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8年10月3日人民日报 第4版

第4版(体育)
专栏:

熊熊燃烧了16天的奥运会火炬熄灭了。它给人们留下了美好的回忆,也留下了深深的思考。
本报赴汉城奥运会采访的记者,身临其境,16天来不仅发回了大量报道,而且在实地采访中产生了颇多感触。在第24届奥运会闭幕之时,我们发表本报五位记者以“我看奥运会”为题的一组漫谈。这并非是对本届奥运会的全面评价和“总结”,而是从一个新闻记者的角度提出一些问题,以引起更多关心中国和世界体育运动的人们的思考。         ——编者
奥运会与民族情感
如果我们在体育场外进行一番感情渲泄之后依然故我,这并不能给一个民族带来尊严,但冷漠与自暴自弃更可怕。不成熟的任性固不足取,过于“成熟”的安于现状则会使一个民族丧失希望。
当今世界的竞赛不独限于体育,每个人都不是观众。人人都不妨扪心自问:在自己的赛场上,我是否已竭尽全力?
黄晴:在奥运会采访,一个最强烈的感受是人们的民族情感。
有时在场地观赛,那狂热的呼喊震耳欲聋,灼烧着每一个在赛场的人,无论男女老少,都脱略形迹,化作一团感情。
再没有比“约翰逊风波”更典型的事例了。当他夺得百米金牌之时,加拿大举国欣喜若狂;当药物丑闻传开,又感震惊和痛苦,枫叶蒙羞,浑如国殇。
这就是奥运会,一根牵动民族情感的敏感神经。现代传播媒介手段的发达,十几亿以至几十亿人超越空间,对汉城的赛场产生强烈的感情共鸣。
一位美国记者曾就此谈过看法,她说,奥运会的入场式非常感人,不同的国家和民族,不同的肤色和面孔,不同的服装,不同的文化传统,但有一个共同点:大家的脸上都挂着微笑。我想,这也许是奥运会最美好的一幕,它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一位南朝鲜的记者认为,狭隘的民族主义和金牌主义是与奥运会宗旨不相符合的。在国际体育活动中,有些国家经济、体育实力强,就能使有利于自己的项目成为奥运会项目,1964年日本使柔道成为奥运会项目,即为此例。但他承认,这种想法并不为当地许多人接受,人们已沉迷于金牌狂热之中。
我更多地想到自己的民族。对于这次奥运会的竞赛结果,我们也许会觉得不如人意,我们没有得到民族情感上的满足。
记得以前读过一篇记叙5·19足球骚乱的文章,谈到这样一个意思:如果人们看到中国队失败后彬彬有礼地微笑鼓掌退场,这对一个民族难道是好事?进而思之,如果仅仅是兴奋、激动、欢欣、愤怒、痛苦,甚至采取点即兴的动作,但在感情渲泄一番后依然故我,那么,我想,这依然不能给一个民族带来尊严和光荣。更可怕的是冷漠和自暴自弃,不成熟的任性固不足取。过于“成熟”的安于现状则会使一个民族丧失希望。
我看了一些南朝鲜运动员训练的电视,感触颇多。问题不在于金牌,而在于金牌后的几多汗水,几多艰辛。技不如人,原因之一也许是我们没有付出他们那样多的汗水。
失败了,运动员可以自省,也应该自省。但他人似不宜做不负责任的苛责或嘲讽。当今世界的竞赛并不限于体育,从这种意义上说,每个人都不是观众。人人不妨扪心自问:在自己的赛场上,我是否已经竭尽全力?
奥运会结束了,名次已定,胜负已决。但竞赛并没有结束,一次不是全部,不是永远。在本届奥运会上,中国队有胜有负,虽然输的比预期多了些。孙子云:善胜不败,善败不亡。无论胜败,都有个善于对待的问题。我想,“奥运会后”这篇文章比“奥运会中”这篇文章更值得一作。


第4版(体育)
专栏:

奥运会像面镜子
本报评论员
第24届奥运会的火炬熄灭了。来自160个国家和地区的近万名运动员聚集在五环旗下,经过16天的角逐,打破了86项奥运会纪录,刷新了27项世界纪录,平5项世界纪录。这些改写的数字,标志着人们在“更高、更快、更强”的奥林匹克精神的阶梯上新的攀登,录下了人类体育发展的新成绩。
五环旗下,回荡着和平、友谊、团结、进步的旋律。在金牌榜上,人们既欣喜地看到名列前茅者创造的优异成绩,又欣喜地看到崭露头角的肯尼亚、土耳其、苏里南等国名,也同样欣喜地看到,那些榜上无名的健儿们尽力参赛、各有所得。“参与比取胜更重要”,奥林匹克的口号在这届奥运会上又一次得到体现。
中国运动员在这届12年来规模最大的世界体育盛会上,夺得5枚金牌、11枚银牌、12枚铜牌,基本上反映了我国体育运动目前的实力和水平。我们热情欢迎我国体育健儿归来!
奥运会这样的世界大赛,像面镜子。每个运动员,每个运动队,置身于全球角逐的竞技场,一下子就照出了自己的强弱、长短和优缺点。在这届奥运会上,我国选手给观众留下最深印象的,是跳水、游泳、赛艇等水上项目的崛起,比陆上项目显示了更有希望的发展势头。
奥运会这面镜子,也照出了我国同世界体育强国之间的差距。我们的传统强项,如男子体操、女子排球、乒乓球等正在或已经失去优势。这固然有世界体坛强弱变迁、此消彼长的运动规律在起作用,但也暴露了我们在技术上、思想上、训练和管理体制上的问题。举重、射击等一些选手临场发挥失常,则反映了我国运动员在心理素质和文化素质上的弱点。比较是最重要的学习。认真总结一下这次参加奥运会的经验教训,是十分必要的。
改革开放是我国一切工作的总方针总政策。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的体育事业是在对外开放的新形势下大踏步前进的。体育改革取得了不少成绩。但是,在国际比赛频繁、改革开放进一步深入的形势下,需要体育内部加快改革与之相适应。加快改革的步伐,是我国体育运动强项更强、弱项变强、走向世界的唯一途径。
体育是面向世界的,也是面向未来的。这届奥运会圣火甫熄,1990年的亚运会已在催促我们,1992年的巴塞罗那盛会也已在向我们招手了。
中国的体育健儿们,勇敢地去迎接新的挑战吧!


第4版(体育)
专栏:奥运会专辑

奥运会决出最后九枚金牌
本报汉城10月2日电 记者汪大昭报道:第24届奥运会最后9枚金牌,今天下午各归其主。至此,奥运会史上项目最多的一届盛会结束了它的237项赛事。
意大利的博丁·格林多以2小时10分32秒最先到达马拉松终点。
有绅士运动之称的马术比赛,奖牌没有英国人的份,法国的都兰德、美国的贝斯特和联邦德国的霍克分别取得了前三名。拳击比赛今天决出6块金牌,美国、苏联、澳大利亚、意大利、南朝鲜和加拿大选手分光了金牌。苏联男排多次与美国队交手,这次又吃败仗。美国队夺得冠军。


第4版(体育)
专栏:奥运会专辑

就中国台北奥委会制造事端
何振梁致函国际奥委会主席
新华社汉城10月2日电 记者获悉,国际奥委会执委、中国奥委会副主席何振梁今天就中国台北奥委会在奥运会期间制造事端,致函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要求国际奥委会向中国台北奥委会提出严重警告。
何振梁是在研究了萨马兰奇转达的一份合众国际社9月30日报道的中国台北奥委会的一位官员“抨击”国际奥委会关于中国台北问题决议,并要求国际奥委会应重新考虑这一问题的消息后致函给萨马兰奇的。
信中说:“我也注意到9月30日《奥林匹克村报》刊登的中国台北奥委会代表团团长同样内容的谈话。
“对于上述讲话,我感到惊讶。此事发生在中国台北奥委会代表团抵达时,在引导牌上发生了严重错误,受到国际奥委会的严肃警告之后,这就不得不令人认为,这是中国台北奥委会中有人无视国际奥委会的庄严决议,蓄意制造事端。”
信中说:“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基于这一事实,国际奥委会于1979年作出了关于中国台北奥委会的名称、旗、歌的决议。这个决议已被各个国际体育组织遵循,中国台北奥委会也已正式接受了国际奥委会的有关安排,中国台北奥委会有责任严格遵守。”信中最后说,“我对中国台北奥委会代表团团长的上述讲话,表示严重关注,并建议国际奥委会就此事向中国台北奥委会提出严重警告。”


第4版(体育)
专栏:奥运会专辑

告读者
随着第24届奥运会的闭幕,本报《奥运会专辑》也完成了自己的任务。奥运会期间,专辑受到广大读者的关注,我们的工作得到了各方面的支持,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许多热心的读者通过本报奥运热线提出的建议、问题和要求,我们除已做解答或转给有关方面外,还将在今后的《体育》专栏中有选择地予以解答和进行报道。
人民日报教科文部体育组


第4版(体育)
专栏:奥运会专辑

五色环下的阴影
兴奋剂亵渎着奥林匹克的圣洁,人们被自己崇拜的对象欺骗了,悲剧的原因值得反思。体育商业化、运动员商品化的日趋严重,使某些明星的经济代理人等幕后策划者愈发不择手段,这些人更值得警惕、更应该受到处罚。
缪鲁:被称为“体育癌症”的兴奋剂,还不曾有过这样的发作。在短短十几天里,奥运会药检中心接连不断地传出信息,一代巨星约翰逊,赫赫声名尽毁于此,十名奖牌得主,先后成了牺牲品,成批的新纪录,被一笔笔地勾销……五色环下这越积越重的阴影,酿成了当代体育史上空前的悲剧。
众所周知,为了保护运动员、为了维护奥林匹克精神,国际奥委会已同服用兴奋剂的现象进行不懈的斗争。目前,正式宣布禁用的违禁药物已达数百种,各单项协会也都制定了详尽的处罚条例。然而,兴奋剂非但禁而不止,反倒进而侵蚀到体育界的最精华群里来了。甚至连约翰逊这样的短跑奇才,也走进了旁门左道。如果这个势头继续蔓延下去,那还有什么公正竞赛可言?
体育作为当今世界最有吸引力的社会活动,可以超越国界、超越宗教、超越政见,为什么却独独摆脱不了兴奋剂的纠缠?记者利用采访之便,就此做了一番调查,大致找到下列几个原因:
一、多数服用兴奋剂者,并非出自运动员本人意愿,而是由其经济代理人所策划,目的在于谋利。但现行的处罚措施,却无一例外地只针对服用者本人,而不追究旁人。
二、随着竞技水平的突飞猛进和参加竞争者的不断增加,取胜的概率越来越低。但一些国家培养运动员的终极目的就是夺取锦标。在“民族大义”的压力下,一些选手被迫乞灵于兴奋剂。
三、也有一些运动员把体育视为投机,把兴奋剂当成赌注。
四、一些国家由于科学训练手段不完善,误把兴奋剂当作一种恢复手段。
这几方面原因虽然各不相同,但结果却不可避免地演成了本届奥运会的悲剧。
无疑,真正能决定体育运动未来的,正是这种出自体育界内部的力量。


第4版(体育)
专栏:

奖牌统计国家和地区 金牌 银牌 铜牌 总计苏 联 55 31 46 132民主德国 37 35 30 102 美 国 36 31 27 94南朝鲜 12 10 11 33联邦德国 11 14 15 40匈牙利 11 6 6 23保加利亚 10 12 13 35 罗马尼亚 7 11 6 24法 国 6 4 6 16意大利 6 4 4 14中 国 5 11 12 28英 国 5 10 9 24肯尼亚 5 2 2 9日 本 4 3 7 14澳大利亚 3 6 5 14 南斯拉夫 3 4 5 12捷克斯洛伐克 3 3 2 8新西兰 3 2 8 13 加拿大 3 2 5 10波 兰 2 5 9 16 挪 威 2 3 0 5荷 兰 2 1 5 9丹 麦 2 1 1 4 巴 西 1 2 3 6 芬 兰 1 1 2 4西班牙 1 1 2 4 土耳其 1 1 0 2摩洛哥 1 0 2 3 苏里南 1 0 0 1葡萄牙 1 0 0 1奥地利 1 0 0 1瑞 典 0 4 7 11瑞 士 0 2 2 4牙买加 0 2 0 2阿根廷 0 1 1 2 哥斯达黎加 0 1 0 1智 利 0 1 0 1塞内加尔 0 1 0 1安的列斯岛 0 1 0 1维尔京岛 0 1 0 1秘 鲁 0 1 0 1印度尼西亚 0 1 0 1伊 朗 0 1 0 1比利时 0 0 2 2墨西哥 0 0 2 2希 腊 0 0 1 1菲律宾 0 0 1 1哥伦比亚 0 0 1 1泰 国 0 0 1 1蒙 古 0 0 1 1巴基斯坦 0 0 1 1 吉布提 0 0 1 1


第4版(体育)
专栏:

如何捍卫奥林匹克旗帜
奥运会已经成为复杂的社会文化经济现象,它面临着国际政治、民族主义、商业气息、金牌至上等问题的严重挑战。长此以往,奥运会还会保持它的凝聚力吗?
温子建:就在即将结束对这次人类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运动会的采访时,我被从来没有想过的问题难住了:在当今社会,体育究竟是什么?我思索再三,不得详解。
我知道那句名言:“体育是现代人的宗教”。在牵动范围之广,切入人心之深,参与人数之多上,现代社会没有任何一个现象可与奥运会相比,组织和举办奥运会所产生的与经济、文化的深刻联系,说明奥运会已成为复杂的社会文化经济现象。尤其是奥运会日益深入地卷入政治之中。本届奥运会之前的佐拉·巴德事件,朝鲜南北双方合办奥运会问题,为了避免遭到抵制而奔走斡旋的艰苦过程,都说明奥运会今后将面临着更为艰巨的政治问题的挑战,何去何从?体育还会仅仅是一种人类的竞技活动吗?
或许只有战争能在规模上与奥运会相比,奥运会也许正是和平时期的战争。在竞技场上,选手们不但为着证明自身能力,代表人类共同的精神拚搏,而且更主要地是在为表现自己的民族形象而争夺。国际奥林匹克运动的现任领导人萨马兰奇已经公开表示,他毫不担忧竞赛场上出现的这种民族主义倾向,但是当人们看到国旗与国歌的作用,看到举国因此而卷起狂热或陷入沮丧时,能不对体育竞技所产生的作用引起强烈的关注吗?
奥林匹克的旗帜上写道:参与比取胜更为重要。但是本届奥运会更加清楚地表明,只有竞技的胜利者才是奥运会的真正主角。相形之下,更多的人只是为一次盛会充当啦啦队,长此以往,奥运会能保持它的凝聚力吗?
我接着又想到奥林匹克的口号:“更高、更快、更强。”试图以此来证明现代竞技体育并没有背离奥林匹克精神。可是为竞技而竞技,会不会使现代体育又走回头路呢?为了提高运动水平,选手们不但飞速地改进着运动器材,而且开始服用药物。这种同奥林匹克精神完全背离的现象证明:现代竞技体育这个人类一手制造出来的社会现象,已经在逐渐地摆脱人类的控制,奥林匹克运动在这个怪物的衍变面前能否有力地抵制它?


第4版(体育)
专栏:

亚洲两强座次变化的感触
东道主紧紧抓住自己的优势项目,取得了金牌总数第四的成绩。而我们则平均使用力量,更花力气于落后的基础项目之中,结果越搞我们的优势项目越少。看来,该考虑怎样把有限的力量集中在收效最快最大的地方了。
刘小明:当我坐在汉城综合体育场内,看着最后一名男子马拉松赛跑选手顽强地冲过终点线时,轻轻吐了一口气,拥有237小节的本届奥运会竞赛乐章终于演奏到休止符。
对于这次奥运会的比赛如何评价,一言难尽。恐怕相当一段时间内,各项目的行家们会不断地发表看法,总结经验。作为采访奥运会的记者,我仅就自己印象深刻的事谈一点感受。
我想谈的不是苏、美、民德世界体育三强的争雄,也不是耀眼的27项世界新纪录和几十项奥运会新纪录,而是从亚洲二强座次的变化引起的感想。赛前已有人估计到东道主的金牌数有可能超过中国,但是谁也不曾料到竟超过一倍多。这种结局固然与中国选手发挥不理想有关,也与南朝鲜占着东道主的有利形势分不开,我们应认真思考借鉴他人成功的经验。
南朝鲜所获12枚金牌中,射箭3枚,乒乓球、拳击、摔跤、柔道各2枚,手球1枚。看起来比上届奥运会只获6枚金牌多了不少,其实除乒乓球是新增项目外,余下的夺牌项目基本与上届相同。就连被认为爆冷门的女子手球,四年前也是银牌得主呢。这说明他们虽没有重点去抓田径、游泳两个金牌大项,但紧紧抓住自己的优势项目不放,并有所发展,也能取得金牌总数名列第四的好成绩。
而我们这几年实行奥运战略,几乎凡是奥运会项目都抓,尤其把气力用在抓两个落后的基础项目田径、游泳上。这样搞不能说没有成效和进步,可是不知为什么带来这样一个结果:越搞自己的优势项目越少。请看,上届的体操5枚金牌这次只剩下1枚,举重4枚金牌、射击3枚金牌以及女排、击剑各1枚金牌都“跑”了,只有跳水一项的优势有发展。如果单把原因纯归结为对手比上次强,那为什么南朝鲜选手在自己的优势项目上不仅没有比上届少拿,还有新的增加?看来,中国竞技体育当前发展的重点应放在哪里,怎样作好项目布局,怎样把有限的力量集中用在收效最快最大的地方,这些问题都迫切需要我们重新研讨。
每个国家和地区都有自己的具体情况,各自发展体育的路子不会完全相同。苏联与美国的体育体制就有很大区别,民主德国的体育与苏联也不尽相同。这次来到汉城后,还有一点感触很深。南朝鲜对体育的重视,决不仅仅限于只抓好优秀运动员队伍。它那些花费巨资兴建的一流体育设施自不必多说,我要讲的是这里几乎每一所普通中学甚至小学,每一个大企业大公司都有像样的体育馆或场地。连寸土如金、高楼林立的闹市居民区中,也到处可见一个个网球场和儿童体育场,那里总是挤满了锻炼的人群。不要忘了,汉城的人口与北京接近。事实上不管是苏联、美国,还是民德,没有一个体育强国是只抓竞技体育,不抓全民健身、特别是青少年健身的。而北京的中、小学里,不要说体育场地少得可怜,就是有体育场地的也常常遭到被侵占的命运。这几年,看起来我们很重视体育,实际上大部分钱和精力都用在“金牌”战略上,效果如何?这次奥运会难道不是一个说明吗!


第4版(体育)
专栏:

尚未答完的考卷
在气氛高度紧张的交锋中表现自己的实力,并不比在漫长的过程中练就自己的实力轻松。获胜的选手相信自己有实力,更相信自己能表现出实力。至于失利的“强项”,也许本来就不那么强,也许没有付出一个强项应该付出的汗水。
汪大昭:中国不是初登奥运会竞技舞台了,但是,在集全球体坛精英于一堂的大赛中接受全面考核,还是头一回。中国选手尽了自己的努力,取得了一定成绩,也有不少项目没有表现出自己的正常水平。假如光看比赛名次,相信很多关心中国体育的人不满意。记者身在汉城,尚不得知国人对此的具体议论,在奥运会赛场内外,倒听见我们的对手惊呼中国年轻选手在游泳、跳水、赛艇等项目上向他们发起的挑战,也看见过这里的报纸豁出版面,刊登中国“体操王子”失误的连续镜头。
记得动身来汉城之前,我们的教练都忌谈奖牌,只以“赛出风格,赛出水平”为目标。奖牌也罢,风格和水平也罢,到底不是毫无联系的两回事。其实,把两者放在一起,似乎更能准确地评价中国健儿的表现。
跳水、乒乓球和体操中的男子跳马,本来我们就是世界一流水平,也有自己独特的技术风格。当这种固有的风格和水平不打折扣地表现在赛场上的时候,随之而来的自然就是奖牌和鲜花。在气氛高度紧张的交锋中表现出自己的实力,远比在漫长的过程中练就自己的实力更艰难。田径、游泳等奥运会最为人注目的赛场上,那些正逼近世界先进水平的中国女将尽力表现出自己的水平,结果都在强手如林的座次排列中,找到了应有的位置。又如赛艇,我们究竟是什么水平,自己都不甚了解,对手更不知道中国人原来这么厉害,居然拿去了银牌。这些收获,与其说是选手们相信自己有实力,莫如说是相信自己能表现出实力。
也有不那么自信的。中国女排惨败于苏联队之后,她们的老教练袁伟民说:“女排迟早会输球,但不应该这样输。”她们为什么总也放不开手?哪里来的那么大压力,使她们如此紧张?我们的队员上场时,只知道有电视转播。来到汉城奥运会上,她们无法看到国内的报纸是怎么说。至于赛前舆论,大概总不能不让人们了解中国选手是认定什么样目标出征参赛的吧?
事物发展的规律往往如此,领先就容易保守,新式“武器”常常是处在赶超位置的落后者发明出来的,他们要向强手挑战非创新不可。相比之下,领先在高峰上的人条件优越了,精神动力却不见得还那么强,再要挥洒汗水苦苦磨练,怕已不很容易。女排、体操、举重、射击,情形大体相同。实力没了优势,难免心虚,到见真功夫的时候,光靠“顽强拚搏”就想制胜,只怕没有这种便宜事。奥运会给中国体育留下了问号,谁来作这份答卷呢?


第4版(体育)
专栏:

许艳梅微笑着接受奥运金牌。
新华社记者 韩居策摄


第4版(体育)
专栏:

布勃卡过杆成功后喜不自禁。新华社记者 陈小鹰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