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7年8月6日人民日报 第2版

第2版(经济)
专栏:

国家经委青年经济研究小组组长任克雷同记者谈话
充分认识承包责任制的意义
本报讯 记者戴玉庆报道:前不久,在国家经委一座简易的办公楼里,记者采访了该委青年经济研究小组组长、经委调研室副主任任克雷同志。这个小组成立仅一年多,奉献的成果却引人关注。今年4月份,国务院领导同志阅读了这个小组撰写的研究报告《深化企业改革的探讨》,认为这是对企业承包经营责任制分析比较全面的一篇文章。
记者:近几个月来,企业承包经营责任制成为深化企业改革中的热门话题,记得1982年前后,“承包”也曾经引人注目一时,但是后来又不大提倡了,请您解释一下其中的原因。
任克雷:从1979年开始,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确定了以搞活企业为先导,首先在四川省进行企业扩权的改革试点,改变了国家对企业统收统支的传统做法。接着,又试行了企业基金、利润留成、盈亏包干,以后发展到确定以“利改税”作为处理国家同企业分配关系的基本形式。
在这一改革过程中,人们对于企业承包的评价也在逐步深化。开始时,一些同志认为承包只是权宜之计,“包”虽然有利于企业挖潜,但是承包企业会从新增利润中拿走“大头”,使国家财政吃亏。所以,在实行了“利改税”之后,一段时间内承包经营责任制就似乎不再提倡了。
记者:承包会不会损害国家财政利益?
任克雷:实行两步“利改税”的改革,这对于力求以税收的形式处理国家同企业的分配关系是一个进步,对于国家聚财也起很大的作用。但是,由于我国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加上价格体系尚未理顺,造成了行业之间、地区之间的盈利水平相差悬殊。目前,在税种、税率等方面的整齐划一,很难适应不同企业之间千差万别的情况,调节税在这方面的作用也有限,而且它的负作用很大。另外,我国目前的所得税率与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相比偏高。美国为33%,英国为35%,联邦德国为50%,香港则仅有18.5%,而我国为55%,并且不管利润增长幅度多大,征收比例不变,因此对调动企业的积极性受到限制。
实践告诉我们,当前单纯用税收办法划定国家同企业的利益分配关系,还存在着某些妨碍深化企业改革的因素。过分强调国家拿大头,企业通过发展生产、提高效益多创的税利,大部分上交国家,容易造成企业自留部分与自身的努力不成比例,以致出现“多一分耕耘,少一分收获”的现象。特别是对那些过去经营管理水平比较高,而自身老化严重、急需改造的大中型骨干企业,更是“鞭打快牛”,影响了职工积极性,不利于企业挖潜改造,增强后劲,国家财政收入也不可能有一个稳固的基础。
记者:通过承包,刺激企业挖潜,“多耕耘,多收获”,从而确保国家财政的源头活水,这是否就是承包经营责任制的意义?
任克雷:这只是问题的一个方面。更重要的是承包有助于实现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相分离,是深化企业经营机制改革的一种有效途径。
怎样改变公有制企业普遍存在的低效率、高浪费、责任心不强、人浮于事的状况?用什么办法才能激发职工的生产积极性?这是改革面临的重大课题。有的同志提出,资本主义国家企业的内在动力主要靠这样三条:一是私有制,二是投资平均利润率的吸引,三是市场竞争机制的作用。搞生产资料的私有制,在我国根本不可取,投资平均利润率和市场竞争机制在我国还要有一个形成过程。那么,我们的出路何在?应该说,实行企业承包,促进两权分离是一条路子。合理确定承包基数后,企业交够国家的,剩下就是企业和职工的。企业越是努力挖潜,就越可以多获利润,职工生活也就越有希望逐步改善,从而形成良性循环的利益激励机制。
记者:您认为承包经营责任制只是改革中的过渡形式,还是有更深远的意义?
任克雷:我国农村实行的联产承包责任制,首先诞生在少数贫困落后的乡村,并且率先取得突破,使长期被压抑的农村生产力得以解放。同样,1982年前后部分企业出现的承包经营责任制,也并非出自理论家的事先设计,或者国家经济主管部门的发明,而是来源于群众的改革实践、首创精神。承包带来的经济效益也是巨大的。在我国,工、农业共同选择了承包经营这一形式,这决不是巧合,其中有着深刻的含义。
承包制的成功,说明那种把目前企业动力不足归咎于公有制的看法是没有根据的。要发挥公有制企业的积极性,关键需要一种利益机制。解决这个问题,仅仅靠国家向企业减税让利是不够的。而把承包经营责任制作为企业改革的突破口,却可以在不伸手向国家要钱的情况下,把企业改革推向前进。
这是因为,承包用合同的形式确定了国家与企业的关系,在划分经济权限、明确经济责任的基础上,有效地克服了国家对企业不适当的干预,既加重了企业的责任,也保障了企业自主权,为使企业逐步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创造了条件。更重要的是,承包以后,企业成为联结国家利益同职工利益的媒介,这样就找到了如何解决在社会主义条件下把国家经济的发展建立在对个人利益关心的基础上这个大问题。现在看来,承包的意义远远超出了我们原有的认识,可以说,承包的某种具体形式可能是过渡性的,但承包作为社会主义经济的一个普遍原则,是在社会主义条件下调动劳动者积极性的一条出路。
记者:不久前,我在一篇专访上看到,有两位知名的经济学者认为,实行企业承包,必然会在确定承包基数时出现“中央算不过地方,地方算不过企业”的问题,吃亏的还是国家财政。您认为怎样才能解决这一问题?
任克雷:关键是要把竞争机制引入承包经营责任制。过去,在确定承包基数时,没有实行招标、投标,往往是企业主管部门说一个高数目,企业却说另一个低数目。一对一讨价还价,争执不休。当然,最了解企业潜力的还是厂长、经理,所以才总是“国家算不过企业”。实行基数招标,厂长招聘,即引入竞争机制以后,谁打埋伏、压基数,就不会中标。有经营胆略的中标应聘的厂长、经理就会迅速成长。这样做,也必然触动现行的企业干部、人事制度,有助于解决经营者待遇、企业干部官员化等问题。
记者:承包后,企业会不会通过乱涨价来提高“经济效益”,从而损害消费者利益?
任克雷:这是一个“两难”的问题。现行价格体系尚未理顺,造成了承包企业之间肥瘦不均,有的企业沾高价格的光,不用费太大力气,就可获得高收入,而有的企业则恰恰相反。为了克服这一弊病,如果马上放开价格,又可能带来难以控制的普遍涨价现象,甚至酿成严重的社会、政治问题。因此,一方面,承包和价格改革不能孤立进行;另一方面,一个时期内工作重点应当有所侧重。当前,重点进行的是企业经营机制的改革,价格改革不能过急。现在许多承包企业面临的主要问题是,生产资料乱涨价,加大了企业成本支出,减少了应得利润。这个问题不解决,势必形成两种局面:或者是包而不死,企业因为原材料涨价而随时要求修订承包合同,减少基数;或者是逼迫承包企业也把自己产品的价格提上来,形成轮番涨价。要防患于未然,一是必须对产品供不应求、处于卖方市场的企业严加管理;二是必须对那些生产份额很大,处于行业垄断地位的企业加强监督。这两类企业的产品可谓“皇帝的女儿不愁嫁”,一旦任意涨价,局面难以收拾。
记者:承包后,会不会出现企业行为短期化(只顾眼前多赚钱,不顾企业长远发展后劲)?企业会不会不适当地把新增利润过多地用于职工消费?
任克雷:对于企业行为短期化需要分析。一个重要的原因是,过去我们的政策不够稳定,说是一包几年不变,往往半年就变卦。政策多变,必然造成企业突击花钱,不是把资金用于积累,而是用于消费。这是一个深刻的教训。现在,国务院已经把企业承包经营责任制作为一项重大政策明确下来。承包期稍长些,透明度高,有利于企业做好长远发展规划,主动增加积累用于企业技术改造。实践证明,政策稳定,一大批试行一包几年不变的大中型企业在处理积累和消费关系上,都很适度。
记者:谢谢!


第2版(经济)
专栏:

落实“三挂钩”政策 提供系列化服务
滁县地区夏粮定购任务超额完成
本报讯 夏粮登场以来,在实行大包干责任制较早的滁县地区,广大农民踊跃向国家交售合同定购粮。到8月4日,全区入库夏粮达25656万公斤,比去年同期增加5000万公斤,其中入库定购粮18424万公斤,超额1%完成了夏粮定购任务。
滁县地区是全国商品粮基地之一。今年以来,这个地区狠抓生产投入,大力推广科学技术,夏粮总产比去年增长7%。同时,这个地区认真落实“三挂钩”政策,实行由粮食部门与农户直接签订粮食定购合同,统一发放“三挂钩”的物资票证和预购定金。有关部门组织兑现,堵塞了部门克扣、基层截留等漏洞。到6月底,全区与粮食定购任务挂钩的预购定金全部发放到户。滁县地委行署及时发出通知,要求粮食部门坚决执行价格政策,提供优质服务,并组织干部到基层粮站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金邦清 李维勇 刘先义)


第2版(经济)
专栏:

突破“一种二养三加工”旧模式
陕西乡镇企业跨出新步子
本报讯 记者景险峰报道:起步较晚、发展缓慢的陕西省乡镇企业,最近三年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已成为这个省经济战线最有生气、最活跃的一支力量。
1984年以前,陕西省乡镇企业仅几万个,乡镇企业年总产值不过十多亿元。最近三年,陕西省委、省人民政府把发展乡镇企业,作为调整产业结构、振兴农村经济的突破口来抓,提出了“因地制宜,各有侧重,分类指导,放手发展”的方针,有力地推动了乡镇企业的崛起,三年上了三个台阶。全省乡镇企业由1983年的3.7万个,发展到1986年的43万个;乡镇企业总产值在1983年14亿元的基础上,1984年达到26.6亿元,1985年达到49.3亿元,1986年达到68.2亿元。
值得指出的是,产业结构有了较大调整,“一种二养三加工”的旧模式已被突破。工业企业已成为农村经济的主体,占总产值的56%。产品质量逐年提高,有25个企业的28种产品,38次获得国家、部、省优质产品称号。


第2版(经济)
专栏:

北方地区旱情迅速发展 需注意防汛抗旱两手抓
本报讯 7月中旬以来,我国北方的山东、山西、河北中南部、豫北和陕北等地降雨明显偏少,大部分地区的雨量不到常年的一半,且气温持续偏高,地面蒸发量大,土壤失墒严重,旱情迅速发展。据国务院抗旱领导小组办公室7月底统计,全国受旱面积达1.35亿亩,比上月底增加了一倍以上。河北省受旱面积2300万亩。
目前,旱情已引起国务院和受旱各省的高度重视。国务院副总理、中央防汛总指挥部总指挥李鹏在8月1日召开的中央防总第3次会议上指出,北方一些省份出现旱象,要注意防汛、抗旱两手抓。连日来,冀、晋、豫等省已分别召开紧急会议研究抗旱,落实抗旱措施、物资等。为保证抗旱用电,山西省决定在现有供电计划基础上再增加10万千瓦,计划内供电也要优先农业,鼓励各地用电低谷时多浇地。河南省人民政府要求各地市为抗旱调剂10%~15%的电量投入抗旱,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调整用电高峰,电力“白天下乡,晚上回城”,工业用低谷电,不占指标,不加价,方便了农民白天浇地。河北省水利厅已部署各地打井、修井、配套机电井,千方百计增加灌溉水源。
国务院抗旱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同志指出,8月初,华北等地普降了中到大雨,部分地区旱象虽有所缓和,但旱情并未解除,特别是一些省区夏粮减了产,争取今年秋季农业夺得好收成,以秋补夏,任务十分艰巨,希望各地应投入一定的力量,在防汛的同时抓紧抗旱。
(赵宝玉 夏石)


第2版(经济)
专栏:

积极支持工业企业横向联合
呼盟机电公司当好桥梁
本报讯 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盟机电设备公司在开展横向联合中,立足本地,把重点放在扶持本盟工业企业上,使企业自身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都得到了提高。他们还广泛开拓盟外市场,与全国21个省、市、自治区的165个生产厂家签订合同建立了稳定的经销关系,形成了盟外的主要供货渠道。
在横向联合中,他们注意发挥物资部门的纽带和桥梁作用,物工双方互相协作,平等互利,共同发展。生产厂家所需机电产品,均由他们以优惠价供货。他们代生产厂直接签订供货合同,平时还帮助厂家宣传产品,配合组织生产原料,帮助各厂家之间互通信息,互相拆借资金。去年海拉尔锅炉厂钢材不足,机电公司派专人外出联系,很快解决了难题。(韩家文)


第2版(经济)
专栏:

克服麻痹思想 分析事故原因
西曲煤矿加强安全教育
本报讯 太原市西曲煤矿为克服职工中存在的麻痹思想、杜绝违章指挥、违章作业、违反劳动纪律现象的发生,搞好安全生产,于最近举办了事故分析展览,向全矿职工揭“疮疤”,敲警钟。
这个展览从对事故的隐患、发生的过程、原因的分析、引出的教训等方面入手,用文字、插图等形式将建矿近3年来发生的6次伤亡事故一一展现在参观者的面前。请看,那顶板被压塌后砸死1名工人的事故原因何在?那是队领导只抓生产进度,忽视安全违章指挥,心存侥幸,不搞支护而造成的一起冒顶事故。那高压电杆下躺着的工人是他违章作业,不幸触电身亡的情形。1名工人何以跌进42米深的卸载坑内?这是因为他违反劳动纪律,擅自提前升坑,违章扒煤车造成的一起惨祸。
这个展览展出后,受到矿山职工和家属的欢迎。他们说:看来,麻痹思想和“三违”现象是安全生产的大敌,必须坚决根除,矿上的警钟敲得好! (王鸿儒)


第2版(经济)
专栏:编后

补牢须补破漏处
体焕
近一两个月来,不少部门、地区和单位,或开会、或发通知,强调做好生产安全工作。
需要注意的是,由于生产门类、场所、条件各不相同,安全工作不能满足于一般号召。“亡羊补牢”,应该补在破漏处。应该认真分析本部门、本单位以前发生过的事故出于什么原因?当前还存在什么隐患?如何去加以防范?在这方面,太原西曲煤矿的工作做得比较细。他们针对职工中的麻痹思想,举办生产事故展览,对不同的事故,逐项分析原因和责任,认真吸取教训,不搞“一锅烩”,及时为干部职工敲响警钟。
任何事物的发生、发展都有一个过程,生产事故的酿成也是这样。《吕氏春秋·察微》云:“治乱存亡,其始若秋毫,察其秋毫,则大物不过矣”。它从一个侧面告诉我们,生产安全工作应该经常化,特别要注意防微杜渐,大处着眼,小处着手。无庸置疑,只要及时认识和修补好
“羊牢”的破漏处,下功夫消除事故隐患,搞好安全生产是大有希望的。


第2版(经济)
专栏:

穷山沟里的星火
本报记者 王楚
在大别山的南麓,要数湖北省英山县最穷了。
1983年,英山33万农业人口中,竟有27万人年均收入不足110元;1986年,全县农业总人口已达36万人,县长内疚地向县人大报告:3年努力,全县仍有一半农户未解决温饱问题。
“难道大别山,只出将军!不出产品?!”这是一位将军的批评。她50多年未回英山,当她同老伴深一脚、浅一脚回到娘家赤水冲时,伤心地流泪了。
的确,在中国革命战争的年代里,这个只有18万总人口的山区县,竟有10万多乡亲父老前赴后继,参军参战,为的是“过上好日子”。可是,解放37年了,饥饿仍未被彻底赶出山沟沟。
记者在山里采访的那些日子里,一些左的、愚昧的做法寄生于穷的现象,到处可见。在平原地区,一承包就见效果,可谓“吹糠见米”;在这穷山沟里,开始对“包”字很不习惯,有的人家,领到扶贫救济布匹后,还在眼巴巴望着乡政府下通知,几时做衣服。
然而,在一些深山高岭水库旁,致富的星火,今天看来尽管还很微弱,总算给人们以希望了。他们的诀窍是因地制宜。
闵家河村从前是一个人均负债89元的贫困村,修水库淹掉了全村的好田,全村靠吃返销粮过日子。1984年7月,该村开始对水库的叉弯实行承包。近日,我来到这个村时,农民方廷光一家正在水面上给鱼儿喂食。
方廷光一家六口人,承包了36亩水面。他们贷款2000多元,购置了20个网箱,用他的养鱼经说:“箱内鲤鲫鳊,箱外花白鲢。”去年,他家仅商品鱼一项就收入3万多元。靠网箱,全村已有80%多的贫困户解决了温饱。昔日的贫困村,变成了水产村。顺着老方的手,往远处水面看去,几户农民又在安装新网箱了。
据县里同志说,全县这种可以利用的300亩水面以上的库叉,约有88个。发展网箱养鱼是农民新的致富之路。
库区群众有了希望,高山深岭的群众也有了致富的门道,这就是家庭经济林园。
游击冲村地处偏僻、资源贫乏,自1981年以来,该村农民党员张英奎利用房前屋后一亩多地、六亩自留山,建起了小桔园、小茶园、小竹园、泡桐林,挖了两分地鱼池,养了六头猪、一头牛,到去年,纯收入高达4000元;家庭经济林园收入占他家总收入的65%。在他的带领下,全村420户人家已有390户初步建成了家庭经济林园,去年,总收入多达36万元。


第2版(经济)
专栏:

烟台港客运服务质量好
疏导源源客流 站台秩序井然
本报讯 记者晓渡报道:今年7月份,山东烟台港客运站完成客运量11万7千余人次,创历史最高水平。在客运高峰而天气炎热的情况下,全站职工保持了良好的服务作风。
烟台客运站曾连续3年被交通部命名为“文明客运站”。今年1至7月,客流量达63万余人次,比去年同期增加了23%。他们以全国交通战线模范人物杨怀远的“小扁担”精神为榜样,经常进行“假如我是一个旅客”、“假如旅客是我的亲人”的讨论。全站职工开动脑筋,在服务措施和服务方法上进行改进。他们主动与大连轮船公司等单位保持紧密联系,一方面申请增加运力,合理组织运输,同时改变售票方法,由过去短时间、单窗口售票改为从早上6时到晚上7时连续售票。旅客进站候船,要经过200多米的天桥(长廊),过去服务部的职工用一部小推车帮助老弱病残旅客运送行李进站。现在发展到3部轻便小推车免费为这些旅客运送行李,行动不便的旅客还可以坐在车上过去。同时还在大厅增加了15架小型行李车,帮助旅客运送行李进站,扩大了服务面。到达烟台港的船靠码头后,又有码头服务车专门送老弱病残及怀抱婴幼儿的妇女出站。这样,在客流量加大的情况下,站台秩序井然。
据了解,今年1至7月份,全站职工为旅客排忧解难做好事4万多件。有的旅客称赞说,
“烟台美,烟台港美,烟台客运站服务人员的心灵更美”。


第2版(经济)
专栏:

海南岛菠萝丰收 三万吨待销堪愁
本报讯 我国菠萝主要产地海南岛,战胜少见的干旱,今年菠萝获大丰收,预计总产量可达六万吨,比去年增长一成以上。
目前正值菠萝果熟摘采季节,大批菠萝源源上市,各罐头厂及时相继开工生产。但由于上市量太集中,除供罐头厂加工罐头外尚有三万吨待销。有关部门已采取措施积极向岛内外推销鲜菠萝。现在在海南岛城乡市场上到处可见成堆待销的菠萝,价钱比去年低百分之五十左右。在产地每公斤仅三角钱。
(耿永朋)


第2版(经济)
专栏:

店小货精服务佳
张文书 秦晓风
北京民族饭店是一家颇有名气的对外营业饭店,但商品部营业面积只有120平方米,由于坚持灵活经营的服务方针,生意越做越好。今年上半年营业销售额达281万元,完成年计划的63%,比去年同期增长69%。
为了弥补柜台面积有限、商品品种不全等不足,店里开展了预购、代购业务。5月份,一位日本客人来买心灵丸,药品柜上一时无货,服务员主动提出为客人代购。经采购员与几个药店联系,终于从医药公司买来药品送到客人面前,客人十分感动。服务员还坚持在售货过程中尽量为客人提供方便,客人买了较沉重的商品,售货员主动帮客人送到楼层或房间。实行夏时制后,为了方便客人购物,商品部还延长了营业时间。
民族饭店80%是长住客人,根据这一特点,采购人员十分注意分析宾客的爱好、需求和习惯,有针对性地组织货源,陆续增加了羊绒衫、中成药、外文书刊、欧洲古典音乐磁带等高档商品。在水果淡季,采购市场上少见的伊丽莎白甜瓜、日本网纹瓜等质优价高的水果,既受客人的欢迎,又增加了营业收入。
为招徕客人,商品部注意摸索新的经营方式,开辟服务项目。店里充分利用画廊空间和大厅举办各种商品展销会,展卖名优产品。上半年先后邀请北京的古月轩、江苏的丝绸总公司等十几个厂家试办了商品小市场。这种新的经营方式,为宾客提供了较多的购物机会,同时也提高了营业场地的利用率,弥补了因营业面积小给顾客带来的不便。


第2版(经济)
专栏:

川菜进入十五个国家和地区
“食在中国,味在四川”。四川省在对外经济技术合作中,发挥独树一帜的川菜烹饪技艺优势,自一九八○年以来,已先后向国外派出川菜厨师二百五十人次,净创汇三百五十万美元。川菜已进入十五个国家和地区。


第2版(经济)
专栏:

广西培育成水稻高产新品种
广西农学院吕志仁副教授等人育成一种高产水稻品种“奇选42”。试种结果表明,这个品种亩产量居全自治区常规水稻品种之首。特点是长势好,根系发达,分蘖力强,穗数多。一般一亩用种二至二点五公斤,一蔸插二至三苗即可,比一般常规品种省一半种子。一般亩产可达三百五十至四百公斤。(据新华社)


第2版(经济)
专栏:

北京巴黎大磨坊食品公司投产
本报讯 北京市民可以品尝到正宗法式面包了。北京巴黎大磨坊食品有限公司已于近日正式投产,可日产法式条式面包及花色面包约二点五吨。这家公司是北京市食品工业研究所、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与法国巴黎大磨坊集团三方共同投资的中外合营企业。


第2版(经济)
专栏:

镇平办乡镇企业不滥占耕地
本报讯 河南省镇平县在发展乡镇企业中,珍惜每寸土地,两年来,上项目一百二十多个,少征用耕地九百五十亩,节省投资二百二十多万元。镇平县乡镇企业发展较快,县委、县政府严格新上企业占用耕地审批手续,禁止非法乱占乱用,并倡导挖掘内部潜力,充分利用闲置土地、房屋,挤出宽余办公用房,用来开办新厂。 (窦跃生 刘庆祥)


第2版(经济)
专栏:

利用棉花秸秆加工纤维板
恩城镇发展商品生产走新路
本报讯 山东省平原县恩城镇利用棉花秸秆加工纤维板获得成功,为落后地区发展商品生产开辟了新路。
地处鲁西北地区的平原县,每年有大量棉秆用于烧火做饭,有的用来沤肥料。怎样能使棉花秆加工成材呢。恩城镇农民李隆昌发现,本地木工多,纤维板消耗量大,仅恩城镇每月需求量就达3千张左右。而且这种纤维板价格便宜,销路好。李隆昌想:我们地处产棉区,棉秆资源丰富,自己的棉秆烧掉、烂掉,而去外地购买纤维板,岂不是守着馍馍挨饿吗?于是,他在镇政府的帮助下,办了一个棉秆纤维板厂。今年4月正式投产后,一个月生产纤维板15000张,创产值63750元。
据介绍,在产棉区利用棉秆搞深加工,资源丰富,成本低,一张纤维板可获纯利1元左右。恩城镇纤维板厂投产以来已同200多家客商订了产销合同。
(赵培山 宫玉河 杨振朝)


第2版(经济)
专栏:

南京建邺区把改革与搞活城区、改善人民生活设施紧密结合,3年集用社会资金4亿多元,新建居民住宅7000多套,使近1万户居民搬进了新房。图为南湖住宅区一角。 苏振双摄


返回顶部