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8年11月5日人民日报 第2版

第2版(经济)
专栏:

地区封锁有抬头 支援农业不能变
商业部长提醒各地再也不能用10年前的老观念安排农村市场
新华社北京11月3日电 (记者陈芸)商业部部长胡平今天在此间提醒各地商业系统的领导同志注意,目前在商品供求矛盾较大、又要治理经济环境的情况下,地区封锁现象有所抬头,而且这种封锁还有可能继续加剧。
他说,最近我们在安排明年的市场时发现,一些工业原料主产地先自己“吃饱”,再安排调出,而一些工业品主产地则是先安排本地市场,有余再考虑调出。这样有的地方出现了不按调拨计划调出商品的问题。这种只要局部利益、不顾大局的倾向,对于治理经济环境十分不利。
胡平说,在我国目前的市场格局中,发挥地区优势,促进地区交流,已形成不可阻挡的潮流,这是改革带来的进步。但地区封锁违背商品经济的发展规律,必须打破。我们的资源并不丰富,不少商品处在紧张线上,这就有一个在全国范围内合理配置商品资源的问题。总之,从全局看管死不行;从地区看封锁也不行。
他强调,各地对于重要农副产品、市场必需的工业品的安排,必须顾全大局,服从统一调度。另一方面改革中形成的地区分工、协作格局要继续保持,提倡互相支援。
胡平提醒各地注意的另一个问题是,当前部分农副产品收购进度缓慢,解决这一问题除了考虑资金和价格因素外,有一个重要的指导思想需要重申,这就是以农为本、支援农业的思想。他说,我国有8亿农民,农村这个大市场万万不可忽视。特别是在工业品供求矛盾较大的情况下,绝不能挤掉农村这一块。这些年农民商品意识、交换意识大大增强,再不能用10年前的老观念安排农村市场了。
胡平说,商业部门计划单列供应农村的商品指标,要严格执行,不打折扣;其他工业品凡是农村需要的,优先供应农村;一定搞好化肥、农药、农膜的专营,尽快稳定住价格。


第2版(经济)
专栏:治理环境 整顿秩序

打掉“假冒”的保护伞
钊拓
几年前,晋江假药案的揭露、处理,使人们很受了点震动。
人们满以为自此以后,假冒活动或可销声匿迹,至少会有所收敛。然而,令人困惑的是,这几年假冒之风愈演愈烈,名堂越来越多,手段越来越恶劣。从假药、假酒、假烟,到伪劣食品、冒牌家用电器、假化肥、假农药、假良种,几乎是凡属紧俏的都有假冒的。有些严重损害人们的健康,有些致使数万亩庄稼绝收。
行骗术,搞假货,谋人钱财,名声一向是很臭的。为何中央三令五申严加禁止,却仍然压不下去这股邪风呢?主要原因是查处不严,打击不力。而这又与某些地方搞“地方保护主义”密不可分。
现在,有些地方政府、职能部门的领导人,往往狭隘地从地方利益考虑,只要能增加收入,能表现出自己的“政绩”,根本不管企业生产的东西是真是假,是优是劣。而是你赚钱,我收税。至于这钞票是怎么赚来的,是通过合法途径还是非法手段,就不问不闻了。一些不法之徒就钻这个空子,倒买倒卖,弄虚作假,扰乱市场秩序,浑水摸鱼。甚至有些地方冒出了专门造假冒货的“专业村”、“专业乡”。
在假冒问题上,“地方保护主义”的表现主要有三。
一是在发展地方经济中,盲目扶持一些生产冒牌货的企业。这特别表现在一些高税率的产品如烟酒的生产中。陕西某县近年新上100多个小酒厂,其中竟有60%的厂家生产冒牌“西凤酒”,还被县里当作“搞活经济”的一条措施,加以肯定。湖北一些厂家生产冒牌“麻雀”、“船”牌商标床单出口,冲击了正宗名牌货,使生产名牌的企业蒙受重大经济损失。这些假冒行为,得到了当地政府或有关部门的默许、支持。
二是庇护假冒行为。假冒商品一旦被查获,往往有地方政府、职能部门的官员说情、疏通,有的还非法干预经济监督部门执法行动。金坛假农药案一暴露,当地有些干部千方百计为之开脱、辩解。被称为“中国魔水”的“健力宝”被侵权,许多地方仿冒。广东健力宝集团公司向各地工商部门提出申诉,竟未有一个侵权企业受到实质性处理。
三是搞“内外有别”。一些地方对外地的假冒商品查得严、罚得狠;对本地的假冒商品查得松、罚得轻。当地假冒口子不堵住,冒牌货便源源流往外地。
惩治假冒“公害”,实非小事一桩。不严厉执法,断难有显效。必须认真解决地方保护主义的问题,清除假冒赖以生存的条件,断其根,绝其路。
对那些坚持要当假冒商品生产者“保护伞”的领导人,绝不能姑息,一定要依法追究他们的责任。既然他们对国家极端不负责任,那就剥夺他们“负责”的权力。各地压缩基建近况


第2版(经济)
专栏:

各地压缩基建近况
▲天津市政府决定对第一批停建项目撤销建设计划、吊销施工执照、银行不予拨款、不给物资。第一批停建项目总投资4亿多元,总面积20万平方米。其中多为各系统自筹资金准备兴建的楼堂馆所。市领导提议修建的“天津解放40周年纪念馆”也被砍掉。 (肖 荻)
▲山东省省级机关带头停缓建楼堂馆所。第一批停缓建的楼堂馆所共有12个,建筑面积10.2万平方米,投资1亿多元。省政府要求各建设单位加强对这些项目的维护管理,做好善后工作,尽量减少损失。 (贾建舟)
▲云南省政府决定停建13项、缓建5项省级机关楼堂馆所建设项目,并决定3年内不新建楼堂馆所。 (刘远达)
▲宁夏回族自治区从经济基础薄弱的实际出发,停建了10个基本建设项目。近年来,宁夏计划外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增长过大,仅去年和今年超计划投资就达7亿元。其中不少项目是重复建设、盲目上马的。如宁夏有发展高耗能工业的优势,但各地一哄而起,已建起35家高耗能工业企业,超过了自治区电力承受能力,开工率只有53%。经过清理,自治区政府最近通报第一批停建项目有石炭井区铁合金厂等10个在建项目。(吴国清)
▲山西省停缓建一批基建项目。今年1月至9月,山西省完成基本建设投资26.2亿元,比去年同期下降6.7%,虽然没有突破国家控制指标,但也面临基建资金、材料缺口过大的问题。这批停缓建的项目中有:省委办公楼的附属工程(包括图书阅览楼、计算机楼、卫生所、幼儿园、警卫楼)等。 (王艾生)


第2版(经济)
专栏:

注意:这种“订货热”异乎寻常
全国压缩基建 建设机械定货额却翻番
新华社长沙11月4日电 (记者刘见初)最近在长沙市举办的全国建设机械订货会开了3天,成交金额高达5亿元,比去年10月在河南安阳举办的同样订货会增长近1.2倍。一些经济界人士认为,建筑机械“订货热”异乎寻常,这应当引起有关方面的重视。
建设机械“订货热”表明,“基建过热”和“经济过热”现象并未降温。这次订货会还没有正式开始,交易谈判便已在代表住地悄悄地进行。过去这样的订货会,参加者仅有1200人左右。这次多达1500多人,还有500多人在会外进行订货。用于基本建设的挖掘机、塔吊、压路机、打桩机、汽车起重机、搅拌机、泵车、搅拌输送车、大吨位装载机等,成为会上的抢手货。由于货源有限,不能满足需要,会上刮起了“抢购风”。部分产品价格上涨。如翻斗车、振动器、搅拌车等都涨了价。
这次建设机械“订货热”发生在中央三令五申加强宏观控制,压缩基本建设规模的时候,这说明一些单位没有认真贯彻执行中央关于治理经济环境、整顿经济秩序的决策,仍然从本位主义出发,争相抢购,给订货会“加温”。这次订货会本来规定只订明年上半年需要的货,许多代表却订了全年的货。他们说,中央的精神很明白,明年不是不涨价,只是说涨价的幅度要低于今年。不如早下手多订货,一次订足,免得吃“哑巴亏”。供货单位的心理状态也很耐人寻味。他们看到,中央采取了明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规模要压缩500亿元的措施,害怕明年产品销售不出去,便在会上大肆抛售。有的代表看到价格上涨,便打算超计划多供货。有的企业超订的货量竟超过自己年产量的50%。
订货会虽然结束了,但会上的动向却提醒我们:各地应该继续广泛深入地宣传十三届三中全会确定的治理经济环境、整顿经济秩序、全面深化改革的指导方针以及一系列措施,从全局利益出发,坚决压缩基本建设规模。


第2版(经济)
专栏:

榆林地区家庭林牧场逾万个
谁造谁有,拥有“六权”,承包期50年不变
本报讯 记者孟西安报道:陕西榆林地区广大农户造林种草,养畜兴牧,涌现出“百亩林草一群(20只以上)羊”的家庭林牧场一万多户,呈现出“栽绿(树草)、养白(羊),千家万户脱贫”的新气象。
榆林地区有“五荒地”(荒山、荒坡、荒沙、荒滩、荒沟)2000多万亩。地委、行署规定:“五荒地”全部划给农户造林种草,谁造谁有;承包期50年不变:承包者拥有林地使用权,树种选择权、间作套种权、享受造林补贴权、子女继承权和作价转让权。从事开发性生产的不受承包面积、承包区域、承包对象的限制,可以请帮工、补工;并对种树养畜大户实行苗木、资金、肥料、技术、治安“五优先”。
近年来,全区50多万农户中先后有32万农户承包“五荒地”900多万亩。出现大批热心技术、管理的农户,造林成活率多在90%以上,比国营、集体林场高出一倍;羊羔成活率一般也高达95%以上,羊子出栏率也高达50%。
据统计,万户林牧场年收入在3000万元以上,有5000多贫困户因办起了家庭林牧场而脱贫。


第2版(经济)
专栏:

改造洋设备 开发新产品
东方化工厂靠技改增利
本报讯 北京东方化工厂70年代后期引进的化工设备,现在已达80年代世界先进水平。这家工厂投产伊始即在消化吸收的基础上,对引进设备进行技术改造。4年来,他们的生产能力提高了1/5,产品品种增加了1倍,产品质量一直同国际名牌并驾齐驱。今年,全厂人均创利税3.5万元,居国内同行业前列。
丙烯酸产品广泛用于建材、造纸等十几个行业,我国一直不能生产,每年要耗外汇上千万元进口。1978年,国家投资2.7亿元,引进日本设备和美国技术,在北京通县的一片沙滩上始建丙烯酸化工厂。其间因故曾一度下马。1984年复建投产后,虽然产量、质量很快达到设计要求,但这套装置与世界先进水平又拉开了近10年的差距。为此,这个厂边消化、边吸收、边改造,向洋设备“开刀”。他们先后投资6300多万元,改造和新建3个车间;改造了“三废”处理设备;并将丙烯醛装置改造成为年产6500吨的丙烯酸乙酯装置,使产品产量和质量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企业一年上一个台阶,仅技术改造每年就可增利1500多万元。
他们还自行开发了26个新产品、引进23个国外产品,其中有29个已批量投入生产。现在,这个厂的产品被定为出口免检产品,远销欧美、日本、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每年创汇近300万美元。 (李世明)


第2版(经济)
专栏:

温州首家私营农业开发经营公司开业
新华社杭州电 (记者丁雪萍、通讯员金辉)由浙江省温州市农民企业家叶康松投资创办的康松农业开发经营有限公司,11月1日在温州开业。据悉,私人投资创办农业开发经营性企业在温州尚属首家。
叶康松告诉记者:公司成立旨在以增加农业投入和推广农业科学技术来加速温州市的农业发展。
叶康松于1985年辞去永嘉县上塘镇党委书记职务,承包这个县江北乡株岙村300多亩山地,创办了瓯北水果实验场,进行开发性农业生产。


第2版(经济)
专栏:

生命力
——柳州市几家重灾企业采访札记
本报记者 郑盛丰
一场特大洪水,印证了一个事实:改革,使企业在洪灾面前具有更加顽强的生命力。
这个数字是令人不安的:仲秋之际袭击柳州的那场罕见的洪水,淹没1/3城区,把几近全市企业半数的337家工厂变成一片汪洋,直接经济损失达2亿多元。
灾后,记者采访了柳州受灾最重的其中几家企业,看到的景象大出意料:生产照常运转,职工情绪稳定,就好像根本没有发生灾情一样。
可是,就在几天前,这些企业发生了人的战斗力与大自然的破坏力之间的殊死抗衡。
近年奇迹般崛起的柳州市冷柜厂,连续两年被评为广西优秀厂长的高级工程师杨鸿泉,谈起受灾抗灾的情景和感受。当冷柜厂2万平方米厂房被洪水淹没1.5万平方米时,全厂680名职工有679人投身抗灾自救。也就是说,只有1人为某种原因没有加入抗灾行列。厂区内洪水没胸,厂领导班子只得在厂门口接送职工的大客车上举行紧急会议,做出抗灾决策。灾情凶险,全厂干部职工团结如一人,硬是从洪水中抢救出价值1000多万元的设备、原材料和产品。洪水退去的第2天,9月2日,冷柜厂即以令人难以置信的速度,迅速组装出灾后第一批250台冰箱,成为柳州市20家重灾企业复产最早的厂家。
“这种抗灾能力和复产速度,在1983年前是难以想象的,”厂长杨鸿泉冷静地评述。那时,企业在大锅饭旧体制下,职工的创造性和主人翁精神受到严重束缚和窒息,职工对企业的兴衰存亡,表现出冷漠和麻木不仁。现在就不同了。自从1984年冷柜厂实行改革以来,年年都有大变化,以去年与改革前的1983年比,企业总产值由215万元增加到1亿多元,税利由28万元增到1130万元,全员劳动生产率由6740元增到15.79万元,职工年均收入由740元增到2090元。企业效益好坏与职工经济利益紧密相连。职工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关心工厂的命运,这就是大灾面前众志成城的重要原因。
另一家招标承包企业,这一感受更为深刻。
只有160职工的柳州市罐头食品厂,去年底亏损额达270万元,超过它固定资产的2倍多。产品积压,职工人心散乱。“要是去年遇到这么大洪灾,企业会彻底完蛋!”厂里几位干部职工看法不约而同。
可是,今年这场漫过厂区二三米深的洪水,并没构成对这家企业产生“完蛋”的威胁。原因:这家资不抵债的企业今年初招标承包后,已从死气沉沉变得生机勃勃了。有事实为证:招标承包后仅45天扭转亏损,4月底就完成了今年全年的税利承包指标,到洪灾发生的8月底,已实现税利81万元。职工收入也今非昔比了,去年月收入不到80元的一位青年管理干部,现在每月口袋里可装进200元!这位青年厂长反问记者,“灾害来时,全厂职工能不积极抗灾救厂吗?”这样,出现这种情景就不奇怪了:职工们刚从洪水中抢救出价值近百万元的资产,洪水刚退,便又秩序井然地回到各自生产岗位上,投入创造财富也创造自身价值的忘我劳动中。
在全国烟草系统5家生产滤嘴棒骨干厂家之一的柳州市造纸厂,洪水在这里从另一个角度检验了改革赋予企业的生命力。洪水袭来时,厂长谭舜华在北京开会,在家的副厂长、党委书记自动挑起了决策指挥担子,各车间主任和科室负责人临变不惊,迅速果敢地带领所属队伍进行抗灾,在完全没有外援的情况下,抢救出价值1300多万元的重要设备和物资。若在实行干部民主选举和聘任制前,情况很难设想。过去旧体制下的部门干部多数文化低、年龄大、身体弱。而由群众民主选举后聘任的干部,其威信和综合素质都大不同以前了。
另2家同遭洪灾的企业,其不同结果也颇启迪人思。一家是近年改革中效果颇显的大型企业,另一家是管理不善负债累累的小型企业。洪灾袭来时,前者防患及时抢救得力损失较小,后者人心涣散抗灾无力而遭受惨重损失。灾后两周,后者被前者兼并了。谁的胃口大生命力强,两相对比,一目了然。
洪灾中的另一种表现也颇耐人寻味。洪水在急速淹没某家企业时,这家企业的主管单位某行政性公司却无动于衷。危急之中,工厂两次打电话向公司求援和汇报,公司无人值班,洪水到来前,市政府召开紧急会议要求各公司动员组织所属企业准备抗灾,这样一个重要会议,这家公司却没有向其所属的上述企业传达。灾中损失惨重的这家企业灾后愤怒质问:关键时刻公司领导都干什么去了?这一现象激起人们的不平:对这种灾害面前麻木不仁毫无生命力的行政性公司,是到了痛下决心对它改革的时候了!
总之,改革就出生命力,平时如此,灾时更如此。这个在柳州市洪灾中被鲜明验证和强化的常识性道理,将有助于现实生活中的人们学会选择。


第2版(经济)
专栏:

首先要有配套的政策
奚惠达
近年来一些同志认为,农村改革的政策文章已经做得差不多了,农业新发展的主要希望只能寄于科技。这个问题是很值得研究的。
农业一靠政策、二靠科技,缺了哪一靠都不行,这是真理,历来如此。
过去,长期存在着这样一种认识,仿佛农业可以不靠科技,单靠积极性就能增产。究其原因,可能是技术的变化相对缓慢,因而人们只看到了政策在起作用。
当然,由于我们长期搞“劳动密集”农业。活劳动投入很多,资金投入很少。所以一般人的概念,技术就是劳动技巧,就是相当于“巧干”之类,反正与劳动积极性分不开,而与资金投入、物的投入之类挂不上钩。这种认识对传统农业与手工业是大体适当的。现代工业和现代农业却不同,其所以在劳动生产率和土地生产率上有那么大的突破,主要是生产工具的革新。我国农业在解放后的发展,离开了新品种、新肥料、新农药等等物的投入是根本不可能的。然而,终究我们长期以来的农业是低投入的劳动密集农业,所以在人们的印象中,农业发展与技术、投入可以不挂钩,可以单靠积极性就能搞上去。
于是,有些同志认为,“一靠政策,二靠科技”的含义就是“不用花钱”。他们认为农业与工业不同,工业不能不投资,唯独农业可以不用花钱,只要调动农民的积极性,苦干加巧干就能上去。显然,这种想法与当代的实际是不相符的。“两靠”的提出,标志着我们已经认识,只有不断增加投入,依靠科技才能落到实处。
但是,现在更现实的问题在于,增加投入一方面要靠国家,一方面也要靠农民。这就离不开政策。因此,要使农业依靠科技,归根结蒂还在于政策。首先要使农民看到依靠科技于国于己都有利,才会有积极性增加投入买良种,买薄膜。想靠科技,还要有一系列的政策调动与农业科技有关的、方方面面的积极性。只有这样,依靠科技才“有着落”,才“靠得住”。没有哪个国家的农业科技进步,是在约束农民的积极性上发展的。
那种认为现在政策的潜力已经差不多了,所以只能寄希望于科技的说法,可能是把政策的范围看狭了。实际上,农产品的价格政策、购销制度、土地制度、生产资料的供应和价格体制等都是涉及科技进步的大政策,农业要上去,不能不靠科技,科技的潜力也等待着发挥,但是首先要有配套的好政策,只有做好靠政策的文章,依靠科技才大有文章可做。
(作者单位:国家科委中国农村技术开发中心)


第2版(经济)
专栏:

假酒威胁“五粮液”
新华社成都十一月四日电 (记者吴锦才)现在市面上出售的“五粮液”酒已经远远地超过工厂已有的生产量。
这件怪事的答案出在一个“假”字上。宜宾五粮液酒厂厂长王国春认为,市面上出售的“五粮液”起码有百分之七十是假的。王国春的工厂是“五粮液”唯一的生产厂。它的产量一年是七百吨。其中百分之十的销售权由工厂自己掌握。
宜宾地区工商局去年一年就在不法分子手中查获了上百万套假商标。


第2版(经济)
专栏:

中国银行个人外币存款额突破10亿美元
 中国银行个人外币存款增长迅速,到9月底存款额已达10.11亿美元,比去年增长58.5%。这笔钱相当于出口910万吨石油的换汇额。
(王少红)


第2版(经济)
专栏:

中国包装作品获“亚洲之星”奖
 中国3件包装作品3日在曼谷获得“88年亚洲之星”奖。
这次评奖活动是由亚洲包装联合会主办的,共有11个国家的63件包装设计作品参赛,其中20件获奖。中国获奖的3件作品是:山东毕建堂设计的“青洲府花边床罩”包装、贵州马熊设计的“安酒”包装、湖南李小齐、姚青民设计的“中国12大名茶”包装。(据新华社)


第2版(经济)
专栏:

我国最大微波炉厂在顺德投产
 全国著名农民企业家区鉴泉领导的广东顺德裕华实业公司,与香港蚬壳微波炉厂合资经营的蚬华微波炉厂,今年8月试投产以来,产品质量已达到美、英、加、意、联邦德国等国家标准。该厂是全国最大的微波炉厂,产品90%以上用于出口。 (卞文)


第2版(经济)
专栏:

陕西省苹果气调贮藏研究中心竣工
  陕西省苹果气调贮藏技术研究中心,10月31日在西安竣工。据称,这是欧洲经济共同体首批无偿援助我国的项目中,最早建成的一个。 (景险峰)


第2版(经济)
专栏:

江西查处假冒名酒维护消费者利益
 江西省检察、公安、工商部门最近查封非法印制假四特酒商标的厂家,非法印制假商标和制造、销售假四特酒的主要负责人章根水等18人已被逮捕、拘留或收审。
(赵相如)


第2版(经济)
专栏:

陕西彩色显象管总厂一期投资全部收回
 陕西彩色显象管总厂,从1982年12月正式投产至今年上半年,累计实现税利突破8亿元,该厂一期工程总投资的7.5亿元已全部收回。国家下达的今年生产100万只彩管的指令性计划已提前两个月超额完成。
(董瑛 景险峰)


第2版(经济)
专栏:

饲料紧缺 蛋鸭遭殃
今年十月份以来,浙北水乡一带农村,饲料突然紧缺,养鸭专业户面临破产。每天,成千上万只蛋鸭被绑上菜场。一位来自嘉善县西塘乡的姓张的农民,家里养了一千三百只蛋鸭,由于到处买不到饲料,乡里配给的定额只够三分之一的鸭子果腹,百般无奈,他只好将鸭子一批批低价卖掉,亏本一万多元。他说以后再也不敢养鸭子了。
据有关人士分析,饲料紧缺的原因有二:一是粮食减产,原料不足;二是贩子猖獗,大量饲料被套购。 徐斌摄影报道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