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7年8月8日人民日报 第7版

第7版(国际)
专栏:

在社会的大课堂里
——法国青年学生暑假生活见闻
张启华
7月,旅游业进入旺季,你站在巴黎凯旋门前向香榭丽舍大街望去,熙来攘往的游人骤然增多。一眼就能看出,那些身着各色汗衫和短裤的年轻人,大多是学生。他们身背一个鼓鼓囊囊的睡袋,手捧着地图,游东走西,按自己的计划去认识社会。
旅费何处来
许多大学生都是利用假期先挣钱后旅游的。“自己的假期活动不好意思向家长要钱”,这是打工的大学生常回答你的一句话。在法国,不管出身家境贫寒、或是家庭收入丰厚的大学生,绝大多数人都把用父母的钱去玩看成是耻辱的事,而把为筹集学费和旅游用款去打短工视为理所当然。他们也决不会因为自己在饭店端盘、擦地、在火车站搬运行李、在街头叫卖面包而害羞。遍布巴黎街头的快餐店,假期中几乎被大学生们“占领了”。一天下午,我走进香榭丽舍大街上的比尔热·肯快餐店,但见服务员全是身着蓝裤绿衫的年青人。一问才知道他们全是临时前来打短工的大、中学生。站柜台的六名女学生,分别负责售卖三明治、炸土豆条、果汁、冰淇淋……后台还有十来人正在配餐,店堂中五、六名男女学生来回地在收拾餐桌上的用具和打扫卫生。一位学生对我说,他们的劳动按时计酬,每小时27个半法郎,每天干三至五个小时,工资虽然很低,但出去旅游的钱却有了着落。
干也是学习
还有不少大学生把所学的知识用于实践,使学习与挣钱、旅游结合起来。巴黎第十大学地理系高年级学生吕克·梅索尼埃,利用周末时间,到蓬皮杜文化中心图书馆的服务台工作,每小时得酬金50法郎。梅索尼埃十分热心,时而起身去书架为读者找书,时而细心解答疑难。他笑着对记者说,在这里工作,既能用自己学过的知识帮助别人,同时也能从这里众多的图书资料中学习自己不懂的东西。我问他整个假期是否都干工作,他说:“不!我只做一个月。下个月即到国外旅行去。”
法国翻译学校有两位学中文的大学生十分幸运,在这个假期找到了一份为去中国的旅游团当翻译的差事。巴黎七大中文班的80多名学生,由老师带领已前往北京密云参加假期中文学习班,使得假期生活过得充实而富有意义。学校关门了,他们却在社会上找到了自己的课堂。
补课好时机
不过,也不是所有的大学生都能出去旅游,这除了经济原因外,还有学业上的压力。当前法国失业现象相当严重。许多大学生为了争取优异成绩,以便在毕业后较快找到工作,就决心利用暑假刻苦攻读。要说假期大学生们学习有多么用心,再没有比蓬皮杜文化中心更能说明问题了。
7月中旬的一个星期天,天虽下着大雨,但来到蓬皮杜文化中心的人仍然络绎不绝。在二楼图书馆的阅览大厅里,近千个位置座无虚席。据服务员介绍,这里每天平均要接待1.4万名读者,其中相当人数是大学生和研究生。他们在这里可以免费查阅自己需要的各种资料。一位学建筑的大学生,坐在录相机前,一手扳动按纽调换一幅幅知名建筑的彩色画面,一手翻动说明书,领略世界各种名建筑的风采。有不少人在图书架前寻找资料,然后又利用复印机复制所需的文章。在一排微缩报纸阅读机前,有一位女学生眼观屏幕,打开自己的录音机,小声地边读边录下有用的资料……走进这个大厅,你立刻会被浓重的学习气氛所感染。
在一大排书架后的一个角落里,一位年轻学生斜卧在地上,正在聚精会神的看书。在他的旁边放着个大书包,一件毛衣,还有半瓶矿泉水。当我问他为什么不找一个座位时,他惊喜地抬头问我,“在哪里?我就去!”这位名叫麦茨德的医学院一年级学生对我说,医生职业令人向往,但需奋斗十年,才能功成名就。他说,他每月要为房租、饭费和其它开销支出3000法郎。他想挣钱,也很想出去旅游,但权衡下来,觉得学业比它们更迫切。麦茨德同学,以及周围无数的勤奋同学的假期生活,似乎更能反映一个充满竞争的社会的现实。年轻人对未来既有憧憬,也有忧虑,漫长的假期生活也无法将它们冲淡。
(附图片)
暑假登山,不亦乐乎?


第7版(国际)
专栏:

拒抽“二手”烟
姚志汉
七十年代以前来到法国,人们会发现到处是抽烟的男男女女,尽情“享受”吞云吐雾的“乐趣”。现在再到法国,情况迥然不同。据统计,50年代抽烟者占77%,到80年代则降为45%;1977年,12至18岁的青少年中吸烟者占46%,到1984年则减至35%。这一比例在继续下降。
现代医学早已证明,吸烟不但对自己有害,而且危及不吸烟者的健康。若长期处在烟雾中,不吸烟者同样易于患上支气管炎、肺气肿和肺癌。据研究,不抽烟者在一间充满烟雾的房间里呆半小时,其体内的碳氧血红蛋白便升高1—2%,这与抽一支烟的数值等同。由此推算,一名非吸烟者和数名抽烟者同在一间密室里一小时,前者所吸进的致癌物质,相当于在室外抽10—15支香烟。
当不抽烟者意识到自己的生命受到香烟的威胁时,一个拒抽“二手烟”的禁烟运动便在法国以至世界各地展开了。
前几年的禁烟运动大都从“抽烟有害健康”上着眼。然而,不少“老烟枪”大多“视死如归”,烟瘾愈深的人愈喜欢冒险,向癌症、死亡挑战。以激烈的控制和镇压手段杜绝烟害,几乎是行不通的。
在不可能都不让抽烟的情况下,只好运用社会压力和孤立的方式禁烟,并将抽烟提高到“危害他人安全”的高度。法国“反对公共场所吸烟联盟”主席在阐明该组织的观点时说:“……每个想抽烟的人都可以抽,但却不可使自己的烟影响他人。”法国总统密特朗以不吸烟者的身份支持该组织的立场,并认为这个原则清楚地阐明了“个人自由,以不侵犯他人自由为原则”的理论。正是这种“人权与公民权”的原则,使“免抽烟权”的观念迅速传播开来。
除了社会压力之外,政府和反烟组织也把目标放在扩大无烟害范围方面。1976年的立法规定火车上非吸烟区的座位增为50%。另外,现在巴黎许多餐厅,或者设有非烟区,或者完全禁烟。某些商店甚至将吸烟者与猫、狗等动物同列为禁止入内的对象。甚至有些公司只雇用不抽烟的职工,有的企业还发给戒烟职工额外奖金。
愈来愈多的人认识到烟害不仅关系到抽烟者的个人安危,更有害于不抽烟者的生命安全。在社会的压力下,抽烟观念正逐步改变。


第7版(国际)
专栏:

建筑奇趣
·应朝·
△球形影院 世界上最大的球形电影院是坐落在巴黎东北郊的“捷沃德”影院,球径达三十六米,一九八五年五月建成启用。球体外表饰以光洁平整的钢板,如圆镜能清晰映照出四周风光,观众厅内设三百七十个活动航空式软椅,观众可坐躺仰卧地欣赏直径二十六米的球形银幕。
△纸造房屋 美国“世界造纸公司”用纸造房,每单元约四十多平米仅重二百零五公斤。板壁用经过特殊化学处理的皱型或蜂窝状牛皮纸板复合而成,双面再涂树脂、玻璃纤维,能隔水耐潮、防虫蛀咬,表面耐一千摄氏度高温。纸造房屋牢固轻便、建易卸便、运输简便深受欢迎。


第7版(国际)
专栏:国际随笔

临渊羡鱼随想
李学江
一九六七年,一名瑞士人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块石英手表,但它的问世没能博得当地制造商们的青睐,到处被拒之门外。这不足为怪。当年的瑞士正处于机械表生产的鼎盛时代:全世界百分之七十以上的手表产于瑞士,年销售额达十八亿美元之多,享有“钟表王国”的美称,它在世界手表业中的优势地位是无可置疑的,很有“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之概!因此,它才不屑于生产这种前途未卜的新玩艺儿,那是要冒风险的。
瑞士人当年对这项发明的冷漠态度,使早就伺机在侧的日本人捷手而得。此后日本的石英电子手表便以潮水般的气势冲进瑞士表的传统市场。一九七九年,日本表的销售额超过瑞士,首执世界手表生产之牛耳。这一来给瑞士很大震动。瑞士人卧薪十年,今始重得扬眉,其教训不可谓不深。
事出偶然么?人们当会想到另一件事:一九七三年,世界首次出现石油危机,这一信号没有引起美国汽车厂商的注意,汽车王国的大亨们依然故我地生产宽敞豪华、油耗很高的汽车,以为靠资格老、牌子硬便可以永当汽车业的霸主。谁知日本人却抓住这一良机,大批推出轻便省油型汽车,以凌厉的攻势迅速抢占了大片汽车市场,使美国汽车业只能望其项背,至今难振当年雄风。
是瑞、美疏于防范?还是日本人过于精明?二者固然有之,但更应看到,今日世界已成为商品竞争的国际舞台,人们可以陶醉于已有的成就,但科技发展却不会止步不前。这使我们想起另一个真实的故事:一九三七年,一位奥地利人发明了打火机,瑞典的火柴公司得知后,为确保世界“火柴王国”的地位,便立即买下专利加以封锁。但不久后打火机又为别人所发明,并迅速风靡世界,瑞典火柴公司这才不得不办起打火机厂,急起参与竞争。由此可知,即便日本不去发展石英电子手表,别国也会开发的,只是时间早晚罢了。
究其原因不外有二:其一,今天是商品生产的时代,竞争作为商品生产的动力和规律,无异是世界的主旋律;其二,今天的科技发展日新月异,信息交流空前迅速广泛,在这个瞬息万变、千骑争先的国际竞技场上,是永无终点线的。领先,只意味着暂时的胜利。一时的怠惰,瞬间的疏忽,片刻的陶醉,便可能被他人超越过去,君不见中、美、日等国于今在超导研究中你追我赶、寸步不舍的激烈角逐吗?更不要说因循守旧,固步自封和妄自尊大了,抱这种态度终究是要落伍于时代的。
在国际竞争中,日本人善于学习,精于谋算,尤其敏于抓住时机(而时机,往往成为决定胜负的关键),这是很值得人们研究、学习的。当然,智者千虑终有一失,常胜将军是没有的。一时落伍怎么办?瑞士人已经树立了榜样:他们“十年生聚,十年教训”,终于东山再起,重占鳌头。
面对这场激烈的国际竞争,不管是跑道上的选手还是赛场外的观众,是很难无动于衷、不激发起跃跃欲试以至奋身一搏的激情与斗志的。如果连这样的反应也没有,那就只能甘居人后,永作牛尾了!


第7版(国际)
专栏:

瑞士表兴衰三部曲
李江
1980年7月1日,瑞士ETA手表公司的工程师艾尔玛·毛克与杰克·穆勒急匆匆地跨进公司经理恩斯特·汤姆科的办公室。这是一次非同寻常的会见。三豪杰运筹帷幄之中,制定了振衰起疲、打败日本,夺回手表市场的蓝图。
亡羊之痛
原来,进入七十年代后,一向举世无匹的瑞士手表业陷入了空前危机。瑞士各手表公司前昔日车水马龙、熙熙攘攘的景象不见了,却笼罩着一派门前冷落车马稀的萧条气氛:手表业雇员从1970年的9万人陡降至1980年的4.7万人;原1620家手表公司,仅870家幸免于破产。
这场灾难缘于日本石英电子表的冲击。说来令人扼腕,石英表本于1967年由瑞士人首先发明。但这项发明在当地吃尽了闭门羹终未能登堂入室,而精明的日本人却视如至宝,捷手先得,其后香港、台湾、南朝鲜继之而来,大力发展了电子表,一举夺取了瑞士表的大片市场。
追 赶 之 苦
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一步之差可成望背之憾。待到瑞士痛定思追之时,日本人已将电子表的厚度从传统的10毫米成功地降低到2.5毫米。竞争便首先从制造薄型手表开始。顽强的瑞士人不甘于做跟踪之追,而是要捷径直取。ETA公司的新任经理恩斯特·汤姆科立即组织一个攻坚小组。他们一改传统表先把零部件装配在一个单独钢盘上,最后再将钢盘装入表壳的做法,而将零部件与表盘、玻璃罩合为一体,直接嵌入壳体。经过6个月呕心沥血的苦战,一举将表的厚度降到1.98毫米,超过日本表。但他们深知对手并未睡觉而不敢稍加喘息,终至取得超人的成果:将金表降到了不足1毫米的厚度——创造了一项很难突破的世界纪录。
创 新 之 乐
一提起塑料手表,人们就会想到戴在伊呀学语的幼儿手腕上的粗糙玩艺儿。可有谁想到化俗物为珍品么?有,这就是1980年7月1日ETA经理室里的会见所诞生的天才构想。1978年到任的总经理汤姆科深感要开创手表工业的新天地,就必须革新传统的生产方法,而这需要有创见的头脑。艾尔玛·毛克和杰克·穆勒正是这样的人。毛克专攻合成材料,领导过塑料实验室,他的浇铸技术能精确到1%毫米。而穆勒在微技术领域的才能更是无与伦比,他把传统石英表的部件从91件简化到51件。
这是一种结构独特、面貌一新的手表。超声波焊接完全取代了螺丝刀,玻璃罩与表壳联为一体,整块手表装配得天衣无缝。整个表盘或漆黑或全蓝,或饰以彩线或标以亮点;虽为电子表却采用传统的表针示时;表链与表体同为塑料,且溶为一体,弯曲如雕弓画桥,新月彩虹,其精美与光泽只有珍珠宝石可以与之媲美。其唯一缺点是一旦出厂便不能再度开启,但好在质高而又价廉,不必为修理劳心费神。而电池则可由使用者自己随时更换。
然而美表不可以无美名,一位推销专家叫它“SWATCH”,取“瑞士”一词的首字母冠于“手表”一词之前而成,译作“瑞表”,可谓名副其实。
瑞表在美国试销成功后,立即开始批量生产。成千上万只手表在自动装配线上运行,站立两边的机器人准确无误地拣起表壳,嵌进表芯,另一些机器人负责测试表的功能,剔出次品,俨然铁面无私的法官。
1983年3月1日,瑞表正式投放市场,立即风靡了世界:瑞士卢塞恩的一家表店,在旅游季节平均每15分钟便售出一只;在纽约则爆发了一场瑞表热,不少人以腕悬双表为时髦;举目街头,你会发现行人的汗衫上点缀着瑞表的图案,撑开阳伞,你又会发现伞面上瑞表的美丽造型……无论在英国、法国,还是在西德、加拿大,你随处都可以看到它美丽的倩影。
从1983年3月到1985年9月,ETA公司生产了一千万只瑞表,截至今年6月第3千万只瑞表也走下了装配线。在瑞表成功的启示和鼓舞下,瑞士各手表公司纷纷推陈出新、改型换代,重新呈现出万马争先的繁荣景象。蒙泰茵手表公司于1983年推出M型手表,在本国一举售出一百多万只,随之销往五大洲36个国家和地区。瑞士手表业的出口值1985年增长了12%,总销售额第一次突破20亿美元,超出日本,萧条气氛被一扫而空。
成功固然可喜,但汤姆科并没有陶醉。他在拜访一位雕塑家时又突发奇想:为什么不可以生产岩石手表?1985年春,又一个攻坚小组成立了。不到1年,岩石手表问世。它们带着阿尔卑斯山花岗岩特有的优美纹理,其重量却比传统手表还轻;粉、黄、白、绿,它们由于花岗岩的产地不同而异彩纷呈,真可与珠玑美玉争辉竞彩。难怪人们称它是人类自石器时代以来所创造的最精美的石制工具。


第7版(国际)
专栏:

毒品输美查一漏十
据美国国会统计办公室一份报告说,去年美国为查禁毒品支付的经费为8.22亿美元,共查获27吨可卡因,1106吨大麻叶,9吨口嚼大麻叶制品和大量海洛因。但漏网毒品的数量估计为138吨可卡因,11000吨大麻叶,165吨口嚼大麻叶制品和7吨海洛因。报告说缉毒效果并不大,只不过使毒品走私犯稍感头痛而已。 (封)


第7版(国际)
专栏:

豪华客轮蹒跚返航
英国的巨型豪华客轮“伊丽莎白二世”号因机器故障于7月26日蹒跚地从直布罗陀驶返英国南安普敦港。这艘18年船龄的巨轮今年初刚刚进行过大整修,花费达1亿英镑之巨,但此后却连续发生数次技术故障。这次载运1800名乘客到葡萄牙和直布罗陀作6日游,又延误了时间。康纳德轮船公司将向每位旅客提供赔偿金。 (雄)


第7版(国际)
专栏:

何物最解暑 却道是香茗
柳宝成
“何物最解暑,却道是香茗”。这是中国古人的一句妙论。
“热茶最解暑吗?”英国的一些研究者于不久前在一个研究中心邀请各界人士参加验证。那天是当地极热的一日,高温已达40℃。主人请来宾畅饮各种降温饮料,随即对其皮肤温度的变化进行测定。
试验分成若干小组,同时给他们同量的各种饮料,冰镇啤酒,可口可乐,汽水,冰淇淋,果子露,桔子汁等应有尽有,当然也给了不同温度的中国茶。同饮之后,精密的科学测定开始了。其他饮料能够很快地使嘴唇周围的皮肤骤然变冷,饮用者也自我感觉胃肠凉津津的,但科学仪表测试表明,饮高档饮料者体表温度下降还不到半摄氏度。而饮用中国茶的三组人士却令主持人吃惊:9分钟后,饮凉茶者降温0.5~0.8℃,饮温茶者降温0.8~1.5℃,饮热茶者降温1.5~2℃。饮茶者虽未“顿觉凉彻”,但“渐感通身松快”,并且饮茶者降温可保持15分钟左右,其他任何饮料均无此效。
面对事实,参试者心悦诚服,主持人深入研究后得出结论说,热茶水能促使汗孔洞开,汗腺舒张,排汗畅快,从而散发了体内热量,达到了全面降温的效果。
“赤日炎炎似火烧”,选用自己喜爱的饮料是相当要紧的。现在不少人以为什么玩艺儿越时髦越好,愈沾有“洋气”愈妙,追求高档,又有许多人急功近利,“想当然”地以为冷饮必越冰越佳。焉知茶叶,这才是解暑的佼佼者!


第7版(国际)
专栏:

印度的祭蛇节
夏之秋
印度的祭蛇节在每年7月中开始,当地居民到处掘蛇洞,想多弄到几条眼镜蛇去参加节日。节日那天,各方善男信女来到神庙,他们中不少人都带着蛇来,一到庙里,就把眼镜蛇放出,接受祈祷。妇女儿童们把米撒向它们,焚香诵词。这么多的蛇,只要你稍加注意,就会发现它们的毒牙都很完整,但是它们没有攻击人的意图,只要有机会,这些蛇都会溜之大吉。当地泰米尔人给眼镜蛇取了一个雅号,叫“努拉·盘布”,意思是“善蛇”。他们说,眼镜蛇并不象一般人所想象的那样是凶狠的杀人犯。他们认为眼镜蛇是丰收和富饶的象征。
据调查,在印度每年约有20万人被蛇咬。由于眼镜蛇通常总是敏捷而主动地避开人,所以在每一万宗蛇咬致命的事件中,被眼镜蛇咬死的不到千分之一。
任何蛇见人就逃,可是在寺庙中很多看守石雕神象的眼镜蛇是经过长期驯养的。人们可以看到眼镜蛇在膜拜它的妇人面前昂首挺立,长舌频吐,既无离开之意,也无发动攻击的企图。它眼睛转动,身体摇摆,洋洋自得,那副神态似乎表明,人们对它顶礼膜拜是理所应当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