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8年12月10日人民日报 第6版

第6版(国际)
专栏:

《世界人权宣言》四十周年
马骏 赵理海
四十年前的今天,《世界人权宣言》(以下简称《宣言》)由第3届联合国大会庄严通过而正式诞生了。《宣言》是第一个关于人权问题的国际性文件,系统地提出了基本人权的具体内容,具有道义上的重大影响。《宣言》对其后国际人权领域的理论与实践均产生了不可估量的作用,被普遍认为是联合国最重要的和最有影响的文件之一。
鉴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德、意法西斯主义和日本军国主义发动的侵略,对各国人民的人权进行最野蛮的蹂躏,战后,人权问题成为国际上人们经常议论的一个重要课题。《联合国宪章》开宗明义就宣布:“重申基本人权,人格尊严与价值,以及男女与大小各国平等权利之信念。”《宪章》第一条(三)款则把“不分种族、性别、语言或宗教,增进并激励对于全体人类之人权及基本自由之普遍尊重”列为联合国的宗旨之一。《世界人权宣言》,更具体地丰富了人权的基本内容。《宣言》共30条,其中前21条是有关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其余各项规定是有关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如人人有权享有生命、自由和人身安全,人人有言论、信仰、集会、结社自由,人人享有工作权和休息权,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等。
当然,限于当时的历史条件,《世界人权宣言》不可避免地受到资产阶级人权观的影响,《宣言》也多少是法国《人权宣言》和美国《独立宣言》的沿袭和引伸,是以18世纪资产阶级启蒙学者的“天赋人权”论为依据的,因而有它的局限性。例如,在强调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时,忽视了国家主权和人权的经济、社会、文化内容等等。但尽管如此,《宣言》仍具有积极的意义,得到了国际上普遍的关注和认可。而战后国际形势的发展,特别是大批前殖民地国家纷纷独立,新独立国家大量涌现于国际舞台,带来了国际政治结构的深刻变化,也给国际人权的理论和实践注入了新的血液和活力,人权概念和内容也在不断深化和充实。民族自决权、国家独立与主权、经济发展等权利被视为新的人权概念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承认,从而使国际人权的概念和内容不断发展和丰富。因此,在六十至七十年代,联合国通过了一系列关于反对殖民主义、支持民族独立、民族自决和自然资源永久主权,反对种族主义、种族歧视、惩治种族隔离罪行以及反对各种歧视的决议、宣言和公约。
这里值得提一下的是,1966年,联合国相继通过的《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和《经济社会、文化权利国际公约》,在《宣言》的基础上为各项基本人权制定了国际标准。两公约提出的民族自决权、对天然财富与资源的处置权的概念第一次将集权人权提到重要地位,从而根本上突破了西方资产阶级传统的人权概念。随着非殖民化运动的深入发展,广大第三世界国家意识到政治的独立还必须伴之以经济的独立。于是,它们在人权领域里提出发展权这一崭新的人权概念。通过它们的努力和推动,1986年,联合国通过了《发展权宣言》,规定:“发展权是一项不可剥夺的人权”,“每一个人和所有民族都有权参加……和享有经济、社会和政治的发展”,“发展权还意味着充分实现民族自决的权利,其中包括……行使对其全部自然财富和资源的不可剥夺的完整主权”。《发展权宣言》充实了人权的经济内容,使经济权利的概念达到一个新的高度,这是发展中国家对国际人权概念的重要贡献。
长期来,南非的种族歧视政策,以色列对阿拉伯领土的侵略、占领以及对巴勒斯坦人民生存权利的侵害,苏联、越南对阿富汗和柬埔寨的武装入侵等粗暴侵犯人权的行径,一直是国际人权领域优先关注的重点,并受到严厉谴责。在这方面,广大第三世界国家始终发挥着重要作用。可以说,由于它们的共同努力,反殖、反霸,争取和捍卫民族自决等进步事业已成为国际人权领域的主流。
以民族自决权为代表的集体人权概念是对传统人权概念的重大突破,极大地推动了人权概念向着积极进步的方向发展。
必须指出的是,对人权问题的看法,不同的社会制度的人有不同的看法。在当前,有那么一些人,他们往往以“人权卫士”自居,死抱着过时的人权概念不放,或者以自己狭隘的人权观强加于人,恣意对别的国家的内政横加干涉。他们不谴责南非当局的种族主义暴行,不反对以色列对阿拉伯人民的任意屠杀,却专门对别国主权范围内的事情颠倒黑白,说三道四。这是对人权的亵渎。
战后在西方国际法学界广泛地流传着“人权的国际保护”这一提法。在他们看来,由于人权原则已载入《联合国宪章》而成为一项国际法原则,人权问题“已不再是绝对属于国内管辖的事项”,即不属于一国内政,而必须置于国际社会的保护之下。这种说法显然是错误的。按照《联合国宪章》,联合国会员国所承担的国际义务是“促进”、“增进”、“鼓励”、“助成”人权的尊重,这只不过表示一种愿望。西方一些学者所谓“人权的国际保护”是不符合《宪章》规定的,充其量只能为利用国际人权保护干涉别国内政提供理论根据而已。
必须指出,人权问题是否属于“一国国内管辖事项”,不能一概而论,而应根据具体情况,区别对待。区分的标准在于,在霸权主义的扩张、侵略下,在新老殖民主义或种族主义的统治下,是否侵犯了当地人民的自决权、发展权或个人人权,诸如此类的侵犯人权问题,包括实行对外侵略、破坏民族自决、实行种族歧视和种族隔离以及迫害反帝反殖战士等,都属于国际法的领域,国际组织、整个国际社会决不能置之不顾,漠然视之。反之,其他尊重人权问题,如公民的政治权利、经济社会文化权利、保护少数民族、保护妇女儿童等,却属于国内管辖事项,决不容许外来干涉。
在国际人权问题上,中国一贯坚决支持联合国为促进人权和基本自由所作的一切努力。1982年起,我国成为联合国人权委员会成员至今,已加入了7个国际人权公约。
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中国人民根据宪法享有广泛的民主权利及公民权利。随着改革的深入和法制的加强,我国也正在进一步完善民主制度,使我国人民的民主权利和生活权利得到进一步的保障。
《宣言》诞生以来的四十年,国际人权领域的实践一直在深化和充实。当前,国际人权领域的斗争仍很复杂,各方对人权的理解及关注重点也还存在分歧。但中国将坚定不移地遵循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为国际人权领域的工作进一步作出自己的努力。


第6版(国际)
专栏:

联合国纪念《世界人权宣言》四十周年
六位人权活动家获人权奖 我大使发言阐述《宣言》意义
据新华社联合国12月8日电 (记者洪允息)43届联大今天举行全体会议隆重纪念《世界人权宣言》40周年。会上给南非反种族隔离运动领导人纳尔逊·曼德拉、他的妻子温妮以及印度人穆尔利哈尔·阿特;加拿大人约翰·汉弗莱;波兰人亚当·罗帕卡;已故厄瓜多尔人莱昂尼达斯·普罗亚尼奥六位人权问题活动家或其代表颁发了人权奖。
联合国秘书长佩雷斯·德奎利亚尔在会上指出:40年来联合国在人权方面所作的努力成绩突出。一个全面的、以《宣言》所规定的各项共同权利为基础的法律体系已经形成;这个体系目前已经有50多件保护人权的国际文书具有法律效力。这是联合国“最惊人的成就之一”。
大会还通过一项决议,对世界各地主要由于种族主义、形形色色的种族歧视以及种族隔离政策而仍存在的大规模侵犯人权行为表示严重关切。
据新华社联合国12月8日电 中国常驻联合国副代表丁原洪大使今天在联合国纪念《世界人权宣言》40周年大会上发表讲话,阐明《世界人权宣言》的意义。
丁原洪大使说:1948年第3届联大通过的《世界人权宣言》是第一个在国际领域内系统地提出保护和尊重各项人权的国际文书。《宣言》所确定的许多重要原则,已成为联合国制定有关人权的国际文书和开展人权领域活动的思想基础。《宣言》的意义在于它反映了世界各国人民要求平等、自由的意愿;它的影响由于它最初规定的内容不断得到充实和更新而得到加强。
丁原洪说:令人遗憾的是,违反《宣言》及其以后通过的有关人权的文件中所规定的各项原则、粗暴侵犯人权的情况依然在许多地方存在:在南非、纳米比亚、巴勒斯坦以及阿富汗、柬埔寨,由于殖民主义、种族主义、种族隔离、外国侵略和占领,那里的人民的基本权利仍然被粗暴地践踏。
他说,中国政府和人民一贯主张尊重人权和基本自由,一贯支持和遵守《联合国宪章》中规定的有关人权的原则。中国积极参与了联合国人权领域的许多活动,已加入了一系列人权领域的国际公约,并严格履行公约规定的义务。


第6版(国际)
专栏:

戈尔巴乔夫在联大的演说(摘要)
本报讯 苏共中央总书记、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主席戈尔巴乔夫12月7日在联合国大会第43届会议上发表了长篇演说。摘要如下:
今天我们已进入了这样一个时代;全人类的利益将是进步的基础。
意识到这一点,就要求在确定世界政治时优先考虑全人类的价值。
在各国人民和各个国家之间产生战争、仇视、隔阂的同时,还日益加强着另一个由客观决定的过程——形成互相联系的整体世界的过程。
现在,只有通过在走向世界新秩序的运动中探索全人类的协调,今后世界才能进步。
很显然,武力和以武力相威胁不能够、也不应该再成为对外政策的工具。这首先说的是核武器,但还不止是核武器。这要求大家,首先是那些力量较强者进行自我限制并完全不对外界使用武力。
世界上已经形成一种势力,它们不论怎样都要促使进入和平时期。各国人民和广大社会各界人士都真正热切地希望事态向好的方面变化,都希望学会合作。
总之,认识到和平时期必要性正在为自己开辟道路并正在变成一种占优势的趋势。
关于发展中国家的债务问题
近来,联合国的调解作用日益活跃,再次证明联合国能够帮助自己的成员国应付时代的严峻挑战,沿着关系人道化的道路前进。
拿发展问题来说。这确实是个全人类的问题。对全人类来说,“第三世界”许多地区亿万人民的生存条件变得十分危险。
这些问题中最尖锐的问题是外债。
不要忘记,发展中世界在殖民时代为不小一部分世界大家庭的繁荣付出了无数损失和牺牲。这些损失都是发展中国家对世界物质进步作出这一历史性和悲剧性贡献伴随而来的。现在该是补偿这一损失的时候了。我们相信,出路还在于解决办法的国际化。
如果对事物作实事求是的观察,就必须承认:已积累起来的外债不能按原来的条件偿还和索取。苏联愿意确定这样一种方针:最不发达国家的债务可长期,直到延期100年偿还,在许多情况下可以完全勾销。
苏联主张在多边会议上具体讨论解决债务危机的途径,包括在联合国主持下举行债务国和债权国政府首脑协商。
关于阿富汗问题
我们觉得,在联合国职权范围内本来是可以对联大11月决议补充若干具体措施的。
用决议的话说“为了由阿富汗人自己在广泛的基础上刻不容缓地全面解决政府问题”,采取如下措施:从1989年1月1日起,彻底全面停火,停止所有的进攻作战或射击,在谈判期间所有为阿富汗对立派别占领的地区仍为它们控制;为此,从1月1日起,停止向所有敌对方面提供武器;根据联合国大会决议在广泛基础上组成政府的期间,向喀布尔和阿富汗其他战略中心派遣有限数量的联合国维持和平部队;我们还呼吁联合国秘书长,请求尽快实现关于召开阿富汗中立和非军事化的国际会议的主张。
我们今后仍将努力帮助医治战争创伤,在这方面愿意与联合国合作和在双边基础上合作。我们支持关于在联合国的监督下建立国际志愿和平部队,促进阿富汗重建的建议。
关于裁军问题
现在谈谈最主要的问题——裁军问题,不解决这个问题下世纪的任何问题都解决不了。
今天我可以向你们说:苏联通过了关于裁减自己武装力量的决定。
在今后两年内,其人员将减少50万,将大大减少常规武器数量。这种裁减将以单方面方式进行。这与根据维也纳会晤的权限而进行的谈判无关。
根据与我们华约盟国的协议,我们决定在1991年之前从民主德国、捷克斯洛伐克和匈牙利撤出6个坦克师并解散它们。
还将从驻扎在这些国家的苏联军队集群中撤回登陆突击兵团和许多其他兵团和部队,包括登陆渡河部队连同武器和军事装备。
驻扎在这些国家的苏联军队将削减5万人,而在装备方面将减少5000辆坦克。
将对暂时留在我们盟国领土上全部苏联军队进行改编。军队结构将与今天完全不同,在从军队中撤除大量坦克后,军队结构将逐渐变成单纯防御性的。
与此同时,我们将削减苏联欧洲部分的军队兵员和武器数量。
在我国这一部分和在我们欧洲盟友的领土上,苏联武装力量将减少1万辆坦克,8500门火炮,800架战斗机。
在这两年内我们还将大大减少我国亚洲部分的军队集团。根据与蒙古人民共和国政府达成的协议,临时驻扎在那里的苏联军队的相当大一部分将返回祖国。
我们将把我国的防御能力保持在合理的和可靠的足够水平上,使任何人都不会产生侵犯苏联及其盟国的安全的野心。
(小标题为本报编者所加)


第6版(国际)
专栏:

波匈捷支持苏裁军决定
匈捷报纸发表评论表示欢迎
新华社北京12月8日电 波兰、匈牙利和捷克斯洛伐克官方今天分别发表声明,表示完全支持戈尔巴乔夫新提出的裁军决定。
波兰外交部长奥莱霍夫斯基在声明中指出,戈尔巴乔夫在联大宣布的裁军建议是“大胆和具有深远意义的。”
匈牙利社会主义工人党中央委员会外事部部长科陶伊强调,苏联的裁军倡议对欧洲的和平与安全以及加强欧洲各国间的信任具有巨大意义。
捷政府新闻发言人发表声明说,苏联的裁军建议有助于进一步缓和欧洲紧张局势。
新华社北京12月8日电 本社记者从布达佩斯和布拉格报道,匈牙利和捷克斯洛伐克报纸今天分别发表评论,欢迎苏联领导人戈尔巴乔夫在联大宣布的单方面裁军的决定。
匈牙利《人民自由报》发表评论说,苏联的这一步骤符合匈牙利的努力方向,反映了匈牙利人民的愿望。
捷克斯洛伐克《红色权利报》的评论说,苏联的决定将对裁减常规军备以新的推动。


第6版(国际)
专栏:述评

一次承上启下的会晤
本报记者 张启昕 仓立德
苏联领导人戈尔巴乔夫与美国总统里根、当选总统布什于12月7日午间在纽约的总督岛举行了一次非同寻常的会晤。在两个多小时的午餐席间会谈后,两国的三位领导人都对这次相聚表示满意,认为这次短暂的会晤有助于今后美苏关系的发展,是一个“新阶段的开端”。可以说,在美苏关系目前阶段上,这是一次为两国继续对话铺垫道路的承上启下的会晤。
美苏之间在此时刻举行首脑会晤并非偶然。人们注意到,在会晤的前后过程中,苏联采取积极主动的姿态:在美国大选揭晓,布什获胜成为美国当选总统后不久,苏联就提出苏美首脑举行会晤。美国方面对苏联的动议虽始料未及,但随即采取了欢迎态度。
美苏关系问题,在两国各自的对外政策中都占有重要地位。自从1985年两国首脑日内瓦会晤后,两国的对外政策都经历了程度不同的调整,导致两国关系从对抗走向对话,进而在不少重大问题上取得了进展,如达成了中导条约等协议。显然,几年来美苏关系的缓和符合两国的利益。如何保持对话的势头,继续改善两国关系,就成了两国对外关系中的重大课题。特别是苏联,国内经济需要发展,又正面临改革的关键时刻,需要大刀阔斧地调整对外政策,改善同美国的关系,创造有利的国际环境。然而,在今年5、6月间美苏首脑莫斯科会晤之后,美国大选即进入紧张时刻,数月来里根政府的主要精力转向大选。虽然苏美之间的核武器和太空武器谈判照常进行,在诸如南部非洲等地区性问题上保持经常接触,两国外长和军方领导人往来渠道仍然畅通,但从总体看,由于美国大选,政府行将更迭,美苏关系或多或少处于静止状态。布什在大选获胜后表示要保持里根对苏政策的连续性,这无疑给苏联带来了时机。正是在这种背景下,苏联立即开展新的外交行动,希望通过与美国现任总统和当选总统的会晤,使里根之后的苏美关系具有预见性和延续性,以便“为推动苏美对话、扩大合作关系增添活力”。从美国方面看,虽然当前处于总统过渡时期,不少内外政策有待审议,但从保持政策连续性的角度而言,举行一次“并非传统意义上”的首脑会晤,也是有利无害的。
苏美首脑总督岛会晤,在战后国际关系史上属罕见事例。它事先没有既定的正式日程,双方都可以自由言谈;参加的主角除了双方的最高领导人外,还有已经当选但尚未任职的首脑。正如此间舆论所指出,这样的会晤更具有“传递火炬”的性质。从这次会晤看,双方并没有就具体问题进行争论,也没有在某一个问题上达成协议,而主要是各自表达今后的意向。此间人士认为,苏联领导人在会晤前在联大发表的演说,不仅向国际社会表达了苏联当前外交的“新思维”,而且是向美国传递了“信息”。从苏美官方最近的言论看,双方都表示要保持两国关系的连续性,继续对话。戈尔巴乔夫说,最近几年来,苏美关系在实质上和气氛上都在向好的方面变化,希望在布什任职时期,苏美合作关系变得更为紧密。里根则希望下届政府在已有的基础上继续同苏联一道取得新的成果。其次在军备控制上,双方将继续谈判,以求达成协议。戈尔巴乔夫在联大宣布的单方面裁军50万人,在这里被认为是“朝着正确方向迈出的值得欢迎的重要一步”,将对欧洲裁减常规力量产生重大影响。在地区和人权等问题上,戈尔巴乔夫在联大都提出了一些主张,美国虽然没有逐一表态,但里根总统在今天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对此演说表示祝贺,并称从中看到了进展甚至是某些突破。
当然,这次短暂的首脑会晤也只能是为今后的美苏关系创造气氛。正如美国报纸所说,里根总统即将卸任,当选总统布什尚未就职,新政府的班子还未全部组成,美苏关系中涉及的各方面政策细节还待形成。然而此间普遍认为,戈尔巴乔夫的纽约之行是成功的,他与里根、布什的会见是个重大事件,其意义不可忽视。
(本报华盛顿12月8日电)


第6版(国际)
专栏:

美国总统里根举行记者招待会
指出短短一年美苏关系已见进展甚至有某些突破;认为美国必须保持军事实力但也要继续进行外交努力
本报华盛顿12月8日电 记者仓立德报道,美国总统里根今晚在白宫东大厅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说,苏联领导人戈尔巴乔夫对美国的访问是“成功的、愉快的和历史性的”。
里根对戈尔巴乔夫昨天在联合国大会宣布的裁军决定表示祝贺。他说,在华盛顿首脑会晤后的短短一年中,在地区冲突、人权、双边关系和削减武器等美苏谈判议程上,“我们已经看见一个严肃的进展,甚至某些突破”。
里根接着表示,美国“必须保持坚定,放弃幻想,必须指出基本的分歧点”;我们尤其必须保持军事实力,但我们也必须继续进行积极的外交努力。”
在谈及美苏改善关系的前景时,里根表示这完全取决于苏联的对外政策。他说,有迹象表明苏联正在放弃扩张政策,带着建立和平的想法加入国际大家庭。他说,自1985年美苏首脑第一次会晤以来,两国一直朝着给世界带来持久和平的方向努力。
在谈及美国对裁减常规军备的态度时,里根认为戈尔巴乔夫的裁军决定是试图使苏联成为一个威胁较小的国家。但是,苏联仍在常规军备数量上占有优势。只有在美苏双方的常规军备达到均势时,美国才能开始削减军事预算。里根说,一旦美苏达成削减战略武器协议,下一个谈判目标便是削减常规武器。


第6版(国际)
专栏:

以色列提出承认巴解三条件
据新华社开罗12月8日电 据今天来自耶路撒冷的消息,以色列外长佩雷斯7日晚上提出以色列承认巴勒斯坦解放组织的3项条件。
佩雷斯就巴解组织执委会主席阿拉法特宣布承认以色列生存权一事对记者们说:“需要的是,结束动乱和恐怖;不附加任何条件、不折不扣地明确接受联合国安理会242号和338号决议;不是含蓄地而是用明确的语言承认以色列和平生活的权利。”
佩雷斯拒绝回答如果他的3项条件被满足后,他是否同阿拉法特会谈。


第6版(国际)
专栏:

日本藏相宫泽喜一辞职
本报东京12月9日电 记者于青报道:日本内阁大藏大臣宫泽喜一今天上午向竹下首相提出辞职。大藏大臣一职暂由竹下首相兼任。
宫泽辞职的背景是涉嫌政府成员的里库路特股票交易丑闻。事发以来,7月初发现宫泽以自己的名义购买了里库路特子公司股票1万股。此后在国会多次答辩中,在购买股票的经过和资金的问题上,辩词多次前后不一,自相矛盾,引起在野党强烈不满。在6月的国会答辩中,就购买股票的3000万日元资金是自筹的,还是里库路特关系公司贷款的问题上,宫泽未能自圆其说。在野党表示,如果宫泽不提出自筹资金的物证,在野党就不参加参院对税制改革法案的审议。宫泽在陈述辞职理由时表示,辞职是出于为税制改革开路。
宫泽辞职后,自民党力主尽早开始在参院审议税改法案,以求本次国会12月28日闭幕前得到通过。在野党表示继续追究里库路特股票交易丑闻。


第6版(国际)
专栏:

卢泰愚更换民正党负责人
新华社平壤12月9日电 汉城消息:南朝鲜总统、执政的民正党总裁卢泰愚8日宣布对民正党领导机构进行更动。
据南朝鲜广播电台报道,民正党发言人金重纬宣布,卢泰愚任命原民正党常任顾问朴浚圭为代表委员,前政务第一部长李钟赞为事务总长(即秘书长),国会议员李承润为政策委员会主席。在民正党党内5个主要官职中,中央委员会主席林芳铉、国会议员院内总务金润焕留任。


第6版(国际)
专栏:

美飞机坠入西德居民区
六幢居民楼着火 六人死亡 五十人受伤
本报波恩12月9日电 记者江建国报道:美国空军的一架战斗机昨天下午在训练中发生故障,坠入西德北威州雷姆沙伊德市内住宅区,造成6人死亡,50人受伤,数幢房屋被毁。
这架失事飞机是单座双引擎A—10型反坦克战斗机,代号“霹雳箭Ⅱ型”,昨天下午它随另外18架军用飞机从科隆起飞,在西德北威州吉根地区进行低飞训练。13时35分左右,这架飞机在空中起火,随后坠入有12万居民的雷姆沙伊德市住宅区,6幢居民楼陷入火海,沿失事地点100多米长的街道上住宅楼受到严重损害或烧毁。(附图片)
12月8日,美国空军一架A—10型飞机在联邦德国雷姆沙伊德失事,坠落在居民住宅区。
新华社发(传真照片)


第6版(国际)
专栏:国际要闻简报

南非当局把曼德拉转送新址
据非洲新闻组织8日说,南非当局已经把被囚禁的南非非洲人国民大会领导人纳尔逊·曼德拉,从开普敦的康斯坦蒂亚山诊所转送到帕尔的维克托韦斯特监狱附近的一个“相当安全的住所”。
曼德拉的律师说:“纳尔逊·曼德拉仍是一个犯人。所不同的是,他被转送到另一所监狱。”


第6版(国际)
专栏:国际要闻简报

安哥拉希望南非认真对待会谈
《安哥拉日报》8日报道,安哥拉外交部发表公报说,安哥拉诚心诚意地希望南非当局重新考虑对安、古、南非、美国四方会谈的态度,以诚意和认真态度回到谈判桌旁。
公报指出,南非当局对突然单方面离开上一轮布拉柴维尔会谈所作的解释是站不住脚的,这也证实了安哥拉对南非难以尊守其承诺的担心是有根据的。


第6版(国际)
专栏:国际要闻简报

民德理论家赖因霍尔德谈改革
民主德国党内理论家赖因霍尔德在最新一期《地平线》月刊上撰文强调,民主德国的改革过程从未停止过。西方舆论说民主德国不愿改革是敌视民主德国的行为。
(据新华社)


第6版(国际)
专栏:一句话新闻

一句话新闻
△巴布亚新几内亚军队整装待发,可于四十八小时内开赴布干维尔铜矿,平息那里的闹事。
△马尔代夫总统穆蒙·阿卜杜勒·加尧姆八日说,印度部队的二百七十六名官兵将根据马尔代夫政府的要求继续留在马尔代夫。
△科威特《政治报》八日报道,以色列正在同美国合作,准备向有联合国驻黎巴嫩临时部队驻扎的黎南部地区发起一次新的入侵。
(本报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