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8年1月7日人民日报 第6版

第6版(国际)
专栏:

  西哈努克致电乔森潘和宋双
重申民柬三方一道进行反侵略斗争
发表声明表示在越南撤军问题上决不让步
新华社巴黎1月5日电 民主柬埔寨主席诺罗敦·西哈努克亲王最近打电报给民柬领导人乔森潘和宋双,重申他决心同民柬联合政府其他两方的武装力量一道进行反抗“越南殖民者”的斗争。
这封电报的内容是今天在巴黎公布的。西哈努克在电报中指出,他自己的军队——西哈努克民族军将继续进行战斗,直至最后一名越南士兵离开柬埔寨。
西哈努克还对民柬联合政府其他两方的武装力量在同越军的战斗中取得的重大胜利表示祝贺。
据新华社曼谷1月4日电 民主柬埔寨主席诺罗敦·西哈努克亲王重申,他在下次同洪森会晤时,在越南军队必须按照具体的时间表全部撤出柬埔寨的问题上绝对不作任何让步。
西哈努克亲王是在他设在这里的办事处今天散发的一份声明中作出上述表示的。
西哈努克还强调,他在“解散柬埔寨人民共和国”的问题上也不会作出让步。
他说:“如果洪森、河内以及其他对手不完全接受与我的人民和国家生命攸关的这两个先决条件,我将不会签署任何协议,也决不返回金边。”
西哈努克表示,如果会晤没有具体进展,他将不签署任何联合公报。
他说,他的部队将继续同占领柬埔寨的越南军队作战,直到最后一名越南士兵撤出柬埔寨。


第6版(国际)
专栏:

  耶路撒冷委员会召开紧急会议
支持巴勒斯坦人民的抗暴斗争
新华社伊弗兰1月5日电 耶路撒冷委员会成员国代表4日在摩洛哥伊弗兰市召开紧急会议,强烈谴责以色列当局镇压巴勒斯坦人民的野蛮暴行,呼吁国际社会采取必要的措施支持巴勒斯坦人民反对占领者的正义斗争。
耶路撒冷委员会宣布,1月15日为“伊斯兰声援巴勒斯坦人民起义日”,并要求伊斯兰世界的所有清真寺在这一天为巴勒斯坦人民的斗争以及在斗争中牺牲的烈士祈祷。
会议通过的动议说,耶路撒冷委员会重申,巴勒斯坦问题是冲突的核心,是伊斯兰世界的首要问题。巴勒斯坦人民有在其领土上建立独立国家、恢复其主权的民族权利。只要这个问题不解决,无论是耶路撒冷、巴勒斯坦领土的其它地方,还是整个中东地区就永远不会有和平与稳定。
耶路撒冷委员会谴责以色列占领巴勒斯坦和阿拉伯领土以及它所实行的非人道主义政策,并认为,这种占领严重侵犯了巴勒斯坦人权和自由。
会议要求立即召开一次在联合国主持下,由包括巴勒斯坦解放组织在内的有关各方参加的中东和平国际会议。
委员会决定成立一个由哈桑二世国王领导的委员会,以便同联合国秘书长和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取得联系,通报巴勒斯坦领土上的形势,并要求他们支持贯彻安理会605号决议。
这次紧急会议是在摩洛哥国王哈桑二世的建议下,并由他主持召开的。委员会13个成员国和组织参加了会议。
巴勒斯坦解放组织执委会主席阿拉法特出席了会议,并在会议开幕式上发表了讲话。他说,不管作出怎样的牺牲,被占领土上人民的斗争将一直进行到结束以色列的占领和解放圣城耶路撒冷。(附图片)
1月5日,联合国安理会15个理事国代表一致通过决议,要求以色列停止驱逐巴勒斯坦人。 传真照片(新华社发)
  约旦河西岸和加沙地带示意图


第6版(国际)
专栏:

  联合国双管齐下平息海湾战火
秘书长与两伊进行新一轮磋商 拟议对拒绝停火一方禁运武器
新华社联合国1月5日电 在安理会准备着手讨论对两伊战争中拒绝停火的一方实行武器禁运措施的同时,联合国秘书长佩雷斯·德奎利亚尔正在与伊朗、伊拉克举行新的一轮磋商。
这是联合国为尽早结束持续8年之久的两伊战争而采取的一种双管齐下的方法。
今天上午,德奎利亚尔与伊朗代理常驻联合国代表马哈拉提大使进行了一小时会谈。马哈拉提将在本周晚些时候回国与领导人磋商,大约一周后回纽约。
昨天下午,德奎利亚尔还会见了伊拉克在联合国的常驻代表基塔尼。
联合国发言人今天在新闻发布会上说,德奎利亚尔的这两次会见“旨在探索执行安理会第598号决议的新途径”。
据联合国人士透露,中国、法国、苏联、英国、美国等5个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将在本周晚些时候进行磋商,以寻求在制裁问题上的一致立场。
美国一直以伊朗拒绝停火为由鼓吹对伊朗实行武器禁运。然而,一些不结盟国家对这种禁运的效果及实施方法表示怀疑。
外交人士认为,拟议中的武器禁运本身并不是目的,但是讨论这种措施可能有利于秘书长的调停努力。


第6版(国际)
专栏:

  巴勒斯坦群众控制比尔泽特市
新华社突尼斯1月5日电 巴勒斯坦通讯社今天下午在这里发表的一则消息中宣布,巴勒斯坦示威群众在把以色列占领军赶出拉马拉附近的比尔泽特市后,宣布该市为解放区。在此之前,以色列占领军的部队曾把守着该市的入口。
示威群众目前已控制了整个比尔泽特市,市区升起了巴勒斯坦旗帜,悬挂着巴勒斯坦解放组织执委会主席阿拉法特的肖像。


第6版(国际)
专栏:

△美国白宫5日宣布,里根总统可能在今春前往莫斯科同苏联领导人举行首脑会晤,会晤的具体时间、地点和细节尚不清楚。
△以色列总理沙米尔5日打电报给埃及总统穆巴拉克,说以将努力使加沙地带和约旦河西岸恢复平静,埃及曾指责以色列使用武力导致被占领土出现混乱局面。
△伊朗宣布对应征入伍者延长4个月的兵役期,从原来的24个月延长到28个月。 (本报讯)


第6版(国际)
专栏:

  阿富汗前国王支持阿抵抗运动
表示无保留无条件地参与解决阿富汗问题
新华社巴黎1月5日电 流亡在意大利的阿富汗前国王查希尔·沙阿今天对法国记者说,他“完全支持”阿富汗的抵抗运动。
沙阿是在接受法国国际广播电台记者专访时发表上述讲话的。他指出,他准备“无保留和无个人条件地”参与阿富汗问题的解决。沙阿表示,应由阿富汗人民完全自由地确定自己的政权、政府体制和机构。
沙阿表示,他“唯一的愿望”是站在他的同胞们一边,为寻求阿富汗问题获得公正而又被大多数人接受的解决办法作出努力。


第6版(国际)
专栏:

  美国反对苏联在海湾部署联合国舰队的建议
苏联再次建议组成联合国维持海湾和平部队
新华社科威特1月5日电 正在科威特访问的美国国防部长卡卢奇5日晚在记者招待会上拒绝苏联提出的在海湾部署一支联合国舰队的建议。
他说,苏联提出这一建议“用意不明而且很不恰当”。
卡卢奇在回答记者提问时否认美国政府利用海湾局势谋求在那里建立军事基地或机构。他说,美国为科威特油轮护航的行动是受欢迎的。美国和科威特双方已做出了进一步安排来保证海湾航道畅通无阻。
卡卢奇是4日晚到科威特开始中东之行的。他在5日会晤了科威特领导人,就两伊战争等问题举行了会谈。
新华社大马士革电 苏联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国际部副部长布鲁坚茨在结束对叙利亚的4天访问1日对记者发表谈话,再次提出组成联合国和平部队来维护海湾的自由航行,以排除美国在那里的军事存在。
他说,苏联认为美国在海湾的军事集结是海湾目前紧张局势的一个因素。他还说,成立联合国部队就会排除美国和北约国家在海湾的军事存在。
他说,苏联希望阿拉伯国家努力把外国海上舰队驱逐出海湾,因为美国的军事存在对该地区阿拉伯国家的安全是有害的。
在叙利亚的访问期间,布鲁坚茨同叙利亚副总统哈达姆和外长沙雷举行了会谈,并会见了阿萨德总统,向他递交了苏联领导人戈尔巴乔夫关于美苏首脑会谈的一封信件。


第6版(国际)
专栏:

  美苏两国将检查对方核试验基地
新华社华盛顿1月5日电 美国国务院发言人雷德曼今天宣布,华盛顿和莫斯科将互派核专家,检查对方的核试验基地。
雷德曼说,美国专家将于1月7日前往苏联,他们将参观苏联位于哈萨克地区塞米巴拉金斯克的核试验基地。
苏联专家将于1月23至30日参观美国内华达核试验基地。
去年11月,美苏在日内瓦举行第一轮核试验谈判时便达成协议,同意互派专家参观对方的核试验基地。两国外长去年12月9日正式宣布了这一协议。
互派核专家的目的是使他们熟悉对方核试验基地的条件及工作情况,并为今年晚些时候对真正的核试验进行联合核查作准备。
根据两国外长去年12月9日发表的声明,双方应向对方提供一个机会,以便在双方基地上测试一至两次当量为100至150公吨的爆炸。
美苏两国决定进行联合核查试验,目的在于完善两个尚未批准的限制核试验条约的核查措施。
这两项条约是,1974年通过的《限制地下核试验条约》和1976年通过的《和平利用地下核爆炸条约》。
美国一直坚持,完善这两项条约的核查措施是进一步进行全面禁止核试验谈判的先决条件。


第6版(国际)
专栏:

  捷同美达成一项核查协议
新华社布拉格1月5日电 据捷通社报道,捷克斯洛伐克外交部同美国驻捷使馆5日在布拉格交换了照会,双方就美国在捷克斯洛伐克领土上对苏联中程导弹的拆除情况进行核查达成协议。
这项协议将同苏美中导条约同时生效。根据这项协议,美国方面可以对捷克斯洛伐克领土上的有关设施进行检查。


第6版(国际)
专栏:

  乌干达政府军挫败反政府力量
新华社坎帕拉1月4日电 据此间《星报》今天报道,乌干达政府军元月2日在乌干达东部托罗罗地区摧毁了反政府叛乱武装分子的两个营地,打死46人,抓获50多人。
这是对莱克韦娜领导的乌干达圣灵运动的又一次打击。
莱克韦娜的组织一度十分活跃,她曾发誓要率5000叛军进军坎帕拉,但在去年10月攻打金贾附近的军营时遭到失败。随后连遭打击,已溃不成军。莱克韦娜本人去年12月26日逃到肯尼亚境内后被捕并被判处监禁4个月。其残部138人逃入肯境内后也被捉。
另据报道,自从乌干达政府去年6月宣布大赦后,乌干达北部古卢地区已有1800多反政府分子向政府方面投诚。


第6版(国际)
专栏:综述

  智美关系出现新波折
  新华社记者 江树根
最近一个时期,智利同美国的关系又出现新波折。
去年12月17日,美国国务院发表了一项由总统里根和国务卿舒尔茨共同签署的关于“支持智利民主”的声明,要求智利政府为未来的选举活动“创造合理的条件和自由的气氛”。接着,美国国会通过关于向智利反对派资助100万美元的议案,支持反对派参加选举运动,以推动民主化进程。12月24日,美国政府又以智利存在镇压工会组织等现象为由,决定中止给智利关税优惠待遇,使智利出口收入每年损失近300万美元。
美国的上述措施,给双边关系罩上一层阴影。12月28日,智利外长加西亚召见美国大使哈里·巴恩斯,对华盛顿的干涉行径深表不满。他表示,“智利的事情应由智利人民自由地决定”,决不允许他人横加干涉。
最近智美两国之间产生的龃龉是继去年5月美方向智利要求引渡与智前外长莱特列尔在华盛顿被害一案有牵连的两名将军后出现的新波折,它在智利朝野和舆论界引起极大反响。多数反对派,特别是左翼人士从美国“促进智利民主”的做法中受到鼓舞,而官方及亲政府的右翼党派和人士则深感恼火。
此间观察家认为,自从发生海地和菲律宾事件之后,美国一改过去“悄悄外交”的作法,不断通过其外交代表和访智军政要员,向军政府施加压力,要求其承担“战略义务”,并“通过最快和最有效的方式向民主政体和平过渡”。为了取悦华盛顿和平息国内风潮,军政府也相继采取一系列诸如开放党禁、结束流放、选举登记、颁布政党法等“民主化”措施。但明里暗里却仍然按照规定的日程表安排公民投票,以决定过渡时期的总统候选人,要把现政权延续到1989年以后。皮诺切特总统实际上开始了在各省市的竞选活动。随着公民投票的临近,广大智利人民强烈呼吁,要求通过自由选举直接产生总统,实现还政于民。美国认为目前智利已“接近于关键性的政治时刻”,于是,加强压力,希望扩大自己在智利未来政治中的影响。
但是,近年来智利的经济发展比较景气,加上智国内反对派四分五裂,美国很难找到一个理想的代理人,估计美国不会做得太绝。智美关系虽有波折,但不致出现难以愈合的巨大裂痕。


第6版(国际)
专栏:

  墨西哥顺利解决一起劫机事件
新华社墨西哥城1月5日电 墨西哥今天在没有使用暴力的情况下顺利地解决了一起长达35分钟的劫机事件。
据墨西哥城国际机场官员说,劫机事件发生在4日当地时间23点30分。当时,一架墨西哥民航DC—9—30班机载着111名乘客和8名机组人员从蒂华纳飞往墨西哥城。飞机经过洛斯莫奇斯城上空时,一名从华雷斯城登机、现年30岁、叫马科斯·加门的男子趁机长走出驾驶舱之际,窜到驾驶员身边。他谎称自己身上带有武器,命令驾驶员改变航向,直飞美国得克萨斯州的布朗斯维尔城。驾驶员见这种情况,一边告诉他到得克萨斯有300公里,飞机上的油已不够用,另一方面趁其不注意迅速将飞机上发生的情况报告了地面机场。机场接到报告后,立即部署了“警察包围圈”。
经过机组人员和劫机者紧张谈判之后,飞机终于安全降落在蒙特雷机场。在机长的劝说下,劫持者同意乘客离机。后来,他又在机组人员的伴随下走出飞机,被警察逮捕,未作任何反抗。经搜查,劫机者身上根本没有武器。墨检察署官员说,这名劫机者很可能神经上有问题。
据此间报道,这是10年间墨西哥发生的第一起劫机事件。


第6版(国际)
专栏:

  泰老双方希望通过谈判解决边界争端
本报曼谷1月6日电 记者刘爱成报道:此间报纸今天报道说,联合国秘书长德奎利亚尔最近致电泰国和老挝外交部,要求泰老双方停止边境地区的武装冲突。
泰国和老挝军队自去年11月下旬以来,在泰国彭世洛府和老挝沙耶武里省交界处,为争夺边界上有争议地区多次发生冲突。泰国以法国、老挝和泰国地图为证,认为该地区应归属于泰国版图,而老挝则声称该地区在其沙耶武里省境内。
发生冲突后,泰国曾多次要求与老挝举行谈判解决争端。老挝驻泰大使坎潘也曾表示,老挝愿意与泰国谈判。


第6版(国际)
专栏:国际要闻简报

阿拉伯部长委员会会议闭幕
为期两天的讨论阿拉伯国家共同行动的阿拉伯部长委员会会议4日在安曼闭幕。
会议讨论了促进阿拉伯民族在加强团结与合作以及实现一体化方面采取联合行动的途径。
参加这次会议的有8个阿拉伯国家的财政、计划、工业、经济和商业部长(或大臣)以及巴解组织的代表。


第6版(国际)
专栏:国际要闻简报

美国军舰为科威特油轮护航
美国国防部4日说,由美国军舰护航的悬挂美国国旗的科威特油轮“布里奇顿”号和“苏福西铁”号,已经从科威特出发,安全穿过海湾,通过伊朗法尔西岛水域。没有发现任何异常的海面和空中行动。


第6版(国际)
专栏:国际要闻简报

埃及总统穆巴拉克将访美国
美国白宫4日宣布,埃及总统穆巴拉克将于1月下旬对美国进行国事访问。
白宫发言人菲茨沃特说,穆巴拉克总统定于1月28日会见美国总统里根并将同其他官员会谈。
会谈的内容尚未确定,然而他们都希望就结束两伊战争、中东和平进程、美对埃及的进一步援助以及联合生产武器等问题进行磋商。


第6版(国际)
专栏:国际要闻简报

波美贸易委员会下月将复会
据波兰报纸5日报道,波美贸易委员会在中断7年后,定于2月10—11日在华盛顿复会。这次会议将讨论“大大增加两国贸易和扩大经济合作范围的途径和方法”。
美国驻波兰临时代办戴维斯4日拜会了波兰对外经济合作部长格维亚兹达,向他递交了参加会议的邀请信。
报道说,即将举行的委员会第十次会议“将讨论相互贸易和一切领域的经济合作”,其中的实质成分是金融—信贷关系的正常化问题,这对波美两国工农业合作、设备和产品的进出口及资本合作,都具有根本性意义。
(据新华社)


第6版(国际)
专栏:

  安哥拉军队击落三架南非飞机
新华社罗安达1月5日电 安哥拉国防部今天发表一项公报说,安哥拉武装部队近日在南部的宽多库邦戈省与南非侵略军的战斗中,击落3架南非“幻影”式飞机。
公报说,在1987年12月29日至1988年1月3日的6天中,南非军队多次派飞机轰炸安哥拉比耶省和宽多库邦戈省的经济设施和武装部队阵地,并出动装甲车在远程大炮掩护下侵入安哥拉。


第6版(国际)
专栏:沙特阿拉伯通讯

  初访沙特阿拉伯
  新华社记者 黄建明
位于阿拉伯半岛的沙特阿拉伯王国,以它的极为丰富的石油资源闻名于世。然而,当你踏上这块土地的时候,人们和你谈的,不仅是它的石油,而更多的是它近年来蓬勃发展的各方面建设的成就,沙特人每当谈起这些来就滔滔不绝,自豪感溢于言表。
最近我初次来到这个国家,前来采访海湾合作委员会首脑会议,热情好客的主人为记者们安排了丰富多彩的参观活动。沙特经济和文化的发展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新兴工业的一颗明珠
新闻部把我们用专机送到离首都利雅得以东大约800公里濒临海湾的新兴工业城市朱拜勒参观访问。
我们下飞机换乘豪华旅游车接近市区时,只见高速公路纵横交错;城市高楼大厦,马路旁绿树成荫;住宅区一幢幢别墅新颖别致,淹没在百花丛中;厂区管道密布,塔罐林立,一座座工厂错落有致,给人以兴盛和干净利落之感。看到这一切,简直不敢相信这里在10多年前竟是一片沙漠。
1975年,沙特王国成立了以法赫德国王为首的朱拜勒和延布工业工程王室委员会,从事开发这两个地区。委员会秘书长阿卜杜拉亲王日前对记者说,这个委员会的成立反映了沙特促进工业化的决心。
经过10多年的努力,朱拜勒市已建起15个基础联合企业,国家总投资约580亿沙特里亚尔(约合163亿美元)。由私人投资的工业也在蓬勃兴起,至1987年,已建成投产的工厂达64个,主要为建设服务,生产建筑材料,水泥制品,铁条和管道等。
朱拜勒的大型基础工业大多同石油化工有关。沙特人充分利用本国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大力发展炼油和石化工业。朱拜勒工程项目董事长穆巴拉克告诉我说,本市工业发展是出口型的,大部分产品将出口到东南亚地区,其中化肥已经出口到中国。
医疗事业发展的一个缩影
费萨尔国王专家医院和研究中心位于首都利雅得西北部,远离闹市区,四周绿树鲜花环绕,显得格外静谧。
医院公共关系处主任舒伯里介绍说,这座医院是全国设备先进、医疗条件最好的医院,从1978年起相继开始了心脏、肾移植和骨髓移植等高难度手术。研究中心装备了回旋和直线加速器以及正电子照相等尖端设备,用于诊断和治疗癌症等疾病。
院长法赫德·塔巴尔兴奋地对我说,他的医院中管理人员全部是沙特人,本国医生的比例逐年增加。现在也已占60%。
记者们看到,这里有10多名沙特女医生。在沙特这个伊斯兰教规十分严厉的国家里,妇女是不准在公共场合露面的。而现在在医院里,已有例外,女医生可以给男病人看病。舒伯里先生把我带到一位沙特女医生面前,她正在给一个孩子看病,听说我是中国记者,很愉快地接受了我的采访和拍照。她的名字叫娜达娃,半年前从沙特国王大学毕业后来医院当医生。她高兴地说,“我在这里工作很愉快”。
沙特政府大力发展医疗卫生事业,向全体公民提供免费医疗。据公布,全国公立和私立医院已从1970年的40所增加到1986年的202所。医院的床位从9039个增加到现在的35891个。全国还设有近2000个卫生中心。舒伯里说,现在,沙特公民基本上实现了小病治疗不出区,大病治疗不出国。这是一个了不起的成就。
王国最高学府
沙特政府十分重视智力投资,正在加速培养本国各种人才,适应事业发展的需要。这是我访问沙特国王大学后得出的印象。
沙特国王大学位于利雅得西北10公里的地方,是王国最高学府。教学大楼气势宏伟,具有阿拉伯建筑风格。宽敞明亮的走廊上流水潺潺。两旁绿树成荫。三三两两的学生夹着书本,来去匆匆,充满着紧张的学习气氛。
陪同我参观的阿卜杜拉赫曼先生介绍说,这个大学建于1957年,是王国最早的一所大学。当时只有一个艺术学院,学生21人。现今已经发展到12个学院,在校学生近2.5万人。从这个大学毕业的学生已经在王国的各个领域发挥作用。阿卜杜拉赫曼本人就是这个大学的毕业生,后来又去美国深造三年,取得博士学位,现在回到这个大学新闻传播系任教。他对中国新闻事业很感兴趣,在与我交谈时,他说,他和他的同事将在教授世界性通讯社一课中加上中国新华社一节。
包括这所最高学府在内,现在沙特王国已拥有7所大学,全国各类学校的数量从1970年的3107所增加到1986年的16225所。在校学生人数猛增到230万人,占全国总人口1/4以上。
沙特阿拉伯对教育事业的如此重视,必将促进它的经济使其获得更大发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