉。一会儿,他找不到主人会急坏的,以为被人绑架走了!不过不要紧,巴基斯坦人会告诉他,说我到总统府去了。上午的巴基斯坦报纸会登载我有胃病需要休息的消息,谁都不会想到我到中国去了。”他的话引起了一阵笑声,客舱里的气氛顿时轻松了。
当飞机进入中国领空后,基辛格特使靠近飞机舷窗不停地观赏我国美丽的河山。专机于当天北京时间12时准时降落在北京南苑机场。
周恩来总理在北京同基辛格特使进行了3天秘密会谈。7月16日新华社发表了公告:“周恩来总理和尼克松总统的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基辛格博士于1971年7月9日至11日在北京进行会谈。获悉尼克松总统表示希望访问中华人民共和国,周恩来总理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邀请尼克松总统于1972年5月以前的适当时候访问中国。尼克松总统愉快地接受了邀请。中美两国领导人的会晤,是为了谋求两国关系的正常化,并就双方关心的问题交换意见。”公告的发表,在全世界引起了震惊和强烈的反响,给中美两国人民乃至世界人民带来了福音。这是毛主席、周总理和尼克松总统为世界人民作出的重要贡献。
周总理对发展中美友好关系呕心沥血。他同基辛格会晤后曾对工作人员说,中美建交通航后,他要乘坐中国民航首航飞机到美国,不幸的是他为人民操碎了心,过早地离开了我们。1981年1月7日,我国民航正式通航美国旧金山、纽约。我率领首航机组从北京飞往旧金山。当机身上喷有周总理书写的“中国民航”的飞机在旧金山机场降落时,我们受到了旧金山各界朋友的热烈欢迎。旧金山市市长在盛大的欢迎仪式上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望着眼前热烈的场面,想起周总理生前的愿望,我的眼睛湿润了。
题字:黄苗子(附图片)
圣马力诺一景


第7版(国际)
专栏:

  美国废纸生意
陈诗信
美国废旧纸张在国际市场上日益走俏,外销连年增加,据美国报刊报道,每天从美国各港口开出的集装箱船里,废旧纸比其他任何商品都多。
美国每年的造纸产品价值约为400亿美元,其中四到五分之一是利用废纸再加工制成的。为了保护森林资源、减少城市的污染物,这个趋势还将继续增强。1986年美国出口的废纸价值4亿多美元,比1970年增加了9倍。美国废纸出口的2/3是输往我国的台湾省,其次是南朝鲜和日本,再次为加拿大、墨西哥等。
废纸、废塑料、废钢铁贸易,是人类社会对生活环境要求、资源需求急剧增长和科学飞速发展的必然结果。钻进垃圾堆里搞科研,废物堆里觅“财神”,已是一个致富的大热门。
到一家一户回收废纸是件麻烦事,美国在这方面下了大功夫:收破烂的广告登“大雅之堂”,每周定时到中小学校收购学生从家里带来的旧报刊。装商品的旧纸箱纸盒也在废纸之列,收购商往往开着卡车去百货公司、杂货商店,按质论价收购。近年来由于美元比值下跌,美国许多出口商品生产相应下跌,但是废纸加工业却增长了1.5倍。
美国1986年出口的废纸为370万吨,这意味着节省了1480万立方米的木材。因此,把废纸形容为“大街上的森林”绝非夸张。作为一个10亿人口的大国,我国森林覆盖率较低,要解决木材短缺问题,除了多植少伐以外,更应重视发挥废纸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第7版(国际)
专栏:

  瓦尔德海姆历史问题风波
肖林
正当奥地利围绕总统瓦尔德海姆二次大战期间的历史问题再起政治风暴之际,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2月16日宣布,英国将重新调查英国6名突击队员二次大战中失踪一事,因为据说瓦尔德海姆与此有关。
英国的决定是根据国际历史学家委员会关于瓦尔德海姆历史问题的调查报告作出的。报告说,瓦尔德海姆知道纳粹德国E集团军在巴尔干地区的战争罪行。英国6名突击队员当时正在这一带作战,他们通过瓦尔德海姆所在的E集团军占领区时被俘,后来一直下落不明。人们怀疑他们可能被德军处死了。撒切尔夫人说:“还没有证据证明此事同瓦尔德海姆有关,但我们非常认真地对待同他有关的说法。”
2月8日,国际历史学家委员会向奥地利政府提交了关于瓦尔德海姆二次大战期间历史问题的长达202页的调查报告,给这个争论了两年的问题提出了初步结论。
结论说,经过5个多月的调查,没有发现二次大战时驻巴尔干地区希特勒某兵团司令部中尉情报、联络官库尔特·瓦尔德海姆直接参与战犯罪行的证据,没有查到瓦尔德海姆参加纳粹党的证据,因此,不能将他定为战犯和纳粹分子。但是,报告认为,瓦尔德海姆当时处在德军司令部的中心位置,消息灵通,了解德军暴行要比他承认的多得多,他“了解德军在巴尔干地区的战略战术,了解纳粹德军违反战争法和侵犯人权的行径”。调查中没有发现瓦尔德海姆对这一切有过任何抵制、抗议或阻止行动的证据,相反,他采取了合作态度,为德军的法西斯暴行提供了方便。调查委员会还拒绝了瓦尔德海姆所谓他只是“履行军人职责、执行命令”的说法。
问题由来
关于瓦尔德海姆历史问题的争论是两年前爆发的。1986年3月,瓦尔德海姆作为人民党的总统候选人奔波于各地作竞选旅行。当年3月3日,奥地利颇有影响的《侧面》杂志披露,瓦尔德海姆1938年在维也纳大学读书时加入纳粹学生联合会和冲锋队骑兵旅,同时刊出了他当时的入伍登记表。3月4日,美国《纽约时报》援引世界犹太人大会的材料说,瓦尔德海姆曾参加过纳粹党卫军褐衫队,他所在的纳粹军队1942年在南斯拉夫对游击队和平民进行过大围剿、大屠杀,把数以万计的希腊犹太人送进了集中营。
瓦尔德海姆立即否认对他的指控,他承认在纳粹军队中服过役,但从未参加任何纳粹组织,他在德军中只是一名“中尉翻译官”,不参加实际作战。瓦尔德海姆在1985年出版的回忆录中说,他的军旅生涯在1942年巴尔干战役前就结束了。
针对瓦尔德海姆的上述说法,《纽约时报》紧接着又发表文章指出,他1942年后并未脱离军界,而是继续在纳粹E集团军司令劳尔手下,转战于巴尔干地区,参加了南斯拉夫柯萨拉山大屠杀。西德军事档案馆的E集团军行动日志表明,瓦尔德海姆1943—1944年间曾为军方起草情报简报。世界犹太人大会在美国档案馆发现一份讨论在波斯尼亚执行扫荡行动任务的文件上也有瓦尔德海姆的签名。该组织说,瓦尔德海姆1942年9月因围剿南斯拉夫游击队有功,被授予希特勒“栎树枝兹沃尼米尔王冠”银质勋章。它还说瓦尔德海姆不是普通翻译官,而是执行秘密警察任务的情报官。
与此同时,南斯拉夫一家报纸刊出1947年的一份政府文件,说贝尔格莱德战争犯罪委员会曾要求引渡瓦尔德海姆,罪名是他曾“谋杀、虐杀、射击人质和纵火烧毁平民安置区”。
世界犹太人大会还从十几个国家的档案馆里,翻遍了有关二次大战的尘封材料,编辑出版了一本《瓦尔德海姆的纳粹史》小册子。美国也抛出陆军部档案,说瓦尔德海姆曾被美国陆军列入被通缉的纳粹德国军官名单,原因是他参与了大屠杀。
瓦尔德海姆一时陷入被动。
出任总统
瓦尔德海姆1918年12月21日出生于维也纳近郊的一个小镇,父亲是小学教师。他1937年考入维也纳大学,攻读法律和语言。1938年希特勒德国并吞奥地利,他1939年应征参加纳粹德军。1944年他和大学同学、纳粹党员莉泽洛特·里切尔结婚,生有两女一子。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瓦尔德海姆进入外交界,1960年出任驻加拿大大使,1968年升任外交部长。1972年当选联合国秘书长,两届长达10年之久,可说仕途十分得意。突然冒出的历史问题,给他的总统竞选蒙上了一层阴影。
这时,美国威胁说,如果瓦尔德海姆当选奥地利总统,将不允许他进入美国。这一下伤害了奥地利人的自尊心。奥地利人民党主席莫克指责美国干涉奥地利内政,许多奥地利人则强调“我们想选谁就选谁”。1986年6月,瓦尔德海姆荣登奥地利第二共和国总统宝座。
争论继续
然而国际上围绕他的历史问题的争论并未停止。美国司法部于1987年4月27日正式宣布把瓦尔德海姆列入“监视名单”,甚至不准他以旅行者的身份进入美国。世界犹太人大会又接连公布了关于他那段历史的材料。在美国的影响下,多数西方国家领导人不同瓦尔德海姆交往,不邀请瓦尔德海姆去访问,也不访问奥地利。
奥地利政府为了摆脱这种局面,在瓦尔德海姆的建议下,于去年9月委托瑞士、联邦德国、英国、比利时、希腊、以色列等国的6名著名历史学家组成国际调查委员会。就在国际历史学家委员会行将结束160天的调查,准备于2月8日向奥地利政府提交调查报告的时候,西德《明镜》周刊于今年1月29日公布了一封从南斯拉夫历史学家普伦察那里以巨资购来的电报复印件。这封注明1942年7月22日的电报说,瓦尔德海姆中尉要求把4224名南斯拉夫平民驱逐出他们的国家。《明镜》周刊说,这些人中的许多人后来死在纳粹集中营。
调查委员会对此非常重视,2月1日派该委员会副主席、西德历史学家梅塞施米特和另一成员、比利时历史学家让·范韦尔肯休尔岑前往南斯拉夫查看电报原件。与此同时,汉堡一家检察机构对《明镜》周刊刊登的电报影印件进行分析。他们怀疑电报是假的,因为从字型判定,在1949年之前还没有生产出那种字型的打字机。
调查委员会的历史学家们在萨格勒布和贝尔格莱德档案馆均未找到电报的原件。档案馆负责人说,在普伦察查看过的文件里也没有这份电报。普伦察不肯露面,他表示不愿帮助调查委员会,而且批评他们工作草率。调查委员会成员无奈只得空手而归。
调查委员会主席库尔兹2月3日呼吁南斯拉夫政府协助查找电报原件下落。几天过去了,没有结果。调查委员会决定如期提交调查报告。调查报告公布后,南斯拉夫政府2月10日宣布,经南斯拉夫专家委员会查证,所谓普伦察提供的电报是伪造的,南正在设立专案进行调查。
震动朝野
国际历史学家委员会的调查报告一公布立即引起了强烈反响,震动了奥地利朝野各界。
瓦尔德海姆2月8日对记者说:“我感到高兴,调查结果证明了我过去所说的。我是无罪的。”然而社会党中央书记凯勒不久前说,瓦尔德海姆的“信誉已经扫地,在国外他几乎不可能再代表奥地利了”。共产党和绿党指出,瓦尔德海姆应该立即辞职。
近来维也纳街头不断出现示威游行,要求总统辞职。自由党也在发起宣传运动,准备对总统提出弹劾动议。舆论界甚至掀起了瓦尔德海姆接班人的讨论。民意测验表明支持瓦尔德海姆的人已从前些时候的72%下降到42%。
西方报纸普遍对瓦尔德海姆持批评态度。美国司法部表示瓦尔德海姆仍在“监视名单”之列,它怀疑调查报告是否包括了关于瓦尔德海姆的所有文件。
在要求辞职的压力与日俱增的情况下,瓦尔德海姆一再表示,他“决不辞职”。他于2月15日对全国发表电视讲话时承认,他的错误是没有谈起过1942—1945年间曾在巴尔干德军中任中尉军官的历史,同时他指责调查报告部分内容“与事实不符,是根据推测和假设得出的”。
奥地利《信使报》指出,瓦尔德海姆分裂了奥地利。联合政府总理弗拉尼茨基虽未公开要他辞职,但在2月14日说,关于瓦尔德海姆历史问题的争论已危及政府,他现在60%的时间用于处理这个问题,长此下去,他无法履行其职责,只好考虑辞去总理职务。分析家们认为,总理的这番话实际上是让奥地利人在他和瓦尔德海姆之间作出选择。2月25日,瓦尔德海姆宣布取消原定3月11日在纪念纳粹德国吞并奥地利50周年的国家仪式上的讲话。这些都反映了他作为国家元首已陷入困境。


第7版(国际)
专栏:外国漫画

以色列士兵:“瞧,巴勒斯坦人都是恐怖分子吧!”
(原载巴黎《世界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