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8年10月18日人民日报 第8版

第8版(副刊)
专栏:文心探访

老庄:“入其垒,袭其辎,暴其恃,而见其瑕”
——张松如访问记言
常立
张松如,又名公木。诗人,吉林大学中文系教授,名誉主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词作者。著有诗集多种。研究老子哲学的著作有《老子校读》(吉林版),《老子说解》(齐鲁版),《老庄论集》(与陈鼓应、赵明、张军合著,齐鲁版)。
记者:张松如同志,您在《老庄论集》中说:“老庄哲学在中国文化史上有重要的地位,与儒学一道,参与了民族文化的构成,成为民族历史文化的巨大传统力量。”您能谈谈在儒家文化占统治地位的思想文化史上,老庄之学对中国古代思想发展和中国文化特色的形成所起的作用吗?
张:与“正常儿童”类型的古希腊不同,中国古代,由于其“早熟”性,当文明之幕拉开,在长期的次生社会历史阶段,祖先崇拜与宗教神学世界观,作为统治阶级的精神武器,蔽固着人民的头脑,没有必要从而也没有可能产生出哲学,尤其作为理论形态的哲学。直到早期封建主义的转型期,春秋战国时代,才产生出真正意义的哲学。老子可以认定为中国历史上最早出现的哲学家。当春秋战国之际,在争鸣的百家之中,儒道两家在社会与自然、群体与个体两个方面,各自把握了一端,从而使他们杂糅分合,以其对立和互补,构成了中国文化发展的一条基本线索。儒家的伦理型哲学代表了宗法思想文化,道家的自然型哲学则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对宗法思想文化的怀疑、否定和批判。这样又使儒道从正反两方实现了相搏与相溶,给中国思想文化的开拓演进带来了活力。它的法自然、求超脱的人生哲学,浪漫主义、超现实主义的文学,立足于经济事实上的理性思辨,深刻地影响并极大地充实了以儒家伦理思想为主导的中国文化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它的文学特质,不但产生了滋养中国文学艺术不竭的美感源泉,而且构成了中国文学肌体的血肉,并进而升华为中国文学的灵魂,结晶为艺术理论与美学追求,所以我以为作家读一点老庄不无裨益。
记者:作为观念文化、道家思想,特别是他法自然、求超脱的人生哲学,对中国传统的思想观念,特别是中国知识分子心态的形成也有巨大的影响力吧?
张:道家特别是庄子人生哲学的主旨,乃是绝对精神自由的追求。不过,道家与儒家的人生追求,虽然有出世入世的分别,但二者共同的一点则是把生命价值的实现都放在现实,放在今世,而不是放在彼岸,放在来生。它给中国历代知识分子提供了一种“安时处顺”、“不将不迎”的态度,使心境平静,而具有抗拒逆境的韧性精神力量和消融苦闷的理想途径;从而抑制了宗教因素在中国固有文化中的滋长,它有时会成为失意者退避藏身的栖息之所,而麻痹锐气,淡化践履意志。但更重要的还是从异于儒家的那个方面补充了、巩固了中国文化中那种没有宗教色彩的、在现世中实现人生价值的生活态度,使得中国文化所提供的人生理想,能够满足人们精神生活中客观存在的多样和变异的要求,从这个意义上讲是富有积极性的。
记者:但老庄思想对宗法思想文化有多少实质性的批判内容很值得怀疑。人与自然的审美契合,固然使我们的文学艺术异彩纷呈,然而作为一种哲学和人生观,把现实苦闷和矛盾转化为主观的、虚幻的高视超脱,这就钝化了老庄哲学的批判现实的锋芒,兼济天下而不可得便“独与天地精神往来”,对宗法社会的这种退避性反抗,迹近于阿Q式的主观精神胜利,助长了我们民族逃避现实,随遇而安的惰性,阻碍着我们民族的发展进程。在我们对中国传统思想文化进行全面反思的今天,对老庄哲学的生命力该做何估价呢?
张:老庄之学的思辨特质,不但在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中,是一个非常活跃的因素,像前面说的;而且在人类通向未来的精神和智慧的进步中,也仍不失为有益的因素,因为它能把人引向高远,引向未知;它的哲理和艺术相统一的素质,以其深刻性给予世人以不尽的启发。但又不尽然,今天的我们已经大不相同于历史上的知识分子,我们是在“五四”新文化哺育下成长起来的又肩负着发展和创造这个新文化任务的一代知识分子。我们自然应当把思维空间和理论视野延伸到古今中外,而立足点必须牢牢站在现代化的今日中国。今日是历史的今日,中国是世界的中国,无论是纵的继承,还是横的移植,都必须经过批判。也就是都必须放在我们由新民主主义发展而来的社会主义的新文化中,经过消化,生长成为有机的筋骨、血肉,而不是生吞活剥。要融合在我们的物质文明、制度文明、精神文明组合而成的社会主义新文化中。在这个意义下,老庄哲学还能够给予我们以丰富的智慧,对老庄哲学的正确态度应该是“入其垒,袭其辎,暴其恃,而见其瑕。”这是王夫之在其《老子衍自序》中说的,要深入到它的堡垒,吸取它的有用的思想资料,暴露其根据的虚妄性,而显示出它的瑕疵,说得多么好啊!


第8版(副刊)
专栏:风华杂文征文

立此存照
徐迟

《立此存照》是鲁迅先生的发明,现在我也来仿照办理。下面抄录的是1988年第3期的《今古奇观》,真是今古之奇观。打开这一本期刊,有一部长篇《雾都血雨》的内容提要:
《雾都血雨》,山城腥风。刺骨锥心,追魂夺命:
草烟迷寺,老尼姑被杀。蛛网封墙,血蝙蝠谁画?非奸非盗,这血画层出叠现。埋姓埋名,那实情曲隐密藏。已是烽火连天,山河破碎。却见狼犬满街,冠盖争逐。
有人陷身魔窟,难脱枷锁。终以良心未泯,忿破阴谋。忆当年海上结缘,氍毹成婚。叹今日虎穴受命,电令擒敌!黛眉入梦,相思刻骨。妖女潜渡,精心布网。所欲捕者谁耶?
复有人寻踪妓院,为求新闻。惊见泼贱烟花,骂楼保命。雏鬟落火坑,身世无告。破门出苦海,救人太奇!所救者又是谁耶?
更有人卖艺江湖,苟延沽命。已是残喘傀儡,未灰侠心。仗义扶正,助友查踪,调朱弄粉,扮魍魉而施故伎。警奸除恶,抒肝胆而逞奇谋!忿不平而份不同,同命悲而大波起。
忽然夜半长街,枪伤弱女。奋而救死拦路,密楼藏人。秋水难遮,姗姗伊人终来。慈泪怎忍,哀哀阿娘失声!杜鹃啼血,逃妓是儿。冷月照树,锄奸任我!
明灯歌场,暗枪陡发。黑衫猛奔,红衣乍隐;西风寒星,甩绳越壕似燕。南门破锁,搏云击兔赛鹰!白刃出而魔毙,巨毒毁而火熊!写人写心,恰以冬梅艳。作传作奇,更胜《秋海棠》!
该刊的编辑、出版者是今古传奇编辑部,地址:武昌东湖东亭二路特一号,据说这是湖北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和中国作家协会湖北分会的所在地,不过中国作家协会湖北分会和这个刊物是毫不相干的。

再看另一篇——《垃圾王国的混世魔王》:
惊心动魄的现实故事,惩恶伐邪的当代传奇。
“不做亏心事,不怕鬼叫门。”冒牌“改革”家夜夜恶梦惊魂,不得安宁。
他承包垃圾场后不走正路,昧心欺天成了混世魔王!他金钱、美女、杀手并用,成了黑市场上的巨头主宰!他朝酒绿夜灯红拉人下水,他设毒计掘陷阱打倒对手……殊不知只能得意一时不能得意一世,恢恢天网哪容恶人高枕!
此文发表于《长江》丛刊1988年第4期上,该刊主办单位是中国作家协会湖北分会。这些内容提要不知是否作者所写。看来不是。
该刊主要负责人是副主编,今年中国作家协会编辑评奖的得奖者。
我对该刊的文风不正提过意见,多次劝告批评,从来不听,无法可施,只好“立此存照”,诉诸公众舆论。
(作者单位:中国作家协会湖北分会)


第8版(副刊)
专栏:

展览
——干校琐忆
萧乾
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年月里,衡量任何事物的关键不在于“什么”,而在于“谁”。同样是放牛不小心,跌断一条牛腿,要是五类分子干的,就是成心破坏生产,不但狠狠地批斗,还得罚款。要是贫下中农,就正好打一顿牙祭,吃顿红烧牛肉。
干校是认真贯彻了这个原则的。
一位法国文学老翻译家年过七十,只因背了“反动权威”的罪名,也带着老伴下到干校。军宣队说是为了照顾,分配给他的任务是挑水浇菜园子。其实,就是对年轻小伙子来说,这也算不上轻活。然而这位老五七战士还是咬着牙应付下来了。
可是真饿呀,而且馋。他每次走过连部闻到小灶的肉香,口水就沿着那稀疏的花白胡须流了下来。
老人家儿孙还真不少。写家信时,他可能也有所流露。于是,在他那年生日的前夕,儿孙们相约拣老人家爱吃的东西,分头寄来些包裹,一则为了祝寿,二则更是为了替他补充一下营养。
儿孙们欠考虑的是,忘记老人家的身份了。不该让包裹都同时到达。在他们,原是怕误了吉日良辰,早已把“横扫一切牛鬼蛇神”时老人家脖子上挂的那块牌子忘个一干二净。
老翻译家和他老伴取回一个个包裹之后,自然是欢喜非常。老奶奶一边拆包一边嘴里念叨:“这是乐生和他媳妇寄的。……这是咱们老三的……哎哟,金华火腿!”两个老馋鬼抱着那长长包裹就闻呀,闻呀,肉香隔着蓝布也使他们沉醉了。
屋里进人了。老先生不但没赶快藏起,还情不禁地举着那只金华火腿炫耀起来。他炫耀的,自然不是火腿本身,而是他的儿孙还记着他的生日,千里迢迢来孝敬他……
如果说是出于妒嫉吧,那可冤枉。应该说,还是出于政治警惕性,那个人抹头就走,向连部报告了。
正当老两口子在包包弄弄的时候,政委、连长以至班排长都同时出现在他们眼前了。班长是个矮矮胖胖的女同志。在整个“文化大革命”期间,她是这个单位的号筒——一只响亮的号筒。大会上所有的口号都由她来喊。那嗓子既高昂又清脆。每次她一喊,阶级敌人莫不吓得发抖。她就凭这一手,当上了班长。
如今,这严重事故,这一阶级斗争新动向,竟然发生在她的班里,叫她这个班长咋当下去!
她叉了腰,厉声责问:“老不死的,为什么明目张胆地对抗改造?”政委、连长和排长则一边瞪着老夫妇,一边翻腾。
最后,政委做出决定:当天晚上就开个展览会,让革命群众也见识见识这些山珍海味!
那时,干校还没电气化。晚上食堂一片漆黑。政委又下了指示:“让老家伙亲自打着灯笼,给大家照明!”
一包包食品都作为罪证拿到连部去了。晚饭后,一古脑儿展览在食堂两块铺板上:环绕着火腿,琳琅满目地陈列出肉末烧饼、南味香肠、腊肉、牛肉干、鸡肉松、苏打饼干、酒心巧克力、虎皮豆儿……
老婆子作为家属,可以不参加。老先生则直直地站在铺板旁边,举着一盏纸灯笼,照着他儿孙寄来的这片寿礼。
应该说,他过了一个难以忘怀的生日。


第8版(副刊)
专栏:文苑轶话

郭沫若评鲁迅
沈振亚
鲁迅逝世一周年之日,正当日本侵略军疯狂窜犯上海之时,这天,上海文化界假江宁路女青年会举行了一个简单、严肃的纪念会,大会由复旦大学教授陈望道主持,许广平怀抱幼年的海婴,神情黯然地坐在主席台鲁迅遗像下面,远处不断传来隆隆炮声,鬼怪般的敌机不时在会场上空呼啸而上!
郭沫若发表了演讲,他凝炼而热情的语音,虽然历时近半个世纪,现在仍然在我脑海里萦迂激荡着!
他说:“我和鲁迅没有见过一面,也未通过一封信,但他在文学艺术等各方面的成就与贡献是极其巨大和卓越的,也是我望尘莫及并一直向往的!古人称颂孔子有云:孔子,孔子,大哉孔子,孔子之前,无一孔子,孔子之后,更无孔子!这里我要说:鲁迅,鲁迅,大哉鲁迅,鲁迅之前,无一鲁迅,鲁迅之后,千万鲁迅!为什么我要这么讲呢?那是因为中国人的那种阿Q精神、阿Q形象,统统给鲁迅枪毙了!”接着是经久不息的掌声!
很显然,郭老讲辞是说,孔子的伟大,是空前绝后的,但仅能独善其身;而鲁迅的伟大,后继有人,可以兼善天下!


第8版(副刊)
专栏:

这个季节
彭国梁
我们都忍耐了这么久
等待了这么久
到下雨的时候
随便唱支什么歌吧
“走过春天 走过我自己”
一旦跨过了自己
人生会轻松得多
也潇洒得多
虽然这个季节的花朵
开放了又将凋谢
虽然这个季节的幸福
降临后不免带来痛苦
只要有人还需要爱
一串一串的心愿
就会不停地荡漾
春天,永远不会老去
到了这个季节
就不该总把脚
伸进过去的某一天里
缅怀曾有过的欢乐
就不该再寻问
前面是否有醉人的时光
到了这个季节
就该相信
有许多洒满阳光的手
已经在远方召唤


第8版(副刊)
专栏:大地

百合花(版画) 许彦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