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8年12月5日人民日报 第6版

第6版(国际)
专栏:

钱外长结束对苏联正式访问
钱其琛说中苏关系正常化进程已开始苏外长说苏中关系进入现实主义时期
新华社莫斯科12月3日电 中国外长钱其琛结束了对苏联为期3天的正式访问,今晚乘飞机离开莫斯科。
访问期间,钱其琛同苏联外长谢瓦尔德纳泽就广泛的问题,特别是柬埔寨问题和中苏关系正常化问题进行了3轮会谈。苏联领导人戈尔巴乔夫会见了钱其琛。
今天上午,钱外长及其随行人员前往红场拜谒了列宁墓,向无名烈士墓献了花圈。
苏联外长谢瓦尔德纳泽、副外长罗高寿和中国驻苏联大使于洪亮等到机场送行。
新华社莫斯科12月3日电 (记者李惠生)中国外长钱其琛今天在这里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说,他这次对苏联的访问是有成效的。中苏两国关系的正常化的进程已经开始,双方在政治解决柬埔寨问题上的互相了解加深了,中苏高级会晤有可能在明年上半年举行。
钱外长说,3天来他会见了苏联领导人戈尔巴乔夫,与苏联外长谢瓦尔德纳泽进行了3轮会谈。在会见和会谈时共交谈了8个多小时,双方讨论了两国关系正常化以及广泛的国际问题,特别是柬埔寨问题。有2个具体的成果:一是就柬埔寨问题进行了深入讨论,增加了共同点;二是推动了两国关系的正常化。但是还有许多问题有待进一步讨论。
钱外长指出,双方在讨论中都认为有必要进行中苏高级会晤,但要进行准备。中苏两国今后要建立一种新型的关系:既不是回到50年代的结盟关系,也不是像过去曾有过的对抗关系,而是建立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的关系。他指出,双方在经济合作方面有广阔的前景,如开展边境贸易、为开发苏联远东地区组建合资企业、中国提供劳务等。
钱外长说,戈尔巴乔夫在与他会见时提出柬埔寨问题已经到了应该解决的时候了。钱外长说,双方经过讨论增加了共同点,当然还有问题要继续讨论。他强调说:“分歧是客观存在,没有分歧才是奇怪的,我们讨论的主要是分歧问题,力图缩小这些分歧,有些分歧让它继续存在也是可以的。”
有记者问,中国是否准备与越南直接谈判?对此,钱外长回答:“中国早在1983年3月就曾公开宣布,只要越南无条件从柬埔寨撤军,我们就和它谈判,但是这个条件至今没有实现。”钱其琛指出,现在有人认为柬埔寨是越南的一张牌。他说,柬埔寨问题不是一张牌,“我认为越南手中没有什么柬埔寨牌,有的只是一个烫手的土豆,早就应该把它丢掉。”
钱外长说,他已邀请苏联外长谢瓦尔德纳泽明年初访问中国,届时双方将继续进行讨论。
新华社莫斯科12月3日电 据塔斯社报道,苏联外长谢瓦尔德纳泽说,他同中国外长的会谈是在求实、坦诚和善意的气氛中进行的。会谈的内容十分充实。双方都在努力探索扩大一致的范围。
谢瓦尔德纳泽是在结束同中国外长钱其琛的会谈后回答塔斯社记者提问时说上述这番话的。
苏联外长说,“苏中关系现在正进入一个新时期,我愿意称这个新时期为现实主义时期”。
谢瓦尔德纳泽说,双方已就举行中苏高级会晤“达成谅解”。“这一事件无疑将标志着苏中关系新阶段的开始,标志着苏中关系将上升到新的质量水平。它也将对整个国际形势产生积极的影响”。
在回答塔斯社记者就柬埔寨问题提出的问题时,谢瓦尔德纳泽说,双方认为已具备合适条件来消除这一冲突形势。关于解决地区冲突问题,双方都相信对话的倾向正在战胜对抗,暴力政策正在让位于政治手段。


第6版(国际)
专栏:

安古美南非四方会谈无果而终
安哥拉报纸指责南非为四方会谈设置新障碍
新华社布拉柴维尔12月3日电 (记者熊仲琪)关于安哥拉和平和纳米比亚独立问题的安、古、南非和美国4方会谈今天在这里结束,没有签署关于西南部非洲和平的协议议定书。
在4天的双边和多边会谈中,4方产生了一些新问题,存在着一定的分歧,特别是南非对古巴的撤军诚意和其他问题持保留意见和担心。
南非外交部发言人今天在代表团下榻的宾馆对记者发表谈话说,会谈取得了进展,但是各方都感到需要同本国政府进行磋商,因此,议定书的签署再次推迟。
他个人认为,举行新的一轮四方会谈是必要的,它可能将于二三周之内继续在布拉柴维尔举行。
新华社罗安达12月3日电 《安哥拉日报》今天指责说,南非在布拉柴维尔举行的安、古、南非和美国四方会谈中,提出把南非参加监督古巴从安哥拉撤军与实施联合国安理会关于纳米比亚独立的435号决议联系在一起的方案,是企图为四方会谈设置人为障碍。
报纸说,监督古巴从安哥拉撤军是安哥拉和古巴双方的问题,只有这两个国家有权邀请联合国成员国参加监督撤军。
报纸说,南非在即将签署“布拉柴维尔议定书”的最后时刻提出新的“联系方案”,说明它在和平解决西南部非洲问题方面缺乏合作诚意,并企图再次拖延纳米比亚独立进程。


第6版(国际)
专栏:

乔森潘支持西哈努克五点建议
新华社北京12月3日电 据民主柬埔寨电台今天广播,民主柬埔寨副主席乔森潘,12月1日对民柬国民军电台记者发表谈话时表示,他完全支持诺罗敦·西哈努克亲王11月7日提出的关于解决柬埔寨问题的5点建议。
乔森潘对记者说:“11月9日,我已致电亲王,我完全支持亲王的5点建议。现在,我高兴地告诉你们,我仍然完全支持亲王的5点建议。我认为,5点建议一定能团结国内和国外的民族力量,能使我们的民族解放斗争有一个新的发展。我个人将在国内和国外的活动中坚守诺罗敦·西哈努克亲王的5点建议。”


第6版(国际)
专栏:综述

活跃的阿拉伯外交
本报记者 林皎明
开罗国宾馆近几天来真忙乎。
十一月二十八日,飞抵开罗机场的一架伊拉克专机里,突然走出萨达姆·侯赛因总统。国宾馆的红地毯上留下这位八年来埋头两伊战事的伊拉克总统的脚印。穆巴拉克总统又惊又喜。
十二月一日,约旦国王侯赛因亲自驾机降落在开罗机场。国宾馆前的阅兵仪式上,他破格伸手与仪仗队指挥官握手致意。穆巴拉克总统与这位老朋友小别重逢,热烈拥抱。
又隔两天,十二月三日,巴解组织主席阿拉法特再次出现在开罗。他春风满面。穆巴拉克总统亲切地把贵宾引进客厅,谈笑风生,互祝安康。
埃及外交如此活跃的场面,是多年罕见的。西方舆论界甚至把中东政治舞台上的这一幕,称为“阿拉伯联合行动的序幕”。但是,如果抛开远在另一个半球几乎同时发生的另一幕,人们还不足以理解开罗外交异乎寻常活跃的原因和意义所在。
纽约联合国总部会议大厅里的一幕,的确使阿拉伯各国政府既失望,又惊喜。阿拉法特主席昨晚抵达开罗时,记者请他就联大表决发表评论。他的评论言简意深:“一百五十四比二,就是最有力的评论。”当然,谁都清楚其所指。十一月二十六日,美国国务卿舒尔茨亲自发表书面声明,不顾美国一九四七年签署的《联合国总部协定》,拒绝发给阿拉法特主席入境签证,阻挠他在本届联大讨论巴勒斯坦问题的会议上发言。美国的决定一时引起世界舆论大哗。此后,联大法律委员会通过决议,批评美国的无理决定。接着,联大作出要求美国二十四小时内重新考虑这个问题的决议。最后,十二月二日,联大在“没有选择余地”的情况下,作出自一九四五年联合国成立以来破天荒的决定:将本届联大讨论巴勒斯坦问题的会议迁往日内瓦举行,让阿拉法特主席照常在会议上发言。表决结果是一百五十四比二。这个处在空前孤立中的“二”,就是美国和以色列两家。美国政府的错误的决定表明了美国中东政策依旧摇摆不定,阿拉伯国家从联合国大会的表决结果中,看到巴勒斯坦事业赢得了国际社会的肯定和支持。这是一次“国”意测验。
话又要拉回到开罗来说。据透露,联大会议易地举行的最初设想,正是在开罗高级外交沙龙中,巴解组织、约旦、埃及、伊拉克等国领导人针对美国拒发签证立场所作出的共同反应,并得到了世界绝大多数国家的支持。阿拉伯各国的协同动作取得的胜利,与埃、约、伊、巴的合作有直接关系。已经有电讯报道,要求联大会议易地举行的阿拉伯提案,是埃及总统穆巴拉克和约旦国王侯赛因在和阿拉法特磋商后提出的。当时,埃及的国宾馆客厅里,正是高朋满座,应接不暇。
阿拉伯和平攻势在逐步展开。下一个预定目标,是阿拉法特主席定于本月十三日在日内瓦联大会议上的发言。据报道,埃及总统穆巴拉克与阿拉法特主席今天有可能着重讨论这次发言的内容,反复斟酌巴解组织利用目前国际社会普遍同情和支持巴勒斯坦事业的有利时机,进一步在国际讲坛上阐明巴解组织要求公正和平的立场,促使中东国际和会能在近期内纳入联合国议程。
开罗国宾馆即将迎接的贵宾名单还不仅这些,再过几天,谢瓦尔德纳泽外长也要来……埃及迎来了自己外交的春天。
(本报开罗十二月四日电)


第6版(国际)
专栏:

美驻华大使欢迎中苏改善关系
新华社华盛顿12月2日电 美国驻中国大使温斯顿·洛德今天在美国旧金山的联邦俱乐部发表演讲时说,中苏关系的改善是一个令人欢迎的事态发展,因为这有助于缓和亚洲和世界其它地方的紧张局势。
洛德是在谈到中国外长钱其琛访问莫斯科时说这番话的。
他接着说,然而,人们应该明白,“这种关系既有其发展的动力,但也有其内在的局限性”。
他说,近几年来,美中两国之间通过尊重各自观点和谋求相互谅解,已经逐步建立起了牢固的基础。
他还表示相信,美国总统当选人布什在执政期间将会继续加强中美之间的这种关系。


第6版(国际)
专栏:

巴基斯坦新内阁宣誓就职
巴人民党议员当选为议长
旁遮普省两政党成员发生冲突
新华社伊斯兰堡12月4日电 巴基斯坦新内阁今天在这里宣誓就职。
宣誓就职仪式由伊沙克·汗总统主持,新任命的总理贝娜齐尔·布托出席了仪式。
参加宣誓的共有10名部长和7名国务部长,其中包括前外交部长雅各布·汗。参加这次宣誓的还有总检察长叶海亚·巴赫蒂亚尔、3名部长级顾问、1名部长级的总理特别助理和1名国务部长级的内阁事务官员。
新华社伊斯兰堡12月3日电 巴基斯坦人民党的马利克·迈拉杰·哈立德今晚当选巴国民议会议长。
哈立德在国民议会的选举中以134票对72票战胜伊斯兰民主联盟的候选人谢赫·拉希德·艾哈迈德。
新华社伊斯兰堡12月4日电 巴基斯坦旁遮普省的木尔坦专区人民党和伊斯兰民主联盟的积极分子发生暴力冲突,致使15人受重伤。
据此间报纸今天报道,双方互掷石块、棍棒的同时,还高声对骂。警察不得不使用催泪瓦斯将他们驱散。
人民党和伊斯兰民主联盟在上月中旬巴基斯坦大选中是两个主要政党。人民党在国民议会里获得105个席位,而伊斯兰民主联盟得到60席。


第6版(国际)
专栏:

北约防务计划委员会开会
磋商盟国“合理分担防务义务”问题
本报布鲁塞尔12月3日电 记者魏崴报道:12月1日至2日,北约防务计划委员会于布鲁塞尔召开会议,与会者着重就大西洋两岸的盟国如何“合理分担共同防务的作用、风险和责任”进行了磋商。
会议于1日通过一份题为《加强联盟的集体安全》的报告,在结束时发表了一个最后公报。两个文件都强调了“合理分担”的重要性。出席会议的各成员国国防部长们一致同意为改善和加强北约的“欧洲支柱”和“北美支柱”共同努力,各自作出应有的贡献。会议达成的具体成果有两项:一、决定拨款43亿美元,作为美国第401空军中队从西班牙移至意大利所需的地面设施费用;二、准备筹建一个由西德、英国、荷兰和比利时四国组成的“欧洲空降师”,以加强北约北翼的防务。
北约秘书长韦尔纳、美国国防部长卡卢奇在会后分别举行了记者招待会。他们均对会议取得的成果表示满意。
此间舆论指出,本届会议的主要宗旨是试图调整内部关系,平息美欧在“合理分担”方面的口角。
据透露,北约内部有人认为苏联已可视为不再是怀有敌意的国家。但会议最后公报依然指出克林姆林宫并未放松军事上的努力,苏联的军费开支仍占国民总收入的15—17%。因此,尽管戈尔巴乔夫现在奉行的政策“令人鼓舞”,北约必须继续加强团结和防务。


第6版(国际)
专栏:

苏联官员同阿抵抗力量会谈
讨论苏战俘和苏阿关系等问题
新华社开罗12月4日电 据来自沙特阿拉伯的报道,苏联政府官员3日开始在沙特阿拉伯的塔伊夫市同阿富汗的抵抗力量举行非正式会谈。
报道说,接近会谈的人士透露,双方主要讨论苏军占领期间的战俘问题、苏联从阿富汗撤军后的苏阿关系以及喀布尔政权的未来等问题。
苏联代表团由外交部副部长、苏联驻阿富汗大使沃龙佐夫率领,抵抗力量代表团由七党联盟领导人拉巴尼率领。


第6版(国际)
专栏:

南抗议澳关闭其驻悉尼领事馆
新华社贝尔格莱德12月3日电 南斯拉夫政府今天就澳大利亚决定关闭南驻悉尼领事馆和驱逐领事馆全部人员一事向澳政府提出“最强烈的抗议”。
南斯拉夫外交部部长助理德·米罗希奇向澳大利亚驻南使馆代办彼·沙农递交了这一照会。
南政府在照会中强调,南澳关系中目前出现的状况“应由澳方负责”,为维护南斯拉夫的利益和尊严,南保留采取相应措施的权利。


第6版(国际)
专栏:

国际民航组织技术调查报告表明
伊朗客机接到警告40秒后便被击落
本报渥太华12月3日电 记者郭文福报道:设在蒙特利尔的国际民航组织的一份技术调查报告表明,今年7月3日在海湾被美国军舰击落的伊朗客机,其机组人员在收到直接警告后只有40秒钟便被击落。
这份技术报告是根据今年7月该组织讨论这一事件后决定成立的一个技术调查组经过调查后作出的。这次事件使290名乘客遇难。
专家们认为,这份报告在技术上是颇权威的。报告对改进战区民航的安全提出了相应的建议,但未对此次事件孰是孰非问题做出结论。
据报道,美国驻国际民航组织的代表认为这份报告是公正的。他重申美国不承认有罪,但准备向死难者家属赔款。


第6版(国际)
专栏:

苏共中央开会寻求合理解决民族纠纷
苏外高加索地区局势趋平静
新华社莫斯科12月3日电 苏共中央召集的一次专门会议指出,解决阿塞拜疆和亚美尼亚民族纠纷的原则是不使任何一方受到损害,在不改变纳戈尔诺—卡拉巴赫自治州归属的情况下,尽快找到符合民族友爱精神的合理解决方法。
这是本月1日在苏共中央举行的有关这两个共和国民族问题会议的参加者得出的结论。据塔斯社今天报道,戈尔巴乔夫、雷日科夫等苏联领导人以及上述两共和国党中央第一书记等20余人参加了会议。塔斯社没有报道戈尔巴乔夫发表的开场白和结束语的内容。
新华社莫斯科12月3日电 苏联部长会议今天就阿塞拜疆和亚美尼亚最近再次发生由民族纠纷而引起的动乱作出决定,要求这两个共和国保障重要工交设施的正常工作。
决定中说,阿塞拜疆和亚美尼亚在民族动乱中发生了许多违法行为,给当地和整个苏联的经济造成严重损失,影响了居民正常的生活与劳动。决定指出,某些不负责任的人企图使重要工交设施陷于瘫痪,这会导致严重事故,应予杜绝。
新华社莫斯科12月3日电 苏联外高加索两个加盟共和国——阿塞拜疆和亚美尼亚共和国的局势开始趋于平静,但情况仍很复杂,中央和地方当局迄今还未采取有效措施来解决那里的民族纠纷。


第6版(国际)
专栏:

印度计划建造国产航空母舰
新华社新德里12月3日电 据印度海军总参谋长纳德卡尼上将2日在此间透露,印度计划在科钦造船厂建造本国第1艘国产航空母舰。
纳德卡尼上将说,这艘3万吨的航空母舰是委托两家外国造船厂帮助设计的。但他拒绝说出这两家造船厂的厂名。
这位海军总参谋长还透露,印度今后准备从联邦德国购买两艘潜艇和自己生产两艘潜艇。明年试航后,这4艘潜艇分别于1990年和1991年服役。
纳德卡尼上将说,印度还没有从苏联进口更多的核潜艇的计划。


第6版(国际)
专栏:

里根说布什将保持美苏关系连续性
苏对布什能否保持对苏现行政策不放心
新华社华盛顿12月3日电 美国总统里根今天在发表广播讲话时表示,他将在下周的会晤中告诉苏联领导人戈尔巴乔夫,美国总统当选人布什将保持美苏关系的“连续性”。
里根和布什预订于12月7日在纽约的加弗纳斯岛与前来联大发表讲演的戈尔巴乔夫共进午餐。在谈到这次会晤时,里根总统说:“我期待着这次会谈,因为这是我和戈尔巴乔夫第5次在一起共同寻求和平”。
里根指出,自从1985年日内瓦首脑会晤以来,美苏两国在军备控制、地区性冲突、人权问题以及双边关系等方面的不同意见已有所减少,但双方在人权、地区性紧张局势等问题上仍存在许多原则性分歧。
里根说,改善美苏关系的道路是艰难的,但是“不论谁当选为总统,不论哪一届政府上台,这条道路必须继续走下去”。
新华社联合国12月3日电 苏共中央委员会主管意识形态工作的高级官员尼古拉·叶菲莫夫今天说,苏美关系目前
“非常良好”,但他又指出,布什政府能否继续执行美国目前的对苏政策尚难预料。
叶菲莫夫在谈到苏美关系正常化时指出,尽管苏美正在努力建立良好的关系,但苏联不会为此而损害它的老朋友。
叶菲莫夫目前正在为苏联领导人戈尔巴乔夫出访联合国作准备。在纽约期间,戈尔巴乔夫还将同美国总统里根和美国总统当选人布什举行午餐会。


第6版(国际)
专栏:一句话新闻

一句话新闻
△民主德国3日晨发生一起火车相撞事故,造成重大财产损失。
△萨尔瓦多总统杜阿尔特在参加墨西哥新总统就职仪式时,因肝癌突然恶化,2日被紧急转送到美国华盛顿一家医院。
△印度海军参谋长3日说,迅速扩大的印度海军正在与几个国家谈判购买预警直升机。
△西德绿党11人领导机构2日在特别党代会上因多数人反对被迫下台。
(本报讯)


第6版(国际)
专栏:国际要闻简报

伊朗同土耳其改善两国关系
伊朗重工业部长贝赫扎德·纳巴维2日在机场对记者们说,没有任何因素可以妨碍伊朗和土耳其发展两国间传统的友好关系。
纳巴维是2日在从利比亚回国途中为转交伊朗总理穆萨维致土耳其总理厄扎尔的一封信而抵达伊斯坦布尔。
他说,“伊朗和土耳其两大民族间联结的纽带是非常牢固有利的,这里根本谈不上两国关系冷淡的问题。”
土耳其10月30日指控两名伊朗外交官企图把一名持不同政见的伊朗人绑架偷运出土耳其并将他们驱逐出境。为了报复,伊朗后来也驱逐了两名土耳其外交官。


第6版(国际)
专栏:国际要闻简报

贝鲁特东西区主要通道关闭
由米歇尔·奥恩领导的黎巴嫩军政府统辖的陆军司令部3日关闭了贝鲁特东西区的一个主要通道。
一位国防部人士3日在基督教派控制的东区说,关闭“博物馆通道”是为确保“市民的安全”。
穆斯林控制的西区的消息灵通人士则认为,关闭通道是为了压以胡斯为代总理的穆斯林政府解决黎巴嫩中央银行的财政信贷问题和取消由萨米·哈提卜代替奥恩任陆军司令的任命。据估计,关闭通道将加剧贝鲁特东西区之间的紧张局势。


第6版(国际)
专栏:国际要闻简报

阿根廷谴责少数军人的哗变
近两天来,阿根廷社会各界纷纷谴责少数军人发动兵变。
阿根廷参众两院4日凌晨举行联席会议,强烈谴责以阿里·塞内尔丁为首的少数军人1日发动哗变。
阿根廷执政党激进公民联盟、阿根廷正义党、阿根廷不妥协党也对这次哗变事件进行了谴责。


第6版(国际)
专栏:国际要闻简报

苏联又进行一次地下核试验
4日莫斯科时间8时20分,苏联在新地岛进行了一次当量为2万至15万吨的地下核爆炸。这是苏联今年以来进行的第14次核试验。
报道说,试验是为了完善军事技术。
(据新华社)


第6版(国际)
专栏:

苏联发生一起劫持事件
四名恐怖分子从以色列被押送回国
新华社开罗12月4日电 据来自特拉维夫的消息,劫持30名小学生胁迫苏联当局提供飞机逃往国外的4名苏联恐怖分子,3日晚被以色列当局驱逐出境,由19名苏联特工人员从特拉维夫机场用两架飞机押送回国。
以色列外交部发言人说,一位苏联妇女是一名劫机分子的妻子,但她是被胁迫来以色列的。
这4名恐怖分子12月1日先在苏联北高加索地区的奥尔忠尼启则市劫持了一辆载有30名小学生和一名教师的公共汽车,连司机一起作为人质,要求苏联当局提供飞机逃往国外。为保全人质的生命安全,苏联当局同意提供飞机,使人质获得释放。被劫持的飞机于2日下午在以色列境内降落。以色列军警拘留了机上4名劫机者。
以色列外交部长佩雷斯今天说,劫机事件得以迅速解决,表明以色列同苏联的关系正在改善。他在接受以色列军方电台的采访时说,苏联外长谢瓦尔德纳泽今天接见了以色列驻莫斯科领事代表团团长,并对以色列“拘留和驱逐恐怖分子”的行动表示感谢。(附图片)
12月3日,4名苏联飞机劫持者在以色列特拉维夫机场被苏联特工人员押上飞机回国。 新华社发


第6版(国际)
专栏:资料

国际志愿人员日
1985年,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宣布每年12月5日为“国际志愿人员日”。早在1970年12月7日,第25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创立联合国志愿人员计划。此计划的目的是:动员具有献身精神并有一技之长的志愿者援助发展中国家,以便同当地人员一起实现这些国家的发展目标。其主要活动包括:就某一特别项目在基层进行坚实的劳动;进行有益于青年发展的计划;向世界更多的人提供在异国发挥聪明和才智的机会,以便回国后把学到的知识和技能为本国人民服务等等。
目前,联合国志愿人员计划已选派1200名各类专业人员在93个发展中国家服务。人员地理分布为:非洲:47.9%;阿拉伯国家和欧洲:15.6%;亚洲和太平洋地区:30.9%;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区:5.6%。他们在帮助发展中国家发展经济、传授专业技术、培训人才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与此同时,他们为促进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与交流、加强各国人民之间的友谊和了解做出了贡献,因而受到了国际社会的赞扬。国际志愿人员的活动已经成为国际多边经济技术合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广大国际志愿人员已经成为国际发展援助的一支重要力量,在国际多边合作中发挥着日益活跃的作用。·兆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