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8年12月6日人民日报 第8版

第8版(副刊)
专栏:燕舞散文征文

我逛中关村
卢晓渤
以前我住在城里,很少来这海淀区的中关村,即使到北大、颐和园,也只是透过车窗瞭那么几眼。在我的印象里,中关村、黄庄这些地方,似乎都像偏乡僻壤,离我挺远……
两年前,我分了房子,搬到了海淀区。在并不遥远的从前,这里算是市郊。可如今这里有了立交桥,有了自选商场,有了成片的高层建筑,也有了和市中心相通的血脉般的柏油路,还有了不少新的街名,好像往城区推进了一大截。我发现,中关村、黄庄突然离自己近了。人的情感很有意思,住到了哪儿,哪片土地好像就和自己亲了,有了说不清、道不明却感受颇深的牵连。就像到了外地,一说都是北京人,立马就近乎几分一样。现在,人们一提到中关村、黄庄,我就会应一句:“就在我们那块儿。”话里透出一种不自觉的亲近。不过说句实话,说近也只是感觉上的,我依旧没往那儿去过,依旧没感到去的必要。
一个极偶然的机会,我到了中关村,而且还沿街走了那么一走,同行的是一位挺知己的朋友。难得见,更难得一起逛街,于是我们一边兴致勃勃地聊,一边漫不经心地逛,走进一家商店,看看,出来;又走进第二家,又是看看,又出来;又走进第三家、第四家……几番进进出出之后,我俩似乎同时醒悟了点什么,停下脚步,打住话题,回头望望,往前瞅瞅,只见路两边各式招牌十分醒目:“四通……”、“科海……”我俩的目光撞出了惊喜的火花:“对,电子一条街!”这就是全北京全中国甚至在世界上都颇有名气的电子一条街!就在这叫作村呀庄呀的地方,就在我生活着的地方!
我笑了,朋友也笑了。她笑我“迂”。住得这么近,竟是整个一个“灯下黑”。我笑她到电子一条街上来采买什么停电用的蜡烛、畅通下水道的皮拔子,无异于缘木求鱼,“彼此彼此”,笑完了,自是一番兴奋!去吧,皮拔子;拜拜,蜡烛!我俩一下就起了好好逛逛这电子一条街的念头,好像原本就是为这而来的。感情转移特快!
可是仅仅又走了一两家商店,我们都沉默了。再往前走,脚步似乎越发变得沉重。进门的腿抬得那么迟疑,巡视的目光显得那么胆怯,甚至那些年轻的服务员笑迎而来时,我们竟害怕得抽身躲开了。
一场悲剧,主角就是我们自己。想当初,刘姥姥进大观园出尽洋相还能感慨两声,可我们一句话也说不出来,因为眼前所见的这机那机,我们根本不懂,根本就不知道它是用来干什么的!俗话说,隔行如隔山,干我们这一行的自然不可能成为电子学家,然而,我们并不想欺骗自己,那些机里的的确确也有标着“汉字处理”、“中文打字”的字样。一种突然失去自信的失落感,一种将被飞速进步的生活淘汰的恐慌感油然而生。眼前的这一切,尽管就在身边,却似乎离我们很远很远。呵,电子一条街。呵,这机和那机。呵,笑容满面的年轻服务员。我知道,他们会以同样自信的笑容坐到使我束手无策的这机那机前,舞动灵巧的手指,调动今天的信息,编排明天的程序,而我们不能。明天是他们的。
晚上,坐在自家铺着地毯、摆着数样电器的客厅里,我望着窗外,望着如星的灯光闪闪烁烁。夜是最能安慰人的,它把天地万物不分远近大小统统拢进怀里,让你感觉不到实际存在的距离。可谁又能总生活在夜里?我知道,从我的家,从这越来越繁华的住地到中关村,只有几站地,并不远。然而,我自己的知识与电子一条街所展示出来的世界之间又有多远的距离呢?
也许,我该从此不再涉足电子一条街,只踱步在自己熟悉的园地里,也就无须再去直面那段距离,尽管它无可否认地存在着。也许,我该在自己的生活中再增添点什么,鼓起勇气去丈量这段距离,然后再鼓起勇气去缩短这段距离。因为,我觉得,那里不仅仅有一个空间的距离,也不仅仅是一个个买进卖出的商店。那里,每天展现给人们的是一个崭新的时代,一个美妙的未来,是一场更新知识、更新自我、更新社会的挑战!
我想走近你,电子一条街;我想走进你,明天。(作者单位:解放军艺术学院)


第8版(副刊)
专栏:诗画配

无题
曾岛遗作
江有生 画
且休夸神通广大,
想吃就吃想拿就拿,
全仗着有个后台如来佛,
还有那个护短的观音菩萨。
斗转星移千变万化,
人参果园而今人民当家。
神仙佛祖管不着凡人之事,
哄抢骗拿只落得万人唾骂。
泼猴呀,你再把这歪风儿刮,
只能是自找没趣以身试法!


第8版(副刊)
专栏:大地

不该遗忘的毛料裤
黎丽
关于“无产阶级的裤脚”应该几寸的争论,早已经在好几年前结束。如今大街小巷、乡村集镇,五花八门的牛仔裤、骑士裤、健美裤比比皆是。此时再翻出一个毛料裤的题目来实在显得陈旧了。但只因牵涉到雷锋同志,一时还有些想法不得不说。
看了一则电视新闻大吃一惊:原来雷锋也有毛料裤和英纳格手表。这在60年代初足以称得上是高档商品了。经反复核实,证明我的耳朵和眼睛确实不曾发生差错,于是,一连串的疑问都上来了:
——这些遗物并非20年后的“考古”新发现,为什么长期以来人们却视而不见、避而不谈呢?记得有一本雷锋的故事书把这做为雷锋的一次沉重的教训提到过。
——雷锋究竟是啥个性,到底是喜欢穿毛料裤还是补丁裤?
忽又想到一个故事:记得一位上海籍男士,返沪省亲,做了一件时髦的米黄色风衣,不久风度翩翩地回到青海,竟引起了家里、厂里一场场风波。等到许多人也可以穿这种风衣时,那件漂亮的风衣已经被虫咬坏了。
这么想,似乎有点儿亵渎之嫌。无奈过去的印象太深刻,提起学雷锋,满脑子都是补丁衣服牙膏皮,这会儿一下子冒出个毛料裤和英纳格来。我不是说如今不要宣传艰苦奋斗,更无赞成超前消费之意,而是说不要改造真相,剪裁生活。这实在是宣传先进人物的一大教训。
怪谁呢?半个多世纪前鲁迅先生就说过,那些给名人作传的人大抵也都一味地铺张,比方李白怎样做诗、怎样耍颠,拿破仑怎么打仗、怎么不睡觉,却不说他们怎样不耍颠、要睡觉。其实,“战士的日常生活,是并不全都可歌可泣的,然而又无不和可歌可泣相关联,这才是实际上的战士”。可悲的是,历史常常有着惊人的相似。在造神的时代,片面的形而上学的宣传每每把英雄们抬到不食人间烟火的顶峰,叫人望而生畏,如何学得进去?即使学了,又如何学得好?我当年的同学中,就有闹着要妈妈在挺漂亮的呢子裤上补两块旧补丁,以示学习雷锋艰苦朴素不忘本的。
还记得前些年某省报曾宣传一位当理发师的劳模,母亲病重、病危、去世,家里几封电报、组织上几次关怀,她始终不肯回去。当时我只觉毛骨悚然,私下以为,如果不是赶到如开颅手术非我莫属、少我不行的节骨眼上,大可不必忸怩到这步田地。
“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明白了这个道理,雷锋同志的毛料裤、英纳格表也就不难理解了。干活儿时换上旧衣裤,放开手脚大干;星期天打扮得齐齐整整、漂漂亮亮,不是挺自然的事吗?至于牙膏皮,积攒起来卖给废品收购站,利国利民又利已,何必因善小而不为?雷锋若是活到现在,只怕也会身着新军装活跃在我们中国。因为雷锋本来就是一个挺正常、伟大而又平凡的人!毛料裤、英纳格表终于上了银屏,这是时代的进步,是学雷锋活动的一个质的飞跃。老实说,学了20多年的雷锋,此时才实实在在地感觉到雷锋是一个有血有肉的正常人,——毛料裤不过是一个佐证而已。


第8版(副刊)
专栏:大地

住宅的梦
思梦
这本书是从梦开始的。作者做的是住宅的梦:住宅——人生的起点和终点;住宅——人类科学和文化的摇篮;住宅——宇宙间最小最复杂的生命圈,人们怎能不为它魂系梦牵?
作者顾孟潮和米祥友都是学建筑的,但他们同病相怜,都是三口之家挤在筒子楼的一个单间里,上下班长途跋涉又是同路人,于是住宅带来的烦恼成了经常的话题。今年恰逢国际住房年,全世界都在呼吁“为无家可归者解决住房”。这一切使作者产生了写一本住宅书的念头。他们关于住宅的梦没有实现,而关于住宅的书却及时完成了,《现代住宅的科学和艺术》已由科普出版社出版。
近年来,我国每年城乡住宅建设近7亿平方米,每年约有1000万户人家迁入新居,即每天就有近3万多户家庭住进新房,开始实现他们住宅的梦,满怀喜悦地布置新屋。而且其中有1/3家庭是新婚夫妇,他们更为迫切地需要有关住宅的知识和经验。
人若按职业分有360行(据说现有2600个学科),按性格特点分每一个人的生活习惯和兴趣都不一样,但作为住宅的主人这一点是人类共同的,多为住宅的主人着想,便会符合大多数人的需要,所以作者从“献给住宅主人”这一角度,希望他们的书能对更多的人有所裨益。当然这本写给非专业人员读的书,对专业人员或领导同志也会不无启发。因为,由此可以体察到许多真实的民情、国情——老百姓在梦想着什么?需要些什么?现在能得到一些什么?而且,住宅+人=家庭,这个既简单又十分重要的道理,确实需要我们每个人都认真地想一想,我们现行的住宅设计、建设和分配住宅的方式,对于每个人和每个家庭尚有怎样的不足甚至反作用?
住宅是一个做不完的梦。谁不希望自己有一幢现代化的住宅呢?然而,您可知道,我国尚有几千万无房户和困难户家庭吗?这本书同样是献给这些未来的住宅主人的。因为它将有助于住宅设计得更实惠一些,将有限的面积利用得更巧妙,更美一些。
作者在书序中说要感谢尊敬的住宅主人们,因为尚无现代化住宅的他们,许多知识和经验是从众多的住宅主人那里学来的。但愿有一天他们也能有一套住宅,以更好地写新的有关住宅的书。


第8版(副刊)
专栏:

阳关古道
王知十

褐色的荒漠。灰蒙的塞尘。
一面遮天盖地的帷幕笼罩了大漠。
太阳暗淡无光了,月亮和星星被吞噬了。
一切都在朦胧中,大漠变得更深邃,神秘。
此刻,大漠是一部难读的教科书。
望之,弱者胆寒,强者志愈坚。

阳关在哪里?古道又在何处?
沙龙吞没了阳关,阳关古道湮没在瀚海里。
唐代诗人王维喟然长叹:“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悠悠的思情,凄凉的别绪,千百年来一直萦绕在西行的游子的心头。
阳关扬名了!
诗人却给西行的人酿造了一杯浓郁的苦酒。
酒,是苦涩的,也是香醇的。
一代人又一代人的前仆后继,西出阳关,终于踏出了一条闪耀着光华的“丝绸之路”!
好客的阳关,为西行人斟满了一杯壮行的酒!

“古董滩”是阳关的骄傲。
它印证了阳关的黄金时代。
瀚海吞噬了阳关,却孕育了震古烁今的“古董滩”。
敦煌汉简、唐代的开元通宝、晶莹闪光的琥珀珠、古代的陶器、扣之发金石声的阳关古砖,这些稀世珍宝都为“古董滩”收藏了。
“古董滩”是一位博古通今的史学家。
它为阳关立了传,为世人著了一部不朽的阳关志。
愿有又一条新兴的“丝绸之路”,西出阳关,向西域延伸!


第8版(副刊)
专栏:文苑拾穗

《魏巍》 (传记新作)
由峭岩写作、北岳文艺出版社新近出版的文学传记《走向燃烧的土地——魏巍》,详尽生动地描述了作家魏巍充满坎坷的文学道路。
今天的青年人,特别是有志于文学创作的青年人,如果对旧社会的年轻人是怎样走上革命道路的,对著名作家是怎样经历人生磨难或怎样创造出杰出的精神财富等问题了解甚少,那么可以从这本传记中得到启迪。
读《魏巍》这部传记,还可以使人想到一个旧话题:文学创作与现实生活的关系,当然,这又是新话题。作者以详实的材料,生动的描绘,寻觅出《谁是最可爱的人》、《依依惜别情》、《东方》等名篇诞生的脉络以及创作灵感的触发点,展示了一个作家与整个民族生活之间的逻辑关系。   (边地)


第8版(副刊)
专栏:

午休(外一首)
陈有才
空气疲倦了
不再运载歌声
影子疲倦了
踩进脚下的泥土
眼光疲倦了
卧在睫毛的栅栏
只有想象没疲倦
沿着葡萄藤攀向碧空
间距
你在熔岩中漂流
却察觉不到炎热
你处身于时代之中
却看不到时代的漩涡
你品尝热恋中的甜蜜
却忘了生活这枚苦果
岁月流逝了你才大彻大悟
一切该发生的都不是历史过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