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8年10月8日人民日报 第1版

第1版(要闻)
专栏:

李铁映谈改革开放政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我国将继续选派人员出国留学
十年来有六万多人出国学习已有两万多人学成回国
努力改善环境为回国人员尽可能创造良好工作条件
本报北京10月7日讯 国务委员、国家教育委员会主任李铁映今天下午在人民大会堂会见美国美中学术交流委员会主席柯莱伦斯·阿兰博士和副主席麦克·奥森伯格博士一行时说,派遣留学人员出国学习,是我国改革、开放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将根据经济和文化建设的需要,继续选派出国留学人员,以加快人才的培养和增进我国同世界各国在经济、科技、教育、文化等各个领域的交流与合作。
李铁映告诉美国朋友,10年来,我国共有6万多人出国学习。目前,已有两万多人学成回国,他们在不同的岗位上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不少人已成为四化建设的骨干。例如,国家教委直属的36所高等院校的校院长中,就有17人是近几年留学回国后走上学校领导岗位的。李铁映说,为实现我们的奋斗目标,国家需要更多的人掌握先进的科学技术。派遣留学人员出国学习,是一个已为实践证明了的好政策、好办法。这两年,我们适当调整派出留学人员的层次、结构,目的是为把选派工作做得更好,更符合国家建设对人才的实际需要。有人说我们在派出留学人员上“收缩”了,这是误解。一个好的政策和办法,我们是不会改变的。实际上,这几年在派出留学人员的总数上是逐年上升的。
李铁映说,国家对公派留学人员的权利和义务作出必要的规定,这是许多国家的通例。我们的广大留学人员是爱国的,有为祖国和民族服务的责任感。现在,在美国的有些公派留学人员由于各种原因,希望在获得学位以后继续进修和深造,是可以理解的。我们对此采取通情达理的政策,允许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对待。只要他们向国内派出单位和我驻外使领馆,提出申请,是会得到充分的尊重和考虑,并得到合情合理的解决。当然,我们还要尊重所在国的法律规定。
李铁映说,实行开放政策,大批派遣留学人员已经10年。从今年开始,每年将有近千名留学研究生学成回国。祖国的建设需要他们。我们要努力改善国内环境,为回国留学人员尽可能创造良好的工作和继续深造的条件,以有利于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我们正在研究制定拓宽留学生回国就业门路的政策,鼓励国内的部门、企业积极聘用留学归国人员。我们要尊重他们的意愿,搞好“双向选择”,鼓励人才流动。同时还要解决好科研经费、高级职务职称,以及他们的住房和家属户口等等问题。现在,国内已经开始组建留学生服务中心,帮助留学生解决实际问题。我们支持回国留学人员继续同国外学术单位保持密切的联系,并要根据他们工作的实际需要,为他们提供再次出国进修或进行学术交流的方便。现在已经这样做了,今后要安排得更好一些。


第1版(要闻)
专栏:

金坛伪劣农药案初步查明 直接责任者已被收容审查
据新华社南京10月6日电 (记者孙参)使数万亩棉花遭受药害、数千户农民遭受经济损失的金坛伪劣农药事件,经过江苏省人民政府和常州市有关部门的联合调查,主要事实和责任者已初步查明,处理工作正在进行之中。江苏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人日前听取了调查小组的情况汇报。
调查表明,对河北、山东、河南、安徽等地的4万多亩棉花造成危害的有害农药,主要是江苏省金坛县洮西乡洮河农药厂的产品。这家乡镇农药复配企业自去年4月建厂以来,共生产有害农药“玖效磷”77吨,先后有71吨多销往河北省巨鹿县,经转卖后又祸及山东等地,使近3万亩棉田喷洒这种农药后绝收,加上减产部分,农民经济损失在1000万元以上。目前,金坛县生产伪劣农药的三家农药厂的负责人已被政法部门收容审查。
江苏省金坛县1987年以前仅有21家农药厂。因为生产农药有利可图,这个县在一年左右的时间里,一下子新办各级各类农药分装、复配厂135家,几乎乡乡都有农药厂,而且绝大部分厂家生产条件简陋,技术力量不足,生产无标准,原料、产品均不检验。有些农药厂的产品虽然对作物无害,但有效成分严重不足。金坛县领导不顾国家和省里的有关规定,随意下放农药生产审批权,以至于县、乡地方工业局、民政局、公安局、教育局等部门,全都可以审批建立农药厂,造成了农药企业一哄而上的局面。其后,县里对农药生产中的混乱状况又一度严重失察,以致酿成大祸。对此,金坛县委、县府及有关乡镇的主要领导人负有领导责任,县以及有关乡镇的地方工业局、工商局领导人对农药企业审批不严,管理不力,监督不够,亦负有重大责任。常州市决定将对这些责任者予以严肃的党纪政纪处分。
金坛伪劣农药事件发生后,江苏省立即对全省乡镇农药企业进行整顿。金坛县的516家农药厂经重新审核,除10家符合条件的农药分装厂家继续经营外,其余一律实行关、停、并、转;全县原有库存农药全部停止销售。这次药害事件的经济善后工作也正在加紧进行。


第1版(要闻)
专栏:

利用所有权和经营权牟取暴利
一些物资部门参与违法倒卖
上半年查出大案31件 有些上级部门阻止查处
本报讯 记者潘岗报道:非法倒卖重要生产资料的主要是哪些单位?国家工商局提供的最新材料表明:突出的是各级政府物资部门及其下属单位。据对28个省、市、自治区不完全统计,今年上半年物资部门及其下属单位,从事投机违法大案要案达31件,其中倒卖汽车、钢材的有19件之多。
物资部门从事投机违法活动,主要是利用国家赋予的对物资的所有权和经营权,趁物资紧缺之机,就地转手,层层加价,或巧立名目,从中牟利。威海市物资服务公司以每辆11.5万元的价格从吉林省交通开发公司购进3辆广州标致505汽车,转手以每辆12.8万元的价格将汽车卖给长春市生产资料服务公司。长春生资公司又以每辆13.5万元的价格转卖给广东台山县物资贸易中心。该中心又以每辆15.2万元的价格转卖给河北省秦皇岛市生资公司。这3辆汽车在广州仓库未动,先后5次转手,每辆车在原价基础上提高了数万元。
一些物资部门还利用职权从事非法倒卖提货凭证和指标、额度等违法活动。湖北省鄂州市物资金属公司与武汉某厂供销经理部合谋,为这家有诈骗行为的经理部提供帐户、钢材指标,致使其非法所得达22万多元。
令人奇怪的是,有些物资经营单位从事违法活动被有关部门查处后,仍然无所收敛,有些上级部门竟然通过各种渠道向地方政府施加压力,企图让违法者继续逍遥法外。安徽省蚌埠市生资公司,通过不正当渠道从广东恩平县6个乡镇贸易公司(非汽车经营单位)非法购进进口汽车41辆,并向倒卖汽车单位索要空白的准运证、进口证明书、初检报告表及车辆购置附加费缴费凭证,利用假证件蒙混过关,转手加价倒卖,共非法获利35.6万元。这一行为被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查处后,该公司仍继续利用伪造的证件倒卖进口汽车。江苏省某市一物资供应站非法将计划内平价钢材议价销售,在当地工商管理机关发觉并进行检查时,这家物资供应站的上级部门闻讯竟打电话给这个市,声称明年物资系统的钢材供应还要继续搞平转议,要市计委“有一个明确的态度”,公开向市工商行政管理局施加压力。


第1版(要闻)
专栏:

第二届全国优秀企业家进入评定阶段
评委会确定49名厂长经理为候选人
本报北京10月7日讯 记者江世杰报道:第二届全国优秀企业家评选委员会今天发表公告,宣布王大中、王汝霖等49名厂长、经理被确定为第二届全国优秀企业家候选人。
第二届全国优秀企业家的评选工作,是从今年6月开始的。由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9个计划单列市,以及19个全国性行业的企业管理协会和企业家协会进行的推荐提名工作,已于9月30日结束。今天举行的评委会第二次会议,对各地区、各行业推荐的名单进行了审定,正式提名49名厂长、经理,为第二届全国优秀企业家候选人。其中有2人是集体所有制企业的厂长,1人是私营企业的厂长。
第二届全国优秀企业家评委会的公告说:“这49名同志都是经过逐级评议、反复协商产生的。他们能够获得提名,就是很高的荣誉,应该受到尊敬。”“评委会将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从中评定20名为第二届全国优秀企业家。”
(第二届全国优秀企业家49名候选人名单刊登于今日本报第二版)


第1版(要闻)
专栏:

纺织厂厂长竟倒卖棉纱
张实忠被司法机关逮捕
新华社昆明10月7日电 (记者罗苹)昆明市第三纺织厂厂长兼党委书记张实忠,利用职权,倒卖工厂棉纱近60吨,私分暴利4万元,被昆明市人民检察院批准逮捕。
去年12月,张实忠把工厂的30吨棉纱卖给昆明纺织厂服务公司经理常立新,常立新加价倒卖后,分给张实忠1万元。今年7月,张实忠又卖给昆明马街服装厂厂长蒋敏近30吨棉纱,商定由蒋敏加价倒卖。张实忠从中分得暴利3万元。
根据群众举报,中共昆明市纪委、昆明市检察院、监察局组成了联合调查组。调查组在调查时还发现,张实忠在厂里设有小金库,库内存有38万元现金、19万元的存折以及100多张支取现金的白条子。在他家里,还查出现金5万余元、高档香烟200条、金首饰等多种耐用消费品以及公家的一台价值3000元的照相机。
与张实忠同案的常立新、蒋敏也被逮捕。


第1版(要闻)
专栏:

李鹏分别会见捷法两国客人
新华社北京10月7日电 李鹏总理今天在这里说,在执行改革、开放政策的过程中,必须强调发挥监察部门的作用。
他在会见正在这里访问的捷克斯洛伐克人民监察委员会主席弗兰蒂谢克·翁德日赫一行时说,执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中国取得了很大成绩。但是,由于有计划的商品经济新秩序没有真正建立起来,也出现了不少腐败现象,这就迫切需要监察部门发挥作用,以消除腐败现象,保证国家政策和法令得到充分实施。
在亲切的交谈中,李鹏对中捷两国在政治、经济等领域的友好关系的发展表示满意。
翁德日赫说,捷克斯洛伐克党和政府认为,在进一步发展捷中友好关系方面,不存在任何障碍。中国监察部部长尉健行参加了会见。
新华社北京10月7日电 李鹏总理今天下午在中南海紫光阁会见了法国法马通公司总裁让·克洛德·莱尼一行。
李鹏欢迎莱尼先生一行前来同中国有关方面探讨进一步扩大核电方面合作的可能性。
宾主还就核电发展的前景交换了看法。
会见时,中国能源部部长黄毅诚在座。


第1版(要闻)
专栏:

张世伦在大企业推行群体经营 天津劳保橡胶厂两月扭亏为盈
本报天津十月七日电 中国化工报记者程玉文、本报记者王学孝报道:天津市特等劳模张世伦在天津劳动保护橡胶厂推行群体经营工作法,改变企业旧的管理模式,调动了职工群众的劳动积极性,企业经济效益迅速增长。短短两个月,便使这个厂扭亏为盈,利税已达百万元。
今年八月一日,张世伦中标承包了天津劳保橡胶厂。这个厂有一千二百名职工,主要生产劳动保护用品。长期以来,这个企业实行集权管理,统负盈亏,严重束缚了职工群众的劳动积极性。企业生产质量差、成本高,浪费惊人,有的产品成本高于出厂价格。承包前,这个企业已负债高达三百二十万元,亏损额三十八点七六万元。张世伦承包后,经过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根据这个企业的特点,把原有的企业整体,按生产经营的需要,分解成四十二个紧凑相联的群体,这些群体有的是车间,有的是班组,或者只是几个人。对这些群体的承包人,全部引入竞争机制,招标定岗,实行自主经营,单独核算,自负盈亏。职工在群体中,实行股份制、租赁经营制或群体风险抵押。
新的管理机制的产生,从根本上加强了职工的责任心和进取心。全厂人人当家理财,个个精打细算,生产单耗大幅度下降,仅九月份一个月就节约橡胶三千二百九十七公斤,节约棉布一万一千零八十米,降低成本四万零四百二十一元,同时质量大幅度上升,九个主要产品的质量超过计划指标,增加效益三万四千三百八十八元。
新的管理机制为职工提供了直接参与经营、实现自我价值的机会。由十八名技术人员自愿组合的技术开发经营部,一个月就提出十个新产品开发项目,其中技术员陈玉平研制的绝缘鞋新型电机,已经投入使用。
根据目前职工的情绪和干劲,张世伦和他的助手们很有把握地预言:“到年底我们厂的利税将会突破二百万元。”


第1版(要闻)
专栏:

以艺为媒 以花会友 交流文化 发展经济
扬州举办琼花艺术节
本报讯 我国历史文化名城——江苏省扬州市于10月5日—9日举办首届“扬州琼花艺术节”。这是将文化艺术、经贸科技、观光旅游融为一体,采用文艺搭台、经济唱戏,以艺为媒、以花会友,促进对外对内经贸和文化交流的一次有益尝试。
会间,举办了丰富多彩的文艺演出、维扬食品展销、专线旅游及花卉盆景展销等活动。在浓烈的文化氛围中,扬州市政府宣布了鼓励外商投资的一些合作项目;展出了600多种出口样品供参加活动的11个国家和地区及内地近2000家客户选择。外商对一些商品和经贸项目提出了合作意向。与扬州市最早结成友好城市的日本唐津市代表团6日向扬州市鉴真故乡科技发展基金会赞助5000万日元,以发展扬州的科技、教育、医疗卫生事业。
(任宝忠 戴杰)


第1版(要闻)
专栏:今日谈

雷声响过看雨点
郑宏范
据人民日报报道,根据群众的举报线索“各地检察机关已立案侦查355起”,被举报者中“有副部级干部1人,局级干部6人,处级干部34人”。检察、监察机关设立举报机构两个月来,此项工作扎扎实实进行的消息不断见诸报端,可谓雷声过后,雨随其来。
成立举报中心之初,群众心里对此机构起不起作用、到底起多大作用是打有问号的。会不会又是虎头蛇尾,走走过场完事?光打雷不下雨、雷声大雨点小的先例人们见过不少,从这次举报工作的进展来看,没有让人失望。两个月来新闻媒介传来的消息使人们心头的疑云渐消。
群众举报那些平时惹不起的有劣迹的干部,是对政府的信任,也是对政府的支持。举报之后,能不能迅速查处,并对群众有所交代,对政府工作也可以说是一个考验。


第1版(要闻)
专栏:

他们眷恋着“黄土地”
——留学生回国参观汇报团随行记
本报记者 雁冬
改革开放以来,分赴世界发达国家的几万名中国留学生,正不时成为国内人们关心和议论的对象。
上海街头,一位男青年与留学生搭话:你们都不回来了?
一个中等城市的副市长在会见回国参观留学生的代表后私下对人说:我始终都在观察他们,到底回国不回国?
这些海外学子在家乡人心目中似乎变得陌生了。有人开始向他们提问:既然爱国,为何不尽快回国?
这疑问,不难理解。当中国人经历了一个又一个荒诞不经的政治运动之后,终于从噩梦中醒来:自己已跌进了世界发展潮流的波谷。为了赶上世界潮流,在经济相当拮据的情况下,国家动用相当可观的外汇用于派遣留学生出国。人们自然翘首盼望他们早日学成归来,报效祖国。而事实上,除了部分留学生按期归国外,确有相当一部分留学生在国外延期未归,以至还有更多的传说。
记者最近有机会同海外学子归国参观的代表在近二十天的时间内一起活动,对他们究竟怀有怎样的心思,作了就近“窥测”:
“出国前,我和爱人带一个孩子,100多元钱,也感到很满足。出国后,才真正感到国内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如今再也不用根据售货员的脸色决定该不该问下一个问题,也不用为打一个电话而拨红了手指……”
他来自纽约,攻读系统工程的博士研究生,5个年头了。他对国外小汽车、空调、每天热水澡的熟悉,就如同出国前的排队、挤车、换煤气一样。他该满足了?
“那儿,到底不是自己的家呀!看到国内的落后,我们很着急,想尽快回来建设祖国。中国不强大,我们在海外也没什么意思。绝大多数人并不想留在国外做二等公民。在外边,顶多也是混口饭吃,回来毕竟是给自己干事,干自己的事业。”离开祖国,更亲身感受到自己的命运与祖国密不可分。他们的真挚感情,是许多未曾置身海外的人难以置信的。
——“在海外,我们最爱唱的歌是《我的祖国》。”
——“如果外国人说中国半个‘不’字,我们任何一个留学生都会与他们‘拚’一场。”
——“我们坐在一起,最关心的是祖国的前途、命运,谈论最多的是国内的改革。”
——“当大使馆给留学生传达国内有关情况和文件时,大教室的人挤得最满。”
——“以前在国内的‘书呆子’也变了!变成了‘国内问题专家’。”
在绝大多数留学生中,“祖国”的概念没有淡漠,正如血缘关系不可分割一样,他们忘记不了生养自己的土地,哺育自己的人民。身居异乡,使他们更深刻地理解了“爱国”的含义。
1987年,那场震惊中外的大兴安岭火灾就烧在了他们心上。他们为国家遭受如此重大的损失而痛心,他们更憎恨这种管理体制造成的不可饶恕的失误。他们在痛苦地思考:这是官僚主义向人们发出的又一次警告!
“但这是国家的财富,我们要保护这个财富!弥补这个损失!”——海外学子迅速掀起一场捐款活动,几乎波及了他们中的每个人。
全加拿大二十几个留学生联谊会,因为杨尚昆正在渥太华访问,他们连夜派人将款送去,请他带回祖国……
西柏林专门成立了“捐款委员会”,共捐款8000多马克……
巴黎迅速捐集了5万多法郎,并指明用于国内灾区哪一个部门……
纽约3000多美元……
“谁不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使祖国变得强大啊!那我们,我们的子孙,就能理直气壮地做人,再也不用背着贫穷落后的包袱……”他们动情了!
“那为什么有些人延期未归呢?”
“有的人看到国内存在的问题,对回国工作信心不足;但是不回来也不是滋味,过得很难受。这些人既受外国人的冷眼,又挨国内人的骂。”
“更多的人是想继续做博士后,利用国外现有的科研条件,多出、快出成果,对国家有益无害,对个人回国工作也大有益处。”
“留学生出国后改变了自己的专业发展方向。其中一部分人已将回国到高校、科研单位的志向转到从事经济工作。这些人想用一段时间与国外公司、企业建立联系,将更多的信息带回国内。”
他们向记者传递的是这样的信息:
——多数留学生从来没想过不回国。
也正是由于此,当他们不断遭到疑问和追询的时候,就更感到伤心与委屈。
他们希望母亲信任自己的孩子,相信孩子会寻找一种方式,走一条合适的路,无愧于母亲。
在国外,他们的物质生活确实比在国内时优越一些,但他们实际上承受着比出国前更多的艰难。他们不仅仅有学识进步的乐趣,也有背井离乡的失落;他们在孤寂和冷清中磨练意志,在课堂、图书馆、实验室之间奔波劳碌,他们要为买不买一件新衬衫、一双新皮鞋而精打细算,他们更为祖国的前程而孜孜以思。
远离亲人的海外学子,渴望信任,需要理解!


第1版(要闻)
专栏:

欢快的艺术节
金秋时节的云南高原,迎来了首届云南民族艺术节,二十五个民族的儿女载歌载舞,献上了优美的传统艺术。这是文山地区芦笙队表演苗家吉祥喜庆的“芦笙踩堂舞”。木报记者 孟仁泉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