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8年2月28日人民日报 第4版

第4版(政治·法律·社会)
专栏:

  积极支援贫困地区经济开发
子弟兵帮助近百万农户致富
本报讯 3年来,驻贫困地区的部队和人民武装部共建扶贫点4.2万多个,帮助近百万农户走上了致富道路。
人民解放军驻贫困地区的部队和人武部门根据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贫困地区经济开发的指示,扶助贫困地区群众发展商品生产。驻陕西、甘肃、宁夏、青海等地的部队帮助群众利用当地资源,兴办乡镇企业、家庭小农场4.2万多个,建立经济联合体2.8万多个,从而带动了一大批群众走上了致富道路。地处长白山深处的吉林省集安县热闹乡土特产丰富,但由于地处偏僻,信息不灵,商品经济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第二炮兵某旅发动来自10多个省、市的干部、战士写家信1200多封,一年之内收到各种信息400多条,使热闹乡与外地签订了50多万元的销售合同。
开展科技扶贫,是近年来军队支援贫困地区经济开发的一种形式。1986年和1987年,军队科研技术单位优先向贫困地区转让科技成果2300多项。驻贫困地区的部队和人武部门,还利用军地两用人才培训基地为当地培养各种技术人员165万多名。部队医疗卫生单位积极组织医疗队到贫困地区为群众防病治病。近年来共派出201个医疗队、医务人员2000多名,为群众治病131万人次,做手术6.6万人次,培训医务人员10万余名,从而加强了地方的医疗条件,提高了农民的健康水平。
驻贫困地区的部队和人武部门还积极帮助群众改变水、电、路“三不通”状况,为治穷致富创造条件。去年全军支援这方面的公益事业1万多项。国防科工委某基地为甘肃省金塔县31个村架设电线198公里,为群众解决了机井提灌和农副产品加工用电问题。湖南省吉首军分区组织几万民兵修建扩建公路800多公里,结束了这里祖祖辈辈“山货运不出,外货运不进”的历史。
驻贫困地区的人武部还协助有关部门,组织民兵到外地开辟生财致富门路。甘肃省各级人武部门组织22.8万民兵劳务大军,分赴全国16个省、市从事劳务生产,每月经济收益达2300多万元。
河南省信阳军分区根据贫困地区人多田少的状况,组织47万民兵进城市、上矿山从事劳务,去年人均收入都在千元以上。
(郭民胜 刘文华)


第4版(政治·法律·社会)
专栏:

  婚姻陋习在一些地方又有抬头 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综合治理
本报哈尔滨2月27日电 新华社记者刘玉勋、徐江善、本报记者罗盘报道:在昨天召开的全国破除婚姻陋习、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经验交流会上,国家计划生育委员会主任彭珮云呼吁:社会各个阶层、各个部门要共同努力,综合治理婚姻陋习。
早婚、早育、包办买卖婚姻、奢侈办婚事等婚姻陋习,近年在一些地方又有所抬头,有的甚至相当严重。据典型调查推算,农村不到法定婚龄的早婚比例一般达到15%至20%,有的高达30%,最低结婚年龄只有12岁,不登记就以夫妻关系同居的也不少。在办理婚事中奢侈浪费、互相攀比之风愈演愈烈,一些地方的包办买卖婚姻、转亲换亲、娃娃亲等陋习也屡屡出现。
与会同志指出,婚姻陋习危害了青少年的身心健康,超出了目前我国人民的消费水平,给结婚双方及父母、家庭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和精神负担,许多当事人不胜负荷,债台高筑,影响了家庭和睦与社会安定。
他们呼吁,婚姻家庭问题需要引起社会各方面的普遍关注,民政、共青团、妇联等各个部门要配合起来,要以对民族、对后代负责的精神,把全社会的力量都动员起来,在舆论上造成声势,使全国人民共同向婚姻陋习与不良社会风气作斗争,把两个文明建设的伟大事业推向前进。
在由民政部、国家计划生育委员会、全国妇联、团中央等单位联合发起的这个会上,哈尔滨市等单位介绍了破除婚姻旧习的经验。


第4版(政治·法律·社会)
专栏:

  民进中央举行思念会
追忆叶圣陶的高风亮节
本报北京2月27日讯 记者袁建达报道:龙年前夕,中国民主促进会失去了一位卓越的领导人,中国文坛失去了五四文学运动最后一位元老——叶圣陶。但是,对他的怀念却绵绵无限期,他的道德文章已成为人们的宝贵精神财富。参加今天上午叶圣陶同志思念会的100多位各界人士,不约而同地想到或指出了这一点。
这次思念会是由民进中央主办的。
“著作等身名高绛帐千秋史,人才接踵功在青毡百卷书。”民进中央主席雷洁琼希望大家都能学习叶老的崇高品德,为建设社会主义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作出贡献。
思念会庄重朴素,挽联环墙。民建中央主席孙起孟联想翩翩。他说,用这种朴素、节俭的方式来缅怀叶老的光辉业绩,继承和发扬他的精神,是十分有意义的。叶老是个求实、认真的人。在全国政协会议上,尽管他已90多岁高龄,仍自己亲口念发言稿,不肯请人代念。他讲话实在,声带激情,很有感染力。他做人、做事、做文章的认真态度,是感人至深的。孙起孟建议编写一本有关叶老为人之道的书,让子孙后代学习、受用。
叶圣陶遗著甚丰,贡献极多,桃李遍天下。他为小学生修改作文,逐字逐句修订中小学教科书;他严格把关,不让错别字出现在书报上;他奖掖后进,发现和培养人才;他谦虚谨慎,从不摆官架子……当曾同叶老一起共事或受到他提携教诲的董纯才、胡绳、吕叔湘、叶至善等人从记忆深处翻出对叶老的思念时,很多人泪流满面,泣不成声。
“文学写人间薪尽火传敢辞后死,旧瓶奠新酒停车倾盖共哭先生”。叶老虽然故去了,他的高风亮节却永留人间,任后代继承发扬。


第4版(政治·法律·社会)
专栏:

  深入基层针对疑问进行对话
空军领导和飞行员座谈队伍建设
本报讯 1月20日至2月27日,空军司令员王海、政委朱光等就进一步加强飞行队伍建设问题,深入部队与飞行员、基层干部座谈对话。他们在交谈中放下架子,不搞那种“我讲你听、我训你受”的首长报告式的作法,而是讲平等,述真情,有商量,有批评,民主探讨空气很浓,既增进了上下级之间的互相了解,又提高了飞行员和基层干部关心改革的主人翁意识。
空军领导同志在半个多月的时间里,分别深入航空兵师和空军指挥学院、飞行试验训练中心等单位,同600多名飞行员、飞行员家属、基层干部进行座谈。这次交谈生动活泼,确有成效。
领导每到一个部队,都深入基层,看望飞行员,看望飞行员家属,直接倾听他们的呼声,平等地探讨问题。王海司令员以一个老飞行员的身份与大家交谈,飞行员们没有拘束,敢于向他发表自己的见解。
交谈中,一些飞行员和基层干部反映最多的是怎样看待改革,怎样看待职务、待遇,怎样看待武器装备还比较落后等问题。这些问题虽然一时难以解决,但空军领导同志不回避,不打官腔,而是把党和国家对人民空军的关怀,现在还存在的困难如实地告诉大家,引导他们站在全局的高度来对待这些问题。有的飞行员提出,我国飞行员的待遇与外国飞行员相比,显得太低了。朱光政委列举了我们的国情和军情说,考虑改善飞行员待遇时,不能脱离群众的大多数,不适当地同外国飞行员比待遇,同地方一部分先富起来的人比收入。朱光政委分析得实实在在,大家深表赞同。
空军领导同志对飞行人员在座谈中提出的意见和建议,都认真归纳整理,抓好改进落实。例如,在空军指挥学院、飞行试验训练中心、独立运输团与空、地勤人员座谈后,他们把大家反映的问题归纳整理,对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提出了具体建议,除提交空军党委研究外,并指示空军机关有关部门研究,提出解决方案,分工抓好改进落实。他们通过这样座谈对话,获得了200多条改革意见和建议。这既做了一部分人思想政治工作,澄清了一些模糊认识,又了解了下情,开阔了领导思路,增强改革决策的科学性。
(刘从礼)


第4版(政治·法律·社会)
专栏:

  北京民建工商联成员为四化献计策
近几年已完成咨询项目432个
本报北京2月27日讯 记者赵兴林报道:今天来自北京市民建和工商联的成员欢聚一堂,总结交流为四化建设服务的经验。
近几年,北京市民主建国会和工商业联合会发展了一批新成员,其中中青年和知识分子所占比例逐年上升,目前“两会”成员达5000多人。随着新成员逐年增加,市民建新增设海淀、宣武区等21个科技支部;市工商联在国营、集体和乡镇企业中发展了具有“法人”资格为企业代表的新会员544个。民主建国会和工商业联合会联系着各种经济成份的代表人物。为了发挥“两会”在四化建设中的积极作用,市民建和工商联为本市开办经济技术咨询及工商专业培训班,并把这项工作逐步扩展到内蒙古、青海、宁夏、甘肃、河北等地。据统计,近几年已完成咨询项目达432个,其中1987年咨询项目所产生的经济效益达1400多万元。针对工商联会员中老字号企业多、技术力量雄厚等特点,相继开办的工商会计、机电技术、中医、建筑物资专业管理等培训班,接受培训者达45218人次。此外,市工商联还成立了投资服务公司,兴办了28家工商企业。
北京市“两会”为经济建设献策献计,还为实现祖国统一、推进“一国两制”做出了贡献。“两会”成员中有500多名“三胞”(港澳同胞、台湾同胞和海外侨胞)亲属,接待来自海外人士1200多名,洽谈贸易200多项,并引进成交一批合资项目。同时,市“两会”领导人还负责接待了来自日本、美国、泰国等地一批批友好团体和知名人士。


第4版(政治·法律·社会)
专栏:漫话

  有感于旅游鞋上法庭
陈平华
南京市秦淮区居民胡廷茂,提着一双旅游鞋上法庭,对出售劣质商品而不予退货的朱雀商场提出起诉。法院通过调查核实,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判商场退赔胡廷茂的买鞋钱,并付诉讼费。
小小旅游鞋上法庭,说明消费者能够自觉地依靠法律来保护自己的利益。一个公民不仅学法懂法,而且能够运用法律来解决生活中的一些不算太大但又恼人的问题,是很大的进步。当有人问胡廷茂,一双鞋子才18元钱,你花30元(诉讼费)打官司,犯得着吗?胡廷茂的回答是,花30块钱买个公平。法院秉公办案,输了也心安理得。
长期以来,人们有一种糊涂观念,在个人生活小事上遇到矛盾或纠纷,要么私下了结,要么诉诸武力,要么忍气吞声,自认倒霉,很少想到用法律来解决。在一些人的心目中,似乎上法院是件不太光彩的事,似乎个人小事不必上法庭,这种观念需要变一变了。
当然,我并不主张所有鸡毛蒜皮的事都要上法庭,有的可以通过人民调解、向上级反映或其它途径解决。但是,如果“有关部门”不管不问,群众上告无门,那就要拿起法律的武器,这不是小题大作,而是反映了一个民族的法律意识的增强。


第4版(政治·法律·社会)
专栏:

  台将允许电影界赴大陆拍外景
新华社香港2月27日电 据台湾报纸报道,台湾“新闻局电影处”正积极研究开放赴大陆拍摄不涉及政治的影片外景问题。如无意外,在今年5月左右,国民党当局综合检讨整个“大陆政策”时将正式对外宣布对这类影片的解禁。
报道说,对赴大陆拍片的影人、影片和影带的处理政策,将比照现行探亲政策的“单向”措施,过一段时间经过检讨,再考虑“交流”的可能性。


第4版(政治·法律·社会)
专栏:

  西藏佛学分会就大法会举行新闻发布会
回答了外国记者提出的问题
本报拉萨2月27日电 记者卢小飞报道:今天下午6时,中国佛教学会西藏分会在拉萨举行新闻发布会,并就正在举行的为期10天的拉萨祈祷大法会回答了外国记者提出的问题。西藏佛教协会副会长生钦·洛桑兼赞主持,地珠·江白格桑、策墨林·丹增赤列副会长等参加了发布会。
策墨林·丹增赤列说,在祈祷法会上政府为2300名喇嘛发放了布施,包括因病和因看管寺庙而不能前来的喇嘛。群众的布施已达30多万元。
路透社记者问,这个星期早些时候,为什么喇嘛很少,而近日一天天的增多。生钦·洛桑兼赞说,首日法会之所以人少,拉萨发生骚乱后,一些喇嘛对这次法会能否顺利举行心存疑虑,而当法会顺利举行之后,他们心情释然,因而纷纷前来。策墨林·丹增赤列接着说,到目前为止,不包括上下密院单独举行法会的僧侣,汇集大昭寺的喇嘛已达1600余人。正在拉萨采访的路透社、法新社和美国洛杉矶时报的记者参加了新闻发布会。


第4版(政治·法律·社会)
专栏:

  全军回收旧弹壳7000多吨
据新华社北京2月27日电 (记者杨民青、通讯员刘焕臣)人民解放军各部队近几年共回收废旧枪炮弹壳7000多吨,价值3500多万元。
有些枪炮弹壳是优质铜,是工业的重要原料。过去,一些部队进行实弹射击训练后,弹壳或废弃荒野,或丢在仓库没有及时回收利用。近几年,各部队发扬勤俭节约精神,回收废旧枪炮弹壳活动逐渐形成制度。每逢打靶过后,就指派专人回收上交。


第4版(政治·法律·社会)
专栏:

  某团主动为驻地敬老院做好事
本报讯 北京军区某团指战员自觉保持和发扬中华民族“尊老敬贤”的传统美德,把帮助驻地两所乡办敬老院几十位孤寡老人和残疾人做好事当作应尽的义务和责任。每到节假日,都有干部战士去看望老人们,为他们洗衣、理发、清理卫生,有的干部战士还省出自己的津贴,为老人们购买慰问品。为给老人们谋福利,喇叭沟门乡敬老院想建一个红果园,但人力不够。部队闻讯后,主动派出500多名指战员为敬老院栽上了800多棵红果树,以后又多次到红果园浇水锄草。
(傅晓棣)


第4版(政治·法律·社会)
专栏:

  武警北京十支队退伍战士受欢迎
本报讯 武警北京总队十支队在培养警地两用人才中把培养与社会需求有机地结合起来,使退伍战士回到地方后受到欢迎。十支队与北京40多个厂矿、企业、学校、宾馆、科研单位签订了代培协议。还为战士订阅家乡报纸,给战士家乡有关部门去信了解人才需求情况,建立退伍战士信息反馈站,把战士定向培养成才。从陕西入伍的战士张文彬,在部队掌握了果树栽培技术,退伍回乡后承包了本村的果林,成为远近闻名的果树专业户。
(李树春 董川)


第4版(政治·法律·社会)
专栏:

  团中央致电声援安人运青年组织
新华社北京2月26日电 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中央委员会26日在打给安哥拉人民解放运动——党的青年组织的电报中说,中国青年强烈谴责南非军队入侵安哥拉,威胁安哥拉主权和安全以及恶化南部非洲局势的行径。
电报说,中国青年一贯站在非洲青年一边,坚决支持安哥拉人民和青年维护国家主权和安全、抗击南非侵略的正义斗争。
电报表示相信南部非洲人民反对南非当局侵略扩张的正义斗争必将取得胜利。


第4版(政治·法律·社会)
专栏:

  全国妇联致电声援安哥拉妇女组织
新华社北京2月27日电 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致电安哥拉妇女组织,强烈谴责南非当局派遣大批军队入侵邻国安哥拉的罪行,要求南非当局立即停止侵略,执行联合国安理会602号决议,从安哥拉撤出全部南非军队。
电报重申,中国妇女将一如既往地坚决支持安哥拉妇女和人民抗击南非侵略、维护国家主权和安全的正义斗争。


第4版(政治·法律·社会)
专栏:

  一代师表 风范长存
——深切悼念叶圣陶同志
中国民主促进会主席 雷洁琼
2月16日那天,正是农历丁卯年除夕。上午,民进的同志告诉我,深受民进会员尊敬和爱戴的叶老在早晨8点20分同我们永别了。这个不幸的消息传来,我独坐家中惘然若失,心中十分悲痛。
叶老在漫长的人生道路上,走完了94年旅程。他一生经过几个朝代,历尽人间沧桑,但他始终和人民一起站在时代的前列,同时代一起前进。早在青年时代,叶老就同共产党人杨贤江、瞿秋白等相交甚深。从中国共产党成立时起,他就追随共产党,拥护党的政治主张,几十年如一日。叶老一生言行证明,他是同中国共产党长期合作,风雨同舟、肝胆相照的亲密朋友,也是我国老一辈知识分子中具有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崇高品格的典范。叶老是誉满中外的著名教育家、文学家、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他对国家、对人民、对社会作出了重大贡献,“一代师表、民族精英”,对他来说是当之无愧的。我对叶老始终怀着敬佩的心情。他的逝世是我国知识界无法弥补的损失。
我同叶老是在抗日战争胜利之后在上海相识的。1945年底,国民党抢夺抗战胜利果实,发动内战的阴谋逐渐暴露。上海人民反内战反独裁的爱国民主运动方兴未艾,中国民主促进会就是在那时候成立的。叶老自1946年2月由重庆乘木船回到上海,就积极投身爱国民主运动激流之中,直到1949年1月,因被国民党列入黑名单而离开上海进入解放区。那时候,叶老还不是民进成员,但与民进的马叙伦、周建人、赵朴初、许广平和我常有来往,经常参加民进的政治活动,同我们建立了革命的战斗友谊。在这三年间,叶老在上海任开明书店编辑,同时主持中华全国文艺界协会的日常工作。他奋不顾身地坚持斗争,编辑杂志、撰写文章、发表演讲、参加集会、广交朋友。以他犀利的笔锋和雄辩的口才,无情地揭露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种种罪恶行径,痛快地说出人民群众的心里话,在争和平、争民主、争自由的一次次斗争中,表现了一个民主斗士大无畏革命精神。
1963年12月,叶老参加了中国民主促进会,以后又担任了民进的副主席、主席,我同他的接触机会更多了,对他的了解也更深了。叶老具有高度的政治热情,渊博的文化知识。他对工作一丝不苟,极端负责。他严以律己,宽以待人,平易可亲,敦于友情,这些高风亮节都是众所称道的。
记得1975年,我同叶老一起去沈阳、大连参观,当时我们下去是接受工农兵“再教育”的,有些劳动模范作报告,尽说大话,甚至弄虚作假。叶老一听就觉得不真实,很不以为然。1978年5月,全国政协组织参观团到四川考察,我又和叶老同行。在这两次参观访问中,叶老观察事物精细,分析问题深刻,他关心别人的集体主义精神,使我非常感动。去四川那天,叶老上火车后就觉得腹中疼痛,但他不愿惊动同行的人,忍痛不说。以后病情加重,也只在途中作了一些治疗,仍坚持参观访问。每到一地,他总是仔细听取情况介绍,还作笔录,同基层干部亲切交谈,了解问题,发表意见。6月26日回到北京,他腹痛加剧,经医院检查是胆结石症。那年叶老已是83岁高龄,医生对是否动手术还犹豫不决,但叶老闻知后,不但没有思想顾虑,而且风趣地说,开刀破肚皮,究竟啥滋味,试一试也挺好,欣然同意开刀,结果手术很成功,住了3个月就出院了。不过终究年事已高,经过这次手术后,叶老健康不如以前,目不明、耳不聪了。但依然用老花镜加放大镜读书看报写文章,毫不懈怠,并尽力参加社会活动。叶老一生献身教育事业,在耄耋之年,还是满腔热情地关心教育改革,重视精神文明建设。他作为全国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总是认真行使民主权利。每次开会,他常与接近的朋友,就文教事业和改变社会风气等重大问题交换意见,在会上反映民意,提出兴利除弊的建议,以人民公仆和共产党诤友的形象活跃在政治舞台。他作为中国民主促进会的主要领导人,对会务认真负责,经常思考问题,在民进的历次会议上,发表精辟的见解。他发表讲话,撰写文章,从不要别人代笔,总是亲自动手。他竭力反对说空话、套话的表态,写陈词滥调的文件,谆谆告诫民进同志要“少说空话,多干实事”。1980年,中共中央发表十一届五中全会公报,公报指出要提前召开十二大,确定教育计划和教育体制,使之适合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叶老读了公报十分兴奋,认为教育事业同国民经济之间关系非常密切,教育是发展经济建设的基础,只有办好教育,造就千千万万合格的人才,才能保证国民经济的顺利发展。民进的成员绝大多数是教育工作者,有责任对发展教育事业贡献力量。因此,叶老倡导民进组织要积极响应党的五中全会号召,要为确定适合国民经济发展需要的教育计划和教育体制开展献计献策活动。他要求民进成员把中小学教育和幼儿教育、大学教育放在一道通盘考虑。后来,民进就发动全会对教育结构、课程编排、教材教法等等方面献计献策,向中共中央提出了一份比较完整的建议,作为向党的十二大献礼,受到中央的重视。1981年11月,叶老针对社会上片面追求高考升学率的严重倾向,在报上发表了辞意恳切的《我呼吁》一文,要求教育界和社会各方面一起来纠正这种背离社会主义教育方针的不良风气。这篇文章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当时赵紫阳总理在五届人大四次会议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高度评价了叶老的这个意见。同时,叶老又提出了减轻学生和教师负担的建议。他认为学生和教师的负担之所以这样重,一方面由于片面追求高考升学率,另一方面是教学方法不得其当,结果是劳而少功,甚至劳而无功。要减轻负担,必须从端正教育思想和改正教育方法两方面入手。叶老要求民进的同志要“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当教育改革的促进派。
叶老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形成了他一整套的教育思想。他一贯提倡启发式的教育方法,认为教学教学,就是“教”学生“学”,主要不是把知识灌给学生死记硬背,而是把学习方法教给学生融会贯通,使学生有自我提高的能力,就可以受用一辈子。叶老有句精辟的名言:“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叶老经常对民进会员和广大教师讲这些道理,已经众口传诵。
叶老一生从事教育和文学工作,是我国新文学运动的前驱。他写了大量小说、童话、散文,不少作品是以教育问题为题材的。他唯一的长篇小说《倪焕之》的主人公就是小学教员。叶老编过不少文学刊物和中小学课本以及学生课外读物。叶老曾说编辑是他的第一职业,他善于发现人才,乐于支持新作者,像巴金、丁玲、戴望舒等好些成名作家的处女作,都是他经手发表的。解放后,他为扶持和鼓励青年作家也做了许多事情,热情地向广大读者推荐新作品,像叶老这样嘉惠后学,慧眼识英才的文学家是不多的。
叶老最后一次在民进的讲话,也是令人难忘的。去年6月,民进召开全国代表会议。93岁的叶老,行动已极不方便,但他还是坚持在家人搀扶下来到会场,在一次全体大会上同与会代表见面,并发表意义深长的简短讲话。他郑重地说,这几年眼看不清,耳听不明,通向外界的这两个窗口几乎关闭,作为主席不能参加民进的活动,是“不能容许的失职”,恳切要求辞去主席职务。他用“有诸己而后求诸人,无诸己而后非诸人”这两句古语,表达了自己有生之年的愿望,并以此勉励大家。这两句话的意思是,自己做到的,才能够要求别人做到,自己没有这样的缺点,才能批评别人的类似缺点。这可说是叶老对广大民进会员最后的教诲,也是对一切有志振兴祖国、服务人民的人的金玉良言。


第4版(政治·法律·社会)
专栏:

2月25日,全国政协副主席帕巴拉·格列朗杰
(前右二),西藏自治区党委、人大、政府和政协负责人伍精华(前右三)、多吉才让(前右四)、热地(前右一)等出席了拉萨祈祷大法会,并向喇嘛们发放了布施。
新华社记者 才龙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