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8年11月1日人民日报 第6版

第6版(国际)
专栏:

德奎利亚尔敦促两伊推动和谈
伊朗重申决不接受五九八号决议以外任何计划
伊拉克提出把清理阿拉伯河道问题同和谈脱钩
据新华社日内瓦10月30日电 (记者向奎观、李锐锋)新的一轮两伊和平谈判将从明天开始在日内瓦举行。联合国秘书长佩雷斯·德奎利亚尔今天敦促伊朗和伊拉克共同作出努力,以推动处于僵局的和平谈判。
他在今天下午抵达日内瓦时表示,希望这一轮会谈能尽快取得实质性进展。
但他认为,会谈能否取得成功取决于两伊双方是否有良好的意愿和在政治上是否作出了相应的决定。他说,推动会谈向前符合双方的利益。
伊朗和伊拉克在今年8月实施停火后开始在日内瓦举行和平谈判。迄今为止,谈判进展甚微。
伊拉克外长阿齐兹将于今天晚上抵达日内瓦,伊朗外长韦拉亚提也将于明天早上抵达。会谈将于明天晚些时候正式开始。
据新华社日内瓦10月31日电 伊朗外长韦拉亚提今天下午到达日内瓦,参加同伊拉克外长阿齐兹举行的新的一轮和平谈判。
据德黑兰电台广播说,韦拉亚提在临行前说:“对于伊朗来说,解决两国分歧的最重要的基础是1975年签订的阿尔及尔协议,伊朗在任何情况下也不会放弃该协议。”
他强调指出,伊朗在第三轮会谈中追求的目标是全面执行联合国安理会598号决议。它包括:两伊立即停火、将各自的军队撤回到国际公认的边界内,互相交换战俘,成立公正委员会调查战争责任等条款。
韦拉亚提说,正如在前两轮会谈中所持的态度,伊朗决不接受598号决议以外的任何计划。
联合国的一位发言人说,两伊间接和平谈判今天下午晚些时候重新开始。秘书长将在当地时间17点先同伊拉克外长阿齐兹会谈,然后于18点再同伊朗外长韦拉亚提会谈。发言人说,两伊外长及代表团的全面谈判将于星期二举行。
据新华社巴格达10月30日电 伊拉克今天重申,31日开始的第三轮伊拉克和伊朗日内瓦和平谈判必须实现海湾地区全面、持久的和平,维护伊拉克的合法权利。
伊拉克革命委员会和阿拉伯复兴社会党领导层今天在萨达姆·侯赛因总统主持下举行了一次联席会议后,宣布了伊拉克的这一官方立场。
伊拉克通讯社援引伊拉克官方发言人的话说,伊拉克将坚持它的立场,不屈服于来自任何方面的压力。
前两轮两伊日内瓦和谈没有取得实质性进展,双方在一些关键问题上存在着严重分歧。伊拉克坚持要求保证伊拉克船只在海湾水域的自由航行,并缔结一项清理阿拉伯河水道的协议;而伊朗坚持以1975年两国签订的阿尔及尔协议为基础解决两国间的领土争端。
据新华社日内瓦10月30日电 伊拉克外长阿齐兹今天提出,把清理阿拉伯河道问题与两伊和平谈判脱钩,以便争取时间,使清理河道工作在联合国的安排下尽快进行。
阿齐兹是在今天晚上抵达日内瓦的。他从明天开始将与伊朗外长韦拉亚提举行新的一轮和平谈判。


第6版(国际)
专栏:

伊拉克释放25名伊朗伤残战俘
新华社巴格达10月30日电 伊拉克释放的25名伊朗残疾战俘今天上午乘红十字国际委员会的飞机离开这里。
据伊拉克通讯社今天报道,至今,伊拉克已释放了645名伊朗伤病战俘。
伊拉克10月20日同意红十字国际委员会关于交换两伊战争期间被俘人员的建议,并认为交换战俘是人道主义问题,不应当受到联合国安理会598号决议执行与否的影响。
据两伊公布的数字,在押战俘达8万人。伊朗坚持把双方军队撤至国际公认的边界作为交换战俘的前提条件。
(附图片)
10月30日,一名刚被伊拉克释放的伊朗战俘在伊朗首都德黑兰的梅赫拉巴德机场与家人团聚。 新华社发


第6版(国际)
专栏:

巴勒斯坦人民在以色列大选前加强斗争
巴勒斯坦人将于大选期间举行总罢工
新华社开罗10月30日电 (记者陆建鑫)在以色列大选前夕,被占领土上29日举行的总罢工使巴勒斯坦人民几星期来加强反以占领的斗争进入了高潮。
据来自耶路撒冷的消息,两天来,愤怒的巴勒斯坦抗议者,特别是青年人在约旦河西岸和加沙地带纷纷涌上街头,高呼反以口号,设置路障和点燃轮胎。
在被占领土的一些主要城市,电线杆上悬挂着巴勒斯坦旗帜,墙上出现了反以标语。城市生活因大多数商店关闭而陷于瘫痪。
26日,巴勒斯坦起义全国领导机构在被占领土上散发传单,呼吁从10月29日开始举行总罢工,纪念1956年以色列屠杀46名阿拉伯村民32周年。
这份传单强调,这场斗争“表示巴勒斯坦人反对占领和坚持争取自由和独立”。巴人民的起义将持续到解放的那一天。
以当局命令军队加强镇压巴勒斯坦人民的起义。仅29日这一天,他们在约旦河西岸和加沙地带至少打死打伤326名巴勒斯坦人,逮捕了33人。以色列军队还在加沙地带实行宵禁,不让26万巴勒斯坦人在罢工期间外出。
随着以色列大选的临近,几星期来,巴勒斯坦起义已达到空前的程度。目前举行的罢工和10月14日以及26日举行的两次罢工沉重打击了以色列占领当局。
与此同时,被占领土的主要城市,每天都有示威活动。巴勒斯坦人愤怒地用石块打击以色列军队。以色列军队向抗议者开枪射击。
巴勒斯坦起义领导人25日发表声明,强烈要求以色列撤离1967年以来占领的约旦河西岸和加沙地带,支持成立独立的巴勒斯坦国。
观察家预计在以色列大选后,只要以当局继续执行无视巴勒斯坦人民合法权利的政策,被占领土上的巴勒斯坦反以斗争的势头仍将持续下去。
新华社突尼斯10月30日电 据巴勒斯坦通讯社报道,巴勒斯坦起义全国统一指挥部在今天发表的第28号公报中,下令11月1日在以色列大选期间,在被以色列占领的约旦河西岸和加沙地带举行一次总罢工。
统一指挥部在公报中还要求在召开巴勒斯坦全国委员会会议期间(11月12日至15日),将举行更大规模的罢工,并确定11月15日为“庆祝巴勒斯坦独立日”。
此外,统一指挥部呼吁联合国安理会和国际社会谴责以色列对黎巴嫩的巴勒斯坦难民营进行野蛮的轰炸。


第6版(国际)
专栏:

南朝鲜学生等举行反美反当局示威
要求逮捕全斗焕,清算其掌权时期的舞弊案
新华社平壤10月30日电 汉城消息:南朝鲜高丽大学和延世大学的3万多学生10月29日在汉城市举行反美、反当局集会和示威游行。
 学生们在结束体育大会后,走上街头,不断高呼“逮捕和搜查全斗焕、李顺子”、“清算第5共和国(全斗焕时期)舞弊”等口号。学生们在示威游行中还烧毁了美国国旗。
同一天南朝鲜4000多名学生、政治犯家属和农民在汉城另一地方也举行了反对当局的集会和示威游行。他们要求立即逮捕全斗焕并交给人民审判,谴责南朝鲜当局庇护全斗焕的行为。
南朝鲜“民主化运动青年联合会”等4个在野团体成员10月29日晚在汉城明洞教堂举行集会,也要求南朝鲜当局逮捕全斗焕和同全斗焕时期舞弊案有关者。他们表示,为了清算全斗焕掌权时期的非法行为,应当逮捕和惩罚有关者,没收他们非法收入的财产。
(附图片)
10月27日,南朝鲜汉城数百名大学生举行反政府示威。示威者同前来镇压的警察发生冲突。
新华社发(传真照片)


第6版(国际)
专栏:

中苏第三轮边界谈判结束
谢瓦尔德纳泽会见田曾佩
新华社莫斯科10月31日电 中苏边界第三轮谈判于10月20日至31日在莫斯科举行。双方讨论了中苏东段边界线走向问题,并就东段大部分地段的边界线走向取得了一致意见。对尚未取得一致意见的地段,双方将继续进行讨论。
由外交部副部长田曾佩率领的中国政府代表团和以苏联外交部副部长罗高寿为首的苏联政府代表团参加了这轮谈判。在这轮谈判中,两国代表团还讨论了西段边界问题,并商定成立西段工作小组和对中苏西段边界进行共同航摄。
谈判是在求实、坦率和平静的气氛中进行的。双方都表示愿意在解决边界问题方面取得进展。举行第四轮边界谈判的日期将根据工作小组的工作结果商定。
新华社莫斯科10月31日电 苏联外交部部长谢瓦尔德纳泽今天在这里会见了前来莫斯科参加中苏第三轮边界谈判的中国政府代表团团长、外交部副部长田曾佩。
苏联政府代表团团长、外交部副部长罗高寿和中国驻苏联大使馆临时代办李凤林会见时在座。
中国政府代表团将于今晚离开这里回国。


第6版(国际)
专栏:一句话新闻

一句话新闻
△美国人士30日透露说,美本周将从海湾撤回它的第一艘军舰,这是美削减在海湾军事存在的一个小的,但是重要的步骤。
△波兰当局下令关闭格但斯克列宁造船厂,厂方经理拒绝执行这一指示。 (本报讯)


第6版(国际)
专栏:

确保社会安宁和改革顺利进行
保加利亚加强政治思想工作反对不良现象
据新华社索非亚10月27日电 保加利亚在改革中加强政治思想和社会主义道德教育,反对各种不良现象,以确保社会安宁,使党的改革路线顺利贯彻执行。
近来,保加利亚报刊连续发表文章,呼吁对青年加强教育,对肇事者要严肃处理。保共中央机关报《工人事业报》昨天发表题为《居民的安宁、财产和尊严不可侵犯》的长篇社论。社论抨击一些人在公共场所闹事、破坏公共设施、盗窃国家和私人财产、进行流氓活动等扰乱社会秩序的现象。
《工人事业报》不久前在一篇题为《共产党员应成为遵守道德的典范》的社论中说:提高社会文明和人们的道德品质是当前改革中的一项重要任务。改革要求人们有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质,高尚的共产主义道德。但是有些党员滥用职权,任意动用国家财物,有的人已达到犯罪程度。党组织不允许任何人言行不一。千百万群众注视着党员的言行,党员一定要在改革中成为一个真正的共产党员,成为遵守道德的典范。
《工人事业报》的另一篇社论呼吁有关部门采取坚决措施,严厉打击不法行为,并号召党团组织、学校、社会团体和家庭,要切实加强思想工作,维护社会秩序,使人民在良好、安宁的气氛中生活和工作。


第6版(国际)
专栏:

美总统候选人一致认为
美应在联合国起积极作用
新华社联合国10月30日电 美国两党总统候选人乔治·布什和迈克尔·杜卡基斯今天在各自的声明中都强调美国有必要在联合国维持和平方面起积极作用。
这是共和党和民主党两位候选人首次在某个问题上表现出观点一致。他们强调联合国对美国利益的重要性。布什说,在当今国际形势下,联合国较以往更能成为美国发挥建设性作用的地方。杜卡基斯认为,联合国是美国用来解决各种世界问题的“最有价值的工具”。
他们表示愿意在维持和平行动、反毒品、反国际恐怖主义以及治理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等方面与联合国合作。
布什和杜卡基斯都对最近美国政府决定向联合国补交部分拖欠会费一事表示欢迎,并表示要继续督促联合国进行改革。


第6版(国际)
专栏:

中摩友好合作三十年
申明河
在摩洛哥,人们最早是通过茶叶认识中国的。饮茶之风在摩洛哥盛行,而每年茶叶进口的95%来自中国。难怪摩洛哥人把茶叶称作“友好使者”,是“连接中摩两国人民友谊的纽带”。
中摩两国的友好关系可以追溯到一千多年前。早在我国唐代就把摩洛哥称为“摩邻国”,宋代称“岭外代答”和“木兰皮国”(马格里布)。西汉张骞通西域,开辟了通往非洲的商道。12世纪,我国的造纸术传入摩洛哥。在14世纪中叶,我国元代的大旅行家汪大渊和摩洛哥大旅行家伊本·拔图塔的相互访问,增进了两国人民的友谊,成为中摩关系史上的佳话。据汪大渊编撰的《岛夷志略》一书记载,他是乘阿拉伯帆船,沿地中海向西航行到达摩洛哥的。这时,中国茶、各色绸缎、青花瓷器、五色烧珠等都是受摩洛哥人欢迎的进口商品。另据记载,摩洛哥伊本·拔图塔访问中国时曾到达泉州和广州。他在游记中详细地叙述了中国人用茶的礼仪。据说,他从中国返摩洛哥时,还带回了一包茶籽。
然而,中摩两国友好关系获得长足发展还是在摩洛哥实现独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1958年11月1日,中国和摩洛哥正式建立外交关系。建交后,两国间的友好交往日益增多。中摩关系的发展正如1963年12月周恩来总理访问摩洛哥时指出的,“符合两国人民的共同利益,有利于亚洲团结和世界和平”。80年代以来,中摩两国领导人多次互访,1982年摩洛哥首相和赵紫阳总理的互访进一步促进了双方友好关系的发展。随后,摩洛哥议长和王任重副委员长互访,交流了双方国内经济改革的成功经验。中摩两国在政治上的相互尊重、友好合作,有效地推动了两国在其它领域友好合作关系的发展。
尽管中摩两国相距遥远,但双方在贸易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中摩贸易始于50年代,特别是周总理访摩后,两国的贸易往来得到迅速发展。到了80年代,两国的贸易与合作更进了一步。近几年来,两国的贸易额持续上升,1986年超过了9000万美元。我向摩出口的大宗商品有绿茶、机电和石蜡。1986年,中摩签订了长期供茶合同,从1988到1992年每年向摩洛哥出口2万吨绿茶。1986年,摩洛哥向我国出口了23万吨磷酸盐和10万吨高级磷肥。1986年,我国还同摩洛哥就每年进口4000吨钻矿砂达成了协议。摩洛哥今年头5月进口我国煤50多万吨,比去年增加17.6%。
中摩两国的经济合作近年来也有了可喜的发展,特别在农业和医疗卫生方面进行了形式多样的合作。中国的水稻专家、种茶专家和医务人员在摩洛哥颇受欢迎。两国在1987年签订了200万美元合资发展海水养殖的合同,这是两国迄今签署的最大的一个合同项目。
30年来,中摩两国人民在各方面的友好合作关系发展顺利,基础牢固,成果显著,两国人民都为此作出了贡献。一位来访的摩洛哥朋友说:“尽管我们之间制度不同,信仰不同,地理位置相距很远,但两国人民的感情是很接近的。我们之间存在着一种互相尊重、互相帮助、真诚合作、息息相关的关系。只要这种关系保持不变,摩中友谊之花就长盛不衰!”这反映了中摩两国人民的共同心声。


第6版(国际)
专栏:国际要闻简报

国际要闻简报
欧共体欧委会委员谢松访越
越南部长会议副主席兼外长阮基石和正在河内访问的欧洲共同体欧洲委员会委员谢松29日在河内举行联合记者招待会。谢松在记者招待会上说:“在柬问题得以解决、越从柬撤军之后,共同体同越的合作就不存在障碍。”他说,要结束柬人民的痛苦。柬各方应自行找到解决办法。欧洲国家乐于参加解决柬问题的进程。
加三政党领导人向选民许诺
加拿大3个党的领导人在大选前夕各自向选民许诺,表示一旦自己当选总理,将大力增加政府开支。
自由党领袖约翰·特纳保证,他将在未来的四年里增加280亿加元的新开支。新民主党领袖埃德·布罗德本特向选民许诺,他执政后将增加145.9亿加元的开支,其中包括承诺增加32亿加元用来改进儿童福利事业。现在执政的保守党总理马尔罗尼则保证在其上次竞选中许诺的20亿加元基础上,再增加数十亿加元的新开支。 (据新华社)


第6版(国际)
专栏:

达卡景观——“利克沙”
俞典
“利克沙”是英文的音译,意即人力三轮车。如果说北京是“自行车王国”,那么达卡就是“利克沙王国”了。
在达卡不论在繁华宽阔的大马路,还是在狭窄偏僻的小巷,“利克沙”像潮水般涌动,景象十分壮观。“利克沙”堪称达卡一大景观。
据孟加拉国朋友说,整个达卡市拥有10多万辆“利克沙”,远远超过小轿车、公共汽车和摩托车的总和,每辆车都被主人装饰得十分华丽。“利克沙”的车身绘有各种美丽的图案,既有包括“罗摩衍那”中的传说故事,又有现代派的写生风景画,甚至还有新影片的广告。总之,怎么能招揽乘客就怎么画。“利克沙”还备有与车身相连的车篷,既能遮骄阳又能避风雨。
达卡的公共汽车又少又小,到站也不准时。每到一站,乘客蜂拥而至,车身四周连车踏板上都挂满了人。因此,许多人乘“利克沙”,价钱每公里合人民币一角钱左右。遇到假日,人们探亲访友或逛市场、看电影都乘“利克沙”。每车可乘两人,甚至能挤上3人,但价钱和一个人一样。
在达卡访问期间,我多次乘“利克沙”看望我过去的老师和同学。只要有机会我总喜欢和车夫攀谈。一次我和一位名叫法鲁克的车夫谈起来。他告诉我:“达卡现在正值冬季,是农闲季节,进城的农民多,许多农民就靠租用“利克沙”拉客赚钱,每天下来除了缴纳租金还能挣四五十塔卡(10塔卡合人民币1元),碰到好运气,能挣六七十塔卡,不过非常辛苦。”我从他们那黝黑的皮肤上滚下的汗珠看出他们的艰辛。但是,这汗水却养活了一家数口人。
孟加拉国朋友对我说,“孟加拉国是个不发达的国家,当‘利克沙’减少,机械车辆增多之时,将是我国向前发展取得更大成就之日。”我盼望着这一天的到来。
(附图片)
图为孟加拉国首都达卡市的一个市场。 新华社记者 汤孟宗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