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8年10月16日人民日报 第7版

第7版(国际)
专栏:

罚款与如画江山
肖荻
去新加坡前,对那里似乎有两点印象:一是江山如画,二是罚款很凶,而且不期然地把这两者联系在一起。
及至访问归来,方知原先的想法未免失之肤浅。
不错,新加坡这个岛国,其江山的装点、经营可说是到了精雕细刻的程度。那触目可见的草坪林木,那清丽优雅的河滩海滨,那繁华而不喧嚣的市街,那幽静而不冷僻的住宅区……无不给人以舒畅而富有诗意的美感,街头巷尾很难发现痰迹、纸屑、烟蒂……
新加坡的罚款制度也确实厉害。不但随地吐痰,乱抛瓜皮、纸屑、烟蒂被罚,连外出时裤扣不系者也要罚款。前不久那里还通过并施行公厕卫生法令,凡在公厕便后一走了之而不冲洗者,将被处以1000元罚款和“玉照”见报甚至坐牢半年的“重典”。
无怪乎我在新加坡酒楼、商场、写字间所见的公厕个个洁净爽眼,有的还透出几缕清香。
据说劣根性是最难根除的。新加坡实行罚款也功不可没。但是,下面这些现象又如何解释呢?
我逛过五六个购物中心,都是人未到而售货员已含笑迎来,从未见过一个冷面孔。乘车、坐船、登高架电缆车,尽管有时人也多、出口狭窄,但没见一个玩命拥挤的。我在莱福士城走迷了路,一位当地人详细给我指路,待我走出200多米远回首一看,那位先生还微笑着用手对我“遥控”,见我无误才转身回去。联发、健源两家船务公司给我们当导游的先生、小姐们,都是一直站在大轿车中介绍着窗外的街景、建筑物,热情诚挚,不知疲倦。新加坡人吃早点最普通的食品油条,长而脆,火候甚佳,豆浆可以挑起皮来,稠而醇,味道好极了。
是的,这些似乎都是微不足道的事情,然而有一点是清楚的,它们绝不是罚款的产物。
我努力想寻觅其中的奥秘。
在我们下榻的东方宾馆,临窗望去,便见澄净蔚蓝的新加坡河。据说,10年前这条河还散发着臭气。1977年2月27日,新加坡总理李光耀组织了一场清河工作,希望在10年后新加坡人能在那里享受垂钓的乐趣。如今,这一愿望全部实现了。
这使我想到,是新加坡全社会的艰苦努力,才使这个岛国换了人间。而我们这些“走马看花”者,往往只看到他们治标的一些办法,如罚款,而忽略了他们那些全方位的、治本的措施。
从“文明礼貌,由我做起”的一道道路牌上,在报纸、电台、电视台每天对“正反面典型”的褒贬中,人们可以感受到这个岛国在建设精神文明上顽强进取的努力。
新加坡立国的历史不算悠久,但却十分重视爱国主义传统教育。美芝路三军俱乐部左侧高耸的日本占领时期死难人民纪念碑,有四根洁白石柱,它象征忠、勇、仁、义四大文化源流和民族的团结战斗精神。博物院前的华人纪念铜像,颂扬当年在荆棘遍布原始森林中开发新加坡的华人艰苦卓绝的开拓功绩。
“我们要留给后人的不是财富,而是奋斗精神和建设才干。”新加坡联发船务公司董事长许乃斗老先生的这番话,使我悟到这个岛国版图虽小,但精神是“大”的。正是这种精神,将她的每寸土地都装点得似诗如画。


第7版(国际)
专栏:

民主德国:
跃居体育强国之途
逸寒
迅速崛起于世界体坛的民主德国运动员,在最近闭幕的第24届奥运会上捷报频传,获得的金牌和奖牌总数超过美国,仅次于苏联,居世界体育三强之第二位。这个与我国同年同月诞生的社会主义国家,人口仅有1700万,何以能在不太长的时间内,一跃成为世界体育强国呢?
最近,民主德国《德意志体育回声》周刊主编迪特尔·华尔斯著文指出:党和政府高度重视体育事业,人民群众积极参加体育活动,建立严格的体育培训制度和先进的培训方法,是民主德国之所以能称雄于世界体坛的主要原因。
公民体育权载入宪法 民主德国的宪法中,明确规定所有公民都有参加体育运动的权利。把公民体育权载入宪法,这在世界上是少有的。即此足见它对体育事业的高度重视。在德国统一社会党的纲领中,则强调“体育运动是社会主义生活方式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求各级党组织努力促进和支持人民参加体育活动。国家预算中每年都有大笔经费用于发展体育事业。由于党和国家的重视,群众性体育活动蓬勃发展,人民体质普遍增强,运动健将不断涌现。
目前,民主德国群众性体育团体“全国体操和体育联合会”的会员已达364万多人,占全国总人口20%多。遍布各地的体育俱乐部达10600个。全国有体育干部40万人,各地还有26万多名合格的教练、裁判员经常在业余时间为体联义务工作。在民主德国,从家庭、学校到企业、机关,整个社会形成了爱好体育运动的风尚。
从4岁开始训练民主德国十分重视对青少年的体育训练。有些项目的训练不是从小学,而是从幼儿园开始的。埃尔富特市体育俱乐部的教练说:“要想成为一名尖子运动员,必须从4岁开始训练,7岁就太晚了。”在这个俱乐部接受滑冰训练的,就有100多名4至5岁的儿童,每周训练两次,每次两小时。它们的经验证明,从小就进行训练,的确能涌现出不少人才。
在民主德国,各级学校都实行强制性的体育教育,体育课时仅次于德语与数学,占第三位。所有的小学生从二年级开始就得学习游泳。为了培养少年儿童对体育运动的兴趣,各地区和学校经常举行青少年运动会,每年有400万名6岁至18岁的儿童和青少年参加比赛。通过经常而严格的训练,不但增强了青少年的体质,而且涌现了成千上万有培养前途的运动员,为攀登世界体育高峰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逐级选拔和培训人才 民主德国之所以能够跃居世界体育强国前列,是同他们建立了一套完善的培训体制和实行科学的培训方法分不开的。体育训练网约可分为四级:第一级,各体育协会设少儿部,组织孩子们经常进行体育锻炼;第二级,利用运动场地办训练中心,选拔各校的优秀“苗子”进行培训;第三级,各专区办寄宿体校,招收由各训练中心输送来的体育人才,实行半训半读;第四级,全国各地设立几十个高级体育俱乐部,吸收优秀运动人才进行专业培训。这些体育俱乐部不仅设备齐全,而且人才荟萃,堪称国家的体育精英。俱乐部实行严格的奖惩制。凡在较长时间内达不到训练计划标准的,就要被淘汰;而成绩卓著的,就会受到表彰和奖励。
驰名世界的莱比锡体育学院,担负着培养体育师资、教练和专业体育干部的重任。民主德国许多在国际体坛享有盛名的运动员,曾在这所体育最高学府进行过深造。
民主德国运动员认为,在群雄崛起、强手如林的当今世界体坛,每提高一项运动成绩,都需付出极大努力。所以,他们不分春夏秋冬,不顾严寒酷暑,坚持不懈地刻苦训练。因此,民主德国在奥运会上取得如此优异成绩,决不是偶然的。
(附图片)
体育强国之途—重视群众体育


第7版(国际)
专栏:

祸中有“福”
潘大成
9月中下旬,本世纪西半球最大的风暴之一“吉尔伯特”飓风席卷加勒比地区,使该地区各国人民的生命财产遭受重大损失。但位于加勒比西北部的古巴共和国的许多渔民却在劫后获得了一大笔意想不到的收获。
原来,飓风掀起的滔天巨浪改变了海洋的流向,使大群大群的龙虾向近海回游,给渔民捕捞这种鲜美的海产创造了从未有过的良机。从9月19日到23日,古巴南部比那尔德里奥沿岸呈现一派捕捞龙虾的繁忙景象,渔民欣喜若狂地拉起一网网肥硕的龙虾,“网无虚发”,头几天捕获龙虾数百吨。令人惊奇的是,龙虾竟然越捕越多,24日一天竟捕捞到500吨。在那之后日复一日,龙虾回游到那里的现象仍在继续。
龙虾是古巴出口创汇的“拳头”水产品,预计这次“吉尔伯特”飓风带来的龙虾大丰收,将给古巴创造一笔可观的外汇收入。


第7版(国际)
专栏:

24人民族
在菲律宾棉兰老岛南部原始密林的高峻陡峭的天然岩洞里,居住着一个仅有24个人的民族。他们是石器时代的遗民——塔萨代人,是古老民族部落中分离出来的最后一支人。他们长期与世隔绝。为了保护他们免受骚扰,菲律宾政府如今下令,任何人不得随便进入他们住地周围的5万亩森林区。他们没有衣服,男女都用树皮围腰,吃的是野果、树根和花朵,仍靠钻木取火照明、取暖。
·木易·


第7版(国际)
专栏:

“把危险留给我们”
黄本
最近,英国科学家、现年七十八岁的福雷德里克·沃勒提出一项建议:组织一支老年人自愿救援队,从事包括像一九八六年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所发生的那种核泄漏事故的现场调查救援工作,把危险留给我们,以保护年轻人。
拟议中的这个队称为“电离射线自愿救援队”,打算由一百名英国科学家和工程师组成。他们均为各自专业中出类拔萃之辈,年龄至少在六十五岁以上。
沃勒先生是英国爱塞克斯学院的教授,主授化学和法律。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发生后,他去苏联访问了一个月。他认为,在高剂量辐射情况下的危险工作由老年人来承担更恰当。一方面这些高级科学家和工程师技术娴熟,虽上了年纪,但仍能干力所能及的工作;另方面他们认为,即使不幸因此而染上病症,总比年轻人染上病症更坦然些。
据说,沃勒教授的意见已得到响应,一九六四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现年七十八岁的多罗西·霍奇金女士即是其中之一。
人们对提出“把危险留给我们”的老人们的献身精神是充满敬意的。但是,人类社会对这些富于献身精神的老人们的选择,难道就能心安理得吗?正因为如此,英国政府至今还未作出最后决定,有关问题将在今年秋季的国会会议上讨论。


第7版(国际)
专栏:

森林医院
近年来,日本成立了一些森林医院。许多身缠痼疾、几乎被医生认为是没有希望治愈的病人,来到森林医院里住上一段时间后,竟奇迹般地痊愈了。
森林医院是利用树木本身释放出的含有芳香气味的萜化合物质,有效地杀灭病菌。例如,枞树释放的物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百日咳杆菌有抑制作用;尤加利树,则是流感病毒的克星。因此医生按不同病情,分别将病人置于各种树丛间治疗,如枞树疗法、橡树疗法和桉树疗法等。森林医院的医疗方法在一些顽症病人身上所取得的显著效果,已引起世界各国医学界的注意。
·刘正生·


第7版(国际)
专栏:

自然界的“乐声”
音乐是人们通过演唱、演奏而为听众所感受的一种艺术。然而,在自然界,有些花、木、泉、河、沙等却能如人拨弦,发出美妙的声响。
音乐花扎伊尔蒙博托湖上有一种荷花,花朵甚大,基部有四孔,气孔内壁覆盖着一层薄膜。微风从气孔进入,吹动干燥的花膜,花朵便会发出一种如同音乐的声响。
音乐柳科特迪瓦有一种奇特的柳树,每当微风吹拂,它便发出幽雅的“琴音”。原来,这种柳树叶子的纤维组织甚密,即使轻轻相碰,也能发生如歌的低回音响。
音乐泉突尼斯有一口会“唱歌”的泉水。它的出口处是一座空心岩,岩中孔穴密布,流水穿过时被分割成千百条细流,它们互相冲击,便发出变化无穷的丁冬音韵,悦耳异常。
音乐河委内瑞拉东部有条奇妙的河。河流被许多岩洞中的怪石阻隔,分成无数细流,穿过近300米长、宽窄不一的奇岩层时,水速快慢不同,于是发出宛如交响乐般的壮丽声响。
音乐沙美国夏威夷州西北部的考爱岛中部,有一片长800米、高18米的海滨沙丘,这些沙子由珊瑚、贝类等的颗粒组成。微风吹过,沙子发出各种各样清脆的声响,恍如同一支乐队在演奏。
·明月·


第7版(国际)
专栏:

小胡利亚娜的遭遇
李志明
一九八八年八月三十日凌晨,从布宜诺斯艾利斯近郊一所法院的大门里,走出一个小姑娘。她一身小学生装束,然而一双大眼睛里却充满忧郁和疲惫。守候在门外的大批新闻记者立即把电视摄像机、照像机对准她拍个不停。小姑娘在两名警察护送下向一对眼中闪着喜悦泪花的老夫妇走去。与此同时,另一对老夫妇却发出绝望的哭喊。
小姑娘是谁?为什么小小年纪成了新闻人物?这要从十年前说起。
一九七七年七月一日,已怀孕两个多月的女理发师丽利亚娜·冯塔纳被绑走。她父亲老冯塔纳从此不知女儿的下落。那正是阿根廷军政府全力进行“反颠覆战争”的时期,数以千计的阿根廷人就这样被抓走,从此音讯全无。
一九七八年初,一对姓特莱维尼奥的夫妇从育婴堂领养了一个“弃婴”,给她取名胡利亚娜。他们年过半百,膝下无后,所以视胡利亚娜如己出,百般疼爱。
一九八四年,在阿方辛民主政府的主持下,前军政府时期的许多骇人听闻的事实被揭露出来了。全国确认的失踪者有八千多人,其中包括二百二十五名儿童(一百三十一名出生于狱中)。老冯塔纳知道女儿生还无望,便抱着一线希望,要求有关部门协助查找在狱中出生的外孙女。也是在这一年,有正义感的特莱维尼奥先生也主动来到有关部门,请求协助调查小胡利亚娜的真实来历。
今年六月,小胡利亚娜做了遗传学检查。据报道,各项化验结果表明,她与冯塔纳一家有不容置疑的血缘关系,她就是老冯塔纳夫妇寻找已久的外孙女。七月,小胡利亚娜被判归还其生母的家庭。老冯塔纳夫妇饱尝了失去女儿的痛苦后,终于找回了女儿的遗孤,感到莫大的安慰。然而,特莱维尼奥家中则是另一番景象,辛苦抚育了十年的爱女一朝离去,家里显得空空荡荡,老俩口相对黯然。特莱维尼奥决定要求法院重新审理,以争回对胡利亚娜的抚养权。
对法官来说,这个案子实在棘手。一方被前军人政权夺去了亲人,现在要求伸张正义;另一方与胡利亚娜有十年养育关系,情同骨肉。法院征询了专家意见,作出新的判决:胡利亚娜仍由养父母特莱维尼奥家抚养,但肯定她与冯塔纳家有血缘关系,两家协商确定祖孙两代相互探视的办法。本文开头的一幕就是这一判决后的情景。冯塔纳一方不服,准备向最高法院提出上诉。
可怜的小胡利亚娜,正当无忧无虑充满欢乐的年华,却遇到了这么多的激动和悲伤,几进几出本应同她毫不相干的法庭。那天她从法院出来,见到感情冲动的双方亲人,迸出一句话来:“求求你们,别吵啦!”这话道出了她内心的极度痛苦。胡利亚娜一案一时间成了阿根廷各种新闻媒介的报道焦点。小姑娘的遭遇牵动了无数人的心。人们比较一致的意见是,阿根廷历史上阴暗的一页给全社会造成难以愈合的创伤,冯塔纳和特莱维尼奥两家都是受害者,都值得同情。过去不应该忘记,但今天更重要的是把小胡利亚娜从历史悲剧中解脱出来;她的生活才刚刚开始,历史的重负不该由她来承受;她有权得到更多的温暖,更多的爱。


第7版(国际)
专栏:

热恋中的球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