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8年12月29日人民日报 第7版

第7版(国际)
专栏:年终专稿

  苏联:继续改革的一年方荣萱
1988年是苏联继续改革的一年。一年来,苏联为推进政治、经济体制的改革作了很大的努力,采取了一系列重要措施,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是,改革的道路是不平坦的,充满了复杂的矛盾。
大力进行政治体制改革,以推动经济改革,这是苏联过去一年改革的主要特点。他们经过三年多的改革实践认为,只有抓好政治改革,才能顺利推进经济改革。为此,苏联采取了一系列重大步骤。6月底召开的苏共第19次全国代表会议被称为“决定改革命运的大会”。这次会议是在苏联经济改革转入实施阶段,困难和阻力愈益严重,党内争论激烈的关键时刻召开的。会议的中心议题是确定政治改革方案,其主要内容是实行党政分开,扩大苏维埃权力,废除领导职务终身制,人民参政议政,实行差额选举,以法治国等。会议决定建立最高国家权力机构——苏联人民代表大会和常设的最高苏维埃及其主席团,并增设最高苏维埃主席职务。
苏联的政治体制改革分三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是讨论和通过苏联人民代表选举法草案和苏联宪法修改草案;第二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协调苏联和各加盟共和国的关系;第三阶段是改组地方政权机构。地方苏维埃的选举将于1989年底进行。
今年苏联对政治体制改革工作抓得紧,进展比较快。10月初公布两个法律草案交付全民讨论,引起了热烈反应,群众提出了30多万条意见和建议。11月底至12月初苏联最高苏维埃举行了非常会议,讨论和通过了修改后的宪法和选举法草案,从而完成了政治体制改革第一阶段的任务。目前正加紧准备明春的全国人民代表的选举。
为了保证改革的顺利进行,苏联今年对党和国家的机构和人事作了重大调整。9月30日和10月1日,苏共中央和苏联最高苏维埃相继召开非常全会和非常会议。苏共中央政治局委员,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主席葛罗米柯等5人辞职或被解除重要职务,同时,有5人被提升进政治局或书记处。戈尔巴乔夫当选为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主席。全会决定苏共中央新设6个委员会,分管意识形态、经济、农业、外交、法制、人事等工作,原来的20多个部精简为6个。苏联舆论认为,通过这次调整,建立了一个成员更加年轻和更富于革新精神的中央领导核心,从而为进一步推动改革创造了有利条件。
一年来,苏联的思想理论界发生了引人注目的变化。新思维、民主化和公开性激发了人民群众特别是知识界的政治热情,形成了自由讨论和学术争鸣的环境。群众思想活跃,报刊经常发表各种不同观点的文章。一些报刊还开辟专栏,让读者直抒己见,针砭时弊。许多历史上长期被列为禁区的问题都在报刊上展开讨论。理论界对苏联现阶段的社会性质、社会主义制度下的经济规律,诸如所有制的多样性及计划与市场等问题提出了不少新的见解和构想。许多专家学者都在潜心研究改革中的理论与实践问题。苏共第19次全国代表会议上,代表们广泛发扬民主,会内会外气氛活跃,更是几十年来苏联历史上不多见的新气象。
1988年,苏联的经济形势继续好转。经济体制改革大力付诸实施。从1月1日起,以扩大企业自主权、实行全面经济核算制为目标的《国营企业(联合公司)法》正式生效,与此同时,有关计划、管理、财政、物资供应、价格和劳动工资等11个文件也开始实施,从而使苏联的经济改革由单项、局部试验转入综合配套、全面铺开的新阶段。苏联领导人计划用3年时间完成由旧体制向新体制的过渡,以便从1991年起运用新的经济机制开始执行第13个5年计划。苏联舆论认为,能否顺利地由旧体制转向新体制,将决定改革的成败,因此,这3年是经济改革的关键时期,也是最困难时期。一年来的情况表明,许多企业在实施新法后生产明显好转。但新法的实施也遇到不少阻力,一些企业没有取得预期成效。
年中通过的《苏联合作社法》是今年经济改革中采取的另一重大措施。根据初步统计,到第四季度,合作社已发展到4万多个。它们对加强消费品生产和生活服务发挥了重要作用。
苏联的食品和消费品生产的落后状况是一个积存多年的老问题,亟须解决,否则会直接影响改革的进程。为此,苏联今年对农业和轻工业的改革抓得很紧。农业生产要上去,现阶段的重点是要改革农村生产关系。因此决定普遍推广租赁承包制,把土地和其他生产资料长期租给农民,租期可长达50年。在消费品生产方面,苏联决定要进口现代化设备加速轻工业的技术改造;将军工和重工业企业的部分生产能力转入消费品生产,以尽快解决消费品不足的问题。
为了致力于国内改革,振兴经济,加速科技发展,增强综合国力,苏联领导人和舆论今年继续对过去的外交政策进行反思,总结经验教训,并在“新思维”的指导下采取了一些行动。根据4月间签订的日内瓦协议,苏联从5月起开始从阿富汗撤军,明年2月份撤完。年中,戈尔巴乔夫和里根在莫斯科互换了去年底签署的中导条约议定书,条约遂正式生效,这是美苏裁军史上达成的第一个实际裁减并销毁核武器的协议。根据这个条约的规定,今年苏联已开始拆除和销毁中程和中短程导弹。最近苏联领导人宣布两年内单方面裁军50万,并裁减常规武器,还将从东欧撤出一些驻军,驻扎在蒙古的大部分苏军也将撤回。苏联的上述行动有利于国际形势的缓和。
苏联一年来的改革取得了进展和成效,但仍然面临不少阻力、问题和困难。一是旧观念和保守思想作梗。今年3月间《苏俄报》发表的长信,就是上述保守思想的集中表现。由此引发的论战,是改革与保守两种力量的一次激烈较量。官僚主义和旧的行政命令式的管理方法,也是苏联目前推行改革的主要障碍。中央制订的许多重大决策、措施,往往贯彻不下去。另外,由于当前新旧经济体制交叉存在,两者的矛盾比较突出,这也影响新经济机制发挥应有的效益。苏联领导人和舆论认为,改革是一个相当复杂和漫长的过程,要摆脱多年来的陈旧概念的束缚,打破长期形成的僵化机制,是很不容易的。尽管如此,苏联领导人改革的决心很大。戈尔巴乔夫最近指出,苏联“总的改革进程将一往直前地前进”。


第7版(国际)
专栏:

  岁末国际大事回顾
●12月7日,苏联领导人戈尔巴乔夫在联合国大会发表演说时宣布:苏联将在两年内单方面裁军50万人,常规武器数量也作重大削减;决定在1991年之前从民主德国、捷克斯洛伐克和匈牙利撤出6个坦克师,还将撤回登陆突击兵团等部队;两年内,驻扎在蒙古的苏联军队的相当大一部分也将撤回。
●12月7日,苏联外高加索地区发生里氏7级以上的强烈地震。震中距离亚美尼亚共和国第二大城市列宁纳坎50公里,数万人丧生。震区受到很大破坏。戈尔巴乔夫因此中断在美国的访问,立即回国领导抗震救灾。
●12月13日,安哥拉、古巴和南非在美国的调停下签署了关于安哥拉和平和纳米比亚独立的《布拉柴维尔协议议定书》。议定书规定,自1989年4月1日起开始实施联合国安理会关于纳米比亚独立的435号决议;从1989年4月1日起古巴在27个月内从安哥拉撤走5万军队。安哥拉、古巴、南非和美国四方代表于今年5月3日在伦敦就西南部非洲和平问题举行首次会谈,之后又在开罗、纽约、日内瓦和布拉柴维尔举行了多次会谈。
●12月13日—15日,第43届联合国大会在日内瓦以压倒多数通过了关于巴勒斯坦问题的5项决议。其中两项决议分别认可最近宣布建立的巴勒斯坦国和要求联合国安理会及秘书长采取措施促进召开公正解决巴勒斯坦问题的中东国际和平会议。这个审议巴勒斯坦问题的会议原拟在纽约联合国总部举行,但由于美国拒绝发给阿拉法特签证,致使联大通过把会议地点改在日内瓦的决议。在投票表决时,154票赞成,只有美国和以色列2票反对。
●12月19日至23日,印度共和国总理拉吉夫·甘地对我国进行正式访问。这是34年来印度总理首次访华。访问期间,拉·甘地总理同我国领导人就两国关系和共同感兴趣的问题进行了交谈。他的访问,增进了中印之间的相互了解,加深了两国人民之间的传统友谊,有助于双边关系的进一步发展。
●12月21日晚,一架泛美航空公司波音747客机在苏格兰南部洛克比镇爆炸坠毁,机上258位乘客及机组人员全部遇难,飞机坠落又造成地面至少20人丧生。(附图片)
苏联领导人戈尔巴乔夫12月7日在联大讲话中宣布,苏联将在两年内单方面裁军50万。 新华社稿
11月21日,加拿大总理布赖恩·马尔罗尼在加拿大联邦议会选举中获胜。图为马尔罗尼获胜后在贝科莫和夫人及儿子一起欢呼胜利。
  新华社稿


第7版(国际)
专栏:年终专稿

  今年的日本经济
  孙东民 刘迪
描述今年的日本经济,如果用天气作比喻,日本的经济评论家们会说是“晴”。这是因为日本经济已连续二十四个月持续增长,有“大型景气”之说。
日本经济看好的主要标志是:经济产业结构的调整进展顺利,支撑国内经济的两大支柱个人消费和设备投资两旺,一度呈下降趋势的出口又转为增势,企业的收益率提高,国内物价“超稳定”,失业率保持在低水平。据报道,由于今年以来出现的以高级耐用消费品为中心的“个人消费热”以及低利率,预计本年度全产业的平均收入将增加百分之二十五,本年度上半期(四月至九月)大企业的收益率比去年同期增加百分之三十三,以至出现了“消费旺、利率低、企业笑”的说法。设备投资方面,制造、服务、金融等行业的投资本年度上半期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数都是两位数字,其中制造业的投资增加百分之二十八。
令人注目的是,自今年入夏以来,对外出口的增长速度超过了进口,高技术、高附加价值的产品出口量猛长,对美国出口的汽车大幅度增加,而进口纤维、木材的数量减少,加之油价下落,使第三季度的贸易顺差达二百三十九亿美元。民间机构预测,本年度的贸易收支顺差将达九百亿美元,政府提出的贸易顺差比上年度减少一百亿美元的预测将难实现。经济学家认为,日本政府制订的本年度经济增长百分之三点八的目标,可能将大大被突破。
今年日本经济在日元保持高值下发展顺利,表明其有很强的适应能力。日本企业在本年度上半期中间结算中,连造船、海运等原先并不景气的行业都转亏为盈,对外出口也再转增势,这一切均得益于搞合理化等“日元升值对策”。诚然,升值本身有利有弊,一般是不利因素在先,升值的好处在以后出现,但不可忽视的是,日本政府为适应变化了的经济环境,及时采取了综合对策。
为调整向内需主导型转变的经济结构,扩大内需,日本利用日元升值得以低价进口能源、原材料等有利条件,转向增加公共投资、促进民间设备投资和住宅投资等一系列刺激国内景气的对策。在产业结构的调整中,一些属于结构性不景气的企业采取了削减剩余设备、减员、多种经营等合理化措施,通过技术革新搞小批量多品种的高附加价值的生产,开发新产品,开拓新市场。出口型企业中,早在日元升值之初,许多企业就把目标投在即使升至一美元兑换一百二十日元也有利可图的标准线上,为此一方面制订了产品的国际化战略,扩大对外直接投资,去海外建立高效率、低成本的生产据点和市场网络。同时在国内搞彻底的合理化。据报道,日元汇价居高不下,且有再升的趋势,许多出口型企业已为此准备好了对策。企业人士中,那种在升值初期出现的忧心忡忡的心情业已烟消云散。
日本经济明年如何?日本的经济界中乐观派居多。通产省认为目前的景气还将持续一年。不过也有人认为,日本经济受世界经济影响,还存在不稳定因素。在对外贸易中,日本与美国等国的摩擦并未消除。有迹象表明,目前摩擦已扩展到计算机等高技术领域。可见,扩大进口,减少顺差,仍是日本经济发展的重要课题。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债权国和贸易顺差国,日本能否真正如宣称的那样为稳定世界经济作出贡献,开放国内市场,在亚太地区发挥容纳国外产品的“吸纳器”作用,仍为国内外所关注。(附图片)
11月17日,在东京外汇市场上,美元对日元的比价下跌为1∶121.52。图为东京外汇市场的职员在紧张工作。 新华社稿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