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8年1月10日人民日报 第4版

第4版(政治·法律·社会)
专栏:

  在选拔任用去留升降各环节进行探索
益阳地区改革干部制度
本报讯 湖南省益阳地区近年来积极探索党政机关干部制度的改革,边实践,边摸索,逐步完善配套,激发了广大干部的奋发进取精神,增强干部队伍的活力。
首先,益阳地区对机构改革以来走上领导岗位的不胜任现职的干部进行了调整。三年来,全地区先后调整了264名干部的领导职务,其中县处级干部16人,科技干部79人,副乡级干部69人。
从1985年7月起,地委决定对党政机关新提拔的领导干部实行试用期一年的制度。试用期内,其职权和政治、生活待遇与同级干部相同;试用期满,经考核合格者正式任命转入任期,不胜任现职工作者,其职务自然消失,仍回原单位工作。该区所属各县市按照地委的这一办法,将实行试用期干部的范围扩大到了科级干部。目前试用期满的146人中,通过对其德才素质进行定量测评和对其工作实绩的考察,已有114人被正式任命相应领导职务,4名经考察不能胜任领导职务的同志,职务自然消失,已回到原工作岗位。
从1986年10月开始,地委通过试点,逐步把实行领导干部任期目标管理责任制的工作推开到了全区88%的科级以上党政机关和2956名县科级领导干部。实行任期制的领导班子和领导成员,不称职者,任期届满后不再任职,并相应地调整政治、生活待遇。
通过改革,益阳地区已初步形成了一个党政机关干部制度改革小配套。从干部的选拔、任用到去留升降都有了一些新的章法。在三年多的实践中,初步摸索了一些有益的经验。
严格干部考核,坚持把工作实绩作为决定干部上下去留的重要依据。地委从干部的德、能、勤、绩四个方面制定了10条考核标准。地委组织部和地区劳动人事局又制定了一些具体的考核标准和办法。由于严格对干部工作实绩的考核,近两年全区对干部的提拔和调整,较好地体现了任人唯贤、升优降劣的原则。
采取积极稳妥的办法,尽量使不胜任现职的干部“下”得顺畅,安排合理。“下”的方式,除对某些错误严重、群众意见很大的干部采取就地公开宣布降、免职务外,一般采取允许辞职或劝其辞职、任期届满不再作下一届候选人和变换工作单位后降职等办法。在对被调整干部的安排上,则区别对象、根据本人特点和情况尽量为其选择一个合适的岗位和工作环境。全区被调整下来的干部中,经过一段时间后,有153人工作有了新的起色,11人立功受奖或被评为优秀党员,19人刻苦锻炼,成绩突出,重新得到提拔。
重视拓宽知人选人渠道,在实践中积极培养和大胆提拔优秀年轻干部。益阳地区人才信息中心和人才自荐站成立两年多来,全区向人才中心推荐各类领导人才110人,经过组织筛选、考察,有9人被提拔到县处级领导岗位,全区先后有7名干部自荐担任处级领导干部,有18名干部自荐到党政机关工作。
把改革机关干部管理制度与精简机构、人员编制、领导干部职数结合起来,努力提高机关工作效率。目前,全区已精简机构227个,其中县级机构1个,科级机构20个,内设机构148个,撤销非常设机构58个;减少机关人员290人,还精简了科以上领导班子中层骨干262人。地区公安局大刀阔斧搞改革,去年动员42名机关干警下基层,并对机关干警实行岗位目标管理,重大案件的侦破工作取得明显进展,侦破率占全省之首。


第4版(政治·法律·社会)
专栏:漫话

  “引经据典”小议
平华
最近听一位出国考察归来的同志作报告,说在某国,问及人们政治、经济或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他们都会引用法律条文来回答,而不引用某某人怎么说。
外国的情况与中国不同,不好简单地类比。但有一点却是相同的,即引用某个人说的话,或引用法律条文,都是为了说明自己的观点。哪一种更好一些呢?我觉得引用法律条文比引用某个人的话更好些。某个人在某种特定场合和特定历史条件下说的话,在当时那个场合和那个时期也许是对的,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空间的转换,有的恐怕就不那么准确了。而法律则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和普遍的规定性。引用法律条文来解答问题,可以增强人们的法律意识,养成一种依法办事的社会风气。
在日常政治、经济生活中,不少人所以喜欢引用某某人说的话,而不习惯引用法律条文,除了我们的法律还不够完善外,主要的恐怕就是实际存在着的权大于法的现象。法律明确规定的东西,某个领导一句话就可以改变。领导的言论往往比法律更有权威性。另外,由于长期封建思想的影响,有人习惯于人治而不习惯于法治;习惯于照某个人说的去做,而不习惯于自觉地依法办事。
由此可见,引什么“经”,据什么“典”,不是一个简单的习惯问题,它反映了公民的民主意识和法律意识。如果人们在日常生活中都能自觉地把法律条文作为经典来引用,社会的法律化、制度化必定会大大加快。


第4版(政治·法律·社会)
专栏:

  民进中央在京集会
纪念已故副主席王绍鏊百年诞辰
本报北京1月9日讯 记者袁建达报道: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委员会今天下午在北京集会,纪念民进主要创始人之一、已故副主席王绍鏊同志诞辰100周年。
民进中央副主席陈舜礼主持了纪念会。
王绍鏊,江苏吴江县人,早年留学日本,辛亥革命后,曾担任过北洋政府的国会议员和宪法起草委员会委员,后来参加了讨袁护法和抵制曹锟贿选的斗争,并组织秘密团体准备策应国民革命军北伐。“九一八”事变后,他全力投入抗日救亡运动,屡遭挫折。在不断探索中,他认识到中国革命只有依靠无产阶级及其先锋队的领导才有光明的前途,因而在1933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开始后,他直接参加了组织领导苏南地区的敌后武装抗日活动,以后辗转香港、上海从事爱国民主运动。1945年12月,他与马叙伦先生等共同发起创建中国民主促进会,并成为主要领导人之一。他还是民盟、民建上海市组织的负责人。1949年,他以民进代表的身份参加新政协的筹备工作,并出席了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
建国后,王绍鏊被任命为中央人民政府财政部副部长,并先后任全国人大代表、全国人大预算委员会副主任、全国政协常委、民建中央常委、民进中央副主席等职。他于1970年3月31日因病在北京逝世,终年82岁。
民进中央主席雷洁琼在会上说,王绍鏊同志的一生,是不断革命、不断前进的一生。今天纪念王绍鏊同志,就是要学习他一贯忠于革命、忠于社会主义的精神,继承和完成他的未竟事业。
全国政协副主席马文瑞代表全国政协讲了话。他赞扬王绍鏊能顺应历史潮流,不断坚持进步,探索真理,经过曲折的道路,终于成为杰出的革命战士。
武连元代表中共中央统战部,叶笃义代表各民主党派也分别在会上讲了话。
在会上发言的还有孙晓村、吴荣、戎子和以及王绍鏊同志的亲属王佩容等。
全国政协、国务院有关部门、各民主党派和全国工商联负责人以及各界来宾200多人出席了纪念会。


第4版(政治·法律·社会)
专栏:

  景引四方客 进岛如进家
养马岛成为“太平岛”
三年来未发生刑事案件
本报讯 近年驰名的山东牟平县养马岛,又创出了“太平岛”的美名。该岛至今开发3年,进岛施工军民达8万多人次、接待中外游客近百万、举行国际国内大型体育比赛10多场、国家和各省市驻岛单位20余家,以及岛上居民1500多户,从未发生刑事案件,为开放引进创造了良好的政治环境和社会环境。
1984年9月,养马岛被列为省级重点旅游开发区。要争取引进开发资金,求得较快的发展速度,首要的就是创造一个良好的政治环境和社会环境,使投资者、开发者和中外游客有一种进岛如进家的安全感。
养马岛镇有8个自然村,村村成立了治安巡逻队,镇上设有治安巡逻指挥部,一支50多人的治安巡逻队昼夜活动在全岛各个角落,维护秩序,查获犯罪,还设有海上治安巡逻队,专门负责海港、码头、滩涂、船只的治安保卫工作。
常抓群众性治安联防,确保内部阵地牢不可破。他们筑起了一道组织防线:岛上各村庄、单位普遍建立业余治保组织;宾馆、休养所、培训中心等国家和省内外驻岛单位,普遍设立专职保卫机构或专职、兼职保卫干部;进岛施工单位和海上大小船只设立治保人员;全岛形成了一个群众性安全保卫网络。
“太平岛”的美名,带来了开发迅速,经济活跃的硕果。到去年11月底,国内外投资开发养马岛的已有33家,已引进资金1.5亿元,建筑面积已达12万平方米。目前,由英、美、法、德、意、澳等8国前首相、总统等世界名人发起国际募捐兴建的养马岛残疾人康复娱乐中心业已破土动工。 (曲卫宾 曲怀生)


第4版(政治·法律·社会)
专栏:

  黄文放在港会晤雷渝齐
  恳谈祖国统一问题 阐述中央有关方针
新华社香港1月9日电 台湾《雷声》杂志负责人雷渝齐昨天在这里会晤了新华社香港分社副秘书长黄文放后,于今天晚上返回台湾。他在离开香港时在机场上对记者说,希望生活在大陆和台湾的人都能多接触,不要对立,不要战争,为统一大业作出努力。
昨天的会晤是在香港利园酒店进行的。黄文放在会晤中听取了雷渝齐对中国统一问题的看法,同时也向他阐述了中央有关按照“一国两制”的原则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方针。会晤结束后,黄文放接受了中外记者的采访。他在向记者介绍会晤经过的时候强调说:“我们愿意听取台湾各界人士有关祖国统一的意见和建议,不管任何意见,我们都能听取,都愿意进行沟通。我们也希望台湾人民推动台湾当局采取实际的行动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实现。”
雷渝齐告诉记者,他与黄文放的会晤是在诚恳和谐的气氛下交换意见的。他表示,他抱着中国一定要统一的共识来到香港。今天黄文放同他交谈的很多意见,他会带回台湾去,告诉他在台湾各党各派的朋友们。
雷渝齐是1月4日到达香港的。去年8月,他曾在台湾宣布要到大陆进行一个所谓的“三民主义还都行动”。11月间,他致信新华社香港分社社长许家屯,并附有一封信要求转交邓小平,信中提出要求到大陆的几个主要城市演讲“台湾经验”。新华社香港分社办公室于11月27日复信雷渝齐,指出如果他确有诚意致力于祖国统一大业,请他来香港就如何实现祖国统一问题恳切商谈,至于他提出的所谓“三民主义还都行动”理所当然是不会被接受的。


第4版(政治·法律·社会)
专栏:

  张皓若顾金池任四川省委副书记
新华社成都1月9日电 中共中央最近决定:张皓若、顾金池任中共四川省委副书记。


第4版(政治·法律·社会)
专栏:

  黄仁新在火车前舍己救人光荣牺牲
新华社南宁1月9日电 (通讯员秦重阳、韦荣球)1月7日11时,柳州铁路局宜山工务段值班员黄仁新迎着飞驰而来的火车,为抢救一名妇女而英勇献身。
当时,一列从柳州开往金城江方向的货车即将穿过东江铁路桥,正在桥头巡守的黄仁新发现一名老年妇女行走在桥中心的铁道路基上,对背后火车鸣笛没有反应,便急忙吹哨警告,但老妇没有听见。当时,火车已经冲到距离老妇300米的地方,眼看就要发生事故。黄仁新奋不顾身快速奔跑上去把这名老年妇女用力推出铁路边上,使这个55岁妇女葛柳荣安然脱险。43岁的共产党员黄仁新却被火车撞到铁桥栏杆上光荣牺牲。


第4版(政治·法律·社会)
专栏:

  密切配合 发挥优势
民建工商联对外联络工作取得成绩
本报北京1月9日讯 中国民主建国会和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密切配合,发挥优势,在开展对外联络工作中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据今天下午结束的民建、工商联全国联络工作会议透露,近3年来,两会各级组织共接待来访的“三胞”约3万人次;全国工商联及地方组织与478个港澳和外国商会建立了业务往来联系,吸收近500家“三资”企业入会。民建、工商联成员还利用探亲、出访等机会,积极为国内有关部门穿针引线,协助引进资金、技术和设备。据不完全统计,几年来经两会穿针引线与外商达成的合资、合作、来料加工等业务有1000多项,成交额达19.4亿元。
目前,两会的对外联络工作已由个别领导和成员与港澳工商界人士的联系为主,发展到以工商联组织出面与港澳工商社团建立关系;由原来的以港澳地区为主,发展到欧美、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由一般礼节性拜访为主,发展到与外国商会建立业务往来;由为国内企业“穿针引线”为主,发展到参与同外商投资谈判、为有关单位提供信息培训人才、为“三资”企业会员提供服务等。
这次会议要求两会各级组织和成员多渠道、多领域地开展对港澳台和海外的联络工作,为实现祖国统一和改革开放作出贡献。
(李春元)


第4版(政治·法律·社会)
专栏:

  何长工同志生平
我党久经考验的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无产阶级革命家,卓越的军事家、军事教育家,原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常委、第五届政协全国委员会副主席、军事学院副院长何长工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1987年12月29日9时36分,在北京不幸逝世,终年87岁。
何长工同志在70年的革命生涯中,为了中国人民的解放和社会主义建设,历尽艰辛,百折不挠,呕心沥血,鞠躬尽瘁,把自己的全部身心献给了中国人民和无产阶级事业,立下了不朽功勋。
何长工同志1900年12月8日出生于湖南省华容县南山乡一个农民家庭里。少年时代,他发奋读书,岳阳第三联合中学毕业后,以优异成绩考入省立长沙甲种工业学校机械系学习,于1918年夏毕业。就学期间,他在孙中山革命党人的影响下,积极从事学生爱国运动,对旧的教育制度和陈腐的社会现象,勇敢地进行了斗争。同年秋,他到北京参加蔡元培倡导的留法勤工俭学会,在长辛店铁路工厂的留法高等法文专修馆学习。这时,他在李大钊、陈独秀、毛泽东等人革命思想熏陶下,特别是在同毛泽东同志的接触中,开始接受马克思主义,深入工人群众,宣传革命道理,逐步树立了为拯救灾难深重的中华民族而献身的革命思想。
1919年,他在北京参加了伟大的“五·四”爱国运动;年底,去法国勤工俭学。1919年底至1924年,他先后就读于法国的圣雪尔旺工业学校和比利时的劳动大学,并在法国的比昂古尔汽车工厂和比利时的扯布玉勒工厂做工。他一面勤工俭学,深入工人之中,一面学习马克思主义,参加了周恩来、赵世炎、蔡和森、邓小平、聂荣臻等同志领导的各种反抗中法反动当局的斗争。1922年初在法国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同年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
大革命开始后,何长工同志受党的派遣,于1924年底回国,在家乡华容县从事党的秘密工作。他以办教育的公开身份,创办新华中学,任校长、县学务委员会主任,为北伐战争输送了一批青年骨干。他创建了华容区党团组织,任党委书记兼军事部部长。北伐战争开始时,他奉党的指示,接管了县团防局,组建农民自卫军,并担任洞庭湖西区农民自卫军总指挥。他积极开展农民运动,深入发动群众,建立农民协会,打土豪分田地。
土地革命初期,何长工同志积极投入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斗争。1927年“马日事变”后,湖南处在白色恐怖中,许克祥把他列为“大暴徒”,悬赏捉拿。他经组织安排,到了当时党中央所在地武汉。为了隐蔽身份,毛泽东同志亲自将他的名字何坤改为何长工,把他派到武汉国民政府警卫团工作。不久,他参加了著名的秋收起义,并由他设计了中国工农革命军的第一面军旗。在向井冈山转战中,他奉命到长沙同湖南省委取得联系,报告了秋收起义情况。他又历尽艰险,到广东韶关犁铺头找到朱德、陈毅同志,使朱德、毛泽东两支部队取得了联系。为了开辟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使红军能站稳脚跟,毛泽东同志委派他到当时占据井冈山上的农民武装王佐部,执行团结改造任务,使这支农民武装正式改编为工农革命军第三十二团,他任党代表。接着,他奉命率领这支部队南下资兴,策应、迎接朱德、陈毅同志率领的南昌起义余部和湘南暴动农军,上井冈山同毛泽东同志会师。1928年4月,朱德、毛泽东两支红军会师于宁冈砻市,他参与主持了两军会师和红四军成立大会,并担任红四军二十八团党代表。在湘赣边界第一次党代会上被选为特委委员。5月,在保卫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新老七溪岭战斗和龙源口大捷中,他和王尔琢团长指挥的二十八团,起了重要作用。9月,毕占云、张渭率部起义投奔红军,他受命改造这支部队,为我军取得了改造旧军队的经验。随后,他带领这支部队北上莲花县,迎接彭德怀、滕代远同志率领的红五军主力上井冈山。1929年1月,敌人第三次“会剿”井冈山时,朱德、毛泽东率红四军主力进军赣南,他被留下协助彭德怀、滕代远同志保卫井冈山,改任三十二团党代表、宁冈中心县委书记,指挥6县农民自卫军,开展游击战争。敌人占领井冈山后,他腿部负伤致残,仍不屈不挠,继续发动群众,组织发展武装,坚持斗争,使井冈山工农武装割据这面红旗不倒。井冈山全面恢复后,红五军重建第五纵队,他任党代表,同纵队司令员李灿同志率领该部,开赴鄂东南,建立湘鄂赣边根据地。经过艰苦卓绝的斗争,将红五纵队由近千人发展到6000余人,同湘鄂西、鄂豫皖根据地形成犄角之势。与此同时,奉中央军委之命,配合我党领导的大冶兵暴,取得了胜利,进一步壮大了革命武装。1930年6月,在鄂东南组建红三军团时,红五纵队编为红八军,他任军长。7月,红三军团攻打长沙,他指挥的红八军率先攻入城内,并解救了向仲华、许建国等一大批关押在狱中即将被杀害的同志。我军攻占长沙后,反动军阀何键气急败坏,实行残忍的反革命报复,他的妻子儿女全部被杀害,为革命作出了重大牺牲。8月,红一、三军团组成一方面军,成立总前委,他任总前委委员。反立三路线斗争中,他在峡江、罗坊等多次会议上,支持毛泽东同志放弃攻打中心城市、继续走农村武装包围城市道路的正确主张。
何长工同志参加了中央革命根据地一至五次反“围剿”斗争。中央革命根据地三次反“围剿”胜利后,他受命在瑞金创办了中央军事政治学校,周恩来同志视察时,曾赞誉这个学校比黄埔军校办得好。1931年12月宁都起义后,为加强党对这支部队的领导,他被派往刚组建的红五军团第十三军任政治委员。1932年春,他又回到红军学校主持工作。1933年秋,军委整编扩大红军学校,他任红军大学校长兼政委,为巩固、扩大中央苏区和反“围剿”斗争,培养了大批党政军人才。在中央苏区召开的第二次苏维埃代表大会上,被选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1934年1月,正当第五次反“围剿”紧张时,他被调任粤赣军区司令员兼政委、粤赣省委常委兼宣传部长,他和其他同志一道正确贯彻执行毛泽东同志的战略战术思想,使粤赣地区的反“围剿”出现了好形势,受到了毛泽东同志的赞扬。1934年秋,为了联合反蒋,争取广东军阀陈济棠中立,他受周恩来、朱德同志委托,与潘汉年同志一起到敌占区寻乌,同陈济棠的代表进行秘密谈判,达成了五项协议,为随后的党中央机关和中央红军顺利突破第一、二道封锁线,实现战略转移,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何长工同志为我军的初创和发展壮大,为革命根据地创建和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长征开始时,他去新组建的中央军委教导师任政委,继任军委纵队第二梯队司令员兼政委。遵义会议后,他任第一方面军红九军团政委、党委书记,同罗炳辉同志一起率领部队执行策应、掩护党中央及主力红军北上抗日的使命,胜利完成了“战略奇兵”的任务。红一、四方面军会合后,红九军团改称三十二军,他任政委。
抗日战争开始后,何长工同志于1937年10月,任两延(延川、延长)河防(黄河)司令员,担负保卫党中央的任务。此间,他创建了我军第一所“荣军教导院”。从1938年初到抗战胜利,他就一直致力于我军的教育事业,辛勤耕耘、苦心办学。他先后任抗日军政大学第五大队大队长,第一分校校长,总校教育长、副校长。他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注意总结实战经验,研究抗日战争中的战略、战术和政治工作,克服种种困难,坚持敌后抗战,坚持敌后办学,先后撰写了《抗大五年来工作总结》等多篇文章,为我军培养了一大批军政人才,为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
抗日战争胜利后,为了建立巩固的东北根据地,何长工同志率领抗大总校4000余人,从陕北出发,横跨陕、晋、绥、察、热、辽六省区,经过5个月的艰苦跋涉,于1946年2月抵达吉林通化,先后创办了东北军政大学及四个分校,任副校长、代校长,兼通化军区司令员。同时还派出骨干,相继建立了航空、工兵、坦克、医科等学校,为东北和全国的解放,培养了包括蒙古族、朝鲜族在内的几万名优秀人才。在全国即将进入战略反攻的前夕,1947年上半年,中共东北局决定成立军工部,他调任军工部部长兼军械部部长,创办军事工业,自力更生地组织研制和生产,为当时东北战场和后来辽沈、平津、淮海三大战役的顺利进行,提供了大量的武器弹药,为加速解放战争的进程作出了贡献。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何长工同志于1949年10月调北京组建重工业部,任副部长、代部长兼航空工业局局长。他坚决执行中央关于发展我国工业生产的指示,重点抓了航空、钢铁、造船、电机和动力等重工业的建设,为我国重工业和航空工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1952年8月,中央决定成立地质部,何长工同志调任副部长,后任党组书记,同李四光部长一起开创和长期领导了我国地质事业。他狠抓地质院校建设及勘探装备的自制,奠定了我国地质事业人力、物力的发展基础;同时强调提高地质科技水平,加强科学研究工作,使新中国地质事业得到迅速发展。何长工同志不顾行动不便,坚持深入野外队指导工作,并鼓励年轻人要艰苦奋斗,一辈子献身于地质事业。他爱惜人才,尊重知识分子,至今深受广大地质职工的怀念。
在“文化大革命”中,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给何长工同志加上了种种莫须有的罪名,对他进行残酷斗争、无情迫害,长期批斗关押,身心遭到严重摧残。他虽然身陷囹圄,仍关心党、国家的前途和命运,旗帜鲜明地同林彪、江青反党集团进行了坚决的斗争。
1975年10月,何长工同志重新恢复工作,回到军队,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政大学副校长、军事学院副院长,他继承发扬我军办院校的优良传统,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进行教学和学术研究。他不顾年迈体衰,亲自给学员讲党史、军史,传经验,带作风,为推动我军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付出了心血。
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以后,他坚决拥护和支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讨论,坚决拥护拨乱反正,反对“两个凡是”,反对个人迷信,积极拥护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所制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拥护党的十三大提出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他热情关心、支持年轻同志走上领导岗位,先后主动提出辞去军事学院副院长、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央顾问委员会常委等职务,退居三线,以顽强的毅力,悉心于党史、军史的研究和宣传,关心老区建设,热情接待来信来访。他病重住院期间,仍然关注党、军队和国家的建设,关心国家的安全。
何长工同志是全国政协第一届、第二届委员,第三届、第四届常委,第五届副主席;第二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共第七次、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特邀代表,在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当选为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常委。
何长工同志在长期的革命生涯中,坚信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有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对党和人民无限忠诚。无论在革命战争年代,还是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他经历艰险,开拓前进,不怕困难,勇挑重担,始终以饱满的政治热情和革命乐观主义,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一次又一次出色地完成了党所交给他的各项艰巨任务,为革命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功绩。
何长工同志具有共产党人的高尚品德。他有坚强的党性,不居功,不擅权,党叫干啥就干啥,从不计较个人得失。他为人正派,襟怀坦荡,豪爽刚正,豁达大度,有话敢于直言,从不阿谀奉承。
何长工同志顾全大局,功高不自傲,委屈能求全。他作风民主,团结同志,勇于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他平易近人,和蔼可亲,密切联系群众,倾听群众意见,关心群众生活。他深入实际,注重调查研究,善于发现和解决问题。
何长工同志功勋卓著,德高望重。他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战斗的一生,为人民服务的一生。他以自己的模范行动,实践了为拯救和振兴中华民族“扛一辈子长工”的夙愿。他的功绩将永垂青史。
何长工同志的逝世,是我党我军的重大损失,我们要化悲痛为力量,学习他的革命品德、高尚情操和优良作风,在党中央的领导下,团结一致,同心同德,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奋斗!
何长工同志永垂不朽! (新华社)(附图片)
何长工任地质部党组书记、副部长期间,不顾自己行动不便,坚持深入基层指导工作。这是1956年他在上海地质仪器厂金工车间参加生产劳动。 新华社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