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8年10月7日人民日报 第7版

第7版(国际)
专栏:

联合国秘书长谈中国的发展模式
发展中国家应走适合国情的道路
新华社北京10月6日电 联合国秘书长佩雷斯·德奎利亚尔最近指出,中国的发展是主要根据自己的目标和能力而进行的,表现出了自己的模式。
德奎利亚尔是最近在纽约联合国总部接受《人民画报》海外版顾问张雯女士的专访时说这番话的。这次谈话的主要内容刊登在该刊今年第10期新开辟的《中国与世界》专栏里。
德奎利亚尔就如何看待不断变化的国际环境对发展中国家产生的影响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他指出,一个民族的发展取决于自身的决心、勤劳、判断力以及善于吸取过去的经验。
他说:“我近年访问了中国,看到那儿正进行着一场实验,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联合国秘书长在讲话中还强调说,发展中国家必须从不断发展的知识和技术宝库中汲取营养,把科学技术作为制订社会和经济发展计划、政策和纲领的基础。他希望其它发展中国家借鉴中国的发展经验,寻找适合自己的发展模式。


第7版(国际)
专栏:

西方工业国家外贸逆差减少
新华社华盛顿10月5日电 今年上半年西方工业国家的外贸逆差总额为408亿美元,比去年同期的421亿美元略有减少。
据刚出版的10月号《国际金融统计》说,外贸逆差下降是因出口增长了18.9%,而进口仅增加17.9%。
按国别说,今年上半年,美国的外贸逆差计为683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少161亿美元;日本的外贸顺差为335亿美元,而去年同期为403亿美元;西德的外贸盈余略有增加,达351亿美元,而去年同期为305亿美元;法国的外贸逆差为60亿美元,去年同期为64亿美元。


第7版(国际)
专栏:

贸发会议贸发理事会秋季会议结束
未就债务问题达成一致意见
新华社日内瓦10月5日电 (记者李锐锋)联合国贸发会议贸易和发展理事会秋季会议今天在这里结束。会议未能就减免发展中国家的债务问题达成一致意见。
在为期3周的会议期间,来自100多个国家的代表围绕如何更有效地处理债务问题进行了广泛的讨论。许多发展中国家呼吁大幅度减免债务,特别是减免重债务国家所欠商业银行的债务。
埃及代表77国集团向会议提交了一项决议草案,要求实施新的债务战略,大幅度削减发展中国家的债务并降低其利率,以便债务国既能偿还债务,又能满足本国人民的需要,并获得维持增长所需的投资。
发达的债权国代表拒绝接受77国集团的决议草案。他们认为,目前的债务战略虽然未取得重要的成果,但在导致发展中债务国进行必要的政策改革方面已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在一些原则性问题上,各方取得了一致的意见。例如,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代表都认为,债务问题始终与其它问题密切相关,尤其是贸易和保护主义、商品、国际货币方面的情况发展以及本国政策等问题;减免债务已开始发挥比较重要的作用,今后仍需这样做。
但是,对于如何减免债务,各国代表仍有相当大的分歧。发展中国家要求发达国家的债权国政府、商业银行和多边金融机构采取协调行动,认真考虑已经就各类债务提出的种种提案,其中包括联合国贸发会议秘书处提出的一项把发展中国家所欠商业银行的债务减少30%左右的建议。
发达国家的代表则认为,把欠商业银行的债务减少30%是不现实的,一些发达国家政府已采取行动减少了一些低收入国家欠商业银行的债务,但减少中等收入国家欠商业银行债务一事则需要根据市场条件进行。
中国代表李志敏在会议上指出,解决债务问题的根本途径是创造更有利于债务国经济发展的国际环境。


第7版(国际)
专栏:

不结盟国家高技术会议闭幕
决定在印建立一科技中心
新华社新德里10月6日电为期两天的不结盟国家高技术会议昨天在这里闭幕,会议要求印度为建立一个不结盟国家科技中心加快准备工作。
会议认为,建立这一科技中心将成为大会所提出的主要合作项目。
印度外交部特别秘书穆奇昆德·杜贝对记者说,会议讨论了可能合作的领域,并对5个主要领域进行了深入的研究。这5个领域包括生物工程学、微电子学和计算机软件、电信与通讯技术、替代能源和新能源技术以及新材料。
杜贝说,发展中国家的科学家们对当前发达国家为了极力保持它们在高技术领域的领先地位而造成的世界技术秩序的不平衡表示不满。
来自30个国家的上百名代表出席了这次会议。


第7版(国际)
专栏:

美国汽车销售量增加
新华社华盛顿10月5日电 据今天来自底特律的报道,在9月30日结束的1988汽车市场年度中,美国共销售了1560万辆汽车,为历史上第3个汽车销量最多的年份。
报道说,美国1988年度的汽车销售量比上一年度增长0.7%。美国销售的国产和进口小汽车共1040万辆,比1987年度下降1.4%,但轻型卡车的销售量增长了4.2%,达到510万辆。
1988年度美国销售的北美产小汽车共730万辆,与1987年度基本持平,但进口小汽车的销售量因美元疲软抬高了进口价格而继续下滑。在1988年度销售的轻型卡车中,美国产的汽车占440万辆,比上一年度增长11.2%,进口卡车的销售量则猛跌了24.9%。
1988年度美国汽车市场出现如此兴旺的景象,超出了多数分析家的预料。对于1989年度从10月1日开始的美国汽车市场,分析家们的预测都比较谨慎,但一些汽车工业的领导人认为仍将是又一个好年景。


第7版(国际)
专栏:

欧佩克内部纷争又起 油价跌风加剧
本报纽约十月五日电 记者刘开宸报道:今天,纽约商品交易所里,美国标准原油——西得克萨斯中质油十一月期货跌到每桶十二点六零美元,北海布伦特油十一月期货跌到每桶十一点一零美元,中东的轻质油十一月期货甚至跌到每桶九美元左右。这是继两年前油价暴跌风潮后出现的又一次大幅度油价下跌。
这次油价猛然下跌,主要是由于沙特阿拉伯采取了超额增产行动,从而使石油市场上供过于求的矛盾更加突出所致。沙特内阁在国王主持下于四日开会研究石油形势并发表声明,表示过去几年中,沙特每天减产一百万桶石油,共承受一千零九十亿美元损失,由于欧佩克内一些国家继续超产,沙特决定不再限额生产了。
据报道,沙特这一作法,并不是要恢复“增产保额”政策,而是借此敦促欧佩克国家都遵守生产限额,真正执行“限产保价”政策。这里的石油界人士认为,沙特用心良苦,但效果如何,尚待观察。
数月来,欧佩克一些国家超额生产情况愈演愈烈,使油价早已跌至每桶十八美元官价以下。
西方国家正利用这种情况推波助澜,逼迫欧佩克国家纷纷压价售油。尽管国际市场上原油价格不断下跌,而西方石油公司的零售价和石油化工产品价格不变,因而获取暴利。当前形势越来越严峻,如欧佩克国家再进一步争相超产,油价势必进一步下跌。


第7版(国际)
专栏:意大利通讯

适应新的形势 改革大学教育
本报记者 罗晋标
9月中旬,在意大利波伦亚大学900周年校庆进入高潮之际,来自欧洲22个国家的300多所高等院校的校长、著名教授和学者聚集一堂,在这所“欧洲最古老的高等学府”出席相继举行的“当代世界的大学”国际讨论会和“欧洲大学校长会议”,共商欧洲的大学如何迎接1992年的挑战,并签署了《欧洲大学宪章》。
1992年实现欧洲统一大市场的目标,牵动着欧洲各国的经济、政治、文化教育等各个领域。上述会议明确提出,当前欧洲的大学在继承其科研、职业教育、德育和智育这3项传统任务的同时,必须进行改革,以适应迅速变化的社会情况,迎接1992年的到来,迎接21世纪的挑战。
与会者指出,持续不断、飞速发展的科技革命是当今世界发生的与大学密切相关的最重要变化。科技发展的速度如此之快,致使人们在学习和工作中获得的经验不到一代人的时间就不适用了,所学专业知识往往尚未完全付诸实践便老化了,已经成形的一些技术由于新材料、新程序、新产品的出现而很快被淘汰。
面对上述情况,与会者普遍认为,大学既要适应社会劳动市场的需要,但又不能完全跟着劳动市场转。欧洲的大学首先必须处理好教学与科研、职业教育与基础研究的关系。教学必须与科研相结合,实行职业教育与基础研究并举的方针,使学生具有解决新问题、适应新形势、终生不断接受教育的能力。战后许多国家办起大量新大学,固然为恢复和发展经济培养了技术人材,但同时也削弱了基础研究,这是世界范围、特别是工业化国家中普遍存在的现象。与会者强调欧洲大学必须加强理论研究,这种不受时间和具体目标限制的基础研究,过去和将来都是科学进步的根本,必须加以无条件的支持。
其次,在职业教育方面,要培养具有尽可能全面知识的人材。当今社会提出的新要求是,同一种职业需要各种不同学科的结合,为此,大学应当打破学科界限,实行跨学科和多学科的教育。不懂技术就不能成为好的经济学家,不懂经济也不能成为好的工程师,没有全面的知识基础就不能成为好的企业家。许多与会者提出,欧洲大学正在进行的改革应当使人文科学与自然科学相互结合,“认为人文科学对工业社会无用的观点是片面的”。
第三,要提倡大学与企业之间的合作。与会者认为,经济发展问题是当今世界的首要问题,工业竞争在世界市场中更为复杂而激烈,掌握科学知识是比获得自然资源更为重要的战略因素,因此,越来越多的大企业自办科研和培训。许多企业对与大学进行合作抱有浓厚兴趣,上述会议即为意大利最大私人财团菲亚特所赞助。目前欧洲一些大学已与企业开始进行一些合作研究、办合资公司。“欧洲大学校长会议”和“欧洲工业圆桌会议”共同决定成立“欧洲大学—工业研究会”。
第四,欧洲大学一体化势在必行,促进欧洲各国之间大学生的流动(即到别国上大学)是其中一项重要措施。欧共体去年通过一项关于欧共体成员国大学生流动的计划,并为此拨款1.75亿欧洲货币单位。这一计划涉及欧洲3600所高等院校近600万大学生,但迄今大学生流动率远不到1%。上述会议认为,欧共体的这项计划是培养“欧洲公民”的积极步骤,必须抓紧实行。舆论认为,欧洲各国大学情况千差万别,要实现“欧洲大学一体化”,有关各国仍需作出巨大努力。
 (本报罗马电)


第7版(国际)
专栏:

未来的车辆——自行车
本报华盛顿电 记者张允文报道:美国“世界观察研究所”助理研究员玛夏·洛认为,廉价、干净、效率高的自行车将成为“未来的车辆”。
玛夏·洛在最近一期的《世界观察》杂志上发表的题为《自行车强有力的未来》一文中指出,一些国家认识到以自行车为交通工具能缓解交通阻塞,减少空气污染,节省土地并减少对能源的依赖。但自行车在很多西方国家主要用于锻炼身体,很多国家的交通设计排除了使用自行车的可能性。作者以一些数据说明自行车的重要性:——1987年全世界生产约1.05亿辆自行车,为汽车的3倍;
——目前全世界有自行车8亿多辆,为汽车的两倍,大部分集中在中国和印度;
——亚洲以自行车为交通工具的人数超过全世界乘坐汽车的人数。
作者说,现代工业国家由于以汽车为主要交通工具,已造成了公路交通阻塞、空气污染、石油消耗量日增。作者认为自行车无法替代汽车,但可以同汽车及其他公共交通工具并存,在短距离内可替代汽车。这样将有助于缓解汽车过多带来的一系列压力,节省大量能源。
作者对自行车在中国作为一种个人交通工具的作用印象很深。


第7版(国际)
专栏:

1992年西欧将形成一个拥有3.2亿人口的统一大市场,将增强西欧对美日的经济竞争力和促进经济发展。图为西德巴符州总理施佩特参观卡尔斯鲁尼机床研究所研制的工业机器人。


第7版(国际)
专栏:

日本一家公司研制成功一台专门用于喷刷高层建筑外墙的机器人。它装有能自行爬高的控制装置和一杆喷枪,重1.4吨,每小时可喷刷100平方米墙壁。 新华社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