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8年10月1日人民日报 第4版

第4版(副刊)
专栏:

祖国,请听我热情的呼唤!
徐鲁
乘着每天黎明之翼,乘着温暖的风,你来了!仿佛我生命的每天升起的太阳,你带着童贞而来,满怀青春的欢乐与梦想而来。我知道,你抛弃了陈旧而安逸的一切,自由而天真……
啊,我是这样坚信着,你总会如期听到我的呼唤。为着所有沉睡的花朵,为着所有跋涉于人生旅途上的疲惫与孤独的心,为着所有渴望理解与鼓舞的崇高的信仰和精神,为着那许多美丽而艰辛的、正需安慰和扶植的改革者们不安的灵魂……
我相信,你一定会到来!
你是我生命深处的晨钟,与我的青春和理想的光辉同在的飘向生活的彩云。
你是我爱情的浪花,工作之后的歌声,也是我性格中的柔情的一部分,也是我毅力的雄鹰——这无私无畏的才华与气质的化身!不可亵渎的大自然之子,誓与艰险的命运和庸俗的人生相抗争……
我知道,我将日日被你的光焰照彻而升华。我将同你一起驾着太阳般生命的金辇在这个世界上奔驰,飞过一切物欲的低谷,超越小我的栅栏,到最广大的人群里去寻找我们共同欢乐和知音。也给渐渐冷漠和沉沦的人们送去良知与信心。甚至到荒原之上,到沙漠之上,到古老的森林深处,到人类的足迹遗忘了的和不曾到达的地方,寻找我们共同的理想的屋宇和家园,开辟更为辽阔的智慧与黄金之岸……
而同时,我也懂得,外面的天地比我所想象的更加辽阔而多艰,与之适应的必定是更为矫健的翅膀。
所以我也愿和你一道,撑起簇新的意志的木筏,沿着那些古老的和新生的波涛奔走,像诗人一样唱我们未曾唱过的新的大路之歌和船长之歌,唱新的天问之歌和光的赞歌!唱永远的青春之歌。然后一同放眼一座座人类最伟大的勇气与智慧、爱与良知的高峰——崦嵫、尼亚加拉、阿尔卑斯、喜马拉雅、乞力马扎罗和伟大的马克丘·毕克丘……面向它们,我们将别无选择地以铜号吹响生命与灵魂的最强音,作为对于那些遥遥相望的高峰的回应与召唤!
哦,我的热情,我们所有人的热情啊!我们赖以跨越汗漫的岁月与烦恼人生的旅途、期望征服那与生命俱来的宿命与庸俗之心的力量啊!
“心在树上,你摘就是。”
那么,为了我的祈愿,愿你永远与我同在,永远和我一起奔腾!祖国啊,你会听到我热情的呼唤么?!


第4版(副刊)
专栏:新歌集锦

《啊!中国的土地》赏析
宋扬
我第一次听《啊!中国的土地》这首歌曲时,并没引起多大注意,也许是由于它既不像某些歌曲那样有华丽的高音,也不像另一些歌曲那样容易触动人的表层情绪之故吧。可是当我第二、第三次听到这首歌曲时,却被它深厚诚挚的情感所感动,并对词、曲的质朴简洁和自然明快引起了一种美感。
歌词作者继承了我国古典诗词炼辞、炼意的传统,使词句凝练而有余味。在头两句中,作者直抒胸臆地表达了赤子之情,然后又运用比兴手法,借“种子”、
“杨柳”、“百灵”、“青松”等物像,寄寓了对祖国的种种深情厚意。这些比喻,既形象又贴切,语言生动优美。最后的结句:“啊!中国的土地,你属于我,我属于你”,既凝聚着前面的诸种词情,又蕴含着没有说出的千种话语、万般情思。
一般地说,像这一类词句凝练、诗意丰实的歌词,给音乐发挥的余地是不多的。然而曲作者却以熟练的技巧,结合着歌词的意境和语言声调,创造了一个浑厚深沉的旋律动机,作为贯通全曲的情绪基调。第二乐段在保持曲首动机的音型中,曲作者又运用不同的调性感,造成了情绪色调或明或暗、或升或降的变化,增添了旋律的趣味。最后,在“啊,中国的土地”处,曲调发展到高潮,高音区的上行旋律、强拍开始的长时值音以及明显转入四度调等表现因素,都同前面的音调形成鲜明对比,因而热烈的情绪得到充分抒发,欣赏者的心情也为之昂扬奋发起来。可能有人听到此处,不免击节赞赏,认为是曲作者神来之笔吧?这样认为也可以。然而它不是天外飞来,而是情绪发展的必然,也是音乐逻辑的合理构成——你听:最后一句的旋律,不是又回复到曲首动机的音型,使全曲在前后呼应中获得圆满终止么。可见熟练的技巧只要与明确的表现目的相融合,便会显得表里如一、纯朴自然了。


第4版(副刊)
专栏:

爱我所爱无怨无悔
——访著名粤剧表演艺术家红线女
常立
10月金秋,北京最美好的时节。
1956年,也是10月金秋,香港赴大陆观光团来首都北京参加国庆盛典。他们全体都收到了新中国总理的请柬——请他们出席国宴。在北京饭店门口,周恩来总理彬彬有礼地迎候在那里,与团员们一一握手。之后,他们参加了国庆观礼并到上海、杭州等地参观,了解他们感到陌生的新中国。周总理的平易和风采,新中国欣欣向荣的气氛,所到之处受到的欢迎,促使其中一位团员做出了重大的抉择——从香港返回大陆。这是她人生道路的重要转折点。这位观光团员就是红线女。
32年后的今天,作为广州粤剧团的艺术总指导、著名粤剧表演艺术家红线女又率团到北京,她在对记者忆及这段往事时,依然十分激动:国宴上周总理像老朋友一样建议她到各处看看;文艺界老前辈和同行们热情地欢迎她;田汉邀请她去家中作客;她还见到了抗战时在广西逃难时见过面的何香凝老人和廖承志。“过去人们说‘优、娼、皂、卒’不入乡贤”。红线女说,她12岁从艺时,父亲不同意,怕她“成戏不成人”。这段经历深深地烙印在她的心上,她暗下决心,“要成戏也要成人!”红线女谈到她回国观光时的心情:“我感到被人尊重,感到自己是个有尊严的人”,“我为中国人有了地位而自豪,感到自己和祖国人民一起站起来了!”“比起香港,这里有更多的艺术界前辈,更有搞艺术的条件。”
归来之后,她遍访名家,寻师求艺。梅兰芳先生、程砚秋先生、俞振飞先生、周小燕、王昆,都给予她艺术上的指导和启发,“这样的条件香港是没有的”,她说。红线女热爱自己的艺术事业,不懈地追求着艺术上的真善美,就是在“文革”的风风雨雨中,她仍在坚持练功。她说:“国家灾难、个人痛苦,我不忘做为一个中国人的责任。”
在两个多小时的谈话中,红线女多次强调,“粤剧要发展,要汲取时代的血液”,“粤剧的发展要看年轻人,我有责任培养好他们”。这次来京演出,她要把她的学生们、广州粤剧团的新秀介绍给首都观众。几年前她积极建议创办起来的粤剧班的学生们也将汇报演出。红线女说:“要让青年人在名家云集的京华之地露面,目的是希望得到前辈艺术家的赐教,吸取更多的艺术营养。”在文化部艺术局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我见到了她的学生倪慧英、黄志明、罗伟华。与红线女同获广东省粤剧“百花奖”最佳女演员的倪慧英说:
“红老师为了粤剧艺术,为了培养学生,真称得上呕心沥血,像这样执著的人真是少见。”倪
慧英热情邀请我看她们的戏:
“粤剧的音乐、唱腔都很美,
相信你看了后一定会有深刻的
印象。”几句话,对红老师的敬重、对粤剧艺术的热爱和自信溢于言表。
望着被记者们团团簇拥、笑容满面的红线女和她朝气蓬勃的学生们,我理解了红线女说的话:“在香港收入高,也有欢迎我的观众,但我还是回来了。我现在的一切是金钱换不来的。”当年的“小燕红”实现了她“成戏也成人”的愿望。今天的红线女迈向的是更高的境界:卓然名家的红线女,她的唱腔艺术创一代新声,被誉为
“红腔”;她桃李满门,一代粤剧新秀在成长;不仅如此,作为文化艺术的使者,她的艺术蜚声海外,美国、加拿大、东南亚,“红腔”倾倒了多少炎黄子孙!通过红线女的艺术,海外的人们了解着今日的中国。她给侨胞带去了乡音,带去了亲情,带去了祖国的关切。她“一歌一荡气,一曲一回肠”的岭南之音,抚慰着多少海外赤子的眷眷思乡之心,她是连接大陆与海外相思红豆的红线……对于一个艺术家,有什么能比这些更珍贵!
“我现在已是花甲之年,但我的心还年轻,雄心不减。”说到这里,红线女清雅、白晰的脸上露出了愉快的笑容:“艺术无涯,我要尽力而为。”(附图片)
红线女在北京 卢传友摄


第4版(副刊)
专栏:

自然美的升华
张雅心
最近,在北京民族文化宫举办的《中国大型摄影艺术灯箱展》上,摄影家何世尧的五十余幅风光摄影作品,让观众遨游在祖国锦绣河山之中,沉醉于大自然的壮丽神韵里。
何世尧是一位年轻的摄影家。他在从事画报专题摄影报道和画册摄影编辑的同时,迷恋于风光摄影艺术,创作出独特的风光作品。这次展览,既有他十多年前拍摄的成功之作,如《孔桥夕照》、《巍巍长城》,又有不少他的新近之作。何世尧把创作一幅优秀风光摄影作品的条件,概括为“天时、地利、人和”,他说:“风光美,‘天时’因‘地利’而生妙趣;
‘地利’因‘天时’而发英姿。至要之点在于人的情怀,既要有博大的气魄,又要有精微的灵秀。”《巍巍长城》的磅礴气势,《春雨绵绵》的缠绵情趣,《瀑水琴声》的诗情画意,《秋叶凝波》的瑰丽画景……无不显示出他的艺术追求。
《巍巍长城》是受人们称赞的作品之一,也是蜚声国内外的佳作。在美国联合国大厦大厅里悬挂着仿照这幅作品编织的巨型壁毯。作品以浓郁的色调,雄阔的画面抒发了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
这次展出的大部分作品制成大型灯箱和大幅彩色照片面世。广东外贸轻工摄影中心精美的灯箱,以其鲜艳的色彩和强烈的逼真感,使何世尧的摄影作品锦上添花。这种别具一格的展览形式,将为我国风光摄影发展开拓新路。


第4版(副刊)
专栏:

欣欣向荣 (剪纸)张佃生


第4版(副刊)
专栏:

巍巍长城(摄影)
何世尧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